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水处理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絮凝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絮凝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絮凝原理及应用ppt 课件
目录
• 絮凝原理简介 • 絮凝动力学 • 絮凝剂的种类与选择 • 絮凝的应用 • 絮凝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ATALOGUE
絮凝原理简介
絮凝定义
絮凝
是指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桥接和 网捕等作用,相互聚结成为大颗 粒絮体的过程。
絮凝剂
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大量高分子 聚合物,促使胶体颗粒凝聚成大 颗粒絮体的物质。
02
CATALOGUE
絮凝动力学
絮凝动力学方程
絮凝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絮凝过程中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通常表示为微 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该方程描述了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以及粒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絮凝动力学方程的求解可以揭示絮凝过程中粒子的运动轨迹、速度分布、浓度分布 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絮凝机理。
印染废水处理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的染料 和悬浮物,絮凝技术可用 于处理印染废水,降低其 对环境的影响。
电镀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 属离子和悬浮物,絮凝技 术可用于处理电镀废水, 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饮用水处理
天然水处理
絮凝技术可用于天然水处理,去 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提高
水质。
井水处理
井水可能含有悬浮物和溶解物,絮 凝技术可用于井水处理,提高水质 。
动力学理论的应用
动力学理论在絮凝工艺设计和 优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 不同条件下的絮凝过程,预测 絮凝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 考依据。
同时,动力学理论还可以指导 絮凝剂的研发和改进,提高絮 凝剂的性能和效果,推动絮凝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3

电絮凝-电镀重金属废水ppt-最终版

电絮凝-电镀重金属废水ppt-最终版

ECS-HM电絮凝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原水
筛网
集水箱
助凝罐
除泡罐
电絮凝处理 设备
沉淀池
排放或后处 理系统
设备优势
工艺相对运行平稳,出水水质稳定; 在处理设施投资方面与其它处理工艺基本相当,但运行成本通常仅为 其它处理工艺的1/3~1/2; 由于不用加药,电絮凝法产生的污泥量通常比其它处理工艺产生的污 泥量少40%,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处置费; 不会使水中的SO4-2、Cl-1、NO-3、PO4-3及碳源等细菌和藻类生长必须 的成分产生富集而使水体富营养化; 产生的氢氧化物比化学药剂法的活性高,凝聚吸附能力强, 能同时将 所有的重金属沉淀去除,处理效果好; 在电絮凝过程中,阳极上产生的氧和氯可使有机物发生氧化而生成无 害成分,并起到杀菌作用; 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仅为化学药剂法的1/5; 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低。
工作原理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 重金属离子与电解水产生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 Cu2+ +2OH- → Cu (OH)2 ↓ Ni2+ +2OH- → Ni (OH)2 ↓ Cd2+ +2OH- → Cd (OH)2 ↓ Zn2+ +2OH- → Zn (OH)2 ↓ 磷的去除机理 铁极板受电化学作用析出的Fe2+和磷酸根反应沉淀,而 且能与其它金属形成共沉淀,达到最好的除磷效果。 3Fe2+ + 2PO43- → Fe3(PO4)2 ↓
烟台宜科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ECS-HM电絮凝水处理技术介绍 产品地址
2015年4月
简介
ECS-HM电絮凝是我公司专门处理电镀废水和重金属废水开发的 电絮凝装置。该设备借助外加高频脉冲电源产生电化学反应,把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经该装置可有效地去除电镀废水及电镀综合

