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设计人:李明审核人:时间:

课题:《曹刿论战》总课时

班级:姓名:组: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题目解说】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

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

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

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

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

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

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文本链接】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

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

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

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

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

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

对后世影响很大。

【自主预案】

1.给加线的字注音。

曹刿( guì)请见又何间( jiàn )焉肉食者鄙(bǐ)弗( 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战于长勺(Chángsháo)

登轼(shì)而望之夫(fú)战望其旗靡(mǐ)

2.解释加线的词语。

(1)公将鼓之(击鼓)(2)何以战(凭借)(3)战于长勺(在)

(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A. 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公将战︱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5、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2段:叙述长勺之战的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知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

(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2、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

公将鼓之:击鼓,名词作动词用

3、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克之所以

从民弗从也听从

战则请从跟随

以何以战凭、凭借

必以分人把

必以情按照,根据

之忠之属也的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登轼而望之指齐军

4、特殊句式

【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战本应为“以何战”,意思是:凭什么打这一仗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

战”。

省略句:乃入见应为“(曹刿)乃入见(鲁庄公)”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5、成语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4)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课内探究案】

1、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这属也,可以一战】

③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④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两层,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2、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交锋对峙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质?

【曹刿虽身份低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体现了他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a、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作铺垫b、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谋”二字成为全文的文眼、线索。】

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

【不能删。这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再次表明鲁庄公“肉食者鄙”。】

知识拓展

1、想一想:曹刿是如何论战的?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后,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①“齐师伐我”鲁庄公在没有准备下就将迎战②在“曹刿请见”问及作战条件时,庄公把希望寄托在大官和神灵的身上③战中他不观战况,不解敌情就要进攻④战胜后却不知原因】

2、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原因是什么?鲁庄公真的很鄙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