骨化脓性感染

合集下载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3.脓性渗出期:
炎症侵犯软骨下骨质,滑膜及关节软 骨均破坏 渗出物脓性 修复后重度粘连,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重度关节障碍 本期不可逆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寒颤、高热,T>39oC谵妄、 惊厥、昏迷 疼痛与功能障碍迅速出现 浅表关节:红、肿、热、痛明显 深部关节:红、肿、热、痛不明显 往往拒查
脓液 软组织,蜂窝织炎严重 成为瘘管
手术取干骺端压痛最明显处作纵行切口, 钻孔或开窗。 骨膜剥离不宜过广。 有骨膜下脓肿,必有骨内脓肿,髓腔不能 探,更不能刮
伤口处理

闭式灌洗引流:骨髓腔内置管两根,连续冲 洗与吸引,关闭切口。24小时连续冲洗,持 续三周,先拔冲洗管,再拔引流管, 单纯闭式引流:脓腔小、脓液少 伤口开放,碘仿纱条填塞,以后延迟缝合
耐 药
骨脓肿形成
迁徙性脓肿
马上手术,切开引流
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抗菌素治疗过程中患肢应制动: 减轻患肢疼痛
防止产生病理骨折
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二、手术治疗 目前:1、引流脓液,减轻症状 2、阻止转为慢性 抗菌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 的症状时,即手术治疗。 过晚的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 止转为慢性
病理
病变发展可分三阶段,但难以区分 1.浆液性渗出性: 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浆液性 渗出,含有大量白细胞 软骨面无破坏,可完全吸收,不留关 节功能障碍 本期可逆
2.纤维素性渗出期:
渗出物混浊,量 wbc 滑液中有酶类物质 血管通透性 纤维蛋 白 沉积于软骨面 白细胞释放溶酶体 破坏软骨基质 修复后关节粘连,功能障碍 本期不可逆


死骨排净后,窦道口闭合,但仍可能有致病菌 残留,抵抗力下降 感染激发
临床表现

影像——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可修改版ppt]

影像——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可修改版ppt]
病因
大多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 及时而充分治疗的结果。
临床表现
时轻时重,慢性迁延不愈。排脓瘘管经久 不愈或时愈时发。
患区反复流脓、形成死骨和患肢畸形等。 因有骨硬化,常需用过度曝光片或体层摄
影才能显示。
影像学表现
X线:
(1)骨质破坏 (2)死骨形成 (3)骨质增生硬化 (4)骨膜反应与骨包壳 (5)软组织肿胀 (6)骨质疏松 (7)骨干增粗变形
X线/CT表现
死骨: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 使骨皮质血供发生障碍而出现骨质 坏死,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 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且密度甚高, 亦可见不同程度骨膜增生。
死 骨 形 成
死骨与包壳
X线/CT表现
骨膜增生:由于骨膜下脓肿的剌激, 骨皮质周围出现骨膜增生,表现为一 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病 程越长,则新生骨越明显。新生骨广 泛则形成包壳。骨膜增生一般同骨的 病变范围一致。破坏区周围骨质密度 增高。
影像学表现
X线/CT表现(10天以内)
骨骼无明显改变,如周围软组织显影良好, 则可见软组织改变。 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软组织改变 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模糊 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条纹影
X线/CT表现(10天后)
骨质破坏: 局限性骨质疏松(干骺端骨松质中) 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 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髓腔内) 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范围扩大,到达 骨干2/3或全骨干 骨皮质破坏 骨质不规则破坏、沿骨干延伸 病理性骨折。
愈。
病理改变
骨髓腔 整个骨干
病灶如蔓延
穿过骨皮质 软组织脓肿 瘘管
骨膜下脓肿 形成
鼓膜掀起、血栓性动脉炎 骨质血供障碍
骨质坏死 死骨 甚至整个骨干坏死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1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1

