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

合集下载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二、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三、简便定位法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

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

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四、常用穴位面部穴位: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凤池穴连线的中点。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两耳尖连线中点)。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攒竹:眉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

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

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

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

锁骨:全长。

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

桡骨:桡骨头、茎突。

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

膑骨:前面。

胫骨:胫骨前缘。

腓骨:腓骨头和外踝。

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三、骨的构造(如图2—3)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
一、穴位名称
腧穴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重要施术部位。

为了规范和统一腧穴的定位,国家制定了《腧穴名称与定位》。

二、穴位定位
根据《腧穴名称与定位》,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定位。

定位的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标志法等。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关节为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分配成一定的等份。

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三、穴位功能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如合谷穴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四、穴位解剖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

如足三里穴位于胫骨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五、穴位刺激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

如针刺、艾灸、按摩等。

六、穴位异常反应
在刺激腧穴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

如针刺合谷穴时,可能会出现晕针现象;艾灸足三里穴时,可能会感觉局部皮肤温热或轻度疼痛。

七、腧穴配伍
在针灸或按摩时,常常需要配伍多个腧穴。

配伍的原则是根据病症的性质、部位、程度等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八、腧穴禁忌
某些腧穴在刺激时有一些禁忌。

如孕妇不宜针刺合谷、三阴交等活血化瘀的穴位;皮肤感染处不宜艾灸等。

局解—头颈部(聂)

局解—头颈部(聂)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二、面侧区:頬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
(一)腮腺咬肌区
穴位:下关、頬车、耳门 、听宫、听会、牵正
1、腮腺 5、穿过腮腺的结构: 纵行组:颈外A、颞浅A、下颌后V、耳颞N 横行组:上颌A、V;面横A、V;面N的分支等 面神经因穿腮腺分三段: 第一段:腮腺前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翳风穴) 第一段:腮腺内段 ,先分上、下干,再形成丛 第一段:腮腺后段,即五组分支 6、咬肌:属于咀嚼肌(頬车)
(二)面侧深区
下颌神经(混合性)
肌支 咀嚼肌 感觉支: 1、頬神经 頬区皮肤和粘膜 2、耳颞神经: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及颞区的皮肤 3、舌神经:有面神经的鼓索参加,分布于舌前 2/3粘膜、舌下腺、下颌下腺等 4、下牙槽神经 颏神经:
第三节
分部
颅 部
颅顶:额顶枕区、颞区 颅底 :外面、内面
穴位 督脉: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又称锁骨上三角、锁骨上大窝)
(一)境界: (二)内容: 1、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
肩胛背动脉 2、锁骨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 颈横动脉 3、臂丛:5个根,3个干,6个股,3个束 3个分支: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颈部的分区,其体表标志及意义。 2、颈丛皮支及其分布。 3、试述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其内容。
内容
2、颈袢 ①构成
颈袢上根(舌下神经降支) 颈袢下根:第2、3颈神经前支组成 ②分布:舌骨下肌群 注意:甲状腺手术是勿损伤该神经
3、颈丛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分支:皮支、肌支(膈神经)
4、颈交感干 组成:颈上、中、下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 颈胸神经节(星状神经节) 位置:脊柱颈部的两侧,椎前筋膜深面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找穴位

找穴位

有很多读者向我反映:“总是找不准穴位,怕穴位没找准,按揉后效果不理想。

”。

今天,张大夫在这里,按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常用的腧穴概要

常用的腧穴概要

骨 度 分 寸 表
骨 度 分 寸 图
头部骨度分寸
胸腹胁部骨度分寸
背腰部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背部经穴横向距离。
背 腰 部 定 位 骨 度 分 寸
四、简便定位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
主治: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 半身不遂 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牙痛,口腔炎,颈淋巴结核, 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操作:直刺0.5~0.8寸 ,可灸
3、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热病;咽喉肿痛,牙痛, 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可灸
9、脾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 呕吐、腹泻、痢疾、 便血、水肿;背痛。 操作:斜刺 0.5-0.8寸, 可灸
10、胃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1、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等 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操作:直刺0.5~l寸 ,可灸
2、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 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乳痈。 操作:直刺0.5~l寸 ,可灸。
3、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背痛;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带下、不 孕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12、大肠腧: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七章针灸推拿疗法精品PPT课件

