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信息检索中相关性反馈模型研究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度排序技术研究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度排序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过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时,信息检索技术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而信息检索中的相关度排序技术更是其中的核心和难点。
一、相关度排序技术介绍相关度排序技术主要应用于搜索引擎,其核心是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将检索结果按照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序。
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或查询语句,从搜索引擎中获得与自己需求相关的信息,这是相关度排序技术的核心,也是其最终目标。
与相关度排序技术相关的重要概念是“文档”,即文本、网页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
相关度排序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索引”来实现,即将文档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并建立关键词和文档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相关度排序技术根据这种关系,确定每个文档与查询语句的相关程度,并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以便用户可以更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二、相关度排序技术的算法相关度排序技术通常会采用有监督或无监督的学习算法来实现。
有监督的学习算法需要先手动标注许多文档,从中学习到哪些特征与查询语句相关,然后对未标注的文档进行分类。
这种算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且无法应对新出现的搜索词和文档类型。
无监督的学习算法则不需要标注数据,而是通过发现文档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
这种算法的缺点在于可能导致分类不准确,甚至将无关的文档也归为搜索结果。
除此之外,相关度排序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算法,比如PageRank算法和机器学习等算法。
这些算法的核心思路都是根据文档与查询语句之间的关系,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三、相关度排序技术的挑战相关度排序技术的实现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语义理解的挑战。
由于自然语言中词汇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导致通过关键词匹配很难准确理解用户查询的含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搜索引擎需要将用户的查询语句进行语义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
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比较分析
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比较分析信息检索是指用户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通过使用一定的检索模型和技术方法,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检索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在进行信息检索时,使用不同的检索模型可以对用户的需求有不同的体现和处理方式。
因此,本文将比较分析信息检索中常见的检索模型,包括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
首先,布尔模型是信息检索中最简单和最早的一种模型。
它使用布尔运算符(AND、OR、NOT)来表达检索的需求。
布尔模型的优点是逻辑简单,可以精确地描述用户的需求,使得检索结果更加准确。
然而,布尔模型的缺点也很明显,即无法对文本进行有关键词排名和排序,只能返回文档是否与查询匹配的结果。
由于信息检索系统中文档数量庞大,使用布尔模型检索的结果可能会非常庞杂,给用户带来困扰。
其次,向量空间模型是一种基于向量空间的检索模型。
该模型将文档和查询都表示为向量,并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来判断文档与查询的相关性。
向量空间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和排名,使得结果更加合理和有序。
此外,向量空间模型还可以使用权重来表示文档中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然而,向量空间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需要对文档和查询进行向量表示,需要对文档中的关键词进行权重计算,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最后,概率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学概率的检索模型。
它通过计算文档与查询之间的相关性概率来进行检索。
概率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估计查询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概率,从而更好地处理查询的需求。
此外,概率模型还可以使用反馈机制来进一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然而,概率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需要对文档集合进行训练,需要估计相关性概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大规模的文档集合。
综上所述,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
布尔模型逻辑简单,可以精确地描述用户的需求,但无法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和排名;向量空间模型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和排名,但需要对文档和查询进行向量表示和权重计算;概率模型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查询与文档的相关性概率,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训练集合。
国外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综述
国外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综述何晓阳【摘要】Papers o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s of foreign academic users in the past 10 years wer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general academic users, establishment of specific subject user model, and modification of present models. The stress was laid on uncertain model, information encountering model, medical scholar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social scientific scholar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 historia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and musicia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foreig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s were summarized.%采用系统性综述分析方法,从普通学术用户、特定学科用户的模型构建以及现有模型修正3个方面,对国外近十年来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多维分析,重点介绍与评析了不确定性模型、信息偶遇模型以及医学学者、社会科学学者、历史学者及音乐学者4个特定学术群体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并总结了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的研究总体特点与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信息行为模型;学术用户;综述【作者】何晓阳【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G254.9;R-058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的一个高峰期。
基于数据融合和相关度反馈的信息检索方法
基于数据融合和相关度反馈的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计算机学中一项基础性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它在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中的应用,对于解决许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无法准确定位搜索结果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无法有效利用多源信息加以分析、无法改善搜索结果的质量,从而使用户无法获得较正确的搜索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数据融合和相关度反馈的信息检索方法应运而生。
这种方法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利用相关度反馈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来对获取的源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终达到提供搜索引擎用户满意结果的目的。
数据融合技术是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利用多个不同来源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综合分析,最终获得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多源数据应用于信息检索,从而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率和完整程度。
此外,还可以从数据融合的角度,根据用户的行为历史和偏好,计算出按照用户相关性最高的结果,从而有效改善搜索结果的质量。
另一方面,相关度反馈技术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检索技术,其目的是基于用户对文档的真实或潜在兴趣,改善搜索技术提供给用户的搜索结果。
