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演变
中西方政府职能演变轨迹及其比较

切 都 是 围绕 保卫 新 生 的共 产 主 义 政 权 而 展 开 。
从 14 9 9年新中国建立到 15 9 6年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国家权
力逐 渐 侵 入 私 人经 济 领 域 并 最 终取 代 私 人 在 生产 和 消 费 方 面 自主权 , 在 这 个过 程 中 , 府经 济 职 能 的 范 围和 强度 越 来 越 大 , 15 政 到 9 8年 农村 实 行“ 社 合 一 ” 政 的人 民公 社 后 , 级 政 府 不 仅 已经 完 全 成 为 整 个 经济 各
的效 能。 由此 , ” 政府职能 出现市场化、 社会化倾向。 随后 , 登哈 特 在 批 判 其 基 础 上 提 出新 公 共 服 务 理 论 , 为 政 府 是 认 服 而不是掌舵” 应该“ , 追求公共利益” 明确指出政府 的公共服务 , 学和社会 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 总之 , 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就会 “ 务, 有 什 么 样 的政 府 职 能 职 能及 其 核 心 价 值 。 二 、 国政 府 职 能 的演 变 轨 迹 中 政 府 职 能 转变 主要 包 括 三 个 方面 的 内容 : 是 政 府 职 能重 心 的 转 一 变; 二是政府职 能行使方式 、 手段 的转变 ; 三是政府职能关系的转 变。
一
、
西 方 政 府 职 能 的演 变轨 迹
( )9 9年新 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一 14 新中国成 立伊始 , 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国家政权组织体系 很不健全: 国内外 敌对势力环伺 , 阶级斗争 形势仍然严峻 。为 了保护 革命斗争来之 不易的胜利果实 , 政府职 能主要侧重于政治统 治方面 ,
政 府职 能 职 能转 变
对 于厘 清政 府职 能 的基本 内容 , 变政府 职 能 , 建 中 国特 色的政 府 理论体 系有 着 重要 的理论 意 义。 转 构
公共物品:市场提供还是政府提供?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政府活动依赖赋税,因而 赋税制度的公共选择,对于约束政府的无限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改 革税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公民寻求施加予政府某种制度性约束 ,把 它的征税数量限制在某个特定水平上。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一旦发生政府失败问题,就应该 从现有体制上寻找原因,从政策上着手,确立一种规范政治过程的 程序与规则,以便根本上减少政府失败。
2、市场经济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政府的指导性经济计划来解决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
3、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因此,现代市 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畜产 业政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对政府职能的理解
(四)政府职能 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二、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对政府职能的理解
(四)政府职能 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1、市场经济能较好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好公平问题: 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和协调; 全社会范围内某些社会问题 2、政府的行为:通过再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 入及财产的再分配,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解决公平以及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1、政府建立和健全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公认的各种法规和制 度,并监督其实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市场机制的 正常运行。 2、对转型期政府来说,政府承担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 速市场体系发育的职能。
一个愚蠢的“红头文件”
“为了响应上级严格控制班容量的要求”,河北省某县文教局 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该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实验小学,将今年的招生 对象确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报 名时必须出示父母一方的编制证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有局长核 实签字的证明书,不符该条件者一律拒收。(6月22日《燕赵都市 报》)
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六型”政府建设——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一
、
3 . 利益 固化 严重 。 习近平 同志在 湖北考 察时 讲 : “ 必 须 以更
大 的政 治勇气 和智 慧 , 不 失时机 深化 重要领 域 改革 , 攻克 体制 机
十 八届 三 中全 会 《 决定》 全 面部 署 了实施深 化 改革 的战 略。 治前 提 。 ( 一) 政府 职 能改革 坚 守的三 个前提 1 . 党 的执 政地位 不 动摇 。 从 十一 届三 中全会 至今 , 中 国的改
生, 又在 不 断解 决 问题 中而 深化 。 ” 什 么 问题 倒逼 我们 了?
