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定

合集下载

菌种鉴定

菌种鉴定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1 快速微量提取法A.取1.5ml菌体培养物于一灭菌Ep管中,12000rpm离心1min, 丢去上清夜,收集菌体。

B.加入400ul裂解液(40mM Tris-醋酸,20mM醋酸钠,1mM EDTA,1%SDS,pH7.8)混匀,置于37℃水浴1hr。

C.然后加入200ul 5mol/L的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于13000rpm离心15min。

D.取上清液,用苯酚抽提2次,氯仿抽提1次。

E.加两倍体积无水乙醇,1/10体积醋酸钾(3M ,pH8.0),-20度保存1小时后,1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0%乙醇洗2次;置于室温干燥后,溶于50ul TE溶液中,置4℃保存备用。

2 蛋白酶/SDS法制备先用10ml含适当抗生素的GBM过夜培养Delftia sp.,第二天4000rpm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Washing TE (50mmol/LTris-HCl pH8.0,10mmol/LEDTA pH8.0)洗菌体2次,之后将菌体充分悬浮在5ml 1×TE缓冲液中,先后加入0.5ml 5mg/L的蛋白酶、0.5ml 10% SDS,轻轻混匀后50℃放置3h~5h,接着用等体积的Tris饱和苯酚抽提2次,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一次,氯仿抽提一次后,乙醇沉淀DNA,用自动移液器吸管头将絮状DNA沉淀块吸附到Ep 管中,70%乙醇洗2次,干燥后溶于适当1×TE或ddH2O中。

3(1) 细菌培养:细菌接种于5ml液体培养基中,37℃摇床(300rpm)培养过液。

(2) 细菌收集:取1ml培养物于1.5ml EP管中,室温8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重新悬浮于1ml TE(pH8.0)中(用ddH2O也行)。

(3) 菌体裂解:加入6μl 50mg/ml的溶菌酶,37℃作用2h。

再加2mol/LNaCl50μl,10%SDS 110μl,20mg/ml的蛋白酶K 3μl,50℃作用3h或37℃过夜。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法及⼿段真菌细菌检测菌种鉴定⽅法及⼿段真菌检测/细菌检测菌种鉴定⼀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段,上GeneBank 或者Eztaxon对⽐即可。

⼀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

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能⼒、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清学反应等。

⾃动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物对不同碳源的利⽤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与微⽣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物与数据库参⽐,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认可,已逐步应⽤于⾷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物/⽔产品、制药、农业微⽣物、⽣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物鉴定试验中。

拥有国内最全的BIOLOG数据库,涉及⾰兰⽒阴性菌、⾰兰⽒阳性菌、厌氧菌、酵母、丝状真菌在内近2000种微⽣物。

分⼦⽣物学鉴定应⽤分⼦⽣物学⽅法从遗传进化⾓度阐明微⽣物种群之间的分类学关系,是微⽣物分类学研究普遍采⽤的鉴定⽅法。

科标⽣物检测中⼼拥有微⽣物菌种分类鉴定的分⼦⽣物学实验室,配有PCR仪、⾼速冷冻离⼼机、电泳仪、HPLC、凝胶成像系统、紫外控温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序列分析软件。

可采⽤核酸序列分析法分析细菌16S rDNA/16S-23S rDNA区间序列、酵母18S rDNA/26S rDNA(D1/D2)序列及丝状真菌的18S rDNA/ITS1-5.8S-ITS2序列,提供科学的鉴定结果。

API细菌鉴定API鉴定系统涵盖15个鉴定系列,约有1000种⽣化反应,已可鉴定超过600种的细菌。

鉴定过程中,可根据细菌所属类群选择适当的⽣理⽣化鉴定系列,通过软件将待测细菌与数据库参⽐,得出鉴定结果。

可应⽤API50CH系列、API20E系列、API Staph系列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相关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和库克菌属(Locuria sp.)进⾏鉴定。

