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技术问题探讨
管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
![管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90f28d9b9f3f90f76c61b1e.png)
管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工程灰岩地质中对管桩基础的应用,文中先从地质情况作出仔细的勘察分析为以下工作作出扎实的一步,文中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在灰岩地质中使用管桩基础通常会碰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桩基础;灰岩地质;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住宅区占地面积十多万平方米,地处丘陵山地。
其中,一栋楼为连体带人防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11层,部分为地下室1层(图1),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周围各幢桩基已完成,施工场地受限制。
根据原地质勘探资料,桩基持力层是强风化细砂岩,岩层埋深12~30m不等,基础设计采用锤击管桩,承台埋深为- 6. 10m,为减少送桩深度,场地先挖至- 3. 90m。
但工程锤击试桩7根,出现断桩4根,情况异常;后经补充钻探发现与原地质报告不符,桩基持力层主要是微风化灰岩,于是将部分锤击管桩改为静压管桩基础。
2、地质情况3、设计变更灰岩主要分布于本建筑物中间区域(图1),中间部位埋深最浅为10m,周边埋深为17~21m,东、南、北端部为强风化细砂岩地质。
根据补充地质资料和场地的实际情况,工程桩基设计作如下变更:(1)主要以静压法施工代替原设计的锤击法,但在强风化细砂岩地质区域及因受场地限制静压桩机无法施工的周边柱位桩,仍用锤击法施工。
(2)降低单桩承载力要求,桩径<4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降为720kn,桩径<500降为1120kn。
(3)为了消除灰岩溶洞及岩面陡坡对桩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要求静压桩施工时,静压桩压力为桩承载力特征值的3. 1~3. 7倍。
工程按上述措施与要求施工后发现<400管桩断桩率仍非常大,达到28. 7%;经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协商后决定用桩径<400替换为<500管桩,此时,断桩率降至5. 9%。
4、实例分析上述工程管桩断桩量较大,基础设计和施工经历了一个多次的修正过程:从单纯的锤击法施工到改为锤击法和静压法并用,为了防止断桩将管桩桩径<400改为<500;合理利用断桩,减少经济损失;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管桩基础应用于灰岩地质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程才新--公路桥梁嵌岩桩基础设计探讨
![程才新--公路桥梁嵌岩桩基础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5b5bcef81c758f5f61f6763.png)
公路桥梁嵌岩桩基础设计探讨4000摘要:分析了桥梁嵌岩桩的作用机理,讨论了现行规范中公路桥梁嵌岩桩基础设计——承载力计算公式,结合公路桥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规范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并用工程实例论述其经济适用性。
关键词:嵌岩桩;作用机理;承载力;计算公式一、前言随着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嵌岩桩的侧阻力不可忽视,有时甚至成为平衡外荷载的主要反力,即嵌岩桩也可能成为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
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嵌岩桩即使是在无覆盖层条件下或长径比L/d<5的短桩,也并非一律是端承桩。
忽视上覆土层侧摩阻力和嵌岩段岩层侧摩阻力,把桩端嵌入微风化程度以上的基岩,套用规范盲目加深嵌岩深度或扩大桩端尺寸,无助于调动基岩的承载能力,却造成浪费并增加施工的难度。
二、嵌岩桩的定义又称嵌岩墩。
桩的下段有一定长度浇筑于岩体中的钻孔灌注桩。
桩端嵌入岩体中的桩称为嵌岩桩。
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只要桩端嵌入岩体中均可称为嵌岩桩,嵌入不同特性的岩体中的嵌岩桩其特性的差异是由岩体特性的差异所引起的。
岩石为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个等级。
国外认为:只要桩端嵌入岩体中,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坚硬性如何,都称为嵌岩桩。
桩端支承于中等风化程度以上岩层的桩就可称其为嵌岩桩,不包括嵌入全风化、强风化岩情况。
嵌岩桩作业,身底端有一定长度嵌入基岩体的一种基础桩类型。
其目的是使桩身与基岩结为一体,以提高桩的稳固性与承载能力。
嵌岩桩一般要求穿过土层和风化层嵌入到微风化或完整基岩中1 5~2倍。
嵌岩桩岩段钻孔通常用大直径组合式牙轮钻头或滚刀钻头施工,亦可用大直径空气潜空锤或组合式潜孔锤施工。
三、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要素111[]2m n a p rk i i rki s i ik i i R c A f u c h f u l q ζ===++∑∑(表一)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提出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1.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 )。
探讨桩基础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探讨桩基础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e87b305a8102d276a22f94.png)
l桩基设计 中静载荷试验 的重要性 第 7 . 条 中规 定允许偏 差 为 1 桩 径或 1 时 间限制 , .1 4 1 / 3 , 3 甲方要求试桩与工程桩 同时进行 , 待 目前的桩基础设计过程 , 往受到时 间的 边长 , 根据 G 5 2 2 2 0 第 51 条则 规定 试桩满足 J J4 9 往 而 B 00—02 .- 3 G 9— 4附录 e . 条时进行静 载荷 .6 0 约束首先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确定单桩 承 允许偏差为 1 桩径或边长。 / 2 这显然是矛盾的 。 试验 ,结 果三组试桩有一组满足设计要 求而另 载力设计值 ,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 在实际过程中很容易与施工验收方产生不 同的 外两组试桩 均在小于设计承载 力时 产生破 坏。 进 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 ,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 理解 ,因此笔者强调在设计过程 中可 以明确桩 这就让我们 从设计 、施工和试验等各方 面去分 再 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这个过程具有相 位偏差允许 值所执行 的标准 。 另外 , 于小直径 析这两组试桩 ,但经过与周边工程 比较及 现场 对 当的不科学性 ,结果符 合估算要 求 ,则皆大欢 桩 ( D≤2 O 笔者 强调必 须对其 偏位 进行 严格 施 工试验记 录分析 , 5) 均未发现特殊情况 , 即不存 喜, 否则因工程已施工完毕 补桩也 会很困难 。 且 控制而不应按上述规范标准 ,笔者建议对承 台 在施工, 试验 中的失误。 笔者对第一组合 格试桩 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 给施工 中带来 相当的 桩可控制 7 m 0 m;而对 于条形承 台则区分垂直 的情况进行 了比较 ,终于发现后 二组试桩本身 不便 。这里主要有两个 问题 , 面举例来说 明。 于条 形 承 台方 向 5 m 下 0 m,平行 于承 台方 向为 的停歇时问 已够 , 但周边 的其余 工程桩施工在 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 的桩周土摩擦力标 准值 7 r 0 m,当然这些要求必须在施 工前予于明确 。 试验前 2 a 天才完成 , 完全有理 由认 为是 因为工 及桩端 土承载力标 准值 由规 范 J J4 9 算 当然桩位偏差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仅仅代表桩 程桩 施工时将试桩周边 的土破坏 而没有 固结 , G 9 — 4计 的场区单 桩承载力标准值 , 这是一个经验数值 , 基本身验收合格 ,而对于由此引起 的承台整体 影响 了试桩的承载力 。于是 等工 程桩停歇时间 不宜直接采 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各类桩基础 偏心或基础高度损失 , 必须 另行处理 。 我们 对于 也满足 J J4 9 G 9 — 4附录 e06条时再次对 2根试 .. 中试桩及工程桩 的检测 ,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 桩偏心我们可以采取增 加承台刚度或 加大拉梁 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 ,结果与我们判 断完全一 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 , 些相差 幅度较 大 , 有 因 刚度 、 配筋来解决 , 在实际工程 中需 针对具 体 致 , 这 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 。 