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物化实验
物化实验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
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
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
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
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
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
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
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
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
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一)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可以写成:,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A) (AgI)m·nI-(B) (AgI)m(C)(D)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C) 稳定、可逆体系(D) 稳定、不可逆体系3.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A) 灭火泡沫(B) 珍珠(C) 雾(D) 空气4.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A) 特有的分散程度(B) 不均匀(多相)性(C) 动力稳定性(D) 聚结不稳定性5. 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FeCl3溶液,可使沉淀溶解,这种现象是:(A) 敏化作用(B) 乳化作用(C) 加溶作用(D) 胶溶作用6.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 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A) 渗透法(B) 扩散(C) 沉降平衡(D) 电泳7. 下列诸分散体系中, 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8. 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A) 散射(B) 反射(C) 折射(D) 透射9.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A) 电泳(B) 过滤(C) 电渗(D) 渗析10. 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A) 胶核(B) 胶粒(C) 胶团(D) 紧密层11. 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B)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C) 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12. 对于有过量的KI存在的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A) NaCl (B) K3[Fe(CN)6](C) MgSO4 (D) FeCl313. 一个气泡分散成直径为原来 1/10 的小气泡,则其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为原来的:(A) 1 倍(B) 10 倍(C) 100 倍(D) 1000 倍14. 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15. 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 [KNO3]= 50 ,[KAc]= 110 , [MgSO4] = 0.81 ,[Al(NO3)3]= 0.095 mol·dm-3,该胶粒的带电情况是:(A) 带负电(B) 带正电(C) 不带电(D) 不能确定16. 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17. 有人在不同 pH 的条件下,测定出牛的血清蛋白在水溶液中的电泳速度,结果如下:由此实验数据可知:(A)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7.00(B)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4.20(C)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7.00(D) 从上述实验数据不能确定等电点范围18. 用三氯化铝AlCl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强?(A) Na2SO4 (B) MgCl2(C) La(NO3)3 (D) K4[Fe(CN)6]19. 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20. 起始浓度分别为 c1和 c2的大分子电解质刚果红 NaR与 KCl 溶液分布在半透膜两边,其膜平衡条件是:(A)(B)(C)(D)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二)1.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A)(B)(C)(D)2. 按照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溶胶中胶粒的扩散速度:(A) 与温度 T 成正比(B) 与温度 T 的平方根成正比(C) 与温度 T 的平方成反比(D) 与温度 T 的三次方成正比3. 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A) 透射光;折射光(B) 散射光;透射光(C) 透射光;反射光(D) 透射光;散射光4. 将含 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 AgNO3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作定向运动(D) 静止不动5. 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6. 胶体粒子的 Zeta 电势是指:(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7. 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B) 降低了动电电位(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8. 由 0.01 dm3 0.05 mol/kg 的KCl和 0.1 dm3 0.002 mol/kg 的AgNO3溶液混合生成 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 AlCl3<ZnSO4< KCl (B) KCl <ZnSO4< AlCl3(C) ZnSO4< KCl<AlCl3 (D) KCl<AlCl3<ZnSO49. 在 pH < 7 的 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1)KNO3 (2) NaCl (3) Na2SO4 (4) K3Fe(CN)6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A) (1) > (4) > (2) > (3)(B) (1) < (4) < (2) < (3)(C) (4) > (3) > (2) > (1)(D) (4) < (3) < (2) < (1)10. 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气体,生成As2S3溶胶。
