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8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017年课件(19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017年课件(19张)

唐太宗即位
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
唐太宗即位
李世民于626 年继位,次年改元 贞观,即历史上
有名的唐太宗。
一、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治国措施)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纳谏、选贤用能?
(1)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
唐太宗怎样虚心纳谏、选贤用能的? (1)鼓励臣下直言,从谏如流。
(纳谏:魏征)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2.“贞观新政”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科举制 2、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推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3、法律上 修订法令,制订《贞观律》即《唐律疏议》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
二、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3、“贞观新政”的结果与影响
经济上轻徭薄赋、推行租庸调制,与民休息; 法律上重修法令,颁布《唐律疏议》,宽省刑罚;
2、从隋的灭亡到唐初的“贞观之治”,你有何认识?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影响:为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 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 治”呢,有人认为“唐初之盛皆形势为之,非 尽由于人力也。”谈谈你的看法。
形势:隋末社会大动荡,吸取隋亡的教训; 人力: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重用人才) 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什么影响?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 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 惕焉震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舟也;人,水也;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16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16张)
大业年间, 李诗的曾祖李李崇崇文文,—进—京隋赶炀考帝,他进是士一科个(“时书务迷策”),六经 烂熟于心,同时非常关心时政大事。
贞观年间,李诗的祖父李李书书,—科—场唐不太第宗,名进落士孙科山。录取极严 圣历年间,李诗的堂叔李李尚尚武武,—参—加武了则的天科举武考举试。他是一个“武 痴”,熟读兵法,会百步穿杨之法。 开元年间, 喜爱吟诗李作诗画—李—诗唐决玄心宗光耀进门士楣科,(赴诗京赋赶)考,一举高中。
北师大版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
隋文帝: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改革前朝制度; 开创科举制;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设置进士科,确
立科举制; 统治残暴…灭亡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唐高祖: 建立唐朝
都长安
——隋唐
姓名:李世民
皇帝: 唐太宗
时间: 626年开始 年号: 贞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贞观政要·论任贤》
(1)根据材料,唐太宗有怎样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
(3)根据课本,请用一个事例来证明他落实了这一治国思想。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贞观新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贞观新政
舟材所料以一比:人太君宗,尝水谓所公以卿比曰黎: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 口,卒水令能不载闻舟其,过亦,能遂覆至舟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 须—极—言《规贞谏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8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8张)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599 -649)是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封建帝王。 公元626-649年在 位,通过玄武门之 变,626年继承皇位, 次年(627年)改年 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 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 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 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 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 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时,伏兵突然杀出,李建 成、李元吉中箭而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玄 武门之变 ” 。
——《贞观政要·纳谏》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 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 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 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三、贞观新政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教训
虚心纳谏
善于用人
推行改革
炀帝暴政隋速亡 李渊建唐都长安 唐太宗年号贞观 善于用人和纳谏 三省六部隋首创 唐朝沿袭并完善
隋朝的衰亡
劳师远征——三征高丽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 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 被迫退兵。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炀帝 迅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修订《隋律》轻又简 《唐律疏议》好法典。
“我眼里的唐太宗”系列活动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 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 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4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4张)




咬 金

叔 宝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魏 征
“(太宗)尝临朝谓 侍臣曰: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 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cú)逝,遂亡一镜 矣”。
科举制作用
天 下 英 雄 入 吾 彀 中 矣
阶段
关键人物 主要贡献
形成(创立)--隋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完善-----唐朝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力增强 ➢社会安定
高祖窦皇后四子
长子
李建成
次子
李世民
三子
李玄霸
四子
李元吉
太子
589-626
秦王
598-649
早夭
齐王
603-626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 王。公元626-649年在位。 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
二、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君,舟也;人,水也;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未燥,已拜列侯 科 十年寒窗无人问,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举 一举成名天下知 制高第良将怯如鸡 度
隋唐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①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 础;
②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 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共27张PPT)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共27张PPT)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
第一篇 选贤用能施抱负
魏征 (580—643年)字玄 成。唐初政治家。他 好犯颜直谏,前后陈 谏二百余事,深为太 宗器重,迁为尚书左 丞。
第二篇 贞观新政展宏图
贞观新政
同学们阅读课文,找一找唐太宗实施新政的
内容都有哪些?
领域 经济 政治 法律

