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儿童患者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1-8689(2020)12-1273-06儿童患者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张琴许健*宋培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91)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科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本研究分离出284株CRE,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232株(81.7%),居第一位;其次为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CL)23株(8.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O)17株(6.0%)。
CRE主要来自ICU病房(包括NICU、PICU、SICU),总计217株(76.1%)。
痰标本检出CRE居第一位(209株,73.3%),其次为气管导管(31株,10.9%)。
CR-KPN检出患者的年龄以新生儿(<28d)及婴儿(≥28d~1岁)为主,分别为57.4%及48.8%。
亚胺培南MIC值分布≥16μg/mL的CR-KPN约为81.0%,CR-ECL约为21.7%,CR-ECO约为70.6%。
CR-KPN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性高,敏感率均大于90%,氨曲南次之,敏感率为43.5%。
CR-ECL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5.7%,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无耐药株。
2015-2017年某儿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2017年某儿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王俊;高凯杰;张玲【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分离出CRE菌株的药敏数据及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共分离CRE菌株723株,总检出率15.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90株、大肠埃希菌77株、阴沟肠杆菌15株.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535株、血液43株、肺泡灌洗液35株.CRE菌株分布广泛,科室来源主要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病房、内科监护室.CRE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81%以下.结论 CRE菌株的检出率呈现出较高水平,CRE的临床分布广泛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多部门联动加强对CRE的监测与防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9(044)007【总页数】4页(P860-863)【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作者】王俊;高凯杰;张玲【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4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R378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耐药性越来越严重[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难题[2]。
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在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性方面各自存在一定的特点[3]。
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本研究对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分离出CRE菌株的药敏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收检的10000份标本,共分离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65株,均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CRE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药物耐药性等。
结果:科室分布中,神经外科21株(32.31%)、血液科8株(12.31%)、重症医学科7株(10.77%)、烧伤整复科6株(9.23%)、骨科6株(9.23%)、泌尿外科4株(6.15%)、神经内科3株(4.62%)、呼吸内科2株(3.08%)、普外科2株(3.08%)、消化内科2株(3.08%)、其他科室4株(6.15%);标本分布中,痰液23株(35.38%)、尿液16株(24.62%)、血液15株(23.08%)、分泌物9株(13.85%)、其他2株(3.08%);病原菌分布,肺炎克雷伯菌36株(55.38%)、大肠埃希菌21株(32.31%)、阴沟肠杆菌5株(7.69%)、其他3株(4.62%);药敏结果,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65株(100%),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64株(98.46%),氨曲南的耐药63株(96.92%),其他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美唑。
结论:CRE以神经外科最为高发,标本来源以痰液、尿液及血液多见,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耐药,临床应加强对CRE的筛查,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特点;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083-02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属于临床难治性感染之一,也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王勋松; 黄丽芳; 金国兵; 吴贞【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8【总页数】4页(P1004-1007)【关键词】细菌;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分布特点; 耐药性【作者】王勋松; 黄丽芳; 金国兵; 吴贞【作者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29; 南昌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耐药菌被分离出来,给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给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1]。
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且不合理的使用,多重耐药菌呈现不断增多趋势,这加剧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着临床医治效果,同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也随之增长。
我院为肿瘤性专科医院,为更好的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本文统计分析了我院患者CRE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从呼吸道、血液、尿液、脓液、胆汁或无菌体液等样本中分离培养并鉴定为CRE菌株,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
1.2 仪器试剂血平板、麦康凯平板购自郑州人福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及配套革兰阴性药敏板板NC50;赛默飞世尔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1.3 方法对临床分离肠杆科细菌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质控菌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及CLSI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标本菌株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广谱的抗菌活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近年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这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调控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最重要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来降解这些药物,从而获得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环境中存在的基因水平的突变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例如,某些肠杆菌科细菌中的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地水解这些药物。
