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

合集下载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内容苏州吴文化是指苏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深受吴越文化的影响。

吴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绘画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苏州吴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吴文化是苏州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对苏州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忽视。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苏州的建筑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传统建筑以园林为代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古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建筑比例,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苏州的园林还注重水景的运用,通过水的流动和倒影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苏州的诗词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用诗词表达了对苏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苏州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派为主,以细腻、含蓄、清新的风格而闻名。

苏州的诗人多以自然景观、人情风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苏州的戏曲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丰富的戏曲资源。

苏州的戏曲以苏剧为代表,苏剧以其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剧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刻画,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苏州的音乐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音乐以雅乐为代表,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苏州的雅乐以其细腻的音色、悠扬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协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声音的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苏州的绘画艺术也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的绘画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吴门画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吴门画派以山水画为主,追求自然景色的真实和美丽,注重构图和墨色的运用。

近年吴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吴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吴文化研究综述近年吴文化又有了新的进取和突破,本文从认识吴文化的主流层面出发,综述近年来吴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和有关特征,并涉及的许多重要项目和课题,为今后吴文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吴文化;研究;现代化吴文化研究在上世纪就高潮迭起,吴文化的深邃内涵不断被挖掘,并逐步趋向深入。

苏州大学王卫平已专文介绍(《80年代吴文化研究概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吴学研究专辑”),嗣后,王卫平、戴卫东又有力作《近十年来吴文化研究术要》(载《吴文化与现代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江苏古迹出版社,2002.5)。

本文在此基础上,在时间上再作延伸。

纵观近年尤其是2000年以来,吴文化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兹根据已公开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加以整理和综述如下:吴国的建立仍是吴文化研究的聚焦之处:“太伯、仲雍奔荆蛮”所涉地望在近年吴文化研究中又有新观点,武进博物馆王岳群根据一直和佘城遗址的考古报告,花山遗址距今40000-3300年左右,佘城遗址距今3600-3000年左右,两者文化内涵基本一致,且均不同程度受周围文化的影响,加之考虑江阴遗址文物古迹众多的特点,在《太伯、仲雍奔荆蛮地望考〈《东南文化》,2003.3〉文中提出地望在今江苏江阴。

同时,他还从考证“句吴”名称的来源;根据太伯、仲雍所奔之地有“文身断发”习俗的史载,认为《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记载与花山、佘城遗址情况基本吻合。

关于“吴王余味墓葬遗址:的探讨在近年研究中也更深入,根据大港北山顶发现余味的墓葬以及出土文物,镇江严其林,程建著《京口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认为吴王余味死后葬在丹徒大港。

苏州博物馆钱公麟、徐亦鹏著《苏州考古》(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8)则认为“即使在墓中出土带有吴国王者的铭文青铜器,也不能仅以作为依据,断定其墓一定是吴王墓。

”“大港至谏壁一线山顶上的春秋时期大墓,达不到吴国王陵的水准。

”“从其墓的形制、规格、时代来看,作为庆封墓有一定的可能性,”同时指出,春秋时齐国逃臣庆封曾被吴国于此作奉邑之地。

吴文化资料

吴文化资料

在学习吴文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学到了也知道了非常多的吴文化知识,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但吴地距中原为近,开发较早,接受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其百越文化基因不够显扬,越人则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吴国国都一直迁徙,诸樊为吴王时在今苏州吴中区的木渎建都,后公子光刺王僚后为吴王即是阖闾,在伍子胥主持下重新建造都城阖闾大城就是后来的吴郡郡城、苏州府城、今天的苏州城。

这见诸于从《越绝书》、《吴越春秋》以来所有关于苏州历史古籍的记载。

从此吴郡郡城、苏州府城、苏州成为吴文化的中心至今。

苏州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各族人民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互相交往,互相融合,逐步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统一的政治制度,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作吴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其经济特别繁荣,其文化尤为发达,从这里的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之一斑。

一、从全国第一古城说起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吉刚先生在他的《苏州史志笔记》中说:“1951年农历新年,苏州市长王东年偕同党方开老人会,予亦被邀请前往,席上请来宾发言,予因述:‘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以为河道所环故也......’。

