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参数解释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52894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0.png)
系统辨证脉学25种脉象要素系统辨证脉学中,常用的25种脉象要素包括:1. 脉搏频率: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2. 脉搏强度:指脉搏的力度,分为弱、强、中等等。
3. 脉搏节律:指脉搏的有规律的节律。
4. 脉搏形态:指脉搏的形状,如细、滑、弦等。
5. 脉搏表面质地:指脉搏的质地,如滑、涩、濡等。
6. 脉搏长度:指脉搏的长度,如长、短等。
7. 脉搏宽度:指脉搏的宽度,如宽、窄等。
8. 脉搏深浅:指脉搏的深度,如浅、深等。
9. 脉搏位置:指脉搏的位置,如远、近、浅表等。
10. 脉搏压力:指脉搏的压力大小,如轻、重等。
11. 脉搏弹性:指脉搏的弹性,如缓、急等。
12. 脉搏滑动度:指脉搏的滑动度,如滑、涩等。
13. 脉搏跳动度:指脉搏的跳动度,如跳、不跳等。
14. 脉搏伸缩度:指脉搏的伸缩度,如伸、缩等。
15. 脉搏规模:指脉搏的大小,如大、小等。
16. 脉搏韵律:指脉搏的有规律的韵律。
17. 脉搏起伏:指脉搏的起伏度,如平、起伏等。
18. 脉搏速度:指脉搏的速度,如快、慢等。
19. 脉搏颤动:指脉搏的颤动度,如有颤、无颤等。
20. 脉搏延长度:指脉搏的延长度,如长、短等。
21. 脉搏紧张度:指脉搏的紧张度,如紧、松等。
22. 脉搏紧绷度:指脉搏的紧绷度,如紧、松等。
23. 脉搏寒热度:指脉搏的寒热度,如寒、热等。
24. 脉搏滚动度:指脉搏的滚动度,如滚、不滚等。
25. 脉搏颜色:指脉搏的颜色,如红、白等。
这些脉象要素可以通过触诊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并用于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2890e3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5.png)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中医脉象标准制定
![中医脉象标准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cd3c85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e.png)
中医脉象的标准制定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
中医脉象的描述通常会涉及脉位、脉率、脉力、脉形以及脉流的流利度等方面。
1. 脉位:主要描述脉搏所在的部位,如浮脉和沉脉。
2. 脉率:描述脉搏跳动的频率,如迟脉和数脉。
3. 脉力:描述脉搏跳动的力度,如有力脉和无力脉。
4. 脉形:描述脉搏的形状,如紧脉、滑脉等。
5. 脉流的流利度:描述脉搏跳动的流利程度,如涩脉等。
在中医理论中,不同的脉象可能对应不同的病症。
例如,浮脉可能对应表证,沉脉可能对应里证,迟脉可能对应寒证,数脉可能对应热证等。
然而,中医脉象的标准制定并非一成不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用药。
因此,中医脉象的标准制定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ef70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脉图参数说明资料
![脉图参数说明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3220f2bed630b1c59eeb5ca.png)
ZM—IIIc脉象采集器附录资料:脉象参数一.脉图的基本结构和意义脉图由升支和降支组成。
升支和降支组成主波,降支上有一切迹称降中峡,主波和降中峡之间往往出现重搏前波,又称潮波;紧接降中峡出现的重搏波又称降中波。
以上的波和峡是构成脉图的主要成分。
1—主波; 2—重搏前波; 3—降中峡; 4—重搏波图1——脉图的基本结构脉图是脉管搏动的轨迹,它主要综合了心脏射血活动和脉波沿血管树传播途中携带的各种信息,因此,脉图上的曲线和拐点都有一定意义。
升支是由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主动脉血压上升,引起主动脉管弹性扩张所产生的管壁位移所致。
降支在左心射血后期,由于射血速度减慢,主动脉根部流入血量低于向外周流出的血量时,压力随之下降,主动脉管弹性回缩所形成。
二支形成的脉图主波幅值和形态,与心脏射血功能和主动脉的压力变化有关。
当心输出量大、射血速度快、而血管顺应性好的情况下,主波高而陡直,反之主波低平、升支斜率小,或有切痕。
重搏前波是出现在降支上的一个波,其产生是由主动脉根部的初始波向外周传播时,受到外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折返波的多次叠加所致。
重搏前波出现的时间及幅值,主要与动脉管壁的张力、弹性和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
当血管张力增大,弹性变差时,脉搏波传导速度快,重搏前波出现较早,与主波接近,或与主波融合成宽大的波峰;当外周阻力高,主动脉血流向外周流出慢,主动脉压力较高时,重搏前波幅值亦高,接近甚至超过主波。
所以,宽大主波往往是主动脉压力高或弹性变差,以及外周阻力高而使主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标志。
降中峡出现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反映心脏舒张初期的主动脉压力,降中峡的幅值受外周阻力和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当外周阻力增高时降中峡抬高,反之降低;若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左心舒张期主动脉血流逆返,使动脉压力减低,降中峡位置亦低下。
重搏波是降中峡后的一个小波,重搏波的产生是由心舒期开始时,主动脉瓣突然关闭,外周返流的血液使主动脉根部容积增大,并冲击主动脉瓣而产生的振荡所形成。
正常脉象的描述
![正常脉象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cbc2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c.png)
正常脉象的描述
正常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主要特点是一息四至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
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正常脉象描述如下:
1.有胃。
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气盛,
则气血充盈,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2.有神。
指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
因心主血脉,心气充沛,
则脉来应指有力、节律均匀。
3.有根。
