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地籍测量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地籍图的绘制、地籍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籍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地籍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地籍测量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数学基础,但可能对地籍测量具体操作和实际应用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测量等。
4. 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精度评定等。
6. 地籍图绘制:地籍图符号、图幅编制、地籍资料整理等。
7. 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开发等。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周: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
第二周:地籍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第三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周:地籍图绘制及地籍资料整理。
第五周:地籍测量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地籍测量概述第二章:地籍测量原理与仪器第三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第四章:地籍图绘制与资料整理第五章: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x x市x 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2009年1 月吕梁市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09年月日 2009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09年1月-2009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丹棱县城区1_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工程设计书
丹棱县城区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工程设计书1.任务概述1.1 任务来源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便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管理、使用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真正实现丹棱县地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化和现代化,为搞好丹棱县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工作,受丹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对丹棱县城区开展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技术要求,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1.2 测区概况1.2.1、丹棱县位于盆地西南边缘,隶属眉山市,地理位置东经30’00’-30’01’,北纬103’30’-103’34’.属浅丘地形,测区相对高差约40M.1.2.2、丹棱县属亚热带陆性盆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雨量1298mm。
冬季最低气温0℃左右,霜雪少,冬季早晚多有雾。
1.2.3、丹棱河将县城化分为南北两城区,城区交通发达,南环路、人民路、关帝路、育才路、新北路、新南路、同心大道、为县城干道,主要交通要道省道106,县道丹蒲路(丹棱至蒲江)。
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测量工作的开展。
1.3 作业围及作业时间1.3.1、作业围:西北边以省道106为界,东边以正南北向的关帝路为准向东平移1km.南至王家山,郭山扁山脚.约7KM23.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方案3.1、测区已有的基础控制资料丹棱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基东,曾家山二个三等点成果如下表:3.2、测区已有的基础控制资料的利用方案3.2.1、关于基东、曾家山两个三等点的分析与利用以上两点的平面坐标均为1954坐标系;高程属1956黄海高程系。
但是,由于1954坐标系的坐标,无论一等还是四等点,其点位精度均是公寸级,与静态GPS定位精度为豪米或公分级精度是不相配的。
为使静态GPS测量的基线精度,不因已知点的精度而损失或扭曲,故本次E级GPS网采用基东点的54坐标和基东至曾家山的方位作为起算数据。
3.2.2、关于投影带的选取本测区位于东经103º30′-103º34′之间,处在中央子午线105。
城镇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1 测区概况1.1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状况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xx市东北部,介于xx湾和xx湾之间,东临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湾与市相望。
本次调查区位于xx县城区,东至城南工业区三期、xx铁路;xx、科山公园西端;南至漳泉肖铁路与324国道立交桥,北至玉辋路,作业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地籍测量及权属调查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1.2测区基本状况及特点xx县城区相对高差不大,城镇区平均海拔约20米,测区围约21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状,以居民地为主。
其中城区房屋较密集,老城区巷道狭窄,人口密集,是县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业难度大。
2.作业依据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1);2.2《城市测量规》(CJJ8-99)(简称《规》);2.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2.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简称图式)2.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2.7《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2.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简称《水准测量规》;2.10《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简称规定)2.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2.12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式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1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测量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一)、任务来源为依法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走向规范化,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国土资发[2004]1号《关于转发开展全国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经*土地管理局与*协商,本着互相协作的原则,发挥学校仪器设备、技术力量方面的优势,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由*来完成本次地籍测量任务。