动物医学 生化实验《实验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课件
【原理】
带电的颗粒(蛋白质)在电场的作 用下发生迁移,移动的速度决定于各蛋 白质的带电量和自身分子的大小。若使 各蛋白质成分的带电量相近似时,则各 蛋白质成分移动的速度就只决定于各蛋 白质成分自身分子的大小 。
SDS能打开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和疏水键, 使蛋白质变性成为松散的线状。同时大多数蛋白 质的每个氨基酸能与固定量的SDS相结合形成 SDS–蛋白质复合物。由于SDS解离后带有很强的 负电荷,致使SDS–蛋白质复合物都带上了相同密 度的负电荷,其电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 的电荷量,基本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同原有的 电荷差异。SDS与蛋白质结合后,改变了蛋白质 原有构象,使所有蛋白质水溶液中的形状都近似 椭圆柱形。
【 操 作】 (一)安装夹心式垂直板电泳槽 (二)配胶及凝胶板的制备 1.配胶: 分离胶(浓度为15%)
水 凝胶贮液
1.5 mol/L Tris-HCl pH8.8 10%SDS 10%过硫酸铵 TEMED 总计
4.6ml 10ml 5.0ml 0.2ml 0.2ml
8 uL 20ml
2.凝胶板的制备:用细长头滴管将胶混 合液加到两块玻璃板的缝隙内直至距离 短玻璃板上缘0.5cm处,插入梳形样品 槽模板 。大约30min胶聚合,继续放置 20~30min后 ,小心拔出梳形样品槽模 板 ,将凝胶板装入电泳槽中。
在电泳槽中倒入电极缓冲液,连接 电泳仪与电泳槽,上槽接负极,下槽接 正极。打开电源,待染料前沿迁移至距 硅橡胶框底边1~1.5cm处,停止电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凝胶板剥离与固定
电泳结束后,取凝胶板,卸下硅橡胶 框,用不锈钢药铲或镊子撬开短玻璃板 , 将凝胶板放在大培养皿内,加入固定液, 固定10min 。
生物化学实验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物化学实验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分离同一种蛋白质混合样品时,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分辨率低。
()参考答案:正确2.以下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用点样玻片光滑的一个截面均匀蘸取血清,点样时一般停留2-3秒钟,待血清渗入膜内。
_点样带宽度小于薄膜宽度,避免重复点样。
_点样量太多将造成条带边界不清晰。
_点样前,将膜上多余的电泳缓冲液用滤纸吸掉。
3.本实验电泳染色时所用的染色剂是()。
参考答案:氨基黑10B溶液4.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常用的电极缓冲液的pH值为()。
参考答案:8.65.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所选用的测定波长是____nm。
参考答案:5956.制备DNS-氨基酸时,反应液的pH值应该调至哪个范围?()参考答案:9.0-10.57.酸价是中和100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参考答案:错误8.以下哪些是衡量油脂新鲜度的指标?()参考答案:过氧化值_酸价_丙二醛值9.回流提取粗脂肪时所使用的加热仪器为_____。
参考答案:恒温水浴锅##%_YZPRLFH_%##水浴锅10.新鲜树脂通过预处理,可去除树脂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低聚物及少量的重金属离子等杂质。
()参考答案:正确11.装柱加入树脂时,速度不能太____,以免产生气泡。
参考答案:快12.为了扣除空白,用于溶解油脂的醇醚混合液需事先滴定。
()参考答案:正确13.在紫外灯下,DNS-氨基酸可产生()荧光。
参考答案:黄绿色14.关于动物肝脏DNA的提取步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固体NaCl加入时,应分批加入,边加边摇晃,避免局部盐浓度过大。
_DNA提取过程应避免过酸、过碱、高温及机械张力损伤。
15.肝脏DNA提取时,以下哪种浓度的盐溶液可以最大程度地溶解DNA?()参考答案:1mol/L16.DNA与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呈()。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
1/12/2020 临沂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溶液的电导为什么必须和所测 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或尽量接近?
2 . 电泳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在电泳测定中如不用辅助液体,把两电极直接插入 溶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试剂
火棉胶; FeCl3(10%)溶液; KCNS(1%)溶液; AgNO3(1%)溶液; 稀HCl溶液。
1/12/2020 •主临菜沂单师范学院化•学上化一工页学院物理化•学完教成研室
五、实验步骤
1. Fe(OH)3溶胶的制备及纯化 (1) 半透膜的制备 在一个内壁洁净、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 10mL火棉胶液,小心转动锥形瓶,使火棉胶液粘附 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均匀薄层,倾出多余的火棉胶于 回收瓶中。此时锥形瓶仍需倒置,并不断旋转,待剩 余的火棉胶流尽,使瓶中的乙醚蒸发至已闻不出气味 为止(此时用手轻触火棉胶膜,已不粘手)。然后再往 瓶中注满水,(若乙醚未蒸发完全,加水过早,则半 透膜发白)浸泡10min。倒出瓶中的水,小心用手分开 膜与瓶壁之间隙。慢慢注水于夹层中,使膜脱离瓶壁, 轻轻取出,在膜袋中注入水,观察有否漏洞。制好的 半透膜不用时,要浸放在蒸馏水中。
1/12/2020 临沂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3. 热渗析法纯化Fe(OH)3溶胶
将制得的Fe(OH)3溶胶,注入半透膜内用线拴 住袋口,置于800mL的清洁烧杯中,杯中加蒸馏水 约300mL,维持温度在60℃左右,进行渗析。每 20min换一次蒸馏水,4次后取出1mL渗析水,分 别用1%AgNO3及1%KCNS溶液检查是否存在Cl-及 Fe3+,如果仍存在,应继续换水渗析,直到检查不 出为止,将纯化过的Fe(OH)3溶胶移入一清洁干燥 的100mL小烧杯中待用。
物理化学实验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学时:96/64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专业类):化学化工类-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一、实验的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实验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性质与胶体化学四部分。
1、学习并了解物理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一学年的物理化学实验学习,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正确理解。
