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经济思想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唐甄的思想主张如下:1、贵实是唐甄思想的基础,讲求实事、实行、实治和实功是其先进的思想,更是其毕生的追求。
在唐甄看来,实治实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要凡是为民,而为民的首要标准就是实现富民。
2、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正确的立国之道竭力宣扬,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为政首在富民,他从根本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富民为执政宗旨。
同时,他明确指出:富民不是富在府库,富极少数为政者,而是富在编户,要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富裕起来。
这一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是他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唐甄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思想。
黄宗羲定律名词解释
黄宗羲定律名词解释黄宗羲定律,又被称为“黄宗羲定理”,是中国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关于赋税制度的研究。
其基本思想是,税赋过度集中会导致税源枯竭,而分摊赋税可以持续增加税源。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赋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税赋初起时,开始征收于农业,并且税额有限,农民负担尚可承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税赋逐渐加重,而农业税的比重逐渐下降,商业税的比重逐渐上升。
当商业税的比重超过农业税的比重时,税源枯竭,国家财政出现困难。
黄宗羲认为,为了避免商业税过重导致税源枯竭,应当实行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政策,将赋税分摊到土地和商业上,以增加税源。
具体来说,均输法是指国家通过均输机构,统一收购和运输地方土特产品,并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以增加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是指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肥瘠、远近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税率,使税收更加公平合理。
黄宗羲的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张为清朝初期的经济政策和税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财政改革。
同时,黄宗羲定律也具有普遍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税收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税,而是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因此,如何合理地分摊税赋,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或领域,也是当今税收制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此外,黄宗羲定律还启示我们,任何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考虑其长远的影响和后果。
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可能会导致制度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
因此,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思维。
总之,黄宗羲定律不仅仅是一种历史上的税收制度演变规律,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和政治智慧。
它告诉我们,在制定税收制度和政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后果,以实现长期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这种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新思路和方法。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是明清之际重要思想家和史学家。
黄宗羲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诞生在浙江余姚黄竹浦的一个中小地主官僚的家庭里。
兵败回隐著书讲学他从小就比较聪明,喜学好问,肯动脑筋。
常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尤其喜欢读历史小说。
黄宗羲14 岁考中了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
他父亲黄尊素是天启年间的御史,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后遭魏忠贤逮捕入狱。
黄宗羲那年17 岁,两年后,父亲黄尊素惨遭杀害。
他时常以吴王夫差自励。
黄宗羲为人直爽,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对事情有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也不偏激躁进。
黄宗羲23 岁时,有人在皇帝面前举荐他作官,他力辞不就,因为他看到当时朝政一天不如一天,异常愤懑,所以不愿出来做官。
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上升。
黄宗羲保护着自己的老师刘宗周昼伏夜行,到处躲避,不愿去南京小朝廷任职。
清廷曾要招降刘宗周,有着民族气节的刘宗周绝食13 天,壮烈殉难。
刘宗周死后的第二天,浙江人民掀起反抗清廷的武装斗争。
黄宗羲听到这个消息,成立“世忠管”。
尽管清兵十倍于义军,而起义军仓促编成,毫无作战经验,半年之后,被迫退入深山,展开游击战争。
后来,黄宗羲等在宁波起义,又遭到失败。
各地反清斗争也相继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得已巩固。
黄宗羲看到大势已去,这才退隐乡间,专门著书和讲学。
清朝统治者统一中国后,对有名望的明朝遗民采取了怀柔政策,曾经多次征黄宗羲做官,他力辞不往。
黄宗羲学问渊博,与孙奇逢,李禺页并称三大儒。
他反对空谈,注重“实学”。
要求学生多读书,严格规定,凡是跟从他读书的学生,必须先通六经;他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问,也就是对社会政治有实际意义的学问,并把学到的知识贯彻到行动中去。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多学科上,而以史学最为突出。
他勤于史料的搜求,不作无据文章,注意历史志表,著作条理精密,体例严谨,开了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
爱国学者民主先声黄宗羲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释道无不涉猎,而史学造诣尤深,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
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
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征实可信。
在哲学上,认为气为本,无气则无理,理为气之理,但又认为“心即气”,“盈天地皆心也”。
在政治上,他从“民本”的立场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不如无君,主张废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万民的“天下之法”。
