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教育学基础当代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批判传统的哲学思想,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育即生活。
杜威针对当时教育脱离社会生活提出这一观点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生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更好的生活需要教育,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内化于生活当中。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二)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能需要自我挖掘和实现,教育环境只是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操纵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写作,让学生拥有写作的主动权。
(三)文学理论基础文学交流活动,是人类活动中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在文学活动中人的生活经历是文学活动的基础,文学赋予人的生活以美学。
文学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活,文学无法脱离人类生活独立存在。
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描写生活中的事、关注生活中的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一)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是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首要方面,指语文作文教学要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在制定过程当中,应当考虑语文综合素养要适应生活需要,一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熏陶和人格养成。
例如《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的.教学意义在于指引学生在珍惜青春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程目标进行生活化设置,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父母等长辈,同学朋友等同辈进行交流沟通。
让同学们在十八岁这个结点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成长,这样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能促进学生情感价值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共2篇)
第1篇:小学语文与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作为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不能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尤其如此。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不汉活泼好动,而且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中习惯于形象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具象化的环节,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中的强者。
下面浅谈几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视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由于记叙的人物或者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要么年代久远,要么在生活中不易遇E 或者发生等,因此,在这些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对所学内容比较陌生,所以对其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认识不全面不深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些课文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或者是现实生活现象的直接反映,或者是校园生活的具体体现等,而这类内容又往往被学生忽略。
学生们之所以有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生活和学习的视野也比较狭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要合理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拓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视野,以便取得更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诗时,由于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知之甚少,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也不太了解,所以,如果老师为了展开教学,将与长征有关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难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没兴趣。
所以,老师要在这节课讲授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搜集和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前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和认识,在课上,在老师讲授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论文摘要: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生活是教学的源泉。
为了使小学生可以更容易的学习语文就要从生活中进行教学,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的教学更利于小学生的接受。
语文课作为我国汉语教学的基本课程,已经在长时间的推广中具有了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开放中,语文课成为了课程的特殊存在,专为汉语言开设。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语文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作为最基础的小学语文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脱离。
因此就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一、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的良性互动1.1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就是教学的导向,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教学的方向,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好坏。
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主导小学生的思想,引导小学生去了解语文的真谛。
①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这样才能和小学生成为一个整体,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更好的去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
②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想还是一篇净土。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去引导小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就需要自己也热爱生活,积极发现生活的美好,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念。
③教师要将正能量传递给小学生,以身作则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要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用良好的品格去影响小学生。
④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职业要求就是教书育人。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和小学生学习的典范,就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2增强意识,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活动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有课本的教学,还应该与生活相结合除了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论文: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引言(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的背景“生活化”这一命题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改革的带动下中考和高考制度的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尽管一直在逐步弱化中高考“一考定人生”的现状,但是中考的风向标依就牢固树立。
在中考语文试题指挥棒的作用下,对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对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树立语文教学新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教育领域三十年来一直提倡发展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与文化水平不相适应,迄今为止,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并不十分完善,中考仍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
近年来,中考命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既考察学生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善于发现生活中语文知识的能力,探究生活中的语文学习乐趣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对生活中突发问题的应变和解决能力。
[4]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话题在2011 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在全文中“生活”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大约被提到31 次,同时对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相联系这一课题进行了重复性的强调,其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教学大纲的要求。