3、训练学生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和书写科学实验报告的能力。
4、通过研究性、综合型实验,使学生得到科学实验的综合训练,培养研究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本领及科研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以下能力:(1)学会正确地使用手册、工具书,培养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能力。
(2)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取得正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获得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3)观察现象,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的能力。
(4)选择试剂、仪器、实验方法和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
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教科书:《物理化学实验》,孙尔康、徐维清、邱金恒,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参考书:1、《物理化学》(第四版),付献彩、沈文霞、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物理化学实验》顾良证、武船昌、岳瑛、孙尔康、徐维清,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化学实验基础》孙尔康、吴琴媛、周以泉、陆婉芳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4、《物理化学实验》,蔡显鄂、项一非、刘衍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物理化学实验(修订本)》,北京大学化学第物理化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6、《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罗澄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7、《物理化学实验》,J. M. 怀特著,钱三鸿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四、说明1.本教学大纲从2005级学生开始使用。
胶体电泳速率及电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胶体电泳速率及电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胶体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 测定胶体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迁移速率。
3. 利用迁移速率求得胶体的电荷数。
4. 探究电场强度对胶体电势的影响。
实验原理1. 胶体电泳法胶体电泳法是指利用电场作用下胶体中带电颗粒的运动来研究颗粒的电特性的方法。
当胶体中带有电荷的颗粒暴露在电场中时,其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其移动速度与电场强度、颗粒大小、形状、电荷性质等相关的因素有关。
利用胶体电泳法可以测定胶体中带电颗粒的电荷数。
2. 胶体电泳速率的计算根据众所周知的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中受力的大小与其电荷数、电场力密度有关。
在胶体中的带电颗粒受到的电场力强度可表示为:F = q·EF为电荷受到的电场力,q为颗粒电荷量,E为电场强度。
在胶体中,带电粒子受到的电荷和摩擦力会影响其移动速率,其移动速率可表示为:v = μ·Eμ为迁移率,E为电场强度。
通过测量胶体中带电颗粒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率可以确定其电荷数。
3. 胶体电势的计算在胶体中,带电颗粒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使其电势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对胶体产生电势。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胶体中的总电势可表示为:Vt = Ve + VsVe为负电荷排斥电势,Vs为阳离子吸引电势。
负电荷排斥电势的大小与其电荷数、彼此间的距离有关;阳离子吸引电势的大小与电场强度、阳离子电荷数、带电颗粒和胶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通过测量胶体中的电场强度可计算出胶体的电势值。
实验步骤1. 制备胶体溶液将1 g的胶体粉末加入100 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备出质量分数为1%的胶体溶液。
2. 测定胶体迁移速率将两块玻璃板并排放置,中间用4个小型玻璃板的间隔隔开,约3 mm。
将间隔中心处打一个约0.5 mm的小孔,注入胶体溶液,用石蜡密封。
在胶体溶液两侧各放置一个电极,将电极连接电源,调节电场强度,记录胶体颗粒的移动距离和时间,计算迁移速率。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
邱金恒
子不移动,不发生电泳现象,而在等电点前后粒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6.2 写出 FeCl3 水解反应式。解释 Fe(OH)3 胶粒带何种电荷取决于什么因素。
FeCl3 3H 2O Fe (OH )3 3HCl
胶粒带何种电荷主要取决于胶粒内界吸附的粒子所带的电荷。而这又与粒子本身 + 的性质和溶胶制备条件有关。本实验中在酸性条件下胶粒的吸附粒子为 FeO 等。 本实验中所采用的胶体制备方法得到的是胶粒直径有一定范围的胶体。 6.3 说明反离子所带电荷符号及两电极上的反应。 答:因为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负极方向电泳,所以反离子带负电荷,为氯离子。 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 2 H 2e H 2 负极: 2 H 2 O 4e O2 + 4 H
H
E L (l lk ) lk L0
式中 lk 为溶胶两界面间的距离。 从实验求得胶粒电泳速度后,可按下式求出ζ(V)电位:
K U H
式中 K 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粒子 K 5.4 10 V s kg m 棒 形 粒 子 K 3.6 10 V s kg m
7
讨论 7.1 实验注意事项: 7.1.1 在制备珂罗酊袋时,加水的时间应适中,如加水过早,因胶膜中的溶剂还未 完全挥发掉,胶膜呈乳白色,强度差不能用。如加水过迟,则胶膜变干、脆, 不易取出且易破。 7.1.2 溶胶的制备条件和净化效果均影响电泳速度。制胶过程应很好控制浓度、温 度、搅拌和滴加速度。渗析时应控制水温,常搅动渗析液,勤换渗析液。这 样制备得到的溶胶胶粒大小均匀,胶粒周围的反离子分布趋于合理,基本形 成热力学稳定态,所得的ζ电位准确,重复性好。 7.1.3 渗析后的溶胶必须冷至与辅助液大致相同的温度(室温) ,以保证两者所测 得的电导率一致,同时避免打开活塞时产生热对流而破坏溶胶界面。 7.1.4 Fe(OH)3 溶胶也可用化学凝宪法制备。 方法是直接用 FeCl3 在沸水中水解。 水 解制备的溶胶,需经长时间的渗析,才能应用于测定ζ电位。而本实验的胶 溶法,速度快,溶胶稳定,缺点是条件控制不当,有时会导致颗粒过大。 7.1.5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简易电泳仪,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搅乱溶胶和辅助液 的分界面,对于分界面不清楚或没有颜色的溶胶,应用时应特别注意,最好 改用其它的电泳仪。 7.1.6 辅助液的电导要与溶胶相等或相近,同时辅助液的离子组成对胶体的电泳速 度有影响。如果辅助液选择不当,则 U 型管内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一臂中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胶体电泳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探究胶体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胶体溶液、导电液体、玻璃毛细管等。
