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敏感性研究 (1)
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
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日益密集,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处于破坏的危险之中。
在此背景下,各国开始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而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着重探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
一、生态敏感性概念及意义生态敏感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反应程度,包括其抵抗力、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
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针对不同干扰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环境风险的范围和强度,并制订对策措施。
该分析工作包括生态系统评估、影响评估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
生态敏感性分析极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有效评估环境风险,制定措施保护当前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未来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系统本身,生态敏感性分析也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指导。
二、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T. C. Daniel等学者提出了一个生态敏感性分析框架,包含四个评估指标: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复杂性、环境反应能力和环境稳定性。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四个指标进行解析。
1. 环境敏感性这里的环境敏感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对不同干扰源的反应程度,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两个方面。
对于这一指标的评估,可以通过红外线、遥感等技术,来获得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地覆盖、温度等各种指标数据,从而评估出生态系统对于不同干扰源的反应程度。
2. 生态系统复杂性生态系统复杂性指的是生态系统自身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
这一指标主要从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生命系统区分度和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来评估,并且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3. 环境反应能力环境反应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于干扰源的反应速度。
在评估这一指标时,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修复、补偿等特点,同时也要对不同干扰源的影响作出评估,并分析干扰源的强度和影响时长等因素。
4. 环境稳定性环境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包含抗干扰、恢复能力和稳定性三个方面。
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案中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案中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案中的生态敏感性研究,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还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城市生态系统包括了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生态基础。
2. 城市空间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城市空间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研究旨在评估城市规划方案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这一研究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量化城市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敏感性评估方法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城市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规划方案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通常包括生态环境评估、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通过采集数据、模拟分析等手段,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4. 生态敏感性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生态敏感性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首先,生态敏感性研究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通过生态敏感性研究,规划者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最后,生态敏感性研究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5. 生态敏感性研究的挑战和展望尽管生态敏感性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生态区划和生态敏感性研究 -
因子选择方法
生态敏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地质敏感因子:地质断裂构造带 地貌敏感因子:石灰岩山地丘陵、
山地陡坡、山体、沙积地貌等。 水文因子。。。
人为因素:彼此共生、相互关联 通过资源的开发获得物质和环境
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以自身质量、数量分布
因子选择
因子选择原则
科学性原则:完备性、科学性、正确性。指标概念明确,具有科学内涵。 主成分性原则:依照重要性和对系统行为贡献率的大小排序,筛选出少数表征该系统
本质行为的最主要成分的因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因子尽量量化,对于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可定性描述。 可操作性原则:因子可取性、可比性、可测性、可控性。 简洁与聚合原则:简洁性使因子容易使用,聚合有助于全面反映问题。
区域所划分对象的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 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规划内容和步骤
还应遵照下述原则
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 注重保护资源,着眼长远利益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内容 生态功能区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
高生态敏感区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生态功能与气候环境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考虑
中生态敏感区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受严重的干扰会引起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污染,生态恢复慢
低生态敏感区 受人类干扰较小,可承受一般强度的开发建设,生态恢复较快
实验五城市以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实验五: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基于GIS叠置分析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熟悉该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自热与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使用该方法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学校、公园、医院、消防等设施的选址等。
