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考研笔记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纲要
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政策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美籍加拿大裔学者戴维•伊斯顿在《政治学系统》一书中确定了政治学系统的概念,即丘个对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系统,它由整个政治活动组成,并以人机互劫为基本单位。
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会系统的需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
(政治现象)他对政策的解释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即决定什么人取得什么和取得多少。
3、【名词解释】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于它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它面向所有人不具有排他性。
公共物品用税收和借贷的方式予以支付,它们的价格表现与在资助其生产所要求的征税说水平。
4、【名词解释】俱乐部理论:它是由布坎南提出,他认为俱乐部形式的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收取费用的机制排除部分公共成员的参与。
这种理论的出现代表了公私问题争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些所谓具有价值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将会当场排除部分社会成员,这即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参与分配的资格和条件。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经常仅有利于社会中某些团体和个人,有时还需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或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定额定量地分配。
5、【名词解释】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X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C.公共职能一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专题(五)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专题(五)育明教育大印老师2020年03月13日星期五目录一、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导师介绍三、《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内容概括四、2010年~2020年人大行政管理专业课真题集锦(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版)一、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830管理学综合(1)管理学《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管理学基础》,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西方经济学:考点热点·习题详解·真题解析》(宏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620学科基础(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辅助资料《全国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行政管理》期刊(最新一年1-12期);人大行管考研真题分享QQ群:887194145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导师介绍谢明,男,1958年8月出生,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主讲课程《公共政策导论》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谢明 公共政策考研状元笔记-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
育明教育:人大公共管理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状元笔记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
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①排列并简化现实②认定重要层面③符合社会现实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⑤指导调查和研究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第二节(10种)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
会保障、公共财政考研参考书
第一章 参考书目及其解析
一、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一:620学科基础
(1)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方振邦:《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社会学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
会保障、公共财政考研参考书
第一章 参考书目及其解析
一、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一:620学科基础
(1)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方振邦:《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社会学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专业二: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1)公共管理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014年人大行政管理考研规划分析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公共财政考研规划育明教育:公共课复习的两个“务必”和两个“坚持”务必要养成多记忆多分析多总结的习惯,务必要坚持以真题为纲的理念。
要坚持多看几个版本的真题,要坚持选择那些答案解析全面的参考书。
第一个务必:首先,无论英语还是政治,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去记忆的,尤其是政治。
如果能够把基本的知识点记忆牢固,想不得高分都难。
其次,公共课在几年以内基本都是同一批人来出题,即使更换老师,也是循序渐进的;即使是变革性的,那么由于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出题人的知识背景等都很相近,所以在出题思路等各个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换言之,考试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一点也适合专业课。
再次,多总结,才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比较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别人讲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距离自己能够灵活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第二个务必:无论是政治英语,还是专业课,都要坚持做真题。
真题之外的练习题或者模拟题,和真题相比水平差距太大,而且出题没有思路,不适合来练习考研的答题思路。
充其量只适合找答题的感觉和锻炼答题的时间。
第一个坚持:公共课的真题要多选择几个版本的,以四个为佳。
每个老师对真题的理解和分析是不同的,通过对比,我们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精品笔记1
人大行管考研谢明公共政策导论《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第三章主体、客体、环境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1、什么是政策客体?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特征: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①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50509090350人大行管考研经验分享与指导根据往年绝大多数学生复试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参加复试的学生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为了应战初试学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试完毕,很难再一鼓作气进行有效的复试准备;二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很多,考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复试辅导。
另外多数学生没有复试经验,即便有心准备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针对这些情况,易研教育结合历年考研复试辅导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经验之一:切勿完全放松春节期间应适当养精蓄锐(补充精力和体力)。
考研的周期很长,多数同学往往只注重初试,轻视复试,认为只要初试成绩过线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见识,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教育资源确实有限的,这势必导致考研的报录比逐年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整体难度将增大,而考研培训行业对考研初试的辅导更加有力,这就导致每年过初试分数线的学生可能有所增加,如此以来,复试的难度势必增加,否则就无法将录取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014考研状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考研状元备考经验
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12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状元张xiaoyu(二本跨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状元王shiyu 以及4名行管专业学员,3名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学员都成功录取。
2013年育明教育共有10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社会保障专业状元赵xiaowen(跨专业),还有5名考上行管专业,3名考上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2名考上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2015年人大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第一章2014年专业课状元经验谈一、《育明考研:2014年初试状元复习方法》先说一下,2014年考研科目大多变成了学科基础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这两大门。
行政管理专业尤其改的最多,去掉了行政法。
这跟一个很牛的老师从美国回来有关系,因为他的研究领域重点就是公共政策。
这也显示出公共政策专业在公管院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一)公共管理【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张老师是公管院的副院长,其地位自然不用说。
这本书当然要仔细研读。
但说实话这本书比较晦涩,而且聚集了老师的最新研究方向,当时我翻了几遍,还是没感觉。
对于这一本书,最难得是没有重点和复习的方向,因此就下决心报了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是一个师兄推荐的,育明教育的暑期强化班,感觉讲的还可以,起码让我知道了如何复习这本书,如何搭建学科的框架,如何去记忆。
之后,在大概复习了两遍以后,我就开始做笔记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架构去总结整理。
不过,千万不要去抄书,这一点在育明教育的师兄就明确告诫过我们。