指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因肾藏精,为先天之
本,元气之根,故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是肾气充盛之象。
正常脉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二种脉象。
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或昼夜,脉象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尤其人体在受外界条件刺激下产生生理性调节时,脉象的变化更为明显,当然这种变化往往是暂时的、可逆的。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94c6f10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脉象分析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缓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有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因为外感病邪逗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煽动于外,故脉位浅易。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衰弱,阳虚气陷,脉气煽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迟缓,(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呆滞,气血运转迟缓,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转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煽动,血行加快,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煽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分,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畅,圆滑如按滚珠。
常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分。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浪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充,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渺小如线,起落显然。
主病:虚证,常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可以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渺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负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完整版)脉象参数解释
![(完整版)脉象参数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87cf4276eeaeaad0f3300e.png)
一、大致介绍①升支:脉搏波形中由基线至主波峰顶的一条上升曲线,是心室的快速射血时期。
②降支:脉搏波形中由主波峰顶至基线的一条下降曲线,是心室射血后期至下一次心动周期的开始。
③主波:脉图的主体波幅,一般顶点为脉图的最高峰,反映动脉内压力与容积的最大值。
④潮波: 又称重搏前波,位于下降支,主波之后,一般低于主波而高于重搏波,反映左心室停止射血,动脉扩张降压,逆向反射波。
⑤降中峡:或称降中波,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的向下的切迹波谷,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分界点。
⑥重搏波:是降支中突出的一个上升波,为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弹性回缩波。
①脉位:根据10个取法压力段的系列脉图中取脉压力P和主波幅h1的对应值,首先描画出“P-h1”趋势曲线图,依脉位的曲线形态和脉图出现压力P出的变化再行分析。
②脉数:根据最佳取法压力脉图的脉动周期t值求出脉率、最大与最小的t值之差,确定脉律整齐与否。
③脉形:根据最佳脉图量取时间、波幅、角度、面积和比值有关参数以反映脉图的形态特征。
④脉势:根据“P-h1”趋势曲线图中最佳取法压力的P值的大小及脉搏耐切脉压力的程度变化确定脉势。
二、参数含义(1)时间指标① t:脉动周期,即脉图起始点到终点的时值。
t值对应于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
测量方法:测量U-U’点间隔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0.6~1.0s。
② t1:升支时间,即脉图起点到主波峰点的时值。
t1值对应于左心室快速射血期。
测定方法:主波峰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07~0.11s③ t4:心缩时间,即脉图起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值。
t4值对应于左心室的收缩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28~0.44s。
④ t5:缓降时间,即降中峡到脉图终点之间的时值。
t5值对应于左心室舒张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完整版)脉象参数解释
![(完整版)脉象参数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87cf4276eeaeaad0f3300e.png)
一、大致介绍①升支:脉搏波形中由基线至主波峰顶的一条上升曲线,是心室的快速射血时期。
②降支:脉搏波形中由主波峰顶至基线的一条下降曲线,是心室射血后期至下一次心动周期的开始。
③主波:脉图的主体波幅,一般顶点为脉图的最高峰,反映动脉内压力与容积的最大值。
④潮波: 又称重搏前波,位于下降支,主波之后,一般低于主波而高于重搏波,反映左心室停止射血,动脉扩张降压,逆向反射波。
⑤降中峡:或称降中波,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的向下的切迹波谷,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分界点。
⑥重搏波:是降支中突出的一个上升波,为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弹性回缩波。
①脉位:根据10个取法压力段的系列脉图中取脉压力P和主波幅h1的对应值,首先描画出“P-h1”趋势曲线图,依脉位的曲线形态和脉图出现压力P出的变化再行分析。
②脉数:根据最佳取法压力脉图的脉动周期t值求出脉率、最大与最小的t值之差,确定脉律整齐与否。