其中义务阶段语文教育课程基本理念中第四项“努力建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明确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5]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了语文教育,因为生活社会中的人们需要在全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这就产生了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的交流工具,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交流和生活,于是学校开设了专门供学生学习和训练语言文字表达和运用能力的语文教育;另一方面,虽然语文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我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引进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程度,语言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语文就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加强对母语的教育,语文才能承担起它的历史使命,才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探讨论文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探讨论文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探讨论文1.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1忽视需求,弱化语文学习价值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更加务实,需要更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
所以对于学生们而言,其学习是为了能够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并非趋于实用性,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对语文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语文学习的价值,忽视了教学的生活性。
1.2内容狭窄,疏离学生生活实际有相关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按照现有的教材教学并不能够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也很少给学生们补充课外的知识。
有调查显示,只有19%的语文教师会经常给学生们补充课外的资料,有25%的教师有时会给学生们补充课外资料,有41%的教师会偶尔给学生们补充课外知识,还有15%的教师从来都不给学生们补充课外的教学资源。
另外,大多数的教师教学过程中会局限于课本,很少联系实际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
1.3形式单一,忽视语文生活实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中,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学生们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新意,就会使得课堂非常枯燥,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语文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讲授法,读课文、讲课文,没有新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却忽视学生通过课文有什么感悟。
另外,语文教学几乎全部的教学时间都局限于课堂中。
虽然一部分学生也认为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语文,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留心生活中的语文的习惯,所以语文的教学就局限于教材中。
而教师们也并不注意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忽视了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缺乏生活化。
2.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2.1开发资源,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要做好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本文在分析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两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课改前言教育领域中的“生活化”探索,是当前一个普遍性倾向。
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原。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无源死水。
因此,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语文课堂在课改进程中必然会被淘汰,注入生活元素、新型的的语文课堂才是必然选择。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语文教学生活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
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语文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在教学中引进生活化的理念,那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高尚的品德,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小学语文生活化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生活化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观”的需要。
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生活化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生活化论文篇一小学语文生活化学以致用语文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
在学语文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显然,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
真正让语文贴近学生生活,让语文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语文。
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
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三是自主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语文的现实性。
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语文课本增加“营养”。
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一种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
语文课生活化论文
语文课生活化论文一、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走进生活在初、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除了少数几篇科普说明文外,其它所选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有些甚至是作者真实人生的写照。
要想解读文本,领会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生活;其次还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生活库存,让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从自己生活的角度来品读作品,走近作家,完成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实现认知的趋同、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时,也许不少同学对作者作为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文中却几次流泪难于理解,甚至觉得好笑。
如何引导学生消除这种熟视无睹的冷漠心理,从而顺利地走进作品、走进作家呢?在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强化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家境和父亲的处境,努力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位刚经历过丧母之哀、失业之苦,如今又要面临骨肉分离之痛的父亲,对已满二十岁的我所表达的父爱,他在车厢里安顿好儿子后,为了解决儿子在路途口渴问题,竟拖着年老而肥胖的身体,自己亲自攀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因而看着父亲艰难的背影“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百感交集,“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为了更好地领悟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生活点滴中去发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流泪的原因,也唤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并从内心萌发出对父母浓厚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意。
二、创设生活情景,搭建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不少入选语文教材中的篇目,由于时间久远,作品或多或少存在着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学生在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不足,从而使文本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那么,该如何缩短这种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呢?笔者以为创设生活情景,搭建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应当是最佳的捷径。
例如《〈论语〉六则》是大家公认的儒家教育经典名言,然而由于文本时代久远,理论性强,加之语言深奥,学生难以领会,学习兴趣不浓。
高中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探究论文.doc
高中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探究论文(一)课文内容的生活化体验1.回忆生活。
在《祝福》一文里,教师可针对开头有关“祝福”的习俗描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当地过年有哪些风俗?有什么禁忌?或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见过的乞讨者是什么样的?你留意过他们的眼神吗?他们和已经沦为乞讨者的祥林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果让你来写,你又会怎样表达?2.再现生活。
让学生把课文编排成剧本进展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笔者让学生表演“祥林嫂向周围人倾诉”这局部内容,同时让其他学生评价其表演是否忠于原著,神态、动作、情感是否到位,这样,评价的学生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记忆,而扮演祥林嫂的学生在面对别人的不屑时,也对祥林嫂的痛苦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二)人物形象的符号化我们平时说某个人有点“阿Q精神”,就是在说他具有极强的自我抚慰精神。
现在我们听到某人成了“祥林嫂”,那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身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得出:命运悲惨,诉苦不休。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被学生符号化,也因此被学生牢牢记住。
