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1953——1957年,一五计划
① 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 ②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1955年,万隆会议 ④1956年,中共八大
1958——1961年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探 索 期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地地导弹实验成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中国现代史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期
2日,中苏 1949.10.1,开国大典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交 空军成立 1950.10.——1953.7,抗美 1953年底,中印和谈周恩来提出 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熟的 标志)
海军成立 1949.9,第一届政协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1)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特点: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曲 折 前 进
①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②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 ⑥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社 (1)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会 (2)1979年,中美建交 主 义 (3)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 现 (4)1985年,国企改革 代 化 (5)1986年3月“863计划” 建 (6)1990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设 新 (7)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共十四大 时 期 (8)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9)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现代化:指落后的国家采取高效途径,进行全面的社会改 (10)2001年 APEC在上海举行 加入WTO 革,以赶上先进工业国,适应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上传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上传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本课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阶段如何划分?有何基本线索?每条线索下涵盖了教材上哪些具体知识点?自主学习篇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时期:1945、9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

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
1958年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紧张,中国援越抗美;1964中法建交。
1956中共八大是成功的探索;1958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1962经济恢复发展。
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文艺短暂繁荣,但很快百花凋零。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56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1957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讲话,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949第一次全教会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6政府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生活改善但总体水平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陈设很少;实行票证计划供应;服装以灰蓝色调为主。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建立汽车制造厂和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发展较快,民航发展有限。《人民日报》《红旗》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影响大;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1959优秀影片35部同时展出;1958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电视业发展缓慢。
1978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成为新理论的宣言书;1982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1992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2001江泽民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贫穷落后,改革开放后民生根本改观;生活变化深刻反映社会的变化发展;交通、通讯、传媒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中共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只有 社会 主义 才能 发展 中国
中国现代史
认识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 曲折漫长的过程, 认识2、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 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信念。
中国现代史
1、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历史。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 国 现 代 史
过渡时期(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 (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 化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1978-今)
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抗战) 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
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37-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侵华史探索史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族危机开始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年义和团运动18981900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开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现代史知识总汇

中国现代史知识总汇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汇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过渡时期(1949——1956)
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是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和危害最大的时期。政治上,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文革”后期,我国的外交局面有了重大突破。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惨重。思想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中国现代史线索

中国现代史线索

澳 门 回 归
1999
1992
中 国 邓 特 小 色 平 社 理 会 论 主 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 经济: 改革开放 对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 内容 对外: 经济特区等开放格局 科学: 杂交水稻、“八六三” 文教: 科教兴国 教育: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统一: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民主: 完善人大、政协、基层民主 民主法制: 1982宪法 法制: 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 对外关系: 和平与发展 :加入APEC和WTO
西 土 藏 地 解 改 放 革
1951
抗 美 援 朝
1952 1953 和
三 大 改 造
1954
一 五 计 划
1955 万 1956 1957
一届政协 巩固 新中国成立 过 政治 1954年宪法 恢 政权 西藏和平解放 渡 成就 期 经济 一五计划 复 期 稳定 稳定物价 建 建设 三大改造 (49—53) 经济 土地改革 设 (53—5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 抗美援朝 国际环境: 成就 万隆会议(求)
重 返 联 合 国
尼 克 松 访 华
中 美 建 交
1979
恢 复 高 考
1977
十小 一岗 届包 三产 中到 全户 1978 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特点
深 圳 特 区
1980
82 宪 法
1982
城 市 改 革
1984
八 六 三
1986
加入 APEC
1991
市 场 经 济
邓 香小 港平 回理 归论
1997
五 原 则
54 宪 法
隆 会 议
人 大民 跃公 进社 化
1956

九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线索纲要复习(234).

九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线索纲要复习(234).

中考线索主题式复习八九年级历史(全)班级姓名中国现代史、中考线索(一、四、五、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时间 :标记着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即刻间、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时间: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稳固(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由:2.抗美援朝战争( 1950— 1953 年)⑴司令员(他的语言):⑵目的:⑶结果:⑷性质:3.抗美援朝成功的历史意义:4.抗美援朝中浮现的战斗英豪与荣耀人物(事迹、精神):第1 页祖国一致(四)外交成就(五)科技成就(六)祖国一致大业的推动——外交成就——科学技术成就——1、为保护祖国一致,提出的国策是什么?——1、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什么外交政策——?1、国防成就——两弹一星(分别指什么?)2、两弹功臣——?2、什么叫一国两制?由谁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2、标记着中外国交政策的成熟事件是什么——?3、农业成就——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3、“和平一致、一国两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4、籼型杂交水稻之父——?3、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大会)5、我国拟订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是——?4、当前一国两制合用了我国哪些地域?6、航天成就(排列)1970年——5、当前阻挡海峡两岸和平一致的要素有哪些?1975年——4、中美建交1984年——1999年——2003年——2005年——6、大陆与台湾进行合作沟通的民间集体各是什么?2008年——2011年——7、教育实行什么发展战略?——第2 页世界近代史、中考线索(一、四、五)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确定、扩大稳固、国际工人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确定思想基础的是确定物质基础的是(一)文艺中兴1、文艺中兴第一在发生。