吴文化概述

吴文化概述

吴文化概述2006-04-18 21:20:27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

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

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太湖中的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表明至少从那时起吴先民已在本区域生息繁衍。

近年来,濒临长江的张家港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

阳澄湖畔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有 10个文化层),它能完整地说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

第十文化层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时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生活;住在木结构的建筑里;从事渔业和农.业生产,已大量种植经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猪、狗、水牛等家畜饲养;从获得的三块纺织品残片可知当时织造技术已相当发达,图案艺术相当高超,操作工艺相当精湛。

五千多年前的吴兴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表明:家蚕首先是吴地吴人养育的;缓丝织丝的技术,不仅发祥于本区,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和世界。

这遗址还出土有五千年前的农具——省河泥的干部,这表明本区的农技水平早居全国最先进的地位。

又如吴江海堰、团结村等遗址中出上有彩漆绘的陶器,时距今五、六千年间。

更使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钱塘江流域有大量的发现),无一不被列为精美绝伦的珍品。

这一“玉文化”不仅表明了吴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产水平,而且对我中华民族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筑风格、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古与上古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本区域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先民们一支渡海北上,一支过江入淮进中原,人数很多,还有少数残留于台地山麓。

进入淮北中原地区的史称“九黎”、“三苗”,经黄帝、尧、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渐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支。

谈吴文化

谈吴文化

谈吴中文化朱桃红 08111307 08中文摘要:吴中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作品和文化瑰宝。

关键字:吴文化地位发展吴文化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弘扬吴文化,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一、灿烂文明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良渚文化遣址群”中出土的五千年前一位军事首领墓中有48把石钅戊、琮、壁、镯、玉钅戊、钩、玉礼器等珍品,有力证明华东地乃泱泱大区,灿烂古文明区。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B.C.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仲雍、季历三子。

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

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载:“大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

公季嗣位,至昌为西伯,受命而王。

故孔子美而称曰:‘大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提而称焉。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大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

大伯卒,仲雍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

又封周章弟中于河北,是为北吴,后世之谓之虞,十二世为晋所灭。

后二世而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

其少子则季札,有贤材。

兄弟欲传国,札让而不受。

自寿梦称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伯名于诸侯。

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为粤王句践所灭。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1. 引言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独特的吴文化,成为了苏州的标志性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吴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苏州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吴文化的起源吴文化是指江南地区(包括现今的江苏、浙江等地)在古代吴国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吴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当时都非常繁荣。

2.1 吴国与孙武吴国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中,传说中它是太康之子伯夷所建立。

但真正使得吴国崛起并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是孙武。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他撰写了《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的奠基人。

孙武曾在吴国任职,并为吴王夫差提供了许多军事策略,使得吴国在战争中屡获胜利。

2.2 吴文化的特点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形成。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这种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园林艺术以及丝绸、绣花等手工艺品的发展。

3. 吴文化对苏州城市建设的影响苏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其城市建设受到了吴文化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3.1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一类。

它们以精巧、灵动、雅致而著称,被誉为“人间天堂”。

这些园林建筑巧妙地利用了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源于吴文化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3.2 建筑风格苏州的建筑风格也深受吴文化影响。

传统的苏州建筑充分利用了地形、水系以及当地材料的特点,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屋顶造型、精致的木雕和砖雕等装饰,展现出浓厚的吴文化氛围。

3.3 文化传承吴文化对于苏州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苏州人民通过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音乐舞蹈等方式将吴文化代代相传,使得这种独特文化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下面给大家说说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中心与代表。

今天不论研究吴越文化,还是海派文化,都必须将其置于长三角文明的大背景中。

惟此方能历史地发展地把握其主体文脉与核心精神。

长三角文化与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继、一路走来,充分展现了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的强大整合力。

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使之得到应有的张扬和推进,再造长三角区域文化新的辉煌,对其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充分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海纳百川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今天更要不断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努力将长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吴越”、“汇通大海”的多元文化体。