一实 例告诉我们影 这 此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 比 勘察报告 情 况 相 应 处 理 。 按 响试桩结果 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在工程 实践中 估算 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 3施工中特殊情况处理 对各种情况一定要仔细分析 , 出问题所在 , 找 而 益 。其二是 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 报告数 值有偏 桩基施工由于地层的不可知性 , 经常会 遇 不要盲 目 处理 ,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 差 的情况下 ,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 进 到很多异 常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 的情 3 管桩裂缝处理 。预应力管 桩以其强度 . 4 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 的困难且造 成 况 ,仔细 分析 ,采用妥善的方法去解决各类 问 高 , 制作周期短 , 比预制桩节省材料等优点在工 不必要的浪费。桩基础设计过程 中静载荷试 验 题 。 程设计 中受到普遍 应用 , 但其也 存在受剪能力 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环节 。因为次项工作质量 直 31 . 桩基达到其极 限承载力而无 法压至设 差 的不足之处。 在工程实践中 , 由于垂直度偏差 接影响到桩基形式 、桩规格和桩人土深度 的确 计标高 。 这里 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 其一是地质报 或挤土等原因经常会使管壁产生 裂缝而影响质 定, 同时也对施工难易有密切影响 。 通过科学试 告有误 , 桩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 值 , 必须先做试 量 。在哈市某一工程 中由于场地 天然地面标高 验, 取得准确 数据 , 能使设计方 案更加合 理 、 可 桩 以确定其合理的桩长及 承载力 。其 二则 可能 较低 , 在桩施工前场地 回填了约 2 m左 右的土 。 行 和经济 , 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 获得的效益 。 由于土层本身原 因 , 譬如说饱 和砂土产生 的孔 而施工 中又 未对上述情况采取 合适 的措施 , 使 2关于桩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隙水压力使桩基根本无法压人 , 这就需要 我们 压桩机械在施压进行过程 中对桩产生 了不均匀 桩基施工 中对桩 的偏差必 须严格控 制 , 特 从施工措施上去解决 。首先是必须制定合理 的 的侧压 , 工结束后发现局部桩位产生 了侧 偏 。 施 别是对于承 台桩及条形桩 , 桩位 的偏差都 将产 施 工顺 序 , 譬如说 跳打, 使先期施工 的桩产生 的 经小应 变检测发现这些管桩都不 同程度地 产生 生很大的附加内力 ,而使基础设计处 于不 安全 水 压力 消散后再施工下一根桩 ;其次对静力压 了裂缝 , 如何处理显得相当关键 。 我们对 偏差资 状态 。桩力 的施工机 械 , 要 料经 过分析归类后 , 于垂直度偏差 小于 05 对 .% 是竖向偏差 , 根据 J 9 — 4第 741 我们 避 免抬机等现象 出现 ; GJ4 9 .. 2条 另外可以采取引孔 , 设置 的管桩 , 管壁基本无裂缝 , 我们认为承载力应不 控制 桩顶标 高的允许 偏 差为 _ O + 0 m 但 排水孔等措施尽量减少空隙水压力。当然压桩 受损失 ,故在增加了一 组试 桩证明承载力满足 5 ~ 10 m, 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 的施工任务 时必须注意压桩力应控制在桩身极限强度范 围 设计条件后不再进行处 理。而对垂直度偏差大 及损失O当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 ,则需要劈 以内,且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 建筑物 的 于 05 .%的管桩,可以认 为管壁均 已产 生裂缝 , 桩, 特别对于预应力管桩等空心桩来说 , 桩顶有 影 响 。 承载力 已受影响,我们对此类桩采 用了先纠偏 桩帽劈桩既困难又不经济 ;而当桩顶标高低 于 32桩基 施工 时 压桩 力 远低 于设 计 承 载 再进行灌芯处理,使裂缝部位 的传 力通过灌芯 . 设计标 高时 , 又需要补桩头 , 这既影响工期又浪 力 。公寓小高层住宅采用 1 m长 D 0 8 4 0预应 力 部分混凝土传递 ,经最终静载荷试 验证明是切 费金钱 。这就要求施工单 位在施 工过程中必须 管桩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单桩 承载力设 计值为 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在管桩 的实 际施 工中一定 严格控制桩顶标高 , 可能地使 工程桩 标高 同 6 0 N,进行 工程 桩试打时连续 4根桩 的最 大 要注意垂直度 的控制 ,因为管桩 的抗 剪能力较 尽 5k 设计一致 ,特别是施 工过程 中必须考虑 到桩在 压桩力均仅为 30 N, 0 k 远远小 于设计 承载力 。 我 差 , 很容易破坏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卸载后 的回降量 , 否则不加考虑则 每根桩 都将 们 仔细分析了勘察报告认为报告所提供 的各土 桩基工程是一 繁重而复杂 的过程 , 我们 一 高于设计标高。而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 程中 层 特性基本 准确 ,而从周边其他工程 的地质报 定要考虑 到每一个环节 , 统筹兼顾 , 从各方 面使 对施工误差 亦应有所考虑 ,笔者建议针对 目前 告也证 明勘察报告无误 ,因此我们分析可能 由 之合理化 ,在确保建 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使其 经 的施工质量 , 设计 中可 以考虑 2 mm左右 的偏 差 于压 桩机械 的压桩速度偏快 ,而土层的粘聚力 济 合理 。 容许 , 就可 以免除大量小偏差桩的
温州软土地质桩基础设计经验浅谈
![温州软土地质桩基础设计经验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db569020a32d7375a4178088.png)
温州软土地质桩基础设计经验浅谈摘要:温州地区大部分是软土地质,淤泥层厚度大,含水率饱和,地基承载能力低下,桩基础是最常见的基础类型,几乎每幢房屋都要打桩。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建筑设计经验,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土地质桩基础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软土地质、桩型设计、长桩疏布、含桩率控制一、地质情况介绍:温州大部分都属滨海冲积平原,一般在场地勘探深度30m内均为淤泥、淤泥质土,再往下到达50m左右还是粉质粘土,有些区域甚至钻至70~80m深度还是粘土。
这些淤泥、淤泥质土,埋藏浅,厚度大,土性呈流~软塑,含水饱和,具有高压缩性和高灵敏度,地基承载力极低,基础沉降大。
下为温州某个工程软土地质勘探的典型案例,自上而下地质构造分层简述如下:①杂填土:灰黄色,主要粘土混碎石,厚度为0.4~1.00m。
为新近填土。
②粘土:灰黄色,可塑状,中、高等压缩性,为地表“硬壳层”。
层厚为0.50~1.80m。
③淤泥质粘土:灰色,土性呈流塑,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局部见有少量贝壳碎片及半炭化物碎屑,厚度5.30~7.10m。
③-1淤泥:青灰色,土性呈流塑,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局部含少量腐植物,不均匀夹有薄层状粉细砂,厚度8.0~10.20m。
温州软土地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40~60KPa,所以对基础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软土,在超过四层的房屋都要打桩,各种桩型大行其道,基础造价一直居高不下。
在温州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振动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
二、设计对桩基础的优化1、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软土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必须针对工程和软土的特点,合理布置勘察工作,正确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温州软土层厚,采用桩基础,所以勘探孔应尽量深,越深土质越好,以使得基础设计减少桩数减少造价。
2、桩型的比较确定桩基础大致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本节主要讲桩的挤土效应和桩基础承载力以及周边条件的关系。
桩基基础中预制桩施工原则与技术
![桩基基础中预制桩施工原则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69a0cb58f5f61fb736668a.png)
浅谈桩基基础中的预制桩施工原则与技术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是决定整个工程能否顺利施工,能否承担整个建筑实体负荷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目前在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基础类型是桩基础。
它可以满足地基对建筑物承载的需求。
