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成都郊野公园设计导则

成都郊野公园设计导则

成都郊野公园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郊野公园作为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纽带,既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够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成都市郊野公园的设计导则至关重要。

一、郊野公园的定位和功能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多功能的特点。

首先,郊野公园应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如露天音乐广场、运动场地、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其次,郊野公园应以生态保护为重要目标,保护和增强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廊道,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场所。

此外,郊野公园还应具备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功能,以满足市民对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需求。

二、郊野公园的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郊野公园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避免破坏和破碎化。

同时,应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景观的布局,创造出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

2.可持续发展原则:郊野公园的设计应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此外,还应合理规划公园的建筑和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文化传承原则:郊野公园设计应融入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可以通过景观、建筑和艺术装置等方式,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

4.社区参与原则:郊野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开展社区参与的方式,使市民能够参与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增强公众对公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郊野公园的设计要素1.入口设计:郊野公园的入口设计应突出公园的特色和形象,可以采用大门、标志性建筑或雕塑等方式进行设计。

同时,入口处还应设置导览图和相关信息,方便市民了解公园的布局和设施。

2.交通设计:郊野公园的交通设计应注重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可以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观景平台等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3.景观设计:郊野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提升,同时结合人工景观的打造,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景观。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

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导则静安区是上海市政府所属的一个市辖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使得其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静安区的市政项目景观设计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导则,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加强自然元素的融入静安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公园、湖泊和绿道等,应在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使其与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避免破坏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

二、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静安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应注重传承和展示这些文化元素。

同时,也应充分尊重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设计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

三、提升市政项目功能性市政项目的功能性是其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使用感受,灵活运用景观元素,使其能够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提供便利。

同时,还应注重场地的多功能性,将不同的功能需求融入设计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体验。

四、增加激发活力的元素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环境,更应具有活力和互动性。

可以通过增加艺术装置、互动设施和绿色植物等元素,使市民能够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社区参与,增加社交性和互动性,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交流场所。

五、注重细节的精致化市政项目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应经过精心的梳理和设计。

从道路规划到绿化植被的选择,都要注重细致和精确,使设计更加精致和完美。

同时,还要注重维护和管理,保持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在静安区市政项目景观设计中,以上导则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加强自然元素的融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市政项目功能性,增加激发活力的元素,以及注重细节的精致化,静安区的市政项目景观设计将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国家城市公园政策文件

国家城市公园政策文件

国家城市公园政策文件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和推进国家城市公园建设,我国政府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了许多具体指导性内容。

以下是一些与国家城市公园政策相关的参考内容:1. 城市公园的纲要性规定:政策文件中通常会明确城市公园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其对城市功能提升、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

2. 城市公园的分类和功能:政策文件会对城市公园进行分类和划定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文化区、生态保护区等,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导则。

3. 城市公园的布局和规划:政策文件会规定城市公园的布局原则和规划标准,如距离城市中心、居民住区的规划比例,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公园布局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政策文件还会强调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倡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理念。

4. 城市公园的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政策文件会对城市公园建设的技术要求进行规定,如园林景观设计、绿化标准、景区设施规划等,以确保城市公园的建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同时,政策文件会倡导城市公园建设具备特色和创新,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

5. 城市公园的管理与维护:政策文件会规定城市公园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强调加强公园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管理效能,保证城市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 城市公园的文化与创意:政策文件会提倡在城市公园中融入当地文化和人文特色,鼓励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的展示与举办,以丰富公园的内涵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7. 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政策文件将强调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在城市公园中开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工作,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8. 城市公园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政策文件会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提倡城市公园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增强公众对城市公园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吉林省绿化设计导则

吉林省绿化设计导则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为促进吉林省城市绿地建设,突出吉林省的本地特色,提升全省的园林绿化水平,按照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体现生态、景观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城市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而达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建设地域文化内涵深厚、绿化景观特点突出的现代园林城市。

