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新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
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及如何推进城乡改革
农村改革的成效与意义
城乡一体化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农村改革的第一 次飞跃,而城乡一体化正是我们迈向第二次飞跃的重要一步。 壕,友乎?
城乡一体化的必然性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 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造成 城市压力大,环境污染随之加重;加之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城乡之间不同的特色也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更加增强了城 乡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必要。
土地改革的意义就是彻底的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由于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归农民个人 所有,因此,但是由于生产条件及技术的限 制,使得占绝大多数的贫下中农生活过的异 常艰苦。 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任由这种农村个体 经济发展下去,两极分化是在所难免的。。。
农村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即合作 化时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 时期(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三级所有, 生产队为基础);经济合作社时期(农村 改革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村建制后原来 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应地变 更为乡、村民小组,为适应生产队的经济 职能,又更名为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和 经济合作社两个名称同时存在)。
伟大的改革开放领导人邓小平就说了:“中国社会主 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 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保持不变。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 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的成果(贴近生活的例子)
有公交?回去 卖自行车去勒 !!!
城乡公交一体化
城乡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就其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土地流转的概念及背景,然后探讨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市场不够规范、农民权益受损等。
接着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其潜在的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作用。
在对策方面,探讨了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如建立健全流转市场等,同时提出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对策,如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公开等。
最后结论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强调未来需加强措施,提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
通过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问题分析, 对策分析, 经济发展, 农民权益, 发展趋势, 措施强化, 经济启示1. 引言1.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由土地资源所有权人通过各种形式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或流转给他人或组织的现象。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土地流转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碎片化、流转主体不确定、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合同风险、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能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度的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促进土地流转,同时保障农民的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应该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确保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受损失。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探索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流转模式,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作者:苏新亚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19期【摘要】土地既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首次将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列入报告中,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严格征地制度的态度,更体现了深化改革和关系“三农”的决心。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流转;改革一、引言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改革征地制度,强调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土地制度改革也成为十八大报告的主要亮点之一。
同时,报告申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全方位、大力度的,将再一次释放促进农村发展的红利。
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些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热点问题、焦点问题。
二、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30多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转变。
自2004年起,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2013年突破6亿吨,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农村土地产权模糊与缺失近年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呈现出模糊化、缺失化。
一是所有权虚设。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模糊,集体成员、集体经济组织都没有法律上的界定,城镇国有土地事实被地方政府的多部门实际占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村 美 、农 业 强 。但 目前 的 现状 是 , “ 农 民真苦 ,农 村 真 穷 ,农 业 真危 险” ,严重 阻 碍 了农村 经济 的发 展 。 早在 2 0 0 8 年 ,周 其 仁 就 呼吁 , “ 变 革 土地 制 度 的时 机 已经 成 熟 ”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召开 之前 ,周 其 仁 说 : “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改革 是 一 江春 水 向东 流 ,谁也 阻 挡不 住 的 。 ”陈 锡 文也 曾指 出 : “ 现 有 土 地 制 度 已经 不 适 应 当 前 的 形 势 ,应 该 加 快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否则 平衡 不 了诸 多矛 盾 。改 革 不是 进 行 土地 兼 并 ,而 是在 规 模 经 营的 基础 上 ,使 农 民转化 为 市 民 。” 1 9 3 6 年 毛 泽东 在 延 安 回 答 美 国记 者 埃 德 加 ・ 斯 诺 有 关 革 命 、农 民和 土 地 问题 的提 问 时 说: “ 谁 解决 土地 问题 ,谁 就会 赢 得农 民 ,谁 赢 得 了农 民 ,谁 就
第 六 ,制 定 农 村 土 地 改 革 政 策 要 广 泛 吸 纳 高 级 专 家 领 导 小 组 、社 会学 者 、基 层 农业 管 理部 门和 广大 农 民 的意 见 。十 八 届三
分体 现 出 了城 镇 化 和农 业现 代 化互 为一 体 的互 动关 系 ,两者 相 互 依 托 、相 互 影 响 ,共 同组成 了 中国特 色 的 “ 四化 ” 。2 0 1 5 年 中央 号 文件 要 求 ,将 新 型城 镇 化 与农 业 现代 化 相 结合 ,围 绕城 乡 发 展一体化 ,进行农村集体产权 、土地制度改革 ,实现农民富、农
第三 ,成立 专 门的农 村 土地 确 权机 构 ,全 面 推进 土 地确 权 颁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农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然面临许多突出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结构仍然单一,以农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发展。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滞后,技术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再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相对不完善,与城市地区有明显差距。
此外,在人口流动和劳动力稳定性方面也存在着困难。
二、加强土地制度改革1.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允许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流转给他人或合作社,并提供相应补贴政策和法律保障。