仪器设备有:电源、电极、显微镜、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玻璃毛细管,保证表面干净无杂质。
将胶体溶液和导电液体分别注入两个容器中。
2. 实验装置搭建:将玻璃毛细管的一端插入胶体溶液中,另一端插入导电液体中。
确保毛细管两端均浸泡在溶液中,并且两个容器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3. 施加电场:将电源连接至电极,将电极分别插入胶体溶液和导电液体中,确保电流稳定。
调节电压和电流大小,使电场强度适中。
4. 观察迁移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迁移情况。
使用计时器记录颗粒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时间和胶体颗粒的迁移距离,计算出胶体电泳的速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观察了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胶体溶液浓度的增加,胶体颗粒的迁移速度也增加。
这是因为胶体颗粒的浓度越高,相互之间的碰撞和阻力也越大,从而导致迁移速度的增加。
此外,我们还发现胶体颗粒的迁移速度与电场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场强度增大时,胶体颗粒受到的电场力也增大,从而加速了迁移速度。
这一结果与胶体电泳的基本原理相一致。
胶体电泳作为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研究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分子量以及电荷分布等性质。
此外,胶体电泳还可以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发、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以及生物分子的分离等领域。
然而,胶体电泳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例如,胶体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对迁移速度的影响尚未完全理解。
此外,胶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也会对胶体电泳的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泳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影响胶体电泳速度的因素。
3、学会使用电泳仪和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胶体粒子带电的原因是其在分散介质中吸附了离子或者本身发生了电离。
根据亥姆霍兹斯莫鲁霍夫斯基(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v$ 与电场强度$E$、胶体粒子的电动电位$\zeta$ 以及介质的黏度$\eta$ 之间的关系为:$v =\frac{\epsilon \zeta E}{\eta}$其中,$\epsilon$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通过测量胶体粒子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d$ 和电场强度$E$,以及已知介质的黏度$\eta$ 和介电常数$\epsilon$,就可以计算出胶体粒子的电动电位$\zeta$。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泳仪直流电源电导率仪秒表直尺电泳管铂电极2、试剂氢氧化铁胶体辅助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准备电泳管洗净电泳管,并在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铂电极。
用滴管将氢氧化铁胶体缓慢注入电泳管中,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胶体的高度约为电泳管长度的 2/3。
2、加入辅助电解质溶液在电泳管的两端分别加入适量的相同浓度的辅助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溶液),使胶体与辅助电解质溶液形成清晰的界面。
3、连接电路将电泳管与电泳仪和直流电源连接,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4、测量电场强度打开电源,调节电压,使用电导率仪测量两极间的电导率,并根据电导率计算出电场强度$E$。
5、测量电泳速度启动秒表,观察胶体界面的移动。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胶体界面移动的距离。
6、重复实验改变电压和辅助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以研究不同条件对胶体电泳速度的影响。
7、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电压$U$(V)两极间距离$L$(cm)电导率$k$(S/m)时间$t$(s)胶体界面移动距离$d$(cm)2、数据处理根据电导率$k$ 和两极间距离$L$,计算电场强度$E$:$E =U/L$根据测量得到的时间$t$ 和胶体界面移动距离$d$,计算胶体电泳速度$v$:$v = d/t$利用亥姆霍兹斯莫鲁霍夫斯基方程计算电动电位$\zeta$3、绘制图表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泳速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分析电压对电泳速度的影响。
物化实验习题
物化实验习题物理化学实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本实验方法若想用作测量溶液的蒸汽压,为什么?答:溶液不是纯净物,其沸点不稳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判断是否已达到其沸点。
2.温度愈低测到的蒸汽压误差愈小,为什么?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m(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m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其次,(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pv=nrt。
v就是定值,随着t增高,n可以变小,即使n维持不变,p也将变小,即为分子运动大力推进,难以均衡。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1.为什么产生四氟肼现象?如何掌控四氟肼程度?答:由于新相难以生成,加入晶种或控制搅拌速度2.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请问:根据叶唇柱溶液依照数性,溶质重新加入量必须太少,而对于秤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无法太太少。
