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通用7篇)

长城说课稿(通用7篇)长城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日要说的课是《长城》。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一、说教材《长城》是学校语文第十一册其次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要求同学能够仔细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领会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丽,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同学开头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结实与宏伟壮丽,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才智和力气,抒发了的民族骄傲感和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
2、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才智的结晶,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宏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概宏伟和高大结实,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骄傲感和喜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绽开想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1、信息技术整合法同学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之前,我将细心预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同学的爱好,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课始,我展现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巡游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设计者太宏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听完后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并设疑:长城毕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同学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同学探究长城文化的爱好。
课文长城的说课稿

课文长城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长城》。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长城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首先,让我们从长城的历史说起。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敌国的侵略,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下令连接和修缮了早期的长城,形成了较为连续的防御体系。
随后的汉朝、明朝等朝代也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尤其是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加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主体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长城的建筑特点。
长城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城墙,它是一个复杂的军事防御系统,包括城墙、烽火台、关隘、城堡等。
城墙的高度和宽度不一,一般在山势险峻的地方,城墙相对较低,而在平原或重要通道上,城墙则建得更高更厚。
烽火台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递军情,当敌人来袭时,通过点燃烽火来传递警报。
关隘是长城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军事重地,往往设有城堡,用以驻军和存放物资。
长城的建筑材料也因地制宜,山海关以东的长城多用砖石,而到了甘肃、宁夏等地,由于缺乏砖石,便多用夯土和沙石。
这种灵活多变的建筑方式,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使得长城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长城的文化意义。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国家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长城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同时,长城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许多外国旅行家、探险家都曾到访长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记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长城的魅力。
例如,组织观看长城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开展长城知识竞赛,激发学生探究长城历史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前往长城,实地考察和体验长城的壮丽。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
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
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

《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说课稿1一、内容简析《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
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长城

小学语文说课稿长城
长城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长城》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
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可以从长城的历史讲起。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它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象征。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
长城蜿蜒起伏,跨越了山
川河流,连接了不同的地貌。
它的建筑材料多样,有土、石、砖等,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建造方法。
长城的结构坚固,历经千
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接着,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文化意义。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它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桥梁。
通过学习长城,学生可以增强民族自
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随着
时间的推移,长城也面临着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问题。
国家和社会
各界都在采取措施,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修复。
作为学生,我们也应
该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传承和保护长城贡献自
己的力量。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对长城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
能够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长城说课稿(推荐10篇)

长城说课稿(推荐10篇)篇1:长城的说课稿《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了长城的“长”,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了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以下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读为主,读贯穿始终“。
因此本课教学立足于以读为本,通过质疑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以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以问题引领,通过读、背诵后解疑到最后检测反馈情况,以达到教有所成这一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导入我采用复习的方式,先出示拼音让学生写出汉字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然后全班订正。
之所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也让学生对本课生字得到巩固加强,同时也为本课板书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出示练习,巩固学生学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内容,再次巩固本课内容(设计意图:好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回味无穷,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本课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篇2:《长城》说课稿一、关于教材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
(略)三、教学程序1.课前。
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
“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
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
《长城》语文说课稿

《长城》语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要给大家做一节语文说课,我将要讲述的是《长城》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概要。
《长城》是冰心的作品,它通过对长城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长城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我将要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该课文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城》,学生将能够了解到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伟大工程的背景知识,并能够理解长城在保护祖国领土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将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伟大工程的敬佩之心。
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将通过图文呈现的方式引入课文。
我将使用一些图片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观,并向学生们介绍一些长城的基本知识。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前了解到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接着,我将让学生们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其结构和内容。
然后,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我可以提问: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然后,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并探讨一些重要的语言点。
例如,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冰心在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通过讨论这些语言点,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感受和理解。
接下来,我将设计一些练习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我可以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一道选择题,来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将组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培养对伟大工程的敬佩之心,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好了,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这节语文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11 说教材《长城》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建筑奇迹——长城的说明文。
文章通过对长城的外观、结构、作用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和历史意义,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敬佩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11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长城的特点和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2 说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长城的雄伟。
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121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等基础问题。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
探究学习法:深入探究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创新思维。
13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词。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总结拓展:总结课文内容,拓展介绍其他古代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4 说板书设计主板书:长城的特点、历史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副板书:生字词、重点句子的分析。
以上说课稿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11 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长城》是具体教材版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悠久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11 说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112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2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和感受,或者介绍其他古代文化遗产。
总结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如仿写、读后感等,巩固所学知识。
121 说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突出长城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3 说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长城》说课稿