而预制桩则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础,有着其特殊的优势,在我国建筑领域被广泛采用。
它主要可分成混凝土预制桩及钢桩两种,前者应用更广。
本文就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代表,谈谈桩基基础中的预制桩施工原则与技术问题。
关键词:桩基基础;预制桩;施工原则;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 tu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预制桩,指的是在施工现场或者工厂里制作而成的,包括木桩、钢桩、混凝土方桩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内的各种材料及形式的桩,依靠沉桩设备把桩压入、振入或打入土中。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较多选用的预制桩为钢桩与混凝土预制桩两种。
钢桩主要分为两种:钢管桩、h型钢桩。
而常用的混凝土预制桩分为实心方桩与预应力空心管桩。
混凝土预制桩具有荷载承受力强、耐久坚固且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桩型。
但它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接下来,本文就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代表,分别谈谈桩基基础中的预制桩施工原则与技术问题。
一、预制桩的施工原则在桩基基础当中,预制桩的施工主要包括了从制作到起吊,再到运输堆放,最后到打桩沉桩的全过程。
因此,其施工原则也可从这四点入手进行探究:(一)制作原则在预制桩的制作方面,应当遵循这些原则:首先,短桩的制作多在预制厂,长桩多为露天预制,常在施工现场附近进行。
现场预制方桩一般采取叠浇法,以节约场地。
其重叠的层数由地面允许的荷载以及施工条件决定,通常来讲不应超过四层;其次,预制桩制作场地应该坚实而平整,没有不均匀沉降产生;再者,桩与桩之间要设置隔离层,保证邻桩之间、桩与底模之间的接触面没有粘结发生。
在浇筑上层桩以及邻桩时,一定要保证下层桩以及邻桩混凝土设计的强度达到30%以上,才可以进行浇筑作业;最后,由于钢筋的骨架和桩身的尺寸偏差一旦超过了标准所允许的偏差范围就很容易打坏预制桩,因此桩预制的顺序要和打桩的顺序相对应,从而达到缩短养护时间的目的。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8a40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b.png)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规模及高层、大型建筑需求在不断扩大,其施工难度不断加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为了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建造高层建筑群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常态。
桩基础技术能够通过桩基结构把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土地中更深部的硬土层,提升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抗压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引言地基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它的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运用良好的地基处理能有效地减少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如果行业要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桩基础质量是一定要得到保障的。
目前社会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多种新工艺与新技术得到了运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桩基础的质量,为建筑物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助力建筑业发展。
1桩基础需具备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桩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建筑的荷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无论桩基础所处的环境如何,其最需要具备的就是能够承受上部建筑荷载的承载能力。
(2)单桩竖向承载力必须足够,每一个单桩的竖向承载力都必须足够强,能够保证每一个单桩都不会因为承受上部建筑的承载力而产生沉降或者倾斜的现象,从而确保建筑发生局部倾斜的现象。
(3)特殊自然条件桩体可能还需要水平承载力,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原因,如风载、地震等,桩身还要为建筑提供相应的水平荷载承载力,对于强风高发地区与地震高发地区等特殊地区,需要保证桩基础具有一定的水平承载力。
(4)桩基础下方土层需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桩基础不仅需要自身的承载力足够,其下方土层也必须要有相应足够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桩基础不会因为土层的沉降、塌陷等因素而产生桩基础倾斜等问题。
2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势首先,在桩基础技术的运用当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物建设的抗震性特点方面,并且当建筑物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时,可以出现力矩荷载与水平荷载的情况,增强建筑物形成强大的抵抗能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
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
![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8e4e6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5.png)
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在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地工业厂房持续扩建,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建设水平对厂房施工质量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是厂房施工建设开始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地基基础建设牢固,厂房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从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技术内涵出发,对工业建筑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详细探讨,希望借此为广大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工业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建筑厂房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进行工业建筑厂房的建设过程中,地基施工的还与坏直接影响工业建筑厂房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精细施工,才能保证工业建筑厂房的质量。
一、工业厂房土建地基与桩基础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如果出现地基抗剪强度难以支撑自己的重量与上部建筑物的重量之和时,就有可能引起地基在局部或者是整个地基破坏,这样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地基的稳定性或地基承载力大小,主要与地基徒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形状、大小和埋深有关。
承载力较低的地基容易产生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而导致工程事故。
(二)变形问题地基变形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地基徒弟的变形特征有关,也与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大小有关,还与地基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关,所以这些变形问题对建筑物施工的安全造成一些问题。
(三)渗漏问题渗漏是由于地集中地下水运动产生的问题。
地基渗漏问題主要与地基中水利比降大小和土地的渗透性有关。
水量流失是由于地基土的抗渗性能不足而造成水量损失,从而影响工程的储水或防水性能,汇总造成施工不便。
渗漏变形分为流土和管涌,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渗透变形造成的工程事故。
因而渗漏问题会影响工业厂房施工的整个进程,(四)液化问题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会引起饱和松散沙土产生液化,它是使土体失去抗剪强度近似液体特征的一种动力现象,并会造成地基失稳和震陷。