(一)手术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 手术治疗。
(二)手术禁忌证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 除术,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宜 切开引流。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 充分生成者,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 长段骨缺损或病理骨折。
手术方法
1、清除病灶。 2、消灭死腔方法: a、碟形手术; b、肌瓣填塞; c、闭式灌洗; d、庆大珠链。 3、伤口闭合。
骨骼,如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 骨髓炎,称为外来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 最常见的致病菌。
病理: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 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 性包壳。
急性骨髓炎的组织学改变:骨髓 腔内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最常见于儿童期,约 8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于2~1 0岁之间
病变活动时
有疼痛,表面皮肤红、肿、热痛、长期 多次发作,出现关节畸形。
放射学
髓腔硬化 死骨、死腔、骨
包壳 无骨小梁
诊断
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特别是有经窦道及经窦道排 出过死骨,诊断更易
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清除死骨,炎 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称为病灶清除 术。
身症状不一样:急性骨髓炎毒血症症状 重;②部位不一样:急性骨髓炎好发于 干骺端③体征不一样:急性骨髓炎压痛 部位深。
2. 风湿病和化脓性关节炎:疼
痛部位在关节。
3.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共同点:
部分恶性骨肿瘤也可以有肿瘤性发热: 不同点:病变部位以骨干居多,可摸到 肿块。
治疗
1.抗生素治疗:足量、联合使用抗 生素。
X线检查:
2周内无异常 早期:层状骨膜反应和干骺端骨质稀疏 后期:虫蛀样骨破坏,死骨, 病理性骨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和影像诊断学表现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和影像诊断学表现

骨骺、干骺结核 掌指骨结核
• (三)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joint)
• 1、骨型:(1)有骺、干骺结核X线征。(2)关节周 围软组织肿胀。(3)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或关节破坏。
• 2、滑膜型:(1)好发于青壮年,常单一大关节受累 (髋、膝等)。(2)早期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 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3)进展期尚可见骨性关节面 边缘(非负重面)虫蚀状、吻状骨破坏,关节间隙不 对称狭窄。(4)晚期骨性关节面广泛破坏,骨质疏松 及软组织肿胀加剧,产生半脱位或脱位。也可出现瘘 管,继发感染而骨增生硬化,最终纤维强直而愈合。 (5)与化脓性关节炎鉴别:化脓病程快,间隙对称迅 速变窄,骨性关节面负重部破坏。
关节结核骨型 滑膜型早期
滑膜型关节结核(进展期)
滑膜结核进展期 晚期
• (四)脊柱结核(tuberculosis of spine)
• 1、最常见,好发于青少年,常多个脊椎受累, 腰椎居首位。
• 2、主要X线表现有:(1)脊椎骨质破坏,最常 见于椎体上下缘,有时可见死骨。(2)椎体受 压楔形变,脊柱侧、后突。(3)椎间隙狭窄或 消失。(4)冷脓肿形成(腰大肌脓肿、胸椎旁 脓肿和颈咽后壁脓肿),有时钙化。(5)与脊 椎骨折鉴别,本病有骨破坏,椎间隙狭窄和冷脓 肿,并常多脊椎受累。
• 4、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参阅鉴别表。良性主要点, 生长慢,骨破坏边界清,皮质薄、膨胀,一般无骨膜 增生,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如有、则边界清楚。恶性 则相反。
• 症状及体征:发病急,全身高热,局部红肿热痛、波动 和功能障碍。慢性则有反复流脓及流出死骨。
•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1)早期:①发病2周以内。②X线表现只有弥漫性软 组织肿胀尚无明显骨骼变化。软组织肿胀表现为密度增 高,厚度加大,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脂肪模糊并有 网条状密度增高影。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局部制动、抬高患肢,防止畸形,减少疼痛 和避免病理骨折 药物治疗有效,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 如已形成脓应及时切开引流,患骨钻洞开窗 减压,闭式滴注引流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开窗”引流
火器伤化脓性骨髓炎的防治
及时清创 增强机体抵抗力 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置 伤愈后早期活动,恢复功能,防止关节僵硬 炸伤性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非火器伤骨折,及时清创,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h,争取 伤口一期愈合 如感染已发生,尽早扩大伤口引流,加强支持疗法及抗感染 治疗
局部症状: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保护 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 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关节亦可肿胀,但压 痛不显著。脓肿突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波 动突破皮肤窦道 外伤性骨髓炎,因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及 感染范围而有不同
X线检查
早期无明显变化,3周后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 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以保全生命与肢体, 尽量保持关节功能
全身治疗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局部治疗