措施内容
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 现存最早的完备法典
B.“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B C D.唐朝 B
) )
【2】“三省六部” 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长安
杨坚 隋文帝 陈 加强南北交通 洛阳 巩固统治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邗沟
通济渠
长安
江南河
618年 李渊
【唐高祖】
涿郡(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长 安 洛阳 黄河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C
C D
第 2 课
生存下去。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
阅 读 材 料 , 思 考 回 答 :
第一篇 选贤用能施抱负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材料2: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 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 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原因: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 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
第一篇 选贤用能施抱负
阅读教材第7页——8页,思考: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39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件(39张)
唐太宗
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 的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
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
互不侵犯
据不完全统计,从634年到846年的200多年间,唐蕃之 间的使臣往来共191次。
(1)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重视农业
B.创立科举
C.善于纳谏
中书省 尚加书强省了以门皇下权省为
核心的中央集权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重视选官,发展科举
材料: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 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问题: 根据材料,唐太宗有怎样的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选贤用能
政治上:完善隋朝的科举制。
1、概念:是通过分科考试 选拔官吏 的制度。 2、创立: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文成公主入藏的嫁妆礼单
农业:谷物蔬菜种子、蚕种、农具、茶 手工业:日用器皿、珠宝饰物、 绫罗绸缎
纺织工匠、 建筑工匠、造纸工匠 酿酒工匠、制墨工匠、 碾米工匠
医药:汉医、中药、医疗器械、医药书籍
佛教:十二岁释迦牟尼等身像、佛经
文化:经、史、诗文、历法
吐蕃歌谣: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 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种 子三百六十种;
1、你能读懂上述材料的意思吗? 2、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唐 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二、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 殂逝,逐亡一镜矣。——唐太宗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
三、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
皇帝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基础知识过关
• 1、继秦汉之后实现统一的是 隋 朝。 • 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隋朝大运河,
中心是 洛阳,北抵 涿郡,南至 余杭, 四段:永、通、邗、江 五水: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钱塘江。 3、京杭大运河的影响: (1)加强 南北政治、经济、文化 联系 ;
(2)促进沿岸 城镇和 工商业发展。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咬 金

叔 宝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起草政令) 执

吏户 礼 兵 部部 部 部
()



门下省
部 制
(审核) (


刑 工)
部部
《唐律疏议》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唐人街
一、唐王朝的建立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三、贞观新政思考:来自朝为什么灭亡?暴君
隋炀帝暴政
隋 炀

农民起义
一、唐王朝的建立
2、唐朝的建立
公元617年,
隋朝太原留守李 渊在太原起兵,
攻占长安,次年 (618年)建立唐 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备法典
政治
(2) 完善“三省六部制” (3) 编《唐律疏议》
三、贞观新政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 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 称“贞观之治”。
单选题

初一历史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版

初一历史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版
•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公元626-649年在位,年号“贞 观”。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 2、用人与纳谏 • (1)原因:•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
•吸取隋亡的教训。
• (2)表现: •A、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B、鼓励臣下直言 , 从谏如流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 谏•2、唐太宗的用人