β-内酰胺酶的外源性基因转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也可以通过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来实现。
外源性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方式在不同细菌之间进行传递。
这些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产生耐药性的β-内酰胺酶,从而使得原本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获得了耐药性。
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除了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来实现。
药物外排泵是一种能够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的蛋白质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减少药物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效果,从而获得耐药性。
调控系统的改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调控系统的改变来实现。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耐药机制多种多样。
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1. 靶标修饰: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靶标的结构或功能来降低抗生素的结合亲和力。
例如,有些菌株通过对靶标的酶类化学修饰来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2. 抗生素降解: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一些产生抗生素降解酶的基因,这些酶可以分解抗生素分子,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有效浓度。
3. 药物外排泵: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药物外排泵,这些泵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排出,降低抗生素浓度,从而减少其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4. 免疫逃避: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结构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减轻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一些菌株可能同时具备多种耐药机制。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选择对特定菌株有效的药物,并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等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主动筛查结果及分析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主动筛查结果及分析细菌耐药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迅速增加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是目前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耐药菌。
CRE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对美罗培南、多利培南、亚胺培南或厄他培南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如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多利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4mg/L,或对厄他培南≥2mg/L,其中天然对亚胺培南非敏感的细菌(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则需要参考其他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2.证实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由于CRE菌株还携带有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所以其对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甚至全耐药的特征,这使得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或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主动筛查可尽早发现CRE肠道定植,提前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CRE感染率和病死率,本研究计划回顾性分析某专科医院试点开展的CRE主动筛查项目的筛查结果及进行CRE主动筛查患者的病历,并对CRE筛查阳性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对CRE主动筛查的开展和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某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神经外科进行CRE主动筛查的患者。
纳入开立CRE主动筛查医嘱并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检验并有详细完整的报告。
通过医院his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CRE筛查的结果、标本采集方式、筛查的频次、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机制、药物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2 结果2.1检出率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共检测97人,阳性13人。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18-80(53.67±1.29)岁。
2.2 菌种分布13株CRE中大肠埃希菌8株、费氏柠檬酸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产气肠杆菌1株。2.3 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出的13株CRE中,12株CRE对粘菌素、替加环素均敏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6.67%,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33.33%,对多西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均为58.33%,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5.00%。2.4 CRE的药物治疗13例主动筛查出CRE的患者中,2例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CRE感染,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药物治疗,见表1。表1 CRE感染情况与治疗药物选择感染菌株例数治疗药物选择大肠埃希菌(厄他培南耐药)1美罗培南(s)1g q8h(mic为1ug/ml)+万古霉素1g q12h产气肠杆菌(厄他培南,美罗培南耐药)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s)2g(mic为1ug/ml)q12h+磷霉素4g q8h3 讨论本研究中血液科筛查阳性率最高,与指南[1]指出血液科因患者存在原发性的免疫缺陷及接受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科室更高的结果相符合。但重症医学科的送检人数最多阳性率仅为6.1%,分析原因可能与该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多为手术后和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为主所致。在本研究中仅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入住ICU、患有患有血液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和CRE定植这4种危险因素与患者主动筛查结果阳性有关,而其余4种指南认为可能导致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主动筛查结果阳性无关。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选择的是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有9位患良性肿瘤,其余88例均是恶性肿瘤患者,这和研究[2]中统计的某肿瘤专科医院中恶性肿瘤患者占总体的73.35%相符,说明肿瘤专科医院中多数患者都具有恶性肿瘤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因所患癌症种类不同,所需的检查和治疗也不同,导致侵入性检查治疗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进行的,目前而言肿瘤患者的常规治疗会导致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大多都存在近期进行过手术治疗和既往住院或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所以在肿瘤专科医院中存在因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导致与目前诊治指南在感染CRE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肿瘤专科医院开展CRE主动筛查时,应该选择存在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入住ICU、患有血液肿瘤免疫力低下和CRE定植这4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开展主动筛查。