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12.1《杠杆》(共33张PPT)

画出各力和力臂
L1 O
L2
F2
F1
F1 A
B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2
F1
B
O
(1)找出支点的位置
A
F2 L1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 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 作用线的垂线
O L2
想一想
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L1
F1
O
L2 F2
O
F2
L1
L2
F1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 (3)等臂杠杆:l1=l2,则F1=F2,使用这类 杠杆,既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 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 适( )
①剪铁皮的剪子、②钓鱼杆、③动
滑轮、④定滑轮、⑤天平、⑥电工钳,其 中省力的杠杆是_________________省 距离的杠杆________________,等臂的 杠杆是_______________.
O L2
F1=G1=600N F2=G2=200N
钢丝钳
杆秤
瓶盖起子
道钉撬
火钳
独轮车
这些用具是杠杆吗?
古代的杠杆
汲 水 的 桔 槔
古代的杠杆
提问:什么是力臂? 想 一 想?
回答: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
思考讨论: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答:不是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可以是弯的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四:F1 ·L1=F2 ·L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1《杠杆》课件

等臂杠杆
如天平、定滑轮等,特点 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02
杠杆分类与特点
第一类杠杆:省力杠杆
特点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 阻力。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实例
钢丝钳、铡刀、动滑轮、轮轴、撬棒、 油桶扳手、剪铁皮和钢材的剪刀等。
第二类杠杆:费力杠杆
特点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虽然费力,但是省 了距离。
实验器材:滑轮组、重物、弹簧测力 计、刻度尺、细绳等。
实验步骤
1. 组装滑轮组,将重物悬挂在滑轮组 下方。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
3. 缓慢拉动细绳,使重物上升一定高 度,并记录下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拉力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4. 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06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重点知识点回顾总结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 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组成。 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杠杆的分类
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和等臂杠杆三类。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如天平、剪刀、镊子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1《杠杆》 课件
目录
• 杠杆基本概念与原理 • 杠杆分类与特点 •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探究实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 杠杆与滑轮组合系统分析 •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01
杠杆基本概念与原理
杠杆定义及组成部分
杠杆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组成部分
中有哪些优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44张ppt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
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一___组__实___验__数__据___太__少___,__具__有___偶__然 ____性___,__不___便__找__出___普__遍___规__律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
【解析】横梁对轨道 A 的压力 F 和轨道 A 对横梁的支持力是 一对相互作用力,把 MN 看成一根杠杆,B 为支点,A 对横梁的 支持力为动力,零件的重力为阻力(其他重力和摩擦力不计);由 v =st可得,t 时间内 AD 段的长度 LAD=vt,则零件重力的力臂 LG =L-LAD=L-vt,轨道 A 对横梁支持力的力臂为 L,由杠杆的平 衡条件可得 F·L=G·(L-vt),则 F=G(LL-vt)=G-GLvt=mg- mLgvt。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丙的实验,此实验 _能___(选填“能”或“不
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丙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 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__等__于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L1
L2
F1
F2
L2 O L1
F2 F1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1、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
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D )
L
o
o
L o
L o
G
FG
L
F
G
FG
F
A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共85张PPT)