**生态环境敏感区也称关键区,生态环境敏感地带,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实验数据:实验所需数据包括区域边界矢量图,河流矢量图,交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分布、森林分布和DEM等。
三、实验内容:1.内容和框架:(1)关键生态资源识别(2)生态敏感性因子选取(3)生态环境敏感单因子分析(4)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2.步骤:(1)创建各人空间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2)创建要素集和要素类(feature dataset 和feature class),建立点线面图层;然后回到ArcMap下用编辑工具编辑具体图层;(3)获取区域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图;(4)获取区域风景名胜分布图;(5)区域森林和地质灾害(可选);(6)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图的地理配准本矢量化;在ArcMap中进行;用你在第二步中建立的点线面图层,在编辑状态下完成矢量化;(7)获取区域矢量边界图;(8)下载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确定制图区域,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上下载;(9)获取区域河流及湖泊(水库)分布图;3.具体的分类体系:这个体系只做参考,因为研究区域的不同,各项因素和分类应有所不同。
关键生态资源识别:(1)生态关键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大型湿地、主要河流与重要水体;(2)文化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历史考古文物区;(3)资源生产关键区:水源涵养区、水源保护区、矿产采掘区;(4)自然灾害关键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等;敏感因子提取:**高敏感性:原则上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低敏感个非敏感区:可进行较高强度的开发**四、要求:制作并输出各单因子图,最后制作并显示生态敏感分析总图,并作分析总结。
生态敏感性分析
单因子分析--坡度
背景研究
坡度: 规划区域内 除局部山地外 坡度较平缓, 周边山地坡度 较陡。 不同的地形坡 度影响降水的 径流分配以及 土壤的稳定程 度,影响农业 活动以及工程
生态敏感性分析结论
背景研究
结论:
综合坡度、地势、交通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生态
因子的分析结果,将单个因子分析图相叠加,可
以得出用地生态敏感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用地生态敏感度空间分为三个等级:敏感区、
次敏感区和非敏感区。
三者的比例大致为: 1.3:0.9:1。具体关系如下表:
敏感区分类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非敏感区 46.2 次敏感区 42 敏感区 60.1 海洋 9.9 合计 158.2
所占比例 29% 27% 38% 6% 100%
生态垂直过程(敏感性)分析方法示意
背景研究
单因子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
海拔 坡度 交通廊道 土地利用
综合各生态因子的 分析结果,将单因 子分析叠加,可以 得出用地生态敏感 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单因子分析--海拔
背景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海拔: 规划区域及 周边地势高差 较大在550米 左右,不同的 海拔高度影响 植被的垂直分 布,地质状况 以及动物活动 情况,影响对 降水的径流分 配过程;从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九龙江流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九龙江流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专业班级:课题名称九龙江流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1研究目的通过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经济、环境政策,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调研能力,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逻辑分析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勇于改革和大胆创新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理论计算、实验探索、模拟测试、计算机处理、撰写论文、口述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化的转化。
1.2研究意义通过敏感性分析和评价可以在认识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区域生态敏感程度,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流域生态敏感性是流域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应程度,即流域生态环境在遇到干扰时产生的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
本研究关注的九龙江流域是福建省第二大流域,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深入调查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2.1研究背景九龙江流域是福建省第二大流域,地处福建省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其资源、人口和经济总量等在福建省均占有重要比例。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区近年工农业等国民经济各部分增长迅。
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演化起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
生态敏感性研究
高生态敏感区 对人类活动敏感性较高,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最敏感区的生态功能与气候环境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开发时必须慎重考虑
中生态敏感区 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但若遭受严重的干扰会引起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破坏、 噪音等污染,生态恢复慢
低生态敏感区 受人类干扰较小,可承受一般强度的开发建设,生态恢复较快
非生态敏感区 可承受一定的开发建设,土地可做多种用途开发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权重确立
权重确立
权重用来衡量单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越大,就表示该因子对敏感性的影响越 大。确定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是关键的一步,往往受到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但 是要尽量减小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反映各项标准之间真实的相对关系。
目前被用于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己有多种,如成对比较法、排队法、权衡分析 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成对比较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的特 点,且应用比较广泛、较为常见 。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响应程度,直接反映了生 态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 扰适应的能力。
生态敏感区是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 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生态敏感性分析
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土壤冻融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评价结果表明,冻融侵蚀敏感区面积为46.1万km²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 <25 25-100 100-400 400-600 >600 部,海拔普遍高于4500m,且坡度大多在30°以上,主要包括阿里,冈底斯山 粗砂土、细砂 面砂土、壤 砂壤土、粉黏 砂粉土、 脉以南,巴青、比如、丁青三县交界处,以及甘孜、色达、炉霍交界处,九龙、 土壤质地 石砾、沙 土、黏土 土 土、壤黏土 粉土 松潘、康定、金川等也有零星分布。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 0-20 20-50 51-100 101-300 >300 地形起伏度( m) 祁连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北部、横断山脉以及大兴安岭高海拔地区;中度敏感 区分布在祁连山南部、阿尔金山以南、可可西里山以东、冈底斯山以北、三江 ≥0℃持续日数 30 90 120 150 180 源东南部以及大兴安岭等地区;青海高原西部以及怒江源头高原区域为冻融侵 蚀轻度敏感区;其他东部低海拔区域为冻融侵蚀一般地区。
分级赋值(D)
分级标准(DS)
沙漠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1
1.0-2.0
3
2.1-4.0
5
4.1-6.0
7
6.1-8.0
9
>8.0
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盐渍化敏感地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敏感区,除
