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价建筑物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水平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环保性: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废物管理、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物应使用节能设备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低水耗设备,采用可回收材料等。
2. 建筑材料: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物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地板材料,以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
3.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情况。
建筑物应采取节水措施,如安装节水器具,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应具备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建筑物应设计合理的采光系统和通风系统,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5. 社会可持续性:评估建筑物对社区和社会的影响。
建筑物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社会需求,如周边生态系统、社区健康和可达性等。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环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6. 可持续运营和维护: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建筑物应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包括能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绿色建筑设施。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推动建筑业向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制定的。
通过符合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LEED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过程等方面。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BREEAM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土地使用与生态、污染与废弃物、健康与舒适等方面。
3. WELL Building Standar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美国Green Building Certification Inc.(GBCI)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第一个专注于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的评价标准。
WELL Building Standard主要评价建筑的空气、水、营养、光线、运动、舒适等方面。
4.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标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制定的,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权威标准。
该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环境、资源与材料、室内环境、运营与管理等方面。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标准在评价的方面和标准要求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立和运用过程中,须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立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立和运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和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爱惜环境和削减污染,为人们供应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运用空间,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将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探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探讨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探讨和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动身,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爱惜环境的角度,提动身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爱惜,留意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和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样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峻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料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特别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阅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主动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
条文3.1.3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第十二条建筑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
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
(二)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外保温材料,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
(三)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宜做到边固定保温材料边涂抹防护层。
未涂抹防护层的外保温材料高度不应超过3层。
(四)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
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
(五)不得直接在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热粘结法施工。
(六)施工用照明等高温设备靠近可燃保温材料时,需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七)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
施工工艺、工具及服装等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八)施工现场应设置室内外临时消火栓系统,并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
(九)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
.衡量门窗性能的指标衡量门窗性能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隔热保温性能;阳光得热性能;采光性能; 空气渗漏的防护性能等。
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分数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分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绿色建筑等级的划分二、绿色建筑等级的评分标准三、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分数及其意义正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循环再生、功能合理、健康舒适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保障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
为了衡量绿色建筑的环保程度,我国制定了一套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分数标准。
一、绿色建筑等级的划分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1.一星级绿色建筑:满足基本绿色建筑要求,评分在 70 分以上;2.二星级绿色建筑:在满足基本绿色建筑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评分在 80 分以上;3.三星级绿色建筑:在满足基本绿色建筑要求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多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并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绿色水平,评分在 90 分以上;4.四星级绿色建筑:在满足基本绿色建筑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绿色建筑的高水平发展,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效果,评分在 100 分以上。
二、绿色建筑等级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等级评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节地与室外环境:包括建筑用地、景观绿化、室外噪声控制等;2.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照明、建筑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等;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收集与利用、中水回用等;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包括建筑结构、建筑装修、建筑家具等;5.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建筑通风、建筑采光、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等;6.建筑寿命周期评价:包括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的绿色化程度。
三、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分数及其意义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分数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建筑的环保程度,也为政府、企业、开发商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1.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第二章建筑设计评价 (4)1.1.5 设计理念 (4)1.1.6 设计目标 (4)1.1.7 建筑形态与布局 (5)1.1.8 围护结构设计 (5)1.1.9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10 室外环境设计 (5)1.1.11 室内环境设计 (5)1.1.12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5)第三章结构与材料评价 (6)1.1.13 结构安全性评价 (6)1.1.14 结构耐久性评价 (6)1.1.15 绿色建材选用原则 (6)1.1.16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7)1.1.17 材料循环利用原则 (7)1.1.18 材料循环利用措施 (7)第四章节能评价 (7)1.1.19 概述 (8)1.1.20 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8)1.1.21 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8)1.1.22 概述 (8)1.1.23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8)1.1.24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8)1.1.25 建筑节能实施策略 (9)1.1.26 概述 (9)1.1.27 节能效果监测 (9)1.1.28 节能效果评价 (9)第五章节水评价 (9)1.1.29 设计原则 (9)1.1.30 设计内容 (10)1.1.31 雨水收集 (10)1.1.32 雨水利用 (10)1.1.33 评价方法 (10)1.1.34 评价标准 (10)第六章环境保护评价 (11)1.1.36 评价原则 (11)1.1.37 评价内容 (11)1.1.38 评价方法 (11)1.1.39 评价标准 (11)1.1.40 评价目的 (11)1.1.41 评价原则 (11)1.1.42 评价内容 (12)1.1.43 评价方法 (12)1.1.44 评价标准 (12)1.1.45 评价目的 (12)1.1.46 评价原则 (12)1.1.47 评价内容 (12)1.1.48 评价方法 (12)1.1.49 评价标准 (13)第七章室内环境评价 (13)1.1.50 评价目标 (13)1.1.51 评价方法 (13)1.1.52 评价指标 (13)1.1.53 评价要求 (13)1.1.54 光环境评价 (14)1.1.55 声环境评价 (14)1.1.56 评价目标 (14)1.1.57 评价方法 (15)1.1.58 评价指标 (15)1.1.59 评价要求 (15)第八章绿色建筑运营管理评价 (15)1.1.60 制度概述 (15)1.1.61 制度内容 (15)1.1.62 技术概述 (16)1.1.63 技术内容 (16)1.1.64 经济效益 (16)1.1.65 社会效益 (16)1.1.66 环境效益 (16)第九章社会效益评价 (16)1.1.67 社区参与 (17)1.1.68 共建机制 (17)1.1.69 绿色建筑教育 (17)1.1.70 绿色建筑宣传 (17)1.1.71 社会影响力 (17)1.1.72 贡献 (18)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实施 (18)1.1.73 评价体系框架 (18)1.1.74 评价指标体系 (18)1.1.76 评价工具 (19)1.1.77 政策体系 (19)1.1.78 法规体系 (19),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室内环境质量、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分数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分数是根据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来确定的。
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分要求。
以下是各等级的评分要求:
1. 一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不低于40分。
其中,基本项得分不低于10分,提高项得分不低于30分。