第七章针灸推拿疗法精品PPT课件
”相混
• 淆。
3.手指同身寸法
• 手指同身寸法也是一种以比例关系取穴的方 • 法,这里的寸同样也是一种大致的比例关系,这种
方法较简单,但没有骨度法准确。指寸法是以受
• 术者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为标准比量取穴的一种方 • 法,又称“指寸法”。如以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 • 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以拇指关节之间宽度为 • 1寸;以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为3寸。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
常用穴位定位方法
• 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 • 身寸法和体表标志法三种。 • 1.体表标志法 • 体表标志法是利用五官、毛发、指甲、乳
头、脐窝、骨关节等处及肌肉隆起等部位作 为取穴标志。
• 因定标志如:两乳头之间为“膻中”。 • 活动标志如:取阳溪穴应将拇指翘起。
毫针结构
针尖--针前端的锋锐部分,
又称”针芒”。
针体--针尖与针柄之间的
部分,又称”针身”。
针根--针体与针柄的连接
部分。
针柄--针体之后,持针着力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毫针规格
(三)毫针的检查
➢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钝,
摇法
轻轻摇动针体,可 以行针。
直立针身而摇,可 以加强针感。
卧倒针身而摇,往 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 方向传导。
震颤法
持针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抖动,使针 身发生轻微震颤,以加强针感。
得气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 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为“得 气”。现代称为“针感”。
得气表现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B: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一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要点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要点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A.远治作用B.近治作用C.特殊作用D.抗御病邪作用E.运行气血作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所以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远治作用。

下列穴位的哪个治疗作用为双向性调整作用:A.列缺治疗头痛B.合谷治疗面瘫C.曲池治疗上肢疼痛D.天枢治疗泄泻E.百会治疗失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天枢治疗泄泻又可治疗便秘,属于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A.五脏六腑病证B.表里经脉病证C.五脏病证D.六腑病证E.急性病证络穴主要治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十二经的络穴除可治疗本经脉的病证、本络脉的虚实病证外,还能治疗其相表里之经的病证。

原穴主要治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原穴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

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A.肺俞B.三焦俞C.肝俞D.肾俞E.脾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肾开窍于耳,故耳疾可选肾俞。

腧穴的定位

腧穴的定位

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9
6.足三里
• 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
• 主治: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肠鸣, 下肢痿痹,泄泻,便 秘,痢疾,疳积,乳 痈,肠痈,水肿,癫 狂,脚气,虚劳羸瘦, 心悸,气短。本穴有 强壮作用,为保健要 穴。
30
外膝眼(又名犊鼻)
• 【标准定位】屈膝,在 膝部,髌骨与髌韧带 外侧凹陷中。
26
5.内、外关
• 定位: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
•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 语,小儿惊风,中暑,昏厥。
27
外关
• 定位:腕背横纹上 2寸,尺骨与桡骨 正中间。
• 主治:热病,头痛,目 赤肿痛,耳鸣,耳聋, 瘰疬,胁肋痛,上肢痹
28
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
• 定位:在人中沟 的上1/3与下2/3 交点处。
•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 病,小儿惊风,鼻衄, 口眼歪斜,闪挫腰痛。
21
2.迎香
• 定位:在鼻翼外缘 中点旁开约0.5寸, 当鼻唇沟中。 (微笑当鼻辰沟 中正中央,略向 上刺)
• 主治:鼻塞,口歪, 鼻衄,胆道蛔虫。
22
鼻唇沟
23
3.印堂
• 定位:在额部,当 两眉头的中间。
15
9, 12

肘腋 横前 纹纹

至头 腕至 横肘

纹横 纹

直 寸 ,
直 寸

前上 臂臂 部部

经经 穴穴 纵纵

向向
距距
离离

16
18 13 , 19 14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中医领域中,穴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准确地确定穴位的位置,可以在临床上实施针灸、推拿和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而在定位穴位时,常常需要依靠解剖标志来进行辅助定位。

本文将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定穴解剖标志的具体解释说明、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各部分内容。