他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构的设想。
他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生平可以总结为:为父鸣冤,庭锥奸党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年9月24日〕,黄宗羲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
文档: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
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解读】明代中期以后,工商业发展较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统治者对此不是加以引导,而是重提“重农抑商”的思想,主张禁止。
黄宗羲的这段话是在对“崇本抑末”进行新的诠释,旨在批评“世儒”不了解圣王崇本抑末的思想,但不是要谈经济问题。
其中的“本”有两种理念:一种是在意识形态中与“巫”、“佛”相对的“儒教”,一是在经济领域与“末业”相对的“本业”。
“故治之以本”的本指的是儒教;“治之以末”的末是指巫、佛之类。
“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是推崇儒教,反对巫佛,而不是要抑制工商业。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是说当代儒臣不了解圣王崇本抑末的真谛,认为工商是末,而妄议抑制,这是不对的。
手工业者是圣王想要招徕的,商人也是圣王所需要役使的。
因为手工业和商业都是本业。
他最后明确地说“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说明在他看来,工商业本来就是本业。
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业,都应该重视。
他对“世儒”的批评也反映了当时工商业发展的社会现实。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课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①“循天下之公”,揭露历 代帝王的暴政
②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的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孟子
――《焚书·答耿中丞》
对孔子权威否定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
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 人欲”的理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 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 欺诈。
4、主张男女平等
二、黄宗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①参加抗清斗争 ②失败后,隐居著述 ③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Ⅲ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亡亡分严国天“以:下亡改:国治朝民”吏换族、,代、“②,文宽亡天化统天以治的下下其 结养者沦”兴特合民政亡的亡点,权,内”,是解的关涵;变系匹以释“更到夫史古明。整有为代个主责民鉴典治族,籍吏的学为命,术 手运不。研 段治究 ,民和 从”现 中实 发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提纲)提纲:1.黄宗羲思想产生的背景(1)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和社会矛盾空前恶化,黄的思想有和传统民本思想不同地方是黄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指出君主的绝对权力是一切伤害百姓的根源,主张废除专制,建立平等的人权,这同西方的某些哲学家的观点有相近之处,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为百姓作事作个好官就是目的了,这将直接导致官僚体制的加强和膨胀,而要求官僚本身提高道德修养来更好的为民作主更是空想。
道德治国是这种思想的直接说明。
没有平等自由人权的实施和作为治国的理念,治标不治本没有权力制衡机制的权力监督机制,国家官僚腐败是必然的,人民也不能真正获得民主权力而改善地位2.黄宗羲的主要政治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已矣”和“君为天下之大害”(2)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4)批判旧儒学的封建“君为臣纲”的思想3.黄宗羲思想与伏尔泰思想的简单对比伏尔泰思想(1)强调天赋人权,大胆揭露旧制度的弊端。
(2)宣扬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等级(3)特权和不平等现象。
(4)他还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
4.黄宗羲思想的评价、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他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他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韬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这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骄傲,而且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黄宗羲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非君的民本思想。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传统的封建理论都认为国家是君主的个人财产,是上天赐予君主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君主可以“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
侯 外庐 、 父 等为代 表 的一大 批马 克思 主义学 者 , 萧 正 是 从 传 统 的 “ 农 抑 商 ”的 政 策 出 发 , 过 对 比 重 通 来 揭 示 黄 宗 羲 “ 商 皆 本 ”思 想 的 进 步 性 及 其 历 工
史 进 步 意 义 。 在 今 天 看 来 , 们 的 结 论 仍 然 是 成 他
为 有 利 于 这 一 目标 , 能 获 得 被 称 之 为 具 有 启 蒙 就
性 质 的思想 家们 的认 可 , 而 肯定 他 们 的职业 具 从
有 与 农 业 同 等 重 要 的 “ ”的 地 位 , 则 将 会 遭 到 本 否 他 们 的 抨 击 。 看 到 这 些 被 称 之 为 具 目 标 ( 管 这 目标 是 否 合 不
理 ), 们 可 能 会 更 好 地 理 解 这 些 思 想 家 们 在 对 我 工 商 业 者 价 值 评 价 的 表 面 矛 盾 语 言 背 后 所 蕴 含 的 实 质 性 意 义 的 一 致 性 , 不 难 理 解 这 些 思 想 家 们 亦
立 的 , 是 在 具 体 的 论 述 细 节 上 还 可 以 作 进 一 步 只
体 用 、 末 问 题 是 哲 学 家 用 来 概 括 人 类 对 本 本
些 商 业 行 为 , 而 否 定 “ 商 皆 本 ” 想 所 具 有 的 从 工 思
历 史转折性 的进步意 义 。
质 与 现 象 、 心 与 枝 节 等 问 题 进 行 思 考 的 两 对 哲 核
学 范 畴 。 “ 本 商 末 ”的 经 济 哲 学 思 想 则 大 约 是 农
笔 者 认 为 , 深 入 理 解 “工 商 皆 本 ”命 题 的 要 “ 学 突 破 ” 义 , 仅 要 在 历 史 的 对 比 中 阐 述 这 哲 意 不
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黄宗羲(1878-1942)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对中国文化坚持着独立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依赖于西方文化,而是需要发掘和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进步。