公园绿地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主编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9年7月目录第1章总则1、目标2、理念3、规划原则第2章功能布局1、多元化居住类型2、综合性城市功能3、多样化社会生活4、多层级布局结构第3章开发控制1、适宜的人口密度2、高效复合的土地使用3、合理的开发强度4、舒适的居住建筑5.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第4章道路交通1、高密度的支路网系统2、适宜的支路道路宽度3、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4、完善的慢行交通出行系统5、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6、合理布局的停车设施7、适宜的交通宁静化措施第5章公共设施1、多层次的城市服务设施2、综合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多类型的的产业设施4、高效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第6章空间特色I、中小尺度街坊2、增强街坊的围合度3、有序的街道界面4、适宜的街道尺度5、整体建筑风貌6、怡人的公共开放空间第7章生态环境1、自然的生态环境2、省地节能环保3、安全应急防灾第8章实施对策1、开发模式2、分期实施3、规划深化第九章附则1、适用范围2、适用期限3、解释权第1章总则第一条目标大型居住社区是指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功能完善、交通便捷、自然宜居、活力繁荣的城市社区。

第二条理念大型居住社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特大型城市人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突破传统居住区概念,突出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理念,突出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条规划原则社会和谐,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核心目标。

大型居住社区中应当保证各种城市活动能相容共存,并为多样化的城市活动综合布局空间资源,以保证经济多样性、空间多样性、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功能完善,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纳入新城.、新市镇的发展范围,充分依托现有居住空间,考虑未来就业安排,符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市市域"1986"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发展要求。

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

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

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的增长,公园和绿地的供应量已经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利用城市内部的空地来设计口袋公园。

这些口袋公园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绿地休憩空间,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广州市,由于市区的建设密度非常高,因此,公共绿地的供应量不足,市民无法轻松地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基于这个背景,广州市政府已制定了《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以指导各类口袋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这一导则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为出发点,还考虑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需求。

在导则中,口袋公园被定义为占用土地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组合场地。

与大型公园不同,口袋公园通常建立在城市区域内或或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少数可以建立在学校、医院或其他社会组织中。

在设计口袋公园时,导则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1. 实用和舒适性:公园应提供各种设施,如座椅和桌子、篮球场或乒乓球桌、儿童游乐场或健身器材等;并确保场地的大小和布局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的需求。

同时,口袋公园应该提供柔性时间安排,适应不同人的使用时间。

2. 安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公园必须有不同的规划,制定符合安全、无害且完整的设施保证市民可以自由及安全地使用。

3. 保护环境:导则要求公园中的植物、水源和野生动物要得到保护。

同时,设计应该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减少环境影响,尽可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4. 站立于全局思考:导则建议考虑城市和社区存在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确保口袋公园可以平衡社会需求、城市规划和自然保护。

在实施这一导则的过程中,广州市政府计划与当地社区合作,鼓励公众参与设计过程,以便反映最广泛的观点和需求。

在总体规划和设计的措施方面,导则要求在一个具体的方案中,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 土地利用:确定选定的土地用途,并特别考虑社区经济和环境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导则要求保留相当比例的耕地或自然环境。

江苏省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行)

江苏省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通则第三章公园绿地第四章附属绿地第五章生产绿地第六章防护绿地第七章其它绿地附录术语第一章总则1.1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加强对我省城市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江苏省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

1.3本《导则》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制定。

第二章通则2.1 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应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我省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环境污染,绿地紧缺的特点,城市绿化着重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绿化建设的前提,使每一块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2 城市绿化建设必须以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针对实际、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做适当调整和处理,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空间,营造出物种丰富、配置合理、群落稳定、景观优美的植物景观。

2.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贯彻为人民服务思想,从人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坚持经济、适用、实惠、美观、自然的原则。

因循区域自然环境和物候特征,利用丰富的本土植物和自然景物,并将传统文化历史与时代精神风貌相互交融,凸现我省的绿化特色。

2.4 城市绿化是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应克服铺张浪费、苛求形式、贪大求洋,或硬造人工景观等不实惠的做法;确保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绿化种植面积比例不低于70%。

根据我省所处的植被群落区系,城市绿化应选择适当的落叶乔木为基调,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不低于绿地面积的70%,其余为非树冠下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

2.5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和种植应坚持以下原则:掌握植物生态适应性;使阴、阳、干、湿、冷、暖各得其所;利用物种多样性,合理组合配置,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多层结构,考虑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考虑季相变化,突出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平面和空间,提高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篇一: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和要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和要求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