③脉形:根据最佳脉图量取时间、波幅、角度、面积和比值有关参数以反映脉图的形态特征。
④脉势:根据“P-h1”趋势曲线图中最佳取法压力的P值的大小及脉搏耐切脉压力的程度变化确定脉势。
二、参数含义(1)时间指标① t:脉动周期,即脉图起始点到终点的时值。
t值对应于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
测量方法:测量U-U’点间隔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0.6~1.0s。
② t1:升支时间,即脉图起点到主波峰点的时值。
t1值对应于左心室快速射血期。
测定方法:主波峰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07~0.11s③ t4:心缩时间,即脉图起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值。
t4值对应于左心室的收缩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28~0.44s。
④ t5:缓降时间,即降中峡到脉图终点之间的时值。
t5值对应于左心室舒张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脉象解析 中医
![脉象解析 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7ac0b0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a.png)
脉象解析中医脉象解析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断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脉象解析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解析的基本概念⑴脉象的含义脉象是指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脉搏跳动的感觉。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数、缓、细、滑、坚、弦等不同类型。
⑵脉搏的检查方法脉搏的检查方法包括三部分:观察、触诊和听诊。
观察脉搏的形态、色泽和频率,触诊脉搏的硬度、屈伸度,听诊脉搏的声音等。
二、脉象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状态。
⑴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频率快、触感躁动的脉象。
浮脉多见于外感病、阳虚、阴亢等疾病。
⑵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跳动虚弱、频率慢、触感沉实的脉象。
沉脉多见于内伤病、虚证疾病等。
⑶数脉数脉是指脉搏跳动快速、频率加快的脉象。
数脉多见于实证疾病、热病等。
⑷缓脉缓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频率减慢的脉象。
缓脉多见于虚证疾病、寒病等。
⑸细脉细脉是指脉搏跳动细弱、触感细滑的脉象。
细脉多见于气血亏虚、阳亢阴虚等疾病。
⑹滑脉滑脉是指脉搏跳动柔和、触感滑利的脉象。
滑脉多见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等疾病。
⑺坚脉坚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紧实的脉象。
坚脉多见于实证疾病、气滞血瘀等。
⑻弦脉弦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有弹性的脉象。
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等疾病。
三、脉象解析与疾病诊断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
⑴脉象解析原则脉象解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同的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类型。
医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病史和体征等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⑵脉象解析与常见疾病脉象解析对不同常见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以感冒为例,如果患者出现浮脉、数脉等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为外感病。
四、脉象解析的局限性虽然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脉象的解析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舌诊、问诊等,才能作出最终的诊断。
中医详解脉象之浮、沉、滑、数
![中医详解脉象之浮、沉、滑、数](https://img.taocdn.com/s3/m/ae3e7f9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1.png)
中医详解脉象之浮、沉、滑、数
【导读】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
现仅举其中几种为例,简略介绍一下。
脉搏呈现部位浅。
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
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
轻取不显,重按始得。
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
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11c5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0.png)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触诊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要素指的是脉象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脉率、脉形、脉势、脉浮沉、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因此脉象要素的观察和判断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脉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每分钟的脉搏数来表示。
正常成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脉率偏高或偏低,则可能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问题。
例如,脉率过快可能是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的,而脉率过缓则可能是由于心功能衰竭或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的。
