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蓝田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蓝田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蓝田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蓝田县碘缺乏病现状、居民碘营养水平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科学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在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作为监测点。

在各监测点抽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5户居民食用盐进行监测。

各监测点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学生(3个年龄组男、女均抽7人)42人,采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276-2007)进行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

5个监测点中随机抽取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每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9岁学生15名(每个年龄组5人,男女各半)共60例,并随机抽取60名孕妇,采集随机一次性尿样5ml,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GB/T107-2006)检测尿碘。

结果:采集了居民食用盐300份,未检出非碘盐样品,碘盐合格率92.67%,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使用率92.67%。

甲状腺肿大率为0。

儿童尿碘范围48.2~1220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为254μg/L;孕妇尿碘范围12.4~1240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为198μg/L。

结论:2014年蓝田县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率3项指标均已经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关键词】碘缺乏病;尿碘;碘盐;监测;评估为了了解陕西蓝田县碘缺乏病病情,评价防治效果及人群碘营养状况,进一步推动蓝田县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

现将2014年蓝田县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监测内容按照《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碘盐监测对蓝田县69个乡,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乡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共计300份。

在5个抽样片区抽取儿童和孕妇尿样各60份进行尿碘监测,同时对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

1.2监测方法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GB/T13025.7-1999)[1],计算碘盐中位数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所辖的11个县(市、区)分别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区后抽取对象,共调查4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1100份尿碘、3180份盐碘。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21%,尿碘中位数为206.4µg/L,小于50µg/L仅占1.45%,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23%。

结论乐山市在2009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根据卫生部等5部门《关于下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58号),2009年对所辖11县(市、区)进行了碘缺乏病现况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8~10岁学生及家庭主妇。

1.2 抽样方法按分层抽样方法对所辖11个县(市、区)各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个乡(镇、街道),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的乡(镇、街道)中各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80名8~10岁学生(人数不足时从临近的村小学补充)。

1.3 调查内容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大小、家中碘盐情况、尿碘水平、健康教育问卷。

1.4 监测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居民户盐碘水平和合格碘盐食用率。

判断标准参照我国《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6-2008)[1]、食用盐标准(GB5461-2000)[2]、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GB16398-1996)[3]1.5 监测方法1.5.1 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WS 276-2007)[4]。

1.5.2 尿碘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5]测定。

1.5.3 盐碘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6]测定。

陇南市碘缺乏病监测分析

陇南市碘缺乏病监测分析

2023-11-11CATALOGUE目录•引言•陇南市碘缺乏病现状•监测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防治建议和对策•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碘缺乏病是一种普遍性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陇南市是一个碘缺乏病高发的地区,因此对陇南市碘缺乏病的监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VS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通过对陇南市碘缺乏病的监测和分析,了解陇南市碘缺乏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对陇南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碘缺乏病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探讨碘缺乏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来源02陇南市碘缺乏病现状陇南市地理环境概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

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降水量较多,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010203陇南市碘缺乏病流行病学情况根据最新监测数据,陇南市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的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但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缺碘病例。

陇南市曾是碘缺乏病高发区,近年来通过实施碘缺乏病控制措施,碘缺乏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地区居民家中食用盐碘含量低于20mg/kg,存在碘缺乏风险。

陇南市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及效果03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点分布及监测对象监测点分布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及评估标准监测指标评估标准监测结果经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陇南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问题。

部分监测点的尿碘水平低于100μg/L,甲状腺肿大率和血清TSH水平也呈现出一定异常。

要点一要点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陇南市需要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食盐加碘等干预措施,确保居民获得足够的碘营养;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莱芜市钢城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

莱芜市钢城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

莱芜市钢城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区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病情变化趋势,提供碘盐浓度调整前我区居民碘营养本底状况。

方法:在全区抽取8-10岁小学生100名,孕妇和哺乳妇女各60人,18岁以上成年人50名,对其碘营养状况、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00%,8-10岁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0%、尿碘中位数209.58μg/l,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为200.66μg/l,18岁以上成年人尿碘中位数为205.24μg/l。