(二)、测区概况*隶属*市管辖,位于*省*部,居*西北部,介于北纬34°31′--35°03′,东经104°59′--105°31′之间。
东接*和*,南邻*和*,西靠*,北接*。
南北长*KM,东西宽*KM,总面积*KM2。
海拔在*--*M。
*有西向东贯穿全境,自然形成南北两部。
南北两山由高到底均向*河谷倾斜。
*位于*部,是*政府所在地。
交通便利,*从城区西南边通过,*从城区北通过。
整个城区位于*两岸,由*冲击而形成的川地。
测区平均海拔*米。
本次地籍测量的面积约*KM2,测量范围为:东至:*。
南至:*西至:*北至:*测区街道布设不规则,居民住宅密集,多为老城区居民居住区。
用地类别除部分机关、商业、服务业、工业用地、军事用地外多为居民用地。
根据*年权属调查资料城关镇约有*多宗土地使用者,且多数为居民。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均较困难。
二、已有测量成果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1、成果平面控制测量(1).测区原有首级控制是*省测绘局于*年*月建立的*等三角网,城区控制网是在四等三角网的基础加密的一级导线网;(2).控制网点坐标成果表和点之记成果;(3).1:1000地籍图(1995年);(4)1:5000分区图;(5).*土地局2004年城关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
三、技术设计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6)国土局制定。
以下简称《规程》。
某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章前言XX市自1983年建市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城市面积由1983年的9平方公里发展到约15平方公里。
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及空间分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手工作业不但使得土地管理部门难堪重负,也不能适应现阶段土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地,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已有的地籍资料和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性的清理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XX 市土地管理局和XX省地矿测绘院于2001年11月签定了《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合同文本》,最终目标是建成“XX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XX市土地管理局的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根本性的变革。
一、 XX市概况XX市地处XX省东部,是我省第二大城市,市区中心地处东经103°47′北纬25°34′,平均海拔1900米。
距省会168公里,是出省入滇的咽喉要塞,历称“滇东重镇”,因民间有麒麟仙女降福于人民的传说,故又称为“麒麟城”,是XX市市府所在地。
XX市区主建成区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左右,根据2001年1月编制的《XX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座落于我省第五大盘地中央,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马雄山是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的分水岭,珠江的发源地,是我省大米和“云烟”的主要产地之一。
XX地处320国道和326国道交汇处,贵昆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城,昆曲高速、曲胜高速和曲陆高速公路使得XX市交通十分方便。
XX物产丰富,已初步建成了以卷烟、煤电、机械、冶金、化工、轻纺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操作规范。
3. 了解地籍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地籍测量操作。
2. 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地籍测量数据,编制地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测量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坐标系统、投影原理、测量误差理论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
4. 常用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实际操作:仪器操作、测量数据处理、地籍图编制等。
6.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利用规划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及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常用地籍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第三课时:地籍测量方法及实际操作演示。
第四课时:地籍测量数据处理及地籍图编制。
第五课时: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地籍测量知识,为实际操作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xx市xx县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xx市xx县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XXXXXX勘测院二零一五年六月xx市xx县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XXXXXX勘测院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方案编写人:编写时间:2015年6月XXXXXX勘测院二零一五年六月目录一、测区的慨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作业的依据 (2)三、控制测量 (3)四、平差计算 (7)五、成果检查 (9)六、资料整理 (10)七、保密措施 (11)八、资料提交 (12)xx市xx县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1.前言为满足xx市xx县规划建设的需要,受???????的委托,我院承担了????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T 14912-2005)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测区位于东经25°58’、北纬111°39’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xx市xx县,测区xxx桥,xxx县,西与xxx河相依,东有xxx县道面积约??k㎡;测区为丘陵地区,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的有关资料,对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大学xx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xxxxx 系测绘工程专业 2014 年级学生姓名课程设计题目 XXXXXXXXX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地籍测量所进行的GPS网的布设,具体内容为:1、GPS控制网布设的目的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
