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心理护理是指对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护理和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护理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更新。
本文将从心理护理的新进展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心理护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情况。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和概念心理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护理方式,它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结合,通过对心理问题的评估、干预和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和维护。
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心理护理的新进展1. 个体化治疗模式传统的心理护理往往是按照一套标准程序进行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护理专家开始强调个体化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下,专家会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需要,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优点和潜力,致力于培养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在心理护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开展更为全面和积极的心理护理工作。
3.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理护理也开始运用各种新技术。
在心理评估方面,现在可以通过各种计算机软件和仪器设备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在心理治疗方面,一些虚拟现实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更为真实和有效的治疗体验。
4. 在线心理护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通过手机APP、网络平台等工具,患者可以与心理护理专家进行远程咨询和治疗,这种方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途径,也为心理护理专家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5. 心理护理的跨学科合作三、展望心理护理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和优质化的治疗选择,也为心理护理专业人员的发展和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期待心理护理领域在未来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为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心理护理是指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断、治疗和照顾的过程。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包括创新的治疗方法、新型的心理护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等。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新进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心理护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对未来的心理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治疗方法方面,心理护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儿童游戏疗法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周期。
在理论方面,心理护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例如正念理论、情绪导向性治疗理论等。
这些新的理论为心理护理的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心理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技术手段方面,心理护理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心理咨询APP、远程心理咨询平台等。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心理护理工作者更加便捷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还可以使心理护理服务更加普及和便利化。
二、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1. 创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心理护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儿童游戏疗法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周期。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它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心理动力治疗和儿童游戏疗法也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为心理护理领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变革。
2. 新型的心理护理理论3.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三、未来展望随着社会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增多,心理护理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护士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情绪疲劳,甚至是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积极心理学在此领域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式。
本文将浅述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门新兴心理学领域,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传统心理学一直以来更多关注人类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侧重于人类的优点、优势和积极心态。
其核心理念包括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积极关系、宽容、幸福感、成就感等。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幸福感和健康感不仅仅是消除问题和疾病,更多的是建立在积极情感和心理资源的基础上。
2. 护士心理健康的挑战护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挑战。
护士的工作压力巨大,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责任重。
护士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需要经常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事件和突发情况。
护士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医疗过程,经常需要处理和面对病人的痛苦、死亡,甚至是家属的悲伤和抗议。
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工作,因此常常会出现情绪疲劳、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3. 积极心理学与护士心理健康针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以期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质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培养积极情感、提升幸福感、建立积极关系、培养心理韧性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挑战。
护士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感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情感不仅可以帮助个体缓解负面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更可以提升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
研究显示,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如感恩、乐观、幽默等积极情感来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心理资源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学科,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发展积极个性特质和提升自我成长和幸福感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研究强调培养积极情感和乐观态度。
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和乐观态度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研究者通过教授护士积极情感管理技巧、鼓励他们寻找正面情感和积极体验,并提供积极心理学干预等方法来提升护士的积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研究关注护士个性特质和个体能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护士个性特质中的乐观、自尊、韧性和感恩等特征与心理健康以及工作表现相关。
一些研究通过培养护士的个性特质和提升他们的个体能力来促进心理健康。
研究者通过提供个体差异化的干预和培训,帮助护士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
积极心理学研究关注护士自我成长和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发现,护士的自我成长和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通过提供个体差异化的职业辅导和支持,帮助护士发展事业心、自主性和成长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研究还关注护士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一些研究通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社会支持,以及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方法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研究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护士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护士作为医护人员,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据统计,护士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如工作疲劳、情绪波动、职业倦怠等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护士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意义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成员,承担着提供优质护理和照顾患者的重要责任。