结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显示我区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要求,但尿碘中位数略高,处于超足量碘摄入范围下限,建议今后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碘盐浓度和适宜补碘人群,科学补碘。

【关键词】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r5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06-012011年我区被确定为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碘缺乏病防治项目县区之一。

为了解我区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病情变化趋势,提供碘盐浓度调整前我区居民碘营养本底状况,按照《2011年度中央补助山东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我区开展了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根据省地研所抽样结果,我区黄庄镇为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的乡镇。

1.1.1 8-10岁学生监测。

随机抽取黄庄镇中心小学100名学生,男女各半,做甲状腺触诊并检测尿碘含量,其中50人用b超法测定的甲状腺容积并检测家中食用盐碘含量,30人调查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

1.1.2 孕妇哺乳期妇女监测。

在黄庄镇及其附近的里辛镇、艾山街道办,每个镇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20人,全区孕妇和哺乳妇女各60人检测尿碘含量。

1.1.3 成年人监测。

在黄庄镇随机选择18岁以上成年人50名(男女各半,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检测尿碘含量。

红原县碘缺乏10年监测结果分析

红原县碘缺乏10年监测结果分析

红原县碘缺乏10年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红原县碘缺乏病通过阶段目标评估后的监测结果,探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

方法每年对居民户进行碘盐抽样监测,随机抽取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盐样,在全县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每年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对8~10岁在校学生进行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或B超法)、尿碘水平监测。

结果10年来红原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平均为92.60%。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平均为4.43%,B超法平均为8.16%,尿碘算术均数为196.01ug/L,中位数为197.00ug/L,100—200ug/L的占42.45%,>200ug/L的占44.43%。

结论红原县居民已为足量碘摄入,且处于安全碘摄入量范围。

2010年红原县甲状腺肿大率、8-10岁学生尿碘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等3项指标国家消除碘缺乏病中期目标。

关键词:碘缺乏病;监测;尿碘;碘盐红原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边缘,1985年经抽样调查和1986年的地甲病复查,7~14周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2.94%(734/3200),患病率为12.28%(393/3200),外环境水碘中位数为4.56ug/L,尿碘均值为28. 03Ug/克肌酐。

根据当时国家标准,甲状腺肿大率大于20%,患病率大于10%,确定为中度碘缺乏病流行区。

1996年,我国立法实行全民食盐加碘(USl),红原县即开展了以食盐加碘为主要措施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2000年通过了四川省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

为了解红原县碘缺乏病通过阶段目标评估后,碘缺乏病的流行动态,探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自2001-20010年继续开展碘盐和病情监测工作。

现将1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 监测内容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批发企业和居民用户两个层次的碘盐监测工作,8—10岁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或B超法)、尿碘水平。

碘缺乏病相关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相关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相关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评估了解当地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统一答卷,分别对5个县(区)随机抽取五年级学生和学校周边的家庭主妇进行调查。

结果五年级学生及格率%,平均分分;家庭主妇及格率%,平均分分。

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及格率和平均分在不同地区有统计学差异(P<)。

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对家庭主妇的及格率、平均分显示了统计学差异(P<)。

比较学生和家庭主妇两项碘缺乏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一级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效果。

依据2008年度中央帮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碘缺乏病防治项目工作要求,项目县(区)在目标人群开展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相关工作。

为保障项目工作科学、规范,达到预期效果[1] ,于2009-10/11,对攀枝花市5个县区的碘缺乏病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评估。

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五年级学生755名和学校周边家庭主妇254名,共1009人。

方法对象的选择分别在5个县(区)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在每所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中抽查30名;入户调查学校周边家庭主妇10名,每个县(区)调查200名。

调查方法使用《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2]中的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答卷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答卷,调查前讲解调查内容和要求,现场回收答卷并宣布正确答案。

