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78e4e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6.png)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女娲为人类和世界万物的生存而献身,真是令人感动。
女娲补天的介绍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
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上古神话所记录的是华夏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聚落群体和首领。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b45d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2.png)
女娲补天的故事(优秀3篇)女娲补天的故事篇一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明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
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就应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向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
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立刻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之后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她一向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936e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3.png)
复述课文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一个中国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之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导致天河中的水不断倾泻下来,地面上洪水成灾,无数的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决定立即炼石补天,拯救整个人类。
女娲首先找到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并点燃了熊熊的烈火来烧炼。
大火烧了九天九夜后,五色石子被烧成黏稠的液体。
女娲立即动手,用这五色石液去补天。
她不顾烈火烧炙的疼痛,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将大窟窿一点点补好。
但是,仅补好了天还不行,还必须用另外的支撑物来代替被共工触断的天柱不周山。
女娲想起东海中的大鳌,鳌的爪子既坚固又有韧性,可用来做天柱。
于是她去抓了一只大鳌,斩下它的四只爪子,做了四根新的天柱,将天撑住。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这个故事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尽力去解决。
同时,创造和修补也是重要的能力,可以带来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2c73e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c.png)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个传说,它源自《山海经》中的记载,被后人广泛传颂。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之一,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亲手创造了人类,也是中国古代的五帝之一。
女娲补天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传说,它讲述了女娲补天的传奇经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说中,古代天空中出现了一些裂痕,天空中的柱子开始摇摆不稳,天地失去了平衡。
这使得人间出现了灾难,大水泛滥,山崩地裂,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决定补天,她用五色石补天,用黄土造人,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女娲用尽全力,终于将天空补好,为人间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女娲补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它传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祝福。
女娲补天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
女娲补天的故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勇敢面对,不畏艰难,不惧风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女娲补天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代表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女娲补天的故事,激励着中国古代人民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
女娲补天的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传颂。
它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向前,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女娲补天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的象征。
女娲补天的故事,将伴随着中国人民走向未来,永远闪耀着光芒。
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e389a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b.png)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世界,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和大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
这时,有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祇诞生了。