1 . 经 济发 展成 本过 高 。 一是 资源 、 环境 消耗 量大 。 1 9 7 9 . 2 0 0 6 年中国G DP年均 增长 9 . 7 %, 是世 界上增 长速 度最 快 的国家 , 但 单位 G D P 的能 耗高 出经合 组织 3 O 个 国家平均 值的 2 0 %, 环 境污
习近 平指 出: “ 中 国共产 党人 干革命 、 搞建设 、 抓改革 , 从 来都
二、 政府 职 能改革 发展 历程 政 府职能 , 其核心 价值 在于 回答政府“ 应该做 什么” 、 “ 不应该
是 为 了解 决中 国的现 实 问题 。可 以说 ,改革 是 由 问题 倒逼 而 产 做什 么” 的问题 ; 其 转变 是随着 经济社 会发展而 改变 , 是伴 随着 政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行政职能的转变一、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行政职能是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 因此行政职 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不同 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不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抑或是工作重心方面,行政职能的发展都将是不可阻 挡的。
(一)行政职能的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行政职能的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 演变,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 活动的领域和范围获得了极大的扩展。
在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之后,人类社会 的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姿多彩。
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运行机制也实现了从传统的简单、 单一化 的形态向现代的复杂、 多元化的形态的转变,这种转变成为促使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和 手段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在动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主义的社会,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不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 说,都是传统社会的政府管理活动难以比拟的。
从内容上来说,行政的政治职能逐渐弱化, 而行政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日益强化,现代政府正在逐步摆脱以政治职能为主 其他职能为辅的传统形态,而代之以多种职能并重的现代形态,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 人类社会第一选择的情况下,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在整个行政职能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已成 为不争的事实。
就某一项具体的行政职能来说,其内容和实现的途径也表现出日益多样化的 特征。
以行政的社会职能为例,传统行政的社会职能重点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来实现治理社会的目标; 而现代行政的社会职能则是以推进社会 的有序发展为首要目标,借助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维持社会平衡与 进步的目标。
从行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相适应,行 政职能内容和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将带动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变革, 对行政组织体系和 治理方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西方政府职能演变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 近代以后,西方学界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主要集中 近代以后, 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 在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涉及政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对于政府应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和公民的安全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对 于政府职能的纷争主要集中于政府与经济生活的关 系。核心的问题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各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看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西方学者关于近现代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论述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干预主义的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等三 种理论。 种理论。
3.当代自由主义 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
(1)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大卫·索罗 大卫 索罗 冯·哈耶克 哈耶克
(2)当代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统一的 政府应从事一些市场本身不能从事的事情
总结
a、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但 、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 又不得不有 b、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最高职能是有限地弥补 、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 市场缺陷
1.古典自由主义 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作者:普志杰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9期【摘要】考察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必定要结合当时的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上看,基于各个发展阶段实行的经济体制,将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经济职能;历史演变引言政府具有三大方面的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在本文中仅讨论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中,众多学者认为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是相互作用的。
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故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经济职能也会有所差异。
1.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社会总产值仅为557亿元。
在1952年,我国初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国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力量进行资源配置,包揽了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
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结束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中央政府的计划指令通过行政机构的层层设置和行政指令的逐级下达,政府决定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从而决定着资源在企业间和产业间的分配。
由于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性较强,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老百姓靠政治觉悟参加生产,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市场主体单一、没有活力,加上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个时期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此时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全能型政府,这个时期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来实现,实行“计划大包揽,财政大包干,物资大统配,劳资大统一”,政府经济职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色彩,主要就是搞分配,分配生产任务、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可以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使经济运行较为稳定,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所以这一时期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
20世纪西方国家行政职能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世纪西方国家行政职能演变篇一:西方政府职能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1、政府对经济不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支配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普遍推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充分肯定市场的作用,把政府的作用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只发挥“守夜人”的作用。