它可以根据用户本身的行为来改善信息检索技术提供的搜索结果,同时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技术和关联技术来提高搜索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结合数据融合技术和相关度反馈技术,可以更好地运用信息检索技术,同时提高搜索引擎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
在总结以上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基于数据融合和相关度反馈的信息检索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针对基于数据融合和相关度反馈的信息检索技术,研究人员主要运用它来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搜索需求。
首先,它可以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和相关度反馈技术,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从而使用户可以获得更精确准确的搜索结果。
其次,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基于用户的行为历史和偏好,计算出按照用户相关性最高的结果,从而有效改善搜索结果的质量。
信息检索系统中的用户相关反馈机制
( , 4 3 2 一 ( . 5, . 5 { 1 , . 5 1 2 0 ( 值 换 成 0 。 O 0, , , ) 3 7 1 7 , 一 ) 1 2 , . 5, ) 负 )
Te m 1 r Te m2 r 7e m 3 r 7e m4 、r Te m 5 r
相关反 馈是 如何 实 现查询 式扩 展 和检 索词权 值 调整 的 。
【 键 词 】 信息 检索 关
相 关反 馈 查 询扩 展
权 值 调整
【 类 号 】 G3 4 分 5
U s r R e e a e Fe dba k f nf m a i e r e a s e e l v nc e c or I or ton R t i v l Sy t m
Che D i n ngqua n
( e Do u n a in a d I f r to n e _ Th c me t to n n o ma in Ce tr 0 厂C 5,Bejn j 0 8 , i a) iig 0 0 Ch n 0
[ sr c 】 Ba e o v co s a e Ab ta t s d n e t r p c mo e a d r b b l y mo e ,t i p p r l b r t s o t a o t d l n p o a ii d l h s a e ea o a e h w O d p t
Qn一 ( 0, 2. + 0. 3, 0, 0) 25( 2+ 1, 4+ 3, 0+ 0. 0+ 0, 2+ 0)一 0 5 .2
以 修 改 最 初 查 询 式 中 检 索 词 的 权 值 , 时 还 可 以 根 据 相 关 文 同 献 中 的新标 引词 扩 展 查询 的 检索 词 l。 技 术 的发 展概 况 , 3 该 ] 请
第07章 检索结果相关反馈与优化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第7章 检索结果相关反馈与优化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信息检索的一个问题
信息 集合
特征化 表示
信息检索系统
特征化 表示
需求 集合
选择与匹配
问题:当首次信息检索结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 应该如何处理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一个解决策略—查询优化
查询优化(Query Refinement),也称查询修正、查询 改进、查询精化或查询细化,国外亦称之为查询点移动 (Query Point Movement),是根据检索结果的满足程 度来进一步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与技术。
6.制定具体的检索程序
确定回溯时间,分配检索任务
7.判断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必要时进行反 馈检索,获取原始信息单元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7.1 检索策略的构造与优化
7.1.1 检索策略的含义 7.1.2 检索策略的构造 7.1.3 检索词的选择 7.1.4 检索式的拟定 7.1.5 检索策略的优化
颖率等
费用
用户为检索所投入的费用
时间
用户检索所花费的时间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检索策略
用于 提高 查全 率的 措施
用于 提高 查准 率的 措施
调整检索策略的方式
1、去掉用AND连接的非主题限定词
2、增加用OR连接的相关检索词
3、减少用NOT限定的检索式
本体信息检索情境下相关性理论研究_郝斌
郝 斌 :本体信息检索情境下相关性理论研 究 Hao Bin:Relevance in the Ontology-Driv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2 .1 本体用于分类 在这一类型的本体信息检索模型中 , 本体一般
本体(Ont ology)最初是一个哲学的概念 , 表示 事物的一种存在 , 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一种客 观描述[ 10] 。 后来随 着计算 机 、人工智 能领域 的发 展 , Nehces 、G ruber 、Bo rst 、S tuder 相继给出了本体 的一些定义 , 其中 1998 年 St uder 给出的定义较为 完善[ 11] 。 它体现了 O nto logy 的 4 个 含义 :即概念 模型(Concept ualizat ion)、明 确(Explicit)、形 式化 (F orm al)和共 享(Share)。 这四 个模块 中 , 核 心是 “概念模型” , 它是指特定领域中所有可能状态所包 含所有元素涉及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 。 或者说 , 通 过对领域概念化 , 从中抽象出概念 , 明确概念间的各 种关系 , 从而建立包含语义联系的领域知识库 。 同 时 , 完全意义上的本体还能够利用公理 、规则对概念 及概念间关系进行知识推理 。 因此 , 通过概念化建 模 , 利用本体能够建立反映客观世界领域知识及知 识间联系的概念模型 。
[ Abstract] A s one of the basic t heory of Inf ormat ion Science , relevance i s t he key facto r t o evaluate the ef fectiveness o f inf orm ation ret rieval .On the o ther hand , si nce t he Onto logy-Driven IR i s the hot f ield o f IR research w hich show s a promising f uture , it i 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se tw o poi nt s to get her and the paper discuss t he relevance pe rf o rm ance i n diff erent Ontol ogy-Driven IR m odel and co mpa re them w i th the Mizzaro relevance m odel . [ Key words] Relevance Ont ology info rmatio n ret riv al Onto logy
信息检索中“相关性”与“相关反馈”研究概述
p s n 。可 以对用 户不够具体 的初始查 询 ( ia n o a i) itl n i qey进 行 细 化 、 体 化 。将 已经 检 出 的 文 档 集 不 ur) 具
断缩小 , 终 得 到相关 度 最 大 的文 档 集 。 ( ) 最 2 调整 词 权 (em e ihig 。 当 用 户 的查 询 目的 并 不 十 tr rwe t ) g n 分 明确 时 , 统可 根 据 用 户 对 初 次 查 询 结 果 的 相关 系 性 判 断通 过 调整 词 权 改 变 词 语 在 询 问 中 的作 用 , 从 而改 变检 索效 果 。但 是 尽 管相 关 反馈 技 术 在 信息 检
2 0世 纪 4 0年 代 以 来 , 息 检 索 被 确 立 为 一 门 信
观 念在 8 0年代 被 融 合 于信 息检 索 过 程 中 的人 机 交
互 以及人 工智 能 中 的 问题 求 解 。直 到 今 天 , 关 性 相 的讨 论仍 在 热烈 进行 中 。 但 是 , 然对 此 的讨 论 已经很 多 , 相 关性 的定 虽 对
独立的学科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 习惯于这样 简单的描述 : 我们被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 获得信息的 准确 性似 乎 显得 越 来越 难 。这 样 所造 成 的结果 之 一 就是相关信息由于未被发现而被忽视。随着计算机 时代的到来 , 人们逐 渐地 把计算 机用 于提供快速 而 具智能性的信息检索系统。正是由于计算机代替人 所做 的大量工作 , 使得其在处理检索 问题 上与检索 者本身产生了一定的“ 隔阂” 即用户 的需求不能被 , 正确地了解 和满足 。伴随着诸多 问题 的产生 , 信息
但对于相关性 的研 究却与相 关反馈在 系统 中的 实际应 用存在 着脱 节。文章对相 关性与相 关反馈 的有关情 况做 了概 述 , 以期 二 者 更 大程度 的 融合 , 开发 更适合 于用 户 的信 息检 索 系统 。 关 键 词 : 息检 索 ; 关性 ; 关反 馈 信 相 相
信息检索模型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向量 空间模型 的优缺点分 析 : 优点 上讲 , 洁直观 , 以 从 简 可 应用 到很 多其他领域 ( 文本分类 、 生物信息学 )支持部分 匹配 和 ,
近似 匹配 , 结果可以排序检索效果不错。从缺 点上来说 , 理论 上 不够 基于直觉的经验性公式 ,并且标 引项 目之 间的独立 性假 设 与实际不符。 基于概率统计 的 I R模型 1 回归模型:为 了求 Q和 D相关 的概率 P R I , , ) ( = I D)通过 Q 定义 多个特 征 函数 f QD)认 为 P R I , 是 这些 函数 的组 i , , ( ( = I D) Q
义 Tr e m和文档之间的关 系 ; 最后 , 定义查询和文档之 间的关 系 , 查询对应一个模糊集合 , 求每个 文档 的隶属度 。 基于模糊集的模型 的优缺点:从优点上讲 ,克服原始布尔
模 型不 能部分 匹配 的缺点。 从缺点来说 , 常在模糊集研究领域 通 涉及 , I 在 R领域不 流行 , 且缺乏大规 模语料 上的实验 证实其 并
技 经 济市 场
信 息检索模 型相关研 究现状及分析
鲁 屹 华
( 宁学 院计 算机科 学与技 术 学院 , 成 湖北 成 宁 470 ) 3 10
摘 要 : 文对信 息检 索模 型相关研究现状进行 了描述 , 出了几种常用 的信息检 索模 型 , 本 给 分析 了他 们的优缺点及存在 的 问题 , 并且对全 文检 索工具包 Lc n ue e的检 索模 型进行 了探讨 , 最后总结 了信息检 索模型 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 。 关键词 : 信息检索模 型;u e e Lc n
首先可算得 fln r i d om分别 为 032 ,.,.1 5 e .15 05O3 2 注意 nF on在实现时只用了 1 字节 表示 , l 个 故误 差较 大。
信息检索模型及相关性算法的研究
信 息检 索模 型及相关性 算法 的研究
Re e r h o n o m a i n Re re a o es a d Re e a g rt m s s a c fI f r to tiv lM d l n lv ntAl o ih
基 金项 目: 国家 档 案 局 科 技攻 关 基 金支 持 项 目“ 集成 网络 环 境 下 电子 文 件 归 档 系 统 的开 发 和 应 用 研 究” 编 号 :0 1 一0 ) ( 2 0 一x 4 o 作者 简 介 : 吴丽 华 , ,9 3年 生 , 士 , 女 16 硕 副教 授 , 研究 由。 为网络 信 息 处 瑚 、nent 息 检 索 ; 云锋 , ,9 5年 生 , 授 , 向 lt e 信 r 罗 男 16 教 蹲 向 为决 策 分析 和 支持 系统 、 会 选 择 理 涂 。 社 师, 究 疗 研
1 3 文 档 的相 关度 评 价 方 法 与 查 询 结 果 的排 序 方 法 文 .
