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初三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赶快乘电梯逃生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9.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2.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B错误;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
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4.鉴别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必须用到的是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紫色石蕊的水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下列类推:①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④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⑥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6.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A卷夯实基础)(人教版)(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答案】B【解析】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答案】B【解析】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3、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答案】B【解析】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
故选B。
4、【2021辽宁本溪葫芦岛】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C.家用煤加工成峰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B.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缓慢氧化不会放热C.称量10.0g氯化钠固体时,应先在托盘天平左盘放好药品,然后在右盘放10g砝码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B.化学中常见的“三”蜡烛燃烧一一放热反应;碳还原二氧化碳一一吸热反应三种可燃性气体一一H2、CO、CH4;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一一分子、原子、离子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能源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一一用火把照明;清理沼气池一一用火把照明煤、石油、天然气一一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一一绿色能源7.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湿抹布扑灭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答案】D【解析】【详解】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故选D。
3.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Z、W是有机物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酸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2.(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
“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5.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 B. C. D.6.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7.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8.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锅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10.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11.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12.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1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A. B. C. D.1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A. 减少O2消耗量B. 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降低汽油着火点D. 升高汽油着火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差D.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3.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6.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 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 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 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B. 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C. 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D. 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8.下列爆炸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气球爆炸 ②高压锅爆炸 ③煤气爆炸④轮胎爆炸 ⑤火药爆炸 ⑥氢气球遇火爆炸 ⑦煤矿井内瓦斯爆炸A. ② ③ ⑤B. ③ ⑤ ⑥ ⑦C. ③ ⑤ ⑥D. ① ③ ⑤9.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2.常州的焦尾琴是四大古琴之一,面板材料取自尾部烧焦的桐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桐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向灶膛扇风可加快桐木燃烧速度
C.桐木烧焦时部分桐木转化为木炭D.浇水可降低桐木的着火点而灭火
13.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五、计算题
23.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 )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试计算 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产物B通常用________检验;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
四、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沸点高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B.用聚乙烯塑料袋盛装食品C.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D.家里发生火灾时立即躲在衣柜里等待救援2.现在冬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供暖是原因之一。
从环境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是( )A.煤B.氢气C.汽油D.天然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4.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抽风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往上面浇水扑灭D.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5.单宁酸又称鞣酸,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存在于柿子、茶叶、咖啡、石榴等植物组织中,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宁酸为有机化合物B.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46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6.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①悬浮颗粒(如PM2.5);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二氧化氮.A.①③④⑥⑧B.②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①④⑥⑧7.下列气体的排放可能会造成酸雨的是( )A.CO B.CH4C.SO2D.CO28.在一次化学小 Party 上,几位外国留学生的讨论中,不正确的说法是()1/ 9A.詹姆斯: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霍华德: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C.哈登: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D.保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可用湿布盖灭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扑灭森林火灾时,迅速开辟出一条隔离带D.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的固体变成红棕色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11.近日我州某地成功处置了一辆满载三氯化磷( PCl3)的车辆泄漏事故.三氯化磷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工业产品,无色液体、密度1.574g/cm3(21℃),熔点﹣112℃,沸点75.5℃,易燃.遇水反应生成亚磷酸(H3PO3)和氯化氢,与有机物接触会着火.下列对三氯化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氯化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B.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燃烧时,可以用水浇灭C.运输途中应防雨淋和防高温D.三氯化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Cl3+3H2O═H3PO3+3HCl↑1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1.【2022北京】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煤B. 石油C. 乙醇D. 天然气【答案】C【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选C。
2.【2022新疆】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煤B. 风能C. 石油D. 天然气【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2022河南中考】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
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A.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 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解析】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4.【2022广西贺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 禁止吸烟B. 禁止燃放鞭炮C. 当心火灾D. 当心爆炸【答案】B【解析】A、禁止吸烟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B、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符合题意;C、当心火灾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D、当心爆炸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5.【2022四川自贡】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