桩基础设计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桩基础设计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65204ce8bd63186bcebbca7.png)
浅谈桩基础设计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现代城市各类高层建筑中,高层基础往往采用桩基础。
要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投资、降低造价,选择合理的桩基础形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桩基础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这就要求设计者对每个建筑物进行认真的分析,选择最优的基础方案。
笔者就桩基础设计中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桩基础设计施工问题对策1 桩和桩基的构造基本要求摩擦型桩的中心距应该大于或等于桩身直径的3倍,在确定桩距时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小于或等于桩身直径的3倍;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最好是桩身直径的1~3倍;布置桩位时最好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和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相吻合;桩的主筋应该计算准确;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最好大于50mm;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充分考虑到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2 预制桩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2.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入土深度是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的原因之一。
有些施工单位片面的认为只要桩长达到设计值就可以了,在打桩的时候,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
打桩过程中最后收锤时贯入度的控制不当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一般情况下桩停止锤击的控制原则主要有,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等,以贯入度控制为主;贯入度已经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所规定的数值来确定,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与有关单位会商。
在打桩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来选择控制的原则。
桩尖的尺寸以及形状不合理也会导致承载力低于设计值,这种情况容易被忽略。
2.2断桩的出现锤击次数过多,桩身倾斜过大,桩接头断裂产生断桩是造成断桩的主要原因。
2.2.1锤击次数过多这是断桩出现的最常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主要是贯入度设定不合理造成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定贯入度。
桩基础施工技术若干思考论文
![桩基础施工技术若干思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b35910ff00bed5b9f31d77.png)
关于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若干思考【摘要】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已经广泛的使用了桩基础技术进行实际施工,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施工的工期,而且还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广泛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所以,当前该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桩基础形式,怎样施工,怎样将检测力度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引言我国社会经济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其中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焦点话题。
从实际角度而言,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制定出降低工程成本费用以及可以提高施工进展速度的新技术措施[1-2]。
其中桩基技术的运用最为广泛,并且其与其它施工技术相比较为成熟。
1 工程事前、事中、事后准备工作1.1 设计阶段当前,桩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地质报告中的参数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一步明确,其次,按照单桩承载力的估算值设计桩基础形式,同时投入施工,待工程桩施工完成之后,在根据地质报告及当地经验,选定桩型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静载荷试验,不过,这个试验过程不具备科学合理性,如果试验结果与估算要求相同。
那么,就非常可喜,反之,就会导致工程在施工完毕后无法进行补桩,并且有时还会因为地质报告与其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困难[3]。
可以说,桩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静载荷试验这一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的对桩基形式、桩入土的深度造成影响,并且也会加大施工的难度;所以,我们在进行静载荷试验时,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获取到精确的数据,这样设计出的方案才会具有合理性,才会切实可行,最终获得较高的效益。
另外,桩基础在设计过程中,桩型与桩长的选择对于基础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桩型与桩长时必须具备科学合理性,只有这样,才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桩基础的构造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3a319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d.png)
桩基础的构造要求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用于支撑建筑物或结构物的重量,并分散荷载。
桩基础能够将建筑物或结构物的重量传递到下层土体,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桩基础的构造要求:一、设计要求1. 计算荷载: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首先要计算建筑物的总荷载,并根据荷载大小确定桩的数量和位置。
2. 确定桩径和长度: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土质条件,确定桩的直径和长度。
桩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大小进行确定。
3. 确定单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是指单根桩所能承受的荷载大小。
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单桩承载力。
4. 布置桩位:根据建筑物形状和荷载分布情况,合理布置桩的位置和数量。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桩的数量和成本。
二、施工要求1.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机械和人员安全。
同时应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质情况和地下障碍物情况。
2. 钻孔: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钻孔时应控制钻速和钻压,确保钻孔质量和安全。
3. 放置桩:将预制好的桩放入钻孔中,确保桩的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放置桩时应使用专用设备或人工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质量。
4. 灌浆:在放置好桩后,应进行灌浆处理,将水泥浆或混凝土灌入钻孔中,使桩与土体紧密结合。
灌浆时应控制灌浆压力和灌浆量,确保灌浆质量和安全。
5. 质量检测:施工完成后应对桩基础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等指标。
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和低应变检测等。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桩需要进行加固或更换。
三、材料要求1. 桩材料:桩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材料。