女娲非常聪明,她观察到了天地之间的不和谐,决定采取行动。
她从自己身上取出五彩石,用它们填补了天空中的破洞。
同时,她还用石头创造了人类,让人类繁衍生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生机。
然而,女娲补天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
当她开始填补天空时,遭到了来自龙王的反对。
龙王认为女娲的行为破坏了天庭的秩序,威胁到了他们的统治地位。
于是,龙王带领着其他神灵一起阻挠女娲。
女娲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继续她的工作。
在与龙王等神灵的战斗中,女娲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她运用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了敌人,成功地完成了补天的任务。
从此,天空变得更加稳定,大地也恢复了宁静。
人类在女娲的保护下茁壮成长,世界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女娲补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他们将天空和大地的分离视为一种灾难性的事件,需要通过神灵的力量来弥补。
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其次,女娲补天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在这个故事中,女娲用五彩石填补天空的破洞,创造出了人类。
这些细节都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宇宙的奥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它。
此外,女娲补天的故事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正如女娲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我们应该学会在逆境中奋发向前,克服一切困难。
总之,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丰富内涵的神话传说。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宇宙的认识,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女娲补天的主要事迹
![女娲补天的主要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b3582fe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6.png)
女娲补天的主要事迹
从前啊,天破了个大口子,这可不得了啦,天河的水不停地往人间灌,那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没法过啦,到处都是灾难。
这时候女娲站出来啦,她要去把天给补上。
女娲就开始找能补天的材料,这可不是个容易事儿啊。
她找啊找,找了好多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五色石。
然后她就用五色石开始补天,一块一块地往上放,这活可累了,但是女娲不怕。
在补天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好多困难呢。
有时候石头不好放上去,她就得想办法调整角度;有时候累得不行了,可她还是咬着牙坚持。
最后啊,经过女娲的努力,天终于被补上啦!天河的水不再往人间灌了,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特别感激女娲。
女娲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啊!。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d6ee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0.png)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导语: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女娲补天》课文原文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历史背景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上均有记载。
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
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是由东汉学者王充把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
女娲补天知识总结
![女娲补天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176e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2.png)
女娲补天知识总结
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以下是对该故事的知识总结:
一、故事背景:
根据神话传说,中国人类起源于女娲造人的时代。
在远古时期,天坠下来时引发了大灾难,天地失去了平衡。
二、女娲补天的起因:
面对灾难,女娲决定修复天空,以维护人间的和平与秩序。
女娲找到五彩石,用石块补齐了缺失的天空。
三、神话中的细节:
为了建立天空,女娲用神奇的巨石堵住了天空中的缺口。
女娲用自己的混沌石和彩石铸造了太阳、月亮和星辰。
女娲还受到灾变的影响,受伤并变成人形。
她的修复天空的举动也被人们称为“女娲补天”。
四、故事意义: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故事之一,寓意着人类对灾难的抗争和自我拯救的精神。
故事中女娲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也赋予了女性形象积极向上的意义。
故事中补天的举动象征着维护秩序和恢复平衡的力量。
五、文化影响:
女娲补天故事被广泛流传和引用于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以及现代文化中。
该故事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结以上内容,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修复天空和维护人间秩序而进行的英勇举动。
这个故事承载了人类抗争灾难和自我拯救的精神,同时也强调了女性形象的智慧和勇敢。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承和应用于文学、艺术和当代文化中。
女娲补天的典故
![女娲补天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d0b809d1a37f111f1855b8e.png)