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以及情绪负面影响的压力,护士们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还会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情绪稳定性,提高他们面对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
这也有助于提升护士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有力支持。
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对于推动护士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研究个体如何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它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侧重于病态、问题和障碍不同,更注重研究人类的优点、成长和积极经验。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包括乐观、希望、幸福、满意度、勇气、幸福感、生活意义和生活质量等。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势和积极资源,倡导通过培养积极情绪、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介入,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和压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
在护士心理健康领域,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顾病人、面对患者家属和承受工作压力的重要任务。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特点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型心理学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特征、行为和体验,旨在促进人类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人类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情感、积极行为、积极心态以及积极特质等。
其主要特点包括:关注个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强调个体的积极性和主观感受;提倡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关注人类优秀品质和潜能的发展等。
积极心理学通过倡导积极心态和情感,培养积极行为和品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对护士心理健康的意义护士作为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一员,其工作特殊性和职责的重大性导致其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护士们常常陷入抑郁、焦虑和情绪低落等心理困扰之中,甚至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何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当前护理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正是可以为护士心理健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情感和心态,倡导乐观、积极的思考方式。
在现实工作中,护士们往往需要面对病人的痛苦和疾病的严重性,这些工作环境容易引起护士的消极情感和心态。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通过改变护士的心态和情感,让护士们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工作和生活,减少负面情感和心态对护士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护士们的工作繁重,压力大,工作环境艰难,长期以来易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
而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对护士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它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和护士心理健康的促进当中,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引言心理健康在护士的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护士长期与患者打交道,处理着急性和慢性病患者的复杂问题,同时面对着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的压力。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容易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遭受破坏。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实证研究压力与人际关系护士的工作自身已经是一个高度压力的职业,加上与患者及其家人深入接触,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项对职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进行比较的研究表明,护士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职业压力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良好则能有效减轻压力。
自我评价和自尊心自我评价和自尊心也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项研究表明,自尊心和工作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拥有高自尊心的护士表现出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自我评价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这表明在减轻护士因工作带来的压力时,改善护士自我评价和提高自尊心非常重要。
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情感疲劳和抑郁症是常见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
一项对护士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进行的调查表明,护士存在明显的情感疲劳和抑郁症倾向。
其中,情感疲劳是护士工作压力、角色期望、组织支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抑郁症是情感疲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因此,情感疲劳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先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因此,如何解决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护士的自我感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已经得到了证实,比如护士的情感支持、心理辅导和定期体检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情感疲劳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应当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浅述了积极心理学如何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从积极心理学概述、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效果和研究方法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强调了积极心理学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并进行了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为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护士、心理健康、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正文、现状分析、应用、效果、研究方法、结论、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士是医院中最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疗人员,承担着重要的护理工作。
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复杂等因素,护士们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造成负面影响。
关注和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积极心理学如何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为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护士是医疗卫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高压力,护士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疲劳等。
研究如何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研究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和改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会受到自身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工作中的焦虑和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情感干预方案:积极情感是指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愉悦和乐观等积极情绪。
通过构建适合护士的愉悦体验、帮助护士发掘自身积极因素和优势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积极情感,缓解其工作压力与情绪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工作与家庭幸福感训练,增强了护士的工作和家庭幸福感,改善了护士的情感状态。