他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己建设和发展国家,而不需要受到西方列强的统治。
他认为,建立民主政体不仅可以拯救中国,而且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传承和更新。
黄宗羲还是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热心支持者,他相信文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从而推动社会改革,改善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他的新文化运动深受实践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倡导中国文化要重视实践性,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以追求文明进步。
黄宗羲也认为,中国需要更新其传统教育,实行科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他指出,在当时的中国,传统教育仍依赖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在科学领域一片萧条,很少有人接受科学知识。
他从此提出了18年代以后探索科学知识的理念,并强调要求学生积极接受科学知识的必要性。
此外,黄宗羲也倡导实行民主政治,主张建立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政体,以便实现真正的文明发展。
他认为,民主政体可以保证中国人民有权利参与社会政治运动,并实现更多的社会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
此外,黄宗羲还提倡社会正义,他强调对所有人的公平正义,保护弱者的权利,坚决反对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他认为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权的环境中,中国人民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总之,黄宗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他认为中国文化应当坚持传统文化,尊重实践性,实行科学教育,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弘扬社会正义,都是通往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高二级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级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出题人:李兴万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能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2、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3.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思想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主要面临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B、程朱理学、心学C、佛教、道教D、道教、心学5.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的关系表达确切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专制统治需要董仲舒的学说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6.右图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有:()A.克己复礼B.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C.天人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7.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
有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这个人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8.“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9.汉字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C、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D、甲骨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1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毛笔、纸张②几本印刷的书籍③司南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12.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大都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的诗歌共有305篇 D.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13.明末清初中国的仁人志士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宗羲经济立法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宗羲经济立法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黄宗羲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领域,黄宗羲提出了很多有关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企业经营等问题的见解,并对经济行为做出了自己的论述。
他的经济思想对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黄宗羲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在研究黄宗羲的经济立法思想方面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的探讨。
经济立法是现代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法律法规,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黄宗羲的经济立法思想对于深化中国经济法制建设,推进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黄宗羲的经济立法思想,分析其对传统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启示,为今天经济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将围绕黄宗羲的经济立法思想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黄宗羲的经济立法思想的来源和主要特点。
2.黄宗羲的经济法律思想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影响。
3.黄宗羲的商业经营观念及其对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启示。