L2
F2
L1
F1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均作用在杠杆上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臂的作法
1.找出支点O 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并标出符号。
o L2
F1
小资料 人体内的杠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 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 图)。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 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 杠杆,举起一份的重量,肌 肉要化费6倍以上的力气,虽 然费力,但是可以赢得速度。
F1
L1 O
L2
F2
小资料 人体内的杠杆
当你把脚尖翘起来的时候,是 脚跟后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脚尖是 支点,体重落在两者之间。这是一 个省力杠杆(如图),肌肉的拉力比 体重要小。而且脚越长越省力。
• 杠杆定义 • 杠杆五要素 • 杠杆平衡条件 • 杠杆应用
最小动力问题
• 用省力杠杆时,怎么办能更省力?(如撬 棍撬石头)
• 由F1L1=F2L2 • 当阻力F2、阻力臂L2一定时, • 若L1最 大时,动力F1最小。
请分别作出F1、F2、F3所对就的动力臂
练习:
1、人体的前臂可视作 费力 (填“省力”或 “费力”)杠杆,当曲肘将重物举起时,阻力 臂大小减将小 (填“增大”或“减小”)
1、 杠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整个地 球。” ——阿基米德
杆
它 们 都 是 杠 杆 , 有 什 么 共 同 特 点 ?
一、认识杠杆
观察下列工具,思考并讨论其
共同特征。
举例
认识杠杆
认识杠杆
杠杆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表中的 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 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 们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
(1)实验前,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方法:左倾右调,右 倾左调。)
(3)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因为一次实 验数据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做多次实验, 从而分析归纳出普遍结论。)
人教版 物理 (初中)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杠杆
目录
CONTENT
环节一
趣味导入 引出新课
环节二
任务内容
环节三
根据所学 应用练习
环节三
课程总结 结束收尾
环节一
趣味导入 引出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物理课堂,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个东西呢?
杆秤
亲爱的同学 们,大家好!
以前人们去市集上买东西的时候,商 贩都会掏出一杆秤,秤陀一拨、秤杆 一提,斤两就知道了。 虽比不上如今电子秤的简单方便,但 是这种传统杆秤却更有人情味。
1.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属于“静平衡”。
2.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相等的角度,
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 于“动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F1 ×L1 = F2 × L2
L2 F1
L1
F2
环节三
根据所学 应用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做做这几道题?
1.如图所示,使用起子向上用力打开 瓶盖时,起子可视为杠杆,这时杠杆 的支点是(B)
环节四
课程总结 结束收尾
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有所收获 及时复习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可 以有所收获,同时还请同学 们在课下及时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12-1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杠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l1= l2
F1 =F2
o
F2
F1
三类杠杆的对比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概念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 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
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题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杠杆
新课导入
托盘天平
老虎钳
使用这三种杠杆的目的相同吗?
钓鱼竿
学习目标
1.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3.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F A
●OLeabharlann 4.画出把圆桶滚上台阶所用的最小动力 F 。
F
●
O G
二、生活中的杠杆
生活中的一些省力杠杆
核桃夹
羊角锤
起子
生活中的一些费力杠杆
镊子
扫把
船桨
人体中的杠杆
F1 O F2
杠杆的支 点在脊柱 顶端。
抬头
课堂小结
省力杠杆
杠杆的 类别与 应用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l1 >l2 ,F1< F2 l1 <l2 ,F1> F2 l1 =l2 , F1= F2
A.瓶盖起子
B.食品夹
C.起钉
D.核桃夹
2.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下列剪刀,最适合剪开较硬物体的是( B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①认识杠杆及其平衡条件)》课件

(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这样
做不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D____(选填字母)。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图2
知识点拨 1.无论杠杆在哪个位置静止,杠杆都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前,按“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的方法调节平衡螺母,使 杠杆水平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①便于测量力臂;②消除杠杆自重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知识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4 如图3所示,OBA为轻质杠杆,OB长为0.2 m,AB长为0.4 m, 物块重30 N,垂直于杠杆的拉力F作用在A点,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拉力 F为____1_0___N,若将重物的悬挂点右移,拉力F___变__大___;若保持拉力 F与杠杆垂直,将杠杆由水平位置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动力臂 __不__变____,阻力臂__变__小____,拉力F___变__小___ (后四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2
(3)如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A处挂上2个钩码,则应在B处 挂____4____个相同钩码,使杠杆仍水平平衡。接下来若在A、B处各增 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左__侧__下__沉____;若A、B处的钩码各远离支点向外 移动一格,则杠杆__右__侧__下__沉____(后两空均选填 “仍平衡”“左侧下 沉”或“右侧下沉”)。
知识精练 例1 C CM 上 例2 C
例3 (1)重力 (2)平衡 右 力臂 (3)4 左侧下沉 右侧下沉 (4)F1l1=F2l2 (5)避免偶然,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D 例4 10 变大 不变 变小 变小
课堂小测 1.C 2.A 3.10 变小
杠杆 (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

