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赞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实现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改革建议两方面来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一、问题和制约因素1. 组织管理不到位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处于其中的各个环节往往缺乏协调和配合,最终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转化。
而且,高校内部的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够密切,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中缺乏管理能力和商业素养,从而难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2. 技术和资金进一步的整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专业化和资金管理分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许多科研项目缺乏资金的支撑,而一些企业则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因此难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3. 缺乏成熟的技术产业化经验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往往缺乏成熟的产业化思路和方法,难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商业价值。
一些科研人员缺乏商业意识,难以完全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从而不能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模式。
同时,缺乏市场化的思维和经验也成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二、改革建议1. 加强机制建设和组织管理2. 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和资金进一步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和推广。
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思路,挖掘高校专业化优势,在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中有所突破。
3. 建立市场化机制在高校科技转化中建立市场化机制,创设必要的市场化环境,培育市场化团队,提高高校研发和商业之间的配合效率,加快技术成果市场化落地。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其作用需要更多的改革和完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分析1. 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更多的是关注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科研水平,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无法成功转化。
2. 成果转化周期长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需要经过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市场调研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才能最终得到成功的转化成果。
3. 产学研合作不充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产学研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高校科研成果无法及时传递给企业,企业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导致成果转化困难。
4. 技术保护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很多科研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其他企业或个人可以轻易复制和使用这些成果,从而导致成果转化受阻。
5. 市场推广不足科研人员对于市场推广和营销的了解不足,导致技术成果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应该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提高技术成果的市场适应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调研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快转化速度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专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这样可以更加专业地进行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和市场推广,加快成果的转化速度。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信息共享4. 健全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加强技术成果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防止技术被盗用或复制。
这样可以提高科研人员对成果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创新研究。
5. 增加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加强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律,提高成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和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和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在高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能够促进学术界的进步和发展,还有着很大的商业价值。
科技转化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成为一个有着很大的商业潜力的场所。
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困扰着许多大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化能力不足由于高校本身的学术氛围和特殊的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人才和机构缺失,难以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和运营,导致很多科技成果躺在硬盘里,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2. 市场需求不确定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并不是很确定,这给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了许多难题。
在转化科研成果时,要考虑到市场需求是否大、市场前景是否广、市场对产品的应用需求是否强烈等问题。
3. 知识产权缺乏保护高校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很多科研人员的成果因为没有得到法律保护,导致商业盗用或者转化方面的延迟。
以上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有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呢?1. 增加科技转化的人力高校要将科技转化作为科研的重要方向,及早将转化专员和机构纳入科研管理结构,进行人才培养、流动和引进,使得科技转化的人才稳定、专业化,增强转化的能力。
2. 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在高校中,应该积极地引导科研成果和企业相结合,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高校可以依托企业的销售渠道、知名度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从而让科技成果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服务社会。
3.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优秀的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和推广。
专项资金可以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效益。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利用专利技术、著作权保护等手段,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合作机制不畅等方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科研院所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缺乏转化意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完善科研院所内部体制机制、加强科研人员的转化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
提高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问题、原因、建议、提升措施、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科研院所作为产生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机构,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技术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转移转化速度较慢、与产业需求脱节等,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最大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深入分析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对于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1.2 研究意义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是评价一个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科研的最终价值。
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如果这些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缺失。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反映了科研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
本文旨在分析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促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商业化运作。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方的合作,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顺利进行。
一、存在问题:1.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常常是在学院内部进行,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充分,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
2. 技术成熟度不够:科研成果往往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缺乏足够的市场准备。
3. 缺乏对外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产业界等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双方交流沟通不畅,合作意愿不强。
4. 人才层面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专业交叉融合,但目前还存在学科界限划分不够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5. 受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高校科技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尚未解决,导致激励机制不够明确,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二、对策措施:1. 增强市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调研机制,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使科研成果更符合市场需求。
2. 加强技术成熟度验证: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提供技术验证、试验生产等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进程,提高技术成熟度,为转化提供充足的市场准备。
3.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产业界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可以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实验室、产业基地等方式,促进双方合作与共赢。