菌种鉴定

菌种鉴定

1.菌落来源:菌落来自2013年8月6号气雾剂二车间水点206
2.菌落形态描述:菌落呈金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有光泽,菌落直径约3毫米
3.革兰染色、镜检描述:菌落染成红色即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
4.氧化酶实验:呈红色(阳性)则为假单胞菌;无色则为肠杆菌
5.API试剂盒的选择:假单胞菌选择API 20NE;肠杆菌选择API 20E
1.菌落来源:菌落来自2013年8月6号气雾剂二车间水点206
2.菌落形态描述:菌落呈橙红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有光泽,菌落直径约1毫米
(注:圈住的金黄色菌落是为了对比直径)
3.革兰染色、镜检描述:菌落染成红色即革兰氏阴性菌,长杆状
4.氧化酶实验:呈红色则为假单胞菌;无色则为肠杆菌
5.API试剂盒的选择:假单胞菌选择API 20NE;肠杆菌选择API 20E
若镜检为紫色,球形,则做触媒实验,触媒实验为阴性(不产生气泡),API试剂盒选用API Staph;触媒实验为阴性则判断非葡萄球菌。

若镜检为紫色,芽孢状
,API 试剂盒则选用API CHB/E
若镜检为较大形态的球状
,API 试剂盒则选择API C AUX。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的依据
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其依据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等。

首先,菌种鉴定的形态学特征是指菌落形态、颜色、大小、形状等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结构和染色性质等。

其次,生理生化特性是指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点、代谢产物、耐受性、产酶特性等。

第三,分子生物学特征是指菌株的基因组、16S rRNA序列、DNA指纹图谱等分子水平上的特征。

最后,生态学特征是指菌株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生态角色等特征。

这些特征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各种特征可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和鉴定。

- 1 -。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土壤微生物菌种鉴定主要采用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实验和 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进行。通过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 的分离培养,可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再通过形态观 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 鉴定。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从而评估土壤质量、预测土壤污染风险和指导农业生产 。
通过鉴定水体中的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菌种,了解水体的营养状态、污染物含 量及生物多样性,为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水体微生物菌种鉴定有助于发现新的水处理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 以提高水处理效果,保障饮用水安全。
空气微生物菌种鉴定
空气微生物菌种鉴定是研究空气污染、呼吸道传播疾病及气候变化对微 生物分布影响的重要手段。
生理生化鉴定技术
总结词
通过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利用、代谢产 物、酶活等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对微生物进行一系列生化试验,观察 其代谢产物、酶活等生化反应,与已 知菌种的生化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 定微生物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总结词
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差异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或特定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已知菌种基因序 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04
分子标记方法则利用特异性探针或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凝胶电泳 或荧光检测等技术进行鉴定。
02Βιβλιοθήκη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技术形态学鉴定技术
总结词
基于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 等表型特征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 排列、染色反应等表型特征,与 已知菌种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 定微生物的种类。
THANKS
感谢观看

菌种鉴定流程课件

菌种鉴定流程课件

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对于揭示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关系、探 索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2
菌种采集
采集方法
01
02
03
采集方式
根据菌种类型和特性,选 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如表 面涂抹、深层挖掘等。
采集工具
根据采集需求,准备适当 的采集工具,如铲子、刀 具、试管等。
采集环境
选择适当的采集环境,如 土壤、水源、动物粪便等 ,并确保环境无污染。
ABCD
稀释分离法
将菌液进行稀释,然后涂布在培养基上,使菌落 分散生长,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温度、pH等物理因素分离法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培养基pH等物理因素,使 特定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分离纯化的步骤
采集样品
选择适当的样品,并确保样品无 菌操作。
选择培养基
根据分离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宜 的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安全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个人 安全和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采集代表性
确保采集的菌种具有代表 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菌 种分布和特点。
采集量控制
根据需求适量采集,避免 过度采集和破坏生态环境 。
采集后的保存
保存容器
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如密封袋 、试管等,并确保容器无菌。
保存环境
选择适当的保存环境,如干燥、阴 凉、避光等,以保持菌种的活性。
和鉴别。
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
1 2
准确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完整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完整性,涵盖菌种的所有相关信 息。
3
可重复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重复性,以便于验证和复现。

菌种鉴定 法规

菌种鉴定 法规

菌种鉴定法规菌种鉴定是一项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识别和分类微生物菌种,以及确定其特征和功能。

这些信息对于学术研究、工业生产以及医学应用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菌种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准则来规范这一过程。

在中国,菌种鉴定的法规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微生物资源利用管理办法》。

这些法规要求任何对微生物菌种进行鉴定和利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相应的管理规范。

其中,《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了菌种鉴定的相关规定,包括鉴定方法的选择、鉴定结果的记录和归档等。