答卷得分≤2分为不及格,≥3分为及格。

.评价指标平均分=某地调查人数的实得分之和/调查人数;及格率(%)=调查的及格人数/调查人数;知晓率(%)=知晓某知识点的人数/调查人数。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查错和整理,用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五年级学生男353名、女402名,共计755名,问卷及格率%,平均分分;家庭主妇254名,及格率%,平均分分,不同地区的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及格率和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表1)。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根据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全市在创国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一、监测范围广泛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碘缺乏病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工作,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监测,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碘缺乏病的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手段先进在监测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快速检测仪器、实验室检测等。

这些手段不仅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缩短了检测时间,保证了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监测结果深入分析除了对碘缺乏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外,我们还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监测结果科学发布我们将监测结果及时、科学地进行了发布。

通过在媒体上公布监测结果,我们增加了公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促进了社会各界对碘缺乏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

五、监测结果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通过对全市碘缺乏病的监测,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碘盐的宣传和推广、开展碘盐的监管工作、加强对碘缺乏病知识的宣传等。

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地提高全市居民的碘营养水平,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生和发展。

全市在碘缺乏病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监测手段的进一步提升、监测范围的扩大、预防措施的更加有效等。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为全市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全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

全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

为全面、系统掌握我市碘缺乏病措施落实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稳固消除碘缺乏病达标工作成效,我市于4月份完成了碘盐监测任务。

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监测施行认真按照济宁市新下发的碘盐监测施行方案,及时制定出合适我市的2023碘盐监测方案,对我市5个镇街在现场进展半定量监测,并采集盐样送实验室进展定量检测,有效监测率达100%。

二、监测结果1、居民户碘盐定量监测结果。

共监测了5个镇街20个行政村300户居民食用的碘盐,经检测,合格碘盐293份,非碘盐7份,非碘盐率2.30%,碘盐覆盖率97.67%,碘盐合格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97.67%。

从全市2023-2023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程度看,五年来居民户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但各年度之间仍有波动。

2、居民户层次碘盐半定量监测结果。

本年度居民户碘盐监测工作,先由采样人员在现场根据已确定的居民户进展碘盐半定量检测,记录半定量检测结果,然后不管半定量检测结果如何,再次采集盐样带回实验室进展定量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全市现场半定量检测盐样300份,结果变色293份,有碘率为97.67%。

三、存在问题1、虽然今年是近几年来发现非碘盐最少的一年,但非碘盐冲击我市碘盐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

2、息陬的非碘盐户数较多,占采样户数的2%。

3、监测发现有7份不合格碘盐,占检测盐样的2.3%,主要分布在南辛的西余、息陬的北夏宋、店子和西终吉。

四、追踪原因在半定量监测的同时发现非典盐,及时追踪其来渠道,其中尼山的一户在城区批发街购置的喂家畜的盐,家人在无盐的情况下,取出一袋食用,息陬的有的是在本村代销点购置,有一户是在街上遇到卖私盐的购置的。

五、改良措施1、通过食盐加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是我市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严密团结、分工协作,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将这项充分表达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共卫惹事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探究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探究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探究目的:探讨研究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

方法:于2016年我市九龙街道居民食用盐样品中随机抽出100例后进行碘含量检测,然后在当地各阶段人群中(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随机抽出200例作调查对象,后利用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来评估其对知识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

结果:2016年间,我市食用盐100例抽取样本中,检测合格率为95.00%,不合格率为5.00%;知识检测知晓率中,孕妇、育龄妇女及学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00%、91.00%、89.00%。

结论:针对碘缺乏病问题,当地需全面落实碘缺乏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大合格碘盐的覆盖面积和加强居民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群众知识知晓程度来降低碘缺乏病的危害性,以此保证人们生活饮食的安全性,为其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防治措施;探究碘缺乏病作为化学性疾病中的一种,究患者发病机制多受其身体缺碘影响,对患者身心身体健康均会造成不利影响,且有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病症也不利于青少年、婴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且造成的危害性影响最大,严重者还会诱发智力低下及身体矮小等现象[1]。