脉形是指脉搏的形态特征,包括脉象的强弱、起伏和形态等方面。
常见的脉形有弦脉、涩脉、滑脉、针脉等。
不同的脉形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状况。
例如,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病症,而涩脉多见于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等病症。
脉势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包括强弱、缓急等方面。
常见的脉势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弱脉等。
不同的脉势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病症,而细脉多见于血虚、气虚等病症。
脉浮沉是指脉搏的浮沉程度,包括浮脉、沉脉、中脉等。
不同的脉浮沉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浮脉多见于阳气亢盛、气血瘀滞等病症,而沉脉多见于寒凝阳衰、气血不足等病症。
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分别是指脉搏的缓急程度、紧松程度、涩滑程度等。
不同的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脉缓数多见于气虚、阳虚等病症,而脉紧数多见于实证、阴盛阳虚等病症。
脉象的观察和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
医生需要通过触诊患者的动脉,对脉象要素的变化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掌握脉象要素的观察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脉象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3a07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e.png)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可以从脉势、脉形、脉率、脉位等几个方面进行。
1. 脉势:指诊脉时脉搏的强弱、流畅度等。
正常情况下,脉象较为和缓且力度适中。
过于有力的是实脉,虚弱无力的是虚脉。
2.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形态,需观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
如果脉管充盈、幅度较大,称为洪脉。
而脉管不太充盈、搏动的幅度也较小,则为细脉。
3. 脉率:即脉搏跳动的快慢。
正常的脉率是每分钟72-75次左右。
如果脉
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4. 脉位:指脉搏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
正常情况下,脉象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适中。
如果脉象在某个位置过于深或浅,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脉象时需要结合望、闻、问等措施,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同时,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判断脉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1c246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1.png)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f214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c.png)
脉象知识点总结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指人体动脉搏动的感觉表现,其包括搏动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变化规律等多种信息。
在中医诊断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脉率、脉力、脉形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表里虚实、寒热虚实等病理情况,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照脉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濡数脉、芤数脉、数脉、弦数脉、迟数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阳虚、阴虚、实热、虚热等病理情况。
2、按照脉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沉弱脉、浮缓脉、细滑脉、弦紧脉、盛滑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血运行和充盈情况。
3、按照脉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盛、阴盛等病理情况。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取脉部位:脉部位包括尺部、关部、神关部、尺泽部、尺卫部等,不同的脉部位与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
2、触诊方法:触诊脉搏时要用三指并拢,轻柔地触摸,力度均匀、稳定,以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3、脉象分析:触诊完脉搏后,要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等特征,然后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辨证论治的结论。
四、脉象与疾病的关系1、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对气虚、气滞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状况,对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对肝气郁结、脾阳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脉象诊断的注意事项1、触诊脉搏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均匀,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2、在诊断脉象时,要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综合信息,做出全面准确的脉象判断。
