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课件第二章.ppt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2)

①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 ②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景气 ③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10:28:11
参考书:《滑轨与嬗变》
3、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成熟
①迅速发展起来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力量。 ②民主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③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④ 朝鲜战局稳定 ⑤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
2、战略思想的转变
1952年9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到十五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的思想发生变化,这标志着党 的战略思想转轨,即改变原来的设想,不是先国家工业化以后再向 社会主义转变,而是现在就要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
10:28:11
参考书:《凯歌行进的时期》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0:28:11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28:11
1、什么是和平赎买的政策 2、什么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的两种形式 ⑴初级形式(1953年以前): ①工业方面 ② 商业方面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等 经销 代销
⑵ 高级形式(54年--56年):公私合营 ①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1955年夏) 企业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②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1956 年) 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地开辟了一 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无论从实践还是 理论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⑥已经积累了在农村中土地改革后搞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
4、一点思考
五十年代初期,提出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郑重的历史的选择。 在执行总路线过程中,十五年规划七年完成,而且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是有教训的。但如果脱离历史,求全责备,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正 视历史,客观评价,总结教训,指导未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33张ppt)
结合《开国大典》《建国伟业》等 影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1、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 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 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4)世界广大人民欢呼中国革命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 国 都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 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54——代表当时已知的我国 54个民族
28——中共成立于1921,到 1949年革命胜利,历时28年
28响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 奋斗了28年。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 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 的国民党军队,为了解放全国领 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在开国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军继 续进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
一的历史事件是( A )
A. 西藏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结束 D.新中国的成立
9.阅读分析材料: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 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

八下历史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

八下历史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1949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 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 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社会主义现代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 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学习,明确召开此次会议的 目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理解新中国成 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明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新课导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堂练习
3.下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C )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做主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徽标
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有何特点? 代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 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简史详细版ppt课件

中国简史详细版ppt课件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9
失误的原因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0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4迈 进。

通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

通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

7、意义: (1)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8、局限: (1)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 的发展。 (2)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工业建设投资增大,造成国家财 政紧张。 (3)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3、评价: 利: 1. 改革了旧的大学结构,建立起了全新的高等教育制度,使大学 和学院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2、从分布结构、专业结构、水平结构、管理体制结构来看,院系 调整奠定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3. 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 统一配置,使全国有限的办学条件得以充分利用,因此院系调整提 高了办学效益。 4.有效地改善了高等院校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并由此而导致的地 区分布不均的局面,促进了内地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 5. 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对新中国 的工业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
50年代院系调整
1、原因: (1)缺乏工业建设所需的大量专门人才。 (2)实行“以俄为师”、“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收回国家教育主权的需要。 (4)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2、特点: (1)私立和教会高校退出 (2)仿照苏联模式 (3)人文社科被限制 (4)高校部分教学权利收归教育部 (5)拆散民国大学体系 (6)思想改造
二轮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重庆市合川中学 赵维伟
考查类别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试题(海 试题(全国卷) 南卷)
24、25 23 24、25 2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二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件第二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节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问题 中苏关系恶化 北戴河会议阶级斗争成为主题 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 经济调整仍在继续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大四清” 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农村阶级斗争 《前十条》社教运动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
——周恩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 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三、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论十大关系》为纠正经济问题创造条件 刘少奇提出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中共八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方针、任务的确立 1956年9月15日八大召开
论十大关系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赫鲁晓夫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1956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前三条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四五条借鉴苏联的教训思考经济体制方面改革的问题后五条主要讲政治关系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与双百方针的提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更加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周恩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三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论十大关系为纠正经济问题创造条件刘少奇提出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四中共八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方针任务的确立1956年9月15日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第二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第三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第四探索改进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第五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六明确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第七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第八强调要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提出1957年6月19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第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第五提出并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事情正在起变化运动的主题开始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的进攻反右派斗争全国范围内展开严重扩大化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长期偏离经济建设而陷入阶级斗争的误区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脱离现实违背规律造成严重失误脱离社会经济条件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正常秩序的巨大破坏三对左的错误的初步纠正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第二次郑州会议逐渐剥去了一些空想色彩但左的错误还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四二届全国人

国史知识点课件.doc

国史知识点课件.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阶段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大致分四个历史时期: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社会性质来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了新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从1953~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其中1956~1966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1966~1976 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文革”结束后,在经历了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正确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这可以从中、美两国参战的目的和当时严峻的形势来分析:①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公然出兵朝鲜,操纵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其目的是控制朝鲜半岛,把它作为反苏和反华的基地,是其全球霸权政策的一部分。

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空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同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为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维护中国的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新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组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军的武装侵略。