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景观设计公司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1.要积极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

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园建设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

2.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园林。

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造园手法灵巧含蓄,深值我们继承和发扬。

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设计进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中西结合。

3.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

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

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

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

4.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

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在设景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要求,一个完整的居住区公园,应全面设置下列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5.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

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

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便于分期建设及经常的经营管理。

公园设计任务书

公园设计任务书

公园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说明:福州中庚园公园设计。

面积4.2公顷,具体位置、范围和周边环境见项目底图。

二、设计要求:1、该公园为居住区公园,要求合理设置场地设施及内容,体现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特点,注重场地布局的合理性,发挥设计创意,突出主题。

出入口方向为东南和东。

2、图纸内容:总平面图(图纸比例1:500,A1图幅);种植设计图(1:500,A1);竖向设计图(加2个剖面表达)(1:500,A1);效果图(全园鸟瞰图+2个主要景点效果图+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效果图)(A1);3、设计说明。

三、时间要求:第16周布置作业,第17周看草图(现状分析及方案阶段),第18周2草(方案阶段)和小组讨论,第19周汇报交流,第20周交图。

四、评分标准:见评分栏,按时交作业,迟一天交扣总分5分。

五、参考资料《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

标题栏内容:评分栏画在平面姓名学号总平面图35%竖向设计图15%种植设计图15%效果图15%设计说明10%设计态度10%总分设计项目说明书内容提要一、项目概况1、项目性质2、项目规划基本情况3、项目基地现状基本情况(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气候等)二、设计依据、设计原则1、设计依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公园设计规范,福建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图等)2、设计原则(3—5条,简练表述)三、景观总体布局根据景观功能分区来写,介绍各功能区的景观构成及设计风格体现。

四、景观道路设计景观道路系统说明景观道路分级、路面构造的说明五、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名称、设计位置、艺术风格、构造类型等说明。

六、绿化设计(或种植设计)1、绿化设计原则2、绿化景观分区3、主要树种(按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草坪花卉)七、给排水设计(没有作该专项的不必写)1、给水设计说明2、排水设计说明八、照明设计(没有作该专项的不必写)1、道路照明设计2、夜景设计九、经济技术指标1、本项目规划技术指标用地总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居住区景观项目)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2、景观绿地设计技术指标景观绿地总面积景观道路广场面积景观水体面积景观建筑小品占地面积景观小品数量(雕塑、景观建筑、景点置石、景观桥等)。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部分)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部分)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九十条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其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居住区公园占地面积不得小于1公顷,服务半径为0.5至1千米,可以设臵花木草坪、水面、凉亭、雕塑、活动设施等;(二)小区游园占地面积不得小于0.4公顷,服务半径为0.3至0.5千米,可以设臵花木草坪、水面、雕塑、活动设施;(三)至少有一边与道路相邻,绿化、水面占地比例不低于75%。

第一百零八条新建居住区的绿地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中环线以内绿地率不低于35%,中环线至外环线绿地率不低于40%。

(二)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当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确定。

组团不小于每人0.5平方米,小区不小于每人1平方米,居住区不小于每人1.5平方米。

旧区改建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项规定。

(三)居住组团应当设臵集中绿地,用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位于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外的面积大于三分之一。

(四)中小学、托幼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5%。

第一百零九条地下建设项目覆土深度大于0.6米,地表进行绿化的,可以计入地表绿地率。

第一百二十条新建居住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建人防设施,人防设施的出入口应当设臵在交通方便处。

第一百二十一条防震应急避难场所可以结合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放空间设臵。

第十六章建筑间距第一百二十二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外墙应当包括保温层和外加装饰层,但不包括勒脚。

居住建筑的计算间距是指遮挡建筑的计算遮挡线与被遮挡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

遮挡建筑的计算遮挡线为遮挡建筑物的外墙线,不包括挑檐、建筑物楼梯间、阳台等突出部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建筑屋面挑檐挑出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8米的,挑檐计入计算遮挡线。

(二)建筑物楼梯间、阳台等突出部分累计总长度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三分之一的,突出部分计入计算遮挡线。

