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的治疗及指南(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室率持续增快的患者 具有可逆性
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CHADS2评分 房颤转复抗凝:升级(<48h肝素化)
危险分层-CHADS2评分新拓展
危险因素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VASc积分
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 1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1 1 1 1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 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 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 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 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 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8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的风险与房颤患者相同,因此遵循 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心内科 尚永志
主要内容
前言 房颤分类 房颤伴随病及并发症 房颤的抗凝治疗 总结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普通人群的发生率0.77%(30-85岁)
40-50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2012年房颤分4类
初发 AF
首次发现,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左心耳封堵术
指南推荐 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有禁忌症的高卒 中发现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性 左心耳封堵术(IIb B); 对于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考 虑手术切除左心耳(IIb C)。
总结:
1.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部分。 2.心房纤颤治疗倾于"全或无",即对于存在血 栓栓塞风险的患者,推荐抗凝;无卒中危 险因素的心房纤颤,不予抗凝。 3.心房纤颤目前仍然以口服抗凝药为主,随 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抗凝已经由华法 林“单元化”走向“多元化”时代

心房纤颤的治疗课件

心房纤颤的治疗课件
心房纤颤的规范治疗
长沙市第一医 院 戴月 梅
心房纤颤的治疗
1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的治疗
2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律
失常的急诊患者中约40%是房颤, 急诊处理是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 取不同的处理。
房颤具有增加脑卒中、心衰和全因
死亡的危险性。且对女性更为显著。
房颤又是最常见的慢性的持续性心
律失常,Af占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 1/3。
心房纤颤的治疗
7
三、房颤的临床表现
3、临床听诊大多心率增快、心音强弱不等、 节律完全不规则、脉搏短绌明显;
4、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 振幅、形态均不一致的基线波(房颤波 Af)。
心房纤颤的治疗
8
四、房颤的发病机制
异常自律与折 返学说,现今 公认折返是Af 的电生理基础。
心房纤颤的治疗
心物治疗
(二)、心室率的控制
1、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史的有症状的持续Af 的患者控制心室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③紧急情况下可静脉给药β-B剂或二氢吡 啶类CCB(但要注意低血压和心衰的发 生)。
④Af伴有心衰并除外旁道的情况下,静脉 注射西地兰或胺腆酮。
心房纤颤的治疗
18
七、房颤的药物治疗
1、胺腆酮
①口服:0.2TId*1W,
0.2BId*1W,
0.2Qd*2W,
0.2Qd维持;
总量10g
②静脉用药:3-5mg/kg10分钟注入,10-15分钟后可 重复一次,随后1-1.5mg/kg静脉滴注,6小时后减 量,0.5mg/min维持,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g,一 般联用三天。
2、索他洛尔(Q-T<4心6房0纤m颤的s治,疗 电解质正常)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

1. 迷宫手术完成后缝置临时起搏导线,对所有病人给予右房或右室起搏
2. 可达龙的应用:
○ 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可达龙(口服或静脉) ○ 术前静脉给予镁剂 ○ 术后给予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可达龙(胺碘酮) ○ 术后常规给予可达龙,术后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总量不超过1200 mg;
然后改为口服,每日200-600 mg。出院后每日口服100-200mg,维持 3-6个月,其后根据心律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 ○ 如有心电图发现AF发作,持续服用至12个月
肺静脉与房颤
1996年,肺静脉参与房颤 (Haissaguerre 等)
4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右房线性消融后8例出 现频发
房早,可触发房颤 房早起源部位多在肺静脉心房入口及其附近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后房颤也随之消失
肺静脉与房颤
1999年,肺静脉高发异位兴奋灶 (多家实验室)
1999年,Haissaguerre等报道80例阵发 性房颤共174个异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 其中168个(96%)位于肺静脉,6个 (4%)位于心房,四个肺静脉中以右上 (55个)、左上(52个)及左下肺静脉 (50个)的异位灶居多
应当联用ACEI类药物
出院前仍为AF, 100~200 焦耳同步直流电 电复律,持续服用胺碘酮3个月后仍房颤, 考虑再次采用同步直流电电复律
谢谢谢谢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01
胺碘酮在MAZE Ⅲ手术后临床 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可表现出I-IV类所 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 轻度阻断钠通道,但没有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心房纤颤的处理课件