(二)公共政策【参考书】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谢明:《政策分析概论》(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研究公共政策的原因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分析能够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政治角度,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的内涵(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界定,并借助政策的概念解释了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对理解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在政策科学创立之初就曾提出,公共政策实际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突出了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取向,强调了理性的政策制定通常应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程序。
(3)台湾学者伍启元先生在《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动指引。
”二、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建立公共理念的先决条件是: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个不是私人或纯粹个人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处理的领域及其范围。
矿大公共管理考研笔记谢明公共政策概论2政策制定(5-7)讲解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知识点一:社会问题的定义及类型(1)定义: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其中权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社会问题的形成受社会价值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并随其改变而改变。
(2)类型: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注意点:1、一些社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2、偏差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最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贫困、民族矛盾、政府权力滥用、社会不满)。
此外还有些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家庭、劳动、人口、环境)。
(3)社会冲突论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解:①价值冲突论:1价值多元化必然带来分歧和冲突2价值冲突造成人们思想准则的混乱②群体冲突论③阶级冲突论→②③皆是利益冲突知识点二:社会问题的特征政府的主要功能及其公共政策的主导多用就在于有效地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以设计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主观认定被普遍认为是政策过程的始点。
(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所谓客观条件指它的存在状况及其数量大小能够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客观条件是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及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背离。
(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是动因也是阻碍)价值判断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种状况及其解决方法。
社会问题之所以能够出现并得以持续,主要是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和目标取向。
社会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双重冲突:①社会价值观不同;②即便相同,改革计划也难以一致。
(4)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如果问题只涉及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而一般构不成社会问题。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关键词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该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①社会公共权威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国家政府或执政党派,又涵盖宗教团体或宗族势力,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②政策既可能是个人制定的,也可能是群体制定的。
但个人是代表群体的个人,群体是作为组织核心的群体。
③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即所谓的时空条件。
④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一般而言,制定政策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主观来看,不会有无的放矢的政策。
⑤行动方案是指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行动准则是指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2.公民公决答:公民公决又称全民投票或公民表决,指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
它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全民公决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它是民主国家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选民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对相关议题表达同意、反对或弃权的明确态度,然后根据表决结果达成决策的一种制度;它是人民自决权实施的一种特定程序选择,属于民主宪政的范畴,从性质上讲,它不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否定,而是对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和修正。
3.公共物品答: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换句话讲,如果把公共物品提供给任何一个人,那么也必须提供给所有的人,对单一消费者而言,该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价值。
塞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表现于它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它面向所有人,不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用税收和借贷的方式予以支付,它们的价格表现在资助其生产所要求的征税水平,而私人物品则是通过在市场条件下运行的价格体系予以支付。
4.俱乐部理论答:俱乐部理论是指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3.1 复习笔记一、政策主体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类别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
1.官方决策者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这三大系统各司其职,彼此独立,依靠国家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制定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当然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任务。
(2)行政决策机关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国家”已成常见提法。
(3)行政执行机关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互缠绕、不可分割,行政执行部门对政策制定有很大影响。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他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行动拖拉和无所作为。
(4)法院①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法院难以介入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备实际的决策功能,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在有些国家它不仅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②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有权决定这些活动无效。
③法院还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歧义的法规的含义。
2.非官方参与者非官方参与者相对于官方决策者,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因素。
(1)利益集团①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
②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就是游说,努力劝说立法官员或政府官员,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利益集团所赞同的议案。
③某一利益集团只关注与其集团利益相关的政策领域,其行为动机无疑是追求集团利益的最大满足,这种需要的满足很可能会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
矿大考研公共管理谢明公共政策概论3政策执行(8-10)
第八章政策执行(助学金签字、禁放政策遇尴尬、成都治理乱涨价)❤知识点一:政策执行概述一、政策执行的含义(1)含义: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包括使政策作用于目标群体以及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2)理论界定: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两大流派。
①行动学派:查尔斯·奥·斯琼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强调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②组织理论学派:J·佛瑞斯特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能力。
(3)研究路径①自上而下:着眼于上层行政官员的行为。
②自下而上:着眼于下层行政官员及其活动。
③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地方经济状况、地方官员态度、当事人的行为。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
所谓政策的对象时指政策作用和影响的人和事。
(2)执行的灵活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方或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切忌僵化教条、生搬硬套。
切忌:①避重就轻;②完全背离政策本身的初衷,反向执行。
(例:公车问题猛于虎)(3)执行的有序性:指政策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
这是政策执行顺序的核心要求,也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
(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三步走”。
)(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变化了的条件以及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原来的执行策略。