4.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高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团队合作,培养具备科研和市场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通过加强市场导向、提高技术成熟度、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完善受益分配机制等对策措施的推动,有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仍然面临诸多难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对策。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1. 技术成果转化周期长高校科研项目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研究过程才能取得技术成果,而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一周期长的特点导致了成果转化的周期过长,降低了转化的效率。
2.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技成果往往是在解决学术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的,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则容易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这种脱节使得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3. 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不完善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致使科研成果无法顺利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的建设。
4. 缺乏产业化合作机会高校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使得科技成果很难与市场进行对接。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1. 加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技术转化周期长、缺乏市场导向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大对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力度。
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用项目对接和合作交流,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可以加强产学研用项目的评估机制,引导科技成果在更早的阶段走向市场。
2. 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与转化机制高校可以加强技术转移与转化机构的建设,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的对接。
可以通过成立科技园区、孵化器等方式吸引企业进驻,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并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孵化地,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难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1. 技术成熟度不够高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处于实验室研究层面,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可能存在技术成熟度不够高的问题,这使得科技成果成品化的过程显得更加困难。
一些新型材料的生产工艺、新药物的生产工艺等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验验证和不断的改进。
2. 产学研合作难度大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专业的科研成果无法得到企业的有效借鉴,而企业对于专业领域的需求也无法对高校及时提出。
产学研合作需要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但这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缺乏市场运作经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大难点是缺乏市场运作经验。
从科研人员和专家到企业家,他们对市场的理解和运作经验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这使得一些本来具有潜力的科技成果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发展。
4. 缺乏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涉及到技术改进、产品试制、营销推广等环节。
一些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往往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科技成果难以推动产业化进程。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奖励政策、税收政策、产权保护等。
一些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政策执行的不到位,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更大。
二、对策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了解企业对人才、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从而指导科研方向和成果转化方案。
企业可提供实践场地、试验场所和技术支持等条件,使科研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建设科技孵化平台高校可建设科技孵化平台,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产品、技术或服务。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转化环节中的技术壁垒、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商业化意识和能力、融资难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难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更关注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调研。
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将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评估,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在科研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支持。
转化环节中的技术壁垒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对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和工程问题的了解,导致科研成果往往无法顺利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技术。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实践,提高科研人员对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壁垒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帮助科研人员克服技术壁垒。
高校科研人员缺乏商业化意识和能力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科研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他们更倾向于科研工作,对商业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缺乏了解。
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商业化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科研人员的商业化意识和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训和政策引导,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商业化转化。
第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融资难题。
由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资金通常较大,而市场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的风险意识较高,投资者往往对高校科研成果持观望态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为实际应用或商业产品的过程。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价值,并增加高校的收入。
然而,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问题一: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需求引导许多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是由科研人员自主决定的,而不是通过市场和行业需求的引导。
这种情况下,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鸿沟,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较低。
对策一:加强市场需求调研,提高成果转化的市场适应性高校可以通过调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合理确定科技研究方向和转化目标。
同时,还可以培养具备市场触觉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帮助科研团队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高成果转化的市场适应性。
对策二: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高转化的市场引导性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借助企业的市场渠道和销售力量,实现转化成功。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提高成果转化的市场引导性。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成果转化的落地执行力不足,转化效果相对较差。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流程,实现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协同工作,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成果转化的进程。
同时,还可以利用建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贯彻执行。
对策二:加强跟踪评估,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高校可以加强对成果转化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成果转化的计划和策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成果转化体系。
此外,还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
问题三: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具备一定技术专业背景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人才,但是高校往往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对策一:对人才进行培训和引进,提高专业技能高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和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通过对人才进行培训和引进,提高专业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为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涌现出来,对于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研机构在进行科技研究时,往往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充分了解,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由于科研人员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调研能力,他们往往将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却忽视了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需求的准确定位。
2. 技术成果难以产业化高校科技成果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前沿性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而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却面临着许多障碍。
