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是一种独特的结合方式,通过融合地域文化的元素和特点来设计建筑,使建筑物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种结合不仅可以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并分析其对建筑风格、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这些文化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风格。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斗拱和琉璃瓦为特色,这些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和审美。
又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形和尖顶为特点,这些元素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是多样且深远的。
地域文化也对建筑的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这反映在建筑物的功能上。
在西方国家,家庭通常较小,建筑物的设计通常考虑到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和功能分区的需要。
而在亚洲,家庭成员通常较多,建筑物的设计通常注重家庭成员的共享空间和集体活动的场所。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塑造了建筑的功能和布局。
地域文化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的形态包括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地域文化的独特特点会直接反映在建筑的形态上。
中国传统建筑的整体布局通常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这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而美洲土著文化中的部落居住建筑通常是分散的独立单元,反映了他们追求独立和个体自由的价值观。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地域文化如何通过建筑的形态来表达自身的特点和内涵。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在建筑领域,地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地域文化元素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探索一种有效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为建筑设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理论分析,明确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建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生活、工作和思考的基石。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
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设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2 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现状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包含了城市独特的历史、传统、习俗、语言、风俗等元素。
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首先,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历史记忆。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的独特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城市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风俗习惯。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地域标识和文化符号,如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符号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让城市更具有人文关怀,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再次,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源。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可以为城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支柱,它能够凝聚城市居民的情感和认同,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各阶层人群的团结和共享价值观念。
总之,地域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的源泉。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为城市增添魅力和氛围,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价值,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你有没有注意到,走进不同地方的建筑,仿佛可以通过这些建筑感觉到那片土地的脉搏?就像我们去到某些城市,瞬间就能被它的风格和氛围吸引,那种感觉有时候让人忍不住想说:“这地方真是充满了故事!”建筑其实不仅仅是一些砖瓦木头叠在一起,它能说话,能讲故事。
而这种故事,正是地域文化赋予它的灵魂。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习俗,这些都深深地印在建筑的骨架里。
我们常说,“地理决定命运”,其实建筑的设计也跟地方的历史、气候、风俗、材料息息相关。
有些建筑一看就知道,它来自南方;有些则一眼看去就能感觉到北方的豪迈。
你能想象在炎热的南方,房子怎么可能是厚重的大墙和窄小的窗户呢?那样的设计早就被热得不行的南方人抛弃了。
反过来,北方的房子那种严谨、坚固,像是随时准备迎接严冬的样子,真的让你一看就知道,这地方冬天特别冷。
比如说,咱们南方的建筑,大部分都是讲究通透和自然的。
你看那些传统的江南水乡的小院,窗户大,门口小,院子里总会有一池水,四周花木扶疏。
甚至连那几块小小的青石板路,踏上去都能让你觉得步步生风。
就是那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几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透露着一种“我有故事”的味道。
再看看大街上的老房子,屋顶常常是灰瓦飞檐,像展翅的鸟儿一样,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你能感受到那种水乡的文化,那种宁静、悠远的气息,仿佛整个小镇的历史都在这座建筑里流淌。
你站在房门前,想象着几百年前的书生在院子里读书,老婆婆在花坛里种花,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咱们说到地域文化,北方的建筑绝对不能忽视。
北方建筑的粗犷和大气,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
要说最具代表性,莫过于北京的四合院了。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就特别有北方的气质,方方正正的院子,中间一个大院子,四周环绕着房屋,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种设计不仅让人觉得气派,更有着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
你看那种红墙灰瓦,屋脊的脊兽,还有那一扇扇大门,走进去简直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设计师们不仅需要考虑技术、美学和其他建筑方面的相关问题,还需要理解和考虑所在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中,地域文化需要被细致地研究和实施,以确保建筑物的设计与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文化对建筑设计影响的因素文化在建筑设计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文化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知、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人的需要。