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机制可以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发展,政府只需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代表: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三项政府职能萨伊和穆勒也对政府直接管制经济的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们认为,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普遍的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最典型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著作中,把政府职能限定在三个方而:一是“保护本国的社会安全,使其不受其他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二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三是“建设并保护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简言之,政府职能有三项: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对经济进行强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左右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基于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促使凯恩斯主义、美国制度学派、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等政府强干预理论的成长。
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全能政府”的示范效应,更强化了这方而理论的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凯恩斯学说:认为政府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出现周期性危机,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来加以清除和弥补。
他主张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一是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等直接投资和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提高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二是重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货币总量控制来调整利息率,刺激投资,增加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三是主张搞赤字财政,用举债方式兴办资本项目,增加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总量,政府干预是全而的,不仅市场失灵方而要干预,市场成功的地方也要政府予以保护,以防出现市场失灵;四是要求政府不仅要干预生产,还要干预分配,创造有利条件,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正。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
面对民生问题、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政府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此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职能的演变政府的职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的。
最初的政府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开始扛起了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政府发挥经济作用同样存在问题,比如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政府选择性地支持某些行业或企业,会降低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职能开始向公共服务方面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公共服务:政府要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服务,力争让公民享有平等的服务。
2、推动经济发展:政府需要设施经济发展的平台,提供公共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社会管理:政府也应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责,包括维持社会稳定、治理环境污染、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工作。
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不仅是为了让政府职能更为合理,也是为了让社会更好地发展。
通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能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该着力拓展公共服务领域,覆盖更多的民生需求。
尤其是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政府要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扶持。
2、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比如学校、医院、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3、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应该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交流。
通过公开政府各项工作的信息,方便公民了解政府工作情况,提高公民参与政府工作的积极性。
转型期政府职能演变略论

界定政 府职 能 , 并更 好地履 行这些 职 能 。
一
、
政 府职能 的演变历 程
我 国政 府职 能 的演 变 大致 可 以分 为两 个 阶段 ,
即以 19 年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为分水岭 ,98 93 17 年
至 19 9 2年之 间是在传 统经 济体制 占主导 地位 时期 ,
政 府职 能渐 进性 变化 阶段 ;9 3年 以来是 在新 体制 19 占主导地 位时期 , 政府 职能迅 速转变 的阶段 。 这样一
经济风 向行事 , 减轻 经济 波动 的影响 。 无论 是在传 统 计划经 济体制 下 , 还是 在市 场经 济体制下 , 府行 为 政 都可 以归类 在前 述 的三个 方面 ,②差 异 只在 于政 府 行 为对 私人 的影 响 , 就是政 府和 市场 的关 系不 同 。 也 对 政府 职能演变 的研究 ,学 界或 以财政 支 出结 构 的 历史 数据 以及 国别 比较 来衡量 ; 以财政 供养 系数 、 或 行政 支 出 比率等 指标来 探讨政 府规模 的变 化 ,并 以
作者简介 : 鄢圣鹏( 9 0 )北京物资学院教师 , 17 一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政史和比较财政学。
.
9.
武汉商业服务学 院学报
2 1 年第 3 01 期
编制 。 改革 的成效 在于精 简领导 班子 , 建立干部 离退 休制 度 , 除了领导 干部职 务终身 制 , 废 实现 了领 导干
摘 要 : 政府 职能反 映政府 与 市场和社 会 的关 系 , 也是 财政 制度改革 的 关键 变量 。本文 以 中央和 地 方的
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引言单位制是一个国家用来规范和管理计量的体系,它包括计量单位、标准和计量方法等。
单位制变革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单位制进行变更和改革的过程。
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是指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一、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单位制的变迁多受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调整所影响。
而政府的职能转变也会直接影响单位制的发展和改革。
在古代中国,政府对计量单位的统一规范和管理,既是为了国家的统一权力和税收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会直接影响到单位制的变迁,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会促使单位制的改革和更新。
单位制的改革和更新也能够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信息化和科技发展的今天,新的计量单位和技术标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单位制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单位制体系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二、单位制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演变在中国古代,单位制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紧密相连。
在统一权力下,秦始皇进行了度量衡的统一,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和重量单位,同时加强了对度量衡的管理和监督。
这一举措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税收管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而在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下,政府对度量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但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如加强对造假和舞弊的管理。
在这一时期,政府职能主要是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对度量衡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