《微生物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则规定了菌种的收集、保藏和共享的规范。

国际上,菌种鉴定的法规主要是由国际学术团体和政府组织制定的准则。

例如,世界健康组织(WHO)和食品农业组织(FAO)联合制定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原则》。

这个准则主要是为了保证微生物菌种的可持续使用和保护,其中包括了菌种鉴定的相关规定。

菌种鉴定的法规对于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首先,法规规定了鉴定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

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可能对不同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有特定要求,因此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其次,法规还规定了鉴定结果的记录和归档。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研究和利用非常重要,可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和研究单位之间的结果一致性。

此外,菌种鉴定的法规还规定了对鉴定结果和菌种信息的共享和保护。

共享菌种信息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科研的效率和水平。

而且,共享信息还可以避免重复鉴定和利用菌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法规还规定了对菌种的保护和授权。

这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商业实体非法使用菌种,保护研究人员和单位的权益。

总之,菌种鉴定的法规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菌种资源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和国际组织制定的这些法规和准则都是为了规范菌种鉴定的实践,并促进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菌株属于哪一类别。

菌种鉴定的准确性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菌种鉴定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一、形态学鉴定1.菌落形态观察:将菌株接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细胞形态观察:将菌株制备成适当的涂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生长条件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其鉴定有重要意义。

可通过调节培养基的pH值、温度、营养成分等条件,观察菌株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代谢产物检测:菌株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如氧化酶、酸碱指示剂等。

三、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1.16S rRNA序列分析:16S rRNA是细菌特有的序列,通过测序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16S rRNA序列比对,可以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

2.DNA指纹图谱分析:通过PCR扩增菌株的DNA片段,然后使用凝胶电泳或者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菌株的DNA指纹图谱,从而进行鉴定。

菌种鉴定的方法及步骤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

其中,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和菌体的形态特征来确定菌株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则是通过观察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来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则是通过分析菌株的DNA序列以及DNA指纹图谱来确定其亲缘关系。

这些鉴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菌种鉴定是指通过对菌株样本进行系统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各方面的观察与检测,以确定其属、种分类地位的过程。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如下:2.制备纯培养物:分离并得到纯培养菌株,避免混杂的现象。

3.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丝生长特征等。

4.微观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的细胞形态、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等。

5.分类地位确定: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和研究,确定其属、种分类的地位。

1.生长条件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的生理因素(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下的生长情况。

2.营养需求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等)的利用情况,以及对不同抗生素和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3.生化特征检测: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氧化发酵试验、内酯酶试验等,以检测菌株的生化特征。

4.产物检测:检测菌株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酶等,以判断其代谢途径和功能。

1.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细菌培养物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

2.PCR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选择适当的靶基因进行扩增。

3.DNA测序及分析:对扩增的DNA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

4.基因序列比对: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已知菌种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四、传统鉴定方法的优缺点1.优点:传统鉴定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复杂设备,适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菌株鉴定。

2.缺点:传统鉴定方法对菌株鉴定仅限于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的观察,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鉴定结果。

五、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优势1.高精确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通过对菌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可得到较高的精确性,减少了主观性和局限性。

2.快速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提取DNA和PCR扩增等步骤后,可以迅速得到鉴定结果,节省了时间。

3.可靠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助于解决传统鉴定方法在分类地位判断方面的困难。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中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微生物资源,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度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边缘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测试微生物对各种底物的发酵反应和代谢产物的性质,判断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试验、吲哚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二、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应用领域1、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通过鉴定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可以针对性地设计生物治理方案。

2、生物多样性研究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3、生物技术应用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产物,可以发现新的药物资源和开发新的药物。

在农业微生物肥料开发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理生化特性,可以研制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肥料。

三、总结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是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尊敬的鉴定专家,
此次食用菌菌种鉴定报告旨在鉴定所提供的菌种样品。

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以下描述和鉴定结果:
1. 外部形态特征:
样品为菌盖呈圆形的食用菌,直径约为5-8厘米。

菌盖颜色
为深棕色,表面呈现有小鳞片的结构。

菌褶呈白色,较厚且密集。

菌柄高度约为8-10厘米,基部稍粗。

2. 内部结构特征:
我们切开样品,发现菌肉为均匀白色,质地较韧。

菌盖和菌
柄的内部均未发现异味。

3. 真菌的显微观察: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鉴定这是一种菌丝菌。

菌丝细长,无色透明,囊泡和分生孢子形成端部。

4. 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和真菌的显微
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样品的菌种为某某蘑菇属(学名),但无法确切识别到具体的物种级别,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和比较分析。

