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__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
一、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为此,我校自2009年起大力倡导实施“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实验。
二、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框架
1.三步:是指“自学——对话——评价”三个步骤。
(1)自学:具体是指“定标自学”环节。
(2)对话:包括三个环节:生生之间的对话——“合作探究”;个体与整体的对话——“展示分享”;师生对话——“精讲点拨”。
(3)评价:具体是指“课堂评价”的环节。
2.五环节:是指“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五个环节。
结构图如下:
自学对话评价
定标自学合
作
探
究
展
示
分
享
精
讲
点
拨
课
堂
评
价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
环节1——定标自学
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导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导学案编写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2)适度性。预习导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导学案上70%的内容。
3)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导学案的应用: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导学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求学生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环节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
2)合作探究规则:合作探究前,由教师规定合作探究的时间和要求,由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先在小组内分层(可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20%的优秀学生,B层指70%的中档学生,C层指10%的后进学生),首先在组内
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B层问题,C层旁听学习或先整理C层讨论的成果;然后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分享。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至老师手中。
3)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一手资料,以备针对性点拨。
合作探究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合作探究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教生,生练生,生评生,做到思维有深度,探究有高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环节3——展示分享
1)分组展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根据不同的问题,指派一个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展示,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各组任务不同时,可让小组按顺序展示汇报,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各组任务相同时,可利用评价调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并把竞争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各组任务互补时,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检测。
2)老师负责控制展示进度,调节好课堂氛围,并及时记录出现的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