此外,临床还表明,碘缺乏病在临床上还会以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等问题作常见表现,不利于国家倡导的优生优育观念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碘缺乏病是现下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现今,临床针对碘缺乏病仍未探索出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都是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落实其病症防治措施,通过加强病症的宣教工作和加大碘含量检测力度,进而提高人们病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降低病症发作概率。

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于当地居民食用盐样品中抽出100例进行检测,并结合其结果来分析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降低碘缺乏病发病率提供一己之见,具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6年我市九龙街道居民食用盐样品中随机抽出100例后进行碘含量检测,后在我市九龙街道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各阶段群体中随机抽出200例作调查对象,以此展开分析。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一、背景全市碘缺乏病(IDD)是一种由于摄入碘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状况。

由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也较大,因此对全市的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及时掌握全市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科学地指导预防和控制工作,全市开展了全面的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二、监测方法本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抽样调查、实地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等不同群体的样本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全市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并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监测结果经过对全市不同群体的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监测结果:1. 不同地区的患病情况:全市各地区碘缺乏病患病率不同,部分地区患病率较高,需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2. 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也有所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患病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预防工作。

3. 性别差异:男女性别在患病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患病率相对较高,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4. 饮食习惯对患病率的影响:不同的饮食习惯也会对碘缺乏病的患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增加摄入碘的途径。

四、结论通过本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我们对全市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碘缺乏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增加摄入碘的途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全面提升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

希望在全市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除全市碘缺乏病的发病风险,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成都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成都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成都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碘盐措施落实情况,掌握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消长趋势,评价2006-2012年防治效果。

方法对居民食用盐、8~10岁学生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006年至2012年居民食用盐的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8~10岁学生的尿碘中位数均>100 μg/L,在200 μg/L上下波动;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从2006年的4.71%下降至2012年的1.11%,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成都市各项碘缺乏病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消除标准, 但需要进一步持续观察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和加强碘盐市场监管和健康教育工作。

为了解碘盐措施落实情况,掌握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消长趋势,评价防治效果,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成都市每年在辖区内的20个区(市)县进行碘缺乏病监测,现将成都市2006-2012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监测对象以区(市)县为单位开展监测,每个区(市)县每年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东、西、南、北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中部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被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8户居民食用盐,共抽取288户居民食用盐进行碘盐监测;每个区(市)县每年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随机抽取一所中心小学,检查不少于80名8~10岁学生(总数不少于400人)甲状腺,调查甲状腺肿大率;在检查甲状腺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男女各半),总数100人份,检测尿碘水平。

1.2 方法1.2.1 盐碘测定按照GB/T 13025.7-1999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2012年按照GB/T 13025.7仲裁法)。

会宁县碘缺乏病五年监测结果分析

会宁县碘缺乏病五年监测结果分析

会宁县碘缺乏病五年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期间碘缺乏病防治进展和现状,综合分析2011—201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掌握全县碘缺乏病消长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碘缺乏病防治对策,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收集2011~2015年碘缺乏病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5年共监测居民食用盐1488份,其中碘盐合格率97.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4%,非碘盐率为0.3%,碘盐覆盖率为99.7%,碘盐中位数为29.3mg/kg;8~10儿童甲状腺肿大率2.0%,儿童尿碘中位数185.1ug/L,尿碘值小于50ug/L的比率为6.0%;孕妇尿碘中位数195.1ug/L;五年级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92%、75%。

结论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保持高水平,儿童及孕妇碘营养状况良好,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碘缺乏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处于国家消除缺乏病标准,达到了我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

关键词:碘缺乏病;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率;知晓率;结果分析碘缺乏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和身体发育障碍,孕妇缺碘会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等。

