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045c8dfad6195f302ba686.png)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 Dd (4)Wwdd×WwDd1/8wwDd,1/8wwdd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08d15495fbfc77da269b1f7.png)
图1 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遗传研究材料
♂
杂交
♀
图2 豌豆杂交方法
表1 孟德尔的豌豆7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
豌豆表型
圆形×皱缩 种子
黄色×绿色 种子
紫花×白花
膨大×缢缩 豆荚
绿色×黄色 豆荚
花腋生×花 顶生
高植株×矮 植株
F1 圆形 黄色 紫花 鼓胀 绿色 腋生 高植株
F2 5474圆
1850皱
F2比例 2.96:1
%时,就可认为一次试验中,它不能属于 随机误差,而主要是试验处理效应。
四、用卡平方来测定适合度
卡平方:X 2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计算
出来的一个指数,用来代表实得数与理 论预期数的总偏差。
X2(N)=∑ (O-E)2/E X2(N)=∑[(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
df=n-1
卡方测验的步骤:
建立假说(提出零假设H0:μ1=μ2和备择假说 HA: μ1≠μ2 );
P
黄圆 × 绿皱
F1
F2 黄圆
315粒 (9/16)
黄圆 U
黄皱
101粒 (3/16)
绿圆
108粒 (3/16)
绿皱
32粒 (1/16)
结果:
两对性状均符合分离规律。
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3:1 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
表现型比例
Aa × Aa Bb × Bb
化
3/4A 27ABC
3/4B
9ABc 9AbC
1/4b
3Abc
1/4a 9aBC
3/4B
Cc × Cc (8种)
02第二章孟德尔遗传
![02第二章孟德尔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30b8d97ef5335a8102d220b5.png)
青年时代的孟德尔深受一些伟大的科学 家,特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顿普赖 (Doppler) 、大化学家拉德希尔 (Lindenthal) 和植物生 理学家安哥 (Unger) 的影响。十九世纪初 , 物 理学是高度数学化的 ,Mendle 的统计思想与此 有关. 孟德尔在研究遗传现象的过程中,道尔 顿的原子学说使他联想到遗传因子(基因) 的稳定性和不可分割的离子性。孟德尔又把 它擅长的数学方法用于分析杂交实验,从而 揭示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这是孟德尔 超前的伟大创举。
孟德尔在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时 应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复杂 问题简单化研究,孟德尔以前研究 生物的遗传变异是从生物个体整体 上研究,孟德尔是将生物个体分解 为部分,分解为单个性状来进行研 究,首先研究生物个体单个性状的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获得了可靠的 研究结果后,依次为基础,研究多 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
4.相对遗传因子具有显隐性关系。显性因子 对隐性因子有掩盖作用(显性定律)。 5.雌雄配子在受精结合时的机率是均等的。
图4-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规律的实质
来自双亲的成对遗传因子 ( 等位基因 )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彼此分离,互不干扰,进入不 同的配子,而每个配子中只具 有成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纯合体与杂合体
纯合体:生物个体基因型中,成对基因都相同的 个体叫纯合体。 例: AA AAbb aaBBCCdd 杂合体:生物个体基因型中,有一对或者一对以 上基因不相同的个体叫杂合体。 例: Aa AaBB aaBBCcDD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孟德尔仍以豌豆为材料 ,选取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 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性 状 在 F3 表现显性:隐性=3:1 在 F3 完全表现显性性 的株数及其比例 花色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植株高度 64(1.80) 372(1.93) 353(2.13) 71(2.45) 60(1.50) 67(2.03) 72(2.57) 状的株数及其比例 36(1) 193(1) 166(1) 29(1) 40(1) 33(1) 28(1) 100 565 519 100 100 100 100 F3 株系总数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5a60001711cc7931b716c0.png)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本章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显性、隐性、基因型、表型、基因、基因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等学习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了解遗传学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时:7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865年2月8日在Brunn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并于1866年刊登在Brunn植物学会会刊上。
Put for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publishing his findings in 1866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 did not become widely appreciated until 1900.第一节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一、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方法(一)严格选材(二)精心设计(单因子分析法)(三)定量分析法(对杂交后代分类、计数和归纳)(四)首创了测交方法(用以证明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二、孟德尔实验分析(一)关键名词1.基因(gene):孟德尔遗传分析中指的遗传因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2.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3.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4.显性基因(dominant):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5.隐性基因(recessive):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6.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7.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65a3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6.png)
What results are possible from a dihybrid cross?
