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教学反思
《李时珍》教学反思——紧跟主线抛出大问题
在处理二课时的时候,我先请学生对李时珍进行评价,从各方评价中归纳出“了不起”。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李时珍很了不起,为什么?这就成了整堂课的一个主线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我落实着板书——立志行医、偷学医术、持之以恒等等,并找到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带着体会来读课文会读得更有感情。
学生说到重点段落的时候就放慢速度并着力解决课后思考题。本文重点段落为3、4自然段,三自然段主要请学生勾画词语,明白旧书的缺陷有哪些,不需要太多理解。而四自然段则要深入分析李时珍为了写书都做了些什么,例如:上山采药、山顶过夜、亲口偿药等等,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也是对李时珍“了不起”的更加深度的理解。
最后请学生根据板书理出文章思路,说一说《本草纲目》是如何被写出来的。学生往往一来就答到李时珍到处采药……后来就写出了这本书,他们忽视了李时珍还有从小立志行医帮助了他,进一步阐释了志向的推动作用。除了这些重点外,一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李时珍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旧书的缺点为什么只有他看见;坚持不懈不仅体现在苦学医术,还包括写书前后花了27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良好品质。
这堂课问题设置简单,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启发还不够,老师
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各环节联系不自然,有待精细设计。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时珍》教学反思
上两天听了王老师的《李时珍》,感觉还不错。今天我也上这一篇课文,于是借鉴了他的教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下面就几个修改的地方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上一次王老师主要让学生读课文,自己来归纳出旧的药物书的不足之处。今天,我把这个归纳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但这个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是,我又铺设了一个台阶,第一处不全面,由我来概括,接下来,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格式来概括,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在第二处概括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去概括,第三处就放手让他们概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能概括出旧的药物书的缺点:不全面、不完整。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水平,哪怕他说得不好,不完整,但是最起码我们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发挥的余地。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会不断增强。
第二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王老师是先出现课后题中的一个句式,让学生来填再去感受。我觉得这样容易把学生困死,于是就让学生去读第五节,让学生说说从哪儿体会到《本草纲目》的完善之处。学生起先的时候把整句话读出来,然后我点拨: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更能说明它的完善之处?于是,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进行体会。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其实我们的学生会做得很好的。
第三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时候,我先
让学生找句子朗读、品悟,然后提问: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发挥你们的想像,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学生兴趣盎然,想像丰富。给学生多大的空间,他就能创造出多大的奇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根据文字去想像,但不能约束他们的想像空间,任他们自由发挥,因为,孩子的世界精彩无比。
第四处:在最后练笔之处,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话的机会:李时珍编写出了《本草纲目》,你觉得谁会最受益,谁会感谢他?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来表示你的感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呼唤着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好读书的空间,处处给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他就能跳出优美的舞蹈,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他就会奏出动听的乐章。
《李时珍》课堂教学反思
《李时珍》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定好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是捕捉学生兴
趣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说说为什么称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而引出《本草纲目》一书。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篇课文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2)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这本书?(3)他是怎样编写这本书的?(4)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著作?再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有的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可见学生在读中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内化。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再让学生体会:你们认为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又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精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重点句段,加深句段的理解、体会。例:“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药性和药效;还有一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用自己的话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说说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是怎样的?再来看看这句话的标点,能不能调换次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又重视了学生言语实践,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
题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李时珍编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为什么令人感动。又例如:“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编书的艰难。从“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学生也体会到李时珍为了编书所经历的危险。从“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万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想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身没有的知识。”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虚心学习。
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题,又学习了品读、感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