•3、唐太宗的纳谏
• 对学生进行正确• 的人我生听观说教主育明:臣直 ••好我怀贤课•功慧皇们若慧堂的的帝唐讨应谷。男女,太当论该,学在人人宗:今他学从习李,。社的世习谏魏他统会民唐如征治的在流时太流的中背行,因怎期国宗。诚后,一魏为能历的学实一国史句征陛不宽习。力定上话敢下祝强宏长做是有:盛于是贺大大孙一一。一家直明呢量皇个这个认个言君?些,后对可贤成,,都的虚的社是我 是会唐有太用宗的李世人民。一个人的功劳吗?为什么?
•NEXT
• 想一想:现在世界上很多 国家把中国人称做“唐人”,而 且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聚居的 地区称“唐人街”,世界各地几 乎都有此街。这是为什么呢?
•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 强盛的朝代, 在世界影响面广 。
•悉尼唐人街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 谏
•1、唐太宗即位
•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
初一历史下册《第2课 唐太 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
大版
一、唐王朝的建立 • 看课本,思考并找出:
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 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乘乱纷纷起兵
• 2. 唐朝建立的简单情况(包括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 • 618年 李渊 长安
• 三、贞观新政
• 1、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 2、推行革新措施: • 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 • 法律上•:赋修改法令,订立《唐律疏义》。 • 3、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张)

为什么会出现 “贞观之治”的 局面?
一、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1、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你能 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 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1. 经济:改革赋役制度
2.政治:(1)用人和纳谏 (2)沿袭、完善三省六部 制 3.法律: 修改法令,编 撰《唐律疏义》
4. 完善科举制
Hale Waihona Puke 什么是“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 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 称“贞观之治”。
1. 由隋的灭亡到“贞观之治”, 你有哪些思考?
❖1,爱惜民力。2,不可发动侵略战 争,破坏稳定。3,不能腐败。4, 要善于用人 5、要完善制度。
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 唐人街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美国的唐人街
拉美的唐人街
一、唐王朝的建立
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暴君隋 炀帝
2. 唐朝建立的简单情况 时间:公元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 长安 庙号: 唐高祖
1、在唐朝统一的过程 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 的政治军事才能,为实 现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2、李世民是怎样当上 皇帝的?
2、选用贤能,知人善任



咬 金

叔 宝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二、贞观新政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5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25张)
3)法律上
(唐太宗曰) ''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 关系?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唐律残片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贞观之治”是怎 样的一种局面?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
思考:隋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讨论:隋朝与历史上的哪一个 朝代相似,有哪些相同点?
秦朝
相同点: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
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②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
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③都兴建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工
程。 ④都经历了二世而亡。都亡于
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 间,政治比较清 明,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国力 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1.(2010·汕头中考) “贞观之治”为唐朝
的强盛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
原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2010·岳阳学业考试) “贞观之治”局
历史小故事
玄武门之变
李渊
3李元霸 2李世民 1李建成 4李元吉
秦王
太子
齐王
《旧唐书》卷《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
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 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 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 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 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探究性课件(25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探究性课件(25张)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1)政治: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2)经济: 改革赋役制度:减少服役,以实物代 役 (3)法律: 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中书省
部 制
(起草政令)




吏户
部部
皇帝
尚书省 (执行)
礼兵 部部
门下省 (审核)
刑工 部部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原因: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 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
魏征 (580—643年)字玄 成。唐初政治家。他 好犯颜直谏,前后陈 谏二百余事,深为太 宗器重,迁为尚书左 丞。



