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发展史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五 、繁荣期(2000-2008): 多元题材的汇集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精良的大制作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 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出现的电视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 革命军事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电视剧在娱乐中所占的分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不乏重量级电 视剧出炉——《闯关东》的轰动效应,《金婚》的全民共鸣, 《士兵突击》“许三多”更成为“年度人物”…… 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在《士兵突击》之后 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它成功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热传 递———先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居高不下,继而转战网络,引 发网民热议,接着又在传统平面媒体上频频亮爆,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许三多现象”是 当下电视剧制造的一个奇迹。

二、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1、初期的电视新闻
新影厂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是早期新闻节目 来源。 北京台首次播放的自拍的新闻影片是《中共中 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新闻纪录电影与新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 者是成品,后者是现场制作的。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 闻》,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 闻》专栏,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宣传性的电视片时效很低,被称为“旧闻新播”。 电视新闻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很狭窄。






二 、成长期(1986-1989): 名著拍摄的高峰 1986年被称为中国连续剧阶段的起点,自那一年起,连续 出现了几部引起极大轰动的连续剧作品:《四世同堂》(28集)、 《寻找回来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更重要的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屏。《红楼梦》、《西游 记》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并且都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拍摄的, 它们让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走进了海外市场。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 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 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 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 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 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四大 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搬上荧屏;1988年,25集电视剧 《西游记》第一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荧屏,也首创了电视 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代表脸谱:陈晓旭(《红楼梦》)、六小龄童(《西游记》)

电视时代发展史

电视时代发展史

电视时代发展史片子整个贯穿筒单说明基几个时代对应的人与事由电视演变出来,在早期,通过人骑马携带文书知道与人与人交谈,品书,历史文书传播历史文明道,及时代记载.慢而久远(镜头为加急文书,战争烟火)从无线电→广播. 在发展电台与电视台对应从战争的无线电线传递作战情报信息,一通过无线广播电台宣传于各地方情况,实况变化,二,通过报社.报纸宣传成为当时中国主流传播途径(镜头元素收发电报,叫卖报男孩.后解放中国胜利毛主席胜利宣言)解放后跟着毛主席发展中国,慢慢从文化从广播到看到黑白电视时代,从能听到声音到能看到人的表情有,1951年中央广播电台广播播体操一二一,1956年由央视新工作组录制中国第一个春节大联欢,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相应各地方电视台成立\省台1958年5月1日成立的北京电视台;1958年10月1日成立的上海电视台1958年12月20日试播,对外呼号“哈尔滨电视台”;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对应文化大革命四人帮时期, 买电视要票,一票难求, 中央开始拍摄以抗战背景为提材大力拍摄国产电影(1965年地雷战) 地道战铁通游击队等,有台电视是当时焦点的表现,一家有台电视全村,及周边村也来看电视,(农村情况),城市情,一院子人男女,老少都来看电视同时也引进国外电影卓别林等电视充实着人民教育,学习为主要流传播文化平台,有了彩色摄像机就开始拍摄中国四大名著、82年拍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1983年春节晚会现场直播走进全国人民的深心,能看到,他们热爱的电影名星,歌星,现场演义,如同来到自个面前真实的表演,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