建筑设计师应该对当地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当地资源和材料,并将它们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以创造出一种与当地文化和氛围相吻合的建筑。
当地文化可以影响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风格,建筑布局、色彩和材料等。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应该从当地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出发,以达到最佳的建筑设计。
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文化对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建筑是一个艺术形式,需要从社会文化值观和传统中提炼出来。
例如,中国的寺庙建筑和日本的寺庙建筑形式很相似,这是由于它们拥有类似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建筑风格不仅仅是建造目的的外在表现,也代表了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包括社会法律、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设计师应该了解当地文化,这有助于了解适合该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有助于所设计的建筑物结合当地的环境。
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文化对建筑的布局和功能也有影响,建筑布局反映了周围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例如,有些当地社区需要留出一些空间作为家庭娱乐、社交活动或其他宗教活动或仪式的场所。
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建筑布局,例如西方社会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而亚洲社会对人群密集的布局更感兴趣。
文化对建筑色彩和材料的影响文化对建筑的色彩和材料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文化对颜色的评价和意义是不同的。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潮汕地区为例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潮汕地区为例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转变,中国已经从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阶段,文化经济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如何让人民大众满足于现状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而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品牌化的过程。
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竞争开始的时候,对于地域文化作出深入探讨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建设一、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1.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较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
从政治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潮汕文化是指粤东潮汕地区民系所创造的文化。
潮汕地区的城市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以后,加之和台湾的相对地理位置,无形中保护了许多古村落,旧城区和古建筑。
作为潮汕地区的文化代表,汕头古城,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古寨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审美特别是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和居民的生活形态方面,要了解历史文化如何影响到居住在这片土地人们的行为方式,就需要对汕头的老城区、陈慈簧故居以及永宁古寨的建筑、工艺和居民生活方式进行细致分析,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更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2地域建筑汕头老城大多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特点是靠近马路的一面往里缩一米,作为避雨的“骑楼”,而且门窗附近有装饰花纹,老城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汕头老城是汕头开埠以来的历代建筑,小公园是当时的金融中心,至今有着一百多年商业传统的汕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公园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环绕着九条街,以此有“九龙吐珠”的美称,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道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形成了具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尽管老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这里依旧是汕头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不同的建筑风格又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
一、气候条件地域的气候条件对建筑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会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人们会采用通风良好的开放式建筑形式,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而在寒冷潮湿的地区,人们则会采用厚重的墙体和密集的窗户来保温。
此外,不同的建筑材料也会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例如在寒冷地区,人们会使用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来建造房屋;而在热带地区,人们则会使用轻质的材料来建造房屋。
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对建筑物的布局、形态和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地区,建筑物通常会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以适应地形起伏;而在平原地区,建筑物则通常会采用较为平直的布局方式。
此外,河流、湖泊等水体也会对建筑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水边建造的建筑通常会采用临水的布局方式,以充分利用水景资源。
三、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例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孕育出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形式。
此外,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会对建筑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通常会采用富丽堂皇的建筑形式;而在现代社会,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主流。
四、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居民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风俗会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居通常会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而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海洋文化的影响,建筑物通常会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形式和材料。
浅谈地域建筑与文化
【 摘要 】 中 国 改 革 开放 三 十 年 来 , 在“ 全球 化 ” 的 环 境 中进 行