咬 金

叔 宝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 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 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
1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2
贞观新政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 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 感悟盛唐雄风的深刻内涵。
一、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__6_2_6__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__李__世__民__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__贞__观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唐__太__宗___。 2、纳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_从__谏__如__流__。他鼓励臣下直言, _魏__征___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_一__面__镜__子__。 3、用人:他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做到__唯__才__是__举__、__兼__收__并__用__。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单选题
•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 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
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D.内阁制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1)虚心纳谏,任贤用能; (2)改革赋役制度,发展生产; (3)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4)编《唐律疏议》。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 展,国力增强,出现 “贞观之治”局面。 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程 咬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 不用,诚可畏也。
——吸取隋亡教训。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魏
征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基础知识过关
• 1、继秦汉之后实现统一的是 隋 朝。 • 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隋朝大运河,
中心是 洛阳,北抵 涿郡,南至 余杭, 四段:永、通、邗、江 五水: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钱塘江。 3、京杭大运河的影响: ((12))加沟强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 联系 ; (3)促进沿海岸陆丝绸和之路 发展。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唐太宗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备法典
“贞观之治”
政治清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 与“唐宗”有关的是(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 万、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 大败,被迫退兵。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炀帝 迅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所杀,隋朝覆灭)
611年开始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善于用人 虚心纳谏
旧日 出身 出身 少数 敌对 幕僚 贵族 贫寒 民族 势力
房玄龄 李靖 秦叔宝
魏征
阿 史 那 社 尔
杜如晦
尉迟 敬德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活动四:准备推选材料或颁奖词或获奖感言
唐太宗准备参与“评选十大杰出帝王”的活
动,请你为他准备一份推选材料。
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出
帝王”,请你为组委会准备一份颁奖词。
经过全民网络投票,唐太宗当选“十大杰
出帝王”,请你为他准备一份获奖感言。
《历史长河中的明君》
他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历代君 王中杰出的代表。他以民为天,创造了“贞观 之治”的盛世;他虚心纳谏,开创了以人为镜 的先河。他就是与唐帝国辉煌盛世同时名垂青 史的伟大帝王——唐太宗。“以史为鉴,知兴 替;以人为鉴,明得失。”这是他留下的千古 名句,也是他治理国家的诀窍。他就是一面明 镜,映射出中华五千年文明一段最辉煌的历史!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教训
虚心纳谏
善于用人
推行改革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三、贞观新政
“洽明唐 贞,,太
观社经宗
贞 观 新 政 的 主 要 内 容
改革赋役制度
之会济实 治安得施
”定到这
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 。 , 恢 些
国复措
完善科举制
力和施 增发后
开明的民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策
玄武门之变
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唐 太 宗 为 什 么 能 够 善 于纳谏,善于用人? ❖唐 太 宗 怎 样 善 于 纳 谏 , 如何善于用人? ❖善 于 纳 谏 和 用 人 对 唐 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 展有何影响?
资料: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 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 乎?”对曰:“不知。”曰:“舟 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强展帝 ,,国
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
被民政 史族治
家关比
誉系较
为融清
审 核
执 行
起 草 政

唐律残片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贞观初,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 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 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山东长白山 (首发地)
翟让、 李密 瓦岗军
一、唐王朝的建立
公元617年,
隋朝太原留守李 渊在太原起兵,
攻占长安,次年 (618年)建立唐 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一、唐王朝的建立
2、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 王。公元626-649年在位。 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 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 匹。……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 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 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七月,发丁男二十 余万筑长城。
隋朝的衰亡
劳师远征——三征高丽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 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 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 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杜如晦(585~630),唐代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 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 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 杜”。
1、这座墓在南方地区 2、它位于古城扬州 3、它的主人死于非命 4、墓主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 5、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
暴君隋炀帝(磬竹难书)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东都洛阳
乘龙舟出游
三次发动对 高丽的战争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
滥用民力和劳师远征是导致隋朝 灭亡的直接原因。
隋朝的衰亡
活动一:为唐太宗写墓志铭
站在唐太宗的墓前,你有什么想法?请为 唐太宗写一份墓志铭。
活动二:我为太宗制作求职简历
请为唐太宗做份个人求职简历,内容包括:
1、姓名、年龄(599—649)、求何职 2、个人经历 3、曾经取得的成绩 4、缺点和不足
活动三:我们也当一回编剧!
以唐太宗为主角,自编自导 自演一个历史剧:创设一个 与“贞观之治”内容相关的 历史场景,采用你喜欢的艺 术形式,如电影、戏剧、舞 蹈、绘画、漫画、小品等, 表现你心目中的唐太宗。可 以只谈构思、设想。
魏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薄赋敛,轻租税”
君似舟,民如水,“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长孙皇后
最贤慧的女人
我听说主明臣直, 魏征敢于直言,是 因为陛下是明君, 我怎能不祝贺呢?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魏 征
“(太宗)尝临朝谓 侍臣曰: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 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cú)逝,遂亡一镜 矣”。
——《资治通鉴》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我眼里的唐太宗”系列活动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 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 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