2.自尊心及自我效能培养方案: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是护士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自尊心和自我效能培养方案,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自信心和自我肯定,增强其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有效降低护士的情绪问题和职业压力。
例如,研究人员在护士团队中开展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并改善了不安、焦虑等情绪问题。
3.情绪调节干预方案:护士因长期职业压力而出现的情绪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针对护士的情绪调节干预方案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让护士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对不利情绪如痛苦、沮丧、无助等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开展正念情感维度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护士的情绪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丰富。
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特别是在探索针对情绪问题的干预方案方面,在不断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为护士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
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在当今医疗环境中,护士面临着诸多压力源,如工作压力、情感压力、生活压力等。
这些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心理弹性干预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在护士心理弹性干预中,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干预策略。
近年来,护士心理弹性干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例如,一项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试验发现,经过干预的护士在工作压力、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降低,而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得分显著提高。
另外,情绪调节和社会支持等干预策略也被证实对提高护士心理弹性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当前护士心理弹性干预仍存在一些问题。
干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
干预的深度和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
干预的效果容易受到文化背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减少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干预效果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干预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干预的深度和持续时间需要更加严谨的评估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效果和应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丰富护士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储备,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改善干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以满足不同护士的需求。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幸福感和优秀素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护理行业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逐渐深入的探索和应用。
本文将对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浅述。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如何提高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研究发现,护士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等因素会降低其心理幸福感,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帮助护士提高自己的心理幸福感。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表达训练、心理康复技巧训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心理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注重探索个体的优势与潜能,通过发扬个体的优势来促进心理健康。
对于护士而言,他们面临着众多工作压力和挑战,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挖掘护士的优势和潜能,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掌控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研究指出,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护士的人际关系质量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高护士与患者、同事之间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护士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增进患者对其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改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还注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激励能力,从而促进护士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提高护士的心理幸福感、发扬个体优势、改善人际关系和促进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等问题。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在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护理院校不仅要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和强健的体魄;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笔者就护理专业学生心里健康状况作一综述。
1心理健康1.1心理健康的素质: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早在40年代就提出: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人体的整体性。
健康一方面指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机能保持正常,另一方面指各方面个体为了能在正常社会集体中生活下去,就必须在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保持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协调个人和社会环境。
[1]心理健康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二是能有效地、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亦即“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其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衡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2]。
1.2心理健康的标准: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卫生组织设立心理健康日的初衷,旨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卫生知识的认识,进而尊重、理解和关心精神疾病患者。
现在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的复杂性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卫生,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根据马斯洛的心理理论提出了判定心里健康的基本标准,即: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1.3量表的选择:国际上通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多种,国外在心理量表的使用、效果和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引言:护理心理作为医务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护理职业从业者和病患之间的心理互动,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和促进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护理心理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待深入探索。
本研究旨在探索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使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技术,以充分了解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实验设计:本研究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护理心理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针对护理从业者,另一部分针对病患。
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可以了解到底如何更好地满足病患的心理需求。
在收集到足够的问卷数据后,将进行访谈环节。
选取一定数量的护理从业者和病患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以深入了解其对护理心理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情况。
访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护理心理的定义、护理心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方面的问题。
访谈将全程录音,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将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组群间的数据差异,可以揭示护理职业人员和病患在护理心理方面的认知和需求差异。