女娲补天的典故女娲补天的意思是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你们知道女娲补天的典故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典故,供大家阅读!女娲补天的解析【拼音】nǚwābǔtiān【出处】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释义】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用法】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近义词】炼石补天【示例】传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
女娲补天的典故相传远古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
天上下来名叫女娲的大神,用泥土和水捏了许多“人”。
这些“人”来到世界上,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使天地间充满了生气。
后来过了不知多少年,宇宙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各领部族激烈交战,结果共工战败,逃到不周山,猛地撞在山腰上。
这不周山是传说中的天柱。
天柱一倒,天露出了一个大窟窿。
天河中的水顺着窟窿倾泻下来,地面上顿时洪水成灾,无数的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幸存的人们也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此浩劫,心中十分难过,决定立即炼石补天,拯救整个人类。
女娲找来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子,又燃起熊熊的烈火来烧炼。
大火烧了九天九夜,五色石子被烧成黏稠的液体。
女娲立即动手,用这五色石液去补天。
她不顾烈火烧炙的疼痛,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将大窟窿一点点补好。
但是,仅补好了天还不行,还必须用另外的支撑物来代替被共工触断的天柱不周山。
女娟想起东海中的大鳌,鳌的爪子既坚固又有韧性,可用来做天柱,便去抓了一只大鳌,斩下它的四只爪子,做了四根新的天柱,将天撑住。
从此,天柱再也不会断裂,人类也就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地一直生活下去。
后来,“女蜗补天”这一典故,被用来比喻战天斗地的丰功伟绩。
女娲补天的接龙女娲补天→ 天宝当年→ 年方弱冠→ 冠屦倒施→ 施不望报→ 报本反始→ 始料所及→ 及锋而试→ 试才录用→ 用兵如神→ 神安气定→ 定乱扶衰→ 衰草寒烟→ 烟波钓徒→ 徒陈空文→ 文炳雕龙→ 龙标夺归→ 归根到底→ 底里深情→ 情不可却→ 却病延年→ 年丰时稔→ 稔恶藏奸→ 奸臣当道→ 道傍之筑→ 筑舍道傍→ 傍观必审→ 审几度势→ 势不得已→ 已陈刍狗→ 狗傍人势→ 势不俱栖→ 栖冲业简→ 简单明了→ 了不长进→ 进谗害贤→ 贤才君子→ 子不语怪→ 怪诞不经→ 经纶济世→ 世代相传→ 传柄移藉→ 藉草枕块→ 块儿八毛→ 毛宝放龟→ 龟鹤遐寿→ 寿比南山→ 山包海容→ 容当后议→ 议不反顾→ 顾彼失此→ 此动彼应→ 应变将略→ 略不世出→ 出尘不染→ 染苍染黄→ 黄尘清水→ 水碧山青→ 青出于蓝→ 蓝田出玉→ 玉惨花愁→ 愁肠百结→ 结不解缘→ 缘波讨源→ 源深流长→ 长安少年→ 年复一年→ 年富力强→ 强嘴拗舌→ 舌敝唇焦→ 焦熬投石→ 石沉海底→ 底死谩生→ 生不逢时→ 时变是守→ 守常不变→ 变风改俗→ 俗不可医→ 医时救弊→ 弊车羸马→ 马齿加长→ 长才短驭→ 驭凤骖鹤→ 鹤背扬州→ 州官放火→ 火传穷薪→ 薪传有自→ 自拔来归→ 归华别业→ 业精于勤→ 勤兵黩武→ 武不善作→ 作壁上观→ 观变沉机→ 机变如神→ 神安气集→ 集思广议→ 议论纷错→ 错彩镂金→ 金榜挂名→ 名不常存→ 存而不论→ 论辩风生→ 生不如死→ 死败涂地→ 地崩山摧→ 摧锋陷坚→ 坚壁不战→ 战胜攻取→ 取长补短→ 短兵相接→ 接二连三→ 三百瓮齑→ 齑身粉骨→ 骨颤肉惊→ 惊才绝绝→ 绝壁悬崖→ 崖岸卓绝→ 绝不护短→ 短吃少穿→ 穿壁引光→ 光彩夺目→ 目不别视→ 视白成黑→ 黑白不分→ 分所应为→ 为而不恃→ 恃才傲物→ 物腐虫生→ 生不遇时→ 时变之应→ 应变随机→ 机不可失→ 失旦之鸡→ 鸡肠狗肚→ 肚里蛔虫→ 虫臂拒辙→ 辙环天下→ 下阪走丸→ 丸泥封关→ 关怀备至→ 至诚高节→ 节变岁移→ 移编绝简→ 简断编残→ 残暴不仁→ 仁浆义粟→ 粟陈贯朽→ 朽戈钝甲→ 甲乙丙丁→ 丁丁当当→ 当场出丑→ 丑类恶物→ 物阜民安→ 安安静静→ 静不露机→ 机不容发→ 发短心长→ 长才广度→ 度日如年→ 年高德韶→ 韶光淑气→ 气傲心高→ 高岸深谷→ 谷父蚕母→ 母慈子孝→ 孝悌力田→ 田夫野老→ 老八辈子→ 子承父业→ 业峻鸿绩→ 绩学之士→ 士饱马腾→ 腾达飞黄→ 黄道吉日→ 日薄西山→ 山奔海立→ 立吃地陷→ 陷坚挫锐→ 锐不可当→ 当场献丑→ 丑声四溢→ 溢美溢恶→ 恶叉白赖→ 赖骨顽皮→ 皮肤之见→见财起意→ 意出言外→ 外刚内柔→ 柔肠百结→ 结草衔环→ 环堵萧然→ 然荻读书→ 书不释手→ 手不释卷→ 卷甲倍道→ 道傍筑室→ 室迩人遐→ 遐尔闻名→ 名不符实→ 实逼处此→ 此发彼应→ 应变无方→ 方便之门→ 门不停宾→ 宾饯日月→ 月白风清→ 清茶淡饭→ 饭坑酒囊→ 囊空如洗→ 洗兵不用→ 用非其人→ 人才出众→ 众多非一→ 一百五日→ 日薄虞渊→ 渊谋远略→ 略地攻城→ 城府深沉→ 沉洝浓郁→ 郁垒神荼→ 荼毒生灵→ 灵丹圣药→ 药店飞龙→ 龙伯钓鳌→ 鳌愤龙愁→ 愁肠寸断→ 断鳌立极→ 极本穷源→ 源殊派异→ 异宝奇珍→ 珍藏密敛→ 敛骨吹魂→ 魂不负体→ 体察民情→ 情不自禁→ 禁暴静乱→ 乱臣逆子→ 子继父业→ 业绍箕裘→ 裘敝金尽→ 尽诚竭节→ 节俭躬行→ 行间字里→ 里丑捧心→ 心比天高→ 高岸为谷→ 谷马砺兵→ 兵败将亡→ 亡不旋跬→ 跬步不离→ 离本依末→ 末路之难→ 难得糊涂→ 涂不拾遗→ 遗编绝简→ 简而言之→ 之死靡二→ 二八年华→ 华不再扬→ 扬长避短→ 短刀直入→ 入鲍忘臭→ 臭不可当→ 当道撅坑→ 坑绷拐骗→ 骗吃混喝→ 喝西北风→ 风飑电击→ 击钵催诗→ 诗肠鼓吹→ 吹竹调丝→ 丝恩发怨→ 怨府祸梯→ 梯荣阶禄→ 禄无常家→ 家半三军→ 军不血刃→ 刃没利存→ 存而不议→ 议论纷纷→ 纷纷不一→ 一败如水→ 水波不兴→ 兴复不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常之谋→ 谋臣猛将→ 将寡兵微→ 微不足道→ 道边苦李→ 李代桃僵→ 僵李代桃→ 桃红柳绿→ 绿林大盗→ 盗铃掩耳→ 耳顺之年→ 年高望重→ 重操旧业→ 业业矜矜→ 矜寡孤独→ 独霸一方→ 方骖并路→ 路长日暮→ 暮爨朝舂→ 舂容大雅→ 雅量高致→ 致命遂志→ 志诚君子→ 子孙后代→ 代拆代行→ 行数墨寻→ 寻风捕影→ 影单形只→ 只谈风月→ 月闭花羞→ 羞花闭月→ 月旦春秋→ 秋波盈盈→ 盈科后进→ 进道若退→ 退避三舍→ 舍安就危→ 危而不持→ 持鳌封菊→ 菊老荷枯→ 枯本竭源→ 源头活水→ 水不扬波→ 波光鳞鳞→ 鳞次相比→ 比比皆然→ 然糠照薪→ 薪贵于桂→ 桂殿兰宫→ 宫车晚出→ 出尘之表→ 表里如一→ 一败涂地→ 地不爱宝→ 宝钗分股→ 股肱耳目→ 目不给赏→ 赏贤使能→ 能不称官→ 官卑职小→ 小本经济→ 济寒赈贫→ 贫病交攻→ 攻城夺地→ 地丑德齐→ 齐镳并驱→ 驱骥捕鼠→ 鼠臂虮肝→ 肝肠寸断→ 断臂燃身→ 身败名裂→ 裂地分茅→ 茅茨不翦→ 翦草除根→ 根柢未深→ 深闭固拒→ 拒虎进狼→ 狼狈不堪→ 堪托死生→ 生财有道→ 道不掇遗→ 遗编坠简→ 简纲捷端→ 端本澄源→ 源源本本→ 本本分分→ 分外之物→ 物阜民丰→ 丰标不凡女娲补天的典故。
女娲补天的内容
![女娲补天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517d0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1.png)
女娲补天的内容