2.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期限和保护措施,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改革: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实行现代化管理,推动集体资产增值。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加财政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农户自愿参与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 推广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示范基地和农民培训等方式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3. 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促进标准化、规模化、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供水和电力网络:加大对农村供水和电力的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
2. 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3. 完善教育和医疗服务: 增加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改善乡村教育和卫生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促进人口流动与稳定1. 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强对外出流动人口的政策指导和服务保障,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
2.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和保护,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待遇。
3.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支持他们晚年生活。
浅析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 一) 十八大前农村土地改革的几个 土地 流转价格 指导办法及 纠纷处 理办 市 场面临各种 困难 : 首先是分散 的主体
阶 段
一
是 建国初期 国家推 行的土地 农 法得到保障 , 农 民对土地的 占有 、 使用 、 化 等带来 的巨大风险 ; 其次是经 营比较
时期 , 彻 底 消 灭 了私 有 制 , 农 民对 土 地 让权 、 入 股权 、 抵押权 以及继承权等 。 产 设使用权 出让价格之 间存在着较大的差
的使 用权彻底被政府收 回, 土地集体所 权的不完全致使 土地 的承包期 限有 限 , 额, 这 些差 额 , 实 际上 全 让 地方 政 府 和 商 有制也细化为人民公社 、生产大 队 、 生
民不仅拥有 了土地 , 而且对拥有 的土地 突 出 。
有权 自由经 营 、 买卖 和 出租 , 农 民成 为
一
场信息以及 对信息分析 、 筛选、 判断 、 选
是农 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残缺 , 因 择的能力不够强 , 从而造成农业 资源的 四是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权利不
土地 的主人 。二是 1 9 5 4年 至 1 9 5 6年 , 而对土地经营和投资积极性不强。 现行 巨大 浪 费 。 社会 主义改造收 回土地所有权 , 其 目的 农村有乡镇 、 村、 社三个不 同级别 , 在不 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 。 同程度上都拥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 但 平等。 在征地过程 中, 政府既是征地补偿 农 民个人直接所有 的土地 , 也从 土地无 国家对“ 集体 ” 的法律规定不明确。 农 民 标准的制定者 , 又是参与交易者, 更是强 偿 入股 、 统一经 营 , 发展到农 村土地 集 虽有对土地的使用权 , 但实际上不具有 制 交 易合 同 的执 行者 。 这 种制 度 框架 , 导 体所有 。三是 1 9 5 7年至 1 9 7 8年 , 这一 对土 地的 占有权 、 独 立经营权 、 自由转 致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与国有土地建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农村土地改革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关系,以及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现代化建设。
当前,农村存在着人口外流、资源浪费、经济困难等问题,因此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促进农村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提高,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其次,乡村振兴对于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但农村的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通过乡村振兴,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密切结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二部分: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关系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密不可分。
土地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农村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村土地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资源保障。
在过去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流转困难,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而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可以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保障。
其次,农村土地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力。
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低效、粗放的问题,导致农村经济难以发展。
通过土地改革,可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的完善,鼓励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
第三部分: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路径是长期推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政策的出台应明确土地所有权、流转权和经营权的界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农民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土地改革的过程。
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及对策
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及对策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推动着城市发展建设,一方面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6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自然资生态修复函〔2020〕37号)》进一步明确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细则,为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指导。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实施对于进一步提升乡村耕地保护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位准确、以人为本、分类实施,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综合性整治才可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形势正在逐步转变。
同时,在农村振兴战略中,要改革和完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总体目标和基本流程,通过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创新土地综合整治理念。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认为更新观念更倾向于战略发展水平,缺乏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的更新观念不利于更新观念的发展。
以振兴村庄为目标,工作环节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整合整体整治战略,实现土地整治总体目标。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概述所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指按照区域性、系统性的治理理念,针对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实施全域规划和治理,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新格局[2],其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低、混乱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其次,可以实现土地整治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升级土地治理的层级,实现空间层次的治理。
再次,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土地资源效用,能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土地整治现存问题2.1对人居环境改善考虑不足新时期的整治工作环节,部分工作人员因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全面,将整治工作笼统地认定为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造成工作上的疏漏,忽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最终影响工作效果。
2.2各部门缺少深入协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想要获得良好效果就要加强水利、环保、自然资源多方面协作。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 》对农村集体土 ,
地 的所 有、 用、 使 管理做 出了明确规定 , 促 进了农村 集体土地管理的法制化。
制 度 得 失 加 以探 讨 , 旨在 从 当前 的 实 际 出发 ,进 一 步总 结经 验教 训 ,为 当前