对于地籍测量,首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地籍测量和地籍变更测量的依据。
①保证整个网中所有的控制点位测量精度一致;②保证网中所有的图根点、界址点测量成果无误;③控制网能给测量计算增加必要的检核条件。
2 、GPS控制网的设计设计测区GPS控制网,本课程主要是对四等GPS控制网的设计:①读懂所给的相关报告和图纸,找出本项设计需注意的方面;确定项目设计的内容及等级要求;②能利用谷歌地图资料,完成纸上设计工作,并完成电子版设计图纸;③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估算,判断是否满足确定的等级要求;在设计方案估算满足精度的前提下,进行相关项目的优化设计;④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设计的相关工程量清单。
其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3 、成果要求要求提出设计大纲、设计方案(包括控制网基点布置和控制点测量精度评估)、主要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数量、相应的图纸等基础资料。
4、时间及进度要求在两个星期内提交GPS控制网设计报告、有关附图、仪器设备清单及相关测量技术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字) XXX2015年11月9日目录1工程概况 (1)2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 (4)2.1布设依据 (4)2.2布设原则 (4)2.3已有控制资料 (5)3地籍测量技术指标 (5)3.1一般规定 (5)3.2地籍测量精度指标 (5)3.2.1地籍图精度指标 (5)3.2.2界址点精度指标 (5)4XXX地籍控制网布设 (7)4.1一般规定 (7)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 (7)4.2.1控制网等级选择 (7)4.2.2四等GPS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7)4.3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 (8)4.3.1控制网设计 (8)4.3.2控制网精度估算 (8)4.4图根控制测量 (9)5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9)5.1 GPS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9)5.1.1 选点、埋石 (9)5.1.2接收机选用 (10)5.1.3 接收设备检验 (10)5.1.4 GPS观测 (11)5.1.5数据处理 (12)5.2图根控制测量 (13)5.2.1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13)5.2.2 RTK图根控制测量 (14)6主要工作量 (15)7成果资料 (15)8附录 (15)附图一:XXX首级GPS地籍控制网布置图附图二:XXX首级GPS地籍控制网精度估算报告附录三:GPS点之记附录四:GPS静态测量观测记录手簿1工程概况现XXXXXXXXX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负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理解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工作;•能够操作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能够处理地籍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体安排如下: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3.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4.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5.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具体操作;4.实验法:实地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籍测量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地籍测量相关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地籍测量的视频教程、图片等;4.实验设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最新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最新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民权县1:500⽐例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1.概况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南北宽36.9公⾥,总⾯积1222平⽅公⾥。
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
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东望商丘市区55公⾥,南抵睢县县城25公⾥,北达菏泽市87公⾥。
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
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滩地,堤南⾭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通惠渠境内长32公⾥。
民权县交通四通⼋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车站;郑徐⾼铁开⼯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
连霍⾼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并设有出⼊⼝和服务区;郑州⾄民权⾼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
国道连云港⾄天⽔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过。
2.调查原则2.1调查区划分为满⾜⼟地管理⼯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政管理系统相⼀致。
1、城镇地区⼟地划分⾸先按各级⾏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划分⼟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
当街道范围太⼤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较⼩,⽆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
对城镇,完整的⼟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地籍测量》实训任务书
《地籍测量学》实训指导书(工程测量专业使用)姓名:班级:组别:学号:一.地籍测量实习目的及任务、要求:地籍测量实习目的是强化同学实际操作技能。
使同学通过一周教学实习,能理论联系实际, 较熟练应用所学到地籍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地籍测量问题,能掌握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来进行地籍测量。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地籍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地籍测绘,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籍测量实习任务与要求是使同学通过一周教学实习,在实践中掌握 1.地籍测量控制点的布设。