对文学作品进展解读,需要紧靠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此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然而,好的作品,常读常新。
我们只有将作品的现实意义挖掘出来,让它“活”在当下,学生才有可能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上演祥林嫂的死是封建礼教所致,在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祥林嫂”的悲剧是否还会发生?是不是还有人抱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态?笔者明确告诉学生:人要坚强,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更要在精神上独立。
这样,才不至于在遭遇变故时,只能到处向人哭诉“我真傻,真的……”。
(二)“看客”犹在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以后,她深受打击,逢人便诉说她的痛苦。
大家听到后有什么反响呢?笔者引导学生留意文中这几个字眼:“特意”“满足的去了”。
他们哪里是关心、同情祥林嫂,清楚是以此为乐,以鉴赏别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学习资源教学策略情感体验激发情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
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细细研读,这些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中国的教育大师80多年前的学说在今天重又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这不得不让我感到传统教育的价值,同时又让我感到必须审视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的现状。
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过分突出和强调培掌握,却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唯书本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以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丧失了自己的灵气和自由,回答着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习题,自然兴趣也就日渐减少,以致消失。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讲,以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学习资源生活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的佳作。
传统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长期困于校园、困于教材。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摘要】都说,文学即人学;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者理念的不同、抑或教学方法的不当,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的魅力。
各种各样的尴尬,让人欲说还休!【关键词】联系生活教学方法多元化课文以人为本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
把语文作业紧紧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语文生活化、社会化。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
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劝学,不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续扎实的读练,但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因而,我们不难理解,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面对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解析论文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解析论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解析论文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从而看出,语文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赋予语文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课堂基本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地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语文知识,感悟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语文知识素养,多吸收和领悟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
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此,结合我多年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浅谈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配置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往不仅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或者积极讨论的问题,优化各种教学模式,有效配置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的思考能力为重点,强化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学习语文知识。
1.优化教学方式。
在现代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
在有效利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习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
其中,教师积极地指导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学、学了有什么用,从而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操。
同时,教师要扩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把课外教学资源看成课内教学的一种延伸。
2.加强开放式教学。
进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以,教师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由的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5篇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5篇第一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摘要】“大语文教学观”要求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旨在开扩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文将分析生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并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质量为密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特此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1]。
在此,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既为综合素养,切不可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大背景。
教学的生活化的理念应至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中,让教学贴近生活。
为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即:老师将生活内容融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感悟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潜在价值。
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主动创造生活的价值。
一、生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生活为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实践,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
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跳出书本,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并学以致用。
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之后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运用的统一,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为老师提供更大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有必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生活化教学。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生活化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各种生活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2. 体验性: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3. 互动性:生活化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个性化:生活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1. 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如新闻、故事、歌曲、广告等,将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文。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活实践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4. 融入家庭生活,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阅读家庭报纸、杂志,与家人分享读书心得等,拓展学习空间。
5. 倡导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语文问题,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案例1. 课堂活动:《校园里的春天》教师以“校园里的春天”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收集校园里的植物、动物等素材,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4篇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促进学生运用生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并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当中。