农村 土地 制 度 的 改 革提 供 参 考 性 建 议 。
位农 民冒着生命危险 , 搞起 了“ 包产到户” 。 至此 ,我 国农村 的人 民公社体制被事实撕
开 ,加速 了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国家逐渐 认识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确
3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1 9 9 3年 1 月 《 1 关于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旋 》
中提 出 了再 一 次 延 长 土地 承 包 期 3 年 地的制 农度会度 土制历革 村属经。
它是约 束人们土地 经济关系规 则的集合 ,
也就是土地集体所有 ,共 同劳动。这种土
地 制度 一 直 延 续 到 1 7 8年 。 9 ( )改 革 开 放 后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的 二
变 革
的生产关系制度 ,反 映人 与人之 间的经济 关 系。具体 地说 ,我 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 变分为以下 两个阶段 :
(一 )改 革 开 放 前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的
代 ,也就是土地集 中经营 ,通过建立互助 内窖擅要 :我 国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作
为政 治 、经 济制 度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其 变 革值 得 深 入 研 究 。 本 文 以 农 村 土 地
任 制在 全 国范 围 内的 实 行 。
2 土地 集体 所有 ,家庭承包经营和统 . 分 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 制。这一阶段农村土 地 制度的大方向是 由原来 的集体所有 、集 体 统一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 、农户承包以
我国农村新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
我国农村新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
但目前我国面临新的形势,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就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农村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土地;改革;措施;产权;流转1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1.1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我国发展过程积累起来的一些缺陷,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外需特别是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等现象。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要明确认识我国农业经济面临为新形势。
1)我国经济发展受外部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前段时间的金融危机就使我国出现了GDP增速减缓,出口下降,就业困难增加。
但我国的国内市场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
农业生产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工业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3)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九亿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没有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1.2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关键因素在于土地制度还存在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不断在深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深层问题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决。
1)农地所有权问题。
我国的多种法律界定农地为“农民集体所有”现在究竟谁是集体所有者主体不确定。
实际上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都成为集体所有的代理人。
在土地所有权的多次变更中,农民实际使用的土地比例不断减少,而村委员、村民小组留用的土地大幅增加,使农民的实际权益受到损害。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虽然我国在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土地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和农村医疗问题等方面入手,探讨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首先,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不畅、规模经营困难等。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
政府可以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确保农民在流转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各种土地流转服务,如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和土地流转评估服务等,以便农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土地流转。
其次,农民收入问题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来源也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和养殖。
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农村非农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进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也应加大扶贫政策的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增加。
此外,还要注重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再次,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由于农村资源相对匮乏,农村教育条件较差,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都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农村教师的培训水平。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并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农村医疗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由于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居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农村医疗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农村医生的培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并鼓励农村医生扎根农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论述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论述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对于促进中国农村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农民和土地财产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紧密相连。
因此,在银行贷款、税收、土地转让、安置、废旧物资回收等领域,谈到农村土地改革都是必须遵循的政策。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和问题,政府颁布了改革方案。
新土地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农村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土地财产的安全。
在土地流转方面,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例如鼓励土地流转、资助农户种植、扶持“三农”等措施,不断增强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土地的效益。
除了这些政策,我们还需要更为丰富的思路和措施来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土地制度,以这样的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首先,注重保障土地承包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土地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承包农民的土地权益被削弱或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其次,促进土地的流转。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某些地区农民在同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后收回土地的情况。
对此,我们可以建立更为严密的管理和监管体系,确保土地的流转更加稳定和平稳,使土地开发的效果最大化。
最后,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长期而持续性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利用的时候,需要统筹利用,既保护自然资源,又更好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保障。
总之,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保障农民和土地财产权益的关键,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的价值旨归及其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的价值旨归及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试点推进和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