信息检索模型 (nomai e i aMoe ,R Moe) If t nR te l dl I d1给 r o rv s
出 了 文档 的表 示 方 式 、 询 的 表 示 方 式 以 及 查 询 与 文 档 的 匹 查 配 过 程 。通 常 I d l 究 的 内容 主要 包 括 以下 四 个方 面 : R Mo e研
圈 1 传 统 的 信 息 检 索 过 程
从 大 量收 集 的 文档 集 合 中 , 到 与 给 定 的 用 户 信 息 需 求 相 关 找
的恰 当数 目的 文档 子 集 , 个 传 统 的信 息 检 索 过 程 的描 述 如 一 图 1 示。 所 而信 息 检 索 系 统 的 主要 任 务 就 是 计 算 文档 与 用 户 查 询 之 间 的“ 相关 性 ” 问题 。相 关性 ( d vne是 用来 判 断 获 取 的 文 R eac) 档 集 合 对 于 用 户需 求 满 足 的 程 度 , 是 一 个 主 观 的概 念 。 相 它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第23卷第6期2004年l2月情报V o1.23.No6December,2004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成颖孙建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210093)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外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具体的论述按照三个阶段展开,分别是1958年之前的第一阶段,l958—1976年的第二阶段以及1976年之后的第三阶段;其中每一阶段的阐述又被分为理论与实证两部分.关键词相关性信息检索ResearchonRelevanceinInformationRetrievalChengYingandSunJianjun(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NangUniversity,Nanfing210093) AbstractResearchonrelevanceininformationretrievalabroadisreviewedinthreeperiodsan d,insideeachperiod,thepapersareanalyzedundertwodifferentaspects(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1). Keywordsrelevance,informationretrieva1.1引言Saracevic认为Bradford是信息科学中最先使用相关(relevant)一词的学者,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文献的混沌状态"(Thedocumentarychaos)一文中首次论及"主题相关"(relevanttoasubject)…,此后,相关性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知识交流学派的代表人物Saracevic认为信息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而不再附属于图书馆学或者文献学的原因就在于它开展了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于相关性能够解释科学交流中的诸多问题.Schamber_2.j等认为相关性是设计与评估信息检索系统的依据,同时也被应用于人类信息行为的研究中.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相关性"(relevance)已经成为信息科学,尤其是信息检索领域一个历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外已有大量的学者对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Mizzaro的统计结果到1997年已经有近160篇文献以相关性为主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相关性依然是信息检索科学的研究热点,具体表现在信息科学的核心刊物IP&M以及JASIS及其改名后的JASIST都持续不断地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与国外相关性研究的欣欣向荣相比,其在国内却一直是个鲜有研究的领域,对国外研究的介绍则散见于孙绍荣',康耀红[7],李国秋以及王家钺等学者的论文中.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外的相关性研究,以期能引发我国学者对相关性研究的重视.根据Mizzaro¨的观点,相关性研究从起始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58年之前,1959—1976年以及1977年至今.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958年的科学信息国际会议(ICSI);第二阶段收稿日期:2004年4月7日作者简介:成颖,男,1971年生,讲师,在职博士生,发表论着十余篇(部),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检索.孙建军,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着五十余篇(部),主要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经济.690情报23卷的标志是Saracevic在1975年和1976年发表的相关性研究的阶段性综述;第三阶段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让人信服的标志.其中第一阶段的研究甚少,第二阶段则是相关性研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阶段,其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所形成的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的结论已经成为后来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与框架,而第三阶段虽然起于1977年,但是真正的繁荣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初期.2第一阶段的研究二战激发了空前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结果是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与着作.二战结束后,V annevar Bush提出用刚刚问世的计算机技术对科技文献进行管理的建议,受此建议启发,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Taube,Mooers,Perry以及Luhn等学者设计并实现了信息检索系统.系统中,查询与检索是基于集合论与布尔代数实现的,使用二者的原因在于其规范化好且易于计算机的实现.系统内在的假设是检索出的文献就是与查询相关的文献,而没有检索出的文献也就是与查询不相关的文献.不过,Taube等信息检索研究的奠基者们很快就意识到并不是所有检索出的文献都是相关的,不过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非相关(non—relevance),他们, 认为误引(falsedrops)以及噪音(noise)等是由系统内在机制的缺欠造成的,比如文献表示的低效及其应用的不足等,学者们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相关性的基本观点,即相关性主要是受系统的内在特征与操作影响的,主要包括分类表,索引,词汇的语义以及语法描述,文献组织以及检索提问的分析与检索策略等.显然,系统的内在机制将影响其性能与行为,信源如何处理信息显然会影响信宿的效益,但是据此而排除其它层面也弊端明显.因此系统观的相关性研究尽管是正确的,但也是不全面的,它甚至都没有将对相关性影响巨大的文献选择过程作为系统观的一个层面进行研究,至今也鲜有文献对选择过程展开研究.系统观的相关性研究在1958年的科学信息国际会议(ICSI)上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会上学者们对仅仅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相关性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正式的并且深入的研讨,结论认为相关性的研究必须突破系统观的限制,应当把人的因素引入相关性的研究.除此之外,会上学者们还希望能顺利解决相关性研究的两大争议:一是相关性的哲学基础及科学定义,另一则是相关性的测度方式,不过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这次会议上,Vickery【1o3提出将相关性分为"主题相关"(rele—vancetoasubject)和"用户相关"(userrelevance)两种模式.Vickery将主题相关用"主题性"(topicality)表示,并将其定义为描述检索问题的主题词和描述文献的主题词之间的匹配关系,显然该定义等价于系统观的相关性,Vickery将用户相关性定义为用户检索相关信息的愿意程度,他理应由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因此被称为用户观的相关性.显然,主题相关性属于以系统为出发点的客观概念,而用户相关性则大多涉及主观因素.'Rees…和Schuhz总结的ICSI结论认为:相关性不应局限于系统层面;相关性的内涵应该超越文献内容的本质和文献的关联性;相关性判断不应是二元的;相关性研究必须扩展到用户层面.3第二阶段的研究该阶段掀起了相关性研究的第一次高峰,出现了在相关性研究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型实证研究以及一系列理论研究.