女娲补天的内容是:远古时期的神仙女娲,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不顾生命危险将天补的故事。
这个故事歌颂了女娲的善良、勇敢与不惧危险,为了天下苍生愿意付出生命,勇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
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她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扩展资料: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
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女娲看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单调,产生怜惜之心,化甘露为酒,赐给百姓。
百姓饮之醇美,解劳顿,舒筋血,百姓感恩戴德,以酒敬女娲,后来成为礼仪,女娲又被尊为礼仪之神。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35488ec8d376eeaeaa3176.png)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解】1、四极废:天的四边毁坏了。
上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
废是指柱子折断,天塌下来了。
四极:指天的四极。
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
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具体说法不一,一说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天不兼覆: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
兼:全部4、地不周载: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
周:遍,全5、爁(làn )焱:大火延烧的情景。
6、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
7、鸷(zhì)鸟:凶猛的禽鸟。
8、攫:抓;夺。
9、于是:在这时(古今异义)10、鳌: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11、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12、济:救济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4、淫水:泛滥的洪水。
15、涸:干枯。
16、狡虫:指恶禽猛兽。
虫,泛指动物。
17、故:原来(引申为:于是,所以)【翻译】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
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
【精神】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如何理解女娲补天的做法?当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不力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便用想象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和英雌,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任务。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5aef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9.png)
女娲补天是什么故事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它讲述了女娲补天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出现了一些裂缝,天上的柱子也开始摇摇欲坠,造成了天空和大地之间的隔阂。
为了修补天空,女娲决定要补天,这便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是人类的始祖,被尊为万物之母。
传说女娲是用五色石补天的,她取来五色石,研磨成细沙,然后用细沙捏制成了五彩斑斓的石圭。
女娲将石圭投向天空,石圭化作五彩祥云,将天空连成了一片。
接着,女娲又取来一根神草,祈祷后将神草投向天空,神草化作了一片片茂密的树叶,遮住了天空的缝隙。
女娲还取来了一根神树,祈祷后将神树投向天空,神树化作了一根根巨大的柱子,支撑住了天空。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女娲是一位勇敢、智慧、善良的女神,她不畏艰难,不惧危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修补了天空,保护了人间。
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智慧解决问题,要有爱心帮助他人。
女娲补天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天地万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女娲补天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有责任感,要为社会、为人类、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构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未来。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智慧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女娲补天寓言故事
![女娲补天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c2e1a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4.png)
女娲补天寓言故事女娲补天寓言故事(通用3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寓言故事吧,肯定对各类寓言故事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女娲补天寓言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补天寓言故事1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川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更不用说有人类。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
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块,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淹死了无数人畜,天下顿时沦为泽国。