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致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临界水位深度 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广阔的半干旱、干旱和漠境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地区 轻沙壤 轻沙壤夹粘质 粘质 周边、和田河谷、准噶尔盆地周边、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闭流盆地、罗 1.8-2.4m 1.5-1.8m 1.0-1.5m 黄淮海平原 布泊、疏勒河下游、黑河下游、河套平原西部、阴山以北浑善达克沙地以西、 2.0m 东北地区 呼伦贝尔东部、西辽河河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环渤海、江苏沿海滨海地低平 2.5-3.0m 陕晋黄土高原 原等地区。高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哈密地区、北山洪 2.0-3.0m 河套地区 积平原、河西走廊北部、阿拉善洪积平原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东部、海河 4.0-4.5m 干旱荒漠区 平原、阴山以北河谷区域、东南沿海地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河谷地区以及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青藏高原,主要为洪积湖积平原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伊 犁河形成的冲积洪积平原、塔城、青海湖以西布哈河流域平原地区、河西走廊 敏感性要素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黄淮平原、锡林浩特地区、江苏南部以及江西中部、 <1 1-3 3-10 10-15 >15 蒸发量/降雨量 广东南部和三江源等。轻度敏感区分散在西北部及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等地。 <1 1-5 5-10 10-25 >25 地下水矿化度g/l 其余地区均为盐渍化一般地区区域。
生态系统功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
生态系统功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成。
而且,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系统功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从一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其性质和影响因素。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什么是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环境、物质、能量等方面。
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各种经济价值和生活资料。
例如,生态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药品、木材、草地等资源,同时它也可以提供自然调节和美化环境的服务。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
任何环境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取决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例如,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可以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三、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正常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和稳定性的因素生态系统的功能敏感性和稳定性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创造出来的。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目前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敏感性和稳定性。
例如,气温上升会造成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这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重要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分布和产生有很大影响。
一些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管理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环境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管理对策的制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实现对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与管理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通过介绍对于不同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不同评价研究方式,分析其保护措施与管理对策,致力于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环境保护;管理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并没有给予重视。
生态环境恶化依然在发生,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依然严重,据此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保障生态环境恢复政策的实行,但是将政策落实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明确需要优先采取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而评价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被认为是确定重点区域的有效方法。
自古以来,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地生态系统会对人类活动作出一定程度的反应,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正是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反映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发生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所以,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实质是,假定无人类活动影响,在自然情况下某一生态区域可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敏感性越高,则说明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越大,越需要重点关注,优先保护。
2研究方法现阶段,国际上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研究的主要对象,依然是侧重于某一种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针对城市的生态问题这一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利用GIS技术,结合生态因子评分,对城市区域进行评价。
其优点在于,对于划分过后不同敏感性等级的区域的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展现方式相较而言更为直观,可操作性更强,便于大众理解;缺点则是,这种评价方式多带有主观因素,受评价者的主观意向影响较大,现阶段依然无法完全定量研究,处于半定量研究状态。
第二种评价方法是借助ArcInfo系统作为分析平台,从而对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也越发关注。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敏感性的定义和意义生态敏感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对外界因素的响应程度。
它通过评估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稳定性和脆弱性来衡量。
衡量生态敏感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在面对不同压力和干扰时的抗性和适应性,为其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指标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数量和相对分布的不同。
当物种多样性较高时,生态系统更具抗性和稳定性,对外界压力更具韧性。
2. 生态位的优化分配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当生态位的分配优化时,能够减少资源竞争和物种间的冲突,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网络的复杂度生态网络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相互作用的网状结构。
复杂的生态网络意味着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联多样且丰富,这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4. 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能力生物群体对于环境压力的响应能力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响应能力代表生物个体具备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性。