请注意,本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果仅供参考,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我们建议您咨询更专业的菌种
鉴定机构,以获得更确切的结果和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此致,
XXX(您的姓名)
鉴定报告编写人。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食用菌菌种同作物蔬菜的种子一样,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甚至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因此,识别、鉴定菌种的优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看1.看菌种瓶(袋)培养料周围或表面是否有红、黄、黑、绿等异常斑点或片块若存在以上任何一种现象,都说明该菌种已被杂菌侵染(香菇、滑菇等产生色素的品种除外),该菌种不宜再用。

2.看菌种瓶(袋)是否被打开过,瓶(袋)外表有无破损凡已打开过或有破损的菌种都有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所以这样的菌种不宜再当菌种使用,只能用于出菇。

3.看菌种瓶(袋)标签上的日期是否过长菌龄过长的菌丝会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若再做菌种接入培养基后,菌丝萌发慢,菌丝质量差,抗杂菌能力减弱。

菌种中既有发满瓶(袋)的,又有未发满瓶(袋)的(在同一次制种的前提下),这是由于制种的先后和装料的松紧不一致造成的,是允许的,这种情况说明该菌种的时间还不算长,可以挑选早发满菌丝的瓶(袋)先用。

若所有的菌种都已发满,且发现有的菌丝已长出瓶(袋)口,或有的培养料已失水离开了瓶(袋)壁,或有大量的小籽实体出现,都说明该菌种的菌龄已过长,不宜再作菌种使用。

菌种瓶(袋)中的培养料尚未发满菌丝,但已出菇的菌种也不宜再作菌种用。

这种菌种多是由于将母种无限度地转管或将原种当母种、生产种当原种转瓶(或袋)造成的,此情况下的菌种由于菌丝生活力弱,吃料慢,周期长,若继续当菌种使用则会严重影响成品菇的产量和质量。

4.看菌种的茵丝是否洁白、粗壮菌丝粗壮、洁白、浓密,且培养料的颜色由深变浅者为优良菌种;菌丝稀疏,上稀下密或上密下疏的菌种均属不正常情况,不宜再当菌种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菌种在外观上也有差异,各有自己的特点,如:香菇菌丝常有褐色色素产生,气生菌丝较少;平菇气生菌丝则异常繁茂,常能充满容器;滑菇菌丝洁白度差,常有黄褐色色素。

所以在选用菌种时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菌种鉴定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样品中存在的真菌和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

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和孢子形态等特征来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裸眼观察、显微镜观察、染色观察等。

裸眼观察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结合菌丝形态进行初步判断。

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菌丝的形态、孢子的形状、颜色等细节特征,通过比对菌种鉴定手册等资料进行鉴定。

2.生理代谢鉴定:生理代谢鉴定是通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理代谢特点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生理代谢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鉴定、生长温度范围鉴定、碳源利用鉴定、氮源利用鉴定等。

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酶能力、酸碱度变化、利用不同碳源和氮源等特征,判断菌株所属的种属。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DNA序列来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鉴定等。

通过提取菌株的DNA,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基因测序获得菌株的DNA序列,通过比对菌株的DNA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菌种进行比对,确定菌株所属的种属。

4.免疫学鉴定:免疫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与特定抗原的反应关系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鉴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等。

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通过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进行菌种的鉴定。

5.生化鉴定:生化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生化活性来鉴定菌种的方法。

常见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剂盒、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检测菌株在不同生化试剂上的产物或反应物的变化,进行菌种的鉴定。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代谢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免疫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是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评估菌种的纯度、活力、稳定性以及一致性。

以下是一般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1. 纯度:菌种应为单一菌株,不含其他菌株、杂质和异种菌。

纯度可通过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观察、鉴别试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等方法进行评估。

2. 活力: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保持一定的活力和稳定性。

活力可通过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情况、生长速度、菌体形态等进行评估。

3. 稳定性:菌种应在传代培养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即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特性,并且不易发生突变。

稳定性可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基因测序、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评估。

4. 一致性:同一批次的菌种应具有一致的性状和功能特性。

一致性可通过对同一批次菌种进行多次培养和鉴定,观察其生长情况、形态特征、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纯度、活力、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菌种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科研、生产和应用中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菌种生产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一环,没有优良菌种,就得不到优质高产。