在近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政府开始加强对度量衡的管理和监督,以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政府职能也逐渐由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转变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也推动了单位制的变迁和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目标: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社会环境变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公共行政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引职能重心的转变1.由注重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2.由注重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3.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职能关系的转变1.外部关系2.内部关系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下的政府审计职责重构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具有竞争力、高效率的政府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职能应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它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平等性及系统性等诸多特征。
2023年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一、简答题1、公共管理旳内涵: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旳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旳社会活动。
重要包括如下几点:(1)公共管理旳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旳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旳目旳是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旳过程是公共权利旳运作过程2、政府职能演变通过旳阶段:(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旳重新思索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旳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旳体现:政府失效理论旳基本观点是对人旳“经济人”旳假设。
即认为人是自利旳、理性旳,并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旳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
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旳一切行为都可当作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旳目旳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旳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应旳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旳基本特性:(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5、公共政策旳特性表目前哪些方面:(1)公共性(2)利益选择性(3)目旳指向性(4)权威约束性(5)功能多极性(6)动态稳定性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旳主体和基本原则:公共政策规划旳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旳所有机构和人员。
(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政策规划旳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照旳基本准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7、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旳有关原因:(1)政策自身旳原因:一项可以有效执行旳政策依赖于政策旳质量。
政策旳质量重要通过政策旳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2)政治原因: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旳执行。
第二,;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旳执行。
(3)行政原因:行政原因重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旳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要旳多种资源(4)沟通原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旳理解会影响执行旳成果。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目标: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社会环境变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公共行政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引职能重心的转变1.由注重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2.由注重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3.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职能关系的转变1.外部关系2.内部关系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下的政府审计职责重构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具有竞争力、高效率的政府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职能应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它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平等性及系统性等诸多特征。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
它涉及到中国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变迁的历史变迁,对于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古代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周朝的政府组织架构以“三公九卿”为核心,即在君主之下设立宰相、攻讦车胄(史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农、司朕等九个卿,协助君王处理政务。
这种政府组织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基本上延续至明清时期。
在古代中国政府职能方面,主要包括军事、财政、刑法、教育、礼仪等方面。
其中,以军事职能为主要职能。
古代中国政府重视军事防卫,设立军事官员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
同时,财政职能也非常重要,设立财政官员管理国家财政收支。
此外,刑法、教育、礼仪等职能也有相应的机构。
二、现代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现代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内外压力,政府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政府组织架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实行行政、立法、司法分权的原则,设立了行政院、立法院和司法院等机构,实现了政府的三权分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组织进一步演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政府由主席和总理领导,设立了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机构。
这些机构在中国政府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政府的管理和决策。
就政府职能而言,现代中国政府强调人民民主、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政府的职能逐渐扩大,涉及到经济、教育、卫生、环境等众多领域。
与古代相比,现代中国政府职能更加多元化和规范化。
三、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中国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政府组织与职能的演变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 (四)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 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在某种程度上说,行政效能的高低取 决于行政职能的发挥和实现情况。所以行政 职能实施情况,是检验行政管理方方面面的 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管理结果的表现。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理顺职能关系, 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各项职能的作用,促进行 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4.动态性 行政职能的内容、范围及活动方式源于国家的性质和社 会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行政职能也 应做相应的调整。行政职能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第一,国家性质发生变化,必然引起行政职能的相应变化; 第二,社会形势任务发生变化,行政职能的主次地位也应发 生相应转移;第三,随着社会环境和各种体制的改变,行政 职能的某些具体功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第四,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行政职能也会增加 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大萧条掀起了相当广泛的工潮,纽约和底特律的示 威游行都达到10万人以上的规模。 这个时期出现了 美国历史上惟一的“倒移民”现象。据说1931年秋 有十万人申请去苏联工作。
• 政府职能:“全能型”政府。 • 理论依据: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
• “全能型”政府职能列举: (1)政府应当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仲裁者
❖ 3.多样性 行政职能系统结构极为庞大和复杂,从静态分析,行政