4.黄宗羲的税收思想及其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文将采取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理论阐述、历史考证和比较分析,以深入揭示黄宗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黄宗羲经济立法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全面的认识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内涵,对于加强中国现代化的经济法制建设,建设符合国情的经济法律法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本研究成果也将对人们深入理解经济法律思想,挖掘古代经济思想的历史价值,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现代经济管理水平。
从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理论得到的启示
, , 。
路是从
长的这 方热 土
出来
。
丢 下 福 利化 工 厂
,
丢 下与
李 世 学 在 科研道
。
他共 命运 的 职 工 到 外 地 发 财 新产 品 的研 制 上
。
李 世学做 不
3
将 以 不 畏 劳 苦 去 达到 新 的
他 依 然 在 全 身 心 地投 入 到 另 外
种
成功属 于坚 忍者
“
”
的 思想
”
,
,
也 就是 主 张 把 工 商 业
在 国 民 经 济发
,
工 固 圣 之 所 欲 来 商 又 使 其愿 出 于 国 者 盖
,
也提 到
本
的地 位上 来
。
皆本 也
。
”
( 《 明 夷 待访 录
,
财计 三 》
。
展 的指 导 思 想 上
由过 去 重 农 抑 工 商
转
同 ) 这 段 话 的意 思 是 说
手 工 业 者 是古代
;
变为 农 工 商 并 重
提 出 来了
,
这种 思 想 在 3 0
,
年 前就
圣 王 所 希望 招 引 来 本 国 领 土 的 人
,
而 商人
”
。
其可 贵之 处 在 于 它 较 明 显 地 反
反映 了资
。
也 是古 代 圣 王所 愿 意 其 经 过 自己 领 土 的 人 故 此都 是
“
映 了当时社 会经济 发 展的要 求
本
”
,
而 不是
,
“
末
前一 是孔
本主 义 萌 芽 发 展 的 趋 势 的成果 向 国 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2_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法律思想: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 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 取代“一家之法”,并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命 题。这些思想主张,已经明确地包含了天下是人民之天下、应 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包含了以万民之公法治理天下的 法治思想。 “天下之法”应该属于公法,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 益为目的的法律。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典型试题】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判断对错型选择题 (精选) 【解析】材料中体现“与天子共同议政”并不是恢 复宋朝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意思是限制君 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 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 政”信息体现制约君主权力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 料中体现多人参政议政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C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重点:政 治斗争) 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孙中山、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典型试题】
1.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 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典型试题】
3.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 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 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 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 正确的是( ) A.黄宗羲主张恢复宋朝的政治制度 B.黄宗羲主张设参知政事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制约君主权力 D.黄宗羲主张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没有区别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 旷世大儒,经世致用
黄宗羲旷世大儒,经世致用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20期文孙聚成幽兰,生于空谷,在最贫瘠的岩石悬崖之间,也照样绽放芬芳,清新淡雅自悠闲,雅致无尘大自在,超凡脱俗神韵来。
绍兴自古便为兰花之乡,兰花之高洁一直为人所推崇,而出生于绍兴的一代大儒黄宗羲,就如万丈绝壁上的兰花,饱经风霜,依然保持傲然的君子之德。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界尊称为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经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的一生波澜壮阔,历尽劫难,并和许多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交集而行,成为具有独特阅历的学者。
他曾总结自己一生经历的三个大阶段:“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真实记录。
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家,他的父亲黄尊素,在朝中任中官御史,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下狱后历尽磨难,最终受酷刑而死。
崇祯帝即位后,先后处置魏忠贤及其党羽。
十八岁的黄宗羲袖藏利锥,怀带诉状,只身进京替父伸冤。
到京时,朝廷刑部正审讯阉党余逆,黄宗羲奔入公堂对质,当堂用所藏长锥猛刺害父仇人许显纯和李实暗。
惩治害死其父的凶手之后,他召集被害诸臣子弟在诏狱中门设祭,祭文读到一半,哭声振荡禁城,浩气震动内外,崇祯帝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也因此而名闻天下。
为父报仇申雪后,黄宗羲从京城回到家乡,在老师刘宗周的指导下发愤读书,抄书,探究古今治乱得失的规律,研讨经世治国的实学。
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活,充实了黄宗羲的知识,也使他思想更加成熟,目光更加尖锐。
于是,黄宗羲参加了当时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文人团体复社,他与其他社员一起坚持复社“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的宗旨,与当时的宦官乱臣进行不妥协的斗争,成为后期复社领袖人物。
明亡后,黄宗羲又遭到南明弘光政权阮大铖迫害,被捕入狱,在清军攻破南京之际,乘乱逃脱。
黄宗羲返回家乡后,立即变卖家产,组织“世忠营”抗清。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总结黄宗羲的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黄宗羲主要思想的总结,包括他的治国理政观点、对天命论的批评、推行农学改革的主张、对历史的重视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的治国理政观点主要包括“天下为公”和“三纲五常”思想。