下面从实证与理论研究两个角度分别阐述该阶段的主要研究.3.1实证研究本阶段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1955年由Kent等提出的用查全率以及查准率等指标进行的检索系统评估,Cranfield测试,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ltz两个小组分别开展的测试.3.】.】Cranfield溺试AslibCranfield项目由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资助,该项目包括两项研究,分别是起于1957 年的CranfieldI以及从1962年开始的CranfieldII,这两项研究都就信息检索中多种类型的受控词表以及自然语言标引进行了测试.在CranfieldI中,研究主要基于系统观的相关性,即检索提问由专家基于来源文献的题名准备,而相关性判断则由项目组成员中的查询者完成,他们并不阅读检索出的文献,而仅仅将检索提问与文献号进行比对.CranfieldII主要对CranfieldI中较小的测试集,非真实用户的查询提问以及控制的实验环境下的相关性评估进行了改进.CranfieldII具体的做法是:专家将实际的检索提问提交给系统,提问者通过阅读检索出文献的文6期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69l摘进行相关性判断.Cranfield测试的意义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找到了影响相关性判断的多种因素,并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测试数据.(2)为信息检索性能评估的实验设计制订了标准,第一个采用基于相关性的标准,即查全率与查准率进行检索系统评估,同时还发现了二者的类反比关系(inverserelationship): 即当查全率高时,则相应的查准率降低,而查准率提高时,则查全率降低.(3)Cranfield测试激起了相关性研究的论争,这种论争现在依然存在于学术界,从表面上看,该项研究的每个方面都受到了批评以及反驳,这些导致了在相关性的研究设计方面将重点从实验室环境转移到自然的,真实的用户需求环境中.3.1.2Cuadra和Katter的研究1967年由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hz两个小组分别完成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在相关性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到目前为止这两项研究仍然在相关性研究中被频繁引用. Cuadra与Katter".的研究主要与相关判断有关,他们将相关性分为两类:其一是用户的兴趣领域与主题以及文献之问的关系,另一则是系统输出和用户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列出了38种可能影响相关判断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五类:(1)文献类型,包含主题以及难易程度等;(2)信息需求的陈述;(3)判断者的经验,背景及态度;(4)判断条件,例如时间压力,输出顺序以及文献量等;(5)表达方式.Cuadra和katter.选取了38个因素中的一半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分15次进行,每次都要求实验对象对预先选取的文献集进行相关性评估,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完成了相关性评估模型(ModelofRe1. evanceAccessment)的设计.研究结论认为,下列六方面因素在相关性判断中将起到了主要的作用:(1) 焦点变量(focusingvariables):指用户判断相关性的框架或标准.(2)界限变量(delimitingvafiables):对实验对象施以不同的指导会导致不同的相关判断结果.(3)情境变量(situationalvariables):不确定的环境,时间压力,反馈及其它社会动机都会影响相关性的判断.(4)刺激材料变量(stimulusmaterialsvari—ables):指文献特征,如文体风格,专业性等.(5)个体差异变量(individualdifferencesvariables):指用户在做相关性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6)量化尺度模式(availablemodeofquantitativeex- Dression):相关性判断在量化尺度方面如果过于粗略,则不足以表达相关判断的敏感性.Cuadra与Katter的结论认为相关性判断应随着刺激材料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也应随着用户状态(包括需求,态度,偏见以及知识储备等)的不同而异.但是他们认为用户真实的需求既不可视又不可及,据此他们认为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文献之间无法建立起直接的方法学上的联系,因此如何将用户的信息需求翻译成特定的可操作的表达式则是非常紧迫的任务.3.1.3Rees和SchuhzRees和Schuhz'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测试研究相关性判断过程的方法,构建能够预测不同判断结果和用户内在认知及刺激资料之间的复杂关系模型.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在生物医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实验对象的素质. 他们实验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相关性评估在严格限定的环境中是可记录的并可分析的,严格限定的环境指明了在给定的时间段内,说明是由谁对与查询表达式(query)相关联的系统输出进行相关性评估. 他们的研究测试了40个影响相关性判断的变量,其中包含主要变量(primaryvariables)(如研究阶段,判断组,文献集以及文献描述等)及次要因素(second. aryvariables)(如教育,专业经验以及研究经验等),而其他因素(dependentvariables)则包括判断者在特定时间对相关性及有用性的估计值.Rees和Schuhz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差异对相关性判断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判断者以及文献,文献表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发现越是对主题的科学内涵熟悉的实验对象(例如医学家对学生而言)被判断为相关的文献越少;当所有的实验对象在熟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则对文献的相关性评价就越低.这两项发现似乎说明相关性判断依赖于实验对象个体知识储备的内在差别和,或动态变化.受这些发现的鼓舞,Rees和Schultz建议在以后的相关性研究中要引入认知方法. 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ltz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意义非常深远,其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三点:(1)他们提出了一组广泛的影响人类相关性判断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今天的相关性研究中仍然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只就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测试,但是他们所得出的许多结论在今天仍然是正确692情报23卷的,尤其是他们提出的用户特征中的认知特征对相关性研究的意义尤其深远.(2)尽管他们的研究不是基于实际的用户以及真实的信息需求展开的,但是他们就相关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3)他们阐述了评估偏见的特定问题,这些对于相关性的理解以及基于相关性的研究设计都具有显着的影响.3.2理论研究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实证研究之外,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在该阶段也精彩纷呈,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包括Mamn.Kuhns,Goffman,Hillman以及Cooper等. Mamn和Kuhns是信息科学中进行相关性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们期望利用概率实现文献的相关性排序.Maron和Kuhns认为"信息科学中相关性概念的解释与香农信息论中信息量概念的解释是相似的,因此也可以用概率方法对相关性概念进行研究".据此,他们提出用"相关量"(relevance number)作为相关性的量化值,该值的条件概率基本上是由用户的查询,查询的主题域,查询表示及系统检出的文献等四项因素共同决定,换句话说,相关量即用户以"需求的主题域"形成"查询表示"后,"系统检出的文献"能满足"读者查询"的概率.Maron和Kuhns的贡献在于他们认为用户的查询,查询的主题域,查询表示及系统检出的文献等是影响相关性的因素,意识到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并引入概率的方法对该关系进行描述.概率方法在许多现象复杂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成功,不过提出将概率作为一种测量的尺度是一个问题,如何得到具体的概率值则是另一个问题,后者是实践中主要需面对的问题,也是到目前为止依然需要更多努力的问题. 