心房纤颤的处理课件
适度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有助于控制心房纤颤。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结构,多 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通过心理咨询、放 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
心房纤颤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误区一
心房纤颤患者不能进行运动 锻炼。
评估并发症风险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栓 塞、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并发症的风险,评估风险 等级。
评估治疗需求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诊断误区及注意事项
仅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
心房纤颤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手段,仅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容易 导致误诊或漏诊。
对心电图检查的误解
部分患者认为心电图检查没有必要,或者认为心电图检查可以完全 诊断心房纤颤,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常用药物及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如胺 碘酮、普鲁卡因胺等。副作用包 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传导阻
滞等。
β受体拮抗剂
用于控制心室率,如美托洛尔、阿 替洛尔等。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 力衰竭加重等。
钙通道阻滞剂
也可用于控制心室率,如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等。副作用包括低血压、 心动过缓等。
06
心房纤颤病例分析
病例一:长期规律服药成功控制心房纤颤
总结词
长期规律服药是成功控制心房纤 颤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该病例展示了一名长期规律服药 的患者,通过定期检查和调整药 物剂量,成功控制了心房纤颤的
发作频率和症状。
总结
规律服药能够降低心房纤颤的频 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病例二:导管消融治疗解决长期心房纤颤问题

心房纤颤的诊治

心房纤颤的诊治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心房纤颤的诊治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 解金红、 解金红、陈玉善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房颤定义
房颤: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的电产生和传导 异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 颤动波,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 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Department 3 xiejinhong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LA Circumferential PV Ablation
Department 3 xiejinhong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Improved Circumferential PV Ablation
Oral H, Fred Morady et al. Circulation, 2003, 108: 2355-2360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手术成功及复发的判断标准
治疗成功: 治疗成功 术后3月;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房颤/房扑/房速发作; 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 以后或停用胺碘酮3月后。 治疗有效: 治疗有效: 术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使用无房颤、房扑或房 速发作; 消融术后房颤发作负荷明显降低。 早期复发: 早期复发: 术后3月内发生的房颤/房扑/房速,持续时间≥30s; 晚期复发: 晚期复发: 术后3月后发生的房颤/房扑/房速,持续时间≥30s。
Department 3 xiejinhong
• •
• • • •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并发症及处理
心脏穿孔/心脏压塞 血栓栓塞 肺静脉狭窄 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左心房-食管瘘 膈神经损伤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Department 3 xiejinhong

心房纤颤治疗

心房纤颤治疗

>120ms 宽&切迹 双相+/左偏
心房内传导阻滞
Interatrial Conduction Block(IACB)
心内电生理:
心房内传导(ICT)时间延长
窦性心律: 120-180ms, 平均150ms
右心房起搏: 150-240ms, 平均200ms
LV RV
IACB对病人的危害
Haissaguerre
54例AF
PVs环状电极标測消融成功率80%
(NASPE2001)
Pappone
409例AF
Carto标测隔离肺静脉口成功率85% (ASC2001)
Natale
45例AF
超声球囊消融成功率(半年)60%(ESC2001)
❖ 局灶性房颤消融方法学成熟
局灶性房颤消融适应症
1. 药物无效的房性心律失常 2. 不能耐受药物的房性Ar 3.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性Ar 4. 有心脏疾病非瓣膜病引起相关的房性Ar 5. 适龄的患者<65岁
(一)窦性心律药物维持
Af极易复发,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6 个月仍保持窦律者不足50% 影响维持窦性心律因素包括:
左房体积 病程 原发心脏病 年龄 心功能
常用药物
奎尼丁:维持窦律效果较好,易发 生TdP
普罗帕酮:心脏外副作用小,6个月 窦体维持30±8%预防复发剂量450900mg/d
房颤消融并发症
心包填塞 肺静脉狭窄 其它血管并发症
有待解决的问题
局灶性房颤有所有房颤中所占的比例
寻找一种高效的房早/房颤诱发方案
需要更适应于肺静脉内消融的消融导管 系统,以简化操作、扩大适应证范围
房颤的分类(时间)
窦性心律 第一次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精品PPT课件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精品PPT课件
界嵴、欧氏嵴、峡部、腔静脉、房间隔、卵圆 窝、冠状窦、肺静脉、Marshall韧带、Koch三角、 Bachman束
界嵴与房颤
1997年,特发性房颤CT起源 (Jais) 特发性房颤9人,3人右房CT起源
1999年,CT参与房颤电重构 (Saksena) 房颤时,CT不应期↓,纵向传导↑ 房颤时,CT在横向上呈优势折返路径特征
界嵴与房颤
2001年,CT为房扑转为房颤的关键(Hsieh) CT的横向耦联(transverse coupling)是
房扑转为房颤的关键沿CT消融可阻止房扑向房 颤转换
腔静脉与房颤
1999年,腔静脉可成为局灶性房颤的兴奋灶 2000年,腔静脉内电活动参与房颤(Tsai等)
窦律,上腔静脉内快速偏转波,近端→远端 上腔静脉内早搏,远端→近端 上腔静脉消融,房颤终止 电活动消除/局限于上腔静脉内颤动样电活动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
• 心房纤颤发病率:M:2.2%;F:1.7%。