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这 对 中 国地 域 建 筑 无 疑 形 成 了 巨 大 的 冲 击 。 全 球 化 与 中国 地 域 建 筑 的 问题 变得 越 来 越 尖锐 . 如 何 在 潮 流 发 展 中保 护 地 域 建 筑 和 开 发 地 域 文 化 成 为 一 个 重 大 的 命 题
二、 地域 建筑 与 文 化 的 例 举 1 、 西 南地 域 建 筑 与 文化
文 化 意 义 。 天 井 是 气 场 的 中 心 和集 散 汇 聚 处 , 它 又 与 各 个 房 间
相沟通 , 合 成 一 个 更 大 的气 场 。用阴 阳 文 化 来解 释 , 气 是运 动 的 物质 , 有源 有 流 , 讲 求 流 动 与 聚合 , 是 重要 的生 命 源 头 。 这 样 的 单体建筑不断增加 , 可形 成 院 , 院 落 之 间 形成 路 , 总 体 来 说 可 形 成 居 住 聚 落 。这 种 有 规 律 的 增 加 符 合 阴 阳八 卦演 化 发 展规 律 。
它 是按 照 “ 一倍法” 进行 的 , 就 是 二 进 制 法 则 增加 , 符合“ 太 极 生
两仪 , 两 仪 生 四象 , 四 象生 八 卦 , 八卦定吉凶” 的 规律 。
二 、地域 建筑 与文 化 的 保 护 建议
面对现 代化建设 , 地域建设和其 中的文化是存 是废 , 不 能 绝对化 , 走极端 , 应 当在彼 此妥 协 中 共 存 。在 建 设 的 大潮 流 中应 融人对 原有地域建 筑的保护 , 挖 掘 文 化 内涵 , 建 设 有 地 方 特 色 的建 筑 , 既 是对 自 身传 统 的保 护 和 继 承 , 也 是 宣传 地 域 文 化 , 发 展 经 济 的 一 个 重要 途 径 。 地 域 文 化 在 当今 与 国 内外 的 其 他 文化 融 合过程 中, 不应消极抵 触和无理排斥 , 可 以在 交 流 中对 民 族 文化 再 创 造 . 文化 再 生 也 是促 进 民 族 发 展 的新 动 力 。 文化 是 符合 时代 特 点 的 , 地 域传 统 文化 有 不符 合 时 代 要 求 的 部 分 可 以通 过 改 造 来适 应需 பைடு நூலகம் 。 传 统 背 离 现 代化 改 造 是不 现 实的 , 保 护 难 以长 期 有 效 的执 行 ; 现 代 化 建 设 抛 弃 传 统 也 不 够
地域性文化与地域建筑
从地域性 文化 形成着手, 分析其对地域建筑影响 , 并探讨地域 建筑现状及 面临的 问题 。试 图寻求综合 , 探 寻开放 的地域 建
筑创 作 之 路
术 方面 都 根 植 于 当地 环 境 中 。
在很 多地 区的建筑 中, 考 虑 解 决 气 候 带 来 的 影 响是 很 重 要 而且 是 很 必 要 的 一个 问题 。 这 不 论 是在 建 筑 布 局 还 是 单 体 的 设 计 中都 有 体 现 。 以 岭 南 建 筑 为例 , 其 民 居 对 于 通 风 及 其
化背景 下的人们来说 显得有 些趣味性、 个 性 化 的 生 活 状 态 和 体 现 在 其 生 活 方 方面 面 的可 视 符 号 。 我 国 是 有 着 五 千 多 年 文
明史的古国 , 地 域 之 间 不仅 有 着 各 不 相 同 的 自然 环 境 , 更 存 在 着 千 差 万 别 的 生 活 习俗 , 两 者 结 合 就 会 形 成 各 不 相 同 的地 域 文化 , 横 向 的地 域 差 别 与纵 向 的传 统 元素 相 结 合 , 给 我 们 的 建
宅 的 过 程 中 往 往 形 成 了 一 套 当地 独 特 的经 验 与 理 论 。 这 是 地
域 文 化在 建 筑 技 术 方 面 的 体 现 。 传 统 建 筑 的艺 术 成 就 的地 域 性 特 色往 往 表 现 为 一种 象征 文化 。
一
、
地域性文化的形成
以荆楚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例 , 可 以从 宗教 观 念 的传 达 、 等
关键词 : 地 域 文化 建 筑
讲到地域 文化 , 我 们 通 常 会 想 到 那 些 对 于 生 活 在 主流 文
讲 究 。 群体 布 局 上 既 有 通 过 对 大 小 不 同的 空 间 的科 学 组 织 形 成 的 风压 通 风 , 也 有 通 过 对 建 筑 与水 塘 、 水 田等 的合 理 布 置 形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摘要】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是一门深远的艺术,通过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
深入分析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
文章强调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通过尊重并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将为建筑界带来更多创新与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篇文章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在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结合、影响、融入、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机遇、尊重、特色、案例分析、相互作用1. 引言1.1 概述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传统,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等方面。
而建筑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特色往往受到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建筑的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建筑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和人文特色,使建筑更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尊重并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建筑作品。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地域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而建筑设计则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和传承载体。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对建筑设计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将为建筑界带来更多创新与发展机遇,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推动当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创造,它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深刻反映。
建筑物作为社会的折射镜,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体现了人类对于空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分析其重要性与实践方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1. 文化符号与象征建筑常常用作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来传达地方文化。
例如,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可以从宗教、哲学、气候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翘角、红墙黄瓦等元素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蕴含着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而在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则反映了对神秘宗教信仰的崇拜。
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不仅构成了空间,更传递了独特的文化信息。
2. 传统工艺与技艺在地域建筑设计中,传统工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因其历史背景、材料资源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建筑技艺。
例如,云南的土瓦房采用本地土壤为主要原料,符合当地湿润气候;而在北方的民居则以砖木结构为主,能应对寒冷气候条件。
这些工艺与材料选择不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回应,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进行新建设计时,通过融合这些传统技艺,可以有效增强建筑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