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A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B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C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D错误。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碳氢化合物2.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A.用水冲洗B.用扇子扇灭C.用湿抹布盖灭D.用嘴吹灭3.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雪花”飞舞B.升奥运五环旗C.点燃奥运圣火D.放飞和平鸽4.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①乙→丙+丁;①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H2OB.转化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C.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给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泄露关闭阀门并打开排气扇B.加油站严禁烟火C.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7.“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燃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氧气燃烧,引燃酒精灯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8.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正确的是A.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C.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9.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B.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C.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发光11.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含量过高易导致酸雨B.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化石燃料C.煤炭只有作燃料这一种用途D.氢能是资源广、没污染、热值高的理想能源12.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带解析.doc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题) 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A .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B .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C .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D .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根据燃烧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物质燃烧与含碳元素无关,例如氢气不含碳元素,可以燃烧;因此A 、C、D 正确,B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A .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 .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D .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氧气含量、与氧气接触面积等有关分析.【解答】解:A 、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故错误;B 、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正确;C 、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D 、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时,火焰能够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火焰不能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不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容易燃烧,故错误;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 )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灭火的方法有: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不相符;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使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故选A.【点评】熟记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答案】【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C、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解答】解: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A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相当于增加空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爆炸极限,故C正确;D、酒精失火,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方案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A. B.C. D.【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B、实验过程中,烧杯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证明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C、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比较环保.D、实验过程中,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Y形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由分析可知,D选项既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又比较环保.故选:D.【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判断可燃物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因此要重视对比实验,学会分析实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答案】【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答案】【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可再生.【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C、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D、化石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A.焦炭 B.染料 C.塑料 D.煤气【答案】【考点】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煤和石油综合利用制成的产品解答本题,焦炭是煤加工的产品,塑料、药物、汽油是石油的加工产品.【解答】解:化学科技工作者将石油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供动物用的蛋白质、洗涤剂等.煤可以加工制成焦炭、煤焦lC、根据石油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D、根据煤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正确.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少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5OH)D.乙酸(C2H4O2)【答案】【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微观模型的类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判断,主要是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比保持不变分析判断.【解答】解:“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且反应后产物中的各原子数目比不变,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都是正确的.A、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所以正确.B、甲醛(CH2O)可变为(CO)1(H2)1,所以正确.C、乙醇(C2H5OH)不能化为形式(CO)m(H2)n,所以错误.D、乙酸(C2H4O2)可变为(CO)2(H2)2,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唯一的生成物即是产品.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6题)1.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B、电解水制取氢气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答案】【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2)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和贮存条件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4)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的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解答】解:(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填:它们具有可燃性.(2)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故填: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沸点不同.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空气液化,然后再蒸发掉氮气,就能得到大量氧气,故正确;B、电解水制取氢气是利用化学变化得到氢气,故错误;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因此此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察的知识的较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1)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考虑,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将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流程C中铁丝没有全部燃烧完将熄灭了;从灭火的原理角度考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2Fe3O4;(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端绕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填:引燃铁丝;(3)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可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铁丝燃烧耗尽了集气瓶内的氧气,所以铁丝没有燃尽就熄灭了;故填:缺少氧气.【点评】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煤中含有C、H、O、S、N等元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利用石灰浆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根据信息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解:煤燃料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石灰浆(氢氧化钙)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SO2═CaSO3↓+H2O.故答案为:酸雨;Ca(OH)2+SO2═CaSO3↓+H2O.【点评】本题主要从环保的角度对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需要多加记忆.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4.如图是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回答:(1)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烧杯内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进行分析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甲烷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石灰水.(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CH4+2O2CO2+2H2O,因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反应物为氧气和甲烷,即可推知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所以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1)石灰水.(2)CO2+Ca(OH)2═CaCO3↓+H2O.(3)质量守恒定律.【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燃烧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5.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时,通常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液体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物火焰熄灭.该灭火过程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气化需要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分析.