50~59Y:5%。

80~89Y:8.8%。

美国:100~150万。

中国:达1000万以上
• 心房纤颤常见原因: • 1. 风湿性心脏病; • 2. 高血压病; • 3. 冠心病; • 4. 非心源性疾病(甲亢); • 5. 心脏术后。
肺静脉与房颤
1996年,肺静脉参与房颤 (Haissaguerre等)
4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右房线性消融后8例出现频发 房早,可触发房颤 房早起源部位多在肺静脉心房入口及其附近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后房颤也随之消失
肺静脉与房颤
1999年,肺静脉高发异位兴奋灶(多家实验室)
1999年,Haissaguerre等报 道80例阵发性房颤共174个异 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其中 168个(96%)位于肺静脉,6 个(4%)位于心房,四个肺静 脉中以右上(55个)、左上 (52个)及左下肺静脉(50个) 的异位灶居多

心房纤颤的治疗措施

心房纤颤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培鸿;156例心房颤动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2]焦珍珍;杜昕;马长生;方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6期.
[3]陈培鸿;156例心房颤动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2.3抗凝治疗
2.3.1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因为10%~20%的房颤患者将在未来发生严重的致残性脑卒中,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大的威胁,推荐采用脑卒中的危险来决定是否采用抗凝策略。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其他部位的栓塞病史)、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瓣膜置换术后;中度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75岁以上、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0.35)或糖尿病患者;未证实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65~74岁、女性、冠心病和甲状腺毒症。
2.3.2选择抗凝方法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证,所有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均应进行抗凝治疗。
有任何一种高危因素和≥2种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目标INR2.0~3.0)。1种中度危险因素或≥1种未证实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81~325mg)或华法林(INR2.0~3.0)。对于没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推荐采用81~325mg的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建议置换金属瓣膜的房颤患者维持INR在2.5之上。已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其抗凝的需要。年龄小于60岁、没有心脏疾病或任一种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不推荐应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房扑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和房颤一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房纤颤46例,其中男女各23例,平均年龄45岁。

心房纤颤[讲解]

心房纤颤[讲解]

心房纤颤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病人的护理体会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血。

心房颤动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心音的强弱不等,心律的绝对不规则以及脉搏短促,频率快而不齐,达每分钟350~650次[1]。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房纤维颤动较常见。

如果不注意精心护理和合理治疗,这种病人死亡率极高。

现将我院收治48例冠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40例,女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90岁;慢性病急性发作30例,首次发作18例;心房颤动生存20年以上20例,生存10年以上15例,生存5年以上5例,心房颤动24h内死亡8例。

2 护理体会2.1 去除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因素2.1.1 病室温、湿度(1)室温宜保持在18℃~20℃,室温过低病人易受凉、室温过高,影响散热而使病人感觉不适。