本研究中所筛查出的CRE均对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这与诊疗指南里所述的体外药敏实验中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相符合,但是本研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只有33.33%与指南不相符,根据检验科提供资料该院CRE主要耐药基因型为KPC-2和NDM-1,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于产NDM的CRE无效,所以建议该院不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作为经验性治疗CRE的药物。虽然指南[3]并不推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使用在CRE感染患者中,但是本研究中两位CRE感染患者并不是所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都耐药,均选择了最低抑菌浓度值为1ug/ml的敏感抗菌药物,避免了高级别抗菌药物的滥用。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Apr 32(8)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吴鸿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0)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 鄄obacteriaceaeWU Hong-b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Peking University Binhai Hospital,Tianjin 300450,China )Abstract :Enterobacteriaceae are facultative anaerobic or obligate aerobic gram -negative bacilli and coccobacillusthat widely exist in human and in the intestine of most warm-blooded animals,and most of them are normal flora.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pathogenic 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when the immunity of host decreases,which not only causes external acquired infection,but also iatrogenic infection inside the hospital.Carbapenems are β-lactam antibiotics with broadantibacterial spectrum and stro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and is thus often used as the final drug 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us infection.However,the unscientific usage and dosag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in recent years has given rise toa large number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whi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Keywords :Enterobacteriaceae ;Drug resistance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Resistance mechanism;Ther ⁃影响,其不同形状大小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临床常见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及药物选择
肠杆菌对于即产AMPC酶又产ESBL酶的细菌称其为SSBL细菌,治疗该类感染 的首选药物是碳青酶烯类
6.产碳青酶烯酶的细菌选药
近年报道,有阴沟产KPC-2型碳青酶烯酶,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和碳青 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高于美罗培南。对该类 细菌感染,必须在初始治疗后根据疗效及时转换为目标用药。 可以选用复合青霉素类如替卡/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986年被首次发现,欧洲一直十分少见英国有2-3%肠球菌为VRE,其 中屎肠球菌中有17-20%;美国有8-10%的菌株表现耐药,中国有报道, 但我院还未分离出。
VRE(主要是屎肠球菌)通常对青霉素和庆大耐药。
VRE的耐药机制: 与一种改变的肽聚糖前体有关,其末端D-丙氨酸-D-丙氨酸被D-丙氨酸D-乳酸代替,该结构与糖肽类亲和力很小或无亲和力。
2.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其对β-内酰胺耐药机制主要为①产生β-内酰胺酶②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改变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是由于获得氨基糖苷灭活酶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庆大 替代: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类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的肠球 菌
.耐药机制:由低亲和力PBPS和产β-内酰胺酶(少数)引起。
在粪肠球菌中罕见,但在屎肠球菌中常见,这种情况与PBP-5的过多产生有 关,该机制导致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交叉耐药。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对糖肽类获得性耐药的肠球菌VRE
肠杆菌科 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知识分享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为耐药菌株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筛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2012~2014年分离出的CRE菌株。
2.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MIC法检测CRE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其耐药谱。
3.应用改良Hodge试验及Carba NP试验共同筛查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结果。
4.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CRE菌株的23种耐药基因,分析每株CRE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
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RE菌株外膜蛋白m RNA含量,分析外膜蛋白的表达。
6.查阅患者病例,分析CRE菌株产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1.12株CRE菌株包括:产酸克雷伯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大肠埃希菌1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株、摩根摩根菌1株、阴沟肠杆菌4株。
除1株阴沟肠杆菌外,其他CRE菌株均来自患者无菌体液。
2.12株CRE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8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75%;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17%。
3.改良Hodge实验阳性8株:1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阴沟肠杆菌。
4.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9株:1株产酸克雷伯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阴沟肠杆菌。