2.地籍控制测量。
3.地籍细部测量。
4.地籍图测绘。
二、地籍测量实习规定(1)在测量实习之前,应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实习指导书,明确目的与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以保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2)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严格遵守本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5)服从教师的指导,每人都必须认真、仔细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互相协作精神。
(6)实习过程中,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7)必须严格执行仪器领用签名负责制,对全站仪等精密仪器,小组签字后全组同学应负责仪器的安全与保管, 仪器丢失和违规操作损坏仪器者,应认真查处,照价赔偿。
实习期间使用仪器要小心爱护,确保脚架安置稳定后再放置仪器。
在测量时,任何时候仪器旁要有人在,以防被碰撞而损坏仪器。
三、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1)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1)在教师指定的地点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棱县城区1:500地籍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成都市双流容大科技有限公司二OO六年十一月丹棱县城区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外业部分)编写单位:成都市双流容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安东总工:程晓玲项目负责:程浩项目技术负责:刘禹章设计编写:吴安东、程浩、刘禹章审批单位:审批者:1.任务概述1.1 任务来源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便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管理、使用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真正实现丹棱县地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为搞好丹棱县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工作,受丹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对丹棱县城区开展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技术要求,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1.2 测区概况1.2.1、丹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隶属眉山市,地理位置东经30’00’-30’01’,北纬103’30’-103’34’.属浅丘地形,测区相对高差约40M.1.2.2、丹棱县属亚热带内陆性盆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雨量1298mm。
冬季最低气温0℃左右,霜雪少,冬季早晚多有雾。
1.2.3、丹棱河将县城化分为南北两城区,城区内交通发达,南环路、人民路、关帝路、育才路、新北路、新南路、同心大道、为县城干道,主要交通要道省道106,县道丹蒲路(丹棱至蒲江)。
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测量工作的开展。
1.3 作业范围及作业时间1.3.1、作业范围:西北边以省道106为界,东边以正南北向的关帝路为准向东平移1km.南至王家山,郭山扁山脚.约7KM21.3.2、作业时间: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3月中旬.2.作业依据2.1、《城市测量规范》;2.2、《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2.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2.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2.5、《地籍测绘规范》;2.6、《地籍图图式》;2.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2.8、经审批的本《技术设计书》;3.测区已有资料3.1、丹棱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基东,曾家山二个三等点成果。
以上两点均为1954北京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
3.2、1∶10000地形图。
4.地籍平面控制测量4.1系统选择本次城区地籍测绘平面控制坐标系采用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56黄海高程系.4.2控制测量本次工程在平面控制部分以基东,曾家山为依据建立GPS E级网,城郊利用RTK技术发展图根控制,城区在GPS E级网基础上加密Ⅰ、Ⅱ级导线(网),Ⅰ、Ⅱ级导线点的密度必须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4.2.1、控制网布设方案根据测区现有的GPS点的分布和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的布设情况;根据测区建筑物分布密度情况,在房屋较密集地区布设二级电磁波测距导线。
导线网的结点一般应布设在重要的交叉路口上,导线图形可布设成附合导线、单结点、多结点网等形式。
4.2.2、控制点的命名、编号一.二级导线点编号用罗马字表示。
图根点编号前冠以“N”。
4.2.3、控制点的设置控制点按“城市测量规范”中的要求埋设永久性标志。
一.二级导线点在软质地面上埋设标石,标石规格为(12cm×20cm×40cm)的混凝土标石,中心标志为Φ1.2cmו20cm的钢筋,其顶部刻“+”字叉;在坚硬铺装地面,用钢钎在地上打成20cm×20cm见方的小槽,中心埋入Φ向6mm×100mm 的水泥钉。
导线点埋设时,标石面或钢筋顶部不允许高出地面太多。
标石面露出地面应小于5cm,钢筋应平标石顶面。
房顶标志根据“规范”建筑物上标石的设置规格和方法进行。
同时在各点位附近明显固定的地物上,用红油漆书写点号及点位的指示方向线,标注相关距离以便查找和永久保存(书写时注意字体整洁和城市环境卫生)。
电磁波测距离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②、电磁波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按照本设计书后面的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规定执行。
③、电磁波测距仪及其主要附件在使用前应按“城市测量规范”第2.4.2条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与校正。
电磁波测距的距离、垂直角和气象元素等的各项限差和要求按照本设计书后面的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规定执行。
为了减弱点位对中误差对测角、测距的影响,导线测量应采用三联脚架法。
记录采用手工记录。
控制测量平差计算:一.二级导线采用清华三维严密平差软件进行计算。
4.3、高程以基东三等点为起闭依据.4.3.1、四、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Ⅱ级导线点用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其高程;一次附合图根点的高程用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如果Ⅱ级导线点的高程用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则其高程只供一次附合图根导线作高程起闭点用,不再以此一次附合图根高程发展二次附合图根高程导线。