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自从1992年有线电视的发展,使电视的无线信号,有了新的转变以前直能收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省电视几个台,演变成了可以收十个,几十个电视台.省外电视电视台,也可以看到了,平台大了.虚假广告也陆续登上这个大舞台,使中国老百姓,深入其害…也使中国电视传播平台的突出者.中国大陆第一条贸易广告“参桂补酒”诞生于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15时05分,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长度1分30秒播放的虚假广告特别是药品广告,是中国电视台传播平台的佼佼者,特别是明星代言的虚假广告同样电视频道的分类是也时代发展提供方便, 出现新闻.财经,少儿, 电影,体育, 等等侧面反应:那时家庭,一家多个孩子, 1990年超生游击队(小品). 后,( 实拍)一些一家多子女,不同年龄.为挣着吃,挣着看不同的电视节目()时代的发展脚步,文明和谐社会,及资源的浪费,公益性广告是有人类不得重新认识地球.2000年电脑互联网的发展,又使人类进21世纪, 更多也更大传播途径是,(手机上网,广告无所不在,户外大屏,公交电视,电台收音机)人类发展进入,一个时代变迁,翻天覆地变化, 人民生活节拍,加快,相应地球上拉圾,处理,自然环镜的破坏,城市应对能力强弱.计划生育,后一个家庭.一个独生子女, 一个人看电视, 父母忙于工作,.孩子没伴,自闭,等,农村,留守单儿童,及老人, 主要劳动力进城建设及打工2001年等离子电视, 从电子管进入液晶时代从标清电视时代,进入高清电视时代, 3D电视, 4K电视2013年中国开始整理虚假药品广告,从电视中清出这一毒瘤. 使中国走文化产业这块, 正能量.宣传,是各电视台走文化,文明传递的使命,养老人问题,出来,总结说明有电视发展贯穿,串烧社会问题,自然现象问题, 流型元素.最后大力要发展文化建设,正能量的传递,清处毒瘤, 让电视传播平台更有效地,服务人民,.倡导中央政策。

新闻联播发展史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与进步。

本文将从过去到现在,探讨新闻报道的演变和变化。

一、手稿时代的新闻报道在过去,新闻报道主要采用手稿撰写和手工印刷的方式。

记者通过亲自收集和整理新闻资料,用手写稿或打字机撰写报道。

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新闻报道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二、报纸时代的新闻报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成为主要的传媒载体,新闻报道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报纸时代,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包括新闻报道、特稿、评论等。

报纸通过印刷与发行,快速传递新闻信息,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三、广播电视时代的新闻报道广播和电视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广播电视的出现,让新闻报道具备了更强的视听效果,增强了信息的传达力。

新闻报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新闻报道开始从纸媒逐渐转向网络媒体,通过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实时更新和交互式的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

五、多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现代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了多媒体融合的时代。

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媒形式,而是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相互融合,实现了更加全面、立体的信息传播。

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六、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闻报道仍将继续发展。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新闻报道带来新的突破和可能。

新闻报道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用户定制化,通过精准推送为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

同时,新闻媒体也将更加注重权威性和可信度,努力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

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局史志资料一、发展始末:1949年5月,齐河县建立第一个收音站,地点在原县城(齐河)县委院内,一间房子,一部5024型收音机,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由宣传部干事焦兴武负责收听记录,然后刻印分发至县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

至1953年,全县成立县级收音站4处,乡级收音站7处,并在全县设立了20多个收听点,按时组织群众收听新闻。

1957年10月开始筹建有线广播站,1958年8月1日正式播音,当时无录音设备,采用直播,1961年后改为录音播放。

1968年秋,广播站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广播组。

1970年恢复广播站称谓。

1975年5月,齐河县广播站搬迁至新县城,二层办公楼,26间。

二、沿革: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于1987年5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齐河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与齐河广播站实行局、站合一体制。

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建立于1988年12月。

1992年8月1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山东广播电视厅批准,齐河县广播站改建为齐河县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局台合一。

2004年9月,与烟台前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县农村有线电视。

2006年10月,14名乡镇广播站长中12名站长编制归属了县广播电视局(安头,仁里除外)。

主要领导人更迭表(1986年——2007年)1986年——1992年张洪才1992年——1996年朱连君1996年——2003年7月张万隆2003年7月——2007年12月李孝平人员编制情况:1986年底干部职工28人。

2007年底干部职工120人。

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3人。

事业建设:1987年12月31日,建成一座高75米的发射塔,功率为50瓦发射频率104兆赫,发射机房设在的办公楼二楼上。

1993年,在晏城镇红庙朱村征地10亩,于1995年6月22日,建成一座高140米,功率为1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修建发射机房6间,并与新塔同时启用。