第二个相关性理论由GoffmanL】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查询表达式与文献所存载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集合论进行.他认为数学上作为测量值必须满足四个必要条件,形式化的表示为:定义集合Ⅳ,M,对于每一NCM,赋值(Ⅳ)必须满足下列必要条件:(1)对于每一个NCM,(Ⅳ)≥0(2)对于每一个Ⅳc以及Ⅳ:c,且ⅣcⅣ:则(Ⅳ)≤(Ⅳ:)(3)对于每一个ⅣcM以及Ⅳ的补集Ⅳ,ⅣcM,贝0(Ⅳ)+(Ⅳ)=/z(M)(4)对于Ⅳ,1,2,…,k,是M的无交集的子集,则S:Ⅳ,是M的子集并且I:1kk(5)=:(Ⅳ)=Ⅳi=li=l必要条件(1)说明测量值必须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2)保证了测量值必须是有序的;(3)测量值应有绝对零点,即(0)=0;(4)测量值必须满足完全相加(completelyadditive)的原则.Goffman认为若将相关性定义为每篇文献所存载信息与查询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则相关性不可能成为测量值,因其违背测量值的必要条件(2,3,4).很明显,单篇文章的相关值之和不一定会等于所有文章的相关值(违背必要条件4);相关值4和2的差距,不一定等于相关值10和8的差距,虽然其间的距离皆为2(违背基本条件2);至于零相关(相关的绝对零点)更是因人而异,根本无法找出相关值的绝对零点(违背必要条件3).不过,由于Goffman认为相关性应该是数学上的测量值,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出在相关性的定义上,因此他认为应突破系统观的相关性定义,应当考虑包含检索出的文献集而不仅仅是文献本身.第三个理论是由Goffman和Newill¨''"共同提出的流行病学理论,他们将知识的传播类比于疾病的传播,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接触(effective contact).作为传播过程子过程的信息检索过程,相关性被作为接触有效性的量度.概括而言,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相关性的定义是: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测量信息传播效益的值.Goffman和Newill认为任何传播过程皆可视为信息从源(source)到宿(destina. tion)的一连串事件,所应用的原理被其称为"流行病学原理".在流行病学理论中,传染源和感染者大体上可分为感染者,易感者和免疫者等三类,而传染的效果则可分为病情加重,病情减弱以及病情稳定,其中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是由感染者传染易感者.同理,如果想发挥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益,从源到宿的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宿的知识积累.为了量化该传播模型,Goffman和Newill基于检索问题与文献及文献与文献间的关系决定相关性的条件概率,此概率即相关值,可以用来代表传播所能达到的效果.第四个理论是Cooper"'?提出的逻辑相关性理论.逻辑观的相关性聚焦于不同元素关系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枚举影响相关性的困素.Cooper认为关系的本质是通过推理体现的,而相关性是推理的本质属性.逻辑相关性的基本观点包括句子是6期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693存载信息的基本语言单位,信息需求以及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陈述句加以表示.因此,一条语句s与另一语句相关r(或是其逻辑非一r)的前提是s属于包括r的最小前提组.形式化的表示就是: relevant(s,r)∥(s∈M八MI=r八—sI≠r).然后,文献D被看作语句的集合D={s,s,…,s},同时它与检索请求r相关的定义是relevant(D, r)i(relevant(s,r)).逻辑观的相关性存在三个基本限制:(1)检索查询只能为是/否型问题,从而可以将其转换成一对是否型的组件语句(component statement).(2)储存在系统的数据必须是已组织好的语句,从而组件语句可以成为最小前提组(minimal premiseset)推演的逻辑结论.所谓的最小前提组即能推论出所需结果的最小前提集合,在此集合中,如果删除任一前提,就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所需结论.(3)检索行为是推演性的,它能提供直接的答案,而非参考型书目(itdeducesadirectanswertoinput question).基于此,Cooper的逻辑相关的定义是:"句子和信息需求逻辑相关的必要条件是其所属文献必须包含构成信息需求的最小前提组(minimalpremise set)"4第三阶段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迎来了相关性研究的第二次高峰,该阶段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面向用户展开的,影响比较大有1994年的JASIS相关性专辑,包括Schamber,Park,Barry以及Wang等在内的四篇博士论文,以及Schamber,Froehlich,Saracevic,Mizzaro以及Borlund等的综述与述评.下面依然按照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两部分阐述.4.1实证研究第三阶段的实证研究比较多,限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只论述影响比较大的几篇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Schamber的研究Schambert63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信息源以及信息表现形式都呈多样性的环境中,用户在其真实的信息查询以及信息利用活动中所采用的相关性标准.Schamber认为气象信息的检索是满足该研究背景的,研究方法采用结构化的时间序列访谈法.通过对每名实验对象的访谈进行录音,然后通过转录并结合内容分析,发现相关性标准包括22个小类, 主要涉及信息,信息源以及表现形式的质量,这些具体的标准可以归并为十个大类,即准确性,实时性, 特异性,地理接近性,可靠性,可获取性,可验证性,简明性,动态性,表现形式的质量等.Park的研究Park_】'在其博士论文中,将到1990年为止的所有涉及相关性评估标准的研究归纳为5类,分别是文献,判断情境,检索问题表述,判断者以及文献表现形式.以此为基础,Park以大学教师以及研究生等在内共10人为研究对象,以其真实的信息问题为背景,通过分析实验对象对检索结果(书目记录) 的相关性判断发现了影响用户相关性判断的因素, 并将其分为三类,即用户的内部情境,外部情境以及问题情境.其中内部情境反映了基于用户先前的经验或对问题域理解基础上的对引文的解释,主要因素包括对期刊引文中各元素的认识,经验,研究领域的知识,对以往文献的熟悉程度,教育和训练以及其他的因素等,这些因素意味着相关性判断将随着判断者在进行判断时的个人特征情况而变化;外部情境指的是与用户当前的检索以及研究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对检索质量的认识,检索目的,信息可获得性,信息需求的优先级,研究阶段以及研究成果的形式等;而问题情境则是面向内容的情境,主要涉及隐藏在用户动机背后的引文特定用途的思考,包括获得定义,背景信息,方法,问题的框架以及其他类似的标准.三类标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Barry的研究Barry驯的研究也是基于用户自发的信息需求,评判用户面对真实的信息需求所进行的相关性评估.实验对象包括l8名教师以及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内容分析找出了23种影响相关判断的因素,Barry将这些因素归为七类,分别是(1)文献内容,包括文章深度及探讨重点,信息的正确性,可应用程度,效率高低,清楚程度,出版年代等;(2)用户过去的经验和背景,包括经验和背景,理解能力,内容的新颖性,来源的新颖性及其个人偏好等;(3)与信息环境中其他信息资源的关系,包括论点的一致性,其他学者对研究结果的认同,信息的可获取性, 及个人拥有此类信息的程度等;(4)与文献的来源品质有关的因素,包含期刊的品质及期刊的信誉等;(5)与文献的实体部分有关的因素,包括取得文献的可能性及花费等.(6)与读者的情境有关的因素,包括时间限制及读者和文章作者间的关系等.结论显694情报23卷示每位实验对象都会使用主题以外的信息进行相关判断,由此可断定在相关判断的过程中,很多情境因素事实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情境因素主要包括用户的经验,背景,知识素养,信仰以及个人喜好等.Wang的研究Wang是位华裔学者,在其199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以及后继的研究中构建了文献选择的认知模型,包括六个组件:文献信息元素(DIEs,包括题名,作者,文摘,期刊等),用户标准(包括主题性,质量,新颖性,可获得性,权威性等),文献价值(认识的,功能的,情境的,社会的以及情感的),个人知识(包括主题的,组织的,期刊的,个人的以及文献类型的等),决策标准(排除,多标准,优势,缺乏,感到满意的等)以及决策自身(接受或者拒绝),模型见图1图1文献选择模型基于文献选择模型,Wang将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进行的,实验对象包括25名来自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的25名师生(其中11名教授以及14名研究生),都有其真实的信息需求,具体包括准备学术论文,基金申请报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等,研究的目的是文献的选择行为.第二阶段的研究于1995年进行,实验对象包括第一阶段25人中的15名(包括8名教授, 6名博士以及1名硕士),他们的研究主题与1992年的相同,其中13人已经结项,另外两个即将结项, 1992年的其他研究者由于研究主题已经变化,因而。