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只是“保家卫国”,而绝不是与美国争夺地盘。

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陆续撤回中国就是明证。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建设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8)国歌国旗国徽1.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除对《共同纲领》,对国旗、国徽、国徽、纪年、国都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

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取公元纪年,今年为1949年;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采用红底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29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性质:在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国内各族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此项规定也从法律的形式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一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工作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策略。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提出了新中国建国之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

所谓“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普通侨民看待,而不当外交代表看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精品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精品PPT课件

由 建于 筑该 区底 规板 划为 占抗 地4渗08混41凝.0土0m,2技,术主要求为高商,业必楼须及保住证房混楼凝。土连续浇筑不产生冷缝。 表 由8其-7依据建水筑利区部沉水沙土池保工持监程测量技表术规范,编制监测细则并实施监测,并将监测成果报送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和验收达标的依据之一。
, d、剪严力格墙按砼材标料进场计划供货,保证安装材料进场必须有足够的超前量,不应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延误工期; 一 c.般玻宜璃采及用铝P板.O.在R4运25输普至通工硅地酸前盐也水必泥须,用水坚灰实比的不木超箱过包0.装4,,对板于块埋之置间在必梁须体垫内上的软锚性具隔,离压物浆,后以应免先运在输其中周震围裂冲、洗摩干擦净和并划凿伤毛表,面然。后设置钢筋网和浇筑封锚混凝土。
2L型、转平角时及使丁用字的型出角入节口点及详防图护单元之间洞口如若采用构件封堵,应在钢筋绑扎阶段注意封堵框的预埋,在底板后浇面层应按设计选用的图集设置封堵凹槽。 5() 7工)地实内行环逐境级整消洁防、责场任地制平,整并不检积查水执,行材处料理分隐类患堆,放奖整罚齐分,明施。工垃圾及时清理,控制蚊蝇孽生地,达到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 材我 料公 堆司 放拟 地采 应取 具如 有下 一一 定些的措面施积不和断空提间高,和满足三维方向的摆放要求。 二 封、 堵墙 框体 下后 槛浇 ,带 设水 两平 边加 双密梁,50%梁,边长间3距m.150mm,梁顶面同建筑面层,与底板一起浇筑
1由3设工计件小吊组装负难责度人较对大即时将,赶宜赴在工上地午参起与吊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现场有关的实际的技术讲解及技术培训。 a压.校力对表铝应板按的固出定厂周合期格进证行书检,定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购货合同要求。
6输.6送.1到工桩作中区的划混分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 ha、.玻中璃华的人周民边共必和须国经行过业磨标边准机玻加璃工幕,墙采工用程45技。术规范(10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课件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课件第二章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社会学所说的组织管理,是指协调组织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 内部人力、物力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内部人力、物力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管理;二 一是对人的管理; 一是对人的管理 是规则的管理。管理的关键任务是使组织 是规则的管理 成员的活动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目标决定 着结构,并为衡量结构的合理性提供标准。
(三)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960---现在 现在) (1960---现在)
1、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帕森斯 帕森斯,他认为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帕森斯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而组织内部又存 在多种不同的系统。 2、 权变理论是 权变理论是从系统理论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的中心论点 权变理论的中心论点 是认为管理不存在着不加改变就可以应付于各种情况的万能原则。 是认为管理不存在着不加改变就可以应付于各种情况的万能原则。 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原则, 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原则,管理的方式必须 根据组织各要素及内外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组织各要素及内外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Z理论: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他认为,美国企 、Z理论 、Z理论 业的特征是:短期雇佣制、机构内部的迅速评价和升级制度、员 工的专业化、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制、企业 对员工只 是工作上的关系。这些促进了竞争和效率。而日本企 业的特征是:终身制、机构内部实行缓慢评价和升级制、非专业 化职员、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制、企业与员工是 全面的整体关 系。日本组织被称为Z组织。
三、家庭
1、家庭的涵义 、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 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 基本单位。 2、家庭的结构和类型 、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以及由此 而形成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家庭。

共和国史 PPT课件

共和国史 PPT课件
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整风运动,1960年的“八字方针”,1962年的 “七千人大会”,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曲折中前 进,外交成就。
失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的内乱。 “左倾”错误始终占 据统治地位。 在同“左倾”错误和林彪和 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中在政治、经济、 科技、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 “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 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出 现了重大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 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 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 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转好。
二. 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
⑴(1949年~1956年)1949年,七届二中 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 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了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初步建 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解放全国大 陆,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建国初期三大运动: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 动)。
第三次:“文革”使党和国家遭到了 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 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经验和 教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了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国民生产总值均有大幅度提高, 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 的几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套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套课件