改革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确权难、流转难、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不足等。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意义,为深化改革、促进农村发展提供参考,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1.2 问题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需求与土地流转的实际执行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闲置、农业效益低下等问题。
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村社会稳定和和谐。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权属不清、流转不畅等问题,容易引发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解决土地纠纷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意义十分重要,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其历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分析其主要内容和路径选择,以期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思路。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化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普遍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过度依赖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经济增长缓慢。
此外,由于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生产效率低下也是问题之一。
2.土地资源流转困难土地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拥有权分散、使用权不明确、流转难度大。
这导致了很多土地被闲置或者低效利用,并且使得规模经营和现代管理无法顺利进行。
3.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农村迁往城市,导致大量老年人留在了乡村。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影响到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基础设施薄弱相较于城市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给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5.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普遍较为薄弱。
很多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偏低;医疗机构资源有限,缺乏优秀的医疗人才。
这不仅导致了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下降,也限制了人才在乡村地区的流动。
二、对策建议1.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并推动特色鲜明产品品牌化发展。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引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结构,并鼓励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非传统产业。
2.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便利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确立明晰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简化手续、降低成本,鼓励规模经营和合作社发展。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支持,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新型经营活动。
帮助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在乡村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形式也有利于吸引人才返乡。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改善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条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全方位、大力度 的, 将再一次释放促进 全面开展对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 ,向农户颁发具有 农村发展的红利。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些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 ,是积 法律效力的宅基地权属证书 , 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统一登记体 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 。随着 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全 系 , 为宅基地管理和使用权保障奠定基础。同时,在保 障农户合法 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若干意见 》的贯彻实施 ,以 权益前提下,探索建立农 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对 自愿退出的给 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热点 问题、焦点问题。 予合理经济补偿。 =、现阶段农村土地嗣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2 . 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3 0多年来 ,随着农 村土地制 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我国农业综 完善农村土地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城 乡土地 的 使 用权的法 合生产 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 人和 自然人拥有的制度。对农业用地实行使用权农户无期、无偿拥 年有余的根本转变。 自 2 0 0 4年起 ,我 国粮食产量实现 “ 十连增 ” , 有制度,对于住宅用地实行定额、无期 、无偿使用制度 ,对于超额 2 01 3 年突破 6 亿吨 ,人 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 的宅基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实行有期 、有偿使用制度 , 对农村建设用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农业现代化 和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工 地实行有期、有偿使用制度 。 业化的快速推进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 的地方 。 3 . 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1 . 农村土地产权模糊与缺失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 ,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行建设用地 近年来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呈现 出 模糊化、缺失化 。一是所有 出让、租赁、入股 , 实行与国 有土地同等入市 、同 权同 价, 加快建立 权虚设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模糊 ,集体成员、集体经济组织都没 农村集体经营行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政府应转变 有法律上的界定 , 城镇 国有土地事实被地方政府的多部 门实际 占 有。 角色 , 退出土地经营职能, 转向土地的规划、管理以及市场监督等。 二是收益权不公 。由于缺乏清晰的制度约束 ,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 四、结语 合理 收益无法保 障。农民集体法律地位模糊 ,集体所有规定不明, 任何社会制度的变迁都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 。从短中期来看 ,需 导致 了集体土地在转为国有土地并进行开发的过程 中,土地增值收 确认 并清晰化城乡土地 的产权 ,兼顾好 国家 、集体、个人的利益 , 益在地方政府、开发企业 、集体组织和农 民之间分配不公 ,农 民合 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扩大试 点 “ 农地直接转为经营性用地制度 ” , 理收益难以保障。 以及城乡土地使用和交易税征收等制度。从长期来看 ,政府的政策 2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 范 和立法都必须有根本性 突破 ,建立全部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国有化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市场不 实现使用权的 自然人和法人化的有偿使用 、收益合理分配 、自由处 完善。土地所有权市场没有形成 。除农村集体土地通过行政征收转 置的产权制度 , 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干预和不合理控制。 为国有 土地外 ,农村集体土地和城镇国有土地 的所有权不能交易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初中-历史-打印版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夺取政权需要农民的支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更需要农民的支持。
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早已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不仅为我们开展全国范围土地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而且其调动农民参加民主革命的积极性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也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因此,土地改革这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引用毛泽东著作原文——“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