知识点归纳 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与推荐算法
知识点归纳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与推荐算法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与推荐算法信息检索是指从大量的信息库中检索出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
在信息检索中,检索模型和推荐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用户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本文将对信息检索中的检索模型和推荐算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一、检索模型1. 布尔模型布尔模型是信息检索中最简单和最早的检索模型之一。
它将文档表示为布尔向量,其中每个维度表示文档中是否包含对应的关键词。
用户提交的查询也被表示为布尔向量,然后使用布尔运算(如与、或、非)来匹配查询和文档,以确定相关文档。
2. 向量空间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是信息检索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型。
它将文档和查询都表示为向量,其中向量的每个维度表示对应的关键词的权重。
通过计算文档向量和查询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可以确定相关文档。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包括余弦相似度和修正的余弦相似度。
3. 概率检索模型概率检索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概率的检索模型。
它考虑了查询出现在文档中的概率,以及查询和文档之间的相关性。
常见的概率检索模型包括布尔模型的扩展(如Okapi模型),以及基于语言模型的检索方法(如BM25模型)。
4. 语义检索模型语义检索模型是一种基于语义理解的检索模型。
它通过将查询和文档表示为语义向量,以捕捉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常用的语义检索模型包括基于词向量的方法(如word2vec模型)和基于句子向量的方法(如BERT模型)。
二、推荐算法1.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协同过滤是一种常用的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其他用户的行为进行推荐。
它可以分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推荐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喜欢的物品,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则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物品的相似性推荐相似的物品。
2. 内容过滤推荐算法内容过滤是一种基于物品特征的推荐算法,根据物品的属性和用户的偏好进行推荐。
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综述
识 。③ 系统 性 , 由此 形成 的 系统观 的相 关性 。④ 情境 决定 性 ,即用 户 问题 与 客观环 境影 响用 户 的相 关判 断 。⑤ 认 知 性 ,即相 关度 最终 是依 赖人 的知识 及理 解 。 可 测度 性 , ⑥ 即相 关是 可观察 且 能用 一定 的方法 与技 术进 行 具体 测量 。 动态性 . ⑦ 即相关 的判 断随 时 间的的推移而变化。 ⑧多维性 , 即相关的测度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 。 ⑨模糊性 , 相关性判定不可能是机械绝 对 的 “ 关 ” “ 相关 ” 而 是 对 于相 关 性 程 度 的渐 相 或 不 ,
自 15 9 8年第 一 次正 式 提 出信 息 检 索 相关 性 概 念 至今 , 内外都 还 没有 一个公 认 的定 义 。目前 大 都 国 将相 关 性描 述 成用 户 从信 息 系统检 出的信 息满 足 用 户需 求 的程 度 。 上个 世 纪 较早 开 展相关 性 研 究 的学者 从检 索 的 角 度将 相关 性 定义 为 “ 索词 与文 献 索引 词 之 问的 检 吻 合程 度 ”3 [。后 来 意大 利学 者 Mi ao 所 有 的相 ] z r将 z 关性 概 念 以及 模 型研 究通 过信 息 资源 、用 户信 息需 求 的描 述 、 间 、 件这 四维 框 架 加 以描 述 [, 到 时 组 引得 了广 泛 的认 同 。到 目前都 还是 开展 相 关性 研究 的基 础 。另 一 得到 学术 界共 识 的观点 是 “ 合论 ” ]将 信 集 [: 5 息检 索 过程 看 作 是两 个集 合 ,即系统 中存 储 的文 献 与 用 户 信 息 需 求 中两 个 实 体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配 关 文: 三是 中国标 准 服务 网 中也 可查 到修 改单 信 息 。 但 信 息收 录不 完全 。 总 之 。了解 标 准及 标 准文 献信 息 资源 的在 网 络 中的分 布情 况 .熟 练 的掌 握和 应用 标 准文 献信 息 的 检 索方 法 和技 巧对 于 广大 科研 T 作者 特别 是 高等 院 校 教职 员 工提 高知 识 产权 意识 ,了解新 技 术新 理论 的 发展状 况 等诸 方 面都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
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作者:王雅坤成全来源:《图书与情报》2012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从相关性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用户认知、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基于Web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检索相关性理论模型用户认知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1-0088-0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Review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basic concepts, theoretical models, user aware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relevance of Web-based, and rai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Keywords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levance; Theoretical Model; User Awareness1 引言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其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早期图书馆用户认识到查找相关信息的问题,但由于客观原因,相关性只是作为一种朦胧意识停留在人们头脑中,直到20世纪20年代少数学者(Lotka(1926),Zipf(1949),Urquhart(1959),Price(1965))才陆续从各个领域开始了相关性的研究工作。
信息检索中的反馈
3. 向量空间模型中的反馈
向量空间模型把文档和查询都看成是词组成的向量,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 cosine 值来表示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向量空间模型里面的反馈,主要就是通 过对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判定,重新调整查询向量。
Rocchio 在 1971 年提出了一种反馈的方法,其他的很多方法都由此扩展而来。
P(x | nonrel)
文档 D (d1, d2 ,......, dt ) 与查询 Q 的相似度:
Sim(D,
Q)
t i 1
di
log
pi (1 ui ) ui (1 pi )
con
pi P(xi 1 | rel)
ui P(xi 1 | nonrel)
(4.1)
假定每个 term 的 pi 是一个常数,而在不相关文档中的分布与整个文档集中
准确率=
N correct
N N correct
incorrect
召回率= N correct Nq
准确率反映了检索系统对某个查询返回结果中正确结果的比例,而召回率反映了 返回结果中的正确结果占所有正确结果的比例。准确率和召回率实际上是互相矛 盾的,随着召回率的提高,准确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互联网数据的增长,准确率, 特别是前 10,20 篇文档的准确率,成为用户最重视的指标。
在此就有人提出了伪相关反馈的机制,系统默认自己检索出的结果中含有大量相 关的文档,从中取出前 N 篇做为相关文档,对查询进行调整。
无论是相关反馈,还是伪相关反馈,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调整查询,这也是 本文要重点讨论的部分。第二部分介绍反馈的性能评价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向量 空间模型反馈的基本方法,第四部分介绍概率模型反馈的基本方法,这两部分将 用较大篇幅进行比较讨论。第五部分介绍其他一些反馈的方法,第六部分是结论。