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 水泥浆或混凝土:在进行灌浆处理时,应采用合适的水泥浆或混凝土材料,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3. 其他材料:包括钢筋、砂石等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静钻根植桩设计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
![静钻根植桩设计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1a3946b3968011ca30091e9.png)
大 已建 成 工程 的节 能减 排 效果 的宣传 力 度 .让 工 程 桩 因有 较坚 硬 、不变形 的持 力层 .在桩 顶竖 向荷 载作
建设 各 环 节相 关 单 位 和部 门如 工 程建 设 管 理 部 门 、 用 下 .桩身若 过 于细长 ,可 能会像 压杆 一样 出现失 稳
质 监部 门 、设 计 单位 、施工 单 位 、业 主能 够 了解并 掌 破坏 而对 于摩 擦 型桩 ,桩身应 力 向下 衰减 ,且桩 会
由刘 汉 龙教 授 、丁选 明博 士 研 制 的现 浇 混 凝 土 工程设 计 中仍 以长 细 比来控 制桩 长或 桩径 .造 成工
大 直 径 管桩 .代 号 PCC桩 。桩 长 25m 以 内 .主 要 用 程 桩 的不 必 要 的浪 费 而 国家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图 集
于 复合 地 基 的处 理 ,已 在 我 国江 苏 、浙 江 、上 海 、湖 《预应 力 混凝 土 管桩 》[81中第 7.2.6条 ,管 桩 用 作 摩擦
术规 程》,编号 JGJ/T213—2010。
(3)计算 值 的不 同 ,以下仅 以单 桩竖 向承 载力计 算 为
相对 于现 浇混 凝 土 大直 径 管 桩 技术 的普 及 .静 例进 行说 明 :上 海 规 程第 5.2.5条 中 ,单桩 竖 向承 载
钻 根植 桩 相关 规 范及 规 程 、标 准 图 的配 套 完 善有 所 力设 计值 的确定 应 符合 下 列 规 定 :单 桩 竖 向承 载 力
滞后 。除 了上述 浙 江省 已发 行 的两本 标准 图集 和上 设计 值 须 通 过 静 载荷 载 试 验 按 下 式 确 定 :Ra=Rk/r ,
海 市 已发 行 一 本 技 术 规 程 和 两 本 建 筑 产 品推 荐 性 式 中 Rk是 单桩 竖 向极 限承 载力标 准 值 ,可取 单桩 极 应 用 图集 外 .全 国其 它地 区鲜有 相 关 配套 规 程 和标 限承 载力 试 验 统 计 值 ,按 上 海 市 工程 建 设 规 范
桩基工程勘察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桩基工程勘察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9f2e8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9.png)
桩基工程勘察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桩基工程勘察需要重点的技术问题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现场采访现场勘测等综合手段与方法,获取场地重要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其二,根据获取的基础性资料,进行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合适的事实与建议。
1、桩基工程评价前需要获取的基础性资料(1)充分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包括建(构)筑物结构特点、荷载条件(荷载均匀性)、基础形式、变形及变形差控制标准、地坪标高、地坪堆载等。
对软土地区而言,荷载分布的均匀性及变形控制指标是关键,如荷载差异大的高层与裙房采用统底板结构时,对差异沉降的控制较严格;少量特殊工程其设计提出的变形控制标准较规范更加严格,岩土工程师要更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尤其是特殊的设计要求;否则,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匮乏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如上海地区临近轨道交通建造高层建筑时,为了影响减少建筑物沉降对轨道交通工程的拖曳影响,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最终沉降量≤5cm,而常规高层的桩基沉降量的控制标准为15cm,显然有所不同的变形控制标准,使得桩基建议书发生变化。
又如上海光源工程,其建筑荷载不大,但工艺工艺技术对变形牵制极为严格,除了制订可以外调节的装置等措施外,容许软土地基变形≤1cm,因此该类建筑物的桩基方案分析评价具有特殊性。
假如岩土工程师不了解此类情况,则勘察报告推荐的桩基方案难以成立。
(2)查明建设场地工程地质与前提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成因、地层分布均匀性、固结史、物理力学参数(不同承重条件下强度与变形特征)、地下水位与水质、天然气分布等,另外,要重视分析、预测外部环境变化,对场地地基土条件性质的改变及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3)重视收集、了解当地的工程建筑经验、前期研究成果及类似地层组合的桩基承载力检测与沉降监测资料。
涌泉工程是学科专业半理论半经验的学科,由于土层的变异性,使得任何一种理论计算公式都与实际边界条件有差异,导致初始值与实测结果有差距,有时甚至差异很大,如软土地基桩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就有较大的差异。
第7章--桩基础
![第7章--桩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ede1864d4d8d15abf234ec4.png)
第7章--桩基础第7章桩基础桩基础由设置于土中的基桩和承接结构荷载的承台共同组成如图7-1所示,根据承台的位置高底,可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两种。
若桩身全部埋入土中,承台底面土体接触则称为高承台桩基础;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面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础。
由于承台位置的不同,两种桩基础中基桩的力、变形情况也不一样,因而其设计方法也不相同。
建筑物桩基础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而码头、桥梁等构筑物经常采用高承台桩基础。
基桩是指群桩基础中的单桩,群桩基础是由两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单桩基础是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桩基础的功能及适用条件1、桩基础的功能桩基础的主要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地下较深的密实或低压缩性的土层中,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
桩基础也可用来承受上拔力、水平力,或承受垂直、水平、上拔荷载的共同作用以及机器产生的振动和动力作用等。
2、适用条件桩基础的适用条件主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施工条件而定。
与其它深基础相比,桩基础的适用范围最广,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选用桩基础方案:(1)高、重建筑物下的浅层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2)地基软弱,而采用地基加固措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时,或地基土性特殊,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时;(3)除了存在较大的垂直荷载外,还有较大的偏心荷载、水平荷载、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作用时;(4)上部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或建筑物受相邻建筑或大面积地面荷载的影响时;(5)对精密或大型的设备基础需要减少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或应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时;(6)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它基础形式施工困难,或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如桥梁、码头、采油钻井平台等;(7)需要长期保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7-1桩基础的类型根据桩的不同分类标准,桩基础有不同的分类。
3修改建筑桩基新规范设计技术要点
![3修改建筑桩基新规范设计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4d47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8.png)
3.1.1 桩基设计的两类极限状态 (变化)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原《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采用桩基承载能
力概率极限状态分项系数的设计法,相应的荷载效应采用 基本组合。本规范改为以综合安全系数 K 代替荷载分项 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以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综合安全系数 K 为桩基抗力的基本参数。这意味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为 1.0,亦即为荷载 效应标准组合。