当时,有个姑娘名叫女娲,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
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动了恻隐之心,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补起来。
她离开所住的崖洞,爬过无数高山,淌过许多大河,到处寻求补天的办法,可是都无结果。
她疲倦极了,坐下来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位神仙告诉她,昆仑山顶堆满许多五色宝石,用大火将宝石炼过,就可以拿来补天。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昆仑山高耸陡峭,更有狮虎等恶兽无数,等闲人上不了山。
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补天的宝石替天下百姓消灾,道路崎岖险恶,全不加理会,日夜兼程,来到昆仑山下。
举头一望,到处是处锯似的荆棘、犬齿般的乱石,不但上山无路,山顶更高不可攀。
然而她不怕险阻,拨开荆棘,攀过乱石,手脚伤痕累累,脸也被剌花,仍不分日夜往上爬,正当爬得疲惫不堪时,荆棘丛中突然扑出一只老虎,对她张牙舞爪。
女娲正要躲避,老虎抢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张开血盆大口,要咬她的头。
她镇定地说:“老虎,你先别性急,我这个头可以给你吃,可要等我去山顶找到宝石,补好天上缺口,你再来吃好不好?”老虎似知人意,就放她走了。
女娲再往上走,山越来越陡,雾也越来越浓,累得走不动了。
她跌跌撞撞,爬爬滚滚,始终不停步。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一只金毛雄狮从林中跃出,一口咬住女娲的头发。
老虎从后面赶上来,对着狮子咆吼说:“这妞儿是我先抓到的,说好她补完天后让我吃,你竟敢抢先?”狮子听了放下女娲,和老虎厮斗起来。
女娲补天简短小故事
![女娲补天简短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51ed7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e.png)
女娲补天简短小故事摘要:一、女娲补天背景介绍二、女娲补天故事叙述三、女娲补天的意义与应用正文: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女娲补天。
这个故事讲述了宇宙初开时,天空出现了裂缝,导致天地相通,生灵涂炭。
为了解救苍生,女娲这位人类的始祖,勇敢地挺身而出,补住了天空的裂缝,从而使世界恢复了和谐。
女娲补天的背景,相传是在宇宙初开之时。
那时,天地还未完全分离,人类与神祇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片宁静。
天空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天地相通,给万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天空的火球、地上的洪水,使得生灵涂炭,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在这危急关头,女娲这位人类的始祖,挺身而出,决心补住天空的裂缝。
她遍寻世间,终于找到了一种名叫“五彩石”的神奇石头。
女娲用五彩石熔化成石浆,然后倾尽全力,将石浆倒入天空的裂缝中。
经过不懈的努力,天空的裂缝终于被补住了,天地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万物重获生机。
女娲补天的故事,传承千年,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灾难还是困境,都需要勇敢面对,挺身而出,担当责任。
同时,故事中的五彩石也象征着美好、和谐与希望,启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女娲补天的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困境,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从困难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总之,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既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又传递了一种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133d3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1.png)
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简单概括: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
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天夜里,女娲已经入睡了。
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把女娲震醒了。
她赶忙起床跑到外面,抬头望去,看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面也被整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也燃烧着熊熊的大火,许多人被火困在山顶上。
田野里处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不断地挣扎。
女娲看到这幅景象,难过极了,首先她找到了雨神,求他下一场大雨把天火熄灭,把困在山顶上的人们救出来了。
之后,她又连忙造出了许多小船,把困在水里的人们救出来了。
最后只剩下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于是,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会有很多,不需要费多大力气。
可是,当她到山上一看,却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
她找了几天几夜,终于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但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继续寻找,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五彩石找齐之后,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女娲补天后传说女娲补天后,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
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
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
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
