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法
安排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
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总体结构
文章以醉翁亭为中心,通过对自 然风景、人物活动、情感抒发等 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豁达的 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段落大意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四季景色、 人物活动和作者感慨,各部分之 间逻辑严密,相互映衬。
关键语句解读
“环滁皆山也”
01
此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醉翁亭所处的地理环境,为下文的描写
打下基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02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人
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 充,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醉翁亭记》中的不同人物,如醉翁、滁人 、宾客等,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加深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景模拟
模拟文中描述的醉翁亭及其周围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 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增强对作品意境的 领悟。
通过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 境,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人生之 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比较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回 顾《醉翁亭记》的基本内容和
艺术特色。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 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醉翁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山水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翁亭记》。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醉翁亭记》的山水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作者情感的抒发和体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等内容。

(2)激发学生对《醉翁亭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翁亭记》,感受文章的韵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翁亭记》的山水散文风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设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醉翁亭记》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醉翁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山水之间,增强对文章意境的感受。

2. 比较学习:挑选其他山水散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醉翁亭记》的独特之处。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句子,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对《醉翁亭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复习《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

1.2.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2.3 讨论《醉翁亭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复习《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掌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1.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1.3 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醉翁亭记》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特殊用法。

2.2.2 深入分析《醉翁亭记》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巩固对《醉翁亭记》的理解。

3.1.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醉翁亭记》的见解和感受。

3.1.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3.2 教学手段3.2.1 教材:《醉翁亭记》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3.2.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醉翁亭记》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醉翁亭记》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理解文本内容。

4.1.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感受。

4.1.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小组讨论:15分钟4.2.4 教师讲解:2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醉翁亭记》全文。

1.1.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1.1.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俗语。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1.2.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2.1.1 复习《醉翁亭记》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1.3 解读文中的成语和俗语,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2.2 课堂活动2.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2.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2.2.3 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解答疑问。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1.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1.2 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欣赏并学会运用。

3.2 互动法3.2.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2.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4.2.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5.1.1 复习《醉翁亭记》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5.1.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5.1.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5.2 第二课时5.2.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5.2.2 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解答疑问。

5.2.3 学生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成语和俗语。

5.3 第三课时5.3.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表格式)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表格式)
(1)、山水之乐
(2)、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3)、乐人之乐
7、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五、文中成语出处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第二段: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宴罢归去情形
2、第一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
3、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景色?
——写山中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和四时之景(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高霜洁,水落而石出)
4、第三段中包含几层意思?
3、[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语出《醉翁亭记》。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节课






最低达成度
疏通课文大意,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
个人见解及备课组讨论建议
(含建议人)
一、复习文学常识
1、作者欧阳修2、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读准下列字音
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伛偻阴翳觥筹携洌山肴野蔌
三、落实下列重要实词
尤蔚然临作名意得开
暝晦明秀负伛偻提携临从
四、全文理解
1、概括文章段落内容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体裁:游记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安徽省滁州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即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二)全文翻译。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谷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 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和解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2. 采用翻译法,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 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和解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2. 采用翻译法,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二、复习字词和句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记忆。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案一、解释加点字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一词多义: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云归而岩穴暝()3、而乐亦无穷也()4、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5.临溪而渔() 6、人不知而不愠()7、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8、故外户而不闭()9、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0、既而儿醒, 大啼()名:1.对联题名并篆之()2.名之者谁()3.故又名“鬼市”云()4、则名微而众寡名望()5.有仙则名()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死即举大名耳()8、不能名其一处也()绝:1.往来而不绝者()2.虽杀臣, 不能绝也()3.沿溯阻绝()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9、佛印绝类弥勒()11、以为妙绝()12、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归:1.男有分, 女有归()2. 一屠晚归, 担中肉尽()3、微斯人, 吾谁与归?()4、云归而岩穴暝()三、翻译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熟读课文1.了解作者:《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听读。

(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3.正音。

(教师在黑板上把以下字写出来,然后请同学上来注音,查看学生听读的效果。

)(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 弈( ) ( ) 射( ) ( )4.全班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点评。

(点评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文中一共出现了21个“也”字,读起来的语气是不同的。

有表示陈述的,有表示肯定的,还有表示感叹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熟练翻译课文。

2.能对重点内容有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复习方法】学生自学、质疑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复习过程】一、明确复习目标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找出疑难。

三、老师释疑后学生再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回答。

五、课堂巩固,完成复习案。

附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一)解释加点字。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伛偻提携指小孩有亭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幽深而乐亦无穷.也尽泉香而酒冽.清澈貌苍颜.白发脸色杂然而前陈.者摆放弈.者胜下棋太守谓.谁是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山水之乐欣赏山水(二)一词多义。

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日出而林霏开.散连月不开.放晴旁开.小窗设置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临溪而渔在……旁把酒临风面对着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执策而临之到(它)跟前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吾谁与归.归依云归而岩穴暝聚拢乐: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山水之乐.快乐、乐趣与游人相乐逗乐绝:往来而不绝者断,断绝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猿则百叫无绝消失天下独绝极点沿溯阻绝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三)语句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在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四)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中心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2. 学生能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意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的全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