【解答】解: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点评】解答此题时应用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方法都是根据这三点分析解决.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小明根据燃烧的条件,对该反应做出了大胆猜想:(1)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吸热或者发热)反应.(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所以棉花燃烧得剧烈.(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据此小明推断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有助燃性的物质生成;(3)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放热.(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氧气生成,故填:氧气.(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生成了显碱性的物质,因此可推断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据此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填:2Na2O2+2H2O═4NaOH+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三、综合题(共2题)1.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它们化学性质即相似也相异;如图是鉴别这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流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物质C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A为二氧化碳;E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则E为氧气;BCD能燃烧,说明BCD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中的一种;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无水珠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有水珠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甲烷,不变浑浊的原气体是氢气.(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2)A为CO2,D为CO.(3)物质C燃烧,即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典型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5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2.(0分)[ID:133039]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4B.该物质化学式为C5H4C.该物质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该物质燃烧产物一定是二氧碳和水3.(0分)[ID:133037]“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0分)[ID:133036]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选项气体X水温/℃A氮气45B氧气10C空气80A.A B.B C.C D.D5.(0分)[ID:133028]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6.(0分)[ID:13300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D.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7.(0分)[ID:13300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8.(0分)[ID:132985]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 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B.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C.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D.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答案】D【解析】解: A、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所以正确.B、易燃、易爆物易燃烧或爆炸,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有危险,所以正确.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汽油蒸气和面粉粉尘,点燃后可能爆炸,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最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矿中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所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因为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 此次爆炸一定是因为“瓦斯”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_4气体,矿工进旷时应用明火险查其含量D. 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可能引起煤矿矿井爆炸【答案】D【解析】解: A、粉尘易燃烧也有可能爆炸,发生危险,故错误.B、粉尘与瓦斯都有可能遇火发生爆炸,是造成危险的因素.故错误.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的爆炸,因此不可冒险操作,故错误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发生危险,故正确.故选 D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温度【答案】C【解析】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石油B. 乙醇C. 煤D. 天然气【答案】B【解析】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3.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5.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6.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火势减弱或熄灭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C.水火不容:水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而灭火D.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剧烈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8.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B.石油C.煤D.天然气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0.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解析】【分析】木柴架空,可以使更多的氧气和木柴接触。
应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A、添加木柴,在上也可添加,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不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浓度没有提升,还是空气中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符合题意。
故选D。
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4.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水的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错误;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A。
5.如果知道一些家庭防火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B.电器着火应用水扑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答案】B【解析】【详解】A、如不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修理失灵电器,电能转化成热能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火灾,故正确;B、电器着火时,为了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故不正确;C、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否则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正确。
故选B。
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1)温度升高、(2)产生气体。
【详解】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①正确;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②正确;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③错误;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④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答案选B。
【点睛】注意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硝酸铵、硝酸钾溶于水与吸收热量。
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节约水资源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答案】DA、超市购物提倡使用塑料袋,可能造成“白色污染”,错误;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农作物,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甚至危害人体健康,错误;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药害、肥害、农药残留等,不一定能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碳的排放,正确。
故选D。
8.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锌、磷、碘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C.乙醇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A【解析】【详解】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
故选A。
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10.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解析】试题分析: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是错误的叙述;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是正确的叙述;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是正确的叙述;故选A。
考点:灭火的原理11.现代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积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答案】A【解析】【详解】A、发射航天飞机,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航天飞机的动能;故选项正确。
B、水车积水灌溉,水的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1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答案】D【解析】【详解】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楼内电梯逃生,以免被困其中,故选项错误;B、可燃物燃烧除要达到着火点外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C、着火点不能改变,水灭火是降低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温度。
1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15.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答案】C【解析】【详解】A、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滤出有害气体,但是不能直接往楼下冲,看火势而定,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学会火场逃生的技巧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了解燃烧和灭火和知识,了解火灾致死的原因,理解逃生技巧运用的原理。
16.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油锅着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 C、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正确。
故选A考点:灭火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