(三)坡屋面建筑应当分别计算屋脊顶面和檐口顶的遮挡因素,以影响大的为计算遮挡线。

社区公园场地工程方案范文

社区公园场地工程方案范文

社区公园场地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空间,承载着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

因此,建设一个符合社区需求的公园,对于丰富居民的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市某社区公园场地工程为例,探讨社区公园场地工程方案。

二、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某市某社区,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周边居民众多,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但由于现有设施老化,场地布局不合理,公园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公园使用率低,市民满意度不高,急需对公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三、项目建设内容1.场地布局设计:根据社区人口密集度和居民休闲需求,将公园划分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区、休闲座椅休息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并合理设置人行道路和绿化带,让居民可以便捷地游览公园的每个角落。

2.健身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设置减肥跑步道,打造户外运动场地等,提供多样化的健身设施,满足不同居民的健身需求。

3.儿童游乐区建设:设置各类儿童游乐设施,如秋千、蹦床、滑滑梯等,打造儿童的乐园,满足家长带孩子来公园的需求。

4.文化活动区建设:设置文化活动场地,如露天剧场、展示厅、读书角等,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5.休闲座椅休息区建设: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打造休闲休息区,供居民休息放松使用。

6.景观绿化工程:对公园内现有的绿化进行修剪和更新,增加新的植物种类,扩大绿化面积,打造美丽的绿色空间。

7.道路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安装:对现有的人行道路进行整修,设置无障碍坡道、轮椅通道等,让行动不便的居民也能轻松游览公园。

8.环境卫生与治安设施建设:安装环卫设施,如垃圾桶、环卫工具间等,增加监控设施,如摄像头、报警器等,提升公园的环境卫生和治安水平。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组建项目建设小组,确定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相关调研和论证工作,招标选取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

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1。

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

1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

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

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1。

3。

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

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

1。

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1: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目的和目标:制定本文档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2. 环境分析2.1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分析。

2.2 人文环境:社区文化、历史背景、居民需求等分析。

3. 设计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

3.2 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3 美学原则:追求艺术性和美感。

4. 空间规划4.1 公共空间:划分主要公共区域(花园、广场、公园等)。

4.2 私人空间:私人花园、露台等规划。

5. 植被设计5.1 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和景观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5.2 植物布局:考虑景观层次和整体效果进行布局。

6. 水体设计6.1 水池和喷泉:设计水池和喷泉,增加视觉效果和触感。

6.2 水系规划: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河流和湖泊。

7. 公共设施7.1 儿童设施:设置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

7.2 健身设施:布置健身房、篮球场等。

8. 照明设计8.1 规划照明路线:照明沿街路灯、景观灯等布置规划。

8.2 照明效果:打造夜晚的独特景观效果。

9. 材料选择9.1 地面材料:选择耐磨、易清洁的地面材料。

9.2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耐候性好的材料。

10. 规划实施10.1 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步骤和时间节点。

10.2 资金预算:估计项目所需资金和费用。

附件:设计效果图、施工图纸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利益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指对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3. 规划法:指对城市和乡村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2: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目标。

芜湖市城市绿地设计导则

芜湖市城市绿地设计导则

芜湖市城市绿地设计导则芜湖市城市绿地设计导则一、街头公园街头公园是城市绿地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们通常位于城市主干道两旁,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街头公园设计应以美观、实用和环保为原则。

在景观设计上,应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植物的选择,使公园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自然的氛围。

在功能设计上,应提供舒适的座椅和遮阳设施,以满足市民的休憩需求。

此外,还应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

二、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城市中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们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凝聚力。

社区绿地应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可包括花坛、草坪和小型休闲区等。

在设计上,应注重绿地的可持续性,采用节水、节能和环保的设计理念。

此外,还应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同时,社区绿地还应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如凉亭和阅览室等,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它们是城市文化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城市广场设计应以人为中心,以绿化和景观设计为主导。

在绿化方面,应注重花草树木的选择,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上,应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艺术的表达,以吸引市民的注意。

此外,还应提供各种功能设施,如音乐喷泉、游艺设施、座椅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城市广场还应设立文化展览馆和表演舞台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四、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城市绿地中的绿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生态公园设计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自然体验为目标。