电絮凝的原理、结构及用途PPT课件

电絮凝的原理、结构及用途PPT课件
每种材料都有其适于应用的领域电絮凝设备的设计和电极板的选择是经过大量的研发试验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确定机械分离气浮分离呈油状ow型乳化微粒粒径小于1表面覆盖双电层体系稳定难处理电絮凝设备利用其强电场的作用可以使带电的乳化油微粒发生定向迁移在电极板表面中和电核实现脱稳聚合同时电解产生的高效絮凝基团也可以非常好的破坏油滴的双电层结构实现破乳的作用再协同反应产生的大量微气泡破乳后的油滴气浮去除电絮凝技术利用高效电解絮凝作用生成吸附性极强的高活性絮凝基团对于非溶解性高分子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降低率一般大于80%。
24
7、电絮凝法降硬度
• 水中的硬度主要是指钙、镁离子。电絮凝技 术在合适的pH值环境下可以使水中的钙、 镁离子析出,絮凝沉淀分离。
• 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
25
8、电絮凝法杀菌
• 细菌、病毒 电絮凝技术利用极板间强电场 作用和反应生成的强氧化性基团的氧化作用, 去除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氧化作用:1、直接氧化 2、间接氧化。
• 直接氧化: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 而发生氧化 •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 阴离子,例如 OH-、Cl- 在阳极失去电子 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如[O]、 [OH]、Cl2 等 。
10
2、电解还原
•还原作用:1、直接还原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4
二、电絮凝技术的原理
5
铝阳极 Al-3e→Al3+
(1) 在碱性条件下 Al3++3OH-→Al(OH)3
(2)在酸性条件下 Al3++3H2O→Al(OH)3+3H+
6
铁阳极 Fe-2e→Fe2+
(1)在碱性条件下 Fe2++2OH-→Fe(OH)2

电厂化学岗前培训第五章凝结水精处理ppt课件

电厂化学岗前培训第五章凝结水精处理ppt课件

3、覆盖过滤器
工作原理:依靠滤层表面滤料颗粒间小孔的机械 阻留和滤料表面的吸附作用来完成的。当水中悬 浮物被截留下来时,它们会彼此重叠、架桥而变 成一层附加的滤膜,以后这层滤膜就起主要的过 滤作用。 结构:在覆盖过滤器中,各滤元的表面都是过滤 面积,所以它与堆放粒状滤料的过滤器相比,生 产率大得多,即在相同出力的情况下,其体积要 小得多。 运行:覆盖过滤器的运行分铺膜、过滤和去膜三 个步骤
五、凝结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1、有前置过滤器的系统: 1)凝结水→覆盖过滤器→混合床; 2)凝结水→树脂粉覆盖过滤器→混合床; 3)凝结水→电磁过滤器→混合床; 4)凝结水→管式微孔过滤器→混合床; 5)凝结水→氢型阳床→混合床。 2、不设前置过滤器的凝结水处理系统: 1)凝结水→树脂粉覆盖过滤器; 2)凝结水→空气擦洗高速混床。 有时将树脂扑捉器称为后置过滤器。
态杂质,而且由于颗粒很细,可以有效地除掉水中悬浮态和胶态杂质,如金属的
腐蚀产物和胶态的硅酸化合物。
用于除盐的离子交换树脂粉覆盖过滤器,要采用强酸性和强碱性树脂,在开
始工作时,其出水电导率为0.06~0.10µS/cm,当出水电导率升高到0.2~ 0.4µS/cm后,就应将工作过的树脂粉排掉,换上新的树脂粉。
学习内容

绪论
➢ 第一章 电厂用水概述
➢ 第二章 水的预处理
➢ 第三章 水的预脱盐(超滤、反渗透)
➢ 第四章 锅炉补给水深度除盐
➢ 第五章 凝结水精处理
➢ 第六章 超临界机组热力设备腐蚀概述
➢ 第七章 热力设备的氧腐蚀和酸性腐蚀
➢ 第八章 超临界机组的水化学工况
➢ 第九章 冷却水系统的腐蚀与防护
➢ 第十章 热力设备的化学清洗
2.凝结水的污染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现代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电絮凝技术在处理各种废水方面得 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进步
近年来,电絮凝技术不断改进,提 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使其 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方 法。
电絮凝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电絮凝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局限性
电絮凝技术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对 于大规模废水处理可能存在能耗较高 的问题。同时,金属电极的消耗也需 要定期更换,增加了运行成本。
氢氧根离子与金属电极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
金属电极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引发絮凝反应
羟基自由基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稳定性,形成絮状沉 淀物。
电絮凝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电絮凝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 初,当时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电絮凝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研究热点
新型电极材料与结构设计、电絮凝反 应动力学与机理、多污染物协同处理 技术。
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电絮凝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 联合作用,提高处理效率与效果;拓 展电絮凝技术在工业废水、微污染水 源水等领域的应用。
电絮凝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
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应用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絮凝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
电絮凝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电絮凝技术的反应机理,优化电极材料与结构,提高处理效率与稳定性;拓展电絮凝技术在 新型污染物处理、重金属离子去除等领域的应用。