他认为,天道是普世的,君主应当以天下为公,践行仁政,守正道,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他主张君主应当放弃个人私利,以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此外,他强调了“三纲”和“五常”的重要性。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了忠诚、孝顺和妇女的纲纪。
而“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倡导人们要具备这五种品德。
黄宗羲对天命论的批评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批判了传统儒家学说中过于强调天命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天命是指领袖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而不是凭借出生的权利。
他主张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确保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黄宗羲的这一批评对于后来康有为等人关于维新变法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宗羲主张农学改革,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提倡注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
他的这一主张对于后来江南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宗羲对历史的重视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认为研究历史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史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历史规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他的这一观点对后来诸如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历史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明儒学案》中。
他批评了传统的儒学教育以经世济民为目标的“格物致知”观点,主张通过教育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以服务社会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新式教育运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黄宗羲 历史人物
黄宗羲历史人物一、简介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遗民。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二、主要成就政治思想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限制君权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一书计十三篇,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
黄宗羲在开篇就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
黄宗羲对后世的影响
黄宗羲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
1.黄宗羲的简介和背景
2.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黄宗羲对后世的影响
4.总结
正文:
黄宗羲是中国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学术成就非常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等。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和贡献包括: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主张尊重自然、顺应天意;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强调知识应该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出“废除科举,实行选举”的政治主张,倡导政治改革。
黄宗羲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和贡献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他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他的“废除科举,实行选举”的政治主张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总结起来,黄宗羲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
目暖融嚣翟幽。
翡一塞变诧研究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5)攮耍:本文从致滚蒜怒、哲学愚想以及筹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索羲的学求成藐,并在此基确土探讨了簧宗羲蕊想的瑰代价臻。
作者认为,黄宗羲的‘哳氏本'’思想,已经超越了爨童专制案I度下俦统儒家堂民、爱民、。
为民洚命的溜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氏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
黄掌羲在哲学上建藏了议“力伊为穰泰宗饕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雳旋疆蕊臻和兼容褴思维,英瓤期求舞精神及壤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麓着我们令炙螫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关键词:黄宗羲、新民本、经世应务、力抒哲学中隧分类号:B2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05)06-0088-03黄宗羲(1610年一1695)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原因在于秦以后“废封建之罪”。
这里所谓“废封建”,指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秦始皇废除周代的“封邦建国”制度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
他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思想,为他后来在其民主启蒙性名李颞齐名,并称“国初三大儒”,自清末以来,则与顾炎武、著《明夷待访录》中深刻批判君主专制埋下了伏笔。
王夫之齐名,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家”,可见他在清代学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破天荒第一次喊出了术思想史上地位之重要。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的“君为民害”论,一、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托古的形式下设想未来社会的蓝图,提出了“天下总括黄宗羲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为主,君为客”(《原君》)的“民主君客”论以及“天下之治第一,他在《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的“万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民忧乐”论,并提出了“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原臣》)的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