聪慧机敏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

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

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长三角文化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理当对其予以充分吸纳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经世致用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

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毫无疑义,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

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敢为人先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只有始终坚持这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增强突破意识,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才能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苏州精神的时代价值

苏州精神的时代价值

区域经济苏州精神的时代价值林 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摘 要:所谓苏州精神,就是“崇尚文化、崇尚智慧、崇尚开放包容、崇尚卓越、崇尚和谐”,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城市,使苏州成为一座人民生活的城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旅游创业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伟大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城市时代价值的显示,因此,在时代价值创造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伟大实践活动,伟大的实践活动是实践与精神力量相互作用的巨大正能量。

同时也是推动苏州发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能量源泉。

基于此,本文对苏州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相应的分析,希望对苏州精神时代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价值。

关键词:新时期;苏州精神;时代;价值苏州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以文化教育为主,尤其看出教育对苏州人的文化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苏州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些伟大奇迹书写了一部经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历史,就像一个很棒的双面折扇。

一方面,这是一股强劲的经济风。

另一方面,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文化之风。

“崇尚文学、崇尚智慧、崇尚开放、崇尚包容、崇尚卓越、崇尚和谐、崇尚远见”的苏州精神,是苏州的精髓所在。

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后,苏州严格贯彻并落实党十八大精神,促进精神创设价值,不断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从而诞生一个有一个伟大精神成果。

就如同雷鸣中的闪电迁徙,走在行动的最前沿。

就像前景中的苏州也没有腾空而起。

相反,它是被创造出来的,即时间运动、实践运动、群众运动和苏州精神文化的逻辑发展。

苏州精神的发展及影响苏州精神的发展历程从“尚武”到“弃武”.再从“弃武”进而到“崇文”.孙吴政权形成后,将苏州作为稳定政局的中心,北方大量民众,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同时也提供了建设条件。

与此同时,大量人口南移,东晋南朝二百年间,吴地吸引了(今南京)作为北方流民的中心,并开垦了几十万公顷土地。

经济中心从吴起南迁,促进了“兴文化”精神的发展。

吴文化

吴文化

判断正误(对/错)对/错在江南地区,考古学家在20世纪20代就发现了原始人类的踪迹和遗见教材P3 址。

南京猿人的头盖骨和相关遗迹的出土表明,大约50万年的远古时期,见教材P3 南京一带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1985年,三岛山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首次揭示了太湖地区见教材P4 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面貌。

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粗糙的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

见教材P3苏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三山岛外,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见教材P6-7 的草鞋山、吴江的梅埝、无锡锡山区的彭祖墩和常州圩墩等处。

和黄河流域一样,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见教材P2太湖流域的江南土著文化,就是吴文化。

见教材P2周族部落的始祖为中国远古时期的农神后稷,后稷的父亲乃是“皇帝见教材P11 之曾孙”的帝喾,而后稷的母亲则为“炎帝之后”的姜原。

商朝末年,周族部落因部落权力的继承问题,导致了部落首领古公亶见教材P16 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的南奔。

由此,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开始了最初的融汇于整合,从而产生了吴文化。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推翻见教材P11 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长三角”的地理学概念,据《辞海》介绍,指的是江苏省镇江以东,见教材P11 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省杭州湾以北这一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长三角”既是一个行政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概念。

这一地域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见教材P27 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土地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见教材P28 的1%;人口近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5%,近年却创造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GDP。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不再江分见教材P29 南北,而是分为东西。

江的两岸,隋唐以前,是南来北往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为江东。

苏州吴文化的特征

苏州吴文化的特征

苏州吴⽂化的特征■周可真 吴⽂化是与吴越⽂化既有联系⼜有区别的⼀种区域⽂化。

笔者这⾥所讲的⽂化并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化,⽽是作为历史的具体内容的⽂化。

所以,就吴越⽂化的时代概念⽽⾔,它并不限于新⽯器时期,更包括上古时期和中古前期(晋代以前)。

从泰伯、⽆余分别建⽴吴国和越国,直到晋代,吴、越两国⽂化传统⼤抵相同。

因此,可以合称其为“吴越⽂化”。

从晋代开始,吴越⽂化逐渐分化,形成各具特⾊的吴⽂化与越⽂化。

在时代概念上,吴⽂化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阶段,吴⽂化与吴越⽂化重合,即吴⽂化与越⽂化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第⼆阶段,⾃晋代⾄清代,是为吴⽂化相对独⽴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即近代以来,是为吴⽂化与中国其他各地⽂化相互交融时期。

