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3355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4.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数学知识,因此需要通过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2.准备画图的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3.准备PPT,展示相关的问题和画图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白板上画图,教师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给了小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独立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与同学交流分享。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老师有10个糖果,要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个糖果?”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518d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a.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方法。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2a8a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际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能从直接的经验出发,难以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解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28a5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e.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的排列、比较和分类;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加减法和应用题。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排列比较。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展示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de0e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f.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去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并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思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12bd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7.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不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4d1e4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7.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套教材的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不够灵活。
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整数乘法的意义。
3.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5.实践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数乘法的意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6b5f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b.png)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画图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图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8f81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2.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年级:三年级教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五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图示表达问题的方法,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图示的方式表达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图示的方式表达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难点: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如何用图示的方式表达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画图、找规律)、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学生掌握了用图示表达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
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多变量问题、比例问题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b7fb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f.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会从直接的思路去思考,而不会从条件想起,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呈现一个例题:“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
如果篮子里有12个苹果,请问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解答一些类似的题目,如:“一个箱子里有球和帽子,球的数量是帽子的3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6a89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b.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从条件想起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让他们学会如何从已知条件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从条件想起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3825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2.png)
06
解决问题策略之——列表法
列表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整理信息
01
通过列表,可以将复杂问题的信息整理得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和分析。
发现规律
02
列表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辅助计算
03
列表可以作为计算的辅助工具,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如何培养列表习惯
01
02
03
04
明确问题
每个课时的教学时间约为40分钟,其中包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 思考和练习、师生的互动等环节。建议每周安排2-3个课时进行学 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02
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
数的认识与运算规则
02
01
03
数的读法与写法
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比 较。
数的运算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理解运算规则和 算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如尝试、猜测、验证等。
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应能清晰地理解并应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即理解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制 定计划、执行计划和回顾反思。
实际问题解决
通过具体实例,学生应能将所学的策略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 决中。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对于 本节课所授知识的掌握 情况,包括解决问题的 策略、步骤和方法等。
实例一
购物问题。通过列表整理购买的商品名称、数量和单价等信息,计 算总价和找零。
实例二
比赛得分问题。通过列表记录各队的得分情况,根据得分规则计算 排名和最终得分。
实例三
时间规划问题。通过列表安排各项任务的时间顺序和所需时间,合理 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de6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9.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是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章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三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到问题的关键词;二是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一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 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条件;3. 能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4.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天的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今天的课程,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讲解: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我会让孩子们一起思考、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答案。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问题的关键词、条件、算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遇到的一个问题的关键词,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词是重要的。