在实行全民食用碘盐以来,会宁县于2010年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IDD)的阶段目标,为观察达标后病情消长动态,在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期间的5年时间里,我县每年按照《甘肃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对所辖28个乡镇的大部分进行了IDD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居民食用盐盐碘、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儿童尿碘、孕妇尿碘及碘缺乏病核心信息知晓率。

现将我县5年来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2011~2015年全县碘缺乏病监测资料。

包括碘盐常规监测,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水平、孕妇尿碘水平、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1.2 方法1.2.1碘盐监测依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及《甘肃省碘盐监测方案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会宁县每年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 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 4 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15 户居民食用盐,共采集300 份(2011年288份)盐样,检测碘含量。

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为了解我县居民户碘盐的覆盖情况及使用质量,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和《云南省碘监测方案》对居民户碘盐进行监测。

结果两年共监测居民户盐样601份,合格595份,2010年301份,合格298份,不合格3份;2011年300份,合格297份,不合格3份,碘盐合格率均为99.00%,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9.00%。

已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90%)。

结论我县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县的居民户食用碘盐质量保持在良好的稳定状态,现行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和策略具有可行性。

应继续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巩固取得的碘缺乏病防治成效。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病的防治一直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民食用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重要策略。

为全面掌握江川县居民碘盐质量及普及情况,确保人群碘摄入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制定了《江川县2010、2011年碘盐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于2010年、2011年3月对江川县五个乡镇居民户碘盐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全县选取5个乡镇1.2 抽样方法参照《云南省碘监测方案》,凡不足9个乡镇的县(区),按东、西、南、北、中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村委会),其中2个行政村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另外2个行政村距乡(镇)政府5公里外抽取。

每个行政村抽取15户居民盐样。

1.3 检测方法采用GB/T13025.7-1999的标准,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碘的含量。

1.4 判定标准根据GB5461—2000标准〔1〕判定,合格碘盐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35±15mg/kg(20~50mg/kg);不合格碘盐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5~20mg/kg(不含20mg/kg)或>50mg/kg;非碘盐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5mg/kg。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

全市碘缺乏病监测情况的总结_全市创国卫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碘缺乏病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了了解全市碘缺乏病的监测情况,全市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关于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力争有效预防和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生。

对全市各县市区共2884名居民进行了血清碘含量检测,其中甲状腺肿大人数为382人,肿大率为13.21%;带状核状物人数为232人,患病率为8.03%。

同时还对全市3-12岁儿童进行了尿碘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市儿童尿碘值平均为110.6μg/L,低于正常值的比例为13.67%。

从监测情况看,碘缺乏病虽然在我市出现了一定的程度,但总体上处于较为控制的状态。

同时,针对监测结果,我们也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碘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对居民、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的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到碘元素的重要性,引导居民合理饮食,健康生活。

二、强化监测机制,加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加强对不同人群的碘相关指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三、制定和完善碘盐标准,加强对市场销售碘盐的监督管理。

保障市场上销售的餐桌盐和食品用盐符合碘盐标准,切实解决因盐碘含量不足导致的碘缺乏问题。

总之,对于保障我市居民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整合资源,制定出全面、有效、可操作的防治策略,促进全社会合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碘元素的补充,保障人们的健康成为了全社会的重要使命和目标。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1年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抽取30所小学作为监测点,每点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检查甲状腺大小、尿碘水平和家中食盐碘含量;在每个监测点附近,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检测尿碘含量。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1 322人,甲肿率为5.52%;盐碘检测1 321份,均数为30.46mg/kg ,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尿碘检测1 317人,中位数为254.1μg/L,100~199.99μg/L占23.23%,≥300μg/L占36.5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共检测913人,中位数为222.5μg/L,100~199.99μg/L占30.34%,≥300μg/L占32.20%。

结论2011年重庆市儿童甲肿率较低,盐碘、尿碘指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儿童尿碘超过适宜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处于适宜水平。

食盐加碘是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09/12,开展了碘缺乏病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对象与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

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

1.2抽样方法1.2.1学生抽样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先确定30个抽样单位所在的区县,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抽到的每个区县中确定抽样单位所在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40名8~10岁学生,男女各半,测量身高体重。