5.细菌基因组耐药基因PCR结果:对12株CRE菌株进行23种耐药基因检测,扩增出blaIMP-1、blaIMP-2、blaCTX-M-1、blaCTX-M-2、blaCTX-M-9、blaSHV、blaACC、blaDHA、blaqnr B、blaqnr S等10种耐药基因。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 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高水平耐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水平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耐药菌的耐药基因及其表达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耐药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临床分离的高水平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2. 主要试剂:PCR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引物合成、限制性内切酶、质粒提取试剂盒等。
3. 主要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菌株鉴定:采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
2. 耐药性检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3. 耐药基因检测:(1)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菌株的总DNA。
(2)PCR扩增:针对目标耐药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耐药基因片段。
(3)产物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特异性条带。
(4)序列分析:将扩增得到的耐药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特征。
4. 耐药基因表达分析:(1)RNA提取:采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菌株的总RNA。
(2)RT-PCR:将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耐药基因片段。
(3)产物鉴定:将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特异性条带。
1. 菌株鉴定:实验菌株经鉴定均为肠杆菌科细菌。
2. 耐药性检测: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性。
3. 耐药基因检测:(1)测序结果显示,实验菌株携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如AmpC酶基因、KPC酶基因、OXA-4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等。
(2)耐药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条带清晰。
4. 耐药基因表达分析:(1)RT-PCR结果显示,实验菌株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条带清晰。
五、实验结论1. 实验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可能与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关。
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62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耐药菌株的初步筛选;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同时应用PCR 技术对产酶菌株进行ampC结构基因的PCR扩增。
结果:临床分离的62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较环丙沙星低。
在6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AmpC 酶菌株共8株,占总菌株数12.90%;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非产酶菌株明显增高。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应对AmpC 酶检测及监测给予足够重视;治疗产AmpC酶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亚胺培南或头孢吡肟为首选,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关键词: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三维试验The Detection of AmpC enzyme and Analysis of Drug-Resistancein Enterobacteriaceae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AmpC β 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which are resistant to the third-general cephalosporins for the basis of treating infections. Methods: Clinically isolated 62 strains of the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collected. The isolates harboring AmpC β-lactamases were detected by cefoxitin three-dimensional extract test and PCR amplification of ampc structure gene were studied. The method of Kirby-Bauer agar diffusion with the standard of NCCLS was used fo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o 13 kinds of antibiotics. Results: The resistant rates of 62 Enterobacteriaceae strains were low to cefepime, imipenem and amikacin, but high resistance to ampicillin/sulbactam, ceftriaxone, ceftazidime. The resistant rates of clinical isolates to levofloxacin was lower than ciprofloxacin. 8(12.9%) strains which produced AmpC β-lactamases were determined from 62 strains of the Enterobacteriaceae . The resistant rates of the Enterobacteriaceae producing AmpC β- lactama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roducing AmpC. Conclusion: The resistant status of Enterobacteriaceae is severe.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of AmpC β-lactamase detection and surveillance. Imipenem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tibiotic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AmpC producing strains. Cefepime, levofloxacin and amikacin were also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infections.Key words: AmpC β-lactamase; Enterobacteriaceae; Three-dimensional extract test.前言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并且不合理的应用,导致细菌对其耐药日益增多,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武晓敏【摘要】目的:检测分析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明确耐药特征与耐药机制。
方法抽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20株肠杆菌,经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细菌 ESBLs,经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 AmpC 酶,最后经 MIC 法测定菌株的13种抗菌药物耐药性。
结果120株肠杆菌中,ESBLs 菌检出率为50.0%,AmpC 酶菌检出率为45.0%。
单产 ESBLs 菌、单产 AmpC 酶菌,产 ESBLs +AmpC 酶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耐药率与非产酶菌的耐药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高产 AmpC 酶菌的4 重耐药率与8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组(P <0.05)。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为 ESBLs 和 AmpC 酶,可指导临床对症用药治疗。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AmpC 酶;耐药性【作者】武晓敏【作者单位】濮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濮阳 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抽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20株肠杆菌,经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细菌ESBLs,经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最后经MIC法测定菌株的13种抗菌药物耐药性。
