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入门
诗词格律入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格律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格律是指诗词的意境及其形式结构要遵守的一定规律。
而入门则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诗词格律,以下是一些入门级别的知识。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包括韵律和字数两个方面。
韵律是指韵脚的设置,字数则是指每句的字数要求。
在唐宋时期,格律变得愈加复杂,不同诗体的字数和韵脚都有不同要求。
而小学生接触的初学级别,往往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四个基本诗体的格律。
二、五言绝句的格律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其韵脚布局为仄仄平平仄。
其中,“仄”指音调偏低的字,“平”则为音调平稳的字。
例如:《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三、七言绝句的格律七言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相较于五言绝句,其句子长度更长,因此难度也更大。
其韵脚布局为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五言律诗的格律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在音韵布局中,则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七言律诗的格律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与五言律诗相同,也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浣溪沙·古人训诂汉文家书帖》古人训诂汉文家,惟是介士有馀华。
争让襟怀虚名重,但将疏财信去佳。
两脚朝天真似鸟,一身飞去胜仙花。
西山望见青楼锁,岂知朱实在峰阿。
总之,诗词格律是诗词的灵魂,是整个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
想要写好诗词,了解和掌握格律的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够写出优美的作品。
诗词的格律公式
诗词的格律公式诗词的格律公式是指通过诗句的音节、平仄、韵律等规则来构建诗词的形式习惯和美感。
在不同的诗词体裁中,格律公式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古体诗词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
一、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五言绝句:古体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平的韵律。
2.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韵律。
3.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每联中的各句韵脚要保持一致。
七言律诗的韵律比较严格,要求平仄错落有致。
4.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格律相似,每句五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五言律诗的韵律比七言律诗更为严格,平仄要求更加准确。
上述的格律公式只是古体诗词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特殊的体裁如律诗、绝句等也有独特的格律。
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现代诗:现代诗词中没有明确的格律公式要求,常常追求自由的意象表达和声韵的变化。
现代诗词可以自由地运用音节,不受固定的韵律框架约束。
2. 五绝:近体诗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绝的韵脚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3. 七绝:与五绝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绝的韵脚也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4. 新体诗:新体诗是近体诗词中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古体诗词更加自由,没有明确的格律要求。
新体诗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韵节奏。
总结起来,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要求比较严格,有明确的韵脚和平仄要求;而近体诗词的格律要求相对自由,追求更加个性化的表达。
在写作诗词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格律公式,通过合理运用格律公式,可以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和艺术感。
诗词格律
王力《诗词格律》目录第一章关於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1)第一节韵 (1)第二节四声 (3)第三节平仄 (4)第四节对仗 (6)第二章诗律 (7)第一节诗的种类 (7)第二节律诗的韵 (8)第三节律诗的平仄 (11)第四节律诗的对仗 (22)第五节绝句 (27)第六节古体诗 (31)第三章词律 (38)第一节词的种类 (38)第二节词谱 (40)第三节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60)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63)第一节诗词的节奏 (63)第二节诗词的语法特点 (66)关於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後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於要说明甚麽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於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於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後面的。
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ïng,“隆”l ï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裏“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十讲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给人们带来非同一般的文学体验。
有许多人热衷于阅读和研究诗词,但要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就必须先熟悉其中的格律。
综观古今中外的诗文,其格律形式大多相似,但在中国古代,随着宗教信仰的发展,有许多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其格律各有一套规范。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格律十条:一、韵书。
古代中国诗词格律的根基便是韵书,即诗文中使用的各种字音和拼音,它们被组织成一个“韵”,比如《诗经》、《楚辞》等。
也就是说,每首诗中所使用的音都要与其韵书对应,这是对古代文学艺术的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格式。