发生的时间,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扩展到。

达到热潮。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在萌发。

2、文艺中兴的核心思想是3、文艺中兴的实质是“文艺中兴”,”兴”指的是什么?(名不符实)4、文艺中兴借助的文化武器是5、文艺中兴的前驱是6、文艺中兴的巨人是其代表作是其代表作是7、文艺中兴期间的诗人、戏剧家是其代表作是8、文艺中兴的历史意义(二)新航路的开拓四大航海家航海目的国籍人物时间目的地历史意义#“人和世界(地理大发现)被发现了”人和世界各指的是什么?第 3 页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线索一)制度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迸发的原由共同原由引火线开始的标记领导者结束的标记出生的法律文件(公布的时间公布的目的公布的机构文件内容文件意义)共同政治目的宣扬民主反对专制转折点的战斗性质历史意义共同作用第4 页扩大事件爆发原因目的(根本、直接 )时间性质方式内容改革者局限性共同作用历史意义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出生世界近代史、财产阶级统治的稳固与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线索四、五)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巩固事件美国南北战争美国西进运动起点——终点:(地区扩大事件)影响:南北各实行南方:的经济制度北方:迸发的原由:原因:发生的目的:目的:南北方存在的矛盾焦点问题导火线开始的标记领导者扭转战局的文件(文件内容与实行的时间与作用)转折点的战斗结束的标记历史意义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出生巴黎公社发生的原由:共产主义者联盟成即刻间:巴黎公社的地位:起止时间与次数、结果:《共产党宣言》发布时间:简介“五月流血周”斗争要求:《共产党宣言》论述内容: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意义:《共产党宣言》发布意义:《国际歌》词作者、曲作者:地位:第 5 页世界近代史、殖民扩充和打劫、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线索三)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充和打劫殖民扩充: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新航路开拓后,最早退上殖民扩充道路的是和,并在世纪成为最强盛的殖民帝国。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主要线索】 1.政治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 制的建设、外交方针政策与成就、“一国两制”。 2.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三→ 八→大→人→十→文→周→邓→改→社)
3.思想文化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技教育文 化事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专题三 中国现代史
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 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 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 展。 2.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 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 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 工程。
社会 (2)经济 主义 制度 确立
建国 初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外交方针(内容、意义)中苏友好
第一次建交高潮(主要国家、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程、意义) 50年 代中 期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3)外交
衣:苏式服装 交通: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中 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影视:电影过分强调政治宣传;北京电 视台试播建国Biblioteka 1)政治三大 制度
50-53抗美援朝;50-52土改;51和平解 放西藏 七届二中全会 一届政协《共同纲领》 新中国成立 (意义 )中央人民政府(产生 组成) 一届人大(过程)《宪法》(内容、意义) 一届政协(原因、过程、方针、职权)

第六单元_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_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现代史线索:1、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复习策略:1.紧扣一条主线索,即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亦是其中一部分。

2.学习本单元知识,应注意与现实生活现象相结合,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复习时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二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4.注意与西方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一)开国大典新1.准备——新政协会议(1)召开:(2)主要任务:2.经过——新政府成立(1)成立:(2)特色: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3.意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颁布宪法(1)目的:(2)时间: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内容:(4)性质:(5)意义:2.完善法制(1)背景:1956年底,随着经济上和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

(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国家主要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发展生产力,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严格遵守,人民的民主权力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建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2)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多部法律。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 法运动。口号“打到假共 和,建设新共和” 1917年,召开非常国会,9 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任大元帅。 1918年5月,非常国会改为 七总裁制,取消了大元帅 制。孙被迫辞职,护法运 动失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社会力量的成长
1、民族工业大发展的原因 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长期以 来深受列强排挤的中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第二,外国商品减少或停止输入中国,世界市场对中国 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南京临时政府颁 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 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四,由于各地人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等斗争, 又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国内市场。


பைடு நூலகம்

黎元洪到日本使馆避难,电请冯国璋代理 总统职位。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 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场组成讨逆军,誓 师讨张,12日攻入北京。 7月6日,冯国璋宣布就任大总统职务,任 命段为国务总理。 7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

张勋:1854-1923),原 名张和,字少轩、绍轩, 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 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 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 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 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 苏督军,长江巡阅使。 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 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 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 人称“辫帅”。


内政的影响:
第一、为反对段的军阀独裁统治,孙中山发 起“护法运动”。中国形成了南北分裂对 峙的局面。 第二、段的对南方六省的“武力统一”,使 得西南军阀宣布“独立”和“自治”,国 家分裂和割据的局面更加严重。 第三、直皖矛盾公开化。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得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