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一、本文概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需要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如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下面我们将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在部分地区,农民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往往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
例如,大量开垦荒地、毁林种粮等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盲目使用化肥农药,也加剧了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但目前来看,土地流转机制仍不够完善。
一方面,许多农民担心失去土地会面临生活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使得土地流转过程存在诸多困难。
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也影响了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
在一些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纠纷和不清晰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或法律条款的不明确性,一些农民无法真正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种植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流转过程中的难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出现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等各种趋势。
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农村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流转方式;解决对策引言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点,同时,土地的生产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改善,农业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
所以为了克服生产效率低这一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创新项目被逐渐运用于土地流转改革的实践当中,并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方式1、现状1.1 土地流转的过程更加市场化现今,农村土地流转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业进行开发,直接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项目中,使得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土地流转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土地流转的价格更加合理。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价格会随着粮食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土地流转的价格还会受到企业对流入土地经营的效益这一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制定价格的方式与一次性商定好固定价格的方式相比,会更加合理,也更有效确保农民对土地的长远收益。
1.3 土地流转的工作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也在不断趋于规范化和现代化。
村集体和地方政府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进行合同签订、项目的协调与宣传等工作,最后完成土地的转出过程,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代化与规范化的最重要就体现在合同签订上。
1.4 土地流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些流转方式主要有出租、互换、转让、委托第三方经营、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甚至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实行了土地季节性流转、土地信托等土地转让方式。
浅谈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浅谈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要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除了政府加大农业的投入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推进农地的流转与集中。
这样不仅能够将抛荒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能够促进农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标签:土地抛荒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市场化农村社保机制土地抛荒是指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放弃耕种的行为。
土地抛荒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使粮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还会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等。
近年来,由土地抛荒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推进农地流转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农地流转的概念及模式1.农地流转的概念农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三产业也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转移。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放弃土地耕种转而外出务工。
这部分农民开始试图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转移给他人使用,并获取一定的收益。
于是农地流转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出现。
2.农地流转的模式除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模式外,农地流转还包括土地整合经营、土地投资入股、土地信托模式等新型流转模式。
其中转包、出租和转让是农户自发兴起的流转模式,也是最早出现的几种土地流转模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的抛荒,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单个农户拥有的承包面积有限,流转规模往往比较小,不易形成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吸引资本投入。
二、推进农地流转的必要性1.推进农地流转是促使我国农民受益的必要保障农地流转使转让方和受让方都可获得更大收益,实现双赢。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农民农村生产力中的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制度 变革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农 民的利益。再从我国整个农地制度变革过程来看,就算是在“一大 二公”的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土地产权被完全剥夺,甚至自由选择 劳动的权利都没有了,即便在这样严苛的体制环境下,农民本身
中国广大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 落后的农业国。当时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原因,工业化都是迫切的 选择。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最终的结论是必须主要依靠农业的积累, 强制制度变迁成了不二的选择。为此,全国开始了由互助到初级社再 到高级社的三种形式的合作化运动,最终在全国建立的“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制。于是终于肯定了其合法地位,并最终确立了农村土 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经济体制。
7
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验证,沿着土地产权是“一束权利”的新 思维,最终提出建立“土地微观使用决策权、收益权以及一般转让 权归农户,宏观使用权与最终处置权归国家所有”的复合土地产权结 构的观点。
6、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 确立与发展至今
到1998年,“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己经运行 了2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安排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 生命力,因此,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 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加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 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另外,经过20 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农村土地的所有和使用制度 关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促进了农业 生产力的发展 和综合能力 的显著提 高。但 目前我 国面临新 的形势 ,农村 改革和发展 的任务仍 然艰巨 。就 我国农村改革 开放
和发展 的新 形势 、农村土地 改革的必要性 和对 策 ,谈一些认识 。 关 键诩 农村 土地 ;改革 ;措施 ;产权 ;流转
中圈分类 号 F2.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6 1( 1) 10 1—2 31 1 63 97一2 00 —240 0 7
1 我国 农村 改革开放 的新 形势 和土地 制度 存在 的问题
11 我 国农 村 改 革 开 放 的 新 形 势 .