中国古代的诗文格式有很多,像绝句、咏物等,它们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每行多少个字,每行内的押解等,这些格式的要求会影响诗文的节奏和意境。
三、诗联。
诗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重要要素,即前句与后句之间要有某种联系,它可以是押韵联系,也可以是意蕴联系,这一要求在有韵的诗文中极为重要。
四、押韵。
押韵即前后两句的音素相连,古代文学艺术中有押韵的诗词,它的特点是每句的音节数要相同,并且最后一个音素要一致。
五、词藻。
藻指的是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一般古代文学中的诗文要求式样繁多,词语的选择要求严谨,一般古典诗词中要用一些习用词,或古文,或诗词俗语。
六、押脚。
押脚指的是诗文行尾字和下一句行首字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都崇尚这种规律,这样可以使诗文的节奏更加流畅,读起来也更加不费力。
七、结尾。
诗文的结尾是一切诗文格律的最后一步,即诗人在前面的句子的基础上考虑到诗文的意蕴,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衔接词语,使诗文的结尾更加有力。
八、态度。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以抒情为主,诗人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比如抒发忧愁,抒发欢乐,发表对社会的看法等,这一点在诗词格律中更是重要。
九、节奏。
诗词节奏指的是诗文中各种句子的音乐秩序,它依赖于押韵,押脚,词藻等多种要素,有了这些因素,诗文才具有内在的韵律,使诗文更加完美。
诗词标准格律
诗词格律一.七绝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五律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绝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特殊句型平平平仄仄,可为平平仄平仄。
2.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救1.本句自救五言则因: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七言则因: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2.对句相救A.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即五言此句式第四字或三四字都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
诗词格律
“平水韵”虽然出现在南宋,但反映了唐人押韵的实际情况。 “平水韵”包括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
1
7
古体诗的押韵比近体诗宽松得多,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
仄声韵。一首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平仄通 押或与邻部字混押。例如:
杜甫《望岳》(五言古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1
9
辨别平仄的基础是辨别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平仄与现代四声的对应关系: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中的古代入声字
2
0
重点难点:辨别古代为入声今普通话中读为阴平 阳平的字。
直接方法:查询《广韵》,方言调查字表,汉字
3
在新体诗形成的过程中,除前面提到的几人外,梁武帝 萧衍、 昭明太子 萧统以及何逊、吴均、庾肩吾,南朝 陈 江总,北周 庾信、王褒,隋 薛道衡、庾世基、陆法言等人也都作出了贡献。 近体诗的句式和对仗、平仄诸要素及韵书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 到了唐初,经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的继续努力,近体诗这一新的 诗体便正式产生了。 新体诗产生后被称作“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汉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 六朝的诗歌以及后世模仿的作品,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 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又称“古诗”、“古风”。 唐人不仅盛行写近体诗,同时也写了大量的古体诗,像李白、 杜甫、白居易都是擅长古体诗的圣手。
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
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诗词格律
②a型:仄起仄收
❖
| |— —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 | |— — |
❖ 城春草木深。 — — | | —
❖ 感时花溅泪, | — — | |
❖ 恨别鸟惊心。 | | | — —
第 六 章 诗 律
一、诗的发展 (一)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的 诗歌以及后世模仿的作品,即对平仄、对仗、 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又称 “古诗”、“古风”。
❖ 先秦 《诗经》和《楚辞》
❖ 西汉,乐府民歌主要是五言诗,
❖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如班固、张衡等
❖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
拗救②a型句Ⅰ :出四拗,对三救, 一定得去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 | | ,— — —|—
Ⅱ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 | |——| ,—— | |—
❖↓
↓
❖ | | | — | ,— — — | —
❖ 烽火连三月, — |— — |
❖ 家书抵万金。 — — | | —
❖ 白头搔更短, | — — | |
❖ 浑欲不胜簪。 — | | — —
杜甫
③B型:平起平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词规范格律
五律仄起式格式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格式二: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起式格式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七律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仄起式格式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格式二: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起式格式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七绝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联内相对:联内(二、四、六字)平仄基本正对。
联间相粘:后联出句第二句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孤平大忌:孤平指在平脚句中单平被仄夹,仄脚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对仗:律诗对仗一般用在颔、颈联。
合掌(忌):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