职能广泛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性质上看,可 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对内职 能和对外职能。从运行过程上看,行政职能又包括决策、计 划、组织、人事、指导、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 环节都在行政职能系统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层次上分 析,行政职能有高、中、低层次之别,形成丰富多彩的职能 体系。
《政府职能转变》课件

结论与展望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它拥有巨大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潜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政 府职能将继续演变并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公民的需求。
社会职能
政府需要为社会提供基础服务, 促进社区发展和健康。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政府职能转变意味着政府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效的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同时提高社会安全和平等。
提高政府效率
转变为市场监管和公民参与的模式可提高政府效 率。
促进公民参与
转变为公共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模式强化公民参与 社会事务。
别在监管领域。
3
市场导向
政府应当转变为市场导向,促进创新和
效率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务
4
发展,并积极参与市场调节。
政府需要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加 强公民参与和社会治理。
政府职能转变的实施步骤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许多步骤和措施。
诊断
• 改变对公共参与和服务 的看法
制定计划
• 确定一个明确的实施计划
2 市场监管
政府需要采取制度性措施,调节市场,维护市场秩序。
3 社会管理
政府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如失业、犯罪、教育和卫生问题。
政府职能的定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履行的职责、权力和任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责任。
政治职能
政府需要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 发展,运行政治体系。
经济职能
政府需要管理国家经济,促进经 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实施和监督
• 开始转变,并记录进展情况
成功案例分析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普遍的背景下进行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成功实施了政府职能转化。
上海市政府服务中心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公共管理学简答题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P37)答:三个阶段,即: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2、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39)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1)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及活动特点,即:1、广泛性;2、针对性;3、中介性。
二是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4、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P51)答: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P57)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6、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83)答:1、利益选择性;2、目标指向性;3、权威约束性;4、功能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
7、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P89)答:1、问题搜索;2、问题界定;3、问题表述;4、问题感知。
8、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2)答: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9、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P93)答:1、确立政策目标;2、拟定政策方案;3、评估政策方案;4、择优政策方案。
10、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96-98)答:(一)政治因素分析: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再次,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学者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众多纷繁复杂的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学说。
但从纵向的历史角度看,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经济思想史中,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西方历来主要存在两种主张,即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这两大经济思潮的兴衰更替始终占据着主题的位置。
其中依次更替了18世纪的重商主义、18世纪中叶出现的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及近年来出现的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政府干预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阶段——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早期,重商主义是当时重要的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思想。
它反映商业资本和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要求。
重商主义针对当时封建制度的障碍和市场狭小的现状,提出了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基本内容:第一,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等贵重金属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财富即货币,货币即财富;货币的多寡应被视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第二,财富的源泉,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就是对外贸易。
只有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流通,才能使财富增加,国家富强;第三,重商主义极力主张政府对国家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领域实行干预,制订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符合扩大出口和货币输入的要求。
在这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他在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详细提出了重商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他认为,政府不但应该“拿出公款来弥补个人财力的不足”,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实行保护性关税、财政补贴等手段,而且必须采取发放政府奖金、技师监督等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很显然,重商主义者的思想中已经初步地涉及到政府职能的内容,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经济活动施加必要影响以增进国家财富。
重商主义包含着一种早期的国家干预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尽管它从来没有得到过系统地阐述,但却反映了资产阶级试图通过政治力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愿望。
他们把货币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商品流通视为财富的源泉,把对外贸易视为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途径。
为此,极力主张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保护商业利益,发展商品生产,扩大产品出口和货币输入,限制或禁止商品进口和货币输出,并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武装力量)对内扫除封建割据对商业资本充分发展的障碍,以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对外则实行殖民扩张,扩大商业销售市场,扩展商业资本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多的财富(金银)。
这样,重商主义就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强大的政权力量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政府的积极干预是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的思想。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阶段——政府采取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日渐成熟,市场机制也已趋于完善。
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已经过原始积累阶段,资本短缺现象已基本消除;私有产权制度已牢固确立,并受到法律保护;市场竞争规则健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也已高度商业化;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力量已经基本形成,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已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背景。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们所坚持的“有限政府”论的学说中。