我 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我国发展过程积累 起来的一些缺陷,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外需特别是 内需严重不足 ,经济 发展速度减缓 , 企业经营困难 , 效益下滑等现象 。因此 , 今后一个 时期 必须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 的发展 ,首先要明确认识我国农业经 济面临为新形势。 1 )我国经济发展受外部经济发展变化 的影 响越来越大 。例如 :前 段时间的金融危机就使我国出现了G P曾 D 士 速减缓 ,出口下降 , 就业 困难 增加 。但我 国的国内市场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与快 速发展 的宏观经济不相适应的矛 盾 日益显现 。农业生产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工业现代化、城市化、 市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受到很大制
中央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 《 决定》从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 ,按照党的十七 大提 出的走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立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长效 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 ,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目 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 。 《 决议 》提出的到22  ̄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 目 00 标任务有 以下几个
约。
工”在全 国向城市流动。数量大 ,缺乏正常的途径和秩序 ,再加上城乡 二元体制的分割,农 民 在城市困难重重 ,难以落户 ,没有能够真正实现 农 民向城市的转移 ,只是在城乡之间大规模地流动 ,形成一个重要 的社
会 问题 。
7 农 村社会保 障制度 问题 。现在农民的土地是农 民赖 以谋生的基 ) 本生产资料 。即是已经出外务工经商 的 民也担心失业 的风险,仍把土 农 地作为生活保障的最后 防线。农村 的社会保 障制度如养老 、医疗等尚未 完全健全,还很不完善 ,农民存在后顾之忧 ,不得不依赖仅有的一点土 地作为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这影响了土地使用权 的转移和农村劳动力
的 转移 。
2 农 村改 革发展 的新 任务 和深化 土地 改革 的必要 性
21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的 新 任 务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 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 《 中共
3)我 国要实现全 面小康 的 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 业 ,提高九亿农 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没有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 的提高 ,要 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的 目 标是不可能的。 12 农村土地制度存在 的问题 .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关键因素在于土地制度还存在缺陷 。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不断在深化 ,取得很大进展 ,但是 仍然存在一些深层问题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 需要通过改革进一 步解决。 1)农地所有 权问题 。我 国的多 种法律界定农 地为 “ 民集体所 农 有”现在究竟谁是集体所有者主体不确定 。实际上村 民小组 、村委会 、
24 1
理 论 科 学
20 1 科 第瑚 厦 0年 1
我 国农村新 的土地 改革 的必要性 和对策
宋 阳
( 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 0 0 12)
摘 要 改革 开放 以来 ,党 中央 就农 业 、农 村和农 民问题先后 出台了一系 列重要政 策和措施 ,推动 了农 村土地 制度的改革 不断取得重 大进
方面 :
乡镇政府都成为集体所有的代理人。在土地所有权的多次变更 中, 民 农 实际使用的土地比例不断减少 ,而村委员 、 民小组留用的土地大幅增 村 加, 使农民的实际权益受到损害。村委会、村 民小组、乡镇政府实 际上 成为集体所有 的实际控制者 ,土地 的征用、承包的调整 收益的分配权均 在他们手中。 2)农地使用权 问题 。现在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家庭承包经营制。这 是从所有权 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权能—使用权 。它应当是一种独立的受到 保护的产权 。在承包经营制度下 ,农 户没有退出权和 自由选择权 ,由于 政府x- , j  ̄户存在大量干预 ,而远未成为独立的产权 。 3)土地流转问题 。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农地可以转包、有偿转让 。 但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 。农地使用权 的转让 、合作经营、投资人股 、 抵押等界限不清 ,限制了农地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一些地方出现粗放经 营、地力衰退、抛荒等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4)规模 经营问题 。中央早 已提出发展农业 规模经 营 ,但发展 缓 慢,进展不快 ,主要是缺乏规模化的配套措施 ,缺乏符合农村 实际切实 可行的产业发展指导,和联合经营的形式 。同时农 民缺乏信息 、技术、 资金 ,也形成对规模经营的制约 。规模经营发展缓慢限制了农业生产技 术的提高和农地效益的增加 。 5)征地问题。政府 因公益事业 的需要征用土地是应该的。 《 土地 管理法 》明文规定 “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 ,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 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说明在涉及非农用土地时集体无权使用 自己 的土地 ,更无权 自由出售土地。但在现实中,政府先征地 ,再卖地 。给 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款,农 民没有发言权 ,而是政府说了算 。实际上各级 政府可以依公益事业用地为借 口 限期的征用土地 , 无 然后转为商用 。政 府成为土地交易的中介 ,低价买 ,高价卖 , 从中获取大量收益。 6)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问题 。改革开放 中,农村劳动力作为 “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