四年级上《长城》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
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
《长城》说课稿2篇

《长城》说课稿《长城》说课稿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说课稿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
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研究课《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

研究课《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研究课《长城》篇1一、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二、设计理念: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一) 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
《长城》语文说课稿

《长城》语文说课稿教学内容:《长城》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城》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优美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灿烂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历史;3.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理解《长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教学难点:1. 探究《长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 分析《长城》描绘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意义。
教学准备:1. 电子课件;2. 黑板、彩色粉笔;3. 课文副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概念,并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出课文。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课文开头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一些基础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并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和感情色彩。
3. 分组小结,每组学生总结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展示给全班。
三、修辞手法与意境欣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长城》中的修辞手法,如修辞借代、排比、比喻等,并解释其含义。
2.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意象描写,如江河、陵墓等,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3. 让学生就修辞手法和意象在课文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四、分析作者观点和态度(15分钟)1. 通过课文细读,了解作者对长城的感受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讨作者为什么用“长城竟如此美丽”来形容长城。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对民族精神的肯定态度。
五、学案小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六、拓展延伸(5分钟)展示中国科技古代发展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简要的讲解。
鼓励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城》这篇课文,欣赏到其中的优美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对优美散文的鉴赏能力。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引言概述:《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造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造特点、文化意义、保护现状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1.1 始建时间:《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2 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卫中原文明。
1.3 建设过程:《长城》的修筑历经多个朝代,不断扩建和修缮,形成为了今天的规模。
二、建造特点2.1 建造材料:《长城》主要采用砖石、土木等材料,结构坚固耐久。
2.2 建造形式:《长城》蜿蜒蜿蜒,穿越山川,具有谨防性和美学价值。
2.3 建造风格:不同段落的《长城》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各个朝代的建造风格。
三、文化意义3.1 民族精神:《长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
3.2 历史遗存:《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存,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
3.3 旅游资源:《长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四、保护现状4.1 文物保护:《长城》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受到严格保护,修缮和保护工作不断进行。
4.2 生态环境:《长城》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和恢复,保护长城的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环境。
4.3 旅游开辟:保护长城的同时,也要合理开辟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未来展望5.1 教育意义:《长城》将继续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5.2 国际交流:《长城》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加深国际友谊。
5.3 文化遗产:《长城》将继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为后代传承。
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建造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杨柳中心小学张君《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它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呈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为此,我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内容和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运用有关长城的视频歌曲、图片,等信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感”三步学习法。
另外我还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鼓励教学法。
《长城》语文说课稿范文