第二节 双因子杂交及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P1
Homozygote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Homozygote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 r
Green wrinkled
ratio 1 : 1 : 1 : 1
flash
back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 如有这么一组杂交组合 RrYyCc x RrYyCc 求其子代中 RryyCc 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 如有那么一组杂交:
AaBbCcDdEeFfGg X AaBbCcDdEeFfGg ,涉及七
back
S:并指基因 s:正常基因 D:正常基因 d:聋哑基因
父亲(并指) 母亲(正常)
先天性聋哑儿子
SsDd ssDd
½ sD ½ sd
¼ SD ¼ S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Homozygous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YYRR
Homozygous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r
Gametes
F1F1
Gamete formation
YR
yr
YyRr
dihybrid
YyRr
YyRr
Yy R r
Yy R r
1/4YR 1/4 Yr 1/4yR 1/4yr
2 分离规律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遗传是以高度稳定的颗粒为单位的。 – 分离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分离是相对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基因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bde9b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f.png)
P 红色胚乳蛋白质层 (CCprpr) X白色胚乳蛋白质层(ccPrPr)
↓
F1
紫色(CcPrpr)
↓
F2 9紫色(9C_Pr_)+3红色(C_prpr):4白色(3ccPr_+1ccprpr)
鸭趾草品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紫花株, F2为9紫:3品红:4白花。
↓ 13白色(9C_I_+3C_ii+1ccii):3有色( ccI_ )
贝特森发现性状连锁
2.4 连锁与互换规律
P
紫长 × 红圆 (相引相)
PPLL ppll
F1
紫长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_L_ P_ll ppL_ ppll
观察数: 284
21
21 55
理论数: 215
71
71 24
分析其基因型,上列杂交的遗传图解是: PPrr×ppRR→F1 :PpRr;→F2: PPRR(1),PpRR(2),PPRr(2),PpRr(4) PPrr(1),Pprr(2) ppRR(1),ppRr(2) pprr(1)
二、有互作
互补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决定某种性状,而一种显性基因单独存在,和没 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决定另一种性状表现。
第二章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孟德尔定律: 分离与自由 组合
遗传数据的 统计学处理
孟德尔定律 的扩展
连锁与互换 规律
遗传的染色 体学说
遗传学基本 定律在遗传 学发展中的 作用
2.1 孟德尔定律:分离与自由组合
2.2 遗传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X2=Σ[(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 适合度检验或卡平方检验 根据X2表中X2值及自由度n查P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699ae984b35eefdc9d33300.png)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座位。
• 1.3.2 Ru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second law) 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 染。形成配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 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
即基因是成双成对存在的。 ➢ 每一对基因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 每一个配子(gametes)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 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在形成下一代新的个体(或合子)时,配子的结合 是随机的。
•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first law)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
表现型(phenotype ) :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来的性 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 行为特征等,如花的颜色、血型、抗性)。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 的同质结合,如AA、aa。
二、自交法
• 1.2.4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约有4344种(1988), 如虹膜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及形状(曲直),眼、口、鼻的 形态,能否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等都是遗传的性状。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452f6de33d4b14e852468e3.png)
二、自由组合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黄 满 (圆 ) × 绿 皱
(子叶) (籽粒) ↓ (子叶) (籽粒) F1 F2 实际种子数 分离比 黄满 ↓ 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315 101 108 32 9 : 3 : 3 : 1
黄 : 绿=(315+101):(108+32) 满 : 皱=(315+108):(101+32)
成对基因不同,为杂质结合。如Cc或称杂合体。
虽然Cc与CC的表现型一致,但其遗传行为不同。可用 自交鉴定: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Cc 杂合体 不稳定遗传;
cc 纯合体 稳定遗传。
一、分离定律
1. 性状的显隐性和分离现象
P F1
P=Parent(亲本)
红花
× 白花 红花
G= Gamete(配子)
豌豆: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 (1).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形状;
