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设置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设置的特点
作者:宋兴科
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06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设计是匠心独运、充满智慧的。仔细分析文本的设置会发现其中的关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迅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关联;规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形式分单元组织文本。一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单元中所有文本都有联系,并前后呼应。
一、根据主题设置实践活动
例如,该教材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共4篇课文:《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两首》,这一单元课后布置了“找春天”“画春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又如,第六单元“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共3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画家乡》《快乐的节日》。其中,《快乐的节日》一文有一个新词汇“祖国”,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建立这个概念,于是教材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栏目中安排读背小诗《祖国多么广大》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依据主题设置综合活动的编排方式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文本标题的语法构成相同
例如,《月亮的心愿》《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快乐的节日》《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都是带“的”字的偏正短语。
又如,《看电视》《画家乡》《称象》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读者一看到这题目就能猜出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文本中的语言复沓
语言复沓形式散见于教材多个文本中,构成本册教材的一大特点。
例如,《柳树醒了》是一首诗,也是一个童话故事,课文借小柳树的生长变化写春天: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语段间也有联系,透着语言的层次美,而且每小节都以“_跟柳树_了,_着_着,小柳_呀,_了”句式重复呈现。
这样的段落构成还见于《棉花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画家乡》《四个太阳》等文本中。平时多加诵读,学生很容易感受语言的复沓之美。
四、文本中的物象典型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围绕主题文本教材选取了典型物象。前四课都出现了“池塘、蜻蜓、荷叶、睡莲”这些景物。
小蜻蜓连续出现,展示了不同的典型画面。第一幅“蜻蜓半空展翅飞”(《识字4》);第二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两首》),使学生感受到夏天的美,夏天的趣。
五、对比的描写手法凸显品质
“对比”是第七组课文的写法特点。《识字7》开篇就以反义词对子彰显主题,接着呈现的4篇课文也以对比凸显人物品质。例如,白兔和灰兔的对比,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对比,热心助人的安东与冷漠的维加的对比等。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对比朗读,既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对比写作方法的深刻印象,又能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六、训练回环
反复再现同一训练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点。例如,《两只鸟蛋》中的训练题: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夏夜多美》中的练习:青青的假山→青青的,绿绿的草坪→绿绿的,弯弯的小路→弯弯的。这些训练题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的”,把它们总结在一起,学生很容易掌握其特点,应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探寻教材特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和高效率。实践出真知,只要教师勤于实践,就会找到教材中设置的诸多暗合点,让语文教学踏上时代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刘才利.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