因此,菌种在扩大培养或实际使用时,必须做好菌种鉴定工作。

菌种鉴定概括为两方面:一是鉴定所持菌种是否所需要的菌种,二是鉴定菌种的质量。

鉴别是否所需要的菌种就要检查菌种的标签,向供应单位查询清楚才可确认。

菌种质量鉴定要从菌种的纯度、长势、菌龄、色泽、均匀度、出菇快慢、菇的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

从外观观察,要求菌丝体生长健壮、均匀、菌丝体从菌种块发出,渐向瓶底伸展,直至长满整瓶。

菌丝体颜色正常,不同种类食用菌的颜色有差异,有光感,有些品种长到菌种成熟时会出现小菇体或扭结,未见杂菌污染。

如果瓶底或壁部菌丝生势弱,或菌丝体生长不到瓶底部,可能是水分过多、或制种时拌料不均匀所至。

若位于瓶颈的菌丝体特别旺盛,呈棉絮状,颜色不正常,这可能是鬼伞或根霉菌污染。

看到瓶底或其他部位有黄、绿色斑点,可能是青霉、曲霉污染。

菌丝体收缩,离瓶壁,菌丝体颜色加深,有时看到“菌珠”或底部出现褐色粘状物,应是菌种老化。

菌丝体不能向瓶底方向伸展、培养料松散,应是水分不足造成的。

当打开菌种瓶观察,应闻到各种食用菌特有的香味,棉塞干爽无异物。

剔去菌种面层的菌皮,内部的培养物松软结块状为良好菌种。

如果不见异物,也估计不是水分的影响,但菌种不能发生发展,则应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

如果原菌种块已萌发,但伸展不开,且有异味,挑开培养料,面层有粘胶状感觉,多是细菌感染。

菌种的质量更要求检验其产生子实体的能力,因此要做好出菇试验,观察播种后菌丝萌发时间、培养料的结块时间,小菇体或扭结出现时间,菌丝体分布情况等;记录第一批收菇时间、产量、质量等;第一批与第二批菇相隔时间,第一批菇占总产量的比率等,都是评价菌种质量的参数。

菌种的鉴定

菌种的鉴定

菌种的分类鉴定:4.1形态特征(麦芽汁琼脂)编号形态特征Y1菌落由白色到奶油色,无光泽,软而平滑或部分有皱纹。

边缘呈波纹,凸起,色黄,中心凹,奶油色,室温放一月后,培养物由奶油色变浅褐色。

细胞呈圆卵圆椭圆,大小不等。

单个,成双,偶尔成短链,多边芽殖。

(意大利酵母)Y2菌落呈浅奶油色,菌落平滑或部分有皱纹,无光泽,边缘呈黄色,大波纹状。

细胞圆形卵形椭圆形,大小不等,多边芽殖。

地生酵母)Y328℃3d后,细胞圆形椭圆形,单个或成双,两端芽殖,培养物奶油状,奶油色到浅褐色,平滑,稍平坦,光亮,边缘偶尔波纹,无真菌丝。

(酿酒酵母二菌种的分类鉴定:4.1形态特征(麦芽汁琼脂)编号形态特征Y1菌落由白色到奶油色,无光泽,软而平滑或部分有皱纹。

边缘呈波纹,凸起,色黄,中心凹,奶油色,室温放一月后,培养物由奶油色变浅褐色。

细胞呈圆卵椭圆,大小不等。

单个,成双,偶尔成短链,多边芽殖。

(意大利酵母)Y2菌落呈浅奶油色,菌落平滑或部分有皱纹,无光泽,边缘呈黄色,大波纹状。

细胞圆形卵形椭圆形,大小不等,多边芽殖。

(地生酵母)Y3 28℃3d后,细胞圆形椭圆形,单个或成双,两端芽殖,培养物奶油状,奶油色到浅褐色,平滑,稍平坦,光亮,无真菌丝。

4.菌种的分类鉴定4.1形态特征(麦芽汁琼脂)编形态特征Y1菌落由白色到奶油色,无光泽,软而平滑或部分有皱纹。

边缘呈波纹,凸起,色黄,中心凹,奶油色,室温放一月后,培养物由奶油色变浅褐色。

细胞呈圆卵椭圆,大小不等。

单个,成双,偶尔成短链,多边芽殖。

(意大利酵母)y2菌落呈浅奶油色,菌落平滑或部分有皱纹,无光泽,边缘呈黄色,大波纹状。

细胞圆形卵形椭圆形,大地生酵母)Y328℃3d后,细胞圆形椭圆形,单个或成双,两端芽殖,培养物奶油状,奶油色到浅褐色,平滑,稍平坦,光亮,边缘偶尔波纹,无真菌丝(酿酒酵母。

