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讲群体行为特征与管理对策
组织行为学群体篇课件
![组织行为学群体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53a9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3.png)
角色期待 角色冲突
C D
津巴多的监狱 模拟实验
(2)群体规范(梅奥·霍桑工厂·20世纪30年代·“电线安装工作组”的实
验)
● 群体规范 ——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 群体规范的类型:
★ 绩效规范 —— 工作任务、绩效水平 ★ 形象规范 —— 着装、言谈 ★ 社交约定规范 —— 交友、活动 ★ 资源分配规范 —— 报酬、任务、设备分配
内聚力
高
低
绩
高
效
规
范
低
高生产率
中等生产率
低生产率
中低生产率
★ 促进群体内聚力的建议: ① 缩小群体规模; ② 鼓励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③ 增加群体成员一起工作的时间; ④ 提高群体地位,让人们感到成为群体成员并不容易; ⑤ 激励与其他群体竞争; ⑥ 对群体而不是成员个体进行奖励; ⑦ 群体拥有与外部环境分离的独立空间。
个体决策 劣 优 劣 劣
诊断问题
找出可供选 择的方法
分析方法 做出决策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
优点: ◆ 信息更完整 ◆ 观点多样性 ◆ 群体的可接 受性强
缺点: ◆ 浪费时间 ◆ 存在从众压力 ◆ 少数人控制 ◆ 责任不清
(3)从效果、效率上区别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效果 效率 创造性 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 优 劣 优 优
(2)职权结构——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 的位置。
(3)规章制度——组织向员工施加的正式规则越多组织成 员行为越容易预测。
(4)组织规模——工作群体能够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其资源条件。
(5)员工录用过程——组织在员工录用过程中使用的标准 决定了该组织工作群体中成员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特征与管理对策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特征与管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a868a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4.png)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特征与管理对策首先,群体行为特征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组织内部,员工通常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比如工作小组、部门、岗位等。
这些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目标一致性:群体成员通常都有共同的组织目标和利益。
管理者可以通过强调这一点来增加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2.角色互补性:群体成员在群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相互之间的能力和知识互补。
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特长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和任务,有效利用每个员工的优势,提高群体绩效。
3.形成偏好:群体内部一般会形成一些共同的偏好、价值观和规范。
管理者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偏好,合理调整组织文化和管理方式,以便与群体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
其次,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对策来应对群体行为特征所带来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对策:2.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角色:管理者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角色,使得每个群体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意度。
3.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管理者需要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例如,可以采用个人和团队奖励制度,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奖励和认可,以鼓励他们为组织作出更大的贡献。
5.管理冲突和分歧:在群体行为中,冲突和分歧是难免的。
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冲突,避免冲突对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调解、培训等,来促进冲突的解决和团队的和谐。
总之,组织行为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管理思路来理解和应对群体行为特征。
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群体行为特征,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以应对不同群体行为特征所带来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PPT: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组织行为学PPT: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c236deaf1ffc4fff47acaa.png)
CASE:津巴多的监狱模拟实验
14
群体结构-规范
➢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在群体内的行为标准。 ➢霍桑实验
规范的主要类型 :
• 绩效规范 • 形象规范 • 社交约定规范 • 资源分配规范
15
规范的影响因素
➢从众
群体能够对其成员施加巨大 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标 准。
12
群体结构-角色
➢ 角色: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 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 角色冲突 :个体发现服从了一种角色要求,就很难符 合另一种角色要求时,就面对着角色冲突。
➢ 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 的认识和了解。
➢角色期待
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 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 行为。
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1
本章目标
➢ 1.理解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2.认识群体的发展阶段; ➢ 3.认识群体的动力特征与结构特征; ➢ 4.了解基本的人际关系倾向; ➢ 5.了解群体决策; ➢ 6.明确工作团队及其与群体的差异; ➢ 7.识别团队的类型及高效团队的特点; ➢ 8.掌握对高效团队的管理。
惯性进行 3. 群体生命周期的中间阶
段的巨变 4. 重大变革 5. 第二阶段的活动依惯性
进行 6. 加快活动速度8源自间断——平衡模型第一次 会议
阶段1
阶段2 转变
完成
9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 卢因认为,人的行为动向 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 场的相互作用,即:
B f (P, E)
➢ 准停滞平衡(quasi-stationary equilibrium):人们结成 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 与相互适应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5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精品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5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f6d052e53a580217fcfeba.png)
第五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Ⅰ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Ⅱ 激励概述 Ⅲ 内容型激励理论 Ⅳ 过程型激励理论 Ⅴ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Ⅵ 综合型激励理论
2021/2/5
1
有效地激励!