第⼀阶段为吴⽂化发展前期;第⼆、第三阶段为吴⽂化发展后期。

晋代之前吴⼈尚武 吴⽂化的早期特征是尚武。

⾃泰伯建⽴吴国,历五代⽽武王伐纣,殷亡⽽周兴。

吴王寿梦时,吴国开始与中原国家交往,有名申公巫⾂者(原为楚国⼤夫,后投奔晋)⾃晋适吴,教吴⼈⽤兵乘车,⾃此以后,吴国不仅有⽐较强⼤的⽔军,更逐渐建成了强⼤的陆军。

随着军事⼒量的⽇益强⼤,吴国开始对外扩张。

⾄春秋吴王阖闾时,吴国俨然成为中国东南⼀霸。

吴国军事⼒量强⼤的⼀个重要标志是吴国的兵器名扬天下。

历史上传说的许多名剑,⼤都出⾃吴国,如越王勾践的“纯钩剑”,吴王阖闾的“鱼肠剑”、“扁诸剑”等等。

在历史上“⼲将铸剑”的故事就发⽣在吴王阖闾时代。

吴国的精良兵器还流⼊中原地区。

1976年河南辉县出⼟了“吴王夫差剑”(夫差是阖闾之⼦),其剑虽已锈蚀断裂,且剑⾸残破,剑锷仍很犀利。

吴国军事⼒量的强⼤与吴王励精图治、⼴纳⼈才分不开。

被称为中国“兵家圣典”的《孙⼦》⼀书的作者孙武,就是经伍⼦胥的推荐为吴王阖闾所任⽤的。

孙武是齐国⼈,为齐国⽥完后裔,出⾝于军事强国的军事世家,他祖⽗⽥书因伐莒有功,被赐姓孙。

后来孙武因齐国内乱⽽投奔吴国。

吴王阖闾看了孙武所著兵书,遂任他为主将。

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
战国时期吴越文化开始崛起,成为当时重要的区域文 化; 秦汉时期,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日渐融合的基础上有 了新发展;
东晋、南朝,中原文化深入南移,南北文化碰撞交流, 使得吴越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演变为新的区域文化。 七千年间 ,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巨变 。秦统一 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 ,秦统一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
目 录
江 苏 ,吴 及越 福文 建化 与地 江域 西空 小间 部: 分主 要 。在 上 海 , 浙 江
江区域 相、为 望江中吴 ,西心越 南文,文 邻化东化 闽区临区 台接大又 文壤海称 化,,江 区北西浙 。与临文 江彭化 淮蠡区 文与, 化两以 区湖太 隔文湖 长化流
吴越文化之环境背景
• 吴地处在太湖流域的平原上,农业生产比较 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商品流通便利,社会生活 相对稳定,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 而越地临海滨江,山多平地少,俗称“七山 二水一分田”,与吴地相比,生活空间就相对狭 隘和闭塞。 •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吴文化的内涵就多一 些典雅、精巧和柔美,越文化就多一些通俗、朴 野和阳刚。
吴越文化对江浙经济的发展,至少产生了以下几个重 要影响:
一是内在自觉的心态,促进了经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 使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既超越地域的局限,又超 越自身观念的局限,创造性地发展,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 取得了显著成就;
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创办经济实业,还 是发展社会事业,都十分重视人的自身创造力,在生产实 践中特别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四是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约在东汉以后,吴越地区 藏书、读书风气盛行,优秀人才、作品不断出现,使该地 区社会结构和民俗风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该地区各 类人才辈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一、吴文化的特色
1、历史文化
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与南宋文化、明清文化并称为三大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吴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底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蕴含着江南古代文化的深厚智慧。