2. 分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

3. 讨论和分析文中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开场导入: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朗读和背诵全文。

3. 词汇和句式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解释文言文的特点。

4. 主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文中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意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醉翁亭记》全文的准确背诵。

文言文中重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

文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醉翁亭记》全文打印稿。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3. 辅助材料: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图片、视频、背景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与《醉翁亭记》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分段朗读: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帮助学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对《醉翁亭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巩固记忆。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

3. 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检测学生对《醉翁亭记》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醉翁亭记》主题和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醉翁亭记》原文文本。

2.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 参考问题和讨论话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来深入理解《醉翁亭记》。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醉翁亭记》中的具体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巩固记忆。

3.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醉翁亭记》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解要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八、教学难点1. 《醉翁亭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中考总复习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中考总复习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及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代文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本文体裁是记。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环.滁皆山也:环绕林壑.尤美:山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渐闻水声潺潺..:流水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

从。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临.于泉上者:靠近作.亭者谁:建造名.之者谁:命名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得.之心:领会而寓.之酒也:寄托。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昏暗。

晦.明变化者:暗野芳.:香花发.而幽香: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导入:一、考点再现:词句解释内容概括主旨把握写法品析二、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能完整通顺地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自主复习字词句,提问检测一词多义(秀、归、谓、乐)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水落石出、峰回路转)重点句子: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师生共同整理本课行文思路,弄明白本文主旨。

内容概括:写醉翁亭位置、环境和命名缘由。

——写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及出游之乐。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写作手法:从远到近(第一节:“望之……醉翁亭也”)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第二节)从外到内(第三节)山间夕照全景(第四节:“已而……禽鸟乐也”)描写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服务。

“醉能同其乐”。

主旨把握: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用文中语句概括:(讨论)结合全文来看,太守究竟为何而“醉(乐)”?五、比较思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二者在主题表达上有何异同?同: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异:《岳阳楼记》重在抒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而《醉翁亭记》则有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郁闷的倾向。

六、小结:浅显,咬定课本不放松三宝:注释、课文、课后题七、课堂测试(一)(09河南)(二)(09重庆)(09长沙)八、作业:。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学会自主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句的基本方法并正确识记其意义。

2学会按照知识点或考点梳理课文内容,并注意回答类题的方法整合。

3培养自己善于发现、认真总结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二、复习过程:1、导入:由对作者相关提问导入: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____,又号____。

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___(朝代)卓越的____、____。

2、复习:(一)、文言词语1、环.()滁皆山也2、名.()之者谁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野芳.()发.()而幽香6、四时..()歌于途..()之景不同7、至于负者8、伛偻..()9、山肴.()野蔌.()..()提携10、颓然..()乎其间者11、树林阴翳.()12鸣声上下..()13 非丝.()非竹.()临.溪而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执策而临.之佳木秀.而繁阴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太守自谓.也山水之乐.心乐.之太守谓.谁----泉香而.酒洌日出而林霏开.----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月不开.----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太守归而宾客从云归而岩穴暝颓然乎其间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山.行六、七里4.杂然而陈前.者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临溪而渔.7. 酿泉..为酒:(二)、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内容梳理引入亭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整体—局部)名字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故自号曰“醉翁”也写景(山水之乐)山间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四时: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游与宴(宴酣之乐)滁人游:负者歌于途……往来而不绝者(动作表欢快)太守宴: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食物现富足)众宾欢: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活动现热闹)乐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神态展醉颜)(四)、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写景为主,兼以抒情,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醉翁亭记》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醉翁亭记》这篇古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醉翁亭记》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学生对于《醉翁亭记》的初步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复习文本内容(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全文。

2. 分组讨论,总结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分析主题和意义(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醉翁亭记》的主题是什么,以及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和意义。

四、文本解读(20分钟)1. 教师选择文中的重要段落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2. 学生分组合作,对所选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解读,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醉翁亭记》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问题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3.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与《醉翁亭记》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

教学辅助工具:1.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2. 《醉翁亭记》原文。

3.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于《醉翁亭记》的文本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质量。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背诵和理解《醉翁亭记》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和评价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全文,巩固记忆。

2. 分析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探讨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对偶、排比等。

4. 讨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开篇,让学生默写《醉翁亭记》全文,检查记忆情况。

2. 针对学生默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的讲解和复习。

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1. 通过默写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对《醉翁亭记》全文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堂小测,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醉翁亭记》全文文本。

2.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醉翁亭记》中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文段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醉翁亭记》的全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解释资料。