还将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护理心理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访谈数据将使用质性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提取数据中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创新和发展: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1. 强调护理心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从病患的角度出发,探索护理心理对病患康复的影响,加深对护理心理的认知,并提出相关的护理策略。
2. 探索护理从业者对护理心理的认知和应用情况: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护理从业者对护理心理的理解和实践,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情感、个体力量和个体的幸福感,提倡积极心态,关注个体的优点与积极资源,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承担着照顾病人的重要职责。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面临许多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并易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护士工作中,对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学从个体的积极方面入手,关注个体心理资源的培养和发展。
一方面,积极心理学鼓励个体培养积极情感。
研究发现,积极情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护士面对病人的痛苦和困难,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抑郁。
而培养积极情感,如乐观、感激和幽默,对于护士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力量的发掘和发展。
护士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积极心理学鼓励护士发掘和运用自己的优势和潜质,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也重视个体的幸福感。
护士通过工作帮助他人,对病人的康复和病情缓解有着重要的贡献,这种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可以促进护士的幸福感和心理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个体力量和个体的幸福感,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尽管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积极心理学在护理领域应用的实践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
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护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完全偏离客观事实,需要面对生病和病患的困难和痛苦,这可能对积极心理干预的效果产生一定的限制。
积极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和干预方案,以满足护士的需求和工作特点。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体的优点和积极情感的培养。
在护士工作中,他们常常需要面对病人的生死离别、疼痛和痛苦等种种负面情绪,长期以往会给护士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积极心理学的介入则可以帮助护士培养所谓的“心理弹性”,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负面情绪时更加从容和积极。
可以通过积极情感训练,让护士学会用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乐观情绪的培养,使护士更加乐观地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和挫折。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更加坚韧与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积极心理学还注重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的促进。
护士在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生老病死等重大问题,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调等问题也会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而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则可以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工作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可以通过心流理论来帮助护士修正对工作的态度,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专注和沉浸从而获得更大的工作满足感;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训练,帮助护士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经过这些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护士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积极心理学还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的建设。
在医护工作中,护士需要和患者、家属、医生等多个群体进行交流和配合,处理好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而积极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视为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训练,让护士更好地与医生、同事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支持体系;通过社会支持的培养,帮助护士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提高其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应对能力。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
心理护理新进展分析心理护理是指通过相关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的一种专业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心理护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的新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心理护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心理护理主要依靠护士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干预,缺乏科学性和标准化。
而现在,心理护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包括各种评估工具、干预技术和评估指标等,使得心理护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心理护理的领域逐渐扩大。
传统的心理护理主要关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而现在,心理护理已经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层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障碍、应对压力和应对丧失等。
这样的扩大使得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心理护理的模式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过去,心理护理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干预,侧重于个体的需求和问题。
而现在,心理护理已经开始采用群体和家庭为单位进行干预,强调社会支持和互动,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护理的个性化水平提高。
过去,心理护理主要依据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干预,忽略了每个患者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而现在,心理护理越来越重视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心理护理的新进展包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领域的扩大、模式的转变和个性化水平的提高。
这些进展使得心理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人力资源和专业培训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水平和质量。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浅述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工作负荷的不断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
因此,如何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方面,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的人类体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发展其优势和人际资源,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护士的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其自我行为调节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多项研究,以验证积极心理学对护士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关注个体的积极因素。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态度和乐观的心理信念是预防护士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
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可通过心理干预和交流技巧的应用进行,比如通过支持性交流、学习自我调节的技巧来帮助护士更好地管理自身的情绪和情感。
另一方面,关注社交支持和人际交往。
护士工作中需要与不同病人和家庭成员交往,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技巧。