(2)湿度50%~60%,温度过低,呼吸道干燥,咽喉痛,口渴,湿度过高,病人闷热难受。

天暖时,病室门窗要经常打开,使日光能够直接射入。

2.1.2 避免病人用力(1)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应动作轻巧。

(2)协助个人生活,保持大便通畅。

2.1.3 饮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用蜂皇浆和蜂蜜送服口服药。

禁用肥肉、蛋黄,不必限制植物油。

避免摄入过咸或含钠高的食物,防止诱发或加重水钠潴留。

饮食应给予易消化,适量蛋白。

2.1.4 预防褥疮对年老体弱伴周围皮下水肿者,因局部血液循环差,对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两下肢踝关节等处,每天数次给予热水、酒精按摩,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定期给病人翻身、拍背。

2.2 心理治疗及精神护理首先了解病人的病态心理活动,鼓励病人善于表达他们的感情,护理人员应以热忱、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使病人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然后协助解除病人的各种顾虑,教育家属正确对待和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使之提高病人对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促使病人的心身早日康复。

心房阡颤治疗(中体)

心房阡颤治疗(中体)

治疗方案
3.选择抗凝治疗要使用同一标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房颤。(B) 4.有瓣膜病的房颤病人在外科手术前,或要进行有出血危险的 创伤性检查,应中断抗凝一周,且不用肝素替代。(C)
5.在心律为窦性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抗凝,需重新评估。(C)
治疗方案
CLASS ⅡB
1.≥75岁的房颤病人,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如没有明确的口服抗 凝禁忌症;还有些中危病人,不能安全耐受INR在2~3或INR2.0 (1.6~2.5)这个较低的靶目标。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考虑缺血性 中风和动脉栓塞的初期预防。(C) 2.高危病人因外科手术需中断抗凝一周以上者,可用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但其效果不确定。(C) 3.房颤病人的PCI或血管重建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100mg/d 和/或氯吡格雷(75mg/d)可以和抗凝剂同时使用,来预防心肌缺 血事件。这种联合尚未全面评价,出血的危险性增大。(C)
房颤病因和易患因素

药物
酒精 咖啡因

内分泌失调
甲亢 嗜铬细胞瘤

自主神经张力改变
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心房壁内或与心房毗邻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术后 心脏、肺或食道术后 先心病 神经源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出血性严重中风
特发性(孤立性房颤) 家族性房颤
房颤分类
根据ECG、心外膜或心腔内电图、心房电活 动标测或临床表现,有多种分类。 房颤在某一段时间可以改变,只能在一个给 定的时间对它进行分类。
治疗方案
Class Ⅲ
没有心脏病证据的60岁以下的孤立性房颤,或没
有任何栓塞危险因素者,不宜长期抗凝治疗。(C)
治疗方案
三.房颤转复
药物转复
CLASSⅠ 推荐氟卡尼,普罗帕酮或Ibutilide。(A) CLASS Ⅱa 1.胺碘酮(Amiodarone)(A) 2.没有窦房结病变或房室传导障碍,分支阻滞,Q一T延长, Brugada综合征或器质性心脏病,一旦证明该患者院内使用普 罗帕酮或氟卡尼安全,院外发生持续性房颤可顿服规定的大剂 量普罗帕酮或氟卡尼。治疗前如发生房扑,可用β 阻滞剂或非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减慢房室传导。(C) 3.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病情稳定,不要求立即恢复窦律,病 人可不住院用胺碘酮复律。(C)