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一、概述相关性研究是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旨在判断不同文档或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通过相关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二、相关性的定义相关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信息检索领域中,相关性通常指用户查询与检索到的文档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关性评价的好坏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相关性研究的应用1.信息检索系统:在搜索引擎中,相关性研究用于判断搜索结果与用户查询的匹配度,从而呈现给用户最相关的信息。
2.推荐系统:相关性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帮助系统更好地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3.数据分析: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相关性研究可用于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相关性研究的方法1.基于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计算文档之间的相关性得分,如TF-IDF、余弦相似度等。
2.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来预测文档之间的相关性,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
3.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相关性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使用神经网络模型。
五、相关性研究的挑战1.数据稀疏:在大规模数据中,相关性研究可能受到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导致难以准确判断相关性。
2.语义理解:相关性研究除了考虑词语的匹配,还需要考虑语义的理解,这对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3.信息噪声:在真实数据中,会存在大量的信息噪声,这会干扰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六、结论相关性研究在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性研究将继续成为学术和工业界的热门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
20 年 2月 第 2 06 期
网络 信 息检 索 的相 关性 问题
陆小辉 (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0 1) 303
[ 摘 要] 在传统的信息检索中。我们常用检全 率、 准率来评价信 息检 索系统性能和检 索效果。随着信 息网 检
络化的迅速发展 。信 息总量的息剧增加 。信息交流速度的 日益加快 ,相关性 这一信息检索 申的关键性概念 日 受到人 益 们 的重视。本文分析探讨 了信息检索 中 相关性的概念、构成及评价指标 ,阐述了提 高信息检索相关性的措 施。
提供相关检索可在知识层面或者说概念层面上辅助查询通过主题词典上下位词典相关同级词典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或概念网络给予用户智能知识提示最终帮助用户获得最佳的检索效果比如用户可以进一步缩小查询范围至微机服务器或扩大查询至信息技术或查询相关的电子技术软件计算机应用等范畴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用户 的查询 (ur)从文档集 中检 出 的文档 与查 询之 qe y 间的一种 匹配关系。我们 可以从用 户进行 检索 的途径 和检
那些检索词在文章 ( )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 网页 位置较重要 的 ,再加上 一些对检索词本身常用程度的加权 ,最后排出一 个结果来 ( 检索结果页面 ) 。第二定律是人气 质量 定律—— 解决 了技术问题 。科学引文索引机制的思路移植到 网上就是 谁的网页被链接次数多,那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高,人气 旺的。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 ,就可 以用在搜索结果的 排序上 了。根据这一定律 , 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 ,并不完 全依赖于词频统计 。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 。第三定律 为自 信心定律——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 除了词频统计和 超链分析之外 ,更注重的是竞价拍卖。谁对 自己的网站有信 心, 谁就排在前面。本文着重对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 做一探讨研究 ,旨 在抛砖引玉 , 求教于同行。 众所周知 ,信息检索经 历了手工 检索 、计算机 检索到 目前网络 化、智能化检 索等多个发 展阶段 ;信息 检索的对 象从相对封 闭、稳定一致 、由独立数 据库 集 中管理 的信息 内容扩展 到开 放 、动态 、更新更 快、分布广泛 、管理松散 的Wb e 内容 ;信息检索的用户也 由原来的情报 专业人员扩 展到包括 商务人 员、管理人员 、教 师学生 、各专业 人士等 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信息检索从结果到方式都提出了 更高 、更多样化的要求 。适 应 网络化 、智 能化 以及 个性化 的需要 是 目前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过程 中, 相关性一 直是个主线 。信 息检索 的核 心是在文 档集中为用 户检 出最相关 的子 文档集 ,或者按检 出文档 的相关程度进 行排 序,作为对检索用户所提出查询的回应 。
相关性研究流程
相关性研究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关性研究成为了信息科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反馈模型研究摘要: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获取用户建立和更新信息相关反馈模型的思想。
通过观察用户在浏览web 页面时所采取的动作来获取反馈信息,利用检索算法将用户信息量化,并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与更新用户模型。
一方面用户对检索结果的评价输入到用户模型上,另一方面,检索系统通过学习跟踪用户信息并优化用户模型。
关键词:信息检索相关性反馈用户需求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050-02当今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与智能技术不断创新计算机应用环境,网上关键词不能按需要进行扩检、缩检或作相关检索,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检索效果,目录型网络信息检索分类处理跟不上信息扩张的速度且类目难以统一组织。
高质量的信息检索需要用户提供准确的兴趣描述,然而面对今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帮助用户高质量地检索,以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这样可以节省科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重复研究,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充分挖掘分析信息从而制定高明的市场谋略。
近年来,各种学者研究出基于各种检索模型下的反馈方法,均已成为当前能够产生实效的新研究课题。
1 相关性反馈概念和原理信息检索的种类有许多种,但对于任何一种方法,其根本内容都是一样的,即检索项与标引项的匹配问题。
对事先组织好的文档,可以按用户提出的检索条件去进行匹配运算,符合条件的即为命中,否则为不命中。
检索过程就是对记录的内容再细分的过程,而检索条件就是细分的根据。
对于同一个检索题目,可以产生很多种方法,其反映了标引的逆向过程。
如图1所示,用户需要的内容主要通过信息检索来实现,但在检索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从而使该目标无法实现。
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是影响检索系统性能的根源,其中包括文档和查询的表达方式、文档和查询相关性的匹配能力、查询结果的排序和用户进行相关反馈的机制等。
就这种检索系统来说,当前的信息检索工具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检索比较模糊,精准性不强。
用户所需要的文献可能由于计算机系统检索精确性低而不能完全检测到,而不相关和相关度较低的文档则被频繁的检索出来。
(2)检索工具在编制技术上存在问题。
比如,只反映参考文献的第一作者,若从第二作者入手查,就无法使用检索工具;同一来源在索引中反复著录多次,浪费了许多篇幅,不经济;同名著者不能区分,同一作者的不同名字不易控制和合并,等等。