菌种鉴定的方法

菌种鉴定的方法

菌种鉴定的方法
菌种鉴定是确定微生物种类的过程,通常涉及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初步鉴定菌种。

这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活性、生长条件等生理生化特性,以确定其种类。

这可以通过培养、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 测序、PCR、Southern blotting 等,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成,以确定其种类。

这是目前最准确的菌种鉴定方法之一。

4. 免疫学鉴定:利用抗体与微生物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鉴定菌种。

这可以通过免疫荧光、ELISA 等方法进行。

5. 光谱学鉴定:利用光谱学技术,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微生物的化学成分,以辅助菌种鉴定。

以上方法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以提高菌种鉴定的准确性。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2、培养观察鉴定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

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3、液体培养鉴定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做好记录,在26℃恒温下培养15天。

然后使温度降至15??20℃,并给予较好的散射光条件,再培育半个月左右,在瓶壁和料面上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

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再把菌种接在木段上,做周期产量鉴定。

如果子实体
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备优良品种特性,并且没有杂菌混生,说明菌种可靠,可以保存并投入大面积生产。

实践证明,以上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以筛选出优良菌种,为广大用户服务。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菌种质量的优劣是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必须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生产。

把好菌种质量关是保障食用菌安全顺利生产的前提。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未知菌种是什么菌种,从而避免因菌种混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二是鉴定已知菌种质量的好坏,从而理性指导生产。

菌种质量鉴定必须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依据菌种质量标准进行的。

菌种质量标准是指衡量菌种培养特征,生理特性、栽培性状、经济效益所制定的综合检验标准。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相、菌龄、出菇快慢等方面进行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显微镜检验、菌丝萌发,生长速率测定、菌种纯度测定、吃料能力鉴定、耐温性测定和出菇试验等,其中出菇试验是最简单直观可靠的鉴定方法。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优良母种应该具备菌丝纯度高、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无病虫害、出菇整齐、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征。

(一)鉴定方法1.外观直接观察好的菌种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均匀、旺盛;差的菌种菌丝干燥,收缩或萎蔫,菌种颜色不正,过老的菌种会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打开棉花塞菌丝有异味。

2.菌丝长势鉴定将待鉴定菌种接种到其适宜培养基上,置于最适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3.抗性鉴定待鉴定菌种接种后,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提高培养温度至30℃,培养数小时,若菌丝仍能正常健壮生长则为优良菌种,若菌丝萎蔫则为劣质菌种;或者改变培养基的干湿度,若能在偏干或偏湿培养基上生长健壮的菌种为优良菌种,否则为劣质菌种。

4.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待鉴定菌种的菌丝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同工酶、DNA指纹图谱等比较分析,鉴定菌种的纯正性。

5.出菇试验将菌种接种培养料进行出菇生产,观察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优良菌种菌丝生长快且长势强,出菇早且整齐,子实体形态正常,产量高,转潮快且出菇潮数多,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常见菌种鉴定报告

常见菌种鉴定报告

常见菌种鉴定报告
报告编号:2021-12345
鉴定项目:常见菌种鉴定
鉴定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样品信息:
样品编号:001
样品名称:土壤样品
采样日期:2021年10月10日
采样地点:XXXX农田
鉴定结果:
根据样品分析及菌种培养鉴定,我们成功鉴定出以下常见菌种:
1. 嗜热耐碱放线菌属(Thermobifida alba)
形态特征:菌丝呈白色,以分枝的方式生长,产生有色菌落。

生态特性:耐高温,喜好酸性环境,常见于土壤、堆肥等。

应用领域:具有生物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可应用于纺织品、
木质素等废弃物降解处理领域。

2. 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 albicans)
形态特征:菌落呈白色或乳白色,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

生态特性:常见于人体黏膜、皮肤表面等,是人体常见的条
件致病菌之一。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以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等。