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面因素,而很多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产业化知识和经验,导致技术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缺乏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资金的支持,包括科研经费、产业化投资、转化成果的市场推广等方面。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当前,很多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其技术成果难以受到充分的版权保护,这不仅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技术成果被他人侵权使用。
5. 缺乏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深度的合作交流,导致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难度增加。
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进行产业化落地,但是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高校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需求的分析,加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导向性。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在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二、难题分析1.体制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机构往往受到行政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双重约束,导致创新能力发挥受限。
学术评价更偏重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等指标,而忽视了对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的支持。
此外,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得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变得复杂和耗时。
2.人才流失问题由于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在高校教师中兼职企业科研工作不被鼓励和支持。
许多优秀的科研人员因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而离开高校,这对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技术壁垒和市场需求短板高校科研成果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难以被普通企业理解和采用。
同时,由于高校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不能与实际应用场景相契合,导致科研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产品。
三、解决思路1.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应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科研管理体制,突破学科、专业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壁垒,在资金、人才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
此外,需要完善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机制,鼓励双方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
2.优化人才激励政策高校应从制度层面出发,建立起以激励转化效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推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并完成实际科研项目可以纳入绩效考核中,并提供相应奖励措施。
此外,要鼓励教师兼职工作和双聘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和资源支持。
3.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高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发、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将科研成果与实际产业有效结合。
政府可以在法律法规、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4.鼓励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高校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并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前景。
同时,可以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在项目申报、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和实际效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限制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本文将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问题:1. 缺乏产业化意识高校科研人员通常以科研发表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产业化的思维和训练。
他们的科研工作更多地是为了发表论文、争夺项目经费等。
这种情况下,很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缺乏产业化意识成为制约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2. 缺乏市场调查和评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有时候科研人员往往忽视了市场调查和评估,导致转化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科研成果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有技术可行性,都是需要认真评估和调查的。
3. 缺乏产业合作机制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成熟的产业合作机制,无法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商业应用。
高校通常缺乏对接产业的机制和经验,这使得科研成果转化成本过高,风险过大。
4. 缺乏专业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支持,如市场营销人员、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
由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大多是学术研究而非应用研究,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一大障碍。
5. 缺乏风险投资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由于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为科研成果投入大量资金。
缺乏风险投资也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一大问题。
二、对策:高校应当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产业化意识培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具备产业化意识的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
高校可以引入企业家、产业界优秀人才来指导科研人员,加强他们的产业化思维。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市场调查和评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注重市场需求,在成果形成之初就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
科研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市场调查部门,负责科研成果的市场调查和评估工作。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已经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也制约了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
有必要对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通常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发表,而对于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这使得科研院所在转移转化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团队,无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2.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科研院所通常是由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机构,他们主要关注科学问题的解决,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 缺乏产业化合作机制科研院所与产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研成果无法与实际产业发展相结合,造成科研成果无法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4. 缺乏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通常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使得科研成果很容易被他人复制或篡改,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5. 缺乏资金支持科研转移转化常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科研院所通常缺乏相关的资金渠道,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商业化推广和应用。
二、建议1. 加强应用转化能力的培养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技术转移、商业化能力的培训。
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团队,培养一支专业的转化团队,提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能力。
2.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科研院所应该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科研成果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
3.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可以采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护。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应用,也制约了科研院所的发展。
科研院所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同时也需要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来加以改进。
一、问题分析:1.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院所通常以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为主,其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与市场需求直接契合。
这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受到限制,很多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2.技术壁垒较高:科研院所的成果大多是高新科技或者创新技术,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其难度较大,需要克服一定的技术壁垒。
这使得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面临很大的挑战。
3.人才培养和团队协作不足: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负责技术转化和商业化运作,而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协作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持。
4.政策支持不够: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但是目前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对于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不够到位。
5.科研院所自身发展不均衡:不同的科研院所自身的实力和条件各不相同,有的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有的科研院所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够均衡。