某日某国,某渡船缓缓离开码头,船上的乘客来自多个国家。
船至河中,船长发现由于超载,船就要倾覆了,既回不去又 到不了,惟一的办法就是甩掉几个乘客。
2021/2/5
16
(三)内激励与外激励
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 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 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
——内酬是指工作任务本身的刺激,即在工作进行过 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是同步的。追求 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 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
一、激励的概念
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所 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一个主管如果不知道怎样激励人,他就不能胜任 这个工作。
2021/2/5
11
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P= ƒ( A • C • M ) P——工作绩效, M——激励水平或工作积极性, A——工作能力, C——工作条件。
2021/2/5
12
二、人的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14377beefdc8d376ee327a.png)
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 team)
自我管理型团队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探 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亲自执行解决方案,并对工作承担 全部责任。自我管理型团队一般由每天必须一起工作以生产 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完整服务的人员组成。
自我管理型团队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式的组织机 构,对于员工的益处在于,相对于传统的管理团队,自我管 理团队有更高的成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和信任感
➢一般而言,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 观点,所以,大群体适合于完成诸如调查事情的真相之 类的工作目标。 ➢相反,小群体善于完成像生产性任务那样比较明确的工 作目标,因此,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生产性任务 时,将更为有效。
组织 行为学
二、群体结构
4.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
三、群体行为特征
1.群体压力、从众性和去个性化
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具有跟从群体的现 象,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 见分歧时,会感觉到群体压力。
拓展思考:为什么从众现象会 这么普遍存在呢?
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 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 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 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
(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地完成 第一份问卷;
(3)把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另一 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
(4)把整理和调整的结果匿名分发给 每个人一份;
(5)在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 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果通常是启发出新的解决办法,或 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
(6)在没有形成最终方案之前重复步 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大家意见一致 的解决办法为止。 组 织 行 为 学
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
![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bbbffa58fafab068dc023c.png)
● 顺从性思维。 ●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 盲目乐观情绪。 ●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 首创精神的假象。
6.群体思维
(3)群体思维的表现
盲目坚持道德标准 全体一致 绝对正确 缺乏自我质疑 压制内部异议 拒绝外部意见
6.群体思维
(4)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 ● 群体内部高度团结,凝聚力强。
1. 从众行为 2. 社会惰化 3. 社会助长 4. 群体压力 5. 群体决策 6. 群体思维
1. 从众行为
(1)从众行为的概念
从众行为(conformity)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 观点、态度,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 致的意见和行为。
(2)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挂钩。
3.社会助长
(1)社会助长的概念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
率因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的现象。 (2)社会助长产生的原因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对其工作或心理情绪的帮助。
● 群体与外部隔绝。 ● 群体领导强势。
(5)群体思维的预防 ● 提高决策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调适。
● 群体管理者应该提倡决策过程中的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的交流,努力寻 找更好的方案。
● 优化决策过程,让群体决策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 ● 加强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从外部寻找新鲜血液,有效利用鲶鱼效应破除
从众行为主要来自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 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力。
1. 从众行为
(3)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决定了其成员的行为是否受欢迎。 群体规模。从众行为与群体规模密切相关。 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当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非从众者(特别是反从
组织行为学群体群体特征(共29张PPT)
![组织行为学群体群体特征(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fb37f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2.png)
地位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依赖于组织的内部人事晋升 。 2、团队群体(超市柜组员工)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者很多。 第二,凝聚力高的组织,若组织规范规定的生产标准很低,则会降低生产率。 不适当地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1、群体资源的总量随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这些资源不一定都是有用的资源。
3、人际群体(参加喜宴的客人) 成员们扮演维护角色的 多,任务角色的少。
4、无序群体 (农贸市场顾客)多数成员只顾自己,很少 关心任务及人际关系。
二、群体互动分析
社交关系图(分析群体之间的关系脉络)
1、 社交网络:一群特定的个体中存在的一系列特殊联系
2、 簇:存在于社交网络之内的群体
3、 规范性簇:正式群体
源不一定都是有用的资源。
2、群体成员不同点增多,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 3、成员参加活动和得到锻炼、壮大的机会减少。 4、群体人数越多,越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成员
的活动。 5、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多。 6、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会降低。
六、规模
(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二)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1、梁山泊;刘、关、张 2、山东老乡,山东足球队,国家队 3、去干活,去游玩 4、兵出国界 5、罢工,怠工 6、共产 军队,国民 军队
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二)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1、个体特征。成员智力越高,越不愿建立和遵循规范。 2、群体的构成。 同质群体比异质群体更易确认规范。
第一,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 生产率,而且凝聚力高的组织生产率更高; 消极的诱导明显地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凝聚 力最高的组织生产率最低。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eec5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5.png)