结果120株肠杆菌中,ESBLs菌检出率为50.0%,AmpC酶菌检出率为45.0%。
单产ESBLs菌、单产AmpC酶菌,产ESBLs + AmpC酶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耐药率与非产酶菌的耐药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高产AmpC酶菌的4重耐药率与8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组(P<0.05)。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为ESBLs和AmpC酶,可指导临床对症用药治疗。
肠杆菌科mdr定义的标准
肠杆菌科mdr定义的标准
肠杆菌科多重耐药性(MDR)的定义和检测标准
肠杆菌科是一组包含多种革兰阴性细菌的科,其中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重要病原体。
多重耐药性(MDR)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使得感染的治疗变得困难且
昂贵。
肠杆菌科MDR的定义
肠杆菌科MDR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但通常是指对至
少三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包括: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例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肠杆菌科MDR的检测标准
检测肠杆菌科MDR有多种方法,包括:
Kirby-Bauer平板扩散法:将抗生素浸渍的圆片放置在细菌培养基上,并测量抑制圈的大小。
Etest条带扩散法:在含有抗生素梯度的试纸上接种细菌,并测量抑制带的长度。
微量稀释法:将细菌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混合,并确定抑制生长的最低浓度。
肠杆菌科MDR的临床意义
肠杆菌科MDR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限制治疗选择并导致更差的患者预后。
MDR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更昂贵的抗生素或组合疗法,并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时间。
抗击肠杆菌科MDR的措施
抗击肠杆菌科MDR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
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处方。
开发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细菌传播。
开发新的抗菌剂,以克服耐药性。
结论
肠杆菌科MDR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应对。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限制耐药菌的传播并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
Mohnarin 2006-2007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拉 维 酸 ( 35 ) 阿 莫 西 林 / 拉 维 酸 ( 2 O ) 头 孢 呋 辛 (9 3 ) 复 方 磺 胺 甲 嗯 唑 ( 8 6 ) 四 环 素 (7 1 ) 头 孢 唑 林 4 . , 克 4 . , 3.% , 3. % , 3 . , (4 2 , 苄 西 林 / 巴 坦 ( 33 ) 哌 拉 西 林 (7 8 ) 氨 苄 西 林 ( . ) 超 广 谱 内 酰 胺 酶 ( S L) 生 率 : 肠 埃 希 菌 3 . %) 氨 舒 3 . , 2.% , 87 。 EB 发 大
采 用 纸 片扩 散 法 测 定
抗 菌 药 物 对 待 测 菌 株 的抑 菌 圈 直 径 , C S 0 7 分 析 结 果 。结 果 2 种 抗 菌 药 物 对 于所 研 究 肠 杆 菌 科 细 菌 的 敏 感 率 依 次 为 按 L I2 0 版 7 美 罗 培 南 ( 93 )亚 胺 培 南 (9 0 ) 头 孢 哌 酮 / 巴 坦 ( 9 1 ) 阿 米 卡 星 ( 84 , 拉 西 林 / 唑 巴 坦 ( 70 ) 头 孢 他 啶 9 . , 9 . , 舒 7 . , 7. %) 哌 三 7 . ,
( 2 4 ) 呋 喃 妥 因 ( 0 8 ) 头 孢 吡肟 ( 8 5 ) 头 孢 西 丁 ( 3 5 ) 氯 霉 素 ( 0 0 ) 米 诺 环 素 ( 7 8 ) 氨 曲 南 ( 6 1 ) 庆 大 7 . 5 . , 5 . , 霉 素 ( O 3 ) 左 氧 氟 沙 星 ( 8 8 ) 头孢 噻 肟 ( 7 0 ) 头 孢 曲松 ( 6 7 ) 头 孢 哌 酮 ( 5 1 ) 环 丙 沙 星 ( 3 7 ) 替 卡西 林 / 5 . , 4 . , 4 . , 4 . , 4.% , 4 . , 克
食品及环境分离的阪崎肠杆菌药敏分析
食品及环境分离的阪崎肠杆菌药敏分析了解分离自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及奶粉生产环境的阪崎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9株分离自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及奶粉生产环境的阪崎肠杆菌进行11大类29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
结果19株阪崎肠杆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等3种抗生素耐药,对临床常用针对肠杆菌科的抗生素敏感。
结论临床中应加强该菌的监测,同时加强对预防用药和临床用药的重视,以减少阪崎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阪崎肠杆菌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婴儿脑膜炎、坏死性结肠炎等,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1961年首次报道致病,随后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出现阪崎肠杆菌感染新生儿的病例[1、2]。
阪崎肠杆菌发现至今,人们对其致病性已有广泛的认识,但对其致病机理、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规律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目前对该菌的流行病学、抗菌素耐药性和传播渠道、环境来源、污染来源以及婴幼儿阪崎肠杆菌污染致病的报道还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分离自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及奶粉生产环境的阪崎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以期对下一步深入研究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19株阪崎肠杆菌(BQ1~BQ19),BQ1~BQ18分离自石家庄市售的配方奶粉、婴幼儿米粉、奶片,BQ19分离自奶粉生产厂家的环境样品纸箱屑中,且均经API 20E生化鉴定。
质控菌株ATCC25922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 试剂M-H琼脂(英国Oxoid公司);营养琼脂(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药敏纸片(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3 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P纸片扩散法进行。
1.3.1 药敏纸片的选择按NCCLS推荐的肠杆菌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原则,结合临床用药和研究需要[3],选择11大类2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表1)。
1.3.2 制备菌悬液将待检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6~18h,然后挑取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落,用0.85%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
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抗生素,有效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CAUX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结果:275株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平均高达86.5%,其中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达到95%以上。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均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达到100%。
结论:临床常用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53-01抗生素的发明及应用为人类战胜了许多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使抗生素治疗失效,感染加重甚至危急病人的生命。
