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张艳孟浩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恰哈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推进组织、服务、资源下沉,依托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打牢基层基础,以党群联动实现
“三治融合”,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推进了乡村振兴工作。
关键词:基层治理;三治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础强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恰哈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
选派乡机关干部、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到村任职,及时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建立“1+1+5”长效工作机制(即,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与1名村干部、5名党员结对帮带),采取“乡包联领导领着干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干”的“培帮带模式,全面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能力差、素质低的问题。深入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荣誉感。全面推行“双培双带”工程,以党群共建产业、党员带头创业为裁人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了主角。以“星级化”创建工作为抓手,指导落实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效促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班子齐了、阵地强了,干部的干劲足了、群众的满意率高了,走在恰哈乡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党的政策亚克西、党的干部亚克西”。
二、党群联动聚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自治、法治、德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社会共同协作,党群联动“三治融合”,做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这样才能使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针对如何搭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恰哈乡党委书记王关朝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增强基层民主自治能力
恰哈乡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理事会、村务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乡村两级设立“群众工作站”,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建立“积分超市”,实施积分制管理办法,增强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意识。建立幼儿托管站、养老院,落实农村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帮扶帮扶机制,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法治是加强乡村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恰哈乡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
“三股势力”和黑恶势力、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全面净化农村发展环境。通过法治讲座、法律服务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等多种形式,推进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使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越来越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好。
(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恰哈乡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举办道德讲堂、開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充分发挥红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树立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
三、脱贫增收谋福祉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哈乡党委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实施“七个一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拔穷根拓富源,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物质保障。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探索出推动产业增收、资产经营、服务创收的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使村级基层组织实现保值增值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让人民群众能够共享集体经济成果,恰哈乡党委指导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建设中去,增强村级阵地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村容村貌、帮扶慰问困难群众,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促进就业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措施
恰哈乡建立精准到人的贫困户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就业岗位,及时向村民推送务工信息,开办“卫星工厂”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确保了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全覆盖。
(三)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根本途径
恰哈乡依托资源优势,以蔬菜种植、和田羊养殖为主导产业,按照“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每一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产业覆盖”。凭借产业扶贫形成的“聚宝盆”,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致富路。
【参考文献】
[1]兰德刚,石涛.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C].湖北日报,20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C].光明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