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对群体心理有重要影响, 如任务复杂度、目标一致性等。
群体结构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这些因素 会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和行为。
组织文化和环境
组织文化和环境对群体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包括价值观、规范和期望等。
02
群体行为管理
群体行为的定义
群体行为
指在特定环境下,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体组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互动协作的一种行为 模式。
群体结构
包括群体内部成员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经验等 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群体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进而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表现。
群体压力
在特定情境下,群体成员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这种 压力可能促使成员采取符合群体期望的行为,或者对不符 合期望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
群体行为的引导与控制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心理建设
建立共同价值观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通过培训和引导,帮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 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鼓励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消除消极情 绪和抱怨,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
强化团队沟通
培养领导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
提升各级领导者的心理资本和领导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团队。
04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因目标、价值观、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而产 生的对立状态。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类。建设性冲突有助于促进群体 内部的创新和改进,而破坏性冲突则可能导致群体分裂、资源浪费和目标难以 实现。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be4e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0.png)
5.2.4 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 群体内的力量。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 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高的群 体,群体成员相互吸引,沟通良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共同接受群体的目标,并相互 帮助,以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低的群体犹如一盘散沙, 成员之间钩心斗角,互不信任,这对于实现群体目标是极 为不利的。
11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形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Sherif)于1963年做了一个经典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揭示了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实验中,他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 的光点看。由于视错觉的作用,这个光点看起来像在轻轻地移动。然后,被试被要求 报告他们所估计的光点的移动距离。这样每个被试都建立了自己的估计值。下一步, 把这些被试全部集中到这个暗室中,让他们重新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这一次,成员 可以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被试的估计开始向一个外显的群体规范集中,群体的规 范代替了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最后,每个被试又一次被单独测试,这时被试都没有坚 持原来的估计,也没有建立新的估计,而是一致保持群体规范。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那么群体就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了。 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同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一样,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群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已成为公共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掌握群体的含义、分类 ●了解群体的构成和发展阶段 ●掌握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形成 ●了解群体压力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掌握从众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掌握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团队的含义及其建设 ●了解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30f98a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6.png)
提高工作效率
01
积极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
增强创新能力
02
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行为能够推动组织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机
会,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提升员工满意度
03
良好的群体行为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降低员工流
失率,从而有利于组织绩效的稳定和提高。
组织绩效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激励作用
良好的组织绩效可以激励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形成积 极的群体行为。
导向作用
组织绩效的标准和目标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导向,引导团 队形成符合组织要求的群体行为。
凝聚作用
高绩效的组织能够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 好的群体氛围。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行为策略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协作效率。
群体冲突的解决策略
总结词
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主要包括缓解紧张、促进沟通和协调合作。
详细描述
缓解紧张的策略包括采取中立态度、倾听各方意见和寻求共同点。促进沟通的策略包括建立开放、坦诚的沟通氛 围,鼓励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协调合作的策略则强调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寻求共赢方案,促进群体内部的 协作与配合。
创新团队通常由具备创造力和自主性的成员 组成,他们愿意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思 路和方法。在创新团队中,群体行为表现为 高度的创新氛围、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成 员提出新颖的想法,共同推动创新成果的实 现。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VS
详细描述
虚拟团队是指成员在不同地理位置、通过 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合作的团队。在这种环 境下,有效的沟通工具和技术对于建立和 维护群体行为至关重要。成员需要相互信 任、协作和支持,以克服距离和时间上的 障碍,共同完成任务。
组织行为学Chapter 5 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58页PPT
![组织行为学Chapter 5 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5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c332277c1cfad6195fa7f8.png)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f4165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c.png)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专题5群体行为及其管理-严鸣