心房纤颤控制指南摘要.ashx

心房纤颤控制指南摘要.ashx
・ -#(・
・指南与规范・
! ! 【 编者按】 ! 临床工作指南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 "#$% 年以来,美国心脏病学学院 & 美国心脏学会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指南颁布的研究。本次最新版的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 指南很荣幸地 邀请到欧洲心脏病学会参与编写。来自美国心脏病学学院 & 美国心脏学会行医指南与政策会议工作组和欧洲心脏病学会 行医指南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工作,力求避免任何实际的、潜在的、可以预见的矛盾和不一致。美国 心脏病学学院 & 美国心脏学会行医指南与政策会议工作组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行医指南委员会每年都会对本指南进行审 阅,如无更新、修订、废止或收回,本指南仍将作为最新版本。希望本指南能帮助医疗工作者在房颤的诊断、治疗及 预防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 ! 建议分类 !类! ! 循证医学证据和( 或) 普遍意见均认为治疗有 效 "类 ! "6 ! "7 #类 ! ! 证据水平 关于 治 疗 的 有 效 性 循 证 医 学 证 据 相 互 冲 突 和 ( 或) 有意见分歧 循证医学证据或意见倾向于治疗有效 循证医学证据或意见倾向于治疗无效 循证医学证据和( 或) 普遍意见均认为治疗无 效,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害
万方数据
・ 6@6・
!) ; ( " ) 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无附加旁路时, 可静脉给予地高辛或胺碘酮来控制心率( 证据水平: !) ; ( # ) 活动时房颤可引起自觉症状,此时必须控 制心率,调整药物用量保证心率在生理范围内( 证 ; ( % )房颤患者静息时口服地高辛控制 据水平:$ ) 心率是有效的,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 &’ ) 功能 。 不良或久坐的患者也同样适合( 证据水平:$ ) ( ) ) 房颤患者静息及运动时联合使用地 !( 类: 高辛和 " *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来控制心率是合理的。药物的选择应符合个体化原 ; (+ ) 则,调整剂量以避免心动过缓( 证据水平:! ) 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过大时可选择房室结或附加旁 ; ( " ) 其他治 路消融术以控制心率( 证据水平: ! ) 疗方法无效或抗血栓药禁忌证时静脉给予胺碘酮,可 有效控制心率( 证据水平: $ ) ; ( # ) 存在附加旁路 的房颤患者不进行电转复时可选择静脉给予普鲁卡因 。 胺或伊布利特( 证据水平:$) ( ) ) 房颤患者单独或联合应用 " * 受体 !, 类: 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地高辛控制心 室率效 果 不 佳 时,可 选 择 口 服 胺 碘 酮( 证 据 水 平: $) ; ( +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存在附加旁路传导 时可考虑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丙吡胺、伊布利特或 ; ( " ) 当药物无法有效控制 胺碘酮( 证据水平:! ) 心率或疑有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时,可考虑行房室 结导管消融术以控制心率( 证据水平:$ ) 。 ( ) ) 阵发性房颤患者不应使用洋地黄作为 #类: 惟一的药物来控制心室率( 证据水平: ! ) ; (+) 房 颤患者在行房室结导管消融术之前必须先使用药物控 ; ( " ) 合并失代偿性心力 制心室率( 证据水平:$ ) 衰竭的房颤患者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会加 重血流 动 力 学 失 衡,因 此 不 建 议 服 用( 证 据 水 平: $) ; ( # ) 存在预激的房颤患者如果静脉给予洋地黄 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能会加快心室率, 。 因此不推荐使用( 证据水平:$ ) )- "- +. 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 ) ) 所有房颤患者都应进行抗血栓治疗, $类: 防止血栓栓塞事件,但孤立性房颤或抗血栓药禁忌证 ; ( + ) 选择抗血栓治疗应充 者除外( 证据水平:/) 分考虑每个患者脑卒中和出血的绝对危险性、相对危 险性及获益情况( 证据水平: / ) ; ( " ) 无机械性心 脏瓣膜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很高,建 议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及维生素 0 拮抗剂,国际标准 化比值( 123) 的目标值是 +- 4 5 "- 4 。缺血性卒中危 险性最高的因素包括既往血栓栓塞事件( 缺血性卒 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及风湿性左