实验时再次将杠杆调成水平,是为了便 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值。
如图所示,杠杆转动,不是平衡状态,需要调节两端的平 衡螺母。想一想,平衡螺母应向哪个方向调节才能使杠杆平衡 在水平位置?
实验步骤: 1. 不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
实验步骤: 2. 在杠杆左侧2格处挂2个钩码,试在杠杆右侧合适位置挂
杠杆绕支点转动的方向只有顺时针 和 逆时针两种。
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术语
1.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
2. 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 3.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4. 从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 垂线段叫作动力臂或阻力臂。
简称:一点两力两臂
1. 定点:确定支点;
2. 画线:画出力的作用线;
一、杠杆
1. 定义
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某支撑点(固定点)转动的坚 硬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生活中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镊子
扳手
跷跷板
挖掘机
夹子是由两个杠杆组 成的工具
指甲钳是三个杠杆的 组合
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羊角锤
天平
钓鱼杆
船桨
2 . 杠杆的要素
支 点 L2 O
L1
阻力 F2
动力 F1
动 力 作 用 线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第1课
杠杆
机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方便研究,人们 将机械的各种构件归并为杠杆、滑轮、轮轴、斜面、 螺旋等,并称为简单机械。
下面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钢丝钳 道钉撬
杆秤 火钳
瓶盖起子 独轮车
1. 这些工具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绕固定点转动 2. 制作这些工具的材料受力作用不容易发生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杠杆的五要素(3)杠杆平衡条件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3.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安排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杠杆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杠杆在历史上的应用,如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2. 探讨现代社会中杠杆的应用,如工程机械、物理学研究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杠杆原理。
八、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有关杠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进行分析。
3. 创意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展示杠杆原理的应用。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简单机械PPT教学课件

L2/cm
5.分析与论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为: F1L1=F2L2
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 阻力的几分之一
例 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 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所示,则:
L1
L2
请问: (1)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小猴有没有吃亏?答: 没有 . (2)从图乙可看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端重力的力臂
小于 B 端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A 端的质 量 大于 B 端的质量(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谢谢观看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等臂杠杆的特点
O
动力臂L1
F1
F2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由 F1L1=F2L2
= ∵L1 L2 ∴F1 = F2
二、杠杆的有关计算及应用
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剪铁丝时动力臂为 10 cm,阻力臂为 2 cm,若 铁丝被剪断需要 800 N 的力,小明至少用多少牛的力才能将铁丝 剪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 知 道 杠 杆 的 特 征 , 能 在 杠 杆 上 确 认 支 点 、 动 力 、 动 力 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难点) 3.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重点)
新课引入
“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 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新课讲解
一、杠杆
请观察下面几幅图
这三个图片有什 么共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杠杆》简单机械