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历史。

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得历史发展全过程。

因此,中国现代史得线索梳理主要就是归纳四个时期得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得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得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一、基本内容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得过渡时期(1949—1956)(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得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建立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与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得矛盾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得社会生产之间得矛盾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得伟大复兴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线索

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线索

一、政治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评价),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一战;1939-1945,二战)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1945—1991,背景、经过、冷战的表现、影响)(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形成与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地位的改善、中国的崛起。

二、经济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内容、特点、影响)(2)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内容、特点、意义)(3)斯大林模式(1928-1991),背景、形成过程、特点、评价)(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背景、表现、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1933-,背景、内容、特点、实质、影响)(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4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3、世纪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建立过程、内容、影响)、关贸总协定(背景、建立过程、影响)、三大支柱及影响。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1993,原因、过程、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原因、实质、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建立过程、宗旨、特点、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原因、过程、影响)三、文化1、科技:相对论、量子论、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现代史线索简表

中国现代史线索简表
5、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蓬勃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法治的发展完善:民主(完善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基层民主);法治(方针、成就、依法治国)
一国两制和统一大业(政策提出、统一大业的过程)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背景、表现)
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内容、意义);建立乡镇企业(意义);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内容、过程、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确立、意义);
②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背景、任务、特点、成就、改造过程、意义)
①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②“双百方针”的提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革时期(1956年底—1966)
我国各方面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是这个阶段的主流。
1、经济——虽有八大短暂的正确探索,但很快受到“左”倾错误影响。58年三面红旗,片面强调发展的高速度,造成三年困难。60年八字方针开始调整经济,经济有一定发展。后受文革的影响,经济受到全面破坏。
中国现代史线索简表
时期
阶段特征
主要事件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1、社会转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经济——建国初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政治——①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
⑤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过程、意义)
①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背景、内容或表现、具体错误、影响)
②三年困难时期(原因)
③1960年”八字“方针(内容、影响)

中国现代史线索

中国现代史线索

一、基本线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基本结束。

从此,中国历史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这50多年按历史发展情况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第二阶段,1957年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第三阶段,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阶段,1976年10月开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建国后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线索

中国现代史线索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开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 平理论(中共十二大形成) 方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提出) 统一工作:“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 交流与发展。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
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重大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3)土地改革(1950—1952年) (4)“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 (5)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 (6)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国防工作:人民海军、空军的发展及导弹部队的建立。 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 外交工作: [方针]:独立自主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大事]: 建国后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 关会议。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 (1949年——现在)
开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性质: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分期: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 (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ppt课件
11
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发展
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
对内 改革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对外 开放
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是 如何形成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二大
3、十三大
4、南方谈话
5、十四大
ppt课件6、十五大
5
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各是什么?
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出发。
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农民利 益放在重要位置;“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变革总是走在前列,党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问题
1978年
背景
1、大革命失败 2、城 人民解放军取得新民
市暴动失败 3、开辟 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胜利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 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 恢复
主要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 内容 转移到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转移到城市,开始由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分两个阶段:
1992年以前:改革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知识线索…………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一、起止时间(1949年——现在)二、四大分期(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改革开放)(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P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9 内容:4点P2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点P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P7 原因:P7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1950——195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胜利意义:P10结果: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政权巩固原因:3点P12P12 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土地改革运动指导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1952)结果:P12意义:彻底摧毁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主人。

人民政权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工业化的起步背景:P18实施一五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P18(1953——1957)结果:P18 成就:P18——19 意义:P18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一化三改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农业实行合作社P23 对象及方式对手工业实行合作社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1953——195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①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P27 ②八大关于党和人民主要任务的制定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作用:标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①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2.失误探索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应按客观规律办事3.教训②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成就:P29(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P32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1年九一三事件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它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P38 内容:P39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39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2.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内改革:开始——农村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2 对外开放: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加海南)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①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P48 ②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包括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三大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共十四大⑥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三、四大专题P56 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民族关系提出:筹建新中国时意义:P56香港问题—-解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问题—-解决: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台湾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P60——66 (3)对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祖国统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4)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5)两个团体:海基会、海协会(6)两个共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1949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P76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771949——50年代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P76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P78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访华P76——80 P80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外交成就70年代1979年中美建交1971年10月25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P811972年中日建交P822001年主办APEC会议P83新时期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8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两弹一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亩产达650公斤以上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P90---96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向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科技成就863计划《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我国一百多位科学家通过对863计划的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01年人类上网用户已达到5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上网人数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80%是青少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1.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2.党实行这些政策的最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人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2)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在农村实行改革,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的外交足迹:新中国建立后,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三位伟人紧紧相连.1.这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2.他们领导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3.对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认识?4.从伟人身上学到了什么?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次巨变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先辈们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结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4.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你知道近代以来(1840年至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重大转变吗?请结合史实简单介绍. 第一次转变: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转变: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三次转变: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项伟大贡献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意义?(1)领导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提出“一国两制”,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前景,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