心房纤颤的治疗12.3.15ppt课件

心房纤颤的治疗12.3.15ppt课件

六、房颤患者的临床评估
3、经UCG证实是否有瓣膜病,左房和右 房的大小,左室的大小和功能,肺A压力, 是否存在左室肥厚,是否存在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4、甲状腺的功能、肾功能、肝功能检测。
六、房颤患者的临床评估
5、其他: ①6分钟步行检测(为了了解运动时心 室率的控制) ②运动实验(了解永久Af心室率的控制, 再现运动诱发的Af,用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前,除外心肌缺血) ③动态ECG(ECG诊断困难时应用,评 估Af的心室率,有SSS综合征)
七、房颤的药物治疗
(一)控制节律,窦性心律的维持。 常用不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普罗帕酮、胺 腆酮、 β-B剂、非二氢吡啶类CCB。 1、胺腆酮 ①口服:0.2TId*1W, 0.2BId*1W, 0.2Qd*2W, 0.2Qd维持; 总量10g ②静脉用药:3-5mg/kg10分钟注入,10-15分钟后可 重复一次,随后1-1.5mg/kg静脉滴注,6小时后减 量,0.5mg/min维持,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g,一 般联用三天。 2、索他洛尔(Q-T<460ms,电解质正常)
④上述情况β-B剂、洋地黄制剂、腺苷、利多 卡因和CCB等药均不宜使用,此类药物可 减慢房室结内传导,进一步促进经旁道的 快速下传。
七、房颤的药物治疗
(三)预防血栓事情(抗凝治疗) 1、血栓高危预测因素: 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②既往有栓塞事件或脑卒中史 ③高血压病史、心肌梗塞史、糖尿病史、 左室功能不全、左房血栓、高龄(>75) 2、阵发性Af患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 48h以上,如有上述高危预测因素一项以上, 也宜抗凝治疗。
心房纤颤的治疗12.3.15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律 失常的急诊患者中约40%是房颤, 急诊处理是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 取不同的处理。 房颤具有增加脑卒中、心衰和全因 死亡的危险性。且对女性更为显著。 房颤又是最常见的慢性的持续性心 律失常,Af占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 1/3。

房颤(教学及宣教)

房颤(教学及宣教)

心房纤颤疾病概述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可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房颤,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

导致病人残疾或病死率增加。

心房纤颤发病机制(1)折返机制学说:房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在深入研究较早提出的学说认为心房内有单个异位自律灶以极快频率发出冲动使各处心肌不能保持同步活动而致颤动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电生理结果均支持折返机制学说。

支持折返机制的证据有:①房颤与房扑关系密切许多有力的证据支持房扑的机制为折返临床上常见房扑和房颤交替出现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房扑时心房各部仍保持1∶1的协同收缩;而房颤时心房各部不能维持1∶1的协同收缩。

②房颤常见于心肌兴奋性异常降低的各种临床和实验情况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房纤维化或脂肪浸润。

动物实验经常使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诱发房颤。

③程序刺激可诱发临床或实验性房颤④在许多折返模型中消融可终止房颤。

⑤房颤的计算机模型提示了多种折返活动。

⑥计算机化标测技术更常发现房颤时的折返激动模式。

(2)主导环学说:1962年Moe提出多个折返小波的假说1979年Allessie不仅证实了这个假说还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主导环的概念(Leading Circle)及小波波长的概念。

即冲动围绕一个功能性的障碍区域运行(由处于不应期的心肌所构成),从主导环的各个部分发出的冲动(子波)向其中心传导,并在那里互相碰撞,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功能性的阻滞区域(不应区域)以阻止环形冲动的短路“主导环”的折返波可以碎裂成许多不应期依赖性的小子波从而形成房颤。

(3)自旋波折返学说:自旋波是自主旋转的波为一种非线性波。

新近发现的心脏自旋波折返为房颤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的分类
初发房颤 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需用药物 或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


其它分类:特发性房颤,器质性房颤;灶性房颤,交 感性房颤,迷走性房颤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0.4%,并随年龄 增加,>60岁的人口<1%,>80岁则人口 >6% (Framingham研究);男性发病率高 于女性;在伴有心功能减退和瓣膜心脏 病时发病率增加。
房颤的病理生理
心房因素

房颤病人的心房病理:持续性房颤的病 人心房纤维表现为正常和病变纤维交错 的斑点状纤维化,脂肪变性。这种病理 改变可以影响窦房结,是原发性病变还 是继发性很难判断;66%的特发性房颤 心房肌有炎性改变;还可发现心房肌有 肥大,和进行性心房扩大。
房颤发生的机理
自律性增高:一个或多个点在心房或静 脉与心房肌连结处自律性增高(灶性房 颤源于肺静脉或腔静脉等) 折返机制:一个或多个折返波,形成子 波折返;子波的数量取决于心房肌不同 部位的不应期,心肌质量,传导速度等 在W-P-W:可诱发三种房颤(I型单以折 返从前传向右心房;II型1-2个波前向传 导;III型多个波向不同方向传导

Flecainide: 200-300mg/d(VT,CHF,增 加AVN传导) Propafenone: 450-900mg/d(VT,CHF, 增加AVN传导) Quinidine: 600-1500mg/d(TDP,胃肠道 症状,增加AVN传导) Sotalol: 240-320mg/d(TDP,胃肠道症状, CHF,心动过缓,加重COPD)
预后