齐河广电大厦在原址于1997年10月18日奠基,2001年10月主体完工,大厦为12层框架结构,高52.7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厅680平方米。

中外电视发展史

中外电视发展史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大家办广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大家听,另一方面 是大家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延安台十分注意征求群众意 见,据听众的来信,改进广播宣传工作。
•延安台恢复播音9个多月来,已初步积累了一些宣传经验,调整 机构后又增添了编播人员,宣传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6月, 温济泽主持制定了《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这是解放区广 播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工作制度。《细则》是当时 广播宣传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中提出的如下几点意见是值得重 视的:
LOGO 一、延安台的恢复和发展
•1943年春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暂时停播以后,九分队和延安 通信材料厂合作,对原苏制广播发射机又进行了改装和调试。
•1944年,八路军在晋西北的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日军的一座锅 炉和一台直流发电机。九分队的人员把锅炉改装成一部25马力 的蒸汽机,作为发电的动力设备。
Ea pro natum invidunt repudiandae, his et facilisis vituperatoribus. Mei eu ubique altera senserit, consul eripuit accusata has ne. Ignota verterem te nam, eu cibo causae menandri vim. Sit rebum erant dolorem et, sed odio error ad.Vel molestie corrumpit deterruisset ad, mollis ceteros ad sea.
▪ 战后,民营广播电台满怀希望重整旧业,但很快发现这种愿望成为泡影。以民 营电台的大本营上海为例,日本投降后,民营电台开始陆续恢复。
▪ 直到2月《广播无线电设置规律》公布。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4.影响小:报纸、广播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
(二)发展期(80年代)
1.全国电视网建立,“要闻总汇”形成:至1988年,全国已成立电视台417座。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1日更名《新闻联播》,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
2.栏目多样化:出现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专题类节目《专题报道》。
3.时效性增强:1989年11月《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今日新闻占21.8%。 (三)完善期(90年代)
1.新闻比重增大:1996年央视已经有32个新闻节目。
2.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新闻”的出现;专题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各种新闻题材进一步完善。
6.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个案事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John C(Swayze)。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
2001年,9•11事件。
2003年,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贺越,硕士研究生,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一、电视新闻发展概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 )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世界上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随之诞生。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

伴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标志性节目电视新闻,其社会影响力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但近些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各种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使得电视等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电视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怎样不断在形式上、内容上及媒体深度融合上进行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电视传媒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媒体发展深度融合(一)进入全媒体时代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传播格局,表现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1.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时以及全程化,极大地拓展了新闻视野及影响力。

传播过程可以是没有间歇、持续的即时传播,快速、迅捷,全程覆盖,可以把新闻信息实时推送到全球拥有网络的任何地方。

2.传播方式从单向的线性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在网络开放的交互平台上,双向渠道畅通,上传、下载,发布信息、接收信息、发表意见,进行交流互动。

传播载体、平台以及接收终端的多维性,新闻传播的全息化,形成了多维、立体及全程的传播格局,延伸、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

3.传播主体由专业媒体变为全员媒体,新闻传播信息来源广泛、多元。

传播已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专业的领域,每个人只要拥有网络、手机,就可以成为传播者。

自媒体大量涌现,各种新媒体遍地开花,传统媒体的行业属性被分散了。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准入门槛低,网络传播渠道的开放性,传播者广泛的自由度,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广播电视新闻通史