3.为什么测定溶剂凝固点时,过冷程度大一些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而测定溶液凝固点时却必须尽量减少四氟肼现象?答:溶剂凝固热较大,可以抵偿散热,温度可以回升到凝固点;而溶液出现拐点时,析出晶体量少,放热也小,过冷程度大,温度会升不到正常凝固点,测量值偏低。
熔解热1.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测定?求解:无法。
本实验装置使用电热补偿法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其原理就是用电加热器提供更多热流对体系的热损耗展开补偿,适宜求测吸热反应的热效应。
2.设计由测量熔解热的方法谋cacl2+6h2o=cacl2*6h2o(s)的反应热?[解答]考虑以下两个反应的热效应:222222222cacl(s)nho(l)cacl(aq)nhocacl6ho(s)(n6)ho(l)cacl(aq)nho所述,将以上两个反应式相乘即可获得建议反应热的反应式:2222cacl(s)6ho(l)c依据盖斯定律,第三反应的热效应也可由前两个反应热相减得到。
因此,可以设计分别测定cacl2(s)和cacl26h2o(s)在相同n0时的积分溶解热qs1和qs2,则rms1s2h=q-q燃烧热的的测定1.在这个实验中,那些就是体系,那些就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没有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
胶体电泳实验报告高中(3篇)
第1篇实验名称:胶体电泳实验目的:1. 理解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泳现象。
2. 掌握电泳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加深对胶体电学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胶体粒子由于表面吸附了带电的离子或分子,因此带电。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子会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通过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可以分析胶体的电学性质。
实验器材及药品:1. 实验器材:U形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直流电源、电极、铁架台、Fe(OH)3胶体、NaCl溶液。
2. 药品:FeCl3饱和溶液、NaOH溶液。
实验步骤:1.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
2. 将Fe(OH)3胶体倒入U形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
3. 在U形管两端分别插入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
4. 向U形管两端沿壁慢慢滴加NaCl溶液,使溶液在U形管中分层,形成清晰的液面。
5. 打开电源,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情况,并记录时间。
实验现象:1.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方向移动,使阴极附近的液面颜色逐渐变深。
2. 阳极附近的液面颜色逐渐变浅,甚至消失。
实验分析:1.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方向移动。
2. NaCl溶液中的Na+和Cl-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方向移动,使胶体粒子周围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3. 阴极附近的液面颜色变深,说明胶体粒子在阴极附近聚集。
4. 阳极附近的液面颜色变浅,甚至消失,说明胶体粒子在阳极附近聚集。
实验结论:1. 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电泳现象。
2. 通过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可以分析胶体的电学性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污染胶体。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胶体粒子的移动情况,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清洗实验器材。
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Fe(OH)3胶体粒子的电泳现象,验证了胶体粒子带电的性质。
物理化学电泳实验
Fe(OH)3胶体电泳实验1 实验目的(1)用电泳法测定氢氧化铁溶胶的ζ电势。
(2)掌握电泳法测定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3)学习Fe(OH)3溶胶的制备和纯化。
(4)理解电泳是胶体中液相和固相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电性现象。
2 实验原理溶胶是一个多相体系,其分散相胶粒的大小约在1nm~1μm之间.校核大多是分子或原子的聚集体,因选择性地吸附介质中的某种离子(或自身电离)而带电。
介质中存在的与吸附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反离子中有一部分因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的作用,与吸附离子一起紧密地吸附于胶核表面,形成紧密层。
于是,胶核、吸附离子和部分反离子(即紧密层)构成了胶粒。
反离子的另一部分由于热扩散分布于介质中,故称为扩散层,见图2-1。
紧密层与扩散层间交界处称为滑移面(或Stern面)。
显然紧密层与介质内部之间存在电势差,称为ζ电势。
此电势只有处于电场中才显示出来。
在电场中胶粒会向异号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在特定的电场中,ζ电势的大小决定于胶粒的运动速度,故ζ电势又称电动电势。
图2-1双电层示意图因为溶胶是高分散的多相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为了降低体系的表面能,它终将聚集而沉降,但它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对地稳定存在,主要原因之一是体系中胶()(1) /=l U εu πηK ζ粒带的是同一种电荷,彼此相斥而不致聚集。
胶粒带的电荷越多,ζ电势越大,胶体体系越稳定。
因此ζ电势大小是衡量溶胶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利用电泳现象可测定ζ电势。
电泳法又分宏观法和微观法,前者是将溶胶置于电场中,观察溶胶与另一不含溶胶的导电液(辅助液)间所形成的界面的移动速率;后者是直接观测单个胶粒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
对高分散或过浓的溶胶采用宏观法;对颜色太浅或浓度过稀的溶胶采用微观法。
本实验是在一定的外加电场强度下,通过测定Fe(OH)3胶粒的电泳速度然后计算出ζ电位。
式中:η, ε是测量温度下介质的粘度(Pa·s)和介电常数,取文献值;u 为胶粒电泳的相对移动速率(m·s -1);(U/l)为电位梯度(V·m -1),U 为两极间电位差(V),l 为两极间距离(m);K 是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球形粒子为6,棒状粒子为4,对于Fe(OH)3 K 值为4。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14 胶体电泳