接着,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包括定义和作用以及常用方法的介绍和原理说明。

第三部分将更加具体地解释不同身体部位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和面部、颈部和胸部以及腹部和腰部等区域。

第四部分将探讨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包括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见病症中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在定穴解剖标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对其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穴位定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其准确性,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2.1 定穴解剖标志的定义和作用定穴解剖标志指的是在人体上找到特定的标示点,以准确确定穴位的位置。

在中医学和针灸疗法中,准确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明确解剖结构并了解其表面标志,可以帮助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2.2 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介绍常见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腰部等多个区域。

对于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特征性结构作为参考点进行定位。

对于头部和面部,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眼眶下缘、眼角外侧缘、外耳道开口等。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文成县中医院 叶胜男
如何定穴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 量标准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 1寸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 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 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膻中穴 】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 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 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 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 胖、过瘦、呃逆、乳腺炎、 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 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 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 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 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 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 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 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 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 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 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 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治喘穴 】
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
棘突下,旁开0.5寸。该
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
故名为"定喘"。治喘穴
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
米处的凹洼中。能止咳
平喘,通宣理肺。对于
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百日


【心俞穴 】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

5.1经络与腧穴第五周

5.1经络与腧穴第五周
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上1/3折点处
面 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约平鼻翼下缘)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4、手太阳经穴主治
主治头面器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 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项部、面部病变。
少泽 后溪 支正 天宗 颧髎 听宫
乳少、昏迷、高热 头面器官病 落枕、腰扭伤、盗汗、疟疾 咽喉病、热病 疥疮生疣
合谷—头痛 飞扬—目眩 肩髎—手指疼痛,挛急,肩臂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5、天宗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
功能:祛风通络,理气通乳 主治: 配穴:膻中—乳痈、乳腺增生
臑会—肩臂肘痛,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6、颧髎(手太阳,手少阳交会穴)
—肘臂屈伸不利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3通里
4阴郄
5神门
(络穴) (郄穴) (输穴 原穴)
定位: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1寸 腕横纹上0.5寸 腕横纹尺侧端
主治: ①心悸 怔忡 心痛 心烦
共性: ②健忘 失眠 癫狂痫
③腕臂痛
个性: ④暴喑 哑症 ④吐血 衄血 ④胸胁痛
⑤盗汗
刺灸: 直刺0·3~0·5寸。可灸
2、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
3、手少阴经常用穴定位
腋 极泉:腋窝顶点,腋A搏动处(腋A内侧)
肘 少海:屈肘,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前臂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阴郄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0.5寸
腕 神门
腕横纹上
4、手少阴重点经穴主治表
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二、简便定位法头面部穴位1、印堂[定位]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 1、头痛,头晕2、鼻炎,目赤肿痛2、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3、丝竹空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4、瞳子髎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5、鱼腰[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6、睛明[定位]目内眦旁0.1寸。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8、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9、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10、百会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

11、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12、耳尖[定位]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13、风池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

14、风府[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背部穴位15、大椎【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热病,咳嗽,喘逆,项强,肩背痛,腰脊强,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16、肩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难产,诸虚百损。

17、肩贞[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18、天宗[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19、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20、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癫痫。

21、肝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22、胆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23、脾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24、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25、肾俞[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6、志室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遗精,阳萎,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27、命门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8、大肠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29、腰阳关[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30、腰眼[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 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下肢穴位31、环跳 [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32、委中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33、承山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34、昆仑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35、涌泉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 头顶痛,头晕,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足心热,昏厥。

36、太溪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耳聋,月经不调,失眠,健忘,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37、太冲[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月经不调,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足跗肿,下肢痿痹。

38、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脚气,虚劳赢瘦。

39、解溪[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40、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不孕,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41、阴陵泉[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42、血海[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43、阳陵泉[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上肢穴位44、内关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眩晕,中风,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45、劳宫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46、外关[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

47、合谷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腹痛,便秘,经闭,滞产48、手三里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49、曲池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50、肩髃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腹部穴位51、中极[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 小便不利,阳痿,月经不调,阴痒,痛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52、关元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53、气海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54、神阙[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便秘,妇女不孕。

55、下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 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56、中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

57、上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58、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59、大横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60、膻中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61、天突[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噎嗝,梅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