(2).自花授粉植物,而且闭花授粉; (3).豌豆豆荚成熟后度留在豆荚,便于各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
杂 交
亲本(代)P1
×
亲本(代)P2
如:正交: P1/P2; 反交P2/P1;
测交
自 交
F2
子二代(杂种二代)
测交一代
×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 yyrr
基因型
1 YYRR 2 YYRr 2 YyRR 4 YyRr
表型
9黄满
: 3黄皱 : 3绿满 : 1绿皱
P
黄满 YYRR
×
绿皱 yyrr × 绿皱 yyrr
F1代测交
黄满
现代遗传学2 孟德尔定律
![现代遗传学2 孟德尔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78556b16c85ec3a86c2c574.png)
实验材料:豌豆、紫茉莉、 玉米、菜豆等
发表论文:1865年在布隆博物 学会上报告,1866年在学会会 刊上发表“植物杂交实验”
定律:分离率和自由组合率
遗传学奠基人— —孟德尔
孟德尔的花园,80年代
第一节 遗传学分 析中常用名词
1.基因(gene):1909年Johhannsen提出, 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经典遗传学认 为一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配子
RY
rY
Ry
r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黄色对绿色显性,黄色:绿色=3:1 •圆形对皱缩显性,圆形:皱缩=3:1 结论:每对基因间可彼此分离,两 对基因间又可自由组合。
5.纯合体和杂合体:同源染色体同一基 因座位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或细 胞称为纯合体;反之,带有不同形式等 位基因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6.表(现)型与基因型:表型是指个体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基 因型则指个体或细胞的遗传组成。
7.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 性基因:杂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显 性性状;杂合体不表现,而只在纯合体 才表现的性状称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相 对应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隐性性状相对 应的基因称隐性基因。
Aa X Aa (Mon.) (Mon.)
¼ AA ½ Aa ¼ aa (野生) (Mon) (死亡)
第三节 自由组合定律
黄色 饱满 X 绿色 皱缩
黄色饱满
315 黄色饱满 : 108 绿色饱满: 101黄色皱缩 : 32 绿色皱缩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总结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dc75f0b14e852458fb5737.png)
7)分离定律的意义
1)具有普遍性 遗传病约有4344种(1988年) 侏儒(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显性 裂手裂足 舞蹈病(Huntington)
隐性
白化 半乳糖血症 苯丙酮尿症 全色盲 早老症 自毁容貌综合征
(2)杂合体是不能留作种子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p+q)2 = p2 + 2pq + q2 = 1/4 +1/2 +1/4, 分布是对称的。
2、不对称分布
第一个 第二个 孩子 孩子
正常 正常 患儿 患儿 正常 患儿 正常 患儿
概率
分布
3/4×3/4=9/16 P(pp)=9/16 3/4×1/4=3/16 2P(pq)=6/16 3/4×1/4=3/16 1/4×1/4=1/16 P(qq)=1/16
•首创了测交方法.
孟德尔的功绩
采用32个品种
观察了7对性状,
经 8 年研究,发现了 2 个定律 : 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律,创立了“ 遗传学 ”
第一节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1、豌豆杂交试验
1).分离现象
亲代P: 纯红花 × 纯白花 ↓ 子一代F1: 红花 ↓
④F1代在形成配子时,一对遗传因子也相互分 离,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花粉和两种不同类型 的卵细胞,且各占一半。在形成F2代时,这两 种类型的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 子二代的红花与白花植株为3:1 ⑤遗传因子是颗粒式的 , 而不是混合式的。红 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在F1体内同时存在,但互不 沾染,互不融合,独立分离。
六位学者重复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的结果
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ppt课件
![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116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解: 重组值的定义是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所以可通过统计测交子代
中重组类型所占的百分率,求得重组值。
两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例如Sm Sm Py Py×smsm py py,然后对所得F1 杂合体 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子代Ft中重组类型所占的百分率 。
Ft中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regions, NORs) 核糖体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 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 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
随体(satellite) 位于末端称端随体,位于两个 次缢痕中间的称中间随体。
端粒(telomere)
染色体端部,由高度重复的短序 列串联而成,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 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哺乳类的 序列为GGGTTA,500-3000次重复。 作用是: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 防染色体融合;为端粒酶提供底物, 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与寿命有关。
vg vg
灰体、长翅
Bb Vg vg
Ft 黑体、残翅 灰体、残翅 黑体、长翅
bb
Bb
bb
vg vg
vg vg
Vg vg
比例: 41.5% 41.5%
8.5%
8.5%
对不完全连锁的解释
3.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交换(crossing over)与交叉(chiasma) 遗传学上把在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的同源染色