1.2.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抽样在PPS抽中学校附近,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

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总结

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总结

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总结按照《年某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县疾控中心于年某月,在本县辖区内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一、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内容我县某-某某岁儿童及孕妇食用碘盐、尿碘,某-某某岁儿童甲状腺b超检查。

(二)监测方法1.某-某某岁儿童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检查。

按东、西、南、北、中划分某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某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随机抽取某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某-某某岁非寄宿学生某某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和学生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并采用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若在检测中发现有非碘盐,应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

随后将盐样送到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定量检测。

2.孕妇尿碘、盐碘含量检测。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某某名孕妇(早、中、晚孕妇尽量均衡),采集孕妇尿样及家中食用盐,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随后将盐样送到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定量检测盐碘含量。

(三)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1.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判定。

2.尿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测定。

3.盐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某)测定。

二、监测结果分析(一)基本情况某某县地处平原,县人口某某.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某某.某某万人,农业人口某某.某某万人,本县上一年度gdp.某某亿,上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某.某某万元和某.某某万元。

监测的五个乡镇合计人口某某.某某万人,五个乡镇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某.某某万元。

(二)学生及孕妇家中碘盐检测结果本次共采集盐样份,其中学生家庭盐样份,孕妇家庭盐样份。

份盐样中,合格碘盐份,不合格碘盐某份,非碘盐某份;合格碘盐覆盖率为某某.某某%,碘盐合格率为某某.某某%,碘盐覆盖率为某某.某某%;碘盐中位数为某某.某mg/kg。

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点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点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点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全民食盐加碘实施16年来绵阳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了解绵阳市城乡居民碘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在四川省疾控中心按PPS法抽取的绵阳市1个县中进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按照方案要求在该县随机抽取1所小学,分别测定该校40名8~10岁儿童家中食用盐碘含量、人均食盐摄入量和甲状腺肿大率;随机抽取上述40名儿童中的12名测定尿碘、抽取学校附近3个乡的孕妇和哺乳妇女各5名,测定其尿碘;抽取学校附近集中式供水2份检测水碘含量。

在全市其余8个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的1所村小学,随机抽检20名8~10岁儿童的尿样进行尿碘监测。

结果病情监测点中,12名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379.5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222.0μg/L,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为341.0μg/L;碘盐含碘量27.00±3.45μg/L,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97.5%;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0%,人均食盐摄入量为6.81±0.66g/天;全市其余8个县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35.49μg/L,尿碘值<50.0μg/L的儿童占2.5%,尿碘>300.0μg/L的占34.25%。

结论绵阳市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应警惕食盐过量的危害。

为评价全民食盐加碘措施实施16年来绵阳市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了解和掌握本市人群碘营养状况,为决策和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要求,绵阳市于2011-09 /11开展了全市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按照四川省《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中所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数量抽取8~10岁在校学生、孕妇、哺乳妇女和集中式供水进行监测。

1.2 监测内容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和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监测。

1.3监测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盐碘、食盐摄入量、尿碘和水碘。

嘉鱼县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调查结果分析

嘉鱼县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调查结果分析

嘉鱼县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调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迎接省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所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抽检2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的尿样,按照WS/T107-2006方法检测尿碘,(由省疾控实验室完成)。

每所小学采用问卷调查30名,5年级学生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居民户碘盐按照GB/T5009.42-2003方法检测。

结果儿童碘中位数351.1ug/L;居民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100%,学生健康教育调查知识知晓率为87.07%。