《长城》语文说课稿范文我很抱歉,但我不能生成那么长的文本。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长城》语文说课稿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以《长城》为文本,由于篇幅的限制,故采用文言文短文的形式进行教学。
本文讲述了中国文化代表——长城的修建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文本,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修建过程。
2. 了解长城的作用及其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 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把握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2. 能辨析古代文言文的语句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城的历史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文本中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修建过程。
2. 理解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长城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Step 2:对《长城》文本进行整体阅读分发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标出不认识的生词和短语。
然后,全班进行集体阅读,学生跟读,师生共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
Step 3:解读文本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旨和要点,然后进行解读和讲解。
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文本中描绘的长城的修建过程和历史背景;2. 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意义。
Step 4:语言点解析解析文本中的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如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Step 5:拓展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长城的意义,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Step 6: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如阅读理解题、语言点的运用等,巩固学生对文本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Step 7: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等。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教材分析《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内容是介绍长城的起源、形状、功能以及长城保护工作等。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长城的重要性以及长城保护的意义。
本课文属于记叙文,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长城的宏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城的起源、形状、功能等基本知识;•理解长城保护的意义;•掌握相关的词汇,如长城、起源、形状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对长城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史的兴趣和爱好;学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事物进行描述与解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起源和形状;•理解长城的功能和保护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长城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长城的意义;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首先,我会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会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长城,以及他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2. 新课呈现 (10分钟)在导入后,我将引导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介绍长城的起源和形状。
视频内容生动有趣,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观看完视频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让他们能够回答诸如“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长城有什么特点”等问题。
3. 阅读课文 (15分钟)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一起读课文《长城》,并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理解。
我会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对生词和重要词汇的理解,遇到困难的地方及时解释。
4. 情感与认知融合 (20分钟)在课文阅读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和认知的融合。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保护意义,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长城保护的观点和看法。
然后,我会给学生展示几张长城的图片,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宏伟和特点。
人教版语文《长城》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长城》说课稿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长城》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通过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关键句型。
2. 教学难点:- 分析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了解长城的基本情况。
- 准备与长城相关的一些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提问学生对长城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课文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确的语音语调。
-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 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3. 深入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
- 教师补充长城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长城,并进行小组分享。
4. 拓展延伸:- 讨论长城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
- 鼓励学生思考中国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学习心得。
- 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长城》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预设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思。
“走进文本,体验文本,创生并开发文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观,这要求教师对文本要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这篇课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开启了第一扇窗口。
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节课拟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 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字词,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3. 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朴实,文质兼美,基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朗读感受长城的气魄,难点是学习作者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时主要以读书为主,初读、跳读,细读,精读相结合,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生动性、准确性、深刻性)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议、演、评等,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再辅以课件,直观展示和教师引导,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著名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他们吸引住。
”所以上课伊始,我巧妙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来了解长城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当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画出
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和上下文,进行理解.教师运用指名读,排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并重点指导课文后展示的字的
字音和字形。
第二步: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勾画圈点问题答案,先小组内质疑交流讨论,综合讨论结果和疑问,然后在班内交流汇报展示
1、找出课文中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用曲线画出
2、作者看了长城后有怎样的感受?用直线标出。
第三步质疑问难,整合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及时在黑板一旁用问号标记整理,以便在精读环节进行落实.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课题学习表现来看,对于上面浅层次的问题和情感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表达内容和情感用到的方法学生很难把握。
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抓住重点语句进行问题设计:
问题:
1、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课文中哪些方面体会出花费了劳动人民的血
汗?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2、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学生找到重点描写长城的句子以后或反复朗读、或揣摩品味、或展开联想等形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评价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显现出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的长城,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奇迹。
这样就实现了“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从而体现新课标中要让学生充分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我结合课文和课件让学生继续思考,通过读----品---演----悟四个环节来完成。
读,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将语言内化,我设计了一个配音环节,(让学生配音朗读)(教师演示读)比如这一句我这样演示给学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品,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和语段。
体会作者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因为是语文课必须体现语文性,不能上成说教课。
演,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通过自己朗读表演或小组朗读竞赛来体会长城雄伟的气魄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演示)
悟,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强化内心的感受。
(四)、总结反思,升华情感(内容)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的长城,
这就是我国古达最伟大的建筑—万里长城;
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
这就是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
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万里长城,
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
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崇敬和自豪之情再一次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长城感情
坚固雄伟崇敬自豪
五.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读进去,走出来,从读到写,因文悟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和对长城的了解为长城写一段导游词。
这样就做到了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假如实际操作这节课,我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这是我对本节课学习的粗浅理解,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