三、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和监测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组分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物种多样性统计、环境参数监测,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评估和量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
2. 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拟海洋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预测其对外界压力的响应能力。
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研究文章以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模块,对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明确了生态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下一步生态保护分区提供科学依据,对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GIS;生态敏感性;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决定我国目前风景区规划主要解决如何在保护风景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永续地满足大众游憩的活动需要。
因此,在风景区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以景观资源的综合分析评价为前提的景观生态规划概念,将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到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以科学的规划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文章以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模块,对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明确了生态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1 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东经126°41’~127°18’,北纬42°58’~43°48’的范围内。
松花湖系丰满水电站的拦江大坝在松花江上形成的大型人工河谷水库,是吉林市地表饮用水源及“引松入长”的供水来源,湖面南北长约77km,东西宽约94km,湖区的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天然宝库之称,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植物生态群落。
风景区主入口在丰满水库大坝近旁,距离吉林市区约17公里。
2 生态敏感性分析2.1 影响因子的选取及赋值根据研究重点与客观条件,采取综合性与主导性结合的原则,从调研收集到的众多资料中筛选出与规划区生态资源保护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以及可利用性强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其中的自然因素,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评价因子。
(1)高程:風景区内高程起伏较大,海拔高度最低190米,最高910米,相对高差较大,海拔最低处位于松花湖湖面,最高处位于青山景区内。
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路径研究
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路径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发重视,生态敏感评价能预测地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承受能力,进而对于区域发展建设进行把控。
文本对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意义及其应用方式,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技术路径;应用手段引言: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其能够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的进程。
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酸雨等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生态敏感性评价能预测生态系统的的失衡情况,进而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调控。
1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意义生态环境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性,能够反映出地区出现生态环境与生态问题可能性的概率,由此能够确定生态环境敏感频率最高的地区和保护价值最高的地区,进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功能划分,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的规范性建设。
生态敏感性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敏感侵蚀性、沙漠化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等五个方面,由此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提升敏感性评价的准确性。
同时,敏感性的评判也可以根据地域的特点形成极敏感、高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五级,相关人员可根据区域地点进行适当的增加评级。
生态敏感性评价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对于环境质量问题高发的区域进行质量问题的预测。
其中,我国学者就相关规范及理论也展开了研究,旨在提升我国环境建设工程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敏感性评价主要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单一性评价。
例如,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于土壤酸度敏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土壤类型和利用率的分析来实现其研究的规范性,同时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敏感区划分的绘制,提升其分析的效率与现代化的手段[1]。
2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路径2.1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思路生态敏感性技术的分析主要通过GIS的技术手段进行,使用其直接的叠加方式,以参加复合的数据类型进行分析,实现区域空间的重新划分,将进行一致性组合,使空间节点和空间区域相吻合。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破坏,生态敏感性的研究成为了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武汉市是一个多湖区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受到了非点源污染和建设活动的威胁,而且还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评估其生态敏感性,为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资源状况(2)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受威胁程度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3)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
(2)实地调查法,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收集样本数据和监测数据。
(3)生态敏感性评价法,采用典型生态环境指标和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
(4)SWOT分析法,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策略进行SWOT分析,寻找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 针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敏感性评估,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对策,促进城市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为其他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在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领域,丰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周):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
2. 第二阶段(4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收集样本数据和监测数据,分析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现状。