广播电视新闻通史

延安台第二次战斗转移
太行山麓, 太行山麓,再建新台 (1947.3.29-1948.5.22) )
国民党大批部队进犯陕北,在陕北战局日趋紧张 之际,1947年3月初,中央指示,在晋翼鲁豫解放 区立即筹建一座新的广播电台,准备必要时立即 接替陕北的广播。
3月29日晚上,准备接替陕北广播的人员 忽然听不到来自陕北的声音。为了不中断 人民的声音,决定开机,使人民广播一天 也没有中断。
延安台办广播的方针和路线:
关于延安台的宣传对象。 关于延安台的宣传任务。 关于如何办好延安台,提出了“大家办广播” 的响亮口号。
“大家办广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大家听。 另一方面是大家讲。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延安台十分注意 征求群众意见,据听众的来信,改进广播宣 传工作。
解放区广播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 传工作的工作制度:
陕北台在太行的播音一直持续到1948年5月 22日
延安台第三次战斗转移
胜利声中,北上平山 胜利声中 北上平山 1947 年夏初,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大反攻。根 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陕北台也随新华总社一 起,由太行山上,并从1948年5月23日起开 始在平山播音。
平山时期的陕北台的 发展变化: 台 (1)编辑队伍逐步充实; (2)编播制度日趋完善; (3)自力更生建立发射 。
延安台广播宣传的第一阶段
第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的阴谋。 第二、积极宣传维护贯彻政协决议,同美蒋反动 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行锋相对的斗争。 第三、介绍解放区各项事业的成就,揭露国民党 统治区的法西斯统治。 第四、开办文艺节目,介绍解放区的革命文艺作 品。
延安台恢复播音9个多月来,已初步积累了一 些宣传经验,调整机构后又增添了编播人员, 宣传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6月, 温济泽主持制定了《语言广播部暂行 工作细则》。这是解放区广播历史上最早的 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工作制度。

1992-2012广电大事记

1992-2012广电大事记

• 1997.6.30,央视播出72个小时的直播特别节目; 10.28,央视直播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工 程大坝成功合龙工程;11.8,央视直播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故1997年称为电 视直播年。 • 1997.7.11湖南卫视开播《快乐大本营》 • 1997.8.1 国务院(第228号)发布于9.1正式实施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 1997.12.31,江泽民通过中央三台发表新年讲话。 这是我国国家主席首次通过央视发表新年讲话。此 后每逢新年,国家主席都在中央三台发表新年讲话。 • 1998.1.1中央三台首批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 • 1998.1.11-3.1 央视派出8人报道小组,赴伊拉克报 道武装核查情况。
• 2006.2.2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 台正式开播。这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境外调频电 台。 • 2006.4.17 上海东方宽频传播有限公司与美国在 线(AOL)和MediaZone三家携手,通过网络宽 频技术向全球华人提供中文电视。 • 2006.8.30,由央视、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 制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荣获韩国首尔国际 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电视剧《守望幸福》 获得迷你剧优秀奖。 • 2006.9.6北京人民广播电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 正式开播。 • 2006.12 央视手机电视试播。
• 1996.9.1 央视第四套节目正式进入澳大利亚有线电 视系统。 • 1996.12,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 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两办”37号文件),其 中明确提出要“重点解决擅自建台、重复建台和乱 播滥放”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管理 • 1996.12.27 经中央批准,中央三台升格为副部级事 业单位。 • 1997.3.5 广西有线广播电视台开播。它是全国首家 通过广电部验收并批准正式成立的省级有线广播电 视台。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1、少而精 3、主次分明
2、实在而具体
(二)为耳朵所写
要扬长避短,做到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写作,同时,语 言还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
如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把同义词相互转换,“立即” 改成“马上”;“气候”改成“天气”。多用双音词, 如把“曾”改为“曾经”、“虽”改为“虽然”;把抽 象的内容具体化,变成形象说法。如将难以记忆的数字 转换成容易记忆的说法,如“到2000年,每3个英国人 中就有一个超过50岁”,比用“到2000年,英国超过 50岁的人数已经达到……”富于感性,容易在观众心中 留下印象。
(一)节目预告的作用
电视新闻节目的预告讲究简洁、生动,在提供重要简 单信息的同时,注重调动观众兴趣。还要注重新闻节 目的严肃性,不能搞新闻噱头,不能掺杂娱乐成分, 一句话,简洁、明了、具体、生动是节目预告的写作 要领。
(二)新闻提要的作用
新闻提要的作用是引起观众的注意,以便关切节 目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节目内容提要在节目预 告之后,其主要播报当次节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和 最吸引人的画面。 1、用典型画面配提要解说。
中国电视的诞生
这个时期的新闻节目有:《图片报道》、《简明新 闻》、《电视新闻》
《图片报道》:1958年5月第一次播出,它是中国电 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配上解 说的新闻报道形式。图片均选自新华社。
《简明新闻》:1958年11月第一次播出,是一种口语 形态的消息类新闻节目,稿件来自于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新闻部。 《电视新闻》:记者拍摄完成的以电影《新闻简报》 为样板的新闻节目。由于需要用胶片拍摄,受设备条 件的限制,《电视新闻》为不定期播出,每星期大约 播出2~3期。
简讯播出节奏快,写作就要紧凑,画面选择有代表性 的主要几个镜头加以编辑。文字上既要准确清楚,又 要言之有物,突出重要信息,最新动态。