2024年度电厂化学水处理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电厂化学水处理培训ppt课件
2024/3/24
去除胶体
采用吸附、凝聚等方法破 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其聚 沉。
去除溶解物质
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方法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 和其他有害物质。
5
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流程
软化处理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 硬度离子,如钙、镁等。
深度处理
包括脱氧、除硅、除有机物等 步骤,进一步提高水质。
预处理
工业用水等。
2024/3/24
8
水质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
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水样中的某 些成分,如酸碱滴定法、络合滴
定法等。
2024/3/24
光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如原子 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
通过测量水样中某些成分的电化 学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如电位 滴定法、电导法等。
2024/3/24
软化处理
通过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去除水中的硬度 离子,降低水的硬度。
消毒处理
通过加氯、紫外线等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和 病毒,保证水质安全。
13
锅炉补给水处理设备
过滤器 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保证 水的清澈透明。
软水器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硬度离 子,提供软水。
2024/3/24
包括原水水质分析、加药混凝、 沉淀等步骤,去除水中的悬浮 物和胶体。
2024/3/24
除盐处理
采用反渗透、电渗析等膜分离 技术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和其 他有害物质。
废水处理
对电厂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和 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
6
02
水质分析与检测
2024/3/24
7
水质标准与分类

水处理化学絮凝剂 PPT

水处理化学絮凝剂 PPT

五、絮凝剂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用来使水溶液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产生 絮状沉淀的物质。
又称为混凝剂、聚凝剂;也有称聚集剂、 凝结剂等。
分类:
无机絮凝剂 (凝聚剂)
低分子絮凝剂 高分子絮凝剂
铝盐高分子絮凝剂 铁盐高分子絮凝剂

阳离子的有机高分子…
凝 剂
有机絮凝剂 (絮凝剂or 助凝剂)
人工合成的 阴离子的有机高分子… 非离子的有机高分子…
固定层的厚度约(2~3)×10-7mm,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但扩散层厚度较大,且随温度和其他因素而变化。这种固 定层和扩散层总称为“双电层”。
2、胶体稳定的原因
其一:胶体微粒表面带有同性电荷,发生静电 排斥作用。
其二:吸附层的水化作用,形成一个水化层,阻 止微粒的结合。
一种胶体的胶粒带电越多,其ζ电位就越大; 扩散层中反粒子越多,水化作用也越大,扩散层 与水化壳也越厚,也就越稳定。
胶体因ξ-电位的降低或消除,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可见,ζ-电位的高低,是凝聚反应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胶粒表面上的电荷; 扩散层的厚度。
1.压缩双电层机理 ◆扩散层的厚度(h):
h=A /∑Zi2ri
式中 A-常数 ∑Zi2ri-溶液中离子强度 Zi2-离子的化合价 ri-离子浓度
2. 吸附电中和机理
胶粒表面对异号离子(粒子)或分子带异号电荷 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从而中和了胶粒所带电荷, 减少了静电斥力,降低了ζ-电位,使胶体的脱稳和凝 聚易于发生。
静电引力是这些作用的主要方面。
◆ζ-电位( 可用电泳法测定): ζ=4πeq/D
式中: q-颗粒表面上的电荷 D-水的诱导率
从上式可见,如q减少,能使ζ-电位降低。

电絮凝的原理结构和用途PPT培训课件

电絮凝的原理结构和用途PPT培训课件
电絮凝的原理结构和 用途
一、电絮凝技 术介绍
二、电絮凝的原
四、电絮凝技 理
术的工艺流程 三、电絮凝技术 五、电絮凝的 的应用
优点分析
一、电絮凝技术介绍
一、电絮凝技术介 绍
物理法 • 沉淀法、筛滤法、气浮法、反渗 透法等
电絮凝技 术
化学法 • 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法、 吸附法、电解池法、电渗析法等
5、电絮凝法除重金 属离子
• 曝气法将铁、锰离子转化为高价氧化物和氢 氧化物,使其由离子态转化为不溶态从水中 析出,再利用过滤除去
• 电絮凝技术在加电反应过程中使水中生成 OH-离子,结合铁、锰离子形成不溶物析出, 再配合砂滤设备即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重金 属离子。
• 去除率可达到80%-95%
• 电絮凝技术电解产生二价Fe2+,其作为一种 还原剂,可将水中的Cr6+充分转化为低价态 的Cr3+,再结合反应产生的OH-,生成沉淀 物质分离去除。
• 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6、电絮凝法降色度
• 色度一般是由有机物中发色官能团引起的, 如印染、染料行业废水其色度非常高。
• 电絮凝技术对于高色度水的去除有非常好的 效果,其强氧化与强还原作用可以破坏有机 物的发色官能团,降低水质的色度。
• 降低率一般大于80%。
7、电絮凝法降硬度
• 水中的硬度主要是指钙、镁离子。电絮凝技 术在合适的pH值环境下可以使水中的钙、 镁离子析出,絮凝沉淀分离。
水的电解
阳极: 2H2O-4e→O2+4H+
阴极: 4H2O+4e→2H2+4OH-
• 思考:在电絮凝反应过程中可能涉及到 上述处理方法中的哪几种?
答案:电絮凝可以一次完成氧化,还原, 絮凝,气浮的过程。(沉淀,中和)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_大学_讲义_课件_ppt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_大学_讲义_课件_ppt