结论嘉鱼县已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

【关键词】消除碘缺乏病尿碘碘盐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52-02【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control, to provide basis of county evaluation, for the goal of eliminatingID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five primary schools randomly intaken, and in each school, 20 children’s urinary i odine have been detected, which aged 8-10 (50%-50% male-femal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T107 WS -2006 (finished by the province laboratory). Meantiong, 30 fifth grade students questionnaired each primary for the awareness health education of IDD. Resid ents’ iodized salt detected by the method of GB/T5009.42-2003. Results The median of children’s urinary iodine is 351.1 μg/L, and the coverage rate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residents’ edible iodized salt are 100%, espectively. The student’s awarenes s health education is 87.07%. Conclusion The goal of eliminating IDD has basically realized in the county.【key words】Idd urinary iodine iodized salt health education为了解和掌握嘉鱼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迎接省、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嘉鱼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专班,在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卫办疾控办[2008]214号文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精神要求,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抽样方法根据《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街道)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抽检2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1年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抽取30所小学作为监测点,每点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检查甲状腺大小、尿碘水平和家中食盐碘含量;在每个监测点附近,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检测尿碘含量。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检查1 322人,甲肿率为5.52%;盐碘检测1 321份,均数为30.46 mg/kg ,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尿碘检测1 317人,中位数为254.1μg/L,100~199.99μg/L占23.23%,≥300μg/L占36.5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共检测913人,中位数为222.5μg/L,100~199.99μg/L占30.34%,≥300μg/L占32.20%。

结论2011年重庆市儿童甲肿率较低,盐碘、尿碘指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儿童尿碘超过适宜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处于适宜水平。

食盐加碘是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解重庆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和居民碘营养水平,为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09/12,开展了碘缺乏病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与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

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

1.2 抽样方法1.2.1 学生抽样按照“人口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先确定30个抽样单位所在的区县,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抽到的每个区县中确定抽样单位所在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40名8~10岁学生,男女各半,测量身高体重。

1.2.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抽样在PPS抽中学校附近,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

1.3 检查方法1.3.1 甲状腺检查采用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1]判定。

1.3.2 盐碘检测对甲状腺检查的学生采集家中食用盐50~100g,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2]进行盐碘含量测定。

1.3.3 尿碘检测对甲状腺检查的学生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采集尿样5~10ml,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3](WS/T 107-2006)进行尿碘含量测定。

1.3.4 食盐摄入量调查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

从甲状腺检查的40名学生中,抽取12名学生,调查人员深入学生到家中,用电子称分别称取第1天早餐前盐罐重量(g)和第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g),并询问记录家庭人口数、3d用餐人次数等,并计算人均日盐摄入量。

人均日盐摄入量计算方法:人均日盐摄入量=(第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第1天早餐前盐罐重量)÷3天用餐人次×3。

1.4 评价指标1.4.1 合格碘盐判定碘含量为35±15mg/kg(20~50 mg/kg)。

1.4.2 非碘盐判定碘含量小于5mg/kg。

1.4.3 碘营养水平评价根据WHO/UNICEF/ICCIDD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不足,100~199μg/L为适宜,200~299μg/L为超过适宜量,≥300μg/L为碘过量;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为不足,150~249μg/L为适宜,250~499μg/L为超过适宜量,≥500μg/L为碘过量;乳母: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不足。

1.5 统计学处理用EPI INFO3.5.1进行数据录入,χ2检验;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

2 结果2.1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检查儿童1322人,甲状腺肿大率为5.52%(73/1322)。

与2005年PPS监测结果[4](9.90%)比较,显著下降了44.24%,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P <0.01)。

30个监测点,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在2.04~14.00%之间;其中肿大率<5%有18个点,占60%,≥5.0%有12个点,占40%。

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4.84%、6.17%;8、9、10岁儿童分别为5.37%、6.12%和5.08%。

不同性别、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1.12,χ2年龄=0.49,P均>0.05);同性别的不同年龄间甲状腺肿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男=0.28,χ2女=1.34,P均>0.05);同一年龄下男女生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01,χ29=1.90,χ210=0.27,P均>0.05)见表1。