6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6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二、栏 目多样化,报道深度化 从 15 年 到1 7 年 ,中国电视在 这2 年 的历史 98 98 O
中 , 由于 旧 体制 、 旧观 念 的 束 缚 , 电视 新 闻只 是 报 刊
和广播的简单图解 ,没有 电视特 色,政 治化色彩相当 浓 厚 。改 革 开 放 以后 , 中 国新 闻 界 引进 了西 方 传 播 学

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更上一个新
台阶 ,全 天2档 整 点新 闻 ,突 出了时 效性 和大 信息 量 。 4 各地 方 台也相 继开 播 了整 点新 闻、滚 动播 出、随 时插播 最 新 消息 等 多 种 形 式 。 在报 道 形 式 上 还 采 用 了 现场 报

信息■加大,时效性增强,现场感 日益突出
纪是 中 国 电视 新 闻的 大发 展时 期 。尤其 是2 0年 5 1 03 月 日
出现 ,电视新闻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 ,尤其是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电视新 闻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电视新 闻 的每 一 步 发 展 都 离 不 开社 会 的发 展 、 科技 的进 步 、
传 播 理 念 的创 新 和 电视 新 闻 人 的大 胆 探索 。
台的 《 间 新 闻 》 、杭 州 电视 的显 著 特 点 是 电视 新 闻 以栏 目的 方 式 固定 下 来 , 基本 上 是 以短 消 息 为 主 , 画面 镜 头 平 稳 、
图像 端 庄 , 播音 员字 正 腔 圆、 庄严 规整 ,节 目严 格 按 照 重 国 内轻 国 际 、先 国 内后 国 际 的 方式 编 排 。节 目 内 容 单 一 , 信 息量 小 ,结 构 松 散 , 无深 度 可 言 ,政 治 教 化 功 能 、宣 传功 能突 出。 央视 的 《 闻联 播 》 是 这 一 新 时 期 的 典 型样 板 ,被 称 为 “ 播体 ” 。 由于 政 策 的 影 联 响 ,全 国各 级 电视 新 闻 节 目形 态 趋 同 ,无 特 色 可言 。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 中 国 电视 新 闻 以 央 视 为 龙 O O 头 快速 发展 , 出现 了早 间 、 午 间 、 晚 间等 不 同时 段 播 出的 新 闻节 目,还 有 整 点 新 闻 、滚 动 播 出 、随 时 插 播 最 新 消 息 、字 幕 新 闻 等 多 种形 式 ,提 高 了新 闻 播 出 的 频率,丰富了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而且在播报方式和 播 报 内 容上 进 行 了改 革 。 以 央视 为例 , 《 闻 3 分 》 新 O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 比之主评型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与 性而言,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 与性依然通过提供事实来获得,受众更多 的是作为新闻当事人出现在节目内容中。 此外,众多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 与性还是有限的,主持人的单向主观传递, 成为了这些节目的特色。
五、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选择一个适合 电视语境的选题,调动一些利于视听表现的手法, 实现评论要素与视听元素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 是: • 访谈出观点, • 专家作评点, • 镜头找视点, • 语言显亮点, • 字幕来点晴。
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 梦中人;(3)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
读报》、《有报天天读》为代表,主持人 通过解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
• 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辨析
• 1、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要素辨析
• 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 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 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 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 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 “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 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 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要表现为: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特征:
新闻性——时宜性;
政论性——新闻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 评论的力量在于讲出道理;
群众性——热点、焦点问题;
三、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对报刊评论的模仿阶段(1958-1980 年);
• 这一阶段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内容上:主要来源于报纸(尤其是党报)或由电
评价: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史上具有里程 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 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 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独特新型的电视评 论节目样式——新闻述评的出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实现跨平台传播, 提高传播效果。
打造品牌节目,注重 特色和个性化,吸引 目标听众。
案例三: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转型
• 总结词: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转型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实现新闻传播的数字化、移动化和社交化。
案例三: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转型
详细描述 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挑战。
03
遵守法律法规
广播电视新闻必须遵守国 家法律法规,不新闻应尊重知识 产权,不得盗用他人作品 或创意。
保守国家秘密
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过程 中应保守国家秘密,不得 泄露国家机密。
新闻伦理
尊重隐私权
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过程 中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不 得随意曝光他人隐私。
特点
具有视听兼备性、时效性强、现场感 强、信息量大等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发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活动开始出现。
发展历程
经历了初期阶段、成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现状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拥有较 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领域。
杂化。
02
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
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核实与审查
广播电视新闻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 实,不能有任何虚构或夸张。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需对信息进行核 实和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
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应全面、客观、公正地 报道事件,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性。
新闻价值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 了巨大冲击。