3. 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菌落呈乳白色,光滑,呈典型的渗透性菌落。

生态特性:存在于动物肠道以及环境中,是常见的肠道菌群之一。

应用领域:作为肠道菌群的指示菌种,常用于水质、食品等领域的微生物指示检测。

鉴定结论:
根据样品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我们确认样品中存在嗜热耐碱放线菌属、白色念珠菌属和大肠杆菌属等常见菌种。

这些菌种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测试机构:XXXX实验室
签名:日期:
备注:以上结果仅供参考,具体使用请结合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鉴定篇一:菌种鉴定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有近三十年菌种分类鉴定的历史,拥有先进的生物科学仪器和从事分类鉴定的专业化人员队伍。

CICC承担全国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委托鉴定工作,所提供的菌种鉴定与评价技术服务获得“国家工商总局(SCIC)经营许可”,为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等提供微生物菌种鉴定服务,涉及细菌、酵母、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多类微生物。

菌种鉴定手段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API细菌数值鉴定、功能性分析及功能基因、RAPD、SSCP、TLC薄层层析、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G+C)mol%测定、DNA/DNA同源性测定等。

鉴定项目序号服务项目菌种类别1 纯菌种鉴定(包含形态、理化、分子)细菌、酵母、放线菌、丝状真菌2 功能基因鉴定(pheS、gryA、atpD等)乳杆菌、芽胞杆菌、双歧杆菌3 产品微生物解析――4 产品污染菌种鉴定――5 菌群分析及纯种分离――6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氨基酸)细菌、放线菌7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糖)细菌、放线菌8 DNA(G+C )mol%含量细菌、放线菌9 DNA/DNA杂交细菌、酵母、放线菌、丝状真菌 10 脂肪酸分析细菌、放线菌11 其它――鉴定手段(1)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等。

(2)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生物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认可,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生物/水产品、制药、农业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

CICC拥有国内最全的BIOLOG数据库,涉及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酵母、丝状真菌在内近2000种微生物。

(3)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分类学关系,是目前微生物分类学研究普遍采用的鉴定方法。

CICC拥有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有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HPLC、凝胶成像系统、紫外控温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序列分析软件。

目前CICC可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法分析细菌16S rDNA/16S-23S rDNA区间序列、酵母18S rDNA/26S rDNA(D1/D2)序列及丝状真菌的18S rDNA/ ITS1-5.8S-ITS2序列,提供科学的鉴定结果。

(4)API细菌数值鉴定系统API鉴定系统涵盖15个鉴定系列,约有1000种生化反应,目前已可鉴定超过600种的细菌。

鉴定过程中,可根据细菌所属类群选择适当的生理生化鉴定系列,通过软件将待测细菌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CICC目前可应用API 50CH系列、API 20 E系列、API Staph 系列对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相关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和库克菌属(Locuria sp.)进行鉴定。

(5)功能性分析及功能基因CICC不断致力于工业微生物资源的功能及其功能基因研究,目前通过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葡萄糖异构酶、β-甘露聚糖酶等功能基因的克隆进行菌种产酶的功能性分析。

应用gyrA、atpD及pheS等看家基因于微生物菌种鉴定,在某些种、亚种、株间有较好的分辨效果。

(6)RAPD、SSCP技术随着微生物菌种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在食品安全管理、生物产品出口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行业需求日益增加,微生物菌种株水平的鉴别技术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CICC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技术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对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别。

如采用RAPD技术能够对同一菌种原始菌株与诱变菌株进行鉴别,对诱变菌株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SCP技术进行工业酒精酵母菌株的鉴别,此技术结合菌株发酵特性,在酒类生产的质量控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7)TLC薄层层析CICC将TLC薄层层析技术应用于微生物菌种鉴定,进行细菌、放线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氨基酸、糖),作为划分属特征的重要鉴定技术手段,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8)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系统采用Sherloc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通过对不同菌株的脂肪酸图谱进行分析,并与标准数据库进行比对,来鉴定细菌及酵母。

该技术是细菌或酵母种水平鉴定的有效手段之一。

(9)(G+C)mol%及DNA/DNA杂交CICC通过采用DU800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Tm值,从而得到微生物菌株的(G+C)mol%,并与模式菌株进行DNA/DNA 同源性分析,该鉴定技术手段是多相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其他手段CICC可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为您量身定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具体事宜请来电咨询。

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当然也有例外,DNA序列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篇二: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测序鉴定菌种一.原理细菌中包括有三种核糖体RNA,分别为5S rRNA、16S rRNA、23S rRNA。