体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互换称为交换。交换导致 在双线期—终变期表现染色体的交叉现象。交叉是发生 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4.估算重组值的常用方法:可反应交换基因间距离
(1) 测交法
例:玉米绿色花丝(Sm)对橙红色花丝(sm)为显性,正常植株(Py) 对矮小植 株(py)为显性,已知这两对基因连锁,求它们之间的重组
遗传学 第2章分离、独立
![遗传学 第2章分离、独立](https://img.taocdn.com/s3/m/d3bb5506e87101f69f319505.png)
F2才会按比例分离 才会按比例分离 F2不分离 不分离
如果父母本不纯 如果父母本不纯
F1分离 分离
2. 通过性状遗传研究,可以预测 通过性状遗传研究,可以预测 后代分离的类型和频率, 后代分离的类型和频率,进行有计划 种植,以提高育种效果,加速育种进程。 种植,以提高育种效果,加速育种进程。 •如桃子 如 粘核(显性 粘核 显性) 显性
红花 CC
× 白花 ↓ cc 红花Cc 红花
F3
↓⊗ 红花 红花 白花 CC Cc cc ↓ ↓ ↓ 红花 分离 白花 1 : 2 : 1
3. 花粉鉴定法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 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 鉴定进行观察。 鉴定进行观察。 例如在玉米和水稻中: 例如在玉米和水稻中: 糯性 × 非糯 wxwx ↓ WxWx F1 非糯Wxwx 非糯 ↓观察花粉颜色 观察花粉颜色 稀碘液) (稀碘液) 糯性(wx) : 非糯 非糯(Wx) 糯性 红棕色 兰黑色 1 : 1
3.基因型类型: 3.基因型类型: 基因型类型 (1)纯合基因型( genotype): (1)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 纯合基因型 或称纯合体,成对基因相同。 CC、cc,纯质结合。 或称纯合体,成对基因相同。如CC、cc,纯质结合。 (2)杂合基因型 杂合基因型( genotype): (2)杂合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 成对基因不同。如Cc或称杂合体,为杂质结合。 成对基因不同。 Cc或称杂合体,为杂质结合。 或称杂合体 CC纯合体 CC纯合体 Cc杂合体 Cc杂合体 cc纯合体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稳定遗传;可用自交鉴定 不稳定遗传 稳定遗传
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
![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37f153f360cba1aa811dafc.png)
基因型(genotype) 指生物个体基因组 合,表示生物个体 的遗传组成,又称 遗传型;
表现型(phenotype) 指生物个体的性状 表现,简称表型。
结论: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及其分离 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36
纯合体(如CC)只产 1.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其自交后代也都是 纯合体,不会发生 性状分离现象;
1)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 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
2)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 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
19
20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1
22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基本概念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 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三)、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精选可编辑ppt
23
根据遗传因子假说,生物世代 间所传递的是遗传因子,而不 是性状本身;生物个体的性状 由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决定; 因此,对生物个体而言就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两方 面特征。
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到 的所以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7
1. 试验方法
8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 P 为红色;
红花(♀) × 白花(♂) ↓
F1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
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 F2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4b196d6360cba1aa811dac1.png)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人们很早就认识了遗传现象,看到了子代和亲代性状上很相似,从直观上笼统地认为子代所表现的性状是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混合遗传的结果。
而父母本的性状在以后的世代里是再也不能加以区分了。
那么这种认识正确不正确?全面不全面?在孟德尔遗传被揭开出来之前,没有人能回答。
直到孟德尔(图2-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严格的自花授粉,可以排除由异花(或外来花粉)可能引起的不准确,他从许多复杂的性状中选择出简单而易区分的7对性状着手,采用在每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并经准确地统计,否定了之前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的观念,明确指出亲本的性状遗传不是彼此混合的,而是相互独立地传递给予后代,因而亲本的性状(父母本) 在其后代中还将会分离出来,孟德尔在试验中所揭示的一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后来在遗传学中分别称之为分离定律(the law ofsegregation )和独立分配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图2-1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第一节 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1.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性状(character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图2-2)。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
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只有这样,后代才能进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