2.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和分析文中的重点内容。

3.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醉翁亭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醉翁亭记》的全文,引导他们注意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4
译 (2) 非 丝非 竹。 (表否定判断句) . . 译: 语序颠倒句的翻译 (1)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路 上 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 休息。 .. . ...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译:太守和宾客们到这里 喝酒。 ... (3) 醒能述以文 者。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译:醒了能用文章 记述这件事的人 ... 迁移:躬耕于南阳 。 ... 译:亲自在南阳 耕地。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教师:以上我们复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看看大家还有没有问题? 下面复习课文基本内容 板书:课文基本内容 教师: 没有问题,我们做做练习。 课堂验收练习(出示练习篇子)当堂练习互判,反馈情况,登记成绩。
2
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文言语句的翻译 《说明》中的题型涉及以下几种现象: 板书: (1)判断句“……者…… 也” (2)句中词序颠倒的句子。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士忘身于外” “渔人甚异之” 教师:既然《中考说明》已经非常明确地给我们规定了考试范围,那么,我们就可以 根据它逐课进行复习,以达到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复习目的。 下面我们就开始复习《醉翁亭记》 。 学生:读《醉翁亭记》 板书: 《醉翁亭记》欧阳修 唐朝 散文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 以此文为例,领会此文中考考点。 2 逐项落实本课考点。 (1) 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判断句式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3) 本课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判断句式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教学难点: 1 重点语句的翻译。 2 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中考说明》 2 相关练习资料。 3 个人复习档案表。 教学环节: 导入:5 分钟。 (讲解《中考说明》中文言文考试要求)明确复习目的要求。 结合如“题型示例”讲清中考题型: ( 《中考说明》第 5 页“文言文阅读” )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2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四、按原文填空: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环境特征的句子是:
(2)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
(3)文中写早晚之景的句子:,。
(4)文中写春夏景句子:,。
(5)表现“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7)本文中破题的千古名句是,
五、内容理解:
1、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醉翁亭记》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朝文学家,自号,晚年又号。本文选自。
二、解释加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教学案(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体裁:游记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安徽省滁州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即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二)全文翻译。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谷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香,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下降露出了水里的石头,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早晨进山游玩,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游玩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叫着,后面的人回应着,老人和儿童往来不绝的,是滁州人来山里游玩。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成酒,泉水清香酒味清醇。

山珍野菜,杂乱的地摆放在席前,这是太守举办的野宴。

宴会饮酒的乐趣,不是在于音乐。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取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欢呼叫嚷的,是宾客们正在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不久,傍晚的太阳将要落山,人影散散乱乱,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下山。

在枝叶茂密成荫的树林中,鸟儿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开了,禽鸟在欢乐。

可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三)文言词语1、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皆:副词,都。

)2.林壑尤美(壑:山谷。

尤:格外,特别。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幽深。

秀:秀丽。

)4.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于:从)5.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6.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居高面下。

)7.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给……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8. 饮少辄醉(辄:就)9. 故自号曰醉翁也(故:因此,所以。

号:取号,名词用作动词。

曰:叫做。

)10.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1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13.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聚集。

暝:昏暗)14. 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晦,昏暗。

)15.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发:开放。

)16.佳木秀而繁阴(佳:好。

秀:茂盛,繁茂。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17. 风霜高洁(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8.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在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歌:唱歌。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9. 行者休于树(休于树于:在。

)20.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腰弯背曲,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小孩子。

绝:断。

)21.溪深而鱼肥(临:到。

渔:捕鱼。

)22. 山肴野蔌(肴:野味。

野蔌:野菜。

蔌:菜蔬。

)23.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开,摆放,摆设。

)24.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的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这里代指音乐。

)25. 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弈:下棋。

)26.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签字。

交错:交互错杂)2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在。

) 27.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2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30.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其大家。

述:记述。

以:用。

)31.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也(①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乐:快乐。

)32. 太守谓谁(谓:是。

)2、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3、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心愿】(5)林霏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7)伛偻提携(古义:搀扶,带领,这里指小孩子。

今义:多指提拔。

)4、一词多义。

(1)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暮而归(回来)⑤吾谁与归(归依)(2)谓:①太守谓谁(为,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②临溪而渔(靠近,到)③把酒临风(当,面对)(4)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乐:快乐)②醉能同其乐(欢乐)④以心中有足乐者(快乐)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⑥后天下之乐而乐(快乐)(快乐)(6)于:①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7)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于,在)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词,呢,吧)(.8.)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②若夫霪雨霏霏(9)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 领会)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够)(10)环: ①环滁皆山也( 环绕 ) ②如鸣佩环(玉环)③环堵萧然(四周)④四面竹树环合(环绕)(12)其:①其西南而望(它的)②醉能同其乐(大家)③太守之乐其乐(游人的)④增其旧制(岳阳楼)⑤其真无马耶(难道)⑥其真不知马也(大概)(13)“而”用法: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连词,表承接)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承接)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连词,表承接)4.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承接)5.临溪而渔(连词,表顺接)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7.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8.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9.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10.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11.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而且)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递进,并且)13.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14.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15.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16.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可是,却)17.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因而)(14)“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5.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6.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7.山水之乐(助词,的)8.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9.宴酣之乐(助词,的)5、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⑤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⑥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⑦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