3. 社会习俗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出社会习俗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比如日本,传统住宅往往具有“禅意”风格,其空间布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通透性和灵动性。
而在一些中东地区,由于宗教和社会习惯,住宅则更倾向于封闭式布局,以保护家庭隐私。
这种尊重传统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的空间布局,不仅让建筑更符合使用功能,也使住户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
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性1. 环境适应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以色拉图-特科兰住宅为例,它采用高墙加以遮挡阳光,并利用庭院花园调节温度,实现了天然通风和合理采光。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设设计的内涵和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倡导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从模仿国外的形式逐渐转变为保持民族特色为主的设计。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中国现代建筑应在符合国际化的基础上,将本土地域文化继承和弘扬,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当中。
文章对地域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作用;影响1.地域文化的概念与形成因素1.1 地域文化的概念我国有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可以理解为,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从建筑设计的层面上分析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地方建筑风格样式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会给建筑带来一定的差异性特点,而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者也会有自己的设计手法[1]。
也就是这种不同风俗的流行,经过长久的发展逐渐被保存下来,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地方的流行就一定能形成属于它地方的文化。
地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色类型,比如北京文化、天津文化等。
它涉及了较为丰富和复杂的结构内容,对人的行为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1.2 地域文化形成因素中国有很多的地域文化,其主要原因与我国地理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土地资源辽阔,有世界屋脊西藏,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不同的高山、平原、盆地、峡谷等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景观。
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其物质基础也存在不同,它们在建筑建设中应用的材料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建筑风格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
人口迁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对生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人居住窑洞、有人居住瓦房。
另外,各自的民族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也会影响文化的差异,比如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等,因此影响不同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很多。
2.地域文化特征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在形成起就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人们在建筑的建设中会不断地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的地域文化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2]。
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
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建筑设计逐渐呈现出趋同化的趋势。
大量的高楼大厦和商业建筑遍布城市,尽管它们在设计上看起来相似甚至相同。
面对如此趋势,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创造更具有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方法及其意义。
一、理解当地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地域文化需要首先了解这一文化的特点和历史。
建筑师可以通过了解当地历史、传统、宗教、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素材,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
以中国为例,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深受自然环境和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建筑设计中,中国建筑师会运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如斗拱、飞檐、拱券、角楼等,同时注重材料和环境的协调。
如苏州园林,它遵循江南园林的风格,植物和水景相得益彰,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二、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选择材料时,建筑师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材料的地域性、环保性和传统性等。
在选用地方材料时,除了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还应该符合文化的传承和当地的审美需求。
如阿拉伯地区的建筑,一般采用当地的红砖和沙岩等材料,这些材料色彩鲜艳,更能代表阿拉伯文化。
对于环保性来说,建筑师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
传统材料如木材、竹子、土砖等,不仅具有可持续性,而且不容易污染和破坏周围的环境。
三、注重建筑造型的表现建筑造型是建筑设计中最直观的部分,也是最能吸引人的部分。
建筑师可以从当地历史和文化中获取启发,将当地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搬到建筑造型中去,反映当地固有的审美要求。
例如,中国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这种雕刻技术可以应用在建筑造型中,如在钟楼和鼓楼中,可以看到众多细致的雕刻作品,这些细节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还能代表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四、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自然环境对于建筑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师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同时让建筑和自然环境通透。
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达
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达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从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到现代的居住和商业建筑,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分析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达。