3、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要对脉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单一因素误读脉象。
六、脉象的诊断价值1、脉象对于了解疾病的病情、病机、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400586af1ffc4fff47ac60.png)
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kōu)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rú)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gù)冷,沉数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1 / 1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sōu)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lóng)。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qiāng)。
2 / 13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yōng)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jiǎn)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7646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2.png)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
脉象要素指的是脉搏的频率、节律、张力、幅度、长度和宽度等特征。
在中医诊断中,观察脉象要素的上下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上、下、浮、沉是脉象要素的常见上下特点,具体含义如下:
1. 上脉和下脉:指脉搏的位置高低,上脉指脉搏在浅表,下脉指脉搏在深部。
上脉多见于气分衰败,下脉多见于阴液内亏。
2. 浮脉和沉脉:指脉搏的水平,浮脉指脉搏在皮肤表面,沉脉指脉搏在肌肉深部。
浮脉多见于阳气偏胜,沉脉多见于阴寒湿滞。
3. 紧脉和松脉:指脉搏的张力,紧脉指脉搏有力,松脉指脉搏无力或节律不整。
紧脉多见于气血壮盛,松脉多见于气血衰微。
4. 弦脉和滑脉:指脉搏的幅度,弦脉指脉搏有力而细,如弦一般,滑脉指脉搏圆滑而缓。
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滑脉多见于泌尿系统疾病。
5. 长脉和短脉:指脉搏的长度,长脉指脉搏持续时间长,短脉指脉搏持续时间短。
长脉多见于气分偏盛,短脉多见于气分不足。
6. 窄脉和宽脉:指脉搏的宽度,窄脉指脉搏细小,宽脉指脉搏宽大。
窄脉多见于气血不足,宽脉多见于热毒内扰。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89515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7.png)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脉诊-脉象要素)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脉诊-脉象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270951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2.png)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脉诊-脉象要素)
脉象归纳
脉象的辨识主要靠手指的感觉,脉象的种类很多。
中医文献常以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
位,是指脉位,它是指脉动的部位和长短;
数,是指脉数,它是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
形,是指脉形,它是指脉动的宽度和紧张度的形态;
势,是指脉势,它是指脉动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近代将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大致归纳为脉位、至数、脉长、脉宽、脉力、脉律、流利度、紧张度八个方面。
脉位
脉位,是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深浅,主要有浮脉和沉脉两种,浮脉的脉位表浅,沉脉的脉位深沉,脉位的深浅通过指力的轻重来体会。
至数
是指脉动频率,频率有快和慢。
正常成人一息(一呼一吸)脉四到五至为正常,称平脉,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一息不足四至为迟脉脉长
脉长是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的长短,主要有长脉和短脉两种。
脉动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称为长脉。
脉动范围只在寸、关部出现或只在关部出现为短脉。
脉宽
脉宽,是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横向)大小,脉道宽大为大脉,脉道狭小为细脉。
脉力
脉力,是指脉搏来势的强弱程度,分为应指有力的实脉和无力的虚脉。
脉律
脉律,即脉动节律的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脉动节律是否均匀,有无停歇;一是停歇的至数、时间是否规则。
流利度
脉的流利度,是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流利圆滑的,为滑脉;艰涩不畅的,为涩脉。
紧张度
脉的紧张度,是指脉管的紧张或迟缓程度。
脉的紧张度主要体现在脉长、张力和指下搏动变化情况。
紧张的,有弦脉、紧脉;弛缓的,有缓脉、濡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致介绍
①升支:脉搏波形中由基线至主波峰顶的一条上升曲
线,是心室的快速射血时期。
②降支:脉搏波形中由主波峰顶至基线的一条下降曲
线,是心室射血后期至下一次心动周期的开始。
③主波:脉图的主体波幅,一般顶点为脉图的最高峰,
反映动脉内压力与容积的最大值。
④潮波: 又称重搏前波,位于下降支,主波之后,一般
低于主波而高于重搏波,反映左心室
停止射血,动脉扩张降压,逆向反射波。
⑤降中峡:或称降中波,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
的向下的切迹波谷,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
与舒张的分界点。
⑥重搏波:是降支中突出的一个上升波,为主动脉瓣关
闭、主动脉弹性回缩波。
①脉位:根据10个取法压力段的系列脉图中取脉压力P和主波幅h1的对应值,首先描画出“P-h1”趋势曲线图,依脉位的曲线形态和脉图出现压力P出的变化再行分析。