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国家加重了负担,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全球发展战略,本文就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的耐药数据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受试菌株均来自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从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菌株共275株,其中克雷伯菌85株,大肠埃希菌43株,枸缘酸杆菌属37株,变形杆菌29株,沙雷菌属19株,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NCCLS推荐的标准有区别,故未统计在内。
菌株经分离后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API20E生化反应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由表1可见,275株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平均高达86.5%,其中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达到95%以上。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均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达到100%。
1.2敏感试验: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的药物敏感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抗生素,有效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caux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结果:275株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平均高达86.5%,其中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达到95%以上。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均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达到100%。
结论:临床常用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153-01
抗生素的发明及应用为人类战胜了许多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使抗生素治疗失效,感染加重甚至危急病人的生命。
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国家加重了负担,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全球发展战略,本文就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的耐药数据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受试菌株均来自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从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菌株共275株,其中克雷伯菌85株,大肠埃希菌43株,枸缘酸杆菌属37株,变形杆菌29株,沙雷菌属19株,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nccls推荐的标准有区别,故未统计在内。
菌株经分离后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api20e生化反应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由表1可见,275株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平均高达86.5%,其中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达到95%以上。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均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达到100%。
1.2 敏感试验: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的药物敏感试验。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检测对大肠埃希菌(62株)和克雷伯菌菌属(85株)做了esbls的测定,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质控菌株。
esbls确诊试验::取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棒酸以及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棒酸进行药敏试验。
加棒酸的药物比未加棒酸的药物抑菌环>5mm时,该菌株为esbls株。
1.5 抗菌药物与培养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美洛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mh药敏培养基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2.1 药敏试验结果27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1。
2.2 产esbls菌的检出率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达到38.7%和44.7%。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问世,给人类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各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提高。
从作者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对肠杆菌科的耐药率均有很大的增长,特别是氨苄西林对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分别达到
97.6%和95.3%,其它除变形杆菌属耐药率略低为58.6%外,其余都达到了85%以上,形势十分严峻。
美洛培南及亚胺培南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超广谱β-内酰胺(esbl)检出率分别达到38.7%和44.7%,该类细菌对一、二、三、四代头孢及氨曲南均耐药,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目前亚胺培南是首选药物,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似[1]。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能被细菌中某些物质抵抗或破坏[2~5],这些耐药基因可能起源于对抗生素的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理论已被证明,即在链霉素产生菌中发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氨基糖苷耐药中发现的修饰酶具有明显的同源性[3],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已被广大临床微生物学者研究,davied博士认为质粒介导耐药与抗生素手挽手来到人间[6],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最根本原因,要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一定要加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内感染,遏制esbls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晓娜,丁雪松,解立威.两种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3
[2] sander cc,sander we. β21 actam resistance in
gram2negative bacteria:global trends and clinical
impact[j].clin infect dis.1992;15(6):824~839
[3] jacoby ca,archer gl.new mechanisms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 agents[j].n englj med,1991;324(9):601~612
[4]jones rn,pfaller ma.bacterial resistance:a worldwide problem[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1998;31(2):379-388
[5]mederios aa.evol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β21 actamases accelerated by generations of β21 actamantibiotics[j].cilin infect dis,1997;24(suppl 1):
sl9~s45
[6]叶应妩,杨天兵.细菌耐药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检
验杂志,1995;18(6):325~327
作者单位:435003 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