![(组织行为学)专题5群体行为及其管理-严鸣](https://img.taocdn.com/s3/m/a0e6a50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2.png)
群体决策
决策(Decision-making)是从多个方案中选择 其中一个方案的过程。
企业中的群体决策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在领导主持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 决定的过程。
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
决策方 式
速度
个人决策
快
群体决策
慢
准确 性 创造 性
效率
较差
较高,适用于工作结构不明
皮尔尼克(S.Pilnick)的规范分析方法
明确规范内容。了解群体已形成的规范模式,特别要了解起消极作用 的规范、习惯,听取改革意见,如分别负责任而非联合负责任,彼此 攻击而非互相支持等负面行为。
制定规范刨面图。进行影响企业经营的规范分类,如图、表。每类定 出理想的给分点,这种理想的给分点与实际评分的差距,称为规范差 距。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 利用其沟通特点,进行决策 提高对群体成员价值的承认,促进个人发展 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 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行为
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
上梁山 留学生会 志愿者组织 党派 上学 名流俱乐部
需要、价值观的冲突
群体内行为
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
明确角色行为 对角色进行选择 使实际行为与角色行为或期望相一致 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
群体内行为
角色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预期的
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相关概念
1、角色认同 2、角色知觉 3、角色期待 4、心理契约 5、群体内的角色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尊重和认同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需要 地位需要
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启示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根据工作
的复杂度和难度、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 以及工用社会助长作用, 减少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懒惰行为
出现“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工作上或心理情绪上的帮助。 -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工作的状况,而不断作改进, 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出现“社会抑制作用”的原因:群体的存在转变成为一
种压力
决定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因素
的表现给予的。
其它群体行为特征
盲目遵从
由于压力或长期的行为习惯所导致的、对指 令不做价值判断而予以无条件执行的现象
旁观者冷漠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其它人的在场而不 提供任何帮助的现象
三、群体绩效
3.1 群体规范 3.2 群体结构与规模 3.3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绩效要素
规范 结构
震荡
群体内部冲突不断。成员常常抵制群体的规范和领导的 控制
文化的差异产生抵触方式的不一致
规范
群体开始表现出凝聚力,成员对群体产生强烈认同,之 间关系密切。
执行
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完成任务上。
群体动力的一般模型
第一阶段
群体类型
群体构成
第二阶段
群体发展阶段 1.相互接受
绩效要素 成分
心,自尊心,归属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他 人的依赖性。
群体特征:群体的作用,群体的组成,群体的
气氛,群体的凝聚力。
其它情境原因:问题的性质,
个人对群体的依赖度,外界 对群体的支持度。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前者指在群体活动中,
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 的现象。后者相反,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 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
各种规章制度和守则等;
非正式规范是群体自发形成的、不成文
的,如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着 装方式,各种行为和风俗习惯等。
4、群体规范的功能
规范使群体 维持下去
规范使群体成 员的行为更加 简化和可预测
规范使群体避 免尴尬的情况
社会懒惰现象
高
每 人 努 力 程 度
低 一人单干
小群体
大群体 活动方式
如何减少社会懒惰行为
关注工作任务中有趣和有意义的方面,来增加
小组成员的工作参与程度。
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个人的贡献是可鉴别和有
意义的。
告诉小组成员他们不应该容忍那种不充分的努
力和工作。
告诉小组成员应该使自己的工作表现受到评价 确保小组成员获得的部分奖励是根据他们自己
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随群体的倾向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中多数人 不一致时,一般会感到一种心理紧张,心理上产 生一种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人与群体主流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 致。
人在群体中的这种要求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 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或倾向。
X
ABC
社会从众行为实验用卡片
非正式群体
是友谊、相同兴趣、共同利益和相似背景的产物 一般有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 有灵敏的沟通渠道传递信息 有较牢固的感情纽带 有自卫性和排外性 有自然形成的领导者 还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3 群体的发展阶段
形成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成员各自摸索群体 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原因分析 付出的相等性(“别人都能游手好闲,为什么
我不能呢”);
个人责任心的丧失(“在这个大集体中,没有
人会注意到我”)
奖励分享所导致的付出减少(“所有的人都得
到相同的报酬,为什么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 呢?”)
大的群体中管理协调的复杂性(“我们的人实
在太多了,以致于互相踩着对方的脚”)。
2.沟通和决策
规模
3.激励和生产力
规范
4.控制和组织
内聚力
第三阶段:成熟
群体特性 生产力
成员特性 相互依赖
适应性
协调、协作
自我纠正
胜任、激励
沟通
Your company slogan
群体发展的阶段
新群体形成
相互接受
结识、共享信息
新任务 新群体
讨论与任务无关的 主题、相互试探
防卫性和嘲讽态度
控制与组织
第五讲 群体行为与群体绩效
一、群体概述 二、群体行为特征 三、群体绩效 四、团队管理
一、群体概述
1.1 群体的定义 1.2 群体的类型 1.3 群体发展阶段
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 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 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
响的个体的集合
沟通和决策
表露态度
工作中相互依赖 根据能力分配任务
激励与生产力
建立规范 建立目标
自然行为、灵活性 自行纠错
协作 积极完成任务
公开讨论任务
发挥创造性
Your company slogan
二、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压力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从众行为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懒惰行为
社会从众行为
规模 凝聚力
3.1 群体规范
1、定义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
一定时期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 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2.规范的来源:
前例 经历 上级指示 关键事件
3、群体规范的分类
群体规范一般可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
规范。
正式规范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如
1.2 群体的种类
小群体
成员数目没有确切的规定 成员之间能够直接地相互交往和沟通信息
大群体
成员关系比较松散,接触较少 成员之间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组织机构、目标
等发生联系
正式群体
组织结构所确定的,正式承认的群体 具有明文规定的规范、明确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
和权利义务 规定的编制和组织形式
社会从众行为的原因
马斯洛所指出的人们的“安全需要”。 个体其它方面的实际需要,如关系的需要和归属
的需要,获得某种实际利益(获取信息)等。
作为群体,要求群体成员采取合作的态度。
任何一个群体、组织或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合作系 统。
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
个体特征:智力和能力,情绪的稳定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