发展历史


1799年Valta的Cu-Zn原电池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化学电源 1833年建立电流和化学反应关系的法拉第定律 19世纪70年代Helmholtz提出双电层概念 1887年Arrhenius提出电离学说 1889年Nernst提出电极电位与电极反应组分浓度关系的能斯特方 程 1905年提出Tafel 公式,揭示电流密度和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Bochris等发展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近几十年半导体电极过程特性研究和量子理论解释溶液界面电子 转移等研究
电解凝聚
〔Al(OH)6〕3+或FeOOH等多核羟基配合物或 氢氧化物,作为混凝剂凝聚废水中的胶体悬浮 物沉积后去除。。
电气浮 通过电解水产生的氢、氧气体,携带废水中的胶 体微粒,共同上浮,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电凝聚和电浮选

从水相中分离悬浮物、胶体颗粒、油状 物等
化学法:加入浮选剂或絮凝剂 气体浮选:通高压气体,颗粒物上浮 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产生气泡,达到浮选目的 电化学产生絮凝剂(氢氧化铁、氢氧
电能
电池
化学能
2、电化学的用途 ⒈电解 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 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着色等。
⒉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 型的化学电源。 ⒊电分析 ⒋生物电化学
1. 第一类导体
3、两类导体
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3、电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氯碱工业用汞为阴极造成的水体汞污染 电池的废弃,造成铅、镉等重金属对地 下水污染

水处理工程混凝PPT培训课件

水处理工程混凝PPT培训课件

电位离子 反离子
滑动面
胶团边界
吸附层
胶粒
扩散层
A B
C 阳离子浓度
阴离子浓度
ξ电位 φ电位
动电位电位:决定了胶体的 聚集稳 定性
一般粘土电位:
-15~-40mV 细菌电位:
-30~-70mV
电位离子 反离子
滑动面
胶团边界
吸附层
胶粒
扩散层
A B
C 阳离子浓度
阴离子浓度
ξ电位 φ电位
水处理工程
斥 力
合力
水处理工程混凝
水处理工程
第1节 混凝的去除对象
混凝—就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废水中 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离去除的过 程。
凝聚和絮凝 其涵义存在着四种不同用法: 1.两者当作同义语,不加区别,可以互相通用。(胶体化学中应用) 2.凝聚之胶体的脱稳阶段,絮凝指胶体脱稳后结成大颗粒絮体的阶 段.(水处理工程) 3.凝聚指压缩双电层所产生的脱稳过程,絮凝指由于胶体颗粒被吸附 在长链状的有机高分子上面所引起的脱稳作用(即架桥作用).(LaMer 1964) 4.凝聚指胶体脱稳及形成絮体的整个过程,絮凝仅指结成絮体这一阶 段.(Weber在‘水质控制污物理化学方法’一书中提出.
水处理工程
化学混凝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因为它涉及的因素 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值、 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 双电层压缩机理 吸附电中和机理 吸附架桥机理 沉淀物网捕机理
反 离 子 浓 度
斥 力
水处理工程
溶液中离子浓度高 溶液中离子浓度低
合 胶粒 力 间距
一、压缩双电层机理

电絮凝水处理

电絮凝水处理

电絮凝水处理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电凝过程中,电流通过平行金属电极板进入水中。