首先,从教学的素材入手,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宜难度太深或过于偏离生活实际,而是要最大程度的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门牌或广告语,为了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有很多乱用或滥用字词的现象,如饭店取名为“美食美客”或“食全十美”;止咳的广告用“咳不容缓”等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此类现象,并能仔细辨别正确地纠正。
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不仅使得他们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有了进步,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规范化,同时,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课文教学拓展生活小学生教学活动地点不应只是局限于教室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活动室内外、田野、操场等其他场所充分地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创设富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教学环境。
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布置“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每个班还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或者是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去社会实践。
如学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后,学生可以化身为导游,回家向爸妈介绍那里的迷人景色。
将课文拓展到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视野,生活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采取的策略1.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导体验生活教师在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时,应当融入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元素,将课文的讲解生动、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有些行为和言语并不令人满意,而教师在这时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地依靠说教改变学生,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上课十分钟后有一位男同学才从外面回来,不管不顾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同学,猛地推开教室门,直接就走到了自己的座位。
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论文
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论文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论文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体部分,而语文的学习又是这个主体中的主体,是“百科之母”。
所以,语文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全面发展。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感到头痛。
究其原因,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是始作俑者。
因为我们的教学过于强调书本,逐渐的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脱离了我们的生活,从而渐渐地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语文课程应该扎根于现实生活。
否则,教学就会变成枯燥乏味的折磨。
学习不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
这就是需要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相当的关键。
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的方法应该依据教材灵活的变化,切忌千篇一律。
因为学生的好奇心理很重。
他们的精力总是被那些相对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灵活多变的新课导入不仅会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如《威尼斯的小艇》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板书“威尼斯”)。
你们了解这个城市吗?(可能有的学生课前已经非常感兴趣的搜集了资料)那么,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当一回导游。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
威尼斯的水道就是城市的马路。
市内没有汽车、自行车,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板书“小艇”那么,威尼斯的小艇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在威尼斯人民的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地位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优美的课文,共同感受一下吧。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和策略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那么教学如何服务于生活,又是如何体现生活的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1.回顾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忽视了的或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些生活现象的每一点记忆,通过恰如其分地引导,利用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回忆中挖掘以往的生活影子,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承文化、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掌握字词、语法,更应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运用语文知识。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生活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发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如果能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花园、田野,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观察春天的景象,那么他们对于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句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购物的经历,或者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写作任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蕴含着无数的语文素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人物和事件,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同时,在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1、选取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章和素材。
例如,描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课文,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生活化论文
语文课堂生活化论文概要:通过语文课标的解读培训,让教师更明确“大语文”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开放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语文走向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的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连,与课外生活互补,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
创设一种学生既熟悉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表达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
如何创设这种生活情境呢?首先,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有生活气息。
有时几人围坐,像个小家庭,有时围成一个大圆圈,像个小小俱乐部;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将桌椅全部撤走,给他们更自由的活动空间。
其次,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充满生活情趣。
如在教室里建立读书角、生物角、科技角等,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孩子们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标本、手工作品成为他们的实验标本……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置身于这种生活的乐园中,孩子们怎能不神采飞扬,活力四射?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所谓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语文,把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的过程。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察访——了解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教学生活化语文论文
教学生活化语文论文(一)到生活中去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入到生活中去。
要知道,虽然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但是却不完全等于生活。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是取自于生活然后经过加工处理的。
因此,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完全地领会和贯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有时候就不能够完全地懂得理解课本的内容。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揣摩和理解。
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要帮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这样,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请教他人之外的选择,不得不说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被课堂所限制,而是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再现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要知道单单观察生活还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将生活情景再现。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录了一定的生活信息的。