5S rRNA虽易分析,但核苷酸太少,没有足够的遗传信息用于分类研究;23S rRNA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的两倍,分析较困难。

而16S rRNA相对分子量适中,又具有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等特点,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适应,序列分析的重现性极高,因此,现在一般普遍采用16S rRNA作为序列分析对象对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

16S rRNA对应于基因组DNA上的一段基因序列称为16S rDNA,r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的16SrDNA 中有多个区段保守性,根据这些保守区可以设计出细菌通用物,可以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片段,并且这些引物仅对细菌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引物不会与非细菌的DNA 互补,而细菌的16S rDNA可变区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菌。

因此,16SrDNA可以作为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最常用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16S rDNA序列被测定并收入国际基因数据库中,只要将基因序列放入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便可快速的鉴定所测定的细菌种属,这样用16Sr DNA作目的序列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更为快捷方便。

二.技术路线该方法包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 rDNA特异引物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三.方法步骤(一)细菌基因组DNA提取(酶解法)1. 挑取单菌落接种到10 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

2. 取2 mL培养液到2 mLEP管中,8000 rpm离心2分钟后倒掉上清液。

3. 加140 μLTE打散细菌,再加入60 μL 10 mg/ml的溶菌酶。

37℃放置10分钟。

4. 加入400 μL Digestion Buffer,混匀。

再加入3 μL 蛋白酶K,混匀,55℃温育5分钟。

5. 加入260 μL乙醇,混匀,全部转入UNIQ-10柱中。

10000 rpm离心1分钟,倒去收集管内的液体。

6. 加入500 μL 70%乙醇(Wash Solution),10000 rpm 离心0.5分钟。

7. 重复第六步。

8. 再10000 rpm离心2分钟彻底甩干乙醇。

吸附柱转移到一个新的1.5mL的离心管。

9. 加入50μL预热(60℃)的洗脱缓冲液,室温放置3分钟。

12000 rpm离心2分钟,流下的液体即为基因组DNA。

10. 电泳。

取3μL溶液电泳检测质量。

注:如果待测菌为乳酸菌等不产生芽孢的菌类,且菌种非常纯净单一,则可以用直接煮沸法。

(二)PCR扩增1. 根据16S rDNA序列设计保守的扩增引物。

27 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 R:5’-GGTTACCTTGTTACGACTT-3’ 2. PCR扩增体系:按下表加入引物、模板、Mix和ddH2O,建立PCR扩增体系(50μL)3. PCR将EP管放入PCR仪,盖好盖子,调好扩增条件。

扩增程序如下为:4. PCR拿出EP管,从中取出5 μL反应产物,加入1 μL上样缓冲液。

点入预先制备好的1%的琼脂糖凝胶中。

电泳30 min。

在紫外灯下检测扩增结果。

(三)扩增片段的回收根据上步实验结果,如果扩增产物为唯一条带,可直接回收产物。

否则从琼脂糖凝胶中切割核酸条带,并回收目的片段。

1. 称量一2mL的EP管质量,记录。

2. 在紫外灯下切割含目的条带的凝胶,放入2 mL的P管内,称量。

计算凝胶质量。

3.每100 mg凝胶加入100 μL Binding Buffer,混匀。

60℃温育至凝胶融化。

4.全部转入UNIQ-10柱中。

10000 rpm离心1分钟,倒去收集管内的液体。

5.加入500 μLBinding Buffer,10000 rpm离心1分钟,倒去收集管内的液体。

6.加入70%乙醇(WashSolution),10000 rpm离心0.5分钟。

7.再10000 rpm离心2分钟彻底甩干乙醇。

吸附柱转移到一个新的1.5ml的离心管。

8.加入30μL预热的洗脱缓冲液,室温放置3分钟。

12000 rpm离心2分钟,流下的液体即为回收的DNA片段。

(四)DNA片段测序将回收的片段送至生物公司测序,测序引物为16S PCR引物。

(五)序列比对将测序的结果在NCBI上进行序列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得出鉴定菌种。

*主要仪器:1. PCR仪(用于进行PCR扩增反应,一般国产价格在2-3万元,最低也要1.8万左右)2.电泳仪(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一般国产几个在3000左右)附录:实验试剂表。

篇三:菌种鉴定实验过程一、仪器与试剂 11.二、实验过程1、基因组DNA提取按SK8255(细菌)、 SK8259(真菌)、SK8257(酵母)试剂盒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