2. 二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不低于50分。
其中,基本项得分不低于15分,提高项得分不低于35分。
3. 三星级绿色建筑:总得分不低于60分。
其中,基本项得分不低于20分,提高项得分不低于40分。
在评分过程中,会根据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方法可以参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标准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这一指标主要关注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室外环境的优化。
2. 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指标强调建筑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节能措施的采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此指标涉及建筑中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设备的采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此指标关注建筑中对材料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考察建筑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健康、舒适。
6. 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要求,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7.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均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项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节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水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与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量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环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境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质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公共建筑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1、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2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6、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8、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1、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2、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3、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指的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方案和标准,来衡量建筑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性标准。
实施这些标准,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以下是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一、建筑节能指标建筑节能是建筑绿色化的核心要素,因此要素有很多方面的考虑,例如将太阳能集中利用、控制窗户的面积和个数、运用节能灯具、使用高效节能的冷暖设备和热水器等等。
节能指标能够有效衡量建筑的绿色程度。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筑节能指标是必要且重要的一项。
二、环保设计要求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应考虑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环保材料,材料应当经过质量检测,必须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这些都是环保方面的要求,应当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体系之中。
三、建筑安全指标建筑安全指标是指建筑设施的安全性评判标准,包括防火、抗震、抗风等对建筑物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健康的保护措施。
因此,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筑安全指标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四、智能控制系统建筑的节能和安全能力主要取决于智能控制系统的效果,能节省能源的控制系统是一个关键环节。
绿色建筑应当安装智能控制系统,例如智能照明、智能电器等,这些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协调每个功能部分,最终达到绿色化的效果。
总结起来,绿色建筑评价执行标准包括建筑节能指标、环保设计要求、建筑安全指标和智能控制系统。
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效能和人类居住的质量。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是评价建筑物环保程度的一种标准。
它包括了多个方面,涉及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废物处理、室内环境质量等等。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建筑物可以被评为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例如3星、4星或5星的绿色建筑。
对于建筑业来说,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开发商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更好地考虑环保因素,从而减少建筑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因为越高的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意味着更高的环保程度,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好的室内环境。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价等级标准包括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GB/T 50378-2019(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都对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而确保建筑物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高水平。
- 1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和衡量的依据。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能源效率:评价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等。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太阳能光伏系统、自然通风和隔热材料等节能措施。
2. 材料选择:评价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
例如,是否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环保材料,是否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室内照明、室内噪音等。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空气过滤系统、绿色植物、良好的照明设计等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4. 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节水设备和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5. 废物管理:评价建筑物的废物管理系统和措施。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系统保护:评价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程度。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生态屋顶、园林景观等来提供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7. 全生命周期评价:评价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阶段是否都考虑了环保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8.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评价建筑物对社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例如,建筑物是否考虑了社区参与、公共交通可达性、人性化设计等因素来提高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对这些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评价和衡量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标准GBT50378-2014,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章来源:居家环保网文章作者:王博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标准1 总则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基本要求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表确定。
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 43项)优选项数(共 21 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 8 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 10 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 6 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 5 项)室内环境质量(共 7 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共 7 项)★ 3 5 2 2 2 3 -★★ 5 6 3 3 4 4 6 ★★★7 8 4 4 6 6 13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
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 3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 ㎡ / 人。
一般项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的规定。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 3 株 /100m2 绿地面积。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
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 × (1- 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优选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
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的规定。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的规定。
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5% 。
优选项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80% 。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 10%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 8 %。
一般项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 10 %。
优选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30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0 ∽ 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的要求。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 20%( 按价值计 ) 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 500 公里范围内。
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 5 %;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 10 %。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优选项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每套住宅至少有 1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 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 1/7 。
当一套住宅设有 1 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 45 dB ( A 声级),夜间不大于 35 dB ( A 声级)。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45dB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0dB 。
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30dB 。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20 。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的规定。
一般项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的规定。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利于住户的健康和舒适。
运营管理控制项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节能与节水的具体措施。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保护环境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