金属电极板根据去除物质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经常应用的有铁、铝、钛、石墨等。

每种材料在某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都很广泛,同时它在这个领域中的应用又是独特的。

反应箱的设计和电极板的选择是以对电凝技术的实验测试和丰富经验为基础的。

其处理原理有:氧化作用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OH—、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Cl2等,利用这些活性物质使污染物失去电子,起氧化分解作用,以降低原液中的BOD5、CODcr、NH3-N等。

还原作用电解过程中的还原作用直接还原,即污染物直接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作用。

间接还原,即污染物中的阳离于首先在阴极得到电于,使得电解质中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于在阴极上得到电子直接被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

凝聚作用可溶性阳极例如铁、铝等阳极,通以直流电后,阳极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吸附能力极强,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共沉而去除。

气浮作用电气浮法是对废水进行电解,当电压达到水的分解电压时,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

气泡小,分散度高,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物而上浮,容易将污染物质去除。

电气浮既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疏水性污染物,也可以去除亲水性污染物。

电解产生的气泡粒径很小,氢气泡约为10~30μm,氧气泡约为20~60μm;而加压溶气气浮时产生的气泡粒径为100~150μm,机械搅拌时产生的气泡直径为800~1000μm。

由此可见,电解产生的气泡捕获杂质微粒的能力比后两者为高,出水水质自然较好。

此外,电解产生的气泡,在20时的平均密度为0.5gL;而一般空气泡的平均密度为1.2gL。

可见,前者的浮载能力比后者大一倍多。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电絮凝-除油、除色ppt-最终版

04 电絮凝技术与其他水处理 技术的比较
技术优势比较
高效
能够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包括 油、色等。
环保
不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二次污染 。
技术优势比较
灵活
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处理。
可持续
长期使用成本低,设备可回收。
技术优势比较
效果稳定
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
操作简单
加入化学药剂即可。
成本较低
药剂成本相对较低。
近年来,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工业 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絮凝技术也 在不断发展,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型 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条件、提高处理 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应用领域
01
02
03
饮用水处理
电絮凝技术可用于去除饮 用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 离子、有机物等杂质,提 高水质。
03 电絮凝技术除色效果
除色原理
01 02
电解原理
电絮凝技术通过施加电流,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在电极上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或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 颜色的目的。
吸附原理
电絮凝过程中产生的絮凝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能 够吸附废水中的色素、染料等有机物,降低废水的色度。
03
共沉淀原理
电絮凝技术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电解质浓度,使重金属离子与氢氧
根离子或其他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物,从而与废水中的色素、染料等有
机物分离。
除色实验效果
实验条件
电絮凝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废水pH值、电解质浓度、电流 密度等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
实验结果

十三五研讨会电絮凝技术ppt课件

十三五研讨会电絮凝技术ppt课件

0.03 0.3

艺 流
※数据为连续一个星期取样的平均值

※红色字体为未达标水质指标
;.
19
四川宏达现场图片
;.
20
3.工程案例 杭州福发纺织厂印染废水电絮凝处理流程
——实际工程案例3
工 艺 流
水 质
污染物项目
变 化
进水浓度(mg/L)
COD 1103

出水浓度(mg/L)
156
去除率(%)
85.8
7
用 户 评 价
;.
8
企 业 标 准
;.
9
电 絮 凝 专 家 评 议 现 场
;.
10
2.电化学介绍:
微电解:利用铁-碳颗粒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而形成了无数个细微 原电池。
电解: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又称电解液) ,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化学电池在外 加直流电压时可发生电解过程。
愿景: 成为环保污染治理及资源优化的全球领航者。
使命: 以科技实现节能环保,用创新实干积极传播环保理念,留住碧海蓝天。
价值观: 团结奋进,诚信务实,奉献社会。
经营理念: 科技领先、服务至上、诚信合作、共谋发展
;.
3
合 作 单 位
;.
4
知 识 产 权
;.
5
知 识 产 权
;.
6
荣 誉 证 书
;.
电化学
电絮凝:在电的解离作用,在化学凝聚剂的协助下,除去废水 中污染物或把有毒物转化无毒物。 ※(电絮凝技术为我司重点研发技术。)
低电压
高电压
电晕:在110kV以上的变电所和线路上,时常能听到“陛哩”的 放电声和淡蓝色的光环。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实验PPT课件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实验PPT课件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优势与局限性
处理效果好
能有效地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
操作简便
设备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优势与局限性
适用பைடு நூலகம்围广
适用于不同浓度和类型的重金属废水处理。
资源利用
可回收利用部分重金属资源。
电絮凝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优势与局限性
能耗较高
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运行成本 相对较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生二次污染
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沉 淀物和残渣,需要妥善处理或处 置。
03 实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重金属废水、电极、 电源、电解槽等材料,确保材料的质 量和安全性。
实验设备检查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实验 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检查电解槽、电源等设备是否正常工 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步骤
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将电极放入 电解槽中,加入重金属废水,开
启电源进行电絮凝处理。
实验参数设置
根据实验需求,合理设置电流、电 压等实验参数,确保电絮凝处理的 效果。
实验过程监控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电极反应 情况、重金属去除率等指标,及时 调整实验参数。
实验后处理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电絮凝技术处理重金属废 水的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处理
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电絮凝技 术对重金属废水处理后的二次污 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次
污染的产生。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其他废 水处理技术,如沉淀法、吸附法 等,以提高重金属废水处理效果