在非风湿性AF年缺血猝中为5%,是非 AF病人的2-7倍;1/6的脑猝中为AF引起; 非瓣膜性AF其一过性和无症状脑猝中, 年发生率>7%;Framingham研究脑猝中 年发生率随年龄增加1.5%(50-59岁),在 80-89岁达23.5%;房颤病人的死亡率是 窦性心律的二倍(伴有潜在心脏病)
房颤病人的临床评价
AF的全面评价决定了它的治疗策略
最基本评价
1.病史和体查 用于确定:
AF的症状 临床类型(初发,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 初发症状,AF的发病过程 AF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促发因素,终止方式 已经治疗的药物反应 合并的心脏病史,可逆的病因(甲亢,饮酒等)
2. 心电图 用于确定:

主环折返

主环折返示意 图,主折返环 为黑尖头,在 中心由于功能 性不续性AF时左房记录到4个折返激动, 在右心房记录到3个折返激动。



I型在右房单极记录,不 同方向跨过右房游离壁 快速扩散,表现为单一 电位。 II型可记录到大多为长 双的电位和碎裂电位, 由于在心房的不同部位 由于不应期随机发生了 阻滞,表现的不规则电 位。 III型其电位为多个成分, 伴极高频率的碎裂波和 高度的慢传导、传导阻 滞、自旋波,在此情况 下发现房内的传导阻滞 或慢传导的区域变的不 可能。

4 .院外病人的药物使用
阵发性AF的院外治疗目的:终止AF发作, 预防复发。 持续性AF的院外治疗目的:转复AF,增 加电复律的成功率,预防AF的过早复发。 因缺少监测因更注意监测药物致心律失 常作用。
成功率:以3天观察为86%,在使用奎宁 丁或丙吡胺后再除颤为94%;一年和二 年的窦律维持率为23%和16%,使用药物 为40%和33%。 对植入心脏起搏器和ICD的病人,除颤很 安全;在除颤后应立即检查其功能,电 极位置尽可能远离起搏器,应采取后— 前位。

电复律的风险
栓塞:在未采用预先抗凝中为1-7%。 心律失常:常见有短暂的室早,室上性 早搏,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在低钾或 洋地黄中毒可出现室速和室颤;在没使 用药物的情况下,慢心室律AF常提示AV 阻滞;在除颤前应评价是否具有症状的 心动过缓。 除颤后常有一过性ST段抬高和CK-MB升 高。

警惕非心脏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 须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监测:IC类药物 QRS的宽度<用药前的150%,运动试验 有助于发现QRS的增宽(频率依赖性阻 滞);IA或III类药物应在窦性心律下QTc 应<520ms。 同时应定期监测血K,Mg,和肾功能。 对一些病人(HF)应注意监测LV功能。
房颤的治疗
原则:治疗心律失常和预防栓塞。前者是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或控制AF时的心 室律。
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

在AF病人转复和保持窦性节律,可以解 除病人的症状,预防栓塞,防止心肌病
心律的转复

房颤转复的基础:下列情况需紧急转复 AF诱发急性HF,低血压,CAD病人心绞 痛恶化。在转复前不进行抗凝治疗有增 加栓塞的风险(AF持续48小时以上), 在药物和电复律间中风和栓塞风险并没 有差别;使用这二种方法前均需抗凝治 疗。
心房纤颤的治疗及指南 (ACC/AHA/ESC 2001指南)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钲
房颤的定义
房颤是一种由心房不规律的电活动引起 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伴有心房功能的减 退。R-R间期不等,心室频率取决于AV 结的传导功能和迷走N,交感N的张力。 它可伴有其它心律失常;房扑(240-320 次/分),房速,AVRT,AVNRT等可触 发房颤,源于肺静脉的房速常发展为房 颤。
房颤的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
房颤的原因和伴随疾病



AF的急性病因:饮酒,外科手术,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肺栓塞和甲状腺机能抗劲。最常见原 因是心肌梗塞和心胸手术。 AF不合并心血管疾病:在年青病人,30-40% 的阵发性AF,和20-25%的持续性AF AF合并心血管疾病:瓣膜病,CAD,HP(尤 其是LV肥厚) 神经性AF:迷走N或交感N的张力异常可触发 AF。