在此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理信念、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以及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还可以通过培养社交支持网络来帮助护士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促进护士心理健康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尽管该领域目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从不同维度探讨积极心理学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一些有用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护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二、研究进展
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护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护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弹性问 题。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心理弹性研究的重要领域。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护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 学生自身特点如性别、年龄、性格等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家庭支持、 院校支持体系、临床实践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产生 影响。
参考内容
引言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挫折等挑战时,能够适应并良好地恢 复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弹性研究在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 特别是在创伤护理领域。本次演示将简要概述心理弹性研究的现状和主要发现, 并探讨这些发现对我国创个方面:心理弹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心理 弹性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心理弹性的干预策略。目前, 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一些心理弹性量表,如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心 理弹性量表简短版等。这些量表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
结论
心理弹性研究为我国创伤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创伤护理中,我们应该 注重评估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并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我 们应该认识到神经生物学机制在心理弹性中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调节大脑神经递 质。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个体应对创伤事件的影响,提高其心理 弹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湖南省护理学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普遍较 高。然而,在实际选择就业方向时,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成为影响学 生决策的主要因素。此外,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等因素也制约了学生对老 年护理行业的热情。
本次演示认为,提高湖南省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行业的认知度和归属 感是关键。首先,应加强老年护理事业的宣传,提高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重视程度 和认可度。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职 业获得感和归属感。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老年护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国护士心理健康和研究进展
我国护士心理健康和研究进展[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研究进展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预示着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疲惫感越大,病人的满意度就越低。
1990年以来,国内外心理和护理学工作者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集中在护士的心理状况、特殊科室与普通科室的差异、相关因素、原因及对策等。
本文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原因及对策综述如下。
1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l.1 国内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见表1。
约1/4的文献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维护护士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其余属研究文献。
主要研究工具是一般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报道显示约1/3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主要的心理有问题:①躯体化;②抑郁;③焦虑;④敌对;⑤强迫;⑥恐怖。
较低心理健康水平的人群是急诊科、妇产科、儿科护士、中年护士及基层医院护士。
文献主要集中在急诊科,精神科,ICU护士上,表明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急诊科主要症状为:焦虑和抑郁;精神科主要症状为:焦虑、强迫和抑郁;几乎所有的报道均表明ICU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说明经常处于特殊的环境,面对特殊的对象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女性低于男性。
报道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夜班、对应策略、社会支持、工作环境等。
<imgsrc=“/qkimages/zsyx/zsyx200708/zsyx20070862-1-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2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2.1个人因素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婚姻、文化程度、性别等。
国外护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国外护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护理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结合对有关文献的复习,将国外护理心理学研究进展情况作概要综述。
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将护理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冠以“护理用心理学(Psy-chology for nursing或The psychology of nursing care)”之名。
从近年国内学者出访、国外学者来访以及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交流所得资料来看,国外护理心理学研究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强调心身统一,心理学融入护理实践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医学模式的提出,使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临床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以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文化护理或宗教护理等形式,在充分的护患沟通中得以体现。
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护理实践的不断变革,使作为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心理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MarthaRogers在1970年就提出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护理学说,其主要论点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可削减的,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
因此,人必须被视作一个多元的整体,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等等,而不能仅仅注重其某一方面。
国外心理护理研究主张: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自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之后,护理学科发生了革命性发展。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EngelGL)教授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新护理观念。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做出护理诊断,制定并实施将病人心身视为整体的护理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系部医学系专业护理班级四班学生姓名学号 110201122指导教师蒋伯军2013 年 9 月 5 日目录第一章心理护理的概述 (1)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1)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2)第二章心理护理的发展 (2)2.1 国内的现状 (2)2.2 国内的发展 (3)2.3 国外的现状 (4)2.4 国外的发展 (5)第三章临床资料 (5)第四章结果 (6)第五章护理心理的方法 (6)5.1 环境营造 (6)5.2 提供需求 (6)5.3 提供信息 (7)5.4 意志训练 (7)5.5 心理疏导 (7)第六章心理护理的展望 (7)7.1 必要条件 (7)7.2 科研能力 (8)第七章讨论 (8)参考文献 (10)心里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从心理护理的概念应用目的出发。
阐述了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分析心理护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差距,提出国内心理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探讨了心理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为心理护理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模式关键词:护理心理;发展现状心里护理的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对治病的理解变得更加广泛。