2、书法文化
吴文化的书法是在古代江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宋代书法家张旭和晚清书法家俞樾为代表,以简洁流畅的曲线和细腻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把中国古代书法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书法。

3、艺术文化
吴文化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以宋代画家唐寅和党福为代表,以在江南地区流传的水墨画和竹纸画等为主要特点,其画面清新自然、富有表现力,对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吴文化的意义
1、历史文化意义
吴文化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后人们探索历史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艺术文化意义
吴文化的艺术精神也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其细腻的线条、优美的曲线、自然的写意,把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完美结合,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对今天的艺术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社会文化意义
吴文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不仅代表着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精神,而且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坚持与不懈追求的精神,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展望

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展望

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未来的展望也与日俱增。

而一个人的姓氏往往与其家族的历史和传承息息相关,也可以反映出一部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然而,在探讨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了解吴姓氏的渊源和演变。

吴姓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

据考古学研究表明,商朝时期的吴姓部分来自于中国南方的吴越部落,因此吴姓往往与江南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吴姓在随后的历史演变中逐渐繁衍壮大,并且分布到了全国各地。

因此,吴姓氏可以视作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考察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吴姓氏在这一过程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同时也在社会变迁的潮流中不断适应与转变。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化为特点,各个姓氏都将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力。

吴姓氏可以通过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智慧和活力。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背景的视角来探讨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吴姓氏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

吴姓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表现形式而闻名,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吴姓氏的文化底蕴将为这一目标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促进吴姓氏在未来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

综上所述,吴姓氏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和展望密切相关。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姓氏在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开放的发展态度,吴姓氏可以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江苏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吴文化就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苏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宜兴等地。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习惯,形成了显著的文化风格,使人们对吴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愈发深刻。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述为“以文化为引领,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增值。

”吴文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从战国时期吴国开始,吴文化就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在晋朝南渡以后,南方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吴文化也经历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这段历史也为吴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

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善,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越来越注重,而吴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也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物。

从陶器、青瓷、瓷器,到丝绸、织物、刺绣,再到诗歌、音乐、画作等等,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吴文化的艺术特色也非常独特,从建筑、绘画、雕塑、剪纸等各个方面,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吴绣是十分著名的,它以其多样化的题材、生动的形象和精妙的技术一直受到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此外,江南园林也是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具有园林美、水景美、建筑美、文化美等多种美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珍品。

重要的是,吴文化也为当代社会的许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吴文化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如铁锅、扇子和武术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吴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对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听吴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关于吴文化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吴文化研究专家张教授。

讲座深入浅出,让我对吴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它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一带,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历史悠久吴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吴文化起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2. 地域特色吴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吴地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民间艺术:吴地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吴歌、吴舞、苏绣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饮食文化:吴地饮食以清淡、鲜美著称,如苏式点心、太湖三白等,令人回味无穷。

3. 文化遗产吴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吴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如今,吴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吴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传承:学校教育将吴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吴文化。

(2)民俗传承: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授、师徒相授等方式,传承吴文化。

(3)文化交流:吴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与其他地区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2. 文化发展吴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产业:吴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如旅游、影视、动漫等,为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文化创新:吴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如将吴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时尚产业等,使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苏州历史文化专题报告