例:长空展翅与广宇翔云。
拗救:(1)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自救。
一字用仄,三字补平,免犯孤平。
(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A)出句四字拗(变声),对句三字必平。
B)五言三字拗,可救可不救。
C)七言五字拗,对句五字平。
D)出句五连仄,对句三字平。
E)出末仄平仄,对句末平仄平。
(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格律名句
诗词格律名句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离骚》。
屈原自刎江上楼,正是河清人寂寥。
谁知道,一夜多少,风霜归去楚山遥。
6.《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彼得子兮,何仲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长恨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0.《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一、律诗的格律。
1. 五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赏析:这就像是一套密码规则呢。
你看“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就像先迈左脚(仄声起),而且第一个节奏是先低(仄)后高(平)。
比如说“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仄仄,“山河”是平平,“在”是仄。
然后下一句“平平仄仄平”就得跟上,像接话一样,平仄要相对。
就像两个人对话,一个低沉(仄起句),另一个就得轻快(平起对句)。
像“城春草木深”,“城春”平平,“草木”仄仄,“深”平,这样读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 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这个格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有点区别。
首句入韵的话,第一个字的平仄要求就更严格一点。
比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就可能犯“孤平”(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救拗的办法,就像给犯了小错的句子打个补丁)。
像“花明绮陌春”这样的句子就符合这个格式,“花明”平平,“绮陌”仄仄,“春”平,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有韵律地跳舞。
2. 七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就像给五言律诗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套。
“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就像一个隆重的开场,第一个节奏还是仄起,然后后面的平仄交替就像精心编排的舞步。
比如“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仄仄,“年来”平平,“薄似”仄仄,“纱”平。
下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和它相对,像“谁令骑马客京华”,这样平仄相对,读起来音韵和谐,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
-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格律表
韵律表【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
诗词格律全集_笔记
《诗词格律全集》读书札记目录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 (2)1.1 诗词格律的定义 (3)1.2 诗词格律的分类 (5)二、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5)2.1 诗的格律 (7)2.1.1 五言绝句 (8)2.1.2 七言绝句 (9)2.1.3 五言律诗 (10)2.1.4 七言律诗 (12)2.1.5 五言排律 (13)2.1.6 七言排律 (14)2.2 词的格律 (15)三、诗词创作技巧与方法 (17)3.1 诗词创作的主题选择 (18)3.2 诗词创作的意象运用 (19)3.3 诗词创作的结构布局 (20)3.4 诗词创作的修辞手法 (22)四、诗词鉴赏与批评 (23)4.1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4)4.2 诗词批评的流派与标准 (26)4.3 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实例分析 (27)五、诗词格律在现代应用 (28)5.1 诗词格律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29)5.2 诗词格律在现代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31)5.3 诗词格律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应用 (32)六、诗词格律研究展望 (33)6.1 当前诗词格律研究的不足与挑战 (34)6.2 未来诗词格律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35)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节奏和音韵规律。
这些规律既包括平仄、押韵等声韵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词牌、句式、修辞等方面的规范。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诗词格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工具,也是研究古代文学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诗句中汉字的声调高低。
在古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和谐优美,增强音韵美感。
在《诗词格律全集》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的平仄规律。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的相邻两句或多句在音韵上相互呼应。
【格律诗词】咏海五首
【格律诗词】咏海五首以下是五首咏海的格律诗词,供您参考:
1. 七绝·咏海
海天一色浩无边,浪花飞溅映日边。
碧波荡漾无穷尽,心旷神怡忘归船。
2. 七律·观海
波涛汹涌浪花高,海天一色任逍遥。
海风拂面心神爽,沙滩漫步乐陶陶。
海鸥飞翔掠水面,鱼儿戏水逐波涛。
美景如画心陶醉,忘返流连不思归。
3. 五律·听海
海浪拍岸响,涛声入梦频。
潮来情自远,风起意无垠。
云卷千帆影,鱼跃万波纹。
闲情无限好,听海待归人。
4. 七绝·思海
海天辽阔浪滔滔,渔舟唱晚映霞霄。
心潮澎湃情无限,思绪万千逐波涛。
5. 七律·醉海
醉卧沙滩听海潮,波光粼粼映天高。
海风拂面心神爽,浪花飞溅乐逍遥。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诗词格律
• 一韵为主,间用他韵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迭韵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 同部平仄通押
– 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
• 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诗律
• 近体诗的分类
• 近体诗的用韵
• 近体诗的平仄
– 五律的平仄 – 七律的平仄
七律的平仄