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ed422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d.png)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你对历史故事了解的有多少?对女娲补天的故事版本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篇一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
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而使人们最为动容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
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
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篇二传说天地开辟之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
后女娲登基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
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将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
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
可要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
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地方。
女娲补天简短故事
![女娲补天简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64af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f.png)
女娲补天简短故事
女娲是一位传说中的女神,她用五彩石修补了天空,使得大地重
新开始,万物得以恢复生机。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空变得异常广阔,经常会出现天坑和灾难。
大地之母女娲看到了这种情况,便决定用五彩石修补天空。
她走遍了
周围的山水,收集了各种颜色的巨石,然后将它们拿起来,拼在一起,
补起了天坑。
但是,在修补的过程中,五彩石不断散落,女娲不得不用绳子等物
品将散落的石头重新绑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需要巨大的力量,还要面对各种危险,如石头碎片的割伤和流石的流淌。
最终,女娲用尽全力,将天空修补好,同时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人
们敬仰她的伟大,将她尊为女神,传承了她的智慧和勇气。
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2bb7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c.png)
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女娲神创造人类并补天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天地初开,人类尚未出现,只有神仙们居住在天空中。
有一天,天空突然出现了裂缝,剑龙、火龙等天神被大地吞噬,世界一片混乱。
众神们举目无望,不知如何修补天空。
就在此时,女娲神,即宇宙的创造者和万物之母,决定挺身而出。
她收集起五彩石,捶打成细沙,用细沙凝聚成七色泥土。
然后,她将自己的血液滴在泥土中,用神力塑造出了人类,为此赐予人类智慧和生命。
随后,女娲拿起天河中的一块巨石,把它放在天空边缘的东南方。
她将其打磨成一个圆形的巨大石板,形成了璇玑图和九疑山,用来支撑天空。
然后,女娲取一颗神木树,借助神力使其突然生长,将树根延伸至天空,使得天空得以维持原本的稳定和完整。
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她为人类创造世界、修复天空的伟大贡献。
她人类的母亲,慈祥而又强大。
女娲在中国文化中被尊为人类的始祖,为人们赋予了智慧与生命的灵感。
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在讨论等相关的活动中合作学习,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了解神话的知识,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相关的资料进行迁移和查找,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学习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和夸张手法运用的合理性。
一、知识拓展,导出新课内容
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也就是说,开天辟地刚完成时,地上没有人,女娲便用黄土加水和泥做人,由于地太广阔,一个一个地做人太慢了,于是女娲把绳放入泥中,然后把绳子举起来,绳子上的泥分散甩出去,就成为许许多多的人。
在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女娲用泥土造人的美妙神话故事的几百年之后,上帝造人和其他的神造人的说法才随各自的宗教传入我国,上帝造人和其他的神造人自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都同女娲造人一样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神话故事。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女娲不但是一位造物主,而且还是一位救世主,请看课文《女娲补天》。
一、朗读课文,研究如下词语的含义
四极九州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颛民鸷鸟攫鳌淫水涸狡虫
二、和学生一起翻译文章,以学生为主。
三、试将本则神话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往古之时——攫老弱。
)这一层是故事的开端,渲染弥天大灾,交代女娲补天的背景。
第二层(于是——止淫水。
)这一层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女娲补天平灾。
第三层(苍天补——颛民生。
)这一层是故事的结局,写灾后天下太平。
(板书)
四、分析讨论女娲的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1.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的经过。
(三个学生左右)
2.根据课文,先用文中的话描述女娲补天前后世界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看完课文,你心底涌起的感情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中你最欣赏的夸张或想象的描写。
5.第一层渲染弥天大灾的作用是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越是灾难深重人类濒于生存绝境,越能突显女娲的勇敢无畏,拯救世界的神力和功德。
本段描写对女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铺垫和反衬的作用。