第一节 新中国的建立
一、新中国的诞生
(一)新中国建立的筹备工作
1、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 2、新政协筹备会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4、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
(二)新中国的建立及其意义
1、开国大典与新中国的成立(图片1、2、3、4) 2、新中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开国大典影视资料
二、“三反”“五反”运动
1、什么是“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运动是1951年12月在党和国家机关中开展的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五反”运动1952年1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的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 济情报的运动。
2、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 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 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 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 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图片1、图片2)
颁布《婚姻法》1
取缔旧社会的丑陋风习图片
社会新风尚图片2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宗教事务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1、中国的民族状况 2、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因 3、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二)宗教事务
1、中国的宗教状况 2、新中国建立后的宗教政策 3、宗教组织和团体 4、宗教团体的主要活动
图片3 、4、5、6、7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 2、农民无偿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3、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历史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历史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 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 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 利和义务 (B)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关于1956年中国社会的变化,表述不正 确的是 ( 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 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 A “出气”是指 ( )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 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批 评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
“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C ( ) A、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四、徘徊时期:
政治: 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1978年全国
科学大会;高考制度的恢复;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经济: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
的恢复,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政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
的转移;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 六大;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对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外扩大开 经济: 放;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A、西藏宗教组织
C、西藏地方政府
B、西藏宗教领袖
D、西藏临时政府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 项目建设集中在 ( C )
A、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 B )
A、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国史-党史课件 PPT

国史-党史课件 PPT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向共产党的中 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全面爆发。辽沈 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 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一站后, 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 上升到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 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 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 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 到了。”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向共 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 战全面爆发。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 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的 契机。这一站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 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到300万人。国共双 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 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 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 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 政府202从1/8/根28 本上打到了。”
学习 国史-党史
2021/8/28
亲爱的同学们,你认识它们吗?
2021/8/28
从认识我开始吧:
我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党旗,是 一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2021/8/28
党徽
我是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金黄色图案。黄色象征 光明。锤子和镰刀分别是工人、农民的劳动工具,它 们组成的图案象征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021/8/28
经典战役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 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 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 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 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 改编国民党军52.1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 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 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 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平津战役发生在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 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 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 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 役中202最1/8后/28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930---1960)
• 3、 行为学派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主张“以人为本”。麦格雷戈为此提出
了两种人性的假设:

X理论:人性的假设是:人天生是贪财的,厌恶工作的,逃
避责任的,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享受的。因此必须强制、控
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让他们作出适当努力。
•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 有者。
• (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 遍适用。
• (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 关系。
四、科层制和组织管理
• • 在组织管理发展历史上,管理结构经历
了从家庭式管理结构到科层制管理结构的 转变。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
•略
• 1、科层组织理论:
• 马克思•韦伯着重分析了权威在维系和支配一
个社会组织中的作用,指出历史上存在三种权威, 每种权威都有相应的组织形式。这三种权威组织 形式是:传统权威组织、超人权威组织、法定权 威组织。
• 与“法定权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就是“科层 制组织制度”。
(一)传统时期的社会组织理论 (1900---1930)