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概述
(1)揭发性和批判性 (2)充分旳背景、进一步旳调查 、多侧面旳开
掘 (3)各界旳反应和科学旳分析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4、专题统计片 选择一种主题,以多种纪实材料、文件、文件为根据制
作成电视节目。 5、人物访谈 采访旳对象一般是:学有所长旳教授、学者,就某一学
科领域向受众提供某些科学旳看法。 某些部门旳责任人和决策者,向受众宣传新旳政策并对
闻。 2、视像消息 以现场摄录旳活动画面为主,以记者旳讲解为
辅旳一种消息形式。最大特点是以画面作为一 种主要“语言”来实现新闻旳直观化传播。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3、焦点述评和新闻调查 选择一种焦点性旳新闻事实,在报道旳同步对
它旳性质、成因、发展方向等进行进一步地挖 掘和探讨,既有新闻性,又有政论性。
“为眼睛而写”:要求声画对位。 “为耳朵而写”: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
自然、形象生动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1、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 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朴旳排列组合型进入 复杂旳“创作”型时代;电视新闻旳“电视 化”
电视新闻旳“电视化”:充分利用当代先进旳电视技术, 把画面、现场同期声、讲解词、记者现场评述、人物 采访、动画、特技、图表、字幕、音乐等诸多电视语 言,都利用起来,使它们形成合力来展示新闻事实
计算、熟练旳技术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3、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是编辑旳关键工作 播出纲领——当日播出旳新闻节目计划 节目单——每个时段旳电视新闻节目安排
第九章 电视新闻概述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旳 特征: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 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具有相正确连续性 其三,新闻类节目旳相互呼应

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大事记(PPT 42张)

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大事记(PPT 42张)