(3)无法实现一次性复杂检索。
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允许多次简单条件进行“二次检索”,即在第一次检索的基础上,根据检索要求,在二次检索框中输入相应的检索词再次进行检索,逐步缩小范围。
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比较,基于用户的信息检索具有以下优势:(1)利用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征来进行检索。
(2)相关反馈检索,即根据检索库中各个被检索单元与用户检索需求的相关程度而二次检索。
传统的信息检索通常是不区分用户所处的社会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和个人的能力这些因素而进行检索的,因而大多数用户无法从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和检索结果中获取个人的需要。
例如,输入“番茄”关键词查询有关番茄的信息,得到的结果中一定含有“番茄”,而“西红柿”、“圣女果”都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却由于词形上的差异不能满足关键词匹配的要求。
又比如“航天飞机”和“太空梭”虽然指的概念是一样的,但在中文检索工具上用“航天飞机”是查不到“太空梭”的主页的。
显然,相关反馈检索是相当有用的。
在改进的检索系统中用户可以评估文档,并且把信息反馈到检索系统中,另一方面系统通过获取用户感兴趣的领域和用户的检索行为建立用户模型库,并执行一次新的查询。
相关反馈技术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知识化的服务的技术,它可以使检索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检索过程中,它提供了一个受控查询改变的过程,在强调某些重要的检索词的同时,削弱了另外一些检索词。
系统根据用户的查询要求返回检索结果。
用户对检索系统进行评价和标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系统,将查询操作划分成一个个小的查询过程,以逐渐接近用户想要的目标文档。
系统则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学习,并返回新的查询结果,从而使检索结果更加满足用户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系统需要为用户建立模型以用来存储用户的兴趣、检索习惯、用户背景等信息,用户所要做的工作是处理文档所包含的思想和概念。
首先,用户提出一个查询请求,检索系统开始进行原始的查找,检索系统根据用户文档修改用户查询条件,并对用户提问查询进行重新查找;其次,用户罗列出返回的那些内容是关联性大的,然后检索系统会自动的使用其中检索词来进行扩检查询,基于用户相关性来形成新的查询。
通过这种用户与相关反馈系统的相互作用不断完善和精确用户的查询请求。
同时,相关反馈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我们要解决的重点是,怎样收集并组织相关文献,怎样优化查询,怎样选定新的检索词,而相关反馈模型检索能比较完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基于用户的相关反馈模型机制检索系统通过观察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动作获取用户的个人兴趣,从而利用相关反馈来扩展对用户的查询。
因而基于用户的相关反馈模型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适时调整系统的主题和全局模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将使系统更加灵活。
例如,当全社会掀起创建和谐社会时,对于互帮互助、雷锋精神相关的文献需求量可能会增加;在进行高科技技术学习时,可能对航空航天相关文献的需求又会增加。
对于这种需要,虽然事先无法预料,但可以通过对用户检索内容的分布情况的分析来对主题和全局模式进行调整。
2.1 采集用户查询行为信息在进行采集用户行为信息前要进行需求分析,即明确采集目标。
需求分析是整个信息采集的出发点,也是整个信息采集工作效率高低和成败的关键。
在采集过程中根据信息采集的需求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采集。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用户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也不一样。
用户查询行为的采集应采用调查问卷、启发式采集、现场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例如用户的移动手持设备,方便用户,充分发挥手持设备的优势,利用拍照和录音功能实现用户查询行为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移动化”、“零手写”。
利用河南移动公司的设备定位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地点的自动定位,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
采用查全率和查准率来对反馈技术在经过前处理的检索模型和没有经过前处理的模型上的有效进行分析。
查全率=检出相关信息量/系统中相关信息总量×100%查准率=检出相关信息量/检出信息总量×100%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反馈技术在信息检索模型上是有效的,但是实验结果说明该种方法还需进一步的论证,从而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经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前处理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反馈的查准率,而查全率和未经过处理前的模型差不多。
2.2 用户检索结果的相关度研究在实际检索中,假设用户检索最终结果的数量超过了一定的条数,或者页码过多,那么用户只能重点浏览前面的检索结果,而对后面的内容漠不关心。
因此,就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相关度排序,把相关度高的结果排在前面,这就要对系统进行设计。
其主要思想是对文献的题目、关键词、作者、内容摘要四个位置进行相关度的计算,为每个地方设计一个不同的权重,相关度越高的则权重越高。
相关度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有检索词k,计算机检索得到的结果集l={l0,l1,…,ln}(n∈n),l中的各个项进行相关度排序。
设lki为k的一个检索结果li,则li∈l。
lmi为li用户使用过的次数。
则l中的任意两项li,lj存在以下关系:(1)当仅当lki=lkj, lmi=lmj,那么li=lj;(2)如果lki>lkj,那么li>lj;(3)如果lki=lkj, lmi>lmj,那么li>lj。
该算法表示如下:void queryresultcollection::ranksort(){ if(—result.size()mi,mi∈(m-p)。
这时,由p中元素对应的主题组成的集合,就是要寻找的主题集合。
对于集合f,如果选择的主题太大,则在集合m中可能存在大量元素的值偏小,这时需要通过系统管理员的人工判断来选择。
本系统主要是对一定时间内用户检索内容的分类情况和涉及的主题情况,进行统计来分析检索内容的分布情况。
在每个用户检索时,一方面是对其感兴趣的检索结果进行记录,一方面是对其使用的检索词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单个用户一次检索时的兴趣范围,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所有用户的兴趣范围的累计,得出一个用户兴趣范围的分布情况表,即兴趣模型。
3 结语当前对相关反馈模型的研究日益深入,它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智能检索服务,信息检索是一个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各个方面的研究领域,用户反馈模型的引入,可以挖掘用户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检索的结果能准确、系统的反映用户的需求。
通过研究新的相关反馈模型机制,拓展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内容,推进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主要表现在挖掘用户的潜在兴趣、开辟新的兴趣领域和进行专门的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反馈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是未来检索服务的一个研究方向,基于用户个性化的检索模式将会随着不断完善的功能、不断提高的准确性,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
但是在其实现过程中,仍旧存在不少困难,如用户兴趣的遗忘、用户兴趣的挖掘、反馈学习机制的优化模型,以及多用户兴趣模型的设计和实现,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参考文献[1] 李业丽,林鸿飞,姚天顺.基于事例的用户信息需求模型[j].用户计算机工程与用,2000.[2] 李广建,黄昆.用户模型及其学习方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3] 王志军,于超.基于隐式反馈的个人信息检索技术及实现[j].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