四、科层制和组织管理

科层制(也称官僚制)也被称为行政组织体系、行
政官僚组织.它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根据纯粹理
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各
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 (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 定。
•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 (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 2、根据群体的实际关系状态,分为初级群体、次 级群体。
• 3、根据群体形成的原因,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 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志缘群体 .
• 4、根据群体的社会功能,分为生产性,服务性、 精神性、政治性群体。
• 5、根据群体的个体对该群体的关系和态度,分为 我群体和他群体.也有称之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功能
•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P56-57): • 1、规模小、人数少;少至2人,多至40人
左右P56-3段。 • 2、面对面的互动,人际关系亲密; • 3、感情色彩浓厚,非正式控制; • 4、目标一致,聚合力强; • 5、有一定的圈内文化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功能
• 初级群体的功能: • 1、初级群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的
(三)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960---现在)
• 1、开放系统组织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帕森斯,他认为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而组织内部又存 在多种不同的系统。
• 2、 权变理论是从系统理论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的中心论点 是认为管理不存在着不加改变就可以应付于各种情况的万能原则。 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原则,管理的方式必须 根据组织各要素及内外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930---1960)
• 1、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 这一理论源于“霍桑实验”。主要观点: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
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并逐步形成一套 以“关心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2、 非正式组织理论:
• 非正式组织存在对群体成员有积极影响:首先,给 群体成员以感情上支持,给他们安全感;其次,给他们 以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第三,正式组织领导可以利用 非正式群体去了解和传播信息;第四,当非正式群体以 反对正式组织为目标或与正式组织有矛盾时,就会对正 式组织的运行产生干扰。
3、家庭关系及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
• 家庭关系: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叫家庭人际 关系 .
• 家庭的人际关系由几大因素构成:夫妻权力结构、 个性异同、性的地位与作用、交流与交换状况、代际差 异、相关的人与事的作用。
• 家庭人际关系主要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父母 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这是第一代的旁系血 亲关系)、婆媳关系(这是一种姻缘关系)、祖孙关系 (隔代直系血亲关系)。还有姑嫂关系、妯娌关系、翁 媳关系、岳婿关系、伯侄关系、叔侄关系、舅甥关系、 姨甥关系等等 .
二、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功能
• 1、社会群体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 • 2、社会群体为个人的社会化提供场所和条
件。 • 3、社会群体是社会整合的必经阶段,并对
社会整合起着一定的作用。 • 4、社会群体是实现社会目标的社会单位。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 1、根据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分为正式群体、非正 式群体。
2、特点
• (1)从参加群体的成员个人来说,社会组 织具有不同于初级群体的下列特点:
• 第一,社会组织成员之间交往的片面性 和间接性。
• 第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依附 于职位的、先于交往的正式角色关系。
• 第三,社会组织成员之间个性差异较大, 异质性强。
• 第四,社会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中感受 到较强的约束和限制,有一种紧张感。
的章程、相对稳定的机构以及一定的物质设备构成 的。 • 2、分类: • (1)根据组织的规范是否严格和正规,分为正式 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 (2)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帕森斯)分为经 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 组织。 • (3)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布劳等人) 分为互利组织、赢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 • (4)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不同,(艾兹 奥尼)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一)传统时期的社会组织理论 (1900---1930)
•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 理)理论。
•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种基本功能: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控制。及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 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 集权化、等级制、建立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 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2、特点
• (2)就群体形态来说,社会组织具有不同 于初级群体的下列特点:
• 第一,群体利益和目标上的差异。 • 第二,群体界限上的差异 . • 第三,群体内部活动的差异。 • 第四,群体内部结构的差异。 • 第五,群体规模的差异。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分类和目标
• 1、构成(见课本P67-68) • 社会组织是经过挑选的成员、特定的目标、明确
条件。 • 2、初级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环境。 • 3、初级群体对整个社会起到稳定的作用。
三、家庭
• 1、家庭的涵义 •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
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 基本单位。 • 2、家庭的结构和类型 •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以及由此 而形成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家庭。
第二章 社会群体
•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点 • 1、社会群体的含义 • 按照社会学界的一般说法,社会群体是指人们
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 集体。 • 社会学家认为它,一群人若要构成一个社会 群体的基本条件有三: • (1)社会群体成员必须有互动、彼此来往。 • (2)社会群体成员的互动必须有社会规范的约束。 • (3)群体成员对群体具有较强的认同感或归属感。
• 3、Z理论: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他认为,美国企 业的特征是:短期雇佣制、机构内部的迅速评价和升级制度、员 工的专业化、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制、企业 对员工只 是工作上的关系。这些促进了竞争和效率。而日本企 业的特征是:终身制、机构内部实行缓慢评价和升级制、非专业 化职员、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制、企业与员工是 全面的整体关 系。日本组织被称为Z组织。
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社会群体:接受了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 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既包括像家庭、邻里、朋友 群这样的初级社会群体,也包括像政党、社团、 社会组织这样的次级社会群体,即包括了社会上 各种各样的社会共同生活的单位(人类一群共同 体)。
• 狭义的社会群体:接受了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的观点,认为一个群体是由一些人组成,他们在 一定时间内经常交往,每一个成员都能和群众中 的所有其他成员直接接触,无须经过他人帮助。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 • “初级社会群体”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库利首先提出来的,也译为基础群体、首 属群体、直接群体。 •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 的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 及游戏群体等 . • 同个人关系不那么密切的群体叫做次级 群体。其具体形式有社团、政党等。
不同的家庭结构表现为
不同的家庭类型:
• (1)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一般由一 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
• (2)主干家庭:由称扩大核心家庭,由父 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 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 (3 )联合家庭:父母(或一方)或多对已 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
• (4)其他家庭:跨代家庭、缺代家庭、丁 克家庭、空巢家庭等。
•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是计
量和工作结构本身,其目的是创造出完成工作任 务的最有效的办法。
• 它推崇经济合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 为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起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带来劳资两利的效果。
• 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 设之上的。

Y理论:人性的假设是:人天生是勤奋的,有责任感的,有
创造性和有抱负的,因此对自己的目标能自我指挥和控制。

超Y理论:具有权变思想的理论,是针对X理论和Y理论中
对人性的两种极端的假设而提出的。认为,人们可以带着各种需
要和动机来到工作组织,如果任务和组织想适应,胜任感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