在景观设计上,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干预的痕迹。

在功能设计上,应提供自然步道、观鸟平台等设施,供市民近距离观赏自然美景。

此外,还可以设置湖泊、水塘、花坛等水景设施,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美感。

同时,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市民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芜湖市。

总之,芜湖市城市绿地设计导则应以美观、实用和环保为原则,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植物的选择,在功能设计上满足市民的休憩和娱乐需求。

城市绿地建设导则

城市绿地建设导则

城市绿地建设导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月编制说明本导则参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CJJ75—97)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参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办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0] 290号)、《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等文件,以及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福建省道路绿化树种调查研究》等国内外相关成果及文献资料,结合本省的地域特点及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编制,并侧重于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以促进本省的城市绿地建设。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对适用范围进行解释,由编制单位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

导则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已通过专家技术评审。

由于本导则为初次编制,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漏,希望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所(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88号,邮政编码:350003)。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01月目录1.总则 ................................................................................................................................................... - 1 -2.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 - 1 -3.基本规定............................................................................................................................................ - 2 -4.规划设计内容和程序........................................................................................................................ - 3 -5.公园绿地............................................................................................................................................ - 4 -6.生产绿地............................................................................................................................................ - 6 -7.防护绿地............................................................................................................................................ - 7 -8.附属绿地............................................................................................................................................ - 8 -8.1.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 - 8 -8.2.道路广场绿地........................................................................................................................ - 9 -8.3.林荫景观道.......................................................................................................................... - 13 -9.城市绿地设计要点.......................................................................................................................... - 13 -9.1.种植设计.............................................................................................................................. - 13 -9.2.地形水体.............................................................................................................................. - 16 -9.3.园林建筑与小品.................................................................................................................. - 18 -9.4.园路铺地与桥梁.................................................................................................................. - 20 -9.5.市政基础设施...................................................................................................................... - 21 -9.6.防灾避险设施...................................................................................................................... - 23 -10.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 - 25 - 附录一本导则用词说明.................................................................................................................. - 26 - 附录二城市绿地设计程序及内容要求.......................................................................................... - 27 - 附录三福建省植被区划图.............................................................................................................. - 29 - 附录四福建省城市绿地主要植物名录表...................................................................................... - 30 -1.总则1.1.为加强对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福建省实际,制订本导则。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 (1)1.1 社区公园发展史 (1)1.2 社区公园研究进展 (2)1.3 社区公园实践探索 (3)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1.1 社区公园发展史(1)国外发展史国外关于公园发展史的研究(表1-1)表明社区公园整体进度上起步早,研究体系也更加系统化且注重公众参与。

自1900年进入改良公园时期,美国诞生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区公园后,美国社区公园从出现开始便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体,为了适应社区居民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需求变化,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趋于系统化。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外己经开始针对社区公园活动细节展开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间,国外相关学者开始研究社区公园的现状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区公园;8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满足居民情感需求的社区公园设计等方面。

(2)国内发展史我国关于公园发展进程的研究表明社区公园起步较晚,且研究体系以国外社区公园为基础,后续开始逐步摸索适合国情的社区公园。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图1-2):第一阶段,当时还缺乏先进的理念做指导,社区公园的建设较少。

主要是分析国外的设计案例及一些研究成果,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作为依据。

但当时在对国外资料进行翻译和研究时,难免存在差异,再加之我国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仍停留在“绿化”层面以及我国和国外发展的行情存在差异。

因此,初期社区公园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

精神生活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991年,民政部首次提出了有关社区公园的建设。

强调了公园的群众性、公共性以及新型的休息方式。

提出“文化休息公园”模式。

后期注重内部的同时逐渐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这个阶段,社区公园的研究逐渐增多,对绿地建设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对理论理解的深度,导致研究成果较少。

第三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以及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

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口袋公园是一种小型、便捷和适应城市空间的绿地设计概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导则,帮助保证它们的有效功能和吸引力:
1. 空间最优化:由于城市口袋公园通常面积较小,设计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

考虑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使得公园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休闲和活动场所。