(例:暂行规定20年)(5)执行的协调性:政策执行是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重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其中任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组合结构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政策执行的进程。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独家资料
★二、第五章制定第一节(认定主体+类型)1、谢泼德和沃思认为社会问题是谁认定的?P114第二节(察觉+界定+描述+不能及时发现原因+自然史观)1、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是怎样的?①问题确认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②问题察觉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而且取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如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个人利益、价值观念等。
③问题界定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A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B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一是问题何在,二是原因何在C需要把问题强劲转变为实质性问题。
④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数字、文字、图表、符合等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应注意:A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B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2、问题界定阶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①类别分析法:是为了澄清、界定、甄别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情境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
②类比分析法: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对已出现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具体特征等与其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此问题与彼问题的相似性、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以类比的结果为基础,对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确认。
③假设分析法:通过假设一定的前提,推到相关的结论,提供有效的方法。
假设的焦点在于问题主要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因素。
④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即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和可行的原因。
3、政府不能及时发现政策问题的原因有哪些?①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识别难度相当大。
②许多社会问题不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这些隐含的问题。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4.1 复习笔记一、模型概述1.什么是模型(1)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2)模型可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①具体模型是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这些模型对原形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②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模型评述(1)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模型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构建,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2)然而,有时候我们却常常百分之百地确信这种想象的真实性,把主观的抽象完全等同于客观的现实,这也正是模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一种风险。
(3)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为了认识和解释形形色色的政策现象,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分析模型。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政策学家曾多次提到的潜在危险——“错置具体的谬误”即把源于经验的抽象认识等同于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用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①序化(理清顺序)能够使真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逻辑上的联系;②简化(变复杂为简单)有助于人们清楚地理解那些难以琢磨的复杂现象。
(2)认定重要层面政策模型的有效性与其概括政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有关。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课后习题(政策终结)【圣才出品】
第八章政策终结一、关键词1.废止答:废止就是彻底结束旧的政策,完全取消其相关功能,废止并非经常采用的政策终结手段。
有时政策虽然废止了,但并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了,却并不说明相关问题就不存在了。
政策终结更多时候表现为替代、合并、分解和缩减的形式。
2.替代答:替代就是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基本没有改变。
新的政策往往是在方式方法和操作程序方面做了较大变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政策没有解决或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满足目标群体的政策需求,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3.合并答:合并是指旧的政策虽被终止,但部分实际功能并没有被完全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内容中去。
政策合并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终止的政策内容合并到一项已有的政策当中;二是把两项或两项以上被终止的政策合并为一项新的政策。
4.分解答:分解就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项新的政策。
分解作为政策终结的方式之一,虽然从形式上终结了原有的政策,但其实质性内容却通过各个新政策的形成而保留下来,当原有政策由于内容繁杂、目标众多而影响政策效果时,分解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
5.缩减答:缩减就是采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有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较稳妥地实施终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般来说,缩减往往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逐渐缩小政策的实施范围,放松对执行标准的控制等措施加以实施。
6.强化理论答: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理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如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方法包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不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负强化包括物质处罚和精神处分,减薪、扣奖、罚款、批评、降级等都是可用的方法。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课后习题(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一、关键词1.具体模型答: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形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2.抽象模型答: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3.传统理性答:理性英文为“rationality”,通常解译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传统理性主义是一种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以逻辑推理方式确立规范性政策的理论。
传统理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对当时经济领域的微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政策制定过程的实际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传统理性模型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缺少实践的基础。
4.有限理性答:有限理性是指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其追求的是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
它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他认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限,人们根本无法求得最优解和准确解,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寻求足够好的解。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课后习题(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一、关键词1.利益集团答: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般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团体的规模、资金及其他资源条件、团体的凝聚力、领导层的工作技巧、团体的社会地位、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官方决策者对其的态度、在政治系统权力体制中所处的位置等。
2.思想库答:思想库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
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思想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信息不断增多,科学技术发展,决策任务增加,所有这些为思想库的发展提供了活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思想库既从事理论研究又从事应用研究,既关注学术问题又关注实际问题,其服务对象、成员组合、研究领域和构成形式有很大差别,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3.社会问题答:社会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或社会性,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从抽象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问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有:①是一种客观条件;②是一种主观定义;③受价值判断的影响;④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其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⑥往往是系统性问题。
4.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