解析
关闭
(1)右 力臂 (2)1 (3)B
5
三、杠杆的分类 5.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答案
答案
关闭
B
6
6.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最好使用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杠杆分类的判断。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关键是搞清杠杆的五要素,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根据杠杆的特点进行判断。剪较硬的物体应选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剪刀,分析可知D选项满足题意。
第1节 杠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如图所示) (1)支点(O):杠杆可以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叙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表达式:F1l1=F2l2。
三、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当l1>l2时,F1<F2,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当l1<l2时,F1>F2,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3.等臂杠杆:当l1=l2时,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例题】 在下图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及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F1的力臂。 点拨
解析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观察题图可知,杠杆是围绕小石块转动,所以杠杆与小石块接触的点即为支点。力F1的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F1的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其力臂l1。 答案 如图所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12-1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在杠杆的使用中,杠杠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 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
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思考:怎么调?调到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调节方法:杠杆哪端高,就向哪端调节平衡螺母。 目的: (1)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例题
1.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 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 0.5 N ) 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填“平衡”或 “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这样做的 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将杠杆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 2 个钩码, 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平衡,然后 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 渐___变__大____(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拉__力__力__臂___变__小_________。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C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动力
F1 /N
1 2 3 2
动力臂
l1 /cm
15 10 10 20
阻力
F2 /N
3 2 2 4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种基本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杠杆的运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看起来非常轻松自如的扳手,其实就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关于杠杆的知识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机械,由坚硬、笔直、不变形的杠条、固定在杠条上的固定点和施力点组成。
二、受力分析杠杆分为三种: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
⑴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两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等长。
在一级杠杆中,F1和F2相等,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也相等。
⑵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中央,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
在二级杠杆中,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⑶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末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
在三级杠杆中,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三、力臂和力矩在杠杆中,力臂是沿垂直于力的方向测量的距离。
力臂的长度越长,所需的力就越小。
力矩是力在力臂上产生的翻转力,是杠杆能够发挥机械功的关键。
四、杠杆原理杠杆的运用是基于杠杆原理的。
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中,负载臂和力臂的长度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当负载臂的长度增加时,所需要的施力就会减小。
五、杠杆的应用⑴利用杠杆进行升降和固定物体升降机、自行车、体重秤等都是利用杠杆的原理进行升降和固定。
⑵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厨房里常用的调制勺、扳手以及机器人等都是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
六、总结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通过对杠杆的分析和应用,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物理机械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用到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杠杆,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八年级物理杠杆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中涉及的物理杠杆知识点有:
1. 杠杆的定义:物理杠杆是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的,可以用来转动或平衡物
体的简单机械装置。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上,如果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那么
这个杠杆将保持平衡。
3. 力臂与负力臂: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反作用
点的距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时,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即力臂×力 =
负力臂×负力。
5. 杠杆的类别:根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6. 一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撬棍。
7. 二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外,如剪刀、螺丝刀。
8. 三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人体骨骼。
9. 杠杆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指杠杆的负力臂较短、力臂较长时,杠杆可以实现放大
力的作用。
10. 杠杆的应用:杠杆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建筑结构和日常生活中,如门锁、水龙头、剪刀等。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涉及的杠杆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建议
第一课时
一、杠杆
杠杆是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也是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言,引起学习杠杆的兴趣。
然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等。
抽象出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在黑板上画出撬棒撬石头的图,结合图讲述什么是杠杆的支点;找出作用在撬棒上的动力(人的作用力)和动力作用点,阻力(石头的压力)和阻力作用点;再讲述什么是力臂和怎样确定力臂。
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寻找课本图12.4-4乙和丙中的动力、动力作用点、阻力、阻力作用点和支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点到线的距离,学生在数学课中已学过,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数学课中的知识,而
后讲力臂概念,但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
对于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
在本节课开始介绍这些概念时,强调一下就可以了。
在利用课本图12.1-1的例子抽象杠杆特征时,最好是对图中例子画出杠杆示意图,即用一条直线、折线或曲线代表杠杆实物,用一个点(或一个小三角形的顶点)代表转动轴,这样的示意图,有利于抽象出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有适当的挂图、投影片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常杠杆是在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通过推门比赛(图12-3,一个大力士在离门轴很近的地方推门,而一个力气较小的人在门把附近往相反方向推门,让学生判断谁将获胜。
)或其他一些活动,也可以通过课本图12.4-4的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呢?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呢?等等。
也就是说,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猜想,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应向学生介绍清楚,实验中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是人为规定的,可按课本图12.4-5规定的进行。
实验结束后,在课堂上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最后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
探究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解释“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解决“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
如图12-4所示,沿a、b 两个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
观察两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科学世界杠杆的应用
这一段主要介绍杠杆的应用。
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下杠杆的分类,明确三种杠杆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各种用途。
日常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例子很多,可在课后让学生找出一两件实物(如垃圾桶、指甲钳、筷子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科学世界小小弹簧称出大象重
这段材料的目的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有用的,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利用测力计和细杆称西瓜”之类的活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
1.自行车的脚踏板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最大,这时用力效果最好。
2.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剪开硬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大。
要用课本图12.4-9中间的这种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的剪刀。
用较小的力就能剪开纸或布之类较软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小,同时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较长。
可使用图12.4-9左边的这两种动力臂较短、阻力臂较长的剪刀。
修剪树枝时,一方面树枝较硬,这就要求剪刀的动力臂要长、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齐,要求剪刀刀口要长。
这就要用图124-9右边这种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同时刀口较长的剪刀。
3.略。
4.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
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