大众普遍认为《实话实说》开始走下坡路的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2年9月崔永元的离开, 和晶的接任。事实上,后来关于《实话实说》 的争议大多是围绕和晶与“崔氏风格”的 “差距”展开的。不过,和晶在稳住阵脚之 后,通过一定时间的潜移默化,将自己独有 的女性特质与“和氏智慧”贯注于《实话实 说》中,也逐渐开始被观众所认可。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观众“在崔永元离开之 后就不怎么关注这个节目了”。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 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 于《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之类的各种消息 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 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深度报道,新闻人物和新 闻事件由此日益故事化、贴近生活、贴近观 众。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运作时代。 栏目化运作是媒体对传播内容的进一步细化。 栏目化运作使受众在对信息的接受上更富选 择性。 栏目能大大提升媒体的品牌效应,栏目已经 成为媒体品牌的一种象征和标志,颇受观众 亲睐。
《实话实说》从1996年春季被隆重推出后,已经走 过了13个年头。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挣扎后,倒在 了深秋这个收获的季节。从感情上说,《实话实说 》的倒掉令人伤感和痛心;但从发展上看,《实话 实说》走到如今的地步,是定位迷失和无法适应观 众需求变化的必然。 《实话实说》的优势在于其敢说话、说实话,其采 用谈话和交流的轻松互动风格,让观众可以从不同 角度感受到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和思考。新颖的主持 方式和讨论内容的深刻,使其成了央视的一个王牌 节目。 事实上,《实话实说》的最终倒掉,与其偏离“实 说话”和“说实话”精神有着直接的联系。
(2)、暗访——证据“说话” 3、叙评结合的“说话”特点 (1)、叙事的模式(反馈语 、故事化) (2)、评的特点(明评、暗评) (三)、对《焦点访谈》当前困境的思考 掣肘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1、来自媒体本身 2、来自受众 3、来自收视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P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P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定义分析: 定义分析:
1.时间性(新近或正在发生) 1.时间性(新近或正在发生) 时间性 2.客观性(事实) 2.客观性(事实) 客观性 3.媒介手段(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 3.媒介手段(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 媒介手段
第二节 电视新闻发展史
一、世界电视新闻发展史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 年 月 日 司成立了电视台——世界上第 世界上第 司成立了电视台 一家电视台, 一家电视台,正式播送电视节 目,电视新闻随之诞生。 电视新闻随之诞生。 被公认为电视诞生之日,标志 被公认为电视诞生之日, 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年 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 年 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年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 年 戴安娜王妃葬礼。 2001年,911事件。 年 911事件。 事件 2003年,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年 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二、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史 (一) 初创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初创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9月2号开始播出节目, 年 月 日 北京电视台成立; 月 号开始播出节目 号开始播出节目, 被认为是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被认为是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不久就开始播出新闻节 图片新闻》 目《图片新闻》。 1.节目简单:图片+口播。 节目简单:图片 口播 口播。 节目简单 2.比重少:共有两个新闻节目,总长为15分钟。 比重少:共有两个新闻节目,总长为 分钟 分钟。 比重少 3.时效性差:当时的新闻往往是延迟很多天。 时效性差:当时的新闻往往是延迟很多天。 时效性差 4.影响小:报纸、广播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 影响小:报纸、广播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 影响小
1948年8月15,美国哥伦比亚广播 年 月 , 公司设立第一个定期的简要式新闻 节目《 电视新闻》 节目《CBS电视新闻》,由高级记 电视新闻 者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 者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 1951年11月8日,该公司又增设了 年 月 日 《现在请看》节目,由声誉卓著的 现在请看》节目, 广播记者爱德华默罗主持。 广播记者爱德华 默罗主持。 默罗主持 其《晚间新闻》和新闻报道节目 晚间新闻》 分钟》 《60分钟》都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 分钟 都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
章节目录 第一节 电视新闻界说 第二节 电视新闻发展史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第四节 网络冲击下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节 电视新闻界说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 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三)完善期(90年代) 完善期(90年代) 年代
1.新闻比重增大:1996年央视已经有 个新闻节目。 新闻比重增大: 年央视已经有32个新闻节目 新闻比重增大 年央视已经有 个新闻节目。 2.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新闻”的出现;专题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新闻”的出现; 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 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 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都在 这个时期诞生;各种新闻题材进一步完善。 这个时期诞生;各种新闻题材进一步完善。 3.更具时效性:1996年播出的《新闻联播》中,今日新闻 更具时效性: 年播出的《 更具时效性 年播出的 新闻联播》 占40%。 。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新闻联播》等消息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新闻联播》 类新闻报道。 类新闻报道。 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 广义的电视新闻, 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具体地讲,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 具体地讲,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 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 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 程序来完成。 程序来完成。