答案:略答案:10 3 2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课程,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巩固今天学到的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程的起点,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241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a.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简单问题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提供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f843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6.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应用题的解答策略,另一部分是复合应用题的解答策略。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简单和复合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直观的操作层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和复合应用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和复合应用题。
2.难点:让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答策略,能灵活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问题。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呈现一个简单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例如: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复合应用题,例如:甲、乙两地相距800米,小明从甲地出发,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向乙地走去,同时,小华从乙地出发,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向甲地走去。
问:多少分钟之后,两人相遇?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d340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3.png)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画图策略。
画图策略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图形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画图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图形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画图策略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总结提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画图策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画图策略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435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d.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文字的描述,对于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把问题转化为画图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策略的作用。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图书馆有20本书,已经借出去1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总结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6c7aa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b.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但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问题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构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易错梳理)-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易错梳理)-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079f5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8.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盘点知识点1:分步计算解决问题(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分布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知识点2: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关系,有利于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合适地方法解决问题。
易错集合易错点1:不能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典例 超市里有单位为9元/千克,11元/千克,15元/千克的三种肉,小明的妈妈买了5千克肉,付给收银员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解析 求最少找回多少元,也就是要购买价格最高的肉。
解答 15×5=75(元) 100-75=25(元)答:最少找回25元。
✨针对练习1某停车场共有两层,地下一层有108个停车位,地上一层停车位的数量是的下一层的3倍。
这个停车场最多能同时停放多少辆车?易错点2:不能理解线段图各部分的含义典例根据线段图解答问题解析求得是两排得总人数,应先求出第二排得人数,再与第一排得人数相加。
解答 36+18=54(人) 54+36=90(人)答:一共有90人。
✨针对练习2根据线段图解答问题(1)(2)跟踪训练一、选择题⭐点拨分清部分与整体,理解线段图各部分的含义是解决这类问题得关键。
1、公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5行,公园里的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题目中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松树每行6棵B、水杉树每行4棵C、水杉树有6行2、科技馆上午有500名学生来参观,第一批有169人,第二批有213人,则第三批有()名学生参观。
A、128B、118C、3183、()商店卖的便宜一些。
A、甲B、乙C、一样甲商店乙商店二、根据算式选择需要补充的条件(只填序号)三年级一班共45人,,三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二班一共有多少人?①三年级二班比三年级一班多3人②三年级二班比三年级一班少3人③三年级一班的人数是三年级二班的3倍④三年级二班的人数是三年级一班的3倍1、45×3=135(人)45+135=180(人)选条件()2、45+3=48(人)45+48=93(人)选条件()3、45÷3=15(人)45+15=60(人)选条件()4、45-3=42(人)45+42=87(人)选条件()三、先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倍比问题1.妈妈今年35岁,比爸爸小4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明明今年多少岁了?2.小刚有12张邮票,小花的是小刚的3倍,小强的比小刚的少8张,问他们三人一共多少张?、3.三二班的图书柜中有图画书86本,音乐书是图画书的3倍少7,问音乐书多少本?一共有多少本图书?4.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17个人,一辆大卡车乘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2倍,请问大、小卡车一共乘坐多少人?5.学校有246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的3倍少20本。
学校有故事书多少本?6.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上午去了3批学生,每批169人,下午又去了213人参观,这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7.金童学校的学生要参加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背诵<入则孝>的有38人,背诵<出则悌>的人数是背诵<入则孝>人数的3倍还少8人,请问背诵<出则悌>比<入则孝>多几个人?8.图书馆购进一批书,其中成语42本,寓言比成语多18本,童话的本数是寓言的3倍,购进童话多少本?三种书一共多少本?9.电动车每分钟行驶560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比电动车的3倍还多57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10.果园里有桃树106棵,梨树·比桃树的4倍少8棵。
两种树共多少棵?11.卡车有26辆,客车比卡车多18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3倍。
①卡车比轿车少多少辆?②客车和卡车一共有多少辆?12.(1)饲养场有多少头牛?(2)利用上面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二(周长,装裱物品,加边框,跑操场,铁丝,篱笆,)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长+宽+宽=长×2+宽×2 长+宽=周长÷2(周长的一半)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一面靠墙的至少=两宽+一长一面靠墙的至多=两长+一宽操场问题,跑一圈为一个周长。