3. 第三阶段(4周):生态敏感性评价和SWOT分析,评估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和保护现状,进行SWOT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庆阳市生态敏感性研究及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庆阳市生态敏感性研究及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庆阳市生态敏感性研究及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庆阳市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这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快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庆阳市生态环境也面临不少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庆阳市的生态敏感性,并对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
为了确定庆阳市的生态敏感性,我们首先分析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特征。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陕甘宁大巴山陕北山地相交的地区,拥有复杂丰富的生态系统。
山地地形和水系的存在对于庆阳市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对城市的水资源、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与评估。
通过野外调查与实地样本采集,我们发现,庆阳市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相对较好,主要河流未受到重大污染,水质状况较为良好。
同时,庆阳市还有多个水库和湖泊,这些水体的存在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然而,一些农业和工业活动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保护。
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庆阳市的生态敏感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庆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植被保护较好,但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植被覆盖相对较低。
这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庆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庆阳市的土壤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
研究发现,庆阳市的土壤整体质量良好,土壤含水量适宜,有机质含量较高。
然而,在一些农业和工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对庆阳市生态敏感性的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其次,应该积极推进植被保护与恢复工作,提高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植被覆盖率。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_以广西南丹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为例
基于 GIS 的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以广西南丹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为例
陈彩虹,刘照程,佘济云,李 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
摘 要:针对广西南丹县城周围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
部地方有由石灰岩风化发育形成的石灰土壤和紫色土 壤。主要树种为桉树、板栗、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的获取
(1)搜集资料:描述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状况的文 字和图件资料;1:10000 地形图;植被分布图。(2)地形 数据:在 1:10000 地形图数据的基础上,采用 RTK 实地 测绘,绘制 1:1000 电子地形图,并且转换成 GIS 可用数 据格式。 2.2 生态因子选择及评分
GIS 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大的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水域、土地覆盖类型 6 个
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对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生态敏感性区面积比分别为极度敏感区(14.73%)、高度敏感区(53.90%)、中
度敏感区(24.36%)、低度敏感区(2.87%)、不敏感区(4.14%),前三者占总面积的 92.99%,这表明研究区
评价因子高程m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河流水域土地覆盖类型不敏感646680010正南100非缓冲区域建设用地轻度敏感6807151015东南西南10070276500m缓冲区荒废经济林中度敏感7157501525正东正西5070129276m缓冲区荒草地高度敏感7507902535东北西北2050水域内至129m缓冲区人工林极度敏感79087535正北20天然林评价因子权重值高程0152坡度0195坡向0140植被覆盖度0215河流水域0113土地覆盖类型0185各评价因子权重表24叠加分析权重确定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生态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计算出生态敏感性综合得分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HYPERLINK"/luspa/archive/2008/0 8/19/1271674.html"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敏感性分区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 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敏感性分区
类型 极高生态 敏感区 定义 生态价值高区域,一旦出现破坏干扰,不仅影响正常的开发建设活动,而且有可能会 给区域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属于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地段,该区域严格控制发展
因子选择
因子选择原则
科学性原则:完备性、科学性、正确性。指标概念明确,具有科学内涵。 主成分性原则:依照重要性和对系统行为贡献率的大小排序,筛选出少数表征该系统 本质行为的最主要成分的因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因子尽量量化,对于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可定性描述。 可操作性原则:因子可取性、可比性、可测性、可控性。 简洁与聚合原则:简洁性使因子容易使用,聚合有助于全面反映问题。
为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协调开发与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在选择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前, 首先应将生态规划引入其中,对规划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避免“建设
性破坏”,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气息的区域生境。
相关概念
生态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性分区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三类