• 根据本句交替规则在每一句的前面戴上帽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一丨丨一丨 一一一丨一 孟浩然《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 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D.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丨丨一丨丨 一一一丨一 – 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A.平仄在本句中交替 • B. 平仄在对句中对立
基本概念
• 韵 • 四声和平仄 • 联、出句、对句
• 对仗
• 对仗 • 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 近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使两句在形 式上相互映衬,内容上相互补充。 • 出句和对句平仄上对立。 • 出句和对句的字在同一位置上不重复
平起首句入韵
• 花明绮陌春,
• 柳拂御沟新。 • 为报辽阳客, • 流芳不待人。
诗词格律精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说明:又名《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望江梅》《夢江口》《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2.* 忆王孙 *
△ △ △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例词参考·
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例词参考·
·例词参考·
忆王孙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诗词的格律与韵律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格律与韵律是其独特的表达形式。
它们通过规定的句式、词数、音韵要求等,使得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本文将从格律和韵律两个方面来探讨诗词的特点和规范。
一、格律的要素格律是指诗词中排列句子和节奏的方式和规则。
它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等要素。
在古代,诗词的格律非常严格,一般有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
其中,五言诗的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七言诗的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而律诗则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包括平起平行、仄起平行、平起仄行、仄起仄行等。
这些格律的要素使得诗词在结构上更为严谨,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节奏的韵律之美。
二、韵律的作用韵律是诗词中的音韵形式,通过一定的规则,使得诗句的音节在长度、重音、抑扬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在古代,诗词的韵律表现在平仄和押韵上。
平仄是指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通过平仄的搭配可以使诗句的韵律更加流畅。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韵母相同或相近,通过押韵可以增加诗句之间的联系和流畅感。
韵律的正确运用,能够让诗词更具有音乐性和美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
三、格律与韵律的相互关系格律和韵律是诗词创作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格律规定了诗词的形式和结构,而韵律则赋予了诗词一种音乐性和美感。
在诗词创作中,作家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格律来选择合适的押韵和平仄方式。
这样才能使得诗词既符合格律的要求,又具备韵律的美感。
因此,格律和韵律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两者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得诗词作品更加出彩。
综上所述,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
格律的要素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等,而韵律则通过平仄和押韵的方式使诗句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格律和韵律在诗词创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这两者,才能创作出流畅、美妙的诗词之作。
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既是一种规定和要求,也是一种技巧和表达方式,它们为诗词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拗救
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三字拗,称小拗,用对
句第三字救。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送友人》尾联中出句的“自”拗,对句 “班”救。 小拗可以不救。如《送友人》颔联中出句 “一”拗,没有救。
小拗救常和孤平拗救结合起来。
即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字即救本句第一字,
近体诗有四大特点:
(1)讲究平仄 (2)注重对仗 (3)押韵严格 (4)句数、字数固定
◎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究对仗
(一)近体诗的字句数
字数: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 近体诗固定为五言、七言两种。
句数:古体诗没有固定,近体诗律诗为八句
(排律除外),绝句为四句。
(二)近体诗的押韵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小拗可同时救
“向晚意不适”句中同时大拗、小拗,都用
对句第三字“登”救。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变为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句型。 在这种情况下,可只指出大拗救。 此诗有大拗救,不拗登救。 有小拗救,意拗登救。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练习:标出下列格律诗的平仄 (注意其中的入声字)
旧国经年别, 关河万里思。 题书凭雁翼, 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 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 掩泪向南枝。 元淳《寄洛中诸姊》
仄起平收式: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练习】:由四言句型“加尾”、“插腰”
得到这四种句型。
【注】
(1)七言为五言平仄句型前加两个与首字相
反的音 (2)粗体字为可不论平仄之字,即这些字对 平仄要求不是很严 (3)四句型交互使用,不可连贯使用
(2)近体诗平仄的要求
简单地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 立的。近体诗平仄有三个原则: ① “间”: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② “对”: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即同一联中出句和 对句的第二个字要平仄相反,以节奏点上的字要求 最为严格; ③ “粘”:邻联之间平仄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和 下一联的出句的第二个字要求平仄相同。 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 的,叫“失对”。