②脉数:根据最佳取法压力脉图的脉动周期t值求出脉率、最大与最小的t值之差,确定脉律整齐与否。
③脉形:根据最佳脉图量取时间、波幅、角度、面积和比值有关参数以反映脉图的形态特征。
④脉势:根据“P-h1”趋势曲线图中最佳取法压力的P值的大小及脉搏耐切脉压力的
程度变化确定脉势。
二、参数含义
(1)时间指标
① t:脉动周期,即脉图起始点到终点的时值。
t值对应于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
测量方法:测量U-U’点间隔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0.6~1.0s。
② t1:升支时间,即脉图起点到主波峰点的时值。
t1值对应于左心室快速射血期。
测定方法:主波峰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07~0.11s
③ t4:心缩时间,即脉图起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值。
t4值对应于左心室的收缩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28~0.44s。
④ t5:缓降时间,即降中峡到脉图终点之间的时值。
t5值对应于左心室舒张期。
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t5值的大小与心率的快慢关系密切,一般为0.36~0.76s。
⑤ W:主波上1/3处的宽度,相当于动脉内高压力水平所维持的时间。
测量方法:先由主波峰顶至基线垂线上1/3与下2/3交界点作一水平线(平行于基线)再测量该水平线与主波两侧升降支相交两点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12~0.23s。
(2)波幅指标
① h1:主波高度,即主波峰顶到脉图基线的垂线长度。
h1值代表心收缩期动管壁承受的压力和容积,反映了左心室射血功能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测量方法:测量主波峰顶至基线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8.5~28mm。
② h3:潮波高度,即潮波峰顶到脉图基线的幅度。
h3值主要反映动脉血管张力和外周阻力状态。
测量方法:潮波顶至基线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12.5~21.0mm。
③ h4 :降中峡高度,即降中峡谷底到脉图基线的幅度,反映动脉外周阻力大小。
测量方法:测量降中峡最低点至基线间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7.35~12.50mm。
④ h5 : 重搏波高度,即重搏波峰顶点至过降中峡谷底水平基线的幅度,反映大动脉的弹性(顺应性)状况。
测量方法:测量过重搏波峰顶和过降中峡谷底所作的两条水平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正常参考值:0.5~2.0mm。
(3)角度指标
用量角器测量,以“度”为单位。
①α:上升角,或称U角,主波升支与基线的夹角,反映血管弹性与血液粘性。
测量方法:以U点为角顶点,量出升支起始段与基线夹角的度数。
正常参考值:80~87°。
②θ:主波角,或称P角,是主波升支与降支的夹角,反映血管弹性和血流状况。
测量方法:将上升支与下降支速降段各引伸一条延长线,两条延长线相交之夹角即θ角。
若θ角呈平项者,可不测量角度数值,而以文字记述为“平顶型角”。
正常参考值:19~42°。
(4)面积指标
如图1-4-11所示,脉图面积指标有5项。
① Aa:收缩期面积,是收缩期脉图基线以上面积(单位mm2)。
② Ab:舒张期面积,是舒张期脉图基线以上面积(单位mm2)。
③ AT:脉图总面积,是基线以上脉图总面积(单位mm2)。
以上Aa、Ab和AT可通过积分求得,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可通过求积仪或梯形面积累加法求得。
其中,AT、Ab是由脉图估价心功能某些指标的基本参数。
正常参考值:AT 135~221mm2;Ab 42~110mm2。
④ As:收缩期总面积,是动脉腔压力与静脉腔压力之间围成的收缩期总面积(单位mmHg·s)。
⑤ Ad:舒张期总面积,是动脉腔压力与静脉腔压力之间围成的舒张期总面积(单位mmHg·s)。
As和Ad的计算方法分别是:
As = 0.04[1/h1·Aa·(Ps-Pd)+Pd·t4]
Ad = 0.04[1/h1·Ab·(Ps-Pd)+Pd·t5]
式中Ps、Pd分别表示左臂肱动脉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
(5)比值指标
为了更好地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脉图特征,除以上所测绝对数值外,常取各参数的相对比值,在反映脉图的生理含义上更为准确和灵敏。
① h1/t1:升支斜率。
正常参考值:188.00~352.00。
② h3/h1:张力系数。
正常参考值:0.56~0.93。
③ h4/h1:阻力系数。
正常参考值:0.25~0.62。
④ h5/h1:弹性系数。
正常参考值:0.02~0.24。
三、分析指标
时间指标:
1.t(脉动周期)正常参考值:0.6~1.0s。
2.t1 (升支时间)正常参考值:0.07~0.11s
3.t4 (心缩时间)正常参考值:0.28~0.44s。
4.t5 (缓降时间) 正常参考值:0.36~0.76s。
5.W(主波上1/3处的宽度) 正常参考值:0.12~0.23s。
波幅指标:
6.h1 (主波高度)正常参考值:8.5~28mm。
7.h3 (潮波高度)正常参考值:12.5~21.0mm。
8.h4 (降中峡高度) 正常参考值:7.35~12.50mm。
9.h5 (重搏波高度) 正常参考值:0.5~2.0mm。
角度指标:
10.α(上升角,或称U角)正常参考值:80~87°。
11.θ(主波角,或称P角) 正常参考值:19~42°。
面积指标:
12.Aa(收缩期总面积) 正常参考值:93~111 mm2
13.Ab(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42~110mm2
14.AT(脉图总面积) 正常参考值:135~221mm2
15.As(收缩期总面积,单位:mmHg·s)。
16.Ad(舒张期总面积,单位:mmHg·s)。
比值指标:
17.h1/t1:升支斜率。
正常参考值:188.00~352.00。
18.h3/h1:张力系数。
正常参考值:0.56~0.93。
19.h4/h1:阻力系数。
正常参考值:0.25~0.62。
20.h5/h1:弹性系数。
正常参考值:0.02~0.24。
21.W/t :弦度系数。
正常参考值:0.12~0.26。
注:
升支角∠α=tan[h1/(t1*25)]
主波角∠β=tan[(t2-t1)*25/(h1-h2)]+(90°-∠α)
As = 0.04[1/h1·Aa·(Ps-Pd)+Pd·t4]
Ad = 0.04[1/h1·Ab·(Ps-Pd)+Pd·t5]
式中Ps、Pd分别表示左臂肱动脉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
四、说明
软件中的脉图分析,希望得到对以上21个参数值的具体数值,虽然脉图的定性不需要以上参数,但是在脉图的报告单上希望得到类似以下的分析报告:
包括:具体的21个参数具体数值,正常值参考范围附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