半圈为周长的一半。
注意:剪切或者拼接图形时候,要先画图,然后标出数据,再计算!1.一个正方形的操场,边长为80米,小红绕着操场跑了3圈,请问小红一共跑了多少米?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6米,宽25米,小明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杨昊然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半,他一共跑了多少米?4.从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5.从一个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6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后,长12厘米,宽6厘米,如果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7.一块菜地是长方形,它的长8米,宽5米。
(1)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几米?(2)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少需要几米?(3)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多需要多少米?8.张大爷想靠墙围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鸡舍,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9.王大爷想围一个长20米,宽13米的长方形猪圈,接头处需要2米,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10.一根铁丝长1米,如果围成一个长24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根铁丝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厘米?11.一根长2米的红绳,围成一个长42厘米,宽19厘米的长方形,还剩下多少厘米?12.一根铁丝长18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请问可以围成几种长方形?他们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13.王大伯用60米篱笆围一块长方形菜地。
可以围长几米、宽几米的长方形地?还可以围长、宽不同的长方形地吗?在下面的表格里填三组不同的数据。
长(米)宽(米)1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下图),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
竹篱笆长多少米?1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16.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17.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1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原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
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19.一个养鸡场是个长方形,它的一条长边是砖墙,其它边是用篱笆墙围成的,已知长是18米,宽是10米。
问,篱笆墙总长有多少米?2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宽比长短4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21.一个正方形的鸡舍,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
如右图所示: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22.23.用两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24.如右图所示:用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有几种拼法,周长各是多少?三、间隔排列问题《注意:间隔数=两端物体总数-1》1.幸福路有一边有47个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两个广告牌,一共有几个广告牌?2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4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3.一条小路的一边栽种16棵松树,每两棵松树之间栽种3颗竹子。
一共栽种多少棵竹子?4.金童小学走道一边栽种了38棵杨树,每两棵树之间放了3个花木箱,一共有几个花木箱?5 金童的餐厅桌子上摆放有19个盘子,每个盘子中间放了2个碗,请问有几个碗?6.溜冰场周围挂了彩旗,其中黄色有96个,每两个红色旗的两边要挂3个黄旗,请问红旗有多少个?7家长会场上,一共有860名学生,每两个家长中间站了4名学生,请问有多少名家长?8七彩课堂70页,在96米长的公路上一侧栽种松树,每隔3米栽种1棵松树,请问一共可以栽种多少棵?9在门口长84米的大路上插彩旗,从头到尾插了8面,每相邻的两面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请问每相邻的两面彩旗之间距离是多少米?10如上图所示,从左边数第68个是什么图形?第80个又是什么图形呢11新年到来了,街上要挂600个彩灯笼,按照一盏红、两盏黄的规律性。
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灯笼共有多少盏?12.湖滨路种了一排柳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明从第一棵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四、时差(乘法--除法)第一步先求时差,第二步确定用乘法还是除法。
时间同上同下不用变,直接来相减,一上一下先变24时计时法再相减。
1.商场大甩卖,从上午7时卖棉衣卖到下午2时,一共卖了840件棉衣,请问平均每小时卖了多少件?2.星期天到果园摘苹果,从上午8时摘到下午1时,一共摘了960个,问平均每个小时摘多少个?3.李师傅上午8时上班,下午4时下班,上班时间内他共做了9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4.一辆货车早晨6时从汝州出发,下午1时到达郑州,平均每小时行驶了800米,请问汝州到郑州有多少米?5.一辆汽车上午11时从甲地出发,下午4时到达乙地。
这辆汽车的速度是380米/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五、够不够的问题(购买东西,搭帐篷,租房,乘车,乘船,)1.一个影院有318个座位,东华小学附近1200名师生分4场观看电影,能都有座位么?2. 水果市场有30吨水果,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4吨,8辆货车能一次运完吗?3.汝州的天鹅宾馆推出活动:今日房价:单人间-98元,双人间-128元,三人间-148元,(1)宾馆有59个三人间,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够不够?(2)住3个三人间和一个单人间,一共需要多少元?4.快过年了,奶奶买一根5米长的红丝绳来编织中国结。
(1)编织一个中国结需要105厘米,那编织两个需要多少厘米?(2)编织好两个中国结后,这根红绳还剩多少厘米?还够编织3个中国结么?5.超市进来了9箱红茶,每箱24瓶,(1)每瓶卖3元,共可以卖多少钱?(2)张老师带了150元,打算买两箱红茶,够不够?6.三二班的任老师和桂老师带着38名学生去动物园,动物园的门票如下:成人票:14元/人,儿童票9元/人,一共带400元够不够?7.张老师带49名学生到北京鸟巢去参观,成人票每人15元,学生每人8元,张老师带了400元,请问够买门票么?8.三(2)班同学38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6人,每条船的租金是58元。
至少需要租几条船,共付租金多少元?9.三一班39个同学和2个老师进行户外野营,晚上需要搭帐篷,每个帐篷最多住7个人,请问至少需要多少个帐篷?10.3位老师带着43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以乘4个人。
那么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六、往返问题1.红红家离学校430米,如果每天在学校吃饭,这样她每天上学和放学一共需要走多少米?如果中午在回家吃饭,这样她每天一共走多少米?2.小花离学校820米,小云离学校380米。
小花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云中午回家吃饭。
问他们两人每天上学和放学,比一比谁走的路多?3.小新家离学校850米,一天上学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时发现忘带书了,于是她返回去拿书,再回学校,请问这天她一共走了多少米?4.小敏从家到体育馆,每分钟走60米,走出2分钟后,有事返回家,然后又马上去体育馆,这样小敏一共走了9分钟才到。
小敏家离体育馆大约有多少米?饮料问题:课本35页,七彩课堂42页,练习册七、行程问题时间×速度=路程(距离)(每....)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1.已知李老师的家到邮局一共有357米,李老师走这段路需要用7分钟,求李老师的速度是多少?2.校车从学校出发到数学老师家一共用了40分钟,校车平均每分钟行驶200米,求学校和数学老师家的距离是多少米?3.小明从家到超市9分钟走了585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钟,请问小明走的路程有多少米?4.小辉从家走到公园,5分钟走了365米,小辉以同样的速度又从公园走到了学校,要走657米,请问他从公园到学校小辉用了多长时间?5.一列火车3:30从西安出发,10:30到达兰州,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西安到兰州多少千米?八、还原问题1.甲、乙两桶油共重118千克,甲桶倒出了2千克油后与乙桶油同样重,请问原来的甲桶,乙桶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重多少千克?2.小雨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鸡、鸭的只数一样多。
请问原来的鸡、鸭各多少只?3.停车场12辆卡车,客车是卡车的3倍,汽车开走7辆后就与客车同样多。
请问汽车多少辆?4.李明家养了435只兔子,卖掉67只白兔后,白兔和黑兔的只数同样多,李明家原来养了多少只白兔?九先加后除先乘后加1.三年级(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8人,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2.新华书店有漫画书342本,童话书308本,把这些书借给三年级的五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几本书?3.庆祝元旦,同学们做了65朵红花和25朵黄花。
每5朵扎成一束,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束花?4.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生产372个,生产了6天后,还有150个没有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