一类:针对某一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分析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某一单一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酸雨、沙漠化、 土壤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盐渍化的动态敏感性、地址环境敏感性以及流域生态的敏感 性等;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研究仅限于局部地区。 二类:场地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 以城市生态敏感性研究为基础。目前国内已制定出一套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 标,为中、小尺度地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 三类: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是由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共同决定。 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1、德尔菲法:通过专家选取因子,生态因子评分法和GIS技术对城市生态敏感性进 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及开发措施。 2、Arcinfo平台:通过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 因素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叠加,按各土地利用单因子敏感性 分级形成各单因素图层,然后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层,并叠合现状 道路、水域、构筑物等得到生态敏感性模型。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 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 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 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镇海区相连,西 与余姚市接壤,北与慈溪市相临,南隔 余姚江与鄞州区相望,可谓是“众星拱 月”。辖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 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 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 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 (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 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 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 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在基于GIS的敏感性分析中,不需要所有的数据都参与敏感性分析评价,要根据规 划内容的需要来选择的单因子。对于因子的评价包括两个概念:目标和属性。目标就是 研究评价因子要达到的状态;属性则是对因子具体的描述和要达到的指标。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中常用的评价因子有:空气质量、植被、坡度、坡向、水文、景源等。
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以宁波慈城为例
汇报结构
1.0
基础理论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2.0 3.0
评价方法
数据获取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权重确立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 标准确定
案例介绍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结果应用
基础理论
1 2 3
研究背景、意义 相关概念 研究进展 因子选择 技术路线
4
5
研究背景、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工业的加速发展, 城市盲目扩张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如大量占用耕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 给区域的生态环境 状况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 许多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资 源开发过程中开始重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以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源的选择 采集方法的确定 数据的进一步编辑与处理,包括错误消除、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结构与格式的重构、 图形的拼接、拓扑的生成、数据的压缩、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等,保证采集的各类数据 符合数据入库及空间分析的需求 数据入库,让采集的空间数据统一进入空间数据库。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生态因子选取
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根据GIS系统的计算结果,生成综合生态敏感性图,从而将计算结果直观地反映在 图形中,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地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为土地的合理配置、有 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介绍
1 2
基地概况 因子选择 因子分析 自然生态因子综合分析
3
4 5
结果应用
基地概况 面向宁波都市区 ----卫星城,城镇带
单因子分级及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数量化。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l,V2,V3,V4)=(最敏感,敏感,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 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 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坡 度
。 。 。
对结论进行分析
评价方法
1 数据获取 2 因子选取、分级及评价
3 权重确立
4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数据获取
加权叠加法理论依据
加权叠加法是结合GIS的适宜性模型分析中使用最多最流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就 是基于叠加的方法,将每个单因子的评价值与权重相乘,再累加求和。加权叠加法最适 宜于计算机技术,并且与GIS的叠加技术原理相同,因此加权叠加法与GIS可以很好的 契合。
慈城地质灾害
因子选择
自然生态因子属性
类别 项目 高程因子 分区 <20m 20—50m 50—100m 100—200m >200m <1m 1—2m 2—3m 3—4m >4m <2% 2%—8% 8%—15% 15%—25% >25% 低易发区 不易发区 <30m缓冲区内 3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200m缓冲区内 >200m缓冲区 河流自身 0—20m缓冲区内 20—50m缓冲区内 50—100m缓冲区内 >100m缓冲区 水系自身蓝线范围 0—15m缓冲区内 15—25m缓冲区内 25—50m缓冲区内 >5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10m缓冲区 生态林 经济林 属性值 1 3 5 7 9 9 7 5 3 1 1 3 5 7 9 5 1 1 3 5 7 9 9 7 5 3 1 9 7 5 3 1 5 1 7 3 说明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不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中敏感区 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极高敏感区 高敏感区 中敏感区 低敏感区 不敏感区 中敏感区 不敏感区 高敏感区 低敏感区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响应程度,直接反映了生 态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外界干 扰适应的能力。 生态敏感区是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 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数据获取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表现而展开的, 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生成工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 潜力、成本和效率。 空间数据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GIS运行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 地图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多媒体数据等等。不 同的数据有不同的采集方法,能够获取的空间数据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
GIS建库
土地利用 包含镇域及镇区土地利用的所有空 间及属性数据的转换以及录入。 水文水资源 包含镇域现状水系面状及现状数据 及闸门、排涝站等数据;包含重要水库 的汇水分析以及地dem地形及遥感3D地 形等数据; 地质植被等 包含易发地质灾害点及区域以及当 地的植被类型等其他要素。
镇域土地利用
数 据 获 取 数 据 分 析 获 取 结 论
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解译
标准化处理 矢量化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人为因子分析
进行单因素分析
自然因子分析
多因子叠加分析 评价区域的土地 生态适敏感性分析图 水 水 农 高 源 域 田 程 保 护 区 自 然 保 护 区
。 。 。
建 成 区
因子选择方法
生态敏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地质敏感因子:地质断裂构造带 地貌敏感因子:石灰岩山地丘陵、 山地陡坡、山体、沙积地貌等。 水文因子。。。 人为因素:彼此共生、相互关联 通过资源的开发获得物质和环境 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以自身质量、数量分布 制约人类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