一、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而欧洲的教堂建筑多采用巨大的石质结构和尖顶,体现了基督教信仰和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
通过建筑风格,我们能够一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二、建筑材料与地域文化建筑材料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当地建筑所采用的材料。
例如,北欧地区的木材丰富,因此很多传统建筑都采用木结构,木屋成为了这个地区的标志。
而在沙漠地区,人们会选择使用沙质材料建造房屋,以隔热保温。
建筑材料不仅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反映了人们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和利用方式。
三、建筑布局与地域文化建筑的布局也是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
不同地方的建筑布局受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庭院式布局,强调家庭的封闭性和私密性。
而亚洲的寺庙则常常呈现出“四合院”的布局,融合了思想、宗教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建筑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空间需求,更是对当地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四、建筑装饰与地域文化建筑装饰是建筑中的艺术表达,通过装饰可以展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同地方的建筑装饰风格各异,每一种装饰元素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寓意。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善于运用雕花和彩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富丽堂皇的审美观念。
而印度的建筑装饰则充满了浓厚的色彩和纹饰,展示了印度独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总结起来,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达多方面地反映了特定地区的历史、人文和社会特点。
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到建筑装饰,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内涵。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从而展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探讨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首先,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
建筑的风格通常反映了当地社会的价值观和方式。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古典建筑风格经常被视为权威和优雅的象征,反映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建筑风格则强调平衡、和谐和尊重自然的原则。
通过对建筑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其次,建筑风格也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寒冷的地区,建筑物通常会采用加强保温的措施,如厚实的墙壁和小型窗户,以防止冷气和寒风的侵入。
而在炎热的地区,建筑物则会采用通风和遮阳的设计,如宽敞的门窗和遮阳篷,以保持建筑内的凉爽。
这些设计和策略是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特点而定的,旨在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居住条件。
另外,建筑风格还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许多地区的建筑遗产可以追溯到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例如,英国的乡村小屋通常采用英格兰都铎玛丽时期的建筑风格,比如尖顶屋顶和石制外墙。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是对过去时代的致敬,也是对当地传统和历史的重要纪念。
同样地,在日本,寺庙和传统住宅的建筑风格通常反映了古老的日本文化和宗教传统,如禅意的庭院和木制结构。
此外,建筑风格还受到当地材料和技能的影响。
许多地区根据可用的材料和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人们使用砂岩和泥浆来建造宽阔的平顶屋顶,以应对炎热的气候和沙尘暴的侵袭。
在印度,人们运用石头和大理石,创造出印度教和佛教建筑的精美细节和装饰,如泰姬陵和吉尔吉斯堡。
总的来说,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建筑风格,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价值观、历史和传统,并且可以从中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
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既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展示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材料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反映了所处地域的独特特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
1. 地域特色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与环境、气候和特定地域条件相结合的过程。
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地域所处的气候、自然地貌和文化传统都会对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在干旱地区,建筑设计通常会采用低矮的建筑形式,以降低室内温度和节约能源;而在山区,建筑设计则会充分利用山势和地形来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2. 地域材料与建筑构造地域特色建筑还通过使用当地材料和独特的建筑构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木质建筑盛行的地区,建筑师利用当地木材和传统的木构造技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而在石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筑师则会运用石材和石结构,建造出坚固耐用的建筑。
3. 建筑风格与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建筑的风格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屋顶形式、雕花工艺和风水理念而闻名;而日本的传统建筑则以其简洁的线条、自然材料和禅宗哲学为特色。
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让人们在看到建筑时能够立即联想到相关的地域文化。
4. 地域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建筑对于维护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维修和保护措施,地域文化建筑能够延续下去,并成为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同时,通过教育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建筑,有助于促进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地域文化建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建筑设计、材料和风格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建筑设计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和技术。
而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既要尊重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精髓,又需要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结合,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群体特有的文化表达形式,包括语言、宗教、风俗、建筑等多个方面。