图 3.1-6 等桩长与变桩长桩基模型试验(P=3250kN)
(2)核心筒局部增强模型试验 图 3.1-7 为试验场地在粉质
粘土地基上的 20 层框架结构 1/10 模型试验,无桩筏板与局部 增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比 较。从图 3.1-7(c)、(d)可 看出,在相同荷载(F=3250kN) 下,后者最大沉降量 Smax=8mm, 外围沉降为 7.8mm,差异沉降接 近于零;而前者最大沉降量 s max =20mm,外围最大沉降量 s min =10mm,最大相对差异沉降 Δs max / L0=0.4%>容许值 0.2%。 可见,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设
本规范作这种调整的原因如下: (1) 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设计原则一致,以方便使用。 (2) 关于不同桩型和成桩工艺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实 际上已反映于单桩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值或极限侧阻力与 极限端阻力经验参数中,因此承载力随桩型和成 桩工艺
的变异特征已在单桩极限承载力取值中得到较大程度反映, 采用不同的承载力分项系数意义不大。
➢桩基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 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区分。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桩基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桩基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a7e6f63561252d380eb6ea4.png)
桩基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功能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煤矿大型工业建筑,桩基成为设计中越来越常用的基础形式。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桩基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桩基;基础设计;桩的计算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功能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煤矿大型工业建筑,天然地基或者简单的地基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物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
桩基越来越成为设计人员首选的基础形式。
二、结合工程实际阐述桩基的设计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公司办公楼,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
该楼长78.25m,宽16.61m,总建筑面积14545.93m(地下1232.1m)。
建筑物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建筑物高度为46.05米。
2、自然条件2.1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2.2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2.2.1 根据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土构成为:第①层:表土,层底埋深约0.5m左右;第②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可塑,稍湿;具湿陷性,高压缩性。
该层厚度2.30~3.20m,平均2.65m;第③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具湿陷性,中高压缩性。
厚度0.50~3.20m,平均1.84m;第③层:粉质粘土:软塑~可塑;高压缩性。
层厚1.30~4.50m,平均2.83m;第④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可塑,湿~饱和。
层厚0.50~4.80m,平均3.62m;第⑤层:粉质粘土:硬可塑~硬塑;饱和。
层厚1.60~3.10m,平均2.41m;第⑥层:根据岩性不同,将该层分为两个亚层,分述如下:第⑥1层:砂岩;第⑥2层:泥岩,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2.2.2 本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埋深3.50m时,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2.2.3 基础方案及结论: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础,要求单桩承载力≥2100kn。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3e06c3904a1b0717fd5ddd6.png)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桩基础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基础类型,也是最古老的基础之一。
随着桩基础应用领域的扩宽,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与发展,产生了众多新桩型和新工法,本文着重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桩基;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一、桩基及其分类1、桩基。
桩是将建筑物的荷载(竖向的和水平的)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或岩层)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传力构件,桩基础一般由承台将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以共同承受荷载的一种深基础。
2、桩基分类1.2.1按承载性状分类: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1.2.2按成桩方法分类: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桩1.2.3 按桩径分类:小直径桩:d?250mm 中等直径桩:250mm?d ?800mm大直径桩:d?800mm二、桩的承载机理当桩顶受到竖向荷载时,桩顶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是同步发挥的。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由于桩身压缩量的累积,上部桩身的位移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的摩阻力总是先于下部发挥出来;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之后就保持不变;随着荷载的增加,下部桩侧摩阻力被逐渐调动出来,直至整个桩身的摩阻力全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载就完全由桩端持力层土承受;当桩底荷载达到桩端持力层土的极限承载力时,桩便发生急剧的、不停滞的下沉而破坏。
三、桩的选型1、桩的选型原则。
桩的选型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性质与大小、穿越土层和桩端土层类别与性质、地下水、施工环境、当地施工经验等。
2、桩的选型误区:(1)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将嵌岩桩一律视为端承桩会导致将桩端嵌岩深度不必要的增加,施工周期延长,造价增加。
关于桩筏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关于桩筏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优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b6c7e5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0.png)
关于桩筏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优化建议摘要:桩筏基础整体性能较好,具有很大的刚度,竖向承载能力较高,在调节不均匀沉降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基础设计方案中被广泛选用。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桩筏基础往往采用保守的方法进行设计, 鉴于这一点,本文对桩筏基础的设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桩筏基础;相互作用;变刚度调平引言由于桩筏基础同时受到上部结构和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受力状况十分复杂,工作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在实际工程中,我们习惯于使用“构造为主,计算为辅”的设计原则,并采取“满堂布桩”、“等承载力布桩”的布桩方式。
但是,许多工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理论是不够经济合理的。