Amiodarone 和Dofetilide可做为替代治疗。 Quinidine, Procainamide和Disopyramide 一般不益使用,除非Amiodarone无效或 有禁忌证。 抗胆碱能Disopyramide对迷走性房颤有特 效。 Propafenone由于它的内源性拟交感作用 不易用于迷走性AF。
房颤时心肌和血流动力学



AF时引起的血流动力障碍:心房失同步收缩, 房室收缩顺序丧失,心室律不规律,不适当的 快心市律等明显减少CO,在病人伴有心室舒 张充盈损害时优为明显。 持续的心房快频率损害心房的收缩功能(心动 过速介导的心房心肌病),在复律后其收缩恢 复延迟。 持续过快的心室律(>130次/分)可引起扩张性 心肌病,HF可以是AF的初发表显;其原理有 心肌能量耗竭,缺血,钙调控异常,心肌重构 等。
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AF形成的血栓多数位于 左心耳(LAA),经胸超声心动图无意义,食 道超声(TEE)对其特异性高且敏感;LAA血 流速度减慢,伴随自然显影(SEC)提示血栓 形成;预测自然显影的因素有:LA大小, LAA血流速度,LV功能不良,纤维蛋白水平, 红细胞压积,主动脉粥样硬化等,房颤48小时 既可在TEE发现有血栓形成。 临床相关因素:高血压增加AF栓塞的危险,常 伴有LAA血流减慢,和LAA的自然显影,预示 血栓的形成;HP时的LV舒张功能减退可影响 LA的血流动力学;年龄的增加也伴有LA的扩 大,影响LAA流速和SEC,它也是动脉硬化的 因素;动脉硬化也是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AF可以有症状,也可无症状,取决于病 人的心室率,心功能,AF持续时间,病 人的耐受性。 症状有:心悸,胸痛,气短,疲乏,头 晕;多尿(心房肽作用);AF可诱发心 动过速心肌病;晕厥在伴SSS,主动脉瓣 狭窄,HCM,脑血管病,或W-P-W时常 出现。

生活质量



AF引起的猝中造成的机体功能损害(SPAF Stroke Prevention in AF Study) 心律紊乱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AFFIRM trial AF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Rhythm Management;PIAF trial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F );AV消融并植入起搏 器可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血液检查和多种药物的相互 作用影响AF病人的生活质量;长期抗凝病人选 择<40%。
其它附加检查
1. 运动试验
心率控制的评价(持续性房颤) 重复运动诱发的AF 使用IC类药物时排除心肌缺血
2. Holter监测和事件记录
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 评价心率控制效果
3.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评价LA血栓(在LAA) 指导心律转复
4. 心电生理检查
评价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易合并的心律失常(房扑,PSVT) 房颤消融或AV结的阻断/改良

交感性AF首选B-阻滞剂,次Amiodarone 和Sotalol。 在单一药物治疗失败后,可选用联合药 物治疗,常用B-阻滞剂,Amiodarone, Sotalol加用IC类药物。 当病人伴有CAD和HF时,要注意药物的 致心律失常作用,必须注意这些病人的 症状:晕厥,心绞痛,呼吸困难等。
A LA发出快速的点状 冲动,沿空间弥散, 由于不应期在一些区 域形成阻滞形成颤动 波。 B 为多个折返环形成颤 动。 C 一个微子波形成的波 散

房颤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时右房表现为规律的A波,但 在左心房为混乱的A波(多个子环折返)
房颤时的房室传导

房颤时激动经2条路径(后路经终末脊,前路 经房间隔)传入房室结;房室结-His束传导取 决于前路和后路传入AV结的相对激动时间。 其它影响因素为:固有传导时间,不应期,隐 匿传导,自主神经张力等。 W-P-W的传导:AF经旁路引路快速心室反应; 洋地黄,钙拮抗剂和B阻滞剂可减慢AV结传导, 不阻断旁路传导并能增加其传导,常引起低血 压或心脏骤停,此时须电转复,如血流动力学 稳定可用药物转复或减慢旁路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