2. ζ势:在外电场作用下,,荷点的胶粒携 带起周围一定厚度的吸附层向带相反电荷 的电极运动,在荷电胶粒吸附层的外界面与 介质之间相对运动的边界处相对于均匀介 质内部产生一电势,为 ζ势。
3. 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速度影响 因素:外电场E方向及大小;胶粒所带电荷q; 介质;胶粒大小;胶粒形状; 所以有:
八、思考讨论题
1. 要准确测定胶体的电泳速度必须注意哪些 问题? 2. 本实验中所用的稀KCl溶液的电导为什么 必须和所测溶胶的电导尽量接近?
本实验利用界面移动法测量时, 在胶体管中,以 KCl为分散介质, 用Fe(OH)3溶胶通电后移动,借 助测高仪测量胶粒运动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时 间t,两铂极间的电位差Φ和电极间的距离L, 可 算出运动速度u。
再由 S=(ζΦε/4πηL)•t 作S—t图,由斜率k和已知的ε和η,可求ζ电势: ζ=4πkηL/Φε
六、注意事项
1. 本实验对仪器的干净程度要求很高,否则可能 发生胶体凝聚,故一定要将仪器清洗干净。 2. 观察界面移动时,应由同一个人观察,从而减 小随机误差。 3. 加KCl溶液一定要沿着管壁缓慢滴加。
七、实验总结
1. 实验中辅助液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电位对辅助液 成分十分敏感,最好是用该胶体溶液的超滤液o l—l型 电解质组成的辅助液多选用KCl溶液,因为K+与Cl-的 迁移速率基本相同。此外,要求辅助液的电导率与溶 胶的一致,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的突变造成两臂界 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界面模糊。 2. 用热水渗析是为了提高渗析效率,保证纯化效果。 3. 如果被测溶胶没有颜色,则与辅助液的界面肉眼观 察不到,可利用胶体的光学性质——乳光或利用紫外 光的照射而产生萤光来观察其界面的移动。
3. Fe(OH)3溶胶的纯化 用热渗析法纯化Fe(OH)3溶胶臵于火棉胶半透膜 袋内,用线栓住袋口,臵于800mL的清洁烧杯内。 在烧杯内加蒸馏水约300mL,保持温度在50℃到 60℃之间,进行热渗析。将纯化过的溶胶移至于 250mL的清洁干燥的试剂瓶中,放臵一段时间进行 老化,老化后的Fe(OH)3溶胶可供电泳等实验使用。
胶体电泳速率的测定实验数据
五、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室温:19.0℃大气压:101.94KPa两极之间距离l=22.6cm 。
胶体电泳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2、由表一的数据作d~t 关系图,求出斜率u ,u 即为胶体的电泳速度。
关系曲线如 图一、图二所示:d 左(c m )t (min)图一左侧胶体d~t 关系拟合直线d 右(c m )t (min)图二右侧胶体d~t 关系拟合直线由于左侧和右侧通过拟合直线得到的斜率相差很多,所以我们没有采取求算平均值的方法。
在实验,一直是左侧的界面清晰,而右侧的界面模糊,而且在记录了大约三组数据之后,右侧 就出现了两个界面,一深一浅,不知道该读取哪个数据,并且可以看到右侧胶体的数据具有一 个明显的断层,出现在第三、四组数据之间。
一个是考虑到读数过程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另一 个是考虑到左侧胶体拟合直线的R 2=0.9928,而右侧R 2=0.9322,所以在计算电动势时,用的胶 体电泳速度为左侧(负极)求得的速度。
3、由u 及U 的平均数据,计算胶体的ζ电动势。
由图一可知,斜率为0.06691cm/min 。
由此可知:胶体的电泳速度u=1.1152*10-5m/s 。
水的绝对粘度如表二所示:-3表二水的绝对粘度当温度为19℃时,水的绝对粘度η=1.027*10-3Pa ·s 。
当温度T=292K 时,根据水的介电常数ε=80-0.4(T/K-293),得到ε=80.4。
U 平均=92.4363V 。
所以,单位梯度U/l=409.0102V/m 。
K 是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球形粒子为5.4*1010 V 2 s 2 kg -1 m -1,棒状粒子为3.6*1010 V 2 s 2 kg -1 m -1,对Fe(OH)3,K 值为3.6*1010 V 2 s 2 kg -1 m -1。
将所有的数据归结于表三中:表三求电动势各数据 根据求电动势公式:ζ=)/(uK l U επη,代入各个数据得到,ζ=mV s m /0102.4094.80/101151.1s m kg 10027.114.3m kg s V 103.65-1-13-1-12210⨯⨯⨯⋅⨯⨯⨯⋅--=3.94*10-2V即ζ电动势为3.94*10-2V 。
胶体的性质与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胶体的性质与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测定胶体性质与胶体电泳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胶体性质,包括水吸收率、热膨胀系数和胶体电泳速度,以及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二、实验原理
1.水吸收率:测定胶体在指定时间内吸收的水分的百分比。
2.热膨胀系数:测定在指定温度范围内胶体的膨胀程度。
3.胶体电泳速度:测定在指定电流强度下胶体的电泳速度。
三、实验材料
以胶体A作为试验材料,其特性为:含有由甲醛和苯乙烯组成的分子链。
四、实验方法
1.测定胶体A的水吸收率:将胶体A加入戊二醛/水溶液中,调节pH 值至6.5,在25℃下,搅拌30min后,将胶体A和固体物质分离,计量固体物质的重量,并计算其水吸收率,记录其结果。
2.测定胶体A的热膨胀系数:将胶体A放入水中,在指定温度范围(25℃-60℃)内加热,用容量管计量3分钟内的小幅度膨胀,根据膨胀程度计算热膨胀系数,记录其结果。
3.测定胶体A的胶体电泳速度:将胶体A放入水中,调节pH值至6.5,在25℃下电流强度为100mA/cm2的场强下,用容量管计量2分钟内的胶体的电泳速度,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胶体电泳速度,记录其结果。
五、实验结果。
实验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10/12
胶 体 的 制 备 和 电 泳
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lyl1300@
wyuchemygm@
电位时, ( 4 ) 测 ζ 电位时 , 为什么要控制所用的辅助液的电导 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 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 ? 根据什么条件选择作为辅助 液的物质? 液的物质? 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 答 : 测 ζ 电 势 时 , ζ 电 势 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 , 只有 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证辅 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 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 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 验 技 术
12/12
胶 体 的 制 备 和 电 泳
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lyl1300@