二、建议与措施:1.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科研院所应当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深度合作,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并在科研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学研结合,使科研成果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2.激励人才,提升科技创新热情:科研院所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科研院所可以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这样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4.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科研院所应该加大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扩大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市场的认可度,这有助于提高成果的转化应用率。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展并不顺利,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存问题分析1. 科研与产业融合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的融合,但目前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渠道,导致科研成果难以与产业需求对接。
2. 缺乏市场导向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当前科研机构在科研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导致研究成果难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 缺乏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科研机构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缺乏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导致难以进行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4. 缺乏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团队来推动,但当前科研机构缺乏此类人才,导致成果转移转化难以顺利进行。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的合作建立科研机构与产业的合作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
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和科技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4. 培养创新人才鼓励科研机构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团队,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存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程,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完善,我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程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撑。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策和制度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不少政策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包括:政策不完善、转化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1.政策不完善政策和法规是规范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据,但现实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科技成果难以顺利转化。
对策:政府需要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转化机制不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基础研究成果难以转化、应用研究成果难以推广、转化效率低等。
对策:政府和高校应在机制设计方面下功夫,完善相应机制,如成果评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等,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3.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重要的一环,但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专利申请过程复杂、专利维权难度大等。
对策:高校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专利申请和维权,保障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成果对于产业的贡献效应。
二、机构和人才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机构和人才层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转化瓶颈等。
1.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缺乏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对策:高校应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能力突出的科技中介服务团队,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效率。
2.人才转化瓶颈对策:高校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储备专项,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三、市场和环境层面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市场和环境层面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市场需求不明显、产学研合作难度大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技术转移难、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转移难。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技术转移难,即研发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转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资金支持,而这些资源在高校中往往是匮乏的。
二、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科研人员更注重学术研究,对市场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
三、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较为狭窄,无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一、加强技术转移支持。
高校可以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加强创新教育培训。
高校应当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他们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和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通过以上的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价值。
这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还可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希望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能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与对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科研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
然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
二、难题分析1. 存在的问题在高校科研领域,虽然不乏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往往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壁垒高:部分科研成果技术含量高,产业化门槛大,企业难以接纳和应用。
市场需求不明确:有些科研成果虽然技术先进,但缺乏市场需求支撑,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
人才流动性差: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科研成果容易被侵权盗用。
2. 难题原因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体制机制不畅:高校科研机制与市场机制脱节,缺乏有效衔接。
激励约束不足:科研人员缺乏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导致积极性不高。
资源配置不均:高校科研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重点领域得不到充分支持。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简化相关手续流程等,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2.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质量。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四、结语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解决其中存在的难题上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合作与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希望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校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这对于促进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增加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技术转移渠道不畅、产业合作不深入等。
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现代高校科研成果丰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渠道,很难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
高校科研人员通常缺乏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的经验,也无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
由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技术转移和转化缺乏规范的问题,这也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高校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构,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发市场,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产业合作不深入。
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模式单一,合作项目过于局限。
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导致高校科研成果无法被充分转化和应用。
由于高校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差异,也使得产学研合作存在着协同效率低、合作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为应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多方合作的机制,促进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和利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深化。