苏州历史文化专题报告

吴文化源流、内容与开发(专题报告)提纲1 吴文化的源流1.1 吴文化的远古渊源1.2吴国的灿烂文化1.3 后吴时期的吴文化1.3.1吴地称谓的演变与地域范围的变化1.3.2唐宋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1.3.3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1.3.4近现代工业与文化1.4 吴文化的嬗变和发展1.5 吴文化的特点2 吴文化的主要内容2.1水文化2.2 稻作文化2.3蚕桑丝绸文化2.4 园艺文化2.5 绘画雕刻与工艺美术2.6 建筑文化2.7 音乐舞蹈戏剧曲艺2.8 宗教文化2.9 民俗文化2.10 饮食文化2.11 名人文化2.12度假区范围内重要历史文化实体2.12.1 古镇2.12.2 明代店铺2.12.3 园林2.12.4寺庙、亭轩、古码头及塔阁2.12.5 古墓2.13度假区毗邻地域重要历史文化实体3 历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3.1 指导思想3.2 建造吴文化渊源博物馆3.3 开发古吴国文化,再现古吴国风采,探索古吴国之谜A兴建古吴国成就展示馆B 建造馆娃宫,营造浓厚古吴国文化氛围a重建香山馆娃宫与琴台,展示吴地歌舞音乐b 恢复姑苏台c 恢复子胥祠C 兴建消夏湾吴王行宫D 神秘古吴墓葬探谜a虎丘阖闾墓探谜b 石室土墩墓探谜E 兴建马术运动场3.4举办祭祀嫘祖活动,宣扬丝绸文化A举办祭嫘祖活动B 举办育蚕观赏活动C 刺绣工艺品制作过程观赏3.5 兴建吴文化娱乐城或苏州乐园3.6 举办四季应时节庆文化活动,让全年充满浓郁地域文化氛围3.7 将度假区建成大花园和大果园3.8宗教文化的开发3.9调整行政地域3.10 古村镇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吴文化源流、发展演变与开发保护(专题报告)前言吴文化主要是指以苏州为中心或苏锡常为核心的太湖流域及毗邻的沪杭地区及宁绍平原的地域文化。

太湖流域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核心地区。

这一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最富庶地区之一。

吴国的都城姑苏城在很长的历史中是长江三角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吴文化的现代呈现及其流变——以20世纪40年代东吴系女作家的创作为例

吴文化的现代呈现及其流变——以20世纪40年代东吴系女作家的创作为例
的 光泽 。 如 要 选 择 一 个 视 角 , 释 其 流 变 的 痕 迹 , 受 吴 假 阐 深 文 化 浸 润 的 女性 的变 化 则 是 最 好 的 选 择 。 如 法 朗 士 所 说 : 诚
在述及这一派作家 的创作 特点时 , 汤雪华 曾说 , 在 写 “ 作方 法和各 自的风格上 , 有不同程度的相 似之处 , 似乎形成 了一个流派”4, _ 而这 “ 同程度 的相似之处” 恰恰就是在 不 , 她们作 品中流露出的吴地文化气质 。
“ 园女 弟 子 ” 从 弹 词 作 家藕 棠 、 素 仙 直 至 2 世 纪 4 年 随 , 朱 0 0 代 海 派 文 坛 “ 出 一 朵 朵 的花 儿 来 ” 的 东 吴 系 女 作 家 , 生 处 处 可 见深 受 吴 文 化 影 响 的 女 性 的生 花 妙 笔 。当下 吴 文 化 研 究 的 多数 成 果 都 将 视 阈锁 定 于 民 国 之 前 , 用 历 史 学 研 采
以 2 世 纪 4 代 东吴 系女 作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苏 州市l,k 11 3 Y l ̄ 大学 学报编辑部 , 江苏 苏州 2 5 0 1 14)

要 :吴文化具有水文化特质, 跨越几千年 , 有其 稳定 的内核, 但其形态 因了时代变迁, 也发 生了一定的流
1刚 柔相 济— — 吴地 水 文化特 质在 东吴 系女作 . 家创作 风格 和人格 气质 中的呈现
吴地 属 于 水 乡 泽 国 , 人 家 尽 枕 河 , 港 小 桥 多 ” “ 水 ,
“ 如果我获准从我死后一百年出版 的那些书 中进行选择……
我 会 直 接 挑 选 一 本 时 装 杂 志 ,为 了 看 看 我 死 后 一 百 年 的妇 收 稿 日期 :2 0 — 8 0 090 —2

吴文化吴地历史摘抄

吴文化吴地历史摘抄

吴文化吴地历史摘抄
吴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所形成的独特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吴文化和吴地历史的摘抄:
1. "吴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
2. "吴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吴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3. "吴地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包括古建筑、古遗址、文物等,展现了吴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
4. "吴地历史上曾经是吴越国、南宋等政权的中心,这些政权的兴衰变迁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
5. "吴地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戏曲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风格。