2. 多样化的绿化:为了增加绿地质量和吸引力,应在口袋公园中引入各种形式的植被,如花坛、灌木丛、树木和草坪。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景观、色彩和季节变化。

3. 公众利益考虑:将公众利益作为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提供适应不同人群的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凉亭、座椅等。

还可以考虑添加公共艺术品、文化展示等元素。

4. 可持续设计:应考虑到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方案中加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考虑。

采用节水系统、可再生材料、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照明等方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5. 便利设施:提供充足的垃圾箱、公共厕所、饮水设施,确保公众在使用公园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安全考虑:确保公园的安全性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防滑表面、合适的照明、安全围栏等设施,确保公众可以安心使用。

7. 社区参与:与当地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和政府进行沟通和合作,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满足社区的特殊要求。

总之,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应注重空间利用、绿化、公众利益、可持续性、方便设施、安全性和社区参与。

这些设计导则将有助于创建一个功能完善、美观舒适且受欢迎的城市口袋公园。

请注意,具体的设计指南可能会因各地法规、文化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1.总则1.1.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公园全面发展的形势,迅速提升本省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目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城市公园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设计和建设生态、经济、安全的,具有游憩、防灾避险功能和景观艺术俱佳的城市公园。

1.2.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各类附属绿地的设计可以参照使用。

1.3.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化条例》及其它有关法规,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4.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1.4.1.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以原有生态为基础,把生态功能置于首位,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多元素的公园格局;保持和利用原有基地内地形、水体、植被、矿物等各种资源,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大的破坏;或在破坏过程中加以恢复,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4.2.以人为本和社会性原则:尊重人的使用需求,在设计中考虑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塑造人性化、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通过美化生活环境,倡导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现城市和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

1.4.3.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公园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科学布局重要的视线廊道、功能布局,合理确定公园主题;公园内应统筹考虑各功能区和景观区的内容、规模、交通组织、绿化特色、基础设施和防灾避险等要素。

1.4.4.节约性和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低维护的植物及建筑材料,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和低成本运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1.总则
1.1.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公园全面发展的形势,迅速提升本省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目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城市公园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设计和建设生态、经济、安全的,具有游憩、防灾避险功能和景观艺术俱佳的城市公园。

1.2.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各类附属绿地的设计可以参照使用。

1.3.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化条例》及其它有关法规,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4.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
1.4.1.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以原有生态为基础,把生态功能置于首位,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多元素的公园格局;保持和利用原有基地内地形、水体、植被、矿物等各种资源,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大的破坏;或在破坏过程中加以恢复,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4.
2.以人为本和社会性原则:尊重人的使用需求,在设计中考虑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塑造人性化、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通过美化生活环境,倡导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现城市和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

1.4.3.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公园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科学布局重要的视线廊道、功能布局,合理确定公园主题;公园内应统筹考虑各功能区和景观区的内容、规模、交通组织、绿化特色、基础设施和防灾避险等要素。

1.4.4.节约性和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低维护的植物及建筑材料,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和低成本运行管理。

文化性与地域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公园设计,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2.基本要求
2.1.公园类型及规模
表2.1.1 公园分类表
2.2.公园游人容量
2.2.1.公园游人容量的计算按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的规定,并依此作为公园计算设施容量、个数、用地面积及公园管理的依据。

2.2.2.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近期公园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m2。

风景名胜公园、江滨公园等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50m2,城市湿地公园的重点保
护区不宜安排游人,其余用地按照人均面积大于300m2计算游人容量。

2.3.总体布局
2.3.1.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防灾避险、无障碍等作出综合设计。

2.3.2.综合性公园按照主要的功能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也可以突出强化某些分区或增加一些特色的功能区,如科普教育区等,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在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得设大型动物猛禽类展区。

2.4.常规设施
2.4.1.常规设施项目的设置,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

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

分布应合理。

2.4.2.电力线路宜埋地敷设,公园的所有电气设施都必需按国家的规范严格设置、运行和管理,设计要注重经济、实用、美观,并保证用电和游人的安全。

2.4.
3.公共场所的配电箱应加锁,并宜设在非游览地段,园灯接线盒外罩应考虑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