关节穿刺,患肢固定及手术切开引流等
适当固定或牵引,减轻疼痛,避免感染扩散,并 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挛缩畸形或纠正已有的畸形
化验检查
早期血培养阳性率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鉴别诊断
峰窝组织炎:全身症状轻,局部重,压痛区大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动度消失,关节腔穿 刺抽液明确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轻,发热低,多关节受累
既往死亡率约25%,现死亡率约2%
死骨、窦道及空洞、异物等形成者,药物治疗 +手术根治 手术时机:全身及局部情况好转,死骨分离, 包壳已形成,有足够新骨支持肢体受力 手术原则:彻底清除病灶(死骨、异物、窦道 、感染肉芽组织、疤痕等),术后适当引流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化脓性骨髓炎二、化脓性关节炎一、化脓性骨髓炎依据感染途径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血源性骨髓炎第二类是创伤后骨髓炎第三类是外来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又可按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

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

(一)病因致病菌最多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他的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杆菌,也可见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出现寒战、高热,达39℃以上。

患儿可烦躁、惊厥,严重时发生休克或昏迷。

患处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患肢活动受限。

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进入软组织中,患肢局部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

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

(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90%;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菌培养:寒战、高热时、用抗生素前取血;局部脓肿穿刺脓液做细菌培养局部分层穿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无改变,晚期可出现病骨干骺区骨质破坏;CT检查:可见骨膜下脓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发病48小时可有阳性结果,但不能定性(四)治疗原则1.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广谱、联合、足量有效抗生素,抗生应用越早越好,为巩固疗效,退热后3周内不要停药。

2.支持疗法: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

3.局部制动:为减轻疼痛,防止畸形、骨折、脱位,应用局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固定。

4.手术治疗:早期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若效果不佳,可予以手术治疗。

引流脓液:一是钻孔,二是开窗,于骨髓腔内置管,应用含抗生素溶液持续冲洗引流。

(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急性感染有关。

2.疼痛与急性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肢体畸形、大剂量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

(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解析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解析

病理及临床
若细菌毒力小,机体抵抗力大,则骨脓肿可局 限化,形成局限性骨脓肿(brodie脓 肿)。
当脓液穿破骨膜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 时由于压力减轻,疼痛也随之减轻。但红、肿、 热症状并不减轻甚至加重。只有当脓液穿破皮 肤后,上述症状才会逐渐减轻,体温也逐渐下 降,病情进入慢性阶段
临床检查
男多于女 胫骨和股骨发病率最
高,约占60%
病因
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 决条件
局部条件: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停留和聚集 抵抗力:传染病、营养不良、疲劳及受凉等 细菌:溶血性金葡菌(最为常见);溶血性链
球菌(最为严重) 诱因:局部外伤史
扩散途径
向外扩展: 直接进入髓腔: 骨膜下扩散:可形成
病理及临床
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 后期有新生骨,称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于干骺端、阻塞小血管, 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滲出与白细胞 浸润,加上形成的脓肿使骨髓腔内压力 增高—临床上表现为患区疼痛,肢体半 屈曲状,肌肉痉挛,拒绝主动与被动活 动,红、肿情况不明显
病理及临床
小脓肿不断汇集形成大脓肿,骨内压力 不断增高,脓液沿哈佛管到骨膜下,将 骨膜掀起,形成骨膜下脓肿—临床上表 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感染症状更 加明显,肿胀表现为沿骨干及周围的均 匀性肿胀
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可有肿瘤性发热, 但起病不急骤,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可 摸到肿块
治疗
血源性骨髓炎急性期的治疗包括4个方面:及 早正确使用抗生素,局部脓液引流,患肢制动 及加强全身抵抗力。
1抗生素应用若3天无效,则应及时调整。体温 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后可适当减量在继续使用 3星期
2早期局部切开引流术:早期可减少毒素吸收, 避免血管栓塞

外科学(第八版)word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外科学(第八版)word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组织的炎症。

感染途径有三种:①血源性感染: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毛囊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部位,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②创伤后感染:如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出现了感染,称为创伤后骨髓炎;③邻近感染灶;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骨髓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骨髓炎,也称为外来性骨髓炎。