因此,学生不仅仅需要观察生活理解这些内容,还要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将这些内容再现出来。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有些书本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学生学习起来不顺利。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等多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之下,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去。
(三)体验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生活,学生才能够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感性的,因此老师应该牢牢抓住学生这个时候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课文描写的形象或者说景象就算是再生动,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话,那就是难以想象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带学生亲自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
比如当课文讲述到春天的美景的时候,老师应该带学生到一些最能体现春天之美的地方去看看走走。
当讲述到劳动辛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力所能及地尝试一下劳动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适应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贴近生活”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是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关于“贴近生活”的一些教学方法。
以此借鉴。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84-02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
这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递方式。
学生局限于教室,脱离实际生活。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
”生活能力很差。
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是一种趋势。
近年的语文教材都围绕“贴近生活”的宗旨,设置很多实用知识和情境训练。
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训练,应用写作训练,从而提高教材实用性。
1 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职学校招生随着“高中扩招”的政策下,情况非常严峻。
招生工作到了“饥不择食”地步。
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几乎把初中成绩差的学生收入囊中。
他们有的本身就对“语数英”很畏惧,学得不好。
进入中职学校,还要继续学习“语数英”。
所以我们不能高要求他们,但要看到他们的潜力、闪光点。
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粒
粒种子,也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找到出路,要开辟一条与高中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觉得中职语文教学过程要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
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讲授《获得教养的途径》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的修养,我在课堂上举办了一次读书交流会。
开学初要求学生平时要阅读文学名著,并开列书单。
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热烈讨论。
把平时看书的心得体会交流出来。
师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思想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
学生在封闭、单一的空间被动听课,脱离生活。
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生活和工作。
现代的教学理念刚好相反,学生是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2.1 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向聊天交谈一样地积极思考,探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以往的教师更具有课堂调控能力,要做到散而不乱,抓住教学目标,贴近生活。
例如开展《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第三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它要求学习“推销”这一技巧。
比如“推销自已,推销产品”等。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
其实
每个人平时都不知不觉地向他人推销自已。
如何展示最优秀的一面,如何用得体的口语推销产品?推销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礼仪?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几个场景,分别由几个小组演绎。
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场景。
比如“卖衣服场景、招聘面试场景,入住酒店前台接待场景”等。
让学生自评,小组评,他评,并打上分数。
各个小组形成合作探究,竞争效应。
整个活动进行得非常好。
学生们完成得很积极,并自我总结“推销”这一技巧应注意的方面。
在课堂中设置模拟生活的场景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2.2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
现在的语文课本来源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
但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很多时候没办法体会作者的感悟,听课听得云里雾里。
所以上课时我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下载相关图片,戏剧等直观东西给学生。
比如上《雷雨》,我下载《雷雨》话剧,节选给学生观看。
讲到《鸿门宴》,我下载电影《鸿门宴》相关片段给学生观看并评讲。
讲到《壶口瀑布》,我在网上搜集相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现场拍摄的记录片,将两者做成课件播放,讲课时配以深情的介绍,作为新课导入,问:“同学们想不想去亲身体验大自然的气势磅礴呢?”学生们都兴奋地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学生不仅了解壶口瀑布,还对抽象的黄河文化概念有了形象,具体的了解,并要学生谈一谈
自已所熟悉的文化现象。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要与生活联系,还要与学生未来生活链接。
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语文,阅读很多文章,写了很多作文。
但到实际生活中,却无用武之地。
学生连简单的通知,请假条,更不用说招聘的简历都不会写。
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也不会说,就好像一点语文知识也没有。
这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可悲。
所以语文教学要与未来生活链接。
平时注意教授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
比如写通知,会议记录,请假条,申请书,自我介绍等。
我们应该将比较多的课时用在每单元的情境口语训练中,如恰当汇报,如何打破僵局、如何赞美、巧妙提问、如何回答等,激发学生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训练,用电脑播放器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用书面答题的方式表达自已对所听材料的理解。
又比如我们上《敬业与乐业》一课,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已的专业,谈谈作为一名员工该如何敬业、乐业。
2.3 重视课外阅读,积累生活经验
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重视阅读,课外不花力气阅读,等于关闭了第二生活的窗户,关闭了第二生活的大门。
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怎可能打下比较厚实的语文功底?”所以,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
教师要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体不限。
从童话、诗歌、小说、散文到人物传记、神话等广泛涉猎。
使学生视野开阔,见识广
博。
只有厚积薄发,写文章才能下笔如神。
因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阅读量极少,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新闻报纸都不看。
家中藏书量更少。
他们很多时候喜欢看娱乐报道等一些肤浅的文章。
所以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把课外阅读看成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开展图书阅览课,让学生带着一定目的进行阅览,锻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纸杂志,精品时文、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等。
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将学生的读书心得进行评比、展览。
2.4 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处处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来自身边的生活,学习就在身边,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生活化实践活动。
生活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比如可以让学业生关注每天的新闻及社会焦点问题,然后在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
也可以创办手抄报,安排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充当校园讲解员,举办征文、朗诵比赛,或举办文学社团,文学沙龙,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推荐一篇美文,
一部影视剧、一部习作等,都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逻辑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教学承载着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品德素养的任务。
它既是师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未来生活作准备,但教学本身不等同于完全的、社会的、现实的生活。
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离开人的生活谈教学,等于把教学抽象化、简单化。
教学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力,让中职语文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 吕叔湘.吕叔湘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 赵红花.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