当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更能够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先,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体现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历史与传统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积淀,通过在建筑中体现这些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融入吉祥图案和传统建筑风格,这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价值,更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也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灵感和素材。
比如,北方地区多用红砖和花岗岩等材料,南方地区则常采用青石板和木材。
这些材料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还能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使建筑与自然融合,形成一种谐和的景观。
另外,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还可以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人们居住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中,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感受到自身与社区的联系。
这种归属感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同,更有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平衡。
只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而忽视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可能会导致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不足。
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当地传统与现代化需求,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技术。
它既需要建筑师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也需要他们有创新的思维和设计能力。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精华。
在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地域特色两个方面谈谈古建筑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丰富多样,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到南方的砖木结构建筑,每种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式建筑风格,倡导“居中思想”,即有组织地排列大量建筑物,形成了宫廷文化风范。
同时,故宫的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
在江南水乡,因地制宜的砖木结构造型则成为了流行的建筑风格。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鄱阳湖,其风格兼具了明清两朝的元素,采用了广泛建筑排列、错落有致等江南特色风格。
在杭州灵隐寺中,建筑家们根据山体地貌的特点,设计了以天然岩石为骨架,以木结构和砖石杂合为外墙的建筑形式,造就了雄奇壮美的建筑风格。
二、地域特色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古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也影响了其风格等各方面元素。
中国北方地域特色鲜明,其土地广阔,一年四季气候、风土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建筑风格。
北方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其风格比较朴素大方,以木材和琉璃瓦为主要建材,色调偏暗,符合当地气候特点。
例如,位于山西的乔家大院,其朴素大方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外文化爱好者的赞誉。
南方地域环境的多变性,又形成了独特、多样的建筑文化。
这种文化特性也体现在古建筑的雕刻和装饰中,南方古建筑的建材多以青砖为主,而且建筑的色彩往往比北方明亮、鲜艳。
例如,福建土楼是华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在色彩、构造、细节等方面展现了华南的文化特色。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装饰精美、风格独特,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感受到了强烈的本土文化影响。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继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构思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摘要:文章较深刻地剖析了文化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指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创造必须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域建筑、传统、现代建筑、
1.前言——历史的启迪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
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
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厦门高崎机场候机楼微微曲起的构架隐喻着闽南屋顶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厦对中国“塔”的联想。
或许正是表现了各自开放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为世人赞赏。
然而,“地域文化”面对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与场景、经济全球化等,似乎正慢慢地被人所遗忘与不屑。
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
可这其中有着惨痛的教训,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形式统一的现代“国际式”建筑,单调、生硬、冷漠。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
为此,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以及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必须从地域建筑滋生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去发掘、去研究。
2.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概念
广义地讲,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它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本文的论述着重在于精神文化方面。
同时,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建设人类文明的时间、方式、程度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因此说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
作为地域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自发形成。
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
同时,地域建筑及其所产生的地域建筑环境(包括城镇聚落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对置身其中的