本章主要叙述血源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占第二位,其他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亦可是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黏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

菌栓进人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原因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

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袢,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使细菌更易沉积,因此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图68-1)。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

儿童常会发生磕碰,因此创伤的真实意义不详,可能局部外伤后因组织创伤、出血而易于发病。

外伤可能是本病诱因。

【病理】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在长骨的干髓端,阻塞了小血管,迅速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渗出与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破坏了细菌、坏死的骨组织与邻近的骨髓组织。

渗出物和破坏的碎屑成为小型脓肿并逐渐增大,使容量不能扩张的坚硬骨腔内的压力更高。

脓肿不断扩大并与邻近的脓肿合并成更大的脓肿。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此外,对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消毒伤口部位并更换敷料。应及时使用碘伏和过氧化氢对伤口部位进行消毒。另外,患者应加强营养以促进局部组织的恢复。在正常的生活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充分休息,避免吃辛辣食物,避免熬夜和劳累。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引起骨组织发炎。主要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B,白葡萄球菌,偶尔还有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包括血源,传播和创伤。血源性病原体通过远处的病变通过血液感染骨骼,并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physi端,形成脓肿,扩散穿过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然后通过哈弗里斯管进入髓腔,阻断血液供应和形成死骨头。
疾病概况
定义: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致密化,松质骨和骨髓。
感染途径:
1.血源: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病变,即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的重点通常是扁桃体炎,中耳炎,fur,等。
2.外伤性:直接感染,枪支受伤或其他创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及时彻底清创的感染,即创伤性骨髓炎。当骨头和关节掌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这也可能引起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A.骨髓
B.骨皮质、骨髓
C.骨骺板、骨髓
D.骨、骨膜
E.骨、骨髓、骨膜
正确答案
E
败血性骨髓炎主要是指化脓性骨髓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药物敏感性测试恢复之前,患者需要考虑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通常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的类型。报道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后,根据敏感抗生素更换药物治染扩散至骨骼附近:如化脓性咽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趾骨骨髓炎。
疾病分类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由各种感染因素引起的骨髓炎症。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骨髓炎主要是骨吸收和破坏。慢性骨髓炎的特征是死骨形成和新骨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5个方面征象,提示残余病灶或活动病 灶存在:
1.骨质增生硬化区,无骨纹→有病灶;有骨 纹结构→病灶已治愈;
2. 硬化骨质中寻找破坏区; 3. 在破坏区内寻找死骨; 4. 病灶周围有无骨膜反应(骨外膜); 5. 病灶周围软组织肿胀.
慢性骨脓肿
概念: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为慢性 局限性骨髓炎;
3.根据病灶情况:单发感染 多发感染 局限感染 弥漫感染
4. 根据致病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72%~85%) 伤寒及副伤寒杆菌 布氏菌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血源性骨髓炎的
72%~85%,其次溶血性葡萄球菌、链球菌、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感染途径: 1. 血行感染; 2. 附近软组织炎症或关节炎症 直接蔓延; 3. 开放性骨折或贯通伤。
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1.青少年男性; 2.长骨干骺端; 3.骨质破坏、骨膜反应; 4.急性炎症,全身中毒症
状明显;
5.骨膜反应广泛,长条状 死骨,骨质干骺端; 3.骨质破坏、骨膜反应; 4.局部肿块、疼痛、夜间