2.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 2.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 软新闻 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 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 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个案事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 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 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 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 内容上 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 写作动机上, 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 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 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表现手法上, 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电视新闻节目
( 一 ) 按 体 ຫໍສະໝຸດ 分 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
评论类新闻节目
谈话类新闻节目
现场直播报道
电视新闻
( 二 ) 按 题 材 分 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时政新闻
文体新闻
电视新闻
( 三 ) 按 性 质 分 类
突发新闻
预知新闻 独家新闻
新闻
新闻
新闻
1.突发新闻,是指对于那些在发生之前无迹象可寻,突然 1.突发新闻,是指对于那些在发生之前无迹象可寻, 突发新闻 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最具挑战性。 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最具挑战性。 显著特点:①突如其来,出乎意料。②事件延续的时间相 显著特点: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 当短暂,转瞬即逝。 事件的破坏性或影响力较强。 当短暂,转瞬即逝。③事件的破坏性或影响力较强。 2.预知新闻,指在新闻采访之前就已经知道事件的时间、 2.预知新闻,指在新闻采访之前就已经知道事件的时间、 预知新闻 地点、人物、议程等, 地点、人物、议程等,记者可以根据这些已知的信息进行 策划和采编的新闻。 策划和采编的新闻。 对于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会议、聚会,包括各地方区域、企 对于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会议、聚会,包括各地方区域、 事业单位特定活动的报道,通常属于预知新闻。 事业单位特定活动的报道,通常属于预知新闻。
(二)发展期(80年代) 发展期(80年代) 年代
1.全国电视网建立,“要闻总汇”形成:至1988年,全国 全国电视网建立, 要闻总汇”形成: 全国电视网建立 年 已成立电视台417座。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 已成立电视台 座 年 月 日 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 日更名《 《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1日更名《新闻联播》,标 月 日更名 新闻联播》 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 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 2.栏目多样化:出现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 栏目多样化:出现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 栏目多样化 观察与思考》 专题类节目《专题报道》 《观察与思考》、专题类节目《专题报道》。 3.时效性增强:1989年11月《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 时效性增强: 时效性增强 年 月 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 今日新闻占21.8%。 今日新闻占 。
1.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题材较为 1.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 硬新闻 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 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 技新闻。 新闻理论学家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 技新闻。—新闻理论学家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 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 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 确,信息尽可能量化。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 信息尽可能量化。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 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硬新闻的软化传播”:要从大众的信息需求入手,提高 硬新闻的软化传播” 要从大众的信息需求入手, 新闻的可读性。 新闻的可读性。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 电视新闻的分类: 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 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 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电视口播新 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 闻(包括只有文字的口播新闻、配有照片的口播 包括只有文字的口播新闻、 新闻、配有资料的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 新闻、配有资料的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 )、电视新闻纪录片 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评论等。 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评论等。
1949年2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年 月 也开播晚间新闻节目—— ——《 也开播晚间新闻节目——《骆 驼新闻大篷车》 口号是“ 驼新闻大篷车》,口号是“今 日新闻今日见” 日新闻今日见”。 节目每次播出6—8条消息,并 节目每次播出6 条消息, 加以电影纪录片的图像, 加以电影纪录片的图像,生动 活泼,很受当时人们喜爱, 活泼,很受当时人们喜爱,被 称为第一个“真正” 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新 闻节目。 闻节目。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 C (John C.Swayze)。 . )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1.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系到人们在社会 1.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 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 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 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软新闻于人们当 前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 前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 2.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软新 2.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 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 闻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闻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3.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软新闻则讲究写 3.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 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 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软硬 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 兼施” 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 兼施”,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