wyuchemygm@
实验7 实验78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78.1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泳法测定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掌握电泳法测定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2) 用电泳法测定氢氧化铁溶胶的ζ电势。 用电泳法测定氢氧化铁溶胶的ζ电势。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1/12
胶 体 的 制 备 和 电 泳
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lyl1300@
wyuchemygm@
78.2 实验原理
几乎所有胶体系的颗粒都带电荷。在外电场中, 几乎所有胶体系的颗粒都带电荷。在外电场中,这些荷 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分散介质不动, 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分散介质不动, 胶粒会向正极(胶粒带负电)或负极(胶粒带正电)移动, 胶粒会向正极(胶粒带负电)或负极(胶粒带正电)移动, 称为电泳。 称为电泳。 胶粒荷电的来源可能是本身电离、 胶粒荷电的来源可能是本身电离、吸附离子或与分散介 质(非水介质)摩擦生电,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势 非水介质)摩擦生电, 称为ζ电势。显然,胶粒在电场在移动速度和ζ 差,称为ζ电势。显然,胶粒在电场在移动速度和ζ电势的 有关。所以, 电势也称为电动电势。 有关。所以,ζ电势也称为电动电势。溶胶的聚结不稳定性 和它们的ζ电势大小有关。所以无论制备哪种胶体, 和它们的ζ电势大小有关。所以无论制备哪种胶体,通常都 需要先了解有关胶体的ζ电势。 需要先了解有关胶体的ζ电势。 在同一外电场( 和同一温度下, 在同一外电场(电压为V)和同一温度下,胶粒移动的速 即电泳速率) 电势的大小有关。二者之间有下关系: 率(即电泳速率)U与ζ电势的大小有关。二者之间有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U 型管 2.3.4 活塞 5. 电极 6.弯管 图 2 拉比诺维奇-付其曼 U 形电泳仪
1
U
D t
相距为 l(m)的电极间的电位梯读平均值 H (V m ) 为:
1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
邱金恒
H
E l
如果辅助液的电导率 L0 与溶胶的电导率 L 相差较大,则在整个电泳管内的电位降是不 均匀的,这时需用下式求 H
1.0019 10 3
80.10
D 0.0140m 7.78 10 6 m / s t 1800s E 149.8V 平均电位梯度: H 238.2V / m l 0.6290m
电泳速度: U ζ电位:
3.6 1010 V 2 s 2 kg 1m 1 3.14 1.0019 10 3 kgm 1 s 1 u 7.78 10 6 ms 1 4.6 10 2 V 1 80.10 238.2Vm
H
E L (l lk ) lk L0
式中 lk 为溶胶两界面间的距离。 从实验求得胶粒电泳速度后,可按下式求出ζ(V)电位:
K U H
式中 K 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粒子 K 5.4 10 V s kg m 棒 形 粒 子 K 3.6 10 V s kg m
7
讨论 7.1 实验注意事项: 7.1.1 在制备珂罗酊袋时,加水的时间应适中,如加水过早,因胶膜中的溶剂还未 完全挥发掉,胶膜呈乳白色,强度差不能用。如加水过迟,则胶膜变干、脆, 不易取出且易破。 7.1.2 溶胶的制备条件和净化效果均影响电泳速度。制胶过程应很好控制浓度、温 度、搅拌和滴加速度。渗析时应控制水温,常搅动渗析液,勤换渗析液。这 样制备得到的溶胶胶粒大小均匀,胶粒周围的反离子分布趋于合理,基本形 成热力学稳定态,所得的ζ电位准确,重复性好。 7.1.3 渗析后的溶胶必须冷至与辅助液大致相同的温度(室温) ,以保证两者所测 得的电导率一致,同时避免打开活塞时产生热对流而破坏溶胶界面。 7.1.4 Fe(OH)3 溶胶也可用化学凝宪法制备。 方法是直接用 FeCl3 在沸水中水解。 水 解制备的溶胶,需经长时间的渗析,才能应用于测定ζ电位。而本实验的胶 溶法,速度快,溶胶稳定,缺点是条件控制不当,有时会导致颗粒过大。 7.1.5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简易电泳仪,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搅乱溶胶和辅助液 的分界面,对于分界面不清楚或没有颜色的溶胶,应用时应特别注意,最好 改用其它的电泳仪。 7.1.6 辅助液的电导要与溶胶相等或相近,同时辅助液的离子组成对胶体的电泳速 度有影响。如果辅助液选择不当,则 U 型管内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一臂中
4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
邱金恒
下降的速度不等于另一臂中上升的速度,界面就会被冲毁而变得不明显。最 好的辅助液是该胶体溶液的超滤液。本实验中用电导和溶胶相同的 KCl 溶液 作辅助液,能得到清晰的移动面。 7.2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7.2.1 故障:辅助液与胶体界面不清晰。 原因及处理方法: 。2.拉比诺维奇-付其曼 U 形电泳仪中活塞的直径小于管 径,则流动时在活塞孔处流速加大,胶体界面就会搅乱而不清。更换活塞 使活塞的直径与 U 形管管径相同。3.辅助液的电导率或温度与溶胶的差别 太大。 7.2.2 故障: U 形管内溶胶与辅助液的界面在一臂中下降的速度不等于在另一臂中 上升的速度。 原因及处理方法:1.溶胶纯化的程度低,溶胶电导率过大。 (可以向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尿素,消除低分子的影响)2.辅助液选择不当,以 KCl 作为 辅助液比 NaCl、HCl 为好。最好的辅助液是该胶体溶液的超滤液。3.溶胶 的浓度过大或生成的溶胶颗粒大小和形状差别大造成电泳速度的不同。为 了减少测定误差,可取电泳速度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ξ电势。 7.2.3. 故障:实验测得ξ的电势数值偏大。 原因及处理方法: 1.辅助液的 pH 值太小 (pH<4) 。 2.在制备 Fe(OH)3 溶胶时, FeCl3 的浓度太大。3.电泳时外加电压太大,一般应控制在 70—220V 之间。 电泳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 随着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发展,DNA测序越来越重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在l5 年内完成人染色体36亿对碱基对的测序工作。DNA片段有一定电荷大小和不同的分子 量,通常采用筛分机制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DNA 测序时,三磷酸双脱氧核苷酸终止 反应产生的DNA序列片段被送至筛分电泳分离,并用自动X光计或激光诱导荧光计进行 检测,最后将原始数据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序列。过去,DNA 测序主要用平板凝胶电泳, 费时费力、分析容量低、提供信息少。现在毛细管电泳法成为最主要的方法。与普通 电泳相比,CE具有许多优势,表现为:①灵敏度高: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的检测限可达 -13 -15 -18 -21 l0 ~10 mol,激光诱导荧光器则达10 ~10 mol;②高效、快速:毛细管 内径很小,比表面积很大,散热效率高,焦耳热的影响大大减少;因此可施加高电场, 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分辨率;③样品少:只需nL级的进样量;④在线检测:毛 细管上开一检测窗口,可直接柱上检测;⑤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全部自动化,减少了 实验重复中的误差。 微机处理分析数据, 可对电泳图谱中各组分进行定量和比较分析。 因此CE是DNA测序的一项主要工具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5.1 原始数据记录 表 1 原始数据记录 E/V D/cm l/cm t/s T/℃ 电导率/μS s