所谓治病不仅是针对身体的某种疾病。
更是一个人身心的全面健康是体力与精力的全面恢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对病人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偏重于躯体因素同时转向病人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1。
医院作为一种服务性的机构应当为人的康复提供系统的、全面的服务。
现在住院病人的需要已经与以往病人大不相同病人的需要向多元性、复杂性方向发展对医院的条件,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比过去更为挑剔了。
许多病人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不信任。
过去更需要心理上的指导与帮助,更需要借助心理治疗服务树立对医院的信任和确立自身的安全感。
有信心战胜疾病的病人治愈率高于信心不足或悲观失望者的治愈率,大多数护士已意识到开展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方面心理护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问题需要不断地改和解决。
第一章心理护理的概述概述:1.1.心理护理概念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方对病人在心理各方面给予的心理维护和调理。
通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痊愈和康复以发挥医疗的最佳效果。
1.2.心理护理目的人在患病后,正常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既要经受疾病的折磨,又要适应门诊或住院的环境及新的群体,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如同情、鼓舞、安慰、信心、心理舒适、平静和安全感等)。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病人之间的关系,以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③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第二章护理心理的发展2.1.国内的现状: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我们几乎看不到纯粹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本属心理学工作者范围的心理咨询门诊,却大量地开到了综合医院和精神病院里去了。
是否建有心理咨询门诊成了医疗单位上等级的一个考核指标。
无论是什么人,读了一两本心理学的书,就可以大模大样的做起心理咨询了,尽管他(她)原来是搞精神科的、内科的,妇科的,甚至是搞组织胚胎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作模特被人嫌老的、下岗的、做生意失败的、教书的、看病开药的、推销保险的都来做心理咨询了。
谁都可以做心理咨询,他的资格认定也随便,取得心理咨询治疗师的资格比考个摩托车驾驶证还容易,得个驾驶证还要十天半月,而得到心理咨询资格的培训不会超过一周。
目前还有一种学术倾向很值得引起注意。
这就是希望通过用物质输入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意识水平和意识倾向,甚至改变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从吃了某些药物可以使人更聪明、更能明白事理开始(例如巨人脑黄金的宣传、各种聪明水的宣传),发展到一个人因失恋而痛苦可以吃药治疗,因对上级的批评不满而沮丧可以吃药治疗,小学生因学业不佳遭老师和同学的白眼而自卑可以吃药治疗。
照此下去,对罪犯的改造岂不是也可以用吃药的方法解决了?现在,在中国,心理咨询可以说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心理障碍吃药排,二是胡乱支招解心烦2.2国内的发展研究教育模式的咨询心理学。
其实,在引进教育模式的咨询心理学这一工作上,高校的心理学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
先是张人骏出版了《咨询心理学》(1987)将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粗略的介绍,引起注意。
到了1989年,钱铭怡出版了《心理咨询》则可认为教育模式的心理咨询在中国正式登台,这本教科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今西方的心理咨询和技术,这是一本可以作为专业性的培训教材。
1991年,车文博等出版了《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将可能收集到的西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全盘列出。
这三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在经历了众所同知的年代后,又重新奠定了中国的教育模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础。
1983年起,全国的五个心理学系都陆续地开设了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
1987年,华东师大心理学系曾性初教授招收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研究生,1988年,华南师大心理学在本科生中系统地开设为期一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课程,紧接着全国五个心理学系都开设了这一课程或讲座,系统研习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心理治疗技术。
可以说,在中国,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科学理论基础已经形成,所需要的工作是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治疗内容体系。
再次,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科普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教育模式的咨询心理学。
通过广泛的宣传,肃清伪科学对咨询心理学的污染,特别要打击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和那些喊着反对伪科学口号的伪科学。
最后,要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及市场的管理工作。
严格规定从业人员的资格,建立一套有效的、甚至是有法律规定的行会资格制度、责任制度。
2.3.国外的现状:国外资料显示,综合医院30%~60%普通内外科的病人患有明显的心理社会障碍或精神障碍,而且比单纯的内外科病人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但是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痴呆、谵妄、物质滥用等)的识别率30%~50%,只有44%的精神障碍病人得到精神健康医疗①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医学模式的提出,使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临床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以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文化护理或宗教护理等形式,在充分的护患沟通中得以体现。
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护理实践的不断变革,使作为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心理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②MarthaRogers在1970年就提出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护理学说,其主要论点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可削减的,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
因此,人必须被视作一个多元的整体,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等,而不能仅仅注重其某一方面。
国外心理护理研究主张: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美国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包括: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心理护理的计划,心理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国外较常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的心理疗法有音乐疗法、松弛训练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
在应用心理疗法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国外比较突出地强调实用与效果,不少研究采用心理量表进行对照测验,确保病人获益。
音乐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
美国护理研究人员从中西部地区两所教学医院的3个ICU病房筛选出2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9例)。
实验组病人通过耳机聆听事先选好的古典音乐,对照组病人不听音乐。
结果,实验组心理紧张度总平均分由16.5分降低至9.9分;而对照组该分值由15.0分上升至18.4分。
2.4 国外的发展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人才适应人类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特别强调护士应具有丰富的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
一些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显著增加了心理学课程的比重。
美国四年制本科护理教育的课程计划中,平均每年有近百学时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学等,培训中特别强调护患关系及治疗性沟通对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性及护士的沟通技能训练。
日本的护士入学后首先接受"人间的爱"的教育,使她们懂得爱的内涵及如何去爱别人。
然后要学习许多人文科学,包括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第三章护理心理的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
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
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第四章结果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最终患者全部康复。
第五章护理心理的基本方法5.1.环境营造: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舒适、优美、洁净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病房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病房的布局、颜色、温度及湿度、空气的流动情况等。
人文环境包括病人的人数,病情的严重程度、病人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等。
护士应尽量为病人创造物理环境舒适、优美,人文环境愉快轻松的恢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