……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
农工商皆本
(2)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 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
2、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 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 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 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 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的变更。 与有责焉耳矣。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 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 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 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 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 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续焚书》 《藏书》《续藏书》 等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 于李贽认为这部书 “颠倒千万世之是 非”,只能“藏之后 世”的缘故。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黄宗羲— 梨洲先生
顾炎武— 亭林先生
王夫之— 船山先生
1、黄宗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 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焚书》) 材料二、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焚书· 答邓石阳》 材料三、李贽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 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 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 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 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 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释道无不涉猎,而史学造诣尤深,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
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
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征实可信。
在哲学上,认为气为本,无气则无理,理为气之理,但又认为“心即气”,“盈天地皆心也”。
在政治上,他从“民本”的立场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不如无君,主张废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万民的“天下之法”。
他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构的设想。
他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生平可以总结为:为父鸣冤,庭锥奸党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年9月24日),黄宗羲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
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
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
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
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人,做出了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不仅京城为之震撼,而且名扬天下,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得拜名师,入社兴学黄宗羲归乡后,即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
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黄宗羲的天赋,加上超人的勤奋,使他的学业突飞猛进, 20 岁出头,就以博学精研为世所重。
不仅青年人奉他为楷模,就连那些年高望重的大学者也对他格外垂青,比如经学专家何天玉和史学专家钱谦益,都邀请他一起探讨学问,把藏书和资料全部拿出来供他使用。
黄宗羲并不自满,他知道要成就大事业,单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学得知识必须能用,这就需要了解社会,增长阅历。
不久,他离开刘宗周、频繁往来于南京、苏州、常熟、安庆、杭州、绍兴等地,求师访友,广结同志。
这段时间的求学经历,对黄宗羲后来的发展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为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学风,并且进一步磨砺了他的品格,同时,还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也为他以后从事政治活动拓宽了道路。
崇祯四年(1630年),张溥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当时恰好也在南京的黄宗羲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
这年,他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后来,黄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宗炎、宗会等还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宗羲 33 岁,他到北京应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
大学士周延儒很器重他,打算推荐他为中书舍人。
黄宗羲看见时势艰危,内外交困,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已经回天无术了,便力辞不就,黯然南归。
冬月初十,宗羲回到余姚家中。
明亡抗清,兵败隐居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明亡。
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编《蝗蝻录》(诬东林党为蝗,复社为蝻),据《留都防乱公揭》署名捕杀,黄宗羲等被捕入狱。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弘光政权崩离,黄乘乱脱身返回余姚。
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
于是,黄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鲁王宣付史臣颁之浙东。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被鲁王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五月,指挥“火攻营”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
六月兵败,清军占绍兴,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
顺治六年朝鲁王,升左副都御史。