电絮凝-除油、除色-最终版

电絮凝-除油、除色-最终版

以极板更换周期为350小时来计,处理吨 水的极板消耗为:0.03-0.15公斤极板/吨水
客户服务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我们承诺:竭诚为顾客服务,提供符合法规的产品和服务,采用适宜的技术 标准,遵循成熟的工程惯例,使顾客效益最大化。
回访
在我们公司的数据库里可以轻松找到所有承接项目的全部资料。根据项 目的完成时间,公司将对客户进行定期回访,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
ECS-DO电絮凝技术
与其他处理方法之间的技术比较
1 工艺相对运行平稳,出水水质稳定; 2 在处理设施投资方面与其它处理工艺基本相当,但运行成本通常仅为其它
处理工艺的1/3~1/2;
3 由于不用加药,电絮凝法产生的污泥量通常比其它处理工艺产生的污泥量
少40%,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处置费;
4 不会使水中的SO4-2、Cl-1、NO-3、PO4-3及碳源等细菌和藻类生长必须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2 e- + H20 → H2(气体)+ 2(OH)2 Cl- → Cl2 + 2e2 H20 → O2 + 4H+ 4e-
Cl2 + 2OH → Cl- + OCl- + H2O
ECS-DO电絮凝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原水
筛网
集水箱
电絮凝/气浮 处理设备
排放或后处 理系统
序号 工艺名称
在处理设施投资方面与其它处理工艺基本相当,但运行成本通常仅为其它处理工艺的1/3~1/2; 不会使水中的SO4-2、Cl-1、NO-3、PO4-3及碳源等细菌和藻类生长必须的成分产生富集而使水体富营养化; 该反应器根据处理量的不同有不同的规格。 细菌、病毒、囊孢均被强氧化及强电场而灭杀,去除在99. 中低浓度废水去除率达85%---99%。 在电絮凝过程中,阴极上发生的还原作用使氧化型色素还原成为无色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备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方便,易与其他工艺 组合使用。
2. 与化学絮凝法相比,电絮凝法溶解的金属离子成分纯净,电极金属 消耗量低,污泥产量小,对原水的适用范围广,反应过程中不需投 加化学药剂,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3. 电极溶解所生成的金属离子活性高,形成的胶粒结合水含量低,絮 凝性能强,处理效果好。
11
12
2.3 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净水技术,电絮凝可有效去除水 中硬度、氟化物、砷化物、悬浮物、微生物等。相关研究表明 水中氟的去除依赖溶液的pH,铝基电絮凝除氟机理有两种: 一 是氟化物在铝电极表面合并去除; 二是氟化物被Al(OH)3吸附去 除。
12
13
3.1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优点
4.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趋势
2
3
1.1电极反应原理
电絮凝常选用铝或铁作为电极材料,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差异,电极发 生的主要反应如表1所示。
表1
图片来源于文献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3
4
1.2 净水机理
电絮凝技术用于水处理,各种作用相互交错,目前公认的作用机 理主要有絮凝、氧化还原和气浮。
(1)电解氧化还原是指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物质受阴阳极板得 失电子的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反应中,电解产生的 羟基自由基、次氯酸、氧气等强氧化剂将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物质 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其易被电解絮凝过程产生的絮体吸附, 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还原反应中,H+在阴极电解产生的 新生态氢是强还原剂,可将氧化态的污染物还原。
16
17
小结
这次的PPT制作,我查找了许多文献,熟悉了之前学习的信息检索查 找文献的方法,了解到许多关于电化学和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相关的知 识,作为一种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电化学方法,电絮凝综合了化学混凝 和电化学的优点,可彻底去除污染物,特别是对于普通方法无法处理 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电絮凝显示出其他处理方法无可媲美的优势。并 且在这次PPT制作中,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感谢老师的 指导!
电化学之电絮凝水处理技术
汇报人:
2
目录
1.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基本理论 1.1 电极反应原理 1.2 净水机理
