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育三方面谈起: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08042116 严亚敏中华传统美德,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错叠起的历史长廊中被保留下来,并且熠熠闪光的文化财富。当前,教育界将德育内容限定在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地把中华传统美德看做是这三方面的精髓提炼呢?
我们暂且将中国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并且积淀下来的基本精神看做传统美德的思想内容。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神学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形成意识形态主流,所以总的来说,传统美德在思想上是基于人本之上的。
“中庸相合”这是传统美德中必须提及的思想之一。自孔子提出“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之后,“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均以中为度,以和为结。中庸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智慧。就像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一样,看似平缓的处世方式,确是先哲在生活中的大彻大悟,是儒道法各大家追崇的法则。以“无为”的心态达到“有为”的境界,中国人的善良也就在于总试图照顾周全,以寻求一种伤害最小的方法,皆大欢喜,因此,传统美德中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放在了一个“制高点”,而将大同社会视为最终理想;中庸直接影响下的,是另一层面的精神表现——追求平等,正道直行。墨家兼爱非攻的前提是不是把每个百姓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太平军是不是因为一个《天朝田亩制度》吸收了起义大军?传统思想对于平等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习惯客观公正地评价人,习惯不偏不倚地处理事。想那“正大光明”“清正廉洁”类似牌匾光耀了多少个不同朝代的殿堂?犹记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吴晗先生的《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惯用的主题就是“侠骨柔情”,也正是这类题材收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受众注意力。讲究公平正义被潜移默化为中华传统美德,影响至今;除此之外,《易经》中说的“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直作为教案,鞭笞了世代坚韧的文人志士;儒家对于知识学习的阐述以及道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引导,再加上理学厚实的实践经验,将求真务实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在历史上,中国文化融入异域风情,达到中西并用,也是传统美德中包容并蓄、豁达开朗的体现。
中华传统美德在政治层面上的凸显,可以用一句话以蔽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站在不同角度上,可以衍发对于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当政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民为邦本”“保民安国”;辅政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劳作者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十分看重国家的概念。改朝换代也好,开疆辟土也罢,国家的完整性在每个民众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传统文化承认,是国家,产生了相应的疆土、人口、语言以及国家精神。传统美德推崇对国家的尊重,主张众志成城捍卫国土,唾弃背叛国家的可耻行径。“精忠爱国”是各子民与生俱来恪守着的美德标准;民众,是形成国家的细胞元素,爱国递推到细分层次,就是爱民、爱劳动。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朝廷的赋役也需要通过劳动实现,“天下太平”也基于安居乐业之
上。不管是当政者还是普通百姓,都不容忽视劳动对政治的作用,更不能忽视一个集体的强大功能。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道德的要求,是在思想和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何谓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强调一种对他人的不伤害性。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政治意识最终决定了传统美德中道德的形态,我把这个形态归纳为“强调制度”。崇尚礼节有“宗法制度”,纳士选才有“科举制度”,惩戒丑陋有“刑罚制度”等等,道德在制度的规范下,百姓生存有序,各司其职。于此,传统美德之“美”在于不叛离社会大众的普遍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社会伦理及既定规律,找准位置,有计划、有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政治、道德上各有其美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于“德”的最优组合。毋庸置疑,中华传统美德是值于农耕自然经济的土壤生长起来的,而如今,农业经济逐渐腾出空间交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并成效显著。那是不是也意味着传统美德也将腾出地方交由自由思潮去开拓?答案不尽统一!
很显然,对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可能以绝对利弊去分析。就拿中庸思想来说,会有诸多“见仁见智”的说法。在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庸可以使得各国间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但也有人指出,我们一味执掌中庸理念,是不是也就承认像中日钓鱼岛事件的时就应该忍气吞声,任由日方摆布以达到保全国家仪态?面对如此疑惑,相信会有学者出场指正,这种对于中庸的理解太过狭隘,中庸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妥帖方法,它是在一定限度上的妥协,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前进,中庸的最先前提是“有为”,是放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道理。可见,我们对中庸的见解都不尽相同,我们又何以去真正把握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呢?为此,我觉得要讨论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最先要做的教会自己如何正确理解传统美德的语境,洞悉它们得以传承至今的内在缘由。
在了解了传统美德到底是怎样一个概念之后,对于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我们又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传统告诉我们要正义友善、坚持不懈,我们需要遵守,但是不是事先有必要联系全局、灵活变通;传统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肯定认同,但是不是得把这份热爱扩充到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上;传统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我们也在奉行,但是不是需要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灵活调整,积极创新呢?
总的来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的参照标准,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标志,是继往开来的一大纽带,是当今物质当权世界中的一碗心灵鸡汤;但同时,传统美德也是改革之路上亟待需要充实、完善的精神内容。中华传统美德要在现实被认可,也需要与时俱进,发扬美的同时,注重“传统”的跟进性,摒弃太过理想的光环,切实住进中国人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