常见部位:多在长骨干骺端骨松质中,以 胫骨上下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病理改变:
化脓菌经血源进入骨内,局限于松质骨的局部, 一般病灶较小,1~2cm或2~3cm,圆形或分叶状 骨质破坏区,破坏区很少有死骨。
急性期:脓肿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内含脓液。
慢性期:病变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新生骨包绕,
内部为肉芽组织和脓液。
炎症吸收痊愈时,新生骨经过改建吸收, 骨纹结构可逐渐出现,直至完全吸收。
骨膜反应
炎症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时好时坏,骨 膜反复受到刺激,呈现多形性骨膜反应,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典型表现是花边样骨 膜反应;
骨膜反应是在存活的骨皮质外面形成的。
骨包壳和死骨
大块死骨周围,骨膜反应,新骨形成,出 现包绕死骨的一层骨性包壳。呈高密度死 骨环周窄带状高密度影,两者之间存在一 透亮线;
定位像
男,63岁,左跟骨慢性骨髓炎
男,64岁.肱骨慢性骨髓炎
男,18岁,左侧腓骨慢性骨髓炎
诊断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有明确的病史及体征, 确诊不难;
通过X线检查,明确有无活动病灶的存在, 是诊断的重点,也是难点。正确的诊断, 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X线表现
软组织肿胀; 骨质破坏; 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硬化; 骨膜增生; 骨包壳和死骨。
软组织肿胀
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的部位,软组织改变 以炎性渗出反应为主,局部肿胀,皮下脂 肪出现网状结构;
慢性期,软组织增生修复为主,形成局限 性软组织肿块,边缘比较清楚;
骨质破坏
肉芽组织对死骨清除的破坏,大块死骨呈 边缘清楚虫蚀样;
加重;
5.Codman三角,软组织 肿块,放射状骨针。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引流不畅; 死骨存留; 身体抵抗力下降,残余病灶复燃。
临床表现
排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 病变持续数年、十数年、数十年; 瘘管可有死骨片排出; 一般状况差;
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多; 起病急,表现为爆发性高热、寒战,有脓
毒血症、菌血症等中毒症状; 患肢活动障碍、深部疼痛,肌肉痉挛,关
节屈曲; 局部红、肿、热、疼,皮肤温度增高; 局部波动感(脓肿形成)
实验室检查
血象高。白细胞记数高,中性粒细胞分 类增高。表现为严重感染的血象;
早期X线表现
发病2周以内,临床表现明显,骨骼(—)。 可以见到软组织改变:
1. 皮下脂肪层因水肿而增厚,有粗大的条网状结 构,靠近肌肉部分呈纵行排列,靠外侧者则呈 网状,变化较为广泛;
2. 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3. 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变模糊;
软组织变化虽无特征,但结合病史与临 床,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急性发作时,产生溶骨性破坏;破坏边缘 模糊,局部软组织肿胀,可伴有骨膜反应。
骨质疏松
废用性骨质疏松。密度减低;骨小梁纤细, 数目减少,直至骨小梁片状缺损;骨皮质 变薄;
骨质增生硬化
是一种修复反应,炎症刺激成骨细胞活跃, 产生新骨。骨小梁密集、排列紊乱,呈均 匀骨化阴影,无骨纹结构;这种反应性新 骨的中心常有活动性病灶存在;
病变区骨膜反应; 脓肿周围有新生骨包绕; 穿破骨皮质形成骨性窦道; 局部软组织脓肿。
病变部位: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松质骨,以
胫骨、股骨、肱骨、桡骨多见(肩
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病理改变: (以血性感染为例)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滋养动脉 →侵犯骨髓和骨皮质→干骺端松质骨→ 局部脓肿
局部脓肿
向骨髓腔方向直接扩散; 穿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
脓肿 破入关节囊 骨膜下脓肿经哈氏管再
骨化脓性感染
本章讨论的重点是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病原菌是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 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 布氏菌
分类: 1.根据发病情况: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骨髓炎 2.根据患病部位:长管状骨及四肢关节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短管状骨骨髓炎 慢性骨脓肿
入骨髓 脓肿一般不能穿过骺板
骨而侵入关节
广泛的骨髓腔炎症,经哈氏管蔓延到骨膜 下,和骨膜下脓肿共同作用,使骨膜与骨皮 质分离,骨皮质营养障碍,出现骨质坏死;
骨膜受炎症刺激,出现骨膜反应;
软组织炎症,特别是软组织脓肿,穿破皮肤,形 成皮肤窦道;
骨和软组织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化,此时, 即成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CT,横断面扫描,重叠少;密度分辩率 高,可以识别早期的小脓肿;
MRI:可显示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TI 像的低信号与骨髓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 比。T2加脂肪抑制脓肿和水肿呈高信号。 死骨呈低信号。
典型X线表现
干骺端松质骨局限性融雪样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范围扩大,可达骨
干的2/3或全骨干; 骨干广泛的骨膜反应; 长条形的死骨形成; 病理性骨折; 骨质增生硬化,新骨形成; 合并关节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