对偶。
6.找出第二层的八个动词,说说这些动词对塑造女娲形象的作用。
——“炼”“断”“杀”“积”,写出强烈的责任心、救民犯险的精神和勇敢果决、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补”“立”“济”“止”,写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救世平灾。
7.第三层语言有何特点?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六个整齐划一的主谓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照应上文极写天下太平,展示了伟大女神为人类生存创造的升平世界,进一步颂扬女娲的伟大功绩。
8.概括本则神话的主题。
——歌颂伟大女神整治天地,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使民生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丰功伟绩。
艺术地表现出女性在远古社会劳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勇敢、善良、勤劳、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创作一则神话故事,字数不限。
2.预习其他几则神话。
拓展思考
1.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神话。
神话常用哪些创作手法?(言之成理即可)——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是神话。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神话中为什么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构建情节呢?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人们看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具有主宰自然的伟力的“神”的形象。
3.读了神话后,说说女娲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女娲是上古先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的一位勇敢智慧的补天女神。
在这段神话传说中,女娲与“火”斗,与“水”斗,与“猛兽”“鸷鸟”斗,与“水怪”斗,同时她改造天地,具有过人的胆识和异常雄伟的气魄。
女娲形象正是上古先民积极征服大自然的可贵精神的象征。
相关资料:女娲补天的由来
人类产生的最初,社会安定和谐,生活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和灾害接踵而来,而最让人类感到恐慌和无助的一次就是天破了一个洞,人类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秩序也遭到了严重地破坏。
在此时,人类的母亲女娲,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子民所经历的一切,她感到非常痛心,为了使人类免受灾难的威胁,下定决心,把天填补完整。
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类对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现象的思考,早期,大地震使天崩地裂、洪水泛滥,与之俱来的还有暴雨的袭击,这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成了上古人类的心头之谜。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他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自然地就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解释原因。
“四极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塌下来的意思,暴雨天经常会雨雾缭绕、阴云密布,天空的能见度很低,这时候看到的天则是灰蒙蒙的一片,天看起来像是要塌下来的感觉。
而“九州裂”则跟地震有关联,早期的人类根本无法预测大地震到来的时间,大地裂开以后,人们会十分恐慌,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面对地震人们仍然感到无力对抗。
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实际就是人们解释自然灾害原因的一种原始思维方式,对于无力改变的现实,他们祈祷出现一位英勇无比、法力无边的人物来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候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则是拯救人类的最佳人选,而女娲补天的工具并非人们凭空想象而来,五色石、鳌足及芦灰具有某种代表性,应该与人类早
期的生产方式有关,同时也是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对抗自然灾害的最直接的方式。
中国的神话传说,记载的人物大都拥有非凡的外表和超群的本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而这些神话人物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有些是有原型人物的,他们身上的品质可能是众多人物品质的集合,通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他们的形象才逐渐高大了起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神化,使得他们的功绩为后人所熟知。
透过历史的长河,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上古人类对大自然怀有一种十分质朴的情感,在他们的观念里,自然界是非常神奇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规律。
人们将女娲尊称为人类的母亲,赋予女娲超乎寻常人的本领,这正体现了特定时期内我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产生的较为朴素的认识,也是早期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探索。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
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物结局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有人认为,其寓意是说女娲肉身死后被人吞食,原始部落的人感觉吃下自己祖先或族中受尊敬的人会有安全感。
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故西华县又名娲城。
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矖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