同年冬,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
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
顺治七至十一年,遭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
期间家祸迭起,弟宗炎两次被捕,几处极刑;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两次遭火。
顺治十年九月,始著书讲学。
康熙二年至十八年(1663-1679),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入清拒仕,著述以终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
十九年,康熙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赴京修《明史》,以年老多病坚辞。
康熙帝令地方官抄录其所著明史论著、史料送交史馆,总裁又延请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参与修史。
万斯同入京后,也执意“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是年黄宗羲始停止讲学,悉力著述。
二十二年,参与修纂《浙江通志》。
廿九年,康熙帝又召其进京充顾问,徐乾学以“老病恐不能就道”代辞。
二十五年(1686年),王掞视学浙江,倡议在黄宗羲故居黄竹浦重建忠端公(黄尊素)祠,宗羲写了《重建先忠端公祠堂记》。
次年,王掞又捐俸汇刻刘宗周文集,宗羲与同门友董玚、姜希辙一起编辑了《刘子全书》,并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黄宗羲将旧刻《南雷文案》等文集删削修改,定名《南雷文定》重行刊刻。
这年,他自筑生圹于龙虎山黄尊素墓侧,并有《筑墓杂言》诗。
康熙二十九年,黄宗羲年已八十,曾至杭州、苏州等地寻访旧迹,拜访朋友。
次年,应新安县令靳治荆之邀游览黄山,为汪栗亭《黄山续志》作序。
康熙三十一年,黄宗羲病势沉重,闻知贾润刊刻其《明儒学案》将成,遂抱病作序,由黄百家手录。
次年,《明文海》编成,宗羲又选其精粹编为《明文授读》。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1695年8月12日),黄宗羲久病不起、与世长辞。
他在病中曾作《梨洲末命》和《葬制或问》,嘱家人丧事从简:死后次日,“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遗体“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幡、纸钱一概不用”。
黄宗羲在临终前四天给孙女婿万承勋的信中写道:“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
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黄宗羲经济思想的理论因素: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明清之际是当时人们惊呼为“天崩地裂”的动乱年代,同时也酝酿着社会变革的要求。
黄宗羲在对封建政体的反思中,尖锐的抨击了君主制度内在的专制形态。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治理论的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从政治、法律、经济以及文教等各方面提出了社会变革的广泛要求和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主制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元凶,扼杀了人的个性权利,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的口号。
中国历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是由宗法制演变而来,加上“君权神授”的封建观念,使君主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黄宗羲深刻的揭露了历代专治君主是如何把“天下为公”的口号,变为护卫一己之私的工具,颠倒的“天下”与“君主”的应有关系是造成社会财富分配极大不公的根本原因。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类社会需要君主,是需要他去为天下除害。
归根结底,君主将天下视为自己的产业,暴露了封建君主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的本质特征。
但是黄宗羲并没有否定君主制,而是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为天下万民服务。
黄宗羲在对封建政体的反思中,认为为了维护君主政权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政权的监督机制,还应产生取代“一家之法”的“天下之法”。
黄宗羲的哲学探讨儒学发展到黄宗羲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两宋时形成的程朱理学,明代中期出现的阳明心学打破了理学的一统天下。
黄宗羲在哲学方面进行了艰难探索,对理学和心学进行了批评和改造,以图整合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思维。
程朱理学在解释哲学的首要问题上,即宇宙的本原上,程朱理学认为“理”是第一性的,“理在气先”,“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而且是永恒的本体,程朱理学不仅是宇宙观,更是道德观。
其“理”,往往是与封建的伦理纲常相吻合。
由于程朱理学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封建伦理纲常的永久性和合理性,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了巩固自身政权地位的最好的思想武器。
阳明心学的兴起实际上拉开了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王阳明认为“心”是第一性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阳明心学的兴起,客观上促使了程朱理学建立起来的具有神性意味的制衡封建社会秩序的六百年道统轰然坍塌,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整个晚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成为了晚明知识分子道德批判的先驱。
黄宗羲继承并弘扬了心学。
黄宗羲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哲学命题,即“盈天地皆心也”。
黄宗羲从“盈天地皆心也”的命题出发,归结到心乃虚灵本体。
以心为本,与黄宗羲以气为本的观点是一致的。
黄宗羲坚持本体观上的气一元论,认为任何精神主题也应当出自于气。
黄宗羲对宇宙之谜的破解,就是从清理,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入手的,他即反对程朱理学把“理”作为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又反对陆王心学把“心”作为世界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针对程朱理学派得“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心本论”,黄宗羲开宗明义的提出了“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的宇宙论命题,认为充塞宇宙天地,贯通历史古今的,都是“气”。
黄宗羲在气本论的原则下,试图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进行哲学探索,在思辨逻辑上建立了立体的交错关系,是其对于理学与心学批评的最大理论收获。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田制赋税思想明末清初的土地兼并和沉重的赋税,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农民斗争不断。
由于人口大量流亡,可耕地抛荒严重。
面对如此社会现状,黄宗羲提出了自己的田制赋税方案,以求解决现实的社会危机。
黄宗羲认为只要实行上古的“井田制”,就有可能解决国家的土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