2. 电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1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2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3 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3.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特点 3.1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优点 3.2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缺点
5
6
1.2 净水机理
(3)电解气浮是指电解过程中,阴极通过电解过程产生粒径和 密度相对较小的H2和少量O2气泡,它们依附于溶液中的絮体上, 并携带絮体上浮至水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有研究表明 中性pH条件下可产生最小体积的H2气泡而O2 气泡的大小则随pH的 增大而增大。
6
1.2 净水机理
13
14
3.2 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缺点
1. 电絮凝过程中,阴极易产生钝化现象,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的 继续进行,降低了处理效果。
2. 电絮凝适于农村、小型居民点使用,但这些地方往往电力资源较为紧缺, 难以满足高耗能电絮凝技术的使用。求,限制了电絮凝对 低溶解性固体水的处理。
15
16
4.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趋势
4.2改进电源
传统的电絮凝法大多采用大电流、低电压直流电源供电,致使阴极极板 易钝化,阳极极板材料消耗迅速,能耗较大。作为一种活性凝聚方法,脉 冲电絮凝能够形成高表面能的混合物,效果优于常见的化学絮凝剂。
4.3组合工艺
超声波电絮凝装置将超声波技术与电絮凝技术相结合。 考虑到电絮凝技术的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处理水量受限的缺点,将电絮 凝工艺与超滤膜、纳滤膜技术联用提高了处理效果。
https:///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 d&work&hs=2&pn=0&spn=0&di=21086757891&pi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2 重金属的处理
电絮凝技术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集中在铜、 锌、铅、 铬、镍等的去除。
试验用水:自配含Cr6+、Cu2+的混合模拟废水。Cr6+、Cu2+的去 除采用静态对比试验: 配制4L所需的试验用水,改变试验条件 (初始pH值、电解时间、电流强度、NaCl投加量/离子种类) , 经反应后从取样口取出50mL样品至离心管中,离心20min后取 25mL上清液,再用浓硝酸及高氯酸进行消解,消解后稀释到原 体积,最后进行Cu2+、Cr6+浓度的测定。
4
5
1.2 净水机理
(2)电解絮凝是指电解过程中可溶性阳极极板失电子产生金 属离子,与在阴极H2O得电子产生的O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一 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及氢氧化物。这些物质作为絮凝剂通过电 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卷扫等作用与污染物结合成团。此 过程与传统絮凝过程相似,但与传统絮凝剂相比,电解絮凝产 生的絮凝剂效果较好。
7
图3 电絮凝净水机理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文献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综述7
8
2.1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 1 .1 色度的处理
电絮凝处理染料废水时,阴极附近 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型色素被还原成 无色物质,同时强氧化性物质直接攻 击发色体中的不饱和共轭键,降解染 料中的偶氮基团类物质,加之产生的 絮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吸附 废水中的染料,产生良好的脱色效果。
9
10
2.1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自文献电凝聚法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6+、Cu2+的研究
10
11
2.2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含有过量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水体 中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 体不仅会破坏原有水体中的生物种群结 构,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性质, 使某些种群大面积暴发,而且会导致 水体恶臭,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电 絮凝技术能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含 /html/2015-01/21/content_15_3.htm 量。
14
15
4.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趋势
4.1改进电极
针对传统二维电极的面体比小, 物质传质效果不佳,电流效率不 高等问题,在二维电极之间装填 粒状或碎屑状的大比表面积多孔 电极材料。由于三维电极的面体 比极大增加,物质间的传质效果 明显改善,促使电流效率提高, 能耗降低。
图片来源于文献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