满堂布桩时,容易出现部分桩的实际反力远小于承载力设计值,而有的桩反力却接近设计值,这样就造成了桩的反力不是很均匀,存在优化的空间。
因此,寻求一种经济、安全而又合理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影响桩筏基础和土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桩筏基础作用在土体上,和土体间有着相互的影响,桩筏基础既影响着土体的变形,土体的变形反过来也影响了桩筏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桩筏基础的工作原理,首先有必要弄清楚影响桩筏基础和土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文简单地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1) 筏板刚度。
当桩筏基础中群桩的桩间距、桩长和桩径、地基条件确定之后,群桩和地基土刚度的确定对桩筏基础沉降起决定性作用。
当按板的相对刚度从极端刚性的情况逐渐变化到相当柔性的筏基,桩-筏基础总沉降是有变化的。
当筏板处于刚性的情况, 筏板的对称轴线上的沉降几乎处处一样;当按的相对刚度减小, 筏板的柔度增大,这样,桩筏基础的沉降是中间大,边缘小,呈碟形。
通过增加筏板厚度提高基础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减小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减小上部结构中的次应力。
筏板的厚度对筏板的弯矩影响很大,随着筏板厚度的增大,即筏板的刚度增大。
由此可见,过大的筏板厚度会在筏板内产生过大的内力,通过增加筏板厚度来减小差异沉降是以在筏板内产生过大的内力为代价的,是不经济的。
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设计探讨 徐尉杰
![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设计探讨 徐尉杰](https://img.taocdn.com/s3/m/b001f3c7bed5b9f3f90f1ce7.png)
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设计探讨徐尉杰摘要:在选择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时,需要保证基底的承载力大于所需承受的最大应压力。
同时,保证控制建筑基础的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用以保护上部结构。
并需要根据周围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对建筑的设计进行改良,降低对建筑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一、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概述桩基础施工技术是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的一种常用的施工技术手段,桩基础可以促使建筑工程的基础更加的坚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监督,一旦出现施工错误,对建筑工程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所以说,不断的加强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施工重要性认识,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积累经验,对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完善,对桩基础施工中每一项施工细节加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除此之外,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都应该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进行完善,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更好的保障建筑业稳定的发展。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类型的影响因素1、地基土的变化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房屋会发生一定形变的问题,如在四级风力下,部分建筑在100米高空处的部分会产生8厘米左右的震动。
因而,就需要设计师考虑建筑钢筋的弹性系数,在不改变建筑形状的前提下,保证房屋的稳定性。
而地基作为受力的底层部分,其受力情况还受到地基土的软硬程度和刚性及地基土分布的均匀性的影响。
如果在基础设计时,将地基布置在未完全风化的基岩上,基础结构发生整体弯曲或局部弯曲的可能性就很小。
同时,建筑的上部结构也不容易因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产生次应力。
充电桩设计专篇
![充电桩设计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1ebe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e.png)
充电桩设计专篇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充电桩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充电桩的设计原则、充电桩的结构和功能、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以及充电桩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充电桩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充电桩的外观设计应简洁、美观,符合用户审美需求。
其次,充电桩的结构设计应合理,易于安装和维护。
充电桩应具备防水、防尘、防雷击等功能,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充电桩的充电接口应具备互联互通的能力,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
充电桩一般由外壳、充电模块和充电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具备防腐蚀和防电磁干扰的功能。
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电源模块、充电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等。
电源模块负责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供电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充电电源模块负责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以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信模块负责与电动汽车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
交流充电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进行充电,适用于低功率的充电场景,如家庭充电桩和商业充电桩。
直流充电则是直接将直流电供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适用于高功率的充电场景,如高速公路充电站和城市快充站。
不同的充电方式对充电桩的设计和技术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充电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桩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充电桩的功率和效率将不断提高,以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需求。
另一方面,充电桩将与智能网联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便捷的充电体验。
例如,充电桩可以通过与车载导航系统的联动,提前规划最佳充电路线,避免充电桩拥堵和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充电桩设计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
充电桩的设计应遵循简洁美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同时适应不同充电方式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技术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05T16:35:58.4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韦利娜
[导读] 建筑结构的处理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对于基础结构的处理,更是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南宁市建筑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02)
摘要:建筑结构的处理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对于基础结构的处理,更是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在建筑基础结构施工处理中, 桩基础的应用比较常见,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应该结合具体施工处理方式进行严格规范控制。