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文化沟通,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上传时间: 2008-06-19 15:42:18 ][信息来源:湖北省首届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生论坛][信息作者:丁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丁为(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武汉,430074)[摘要]:高校科研成果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本文分析了目前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即我国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规模、速度和效率相对较低。
分析并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对策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Transfer of S&TAchievements in China UniversityDING Wei(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Abstract: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fer of S&T achievements is mainly manifested on its broad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the economic fiel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nsfer of S&T achievements in China at present time are rather poor in number, quality, scale, speed and efficiency. It analyzes the reason in the transfer of S&T achievements in high institutions and puts out some measures for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er of S&T achievements in high institutions.Keywords: university ;transfer of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strategies随着高校科研与社会功能的延伸,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地的,通过生产部门的合作,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将科学研究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把科学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提高了科研的效率,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来自实践和市场的新方式,推动高校科研的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许多优秀成果并没有走出象牙塔。
在科技日益更新、竞争力日益加强的今天,只有了解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清楚转换难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促进高校的科技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对当今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果的概括分析高校科技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通常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市场预测、科技成果产生、转移和推广使用等四个阶段, 并具有利益驱动机制、风险和效益并存、集成性强等特点[1]。
而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则是指以知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成果如何“并入”生产过程,从潜在的“一般社会劳动力”“物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它是一个动态的分阶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潜在生产能力并使之显化,转变为直接生产能力的过程。
其关键就在于技术的可靠性及转化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当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00多个是依托高校建立的,占全国的2 /3强,有近30个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一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基地, 承担了约2 /3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4%以上的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
另据资料统计表明,“九五”期间我国高校的科技经费年均递增率超过20%,2001年通过各种渠道高校共获得科技经费17415亿元,比2000年增长2214%,其中纵向经费达到8812亿元,占总经费的一半以上。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为67万人,占全国科技力量的22%,每年完成的科技成果和发表的科技论文约占全国70%以上;发表SCI、EI论文也分别占到《SCI》、《EI》收录我国论文总数的70%和75%[3]。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高校己经成为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强大生力军。
然而,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状况并不理想。
截止到2001年底,高校在获得国家三大奖的80项中,虽占到国家自然科学奖的50%,技术发明奖的66%,科技进步奖的46%,但申请的专利数、授权数仅占全国的71.7%和71.3%,分别为27677 件和15247 件[4];在已上市的新产品中,源于高校的技术还不到20%。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拥有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65所,科研机构26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0 多个,年平均立项1万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的有1000项,而真正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仅有50项左右(发达国家约60%左右)。
高校每年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达6000 - 8000项,但真正实现有效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 /10。
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5]。
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虽然每年都产生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为低下,科研与经济存在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发挥到其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造成高校大量科研资源的浪费,不利与高校科技工作的展开,在科研过程转化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定位不够明确高校科技成果一般强调学术价值,而忽略其市场价值。
具有学术价值的科技成果对于教师可以评职称、继续申报课题,并代表着教师本人的学术水平;对于高校可以提高知名度,影响其在国内众多高校中的排名,所以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代表着一种“学术荣誉”。
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只有在转化后创造出经济效益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很难加以评价。
而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周期较长、因素复杂的过程,在短期内很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尽管现在多方提倡高校要转变观念,但没有一个与现行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相一致的成果转化“荣誉”激励机制,很难改变高校和教师重成果、不重成果转化的观念。
于是在高校科技成果中,由“学术荣誉”所激励的占多数[6]。
在高校科技人员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只要取得成果,通过技术上的鉴定,工作就算完成了,很少考虑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问题。
因此,一旦开发成功某一项科技成果,便走向技术保守,成果拥有者不愿主动将成功经验推向社会,有时即使进行有偿推广,也总是在关键步骤上实行技术保密,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科研成果转化投资机制不完善按照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在研究领域,有科研经费的投入;在生产领域,有技术改造和生产资金投入,惟独缺少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资金投入(这笔经费投入是科研经费投入数倍到数十倍)。
缺乏中试和二次开发资金的投入,已成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不可逾越的严重障碍,这也是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大因素。
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经济对科学技术牵引的具体执行者。
由于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化具有长周期、高风险和高利润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项目或承担项目的经济实体无法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高校科研光靠政府单方投入远远不够,应研究能否引入风险基金,调动社会资金,以支持高校成果的转化。
树立风险投资意识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科研人才缺乏企业看重的是技术的市场前景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因此,高校在科技成果推广转让中如何深入浅出地阐明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对其成果的成功转化至关重要。
好的科技成果缺乏宣传或宣传不力,将无法同企业进行沟通,更难以说服企业接受。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科研人员擅长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而缺乏科技成果宣传、推销及经营的经验和能力;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又重于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对成果和技术的深入了解。
高校缺乏既懂得专业又擅长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成果推不出去,资金引不进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难以成熟和应用,更难以迅速地抢占国内国际市场,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人才的紧缺延缓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对市场缺乏了解,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要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选题要结合生产需求。
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传统科研模式影响下不注重市场消息的收集和研究,造成科研成果跟不上市场变化,没有经济效益,也就谈不上成果转化。
一项调查表明约64%的科研人员认为了解与自己科技成果相关的市场,36%的科研人员认为自己对市场仅是一般了解。
从第一类人员了解市场的渠道来看, 50%的人是通过一些大众媒体(报刊、杂志、电视等),26%的人是通过网络查询,而借助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的仅为4%,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的仅为2% [7]。
由此可见科研管理人员对真正的市场知之甚少,仅停留对市场一般性肤浅认识层面,因而造成日后科研成果与市场结合困难。
(五)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模式基本上是:国家计划立项→政府财政拨款→高校进行研究,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项目,大部分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专家通过论证而确定的,该立项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立项课题所组织的专家大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往往侧重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和高新,而忽视技术的实用性,因此所研究开发的成果未必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专家之间的门户之见和利益之争往往不能真正决定科研领域的重大决策,导致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