2.3 居民盐碘检测学生家庭食用盐1321份,碘盐1 317份,碘含量均数为30.46 mg/kg,合格碘盐1 278份,非碘盐4份。

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

碘盐覆盖率在97.62%~100%之间,达100%的26个点,占86.67%;碘盐合格率在87.80%~100%之间,达100%的12个点,占40%,90%以下1个点,占3.33%;合格碘盐食用率在85.71%~100%之间,达到100%的有10个点,占33.33%,90%以下1个点,占3.33%;存在非碘盐的13个点,占43.33%。

与2005年监测结[4]果相比,碘盐覆盖率上升了4.44个百分点,碘盐合格率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合格碘盐食用率上升了6.53个百分点,非碘盐率下降了4.44个百分点。

2.4 儿童尿碘共检测1317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尿碘值<20μg/L的12人,占0.91%,<50μg/L的32人,占2.43%,50~99.99μg/L的91人占6.91%,100~199.99μg/L的306人占23.23%,200~299.99μg/L的407人,占30.90%,≥300μg/L以上的481人占36.52%。

与2005年监测结果[4]比较,尿碘中位数(266.65μg/L)下降了4.71%,频率分布基本一致,见表2。

2.5 儿童身高、体重2.5.1 身高检查8~10岁儿童1322人,身高在110~165cm之间,均数为132.55cm。

其中8岁、9岁、10岁组儿童均数分别为127.37 cm、132.56 cm、137.44cm。

不同身高间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总=149.23,H8=27.48,H9=37.10,H10=28.02,P <0.01),表明所有儿童和各年龄组,其甲状腺容积随身高增长而增大,见表3。

2.5.2 体重检查8~10岁儿童1 322人,体重在17.2~60.9kg之间,均数为28.74kg。

其中8岁、9岁、10岁组均数分别为25.74 kg、28.80 kg、31.52 kg。

不同体重的儿童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总=138.44,H8=15.49,H9=48.04,H10=34.12,P<0.01),表明所有儿童和各年龄组,其甲状腺容积随体重增长而增大,见表3。

3 讨论本次监测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74%,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5.52%,3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5]。

居民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分别为99.70%、97.04%、96.74%、0.30%。

与2005年PPS监测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上升了4.44个百分点,碘盐合格率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合格碘盐食用率上升了6.53个百分点,非碘盐率下降了4.44个百分点。

重庆市1997年实现全民普供碘盐,十几年来,坚持以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为主的综合措施,卫生与盐业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

但是,存在非碘盐的仍然有涪陵等13个点,占43.33%,非碘盐来源主要是榨菜盐[6]。

我市榨菜主产区涪陵、丰都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加强榨菜加工用非碘盐供应管理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了榨菜盐冲销食盐市场[7]的难题,保证了榨菜生产区群众吃上了合格碘盐。

榨菜非主产区的垫江、万州、渝北、江津等10几个区县榨菜盐冲销食盐市场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榨菜加工用非碘盐长效管理机制和实现消除目标后产生的懈怠心理等因素,将是我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8~10岁儿童肿大率为5.52%。

与2005年监测结果比较,显著下降了44.24%。

按监测点计算,肿大率在2.04~14.00%之间,≥5.0%有12个点,占40%。

表明随着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措施的不断落实,儿童缺碘逐步得到纠正,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8-9]。

但是,由于该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巩固防治成果,任务还十分艰巨。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4.1μg/L,尿碘值在100~199.99μg/L的占23.23%,在200~299.99μg/L的占30.90%,在≥300μg/L的占36.52%;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3.9μg/L、219.6μg/L,尿碘值<100μg/L的分别占14.07%、12.86%,≥300μg/L的分别占31.82%、32.59%。

与2007年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人群调查结果[10]基本一致。

表明该市儿童尿碘存在超过适宜量[11]的现象,可考虑适当降低食盐加碘浓度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总体处于适宜水平,但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值<100μg/L的分别占14.07%、12.86%,显示部分特殊人群存在碘摄入量不足的现象,在今后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宣传和监测,必要时采取针对性补碘措施,保证其碘营养水平,消除碘缺乏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