高程与平面控制同步施测。
四、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有关技术规定:4.3.1.1四、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注:1、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单位:公里。
2、D不应大于1公里。
L的长度对于四等不得大于15公里;对于五等不大于7公里。
3、各边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四等使用Ⅱ级测距仪往返测距各一测回,五等使用Ⅱ级测距仪单程测距一测回。
4、测距边应进行加乘常数、气象数据的改正,垂直角两差及倾斜改正。
5、边长的高程归化面为300米高程面。
4.3.1.2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记录使用手工记录,平差采用严密平差程序进行。
4.3.1.3、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①、一次附合图根点的高程采用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起闭于四等水准点(四等GPS点、Ⅰ、Ⅱ级导线点),二次附合图根点的高程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定,起闭于五等以上的水准点。
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的形式。
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注:〈1〉、L ── 为路线总长(以KM为单位);〈2〉、S ── 为边长(以KM为单位);②、图根支导线的高程测定可以不闭合,但其技术要求均与图根附合高程导线的测定相同。
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图根点的垂直角可单向观测一测回,变动棱镜高度0.2米以上后再测一次,高差较差不超过0.4×S米(S 为边长,公里),则可取用中数。
4.4.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是直接用于测绘地籍图,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依据。
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的各等级的控制点之下加密完成。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GPS(RTK) 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技术要求按现行的《规范》执行;也可采用图根附和导线的方法,但附和的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在个别极困难的地区可以附和三次。
局部地区可采用支导线、光电测量极坐标法和交会法等方法进行。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的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以能满足地形、地籍图的细部测量为前提。
开阔地带的图根点的密度:(点/km2)城市建筑区以及地形复杂、隐蔽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加大图根点的密度。
图根光电测距附和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注:1、n为图根导线的测站数。
2、一、二表示图根附和导线是第几次附和。
如果采用支导线的方式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则支导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00m,支导线水平角应该施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一个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的圆周闭合差都不应大于±40″。
4.4.1、选点、埋设图根点的点位选取应有利于界址点的测定和野外数字化测绘地籍图。
图根点可采用临时性标志,一般选用木桩、水泥钉或刻痕等。
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的埋设标石,每幅地籍图应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埋石图根点。
埋石图根点应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导线上,并应该保证至少与另一个点(埋石点或高级控制点)互相通视,以满足以后城市地形、地籍图的修测、补测的需要。
4.4.2、观测图根导线测量使用动态GPS(RTK)或电子全站仪,记录:动态GPS(RTK)仪器自动记录,全站仪手工记录.图根导线控制测量时应观测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
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得大于±20″,垂直角观测值的相互较差不得大于±25″。
距离采用单程观测图根控制导线前进方向的边长,每测回内读数较差不得大于±10mm。
每测站观测完毕后,立即计算水平角、垂直角。
如果发现超限,应立即进行重测。
重测记录应计入手薄。
4.4.3、平差每条图根导线观测完毕后,应对整条图根导线进行导线方位角、坐标闭合差计算。
如果发现超限,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图根导线的平差可以采用近似平差软件计算。
角值取至秒,距离值和坐标取至毫米。
4.5.资料提交在丹棱县城区地籍调查工作开展之前,由丹棱县国土资源局提交以下控制成果及资料:国家等线点的点位坐标和点之记和城区1∶10000地形图。
5、权属调查本次地籍调查要求利用已有的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及变更登记的权属调查资料。
登记资料出现重复的,以最新的登记资料为准。
对发证资料与现状发生变化情况的判定及其处理方法由县国土资源局指定处理.5.1.地籍编号编号分为三级,分别为街道、街坊、宗地。
5.1.1、街道划分和编号:街道的划分在丹棱县国土资源局的统一组织下实施,以丹棱河为基础划为南、北两个街道。
街道编号采用罗马字表示。
从Ⅰ开始,按顺序依次编排。
5.1.2、街坊划分和编号:在街道划分后进行街坊划分。
街坊是由道路、河流等其他线状地物封闭的地块。
原则上按自然街坊划分地籍街坊,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宗地数量较少时,可以将几个自然街坊划分为一个地籍街坊;反之也可以将一个自然街坊划分为几个地籍街坊。
街坊编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按1、2、……依次编定。
5.1.4、宗地编号:宗地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从“1”开始向后顺序编号。
通过以上编号后,一个完整的地籍编号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
如: 1-3-15。
一衔道,3街坊15号宗地.5.1.5 制作工作底图对测区先进行1:500地籍图测绘、采用全站仪数字化进行测绘,以形成现势性较好的图件,利用这些图件进行权属调查,再根据权属调查结果编制地籍图。
5.1.6 预编宗地号调查人员实地调绘,将封闭地块逐一用铅笔标注在工作底图上,并注明编号。
当一个地籍街道或街坊全部勾绘结束后,对街道或地籍街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统一预编宗地号,并将该编号标注到地籍调查表上。
为了方便工作和减少编号的错漏,最好将工作底图拼接成街道或街坊岛图,然后在岛图上采用“弓”型统一预编宗地号。
5.2.宗地权属调查5.2.1、调查人员在工作底图上将已有登记资料的宗地划分出来并实地检测。
对因城市规划道路、河流堤岸等改扩建且已完成所涉及的宗地,临规划道路、河流等方向的权属界线,依据相关资料重新确定;对未完成规划道路、河流等改扩建工程所涉及的宗地,权属界线的确定以现状为准。
因其它原因发生变化的,实测现状,按原已有登记资料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