一、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和古体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一)近体诗的字句数 (二)近体诗的押韵 (三)近体诗的平仄 (四)近体诗的对仗
诗歌的分类
诗
古体诗
旧诗 律诗
近体诗
律绝 新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是按汉魏六朝诗歌的写
法来写的诗,讲究押韵,其它方面较为自由, 没有严格的格律,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王维的《渭川田家》等。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才正式 形成的一种格律极严的诗,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又救了上句第三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型改为“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例:薄宦梗犹泛,故园芜欲平。 【练习:分析下句格律】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金人王文郁著 《平水新刊韵略》,并为106韵。后人就把这106韵 称为“平水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诗韵”。
3. 近体诗押韵的特点:
①近体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偶数句必须押韵。
②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③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也不许邻韵通押。否 则为“出韵”。 (出韵:押韵时用了不是同一韵部中的字)。
岩云掩竹扉, 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 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 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 同舟荡月归。 戴叔伦《山居即事》
仄起仄收式:
旧国经年别, 仄仄平平仄 关河万里思。 平平仄仄平 题书凭雁翼, 平平平仄仄 望月想蛾眉。 仄仄仄平平 白发愁偏觉, 仄仄平平仄 归心梦独知。 平平仄仄平 谁堪离乱处, 平平平仄仄 掩泪向南枝。 仄仄仄平平 唐•元淳《寄洛中诸姊》
平起平收式:
岩云掩竹扉, 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 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 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 同舟荡月归。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唐•戴叔伦《山居即事》)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仄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练习】:根据三原则推出五言诗的四种平
仄格式。(称为“正格”。)
怎样分析一首律诗的平仄
1.推断出其正格(根据首句的两个点及平仄
规则)。 2.标出诗的实际平仄(多音字按推出的正格 算)。 3. 对照正格,在实际平仄与正格不相符合的 地方加上圈。 4 .检查划圈处有无诗病或拗救,有则加以说 明。
识别格律诗的平仄的难点:入声字
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又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问】用普通话朗读,哪个字不符合格律? 【注意】赏析格律诗,一般将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看作“平”,把上声、去声看作“仄”,遇到个别 不合规则的字,想一想或查一查是否入声字。
掌握诗歌平仄的难点—— 近体诗中普通话读平声的入声字辨析
苍茫空泛日, 四顾绝人烟。 半浸中华岸, 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 波外恐无天。 欲作乘槎客, 翻愁去隔年。 周繇《望海》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古代诗人从作诗角度给汉语声调作的 分类。
1.
2.平仄在诗歌等韵文中的作用: 平仄在诗歌等韵文中的作用是使诗歌抑扬顿
挫,形成一种节奏。平仄的交互出现可调节 音高。
3.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几个名词术语
近体诗每两句组成一联:分别叫做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每联前一句叫做出句,后 一句叫做对句,即:
首联 颈联
出句
对句
出句
颔联 尾联
出句
对句
出句
对句
对句
【注】
(1)二四六八句末字必为平声 (2)三五七句末字必为仄声 (3)第一句末字可平可仄
由此可得到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1)孤平拗救
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若第一个拗,去掉韵
脚字,则只剩一个平声(仄平仄仄平),则 称犯孤平。 须用本句第三个字救。(仄平平仄平) 《夜宿山寺》诗中 “恐”拗“天”救。 【练习:分析下句格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平起仄收式:
苍茫空泛日, 平平平仄仄 四顾绝人烟。 仄仄仄平平 半浸中华岸, 仄仄平平仄 旁通异域船。 平平仄仄平 岛间应有国, 平平平仄仄 波外恐无天。 仄仄仄平平 欲作乘槎客, 仄仄平平仄 翻愁去隔年。 平平仄仄平 (唐•周繇《望海》)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什么是押韵:押韵就是在诗歌中该用韵的 地方用同韵部的字。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 近体诗押韵的依据:平水韵
最初所据韵书是《切韵》(隋· 陆法言)、《唐韵》 (唐· 孙愐)、 《广韵》(北宋· 陈彭年)。《广韵》 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分206韵。 此种分韵过于琐细,而且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 语音,不便于诗人用韵,故有同用独用之说。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诗
律
诗律指格律诗的格式和规则。主要包括平仄、押韵 和对仗三个方面。其中平仄最为重要。押韵和对仗 服从平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近体诗的格 律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近体诗格律的能力,如 会分析近体诗的用韵情况,能写出近体诗的平仄格 式等。可以学习写作合律的近体诗以及对联。 [教学难点] 近体诗的拗救。
掌握方法:
记住常用字; 2. 利用方音帮助记忆; 3. 查工具书,如《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4. 掌握一条规则:凡普通话声母为b、d、g、 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绝大部分是古 入声字。 参见唐作藩《音韵学教程》(P176-P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