"
6. "吴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吴地人民的独特个性和民族精神。

"
这些摘抄简要介绍了吴文化和吴地历史的一些特点和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吴文化

吴文化

青铜时代的吴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镇江区域文化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镇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最有力的佐证就是于1954年6月,在镇江大港烟墩山发现的宜侯夨簋。

宜侯夨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7.9厘米,器侈口,束颈,四兽首耳,浅腹,圈足较高,下缘附边条。

腹部间饰涡纹、夔龙纹,圈足饰鸟纹。

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周康王册封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

西周的分封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周天子分别授予自己的子弟、亲族及功臣一定范围的土地,建立封国,以屏卫王室,受封者即是诸侯。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分封了71国,其中较大的有鲁、齐、燕、晋、卫等。

通过分封诸侯,周人不但牢固统治商朝原有地区,而且其势力、影响得以不断扩大,远远超过了商朝。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作器者夨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

宜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铜器出土地丹徒县一带。

宜侯夨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的重要史料。

这件青铜器中的瑰宝当时轰动全国学术界。

全国很多考古,历史及古文字名家大师,如郭沫若,陈梦家,唐兰等都对夨簋铭文作了考释。

据考证铭文所记周康王册封宜侯夨于宜地,宜的地望就在镇江丹徒附近,为宜侯夨的封国都邑所在,古文字“宜”与吴相通。

宜地是西周时期吴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春秋以后才逐步东迁建都苏州。

宜侯夨簋铭文,是镇江,也是苏南地区现今最早有文字的记载。

宜侯夨簋被称之为吴国第一青铜礼器。

继宜侯夨簋出土之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镇江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为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展开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从而把吴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一是商周时期宁镇地区,200多处台形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

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文化代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农耕文化;二是青铜文化;三是工商文化。

1.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

二、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

三、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

四、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

五、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

六、博采众长的文化个性。

泰伯为传播中原文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百姓丰衣足食。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促成市镇经济的逐步形成,江浙之地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先进的地域。

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发展带。

上世纪70年代起,无锡首创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盛极一时,又一次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繁华之区,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

吴文化最明显的特色是“以水为本”。

悠悠太湖水,潺潺伯渎港,滔滔大运河。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淌,水的滋泽使江南水乡变成了鱼米之乡。

每一个无锡人都知道水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每一个来无锡旅游的人都知道那一句生动贴切的广告语:“无锡,充满了温情和水”。

温情源于江南,秀水烘托灵山,“温情”和“水”自然就从吴文化的壶中溢出,濯淘出无锡这座山水名城的大气和灵气。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苏州文化在整个吴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最有个性,是吴文化最完美、最集中的体现。

苏州地区作为地域文化的中心,历史遗产之丰厚、文化底蕴之深邃、文化内涵之博大,在国内同等城市少见。

因此,以苏州为中心的文化反映了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历史上的吴文化成果,吴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苏州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

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有文化层面看: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

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苏州,自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建阖闾城以来的2500年间,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物化成一种现象,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苏州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心态、文化精神、文化氛围有别于广义吴地的许多文化特征。

经过整理资料,了解到一些学者的想法,泰伯开创吴文化,是自觉地将中原文明与荆蛮本土文明进行整合的过程,由此提升了太湖流域的文明发展水平,加速了吴地文明的发展进程。

泰伯三让王位的“至德”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谦让、尚和的价值追求,经历代思想家的倡导而影响深远,是吴文化的精髓。

还有学者指出,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其内容丰富、形象鲜明,至今仍在演绎它的精彩。

深入研究吴文化,挖掘吴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尤其应注意对吴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避免研究的宽泛化、碎片化倾向。

同时,如何在考古学、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术视域中构建当代“吴学”,也是值得学者高度重视并不懈努力的问题。

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种追求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是一种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是一种在时代变迁时既不能消融主体又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开放精神。

今天,在建设现代化江苏进程中,就是要弘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要吸收吴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为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良好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