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在由自然状态向政治社会转化的过程中经过人民内部的契约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共同体。
政府的权力是人们为了保证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权利不受非法伤害而自愿让渡给政府的。
既然政府的权力是人们赋予的,那么它在实施时也就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们主张政府实行不干涉政策,给予个人和企业最大限度的自由放任,并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应当集中在保障个人最大程度的自由及其私有财产权等方面。
在此之前,18世纪50至70年代,欧洲曾出现过以法国人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经济学派。
重农主义提出了“自然秩序”的观念,认为与国家干涉相比,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财富的增长。
古典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造性地吸收了重农学派的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合理性。
亚当·斯密在他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构筑了一个由理性经济人按照经济利益的要求,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的引导下自然运行的社会经济秩序。
他认为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总是为自己打算,并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自由竞争的市场恰恰是能够符合人类利己本性的自然秩序。
因此,“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个人的经济行为可以自动达成社会利益的实现,在这个利益协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斯密写到,“(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自己的利益。
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政府不应当以自己的干涉行动来破坏自由市场机制的运行。
据此,斯密提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1)保护国家安全,使其不受外来侵犯;(2)保护社会上的个人安全,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和压迫;(3)建设和维护某些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
(4)政府的收入不能使人民负担沉重,政府应当是节俭的政府。
简单地说,政府在社会中仅仅扮演“守夜人”和“警察”的角色。
亚当·斯密所确立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经过后代经济学家的不断发展,逐步演变为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
但从政府职能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强调自由放任的制度,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阶段——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生产缩减和失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据记载,1932年西方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大约37%,国际贸易下降了60%以上,到了1933年,西方世界各国的失业人口总数达到3000多万。
这次经济危机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都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政府都不应当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把经济导向稳定状态。
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大危机中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充分地暴露出来。
20世纪30年代震撼世界的这次经济危机,以及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构成了凯恩斯主义革命的现实背景。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Keynes)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凯恩斯在宏观经济理论上的突破,在西方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革命。
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由此一举占据了西方理论界的主导地位。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商主义相比,在理论体系和政策要求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凯恩斯指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背后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市场机制是完全的。
即市场机制符合以下条件:(1)每个当事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每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能够充分地了解市场的价格变化。
在经济当事人之间经济信息是对称的;(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可以控制或影响价格,没有任何企业或集团在生产和销售上具有垄断的地位,也不存在几个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垄断竞争;(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由于其他条件的约束,边际产品的增加量随投入增加而递减,增加产量不会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正的或负的影响;(5)交易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即每个生产者都可以合理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益最大化。
完全的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凯恩斯通过分析,得出完全竞争的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由此导致“市场的失灵”(market failures)。
凯恩斯指出,由于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受到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纯粹依靠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导致社会供求的均衡,从而引发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经济危机也就由此产生。
按照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要存在着一定量的总需求,社会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供给。
既然“看不见的手”不能充分有效地对市场进行调节,那么就应当让政府担当起调节供求关系的部分责任。
凯恩斯认为应当放弃古典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干预经济。
应当扩大政府经济职能,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率的办法来提高投资意愿;或者直接增加政府投资来弥补民间的消费和投资不足;抛弃传统的节约观念,鼓励消费,扩大社会需求;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政府应当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鼓励消费,引导需求,以此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难;在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政府甚至可以执行“举债支出”的赤字政策。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取“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全面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使西方国家经历了一段空前繁荣的时期,物价稳定,失业率降低,经济快速增长。
人们普遍认为,强大的政府经济职能是解救“市场失效”的有效手段。
凯恩斯主义达到了顶峰,在学术界、政界和商界都占有统治地位。
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说:“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
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遇到了麻烦。
先是通货膨胀加剧,随即出现了在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的同时失业也大量增加的“滞胀”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政府干预调节的功效失去了信心,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础。
“政府失效”的概念开始出现。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出现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相继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方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思潮主要是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产权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等组成的理论群体。
他们针对“政府失效”,积极提倡自由企业制度,强调让市场机制重新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机制,加强市场的作用。
例如,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被人们认为西方最保守的经济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