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一种新的文化情境,包藏并孕育着新的文化发展,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台中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改造更新和发展;反过来,新的文化土壤又滋生新建筑,产生新的特色。
这就是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互动性。
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进。
难怪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3.地域建筑文化陷入的困境——文化趋同与特色失落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地推动下,出现了以欧美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
这种文化的趋同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积极的,是主流;一方面.却是压抑了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负面的影响反映在建筑文化领域,则是出现了建筑的“国际化”趋向,虽使众多传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却更多地是导致了建筑风格、形式的雷同,地域建筑特色的消逝、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没落,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
4.地域建筑文化的新方向——回归理性
回归,绝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批判地继承与创新回归,不是对地域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简单延续与重复,而是要透过它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以批判态度吸收与创造。
回归,也不是对外域文化的消极抵触和无理排斥,而是要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实现两者的综台创新。
这样的回归,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4.1 必须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发展地域建筑和文化才能使它产生长久的魅力。
发扬地域建筑文化并不能一味怀旧和复古,那是被动和消极的表现,而是应该积极地面对全球物质文明,对其进行分析取舍,在保留本地区地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实和发展本地域的地域文化。
4.2 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建筑之神韵。
传统建筑之美,并非全是写在表面形式上。
如安藤的建筑决不复古,却传日本悠久文化之神。
安藤携带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又用国际性的建筑语言来阐释,散发出浓厚的日本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全世界人读懂了日本。
有人说丹下创造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而安藤创造了“现代的日本建筑”。
4.3 “模仿”是地域文化消失的重要原因。
这时既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又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模仿。
在各种“快速设计” 工具书充斥建筑案头时,各种不加分析,不加取舍的建筑耸立在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上,有KPF的挑棚,高技派的构架,后现代的山花,新古典的柱式,“欧陆风情” 的住宅等等,大大冲击了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各城市出现了新的“千遍一律”。
同样,那些为片面强调民族性、地域性,为表现“中国固有民族形式”、“夺回古都风貌”等做法,都是一味模仿中国古代建筑,用本土文化被动地抵制全球文化趋同的趋势,企图通过固有的传统形式来保持地域性建筑文化也是消极的和不现实的。
最好的模仿作品也不能称之为创造,模仿外来形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
外来形式掩盖了地域文化特色,使地域建筑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模仿“传统形式” 则会使地域文化陷入了教条、死板、僵化的泥潭。
4.4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进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北京宪章》中的这段话很好的总结和归纳了在全球化形式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地域文化的问题。
现代建筑必须扎根当时当地环境,突出其地方个性,而乡土建筑应在保留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乡土建筑。
5.地域建筑应具有的新内涵
传统地域建筑是我们塑造现代建筑地域个性的创作源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但传统地域建筑自身封闭的观念、结构、技术等制约了它的发展,甚至面临崩溃.地域建筑要重放生机,必须解决自身本质问题,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发挥尊重环境的特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1 开放性
地域建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受封建宗法制度制约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开放和融通,封闭自守的地区、民族不复存在,借助、吸收其他地区的优势为本地区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积极、主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并在与外部环境互动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今天,地域建筑应更具开放性,固守狭隘的地域或本土观念,拒绝外界的信息、资源和能量,无异于扼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才能自觉意识到“地域性”存在的意义,才能使“地域性”和“全球化”在开放融通中得到互补与发展。
5.2 兼容性
在地域化和全球化、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等普遍共存又相互矛盾的今天,地域建筑应兼收并储.在传统的设计观念、地方材料、精致的工艺构造方式等基础上,自动吸收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来适应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实现地域建筑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按世界一流的智能建筑设计理论,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构造措施与施工技术,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使建筑的技术、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再现了中国古砖塔的风貌,成为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合地域文化的经典之作。
5.3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性
建筑有特定地区的属性,在同一地区里,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共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因此,地域建筑反映了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使地域建筑的外在矛盾过程中对自然环
境的适应与利用。
建筑形式与基地环境具有融洽协调之美,也使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态各异的地域建筑具有生态和谐的整体美,如江南水乡的雅致精巧之美,黄土高原的粗犷之美。
今天,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的形势下,继承地域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给地域建筑注入现代文明成果,使地域建筑始终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实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