-1
149.8 14.40-13.00=1.40 62.9 30min=1800s 18.2 99.8
(查表)/( Kg m 1 s 1 )
5.2 数据计算:
胶体向负极迁移(胶体液面上升的一面) ,所以胶粒带正电荷。 电极反应: 正极: 2 H 2e H 2 负极: 2Cl 2e Cl 2 6 思考题 6.1 电泳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与粒子所带的电量及外加电势梯度、分散介质的介电常 数成正比,而与分散介质的粘度及胶粒的大小成反比。实验还证明,若溶胶中加 入电解质,则对电泳会有显著的影内。随着外加电解质的增加,电泳速度常会降 低以至变成零。胶体的电泳速度还与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以及 pH 值、 温度等因素有关。对于两性电解质,如蛋白质,在其等电点处,在外加电场中粒
2
4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Biblioteka 院物理化学实验教案邱金恒
d)
如图 2 将两铂电极插入支管内并连接电源.开启活塞 4 使管内两辅助液面等 高, 关闭活塞 4, 缓缓开启活塞 2、 3(勿使溶胶液面搅动)。 然后打开稳压电源. 将 电压调至 150V,观察溶胶液面移动现象及电极表面现象.记录 30min 内界面 移动的距离:用绳子和尺子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
1 1 10 2 2 1 1
10
2
2
1
1
;对于
,本实验胶粒为棒形) ; 为介质的粘度
( kg m s ) ;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3 仪器与药品 直流稳压电源 1 台;电导率仪 1 台;电泳仪 1 个;铂电极 2 个。 三氯化铁(化学纯) ;棉胶液(化学纯) 实验步骤 4.1 Fe(OH)3 溶胶的制备 将 0.5g 无水 FeCl3 溶于 20mL 蒸馏水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将 上 述 溶 液 滴 入 200mL 沸 水 中 ( 控 制 在 4min ~ 5min 内 滴 完 ) ,然后再煮沸 1min~2min,即制得 Fe(OH)3 溶胶。 4.2 珂珞酊袋的制备 将约 20mL 棉胶液倒入干净的 250mL 锥形瓶内,小心转动锥形 瓶使瓶内壁均匀铺展一层液膜,倾出多余的棉胶液,将锥形瓶倒置于铁圈上,待 溶剂挥发完(此时胶膜已不沾手) ,用蒸馏水注入胶膜与瓶壁之间,使胶膜与瓶 壁分离,将其从瓶中取出,然后注入蒸馏水检查胶袋是否有漏洞,如无,则浸入 蒸馏水中待用。 4.3 溶胶的纯化 将冷至约 50℃的 Fe(OH)3 溶胶转移倒珂珞酊袋,用约 50℃的蒸 馏水渗析,约 10min 换水 1 次,渗析 5 次。 4.4 将渗析好的 Fe(OH)3 溶胶冷至室温,测其电导率,用 0.1mol/L KCl 溶液和蒸馏水 配制与溶胶电导率相同的辅助液。 4.5 测定 Fe(OH)3 的电泳速度 a) 用洗液和蒸馏水把电泳仪洗干净(三个活塞均需涂好凡士林)。 b) 用少量 Fe(OH)3 溶胶洗涤电泳仪 2 次~3 次,然后注入 Fe(OH)3 溶胶直至胶液 面高出活塞 2、3 少许,关闭该两活塞.倒掉多余的溶胶。 c) 用蒸馏水把电泳仪活塞 2、3 以上的部分荡冼千净后在两管内注入辅助液至支 管口,并把电泳仪固定在支架上.
6.4
选择和配制辅助液有何要求。 答:辅助液最好用该胶体的超滤液。要求辅助液中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尽量接近, 常用氯化钾作辅助液,因为钾离子与氯离子的迁移速率基本相同;要求辅助液的 电导率与胶体的电导率相同,这是为了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突变造成两臂界面 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界面模糊;温度与溶胶相同,以避免热对流;要求辅助液不会 与溶胶有化学作用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教案
邱金恒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凝聚法制备 Fe(OH)3 溶胶和纯化溶胶的方法 1.2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泳速度和溶胶ζ 电位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溶胶是一个多相体系,其分散相胶粒的大小约在 1nm~1um 之间。由于本身的电离或 选择性地吸附择性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以及其它原因所致, 胶粒表面具有一定量的电荷; 胶 粒周围的介质分布着反离子。 反离子所带电荷与 胶粒表面电荷符号相反, 数量相等。 整个溶胶体 系保持电中性。 胶粒周围的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 和热扩散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两部分——紧密层 和扩散层。 紧密层约有一两个分子层厚。 紧密吸 附在胶核去面上. 而扩散层的厚度则随外界条件 (温度,体系中电解质浓度及其离子的价态等)而 改变, 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符合玻兹曼分布。 由于 离子的溶剂化作用, 紧密层结合着一定数量的溶 剂分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 它和胶粒作为一个整 图 1 扩散双电层模型 体移动,而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则向相反的电极方 向移动。 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 发生相对移动的界 面称为切动面, 切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 而作为带电粒子的胶粒 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质点的表面电 。 胶粒电泳速度除与外加电场的强度有关外, 还与ζ电位的大小有关。 面ζ电位不仅与测 定条件有关,还取决于胶体粒子的性质。 ζ电位是表征胶体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 及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胶体体的稳定性与ζ电位有直接关 系,ζ电位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荷电越多,胶粒间排斥力越大, 胶体越稳定。反之则表明胶体越不稳定。当ζ电位为零时.胶体 的稳定性最差,此时可观察到胶体的聚沉。 本实验是在一定的外加电场强度下通过测定 Fe(OH)3 胶粒的 电泳速度然后计算出ζ电位。 实验用拉比诺维奇-付其曼 U 形电泳 仪,如图 2 所示。活塞 2、3 以下盛待测的溶胶,以上盛辅助液。 在电泳仪两极间接上电位差 E(V)后,在 t(s)时间内溶胶 界面移动的距离为 D(m),即胶粒电泳速度 U (m S )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