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考试资料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唐代说的观点和论据

论据:当代新闻史学届总体肯定这一观点,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观点:他认为中国报纸源于唐代,并且经过论证,确认现存于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我国唐代的进奏院转,就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注意:戈公振坚持“汉朝说”,他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有专门论述。

孙樵坚持“唐代说”。论据是:他在《经纬集》第三卷中的《读开元杂报》最为著名。

宋代官报管理体制以及这种体制在小报上的运营,小报屡禁不止的原因,这个原因反映了什么问题?

原因:

在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需求。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小报”无法被完全禁绝。作为宋代官方新闻传播工具的“邸报”,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小报”无法被完全禁绝。

反映的问题:

“小报”具备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获得了社会的支持,不可能被完全禁绝。而巨大的社会信息需求带动了商业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小报”的办报人与发行人敢于铤而走险,这也使“小报”在封建政府的大力查禁下能够绵延不绝的出现。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业时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有怎样的特点?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07年9月受伦敦步道会派遣来到中国,在澳门办报,是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他是中国本土上创办最早的近代中文刊物。

《万国公报》,它的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是美国传教士林乐如于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创办的一份周刊,这份报纸是传教士所创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办报的性质:纯宗教向宗教色彩逐渐变淡。

外文报纸和外国通讯社的状况?

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建立路透社远东分社,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通讯社。

国人早期与外报的接触及办报构想?

魏源:依据林则徐翻译材料,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办报主张。洪仁玕:提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这是近代国人最早对于新闻的,理论认知和办报构想。

国人自办报刊出现?

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王韬主办《循环日报》,1874年-1912年;《粤报》1885年—1889年,

香港汇丰银行主办。

上海的国人自办报刊:容闳主办《汇报》,1874年,日报;《新报》1876年;上海道台冯焌光主办,“提倡洋务,但不议国政”;

广州的国人自办报刊:《述报》1884年,日报,集中报道中法战争;《广报》1886年,邝其照,1891年被查封,改名《中西日报》出版,1900 年,因刊载义和团战胜八国联军的消息被查封。

王韬:《循环日报》,并提出报纸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就是“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第三章

第一次国人办刊高潮

维新运动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职业化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大题目)?

政论的淡化和新闻报道的加强

副刊的发展,出现四大副刊()

名记者出现,有黄远生、邵飘萍

注意:邵飘萍的《新闻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和徐宝璜的《新闻学纲要》是中国最早一批新闻学著作。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第五章

中国广播事业诞生的历史与近代报业诞生的历史作比较(问答题)?

中国广播发展的历程:

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开播的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

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是一批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为推销无线电设备而创办的,主要集中在上海。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开办“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开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建成,于10月1日正式播音,这是我国第一座自办的广播电台。

直至1928年8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出现,才开始有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注意: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我国第一座自办的广播电台。1928年8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出现,才开始有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新闻史方面,影响最大的是1927年1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报学史》。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教育先河。

简要介绍五四后,新闻也业务的进步?

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被广泛运用

自由讨论的展开和政论的恢复与发展

副刊的改进

国际通讯报道的加强

第六章

红中社或者新华社的名词解释?(形成现代新闻体制模式)

以《解放日报》为首的根据地新闻改革的内容、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成效、意义?

改革前存在的问题:在版面安排上,把最大的篇幅供给了国际新闻;对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宣传不力;一些社论质量不高。

改革经过:

改革的成效:新闻实际工作的改进,新闻理论的收获

新闻实际工作的改进:

关于整风运动宣传,《解放日报》改革后,改变了以往对整风运动重视不够、宣传不力的局面,集中力量对整风运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关于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在组织军事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党报战斗性作用。

新闻理论的收获:

关于新闻本源和实质问题、关于党报性质和特征、关于如何办好党报问题(全党办报)

意义:

1、根据地的新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新闻改革。

2、从新闻实践工作中看,经过改革,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也形成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模式。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党报的基本模式。

3、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第一次对党报的理论进行完整而系统得地论述、总结。这些理论观点都成为中国特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要内容,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精髓,指导着党的新闻实际工作。

4、经过整风改革,党的整个新闻机构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