本文围绕着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技术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桩基础设计原则技术问题
一、桩基础的概念
桩基与承台构成了整个桩基础, 承台处在桩顶端区域,结合承台所处区域,可将桩基础划分为低承台与高承台的桩基础。
低承台桩基础是承台地面与土接触, 桩身埋在土中的一种桩基础。
高承台桩基础主要是指承台底部处于地上面,桩身上半部分裸露出地面的一类桩基础。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主要选用低承台桩基础,主要被广泛的应用到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之中。
二、桩基础设计的原则分析
当前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不同的住宅楼、办公楼以及酒店现高耸林立, 大部分的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因此,具有刚度大,荷载分布均匀等优势。
由于建筑结构上部刚度就基础沉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结构设计提供了便利, 但是办公楼等此类高层检测属于框架核心筒、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或筒中筒结构, 此类刚度相对比较差, 同时荷载分布不均, 上部结构以及桩基地基直接具有作用力相对繁琐, 导致设计难度增高。
设计不当则会导致问题的发生
(一)确定具体规格原则
在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确定好桩基础规格是设计的基础部分,也是关键环节。
确定桩规格时,需要结合一定的指标来确定,如桩截面的选取、混凝土标号、持力层深度等,从而保证桩基础结构质量。
桩基础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了解桩结构的相关标准,全面分析不同区域桩基础的标准与规格。
例如,埋深到理想程度后,要先进行一定的计算,才可开展桩基础设计工作。
(二)合理调整好桩土支撑刚度原则
把调整桩土的支撑刚度视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合理布局上部结构、地质条件与荷载,全面考虑这些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运用强脱结合的方法,强调增沉与减沉的有效结合,实现刚柔并重,进而达到整体协调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实施差异沉降,进而减小承台内力。
在具体操作中,应加强对桩土支撑刚度的把控,进而开展科学而严谨的度量。
桩承载力、单桩与支撑强度需呈现正相关性,群桩的承载作用会伴随着桩数量的不断增加、桩距减少而逐步降低,进而发生了群桩效应。
(三)合理调整好桩土支撑刚度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以遵循桩土支撑刚度调节为原则, 根据地质状况、荷载以及上部结构完成科学的布置,同时全方位探讨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作用力,通过强弱结合的手段, 实现增沉和减沉融合。
利用此类刚柔并重的方式,根据项目实际状况, 通过差异沉降最大限度地降低承台内力。
桩土支撑刚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全面保证度量的严密性, 就单桩承载力与支撑刚度保持正比例关系,其中的群桩因支撑刚度与桩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导致群桩效应的出现。
(四)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原则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所有的施工都会依照方案有序进行,而且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
在方案制定时,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察,严格依照勘察数据进行桩基础施工方案制定,保证方案准确、全面、具体,并且经济性强和实用性强。
同时根据制定的技术形式,确定施工所需要的设备,确保桩基础施工顺利进行。
三、桩基础设计面临的技术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采用何种基础形式是基础设计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第一,要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岩土勘察报告进行仔细分析, 按照场地地层分布情况和不同层地基承载力情况确定出持力层;第二,按照持力层所在的位置和相应参数 (包括上部结构的类型、层数、地下室层高等) 确定出基本的基础形式,同时要对其进行核查,明确是否满足基础埋深、最小桩长等方面的要求;第三,按照上部结构载荷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对基础进行估算,并且要在考虑基础施工工艺、周边建筑的影响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性的基础形式,使其满足高层建筑的需要。
(一)桩的选型问题
地质条件是判断选用基础型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基础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25%左右。
当地质条件很好时(如压缩性较低的粘土层、中粗砂层、砾砂层、砾石层等),一般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选择天然地基为持力层是完全可行的;若土质稍差一点,采用CFG桩等地基处理方法也可用于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
所以,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合理确定基础方案。
当选定为桩基础时,选择桩型必须因地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结合场地土质情况、施工进度等因素选择具体的桩型。
根据本地的建筑市场情况。
一般情况下,泥浆护壁灌注桩地层适应能力强,适用于黏性土、粉士、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其影响不大;钻、挖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士、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士层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士、粉士、砂士;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埋深较浅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非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
具体采用那种桩型还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判定。
(二)桩身及承台设计问题
桩身设计首先是确定桩径,桩径的大小要考虑到桩的长细比、承载力、施工工艺、经济指标等因素。
新版规范取消了对桩长细比的限
制,在实际工程中,端承桩的长细比普遍不大,竖向荷载作用下,土体内的低承台桩身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摩擦型桩,桩身应力向下逐渐衰减,且桩会随着荷载加大产生少量沉降,更不会压屈失稳。
因此桩径的选择主要是按承载力的要求控制。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加大桩径会使承载力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何倍增的混凝土用量,得不偿失,不应采用。
从经济角度考虑,通常采用工程桩来作为试桩和锚桩,此时,试桩的配筋同工程桩即可,能更为真实的反映工程桩的实际承载能力情况而锚桩在受力分析来看接近于抗拔桩,因此,除满足计算以外,其要求还要满足抗拔桩的有关规定。
综上,桩基础的设计繁杂,而且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远远超出了浅基础的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对场地环境,士层状态、施工工艺、工程造价深入了解,并综合分析判断,谨慎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如今高层建筑设计愈来愈多,有大量的工程会采用桩基础,抓住桩基的特点和原理,就会做到灵活运用,更好的进行桩基础的设计。
四、结语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标志,高层建筑物的常常采用的便是桩基础的设计。
桩基础设计工程是一繁重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结合具体施工处理方式进行严格规范控制,围绕着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原则与技术问题展开,统筹兼顾从各方面使之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朱兴旺,张旺锋.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分析[J].建筑安全,2016,31(1)
[2] 邓全喜.关于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泥,2016(7)
[3] 潘珍华.浅析桩基础设计在实际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