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关注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78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不同输血量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少量输血治疗)与实验组(39例,给予大量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两项指标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对比中,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两组在输血治疗前凝血功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后实验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给予大量输血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水平,其治疗效果较佳。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凝血功能;疗效严重创伤通常是由爆炸、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出现严重创伤后由于失血量较大,容易引起体内血红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对其携氧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如果患者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缺氧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输血处理,而输血量不同,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同。
基于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合理制定输血量,确保治疗效果最佳,避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1-2]。
在本研究中,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大量输血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78例严重创伤患者,均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入院,根据不同输血量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少量输血治疗)与实验组(39例,给予大量输血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0-68岁,平均为(51.23±3.64)岁。
疾病发生因素: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落9例,钝器击打4例,其他5例。
实验组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1-69岁,平均为(52.37±3.86)岁。
疾病发生因素: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9例,钝器击打3例,其他4例。
大量输血方案MTP+

大量输血方案MTP+概述大量输血方案MTP+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Plus) 是一种应急血液管理方案,用于治疗大出血引起的严重失血病情。
本文档介绍了MTP+方案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实施步骤。
基本原理MTP+方案旨在提供快速、有效的血液输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恢复血容量。
其基本原理包括:1. 早期识别: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早期识别严重失血病情。
2. 快速启动:一旦确认需要大量输血,立即启动MTP+方案。
3. 快速输注:尽快输注适量的全血、红细胞悬浊液和凝血因子等血液组分。
4. 补充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充输注其它辅助治疗药物。
应用范围MTP+方案适用于下列情况:- 外伤性大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引起的失血- 出血性疾病等实施步骤1. 根据临床病情判断,确定是否需要MTP+方案。
2. 立即通知血库,申请相应的输血血液组分。
3. 收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4. 启动MTP+方案,按照预定输注比例开始输注适量的全血。
5.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输注比例和补充辅助治疗药物。
6.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调整输注速率和治疗方案。
7. 实施完毕后,及时记录并上报输注情况和效果。
注意事项- MTP+方案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操作。
- 在实施MTP+方案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充分循环和凝血功能。
-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或并发症。
根据临床实践,MTP+方案在应对大出血失血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急血液管理的及时和有效是保护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
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

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目的:探究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输血的临床治疗后其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
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细胞的相关以及血凝相关指标,并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定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PLT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P<0.05);HCT指标水平于术后1d、3d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HGB指标水平术后1d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术前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APTT、PT和TT各项数值术后3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术后1d,但是均未达到术前水平(P<0.05)。
结论:针对严重性创伤患者接受大量的输血治疗后,因其血小板数量大大减少,凝血因子活力下降,机体的凝血功能也相对下降,应做好相关的指标监测,以免发生血障碍等不良状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标签:大量输血;严重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创伤因素导致的死亡人数较多,是导致多数人群死亡的原因;严重性的创伤患者如果出现流血过多,就会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大量减少,极易导致缺氧。
一般情况下,失血过多的创伤性患者必须接收及时的大量输血的救治措施,以稳定血容总量,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然而大量的输血措施也会影响细胞的代谢速度,尤其是对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严重情况还会引发不良并发症现象的发生[1]。
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接受大量输血治疗之后其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治疗的严重性创伤患者共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35.5±0.5)岁。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加,对大量输血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大量输血方案是一种治疗严重贫血、疾病或创伤导致的血液丢失的方法,可以迅速补充失血并维持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
本文将探讨大量输血的意义、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大量输血的意义大量输血方案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来源,当患者失血过多时,及时进行大量输血可以迅速恢复血管内的血浆量,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并保证组织和器官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大量输血方案还能够提供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防止患者出现致命的凝血功能障碍。
二、大量输血的适应症大量输血方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严重创伤:如大规模出血、危及生命的创伤等;2. 大面积烧伤:烧伤导致的体液丧失严重,需要迅速补充;3. 治疗癌症:某些癌症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严重贫血,需要进行大量输血;4. 放射治疗或化疗: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现象,需要输血;5. 其他严重出血等紧急情况。
三、大量输血的注意事项大量输血方案虽然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 供血者筛选:供血者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输血过程中传播疾病和产生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最小化;2. 输血溶液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注,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3. 监测治疗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情况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4. 避免并发症: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需及时处理和预防。
四、大量输血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大量输血方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1. 人工血液: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人工血液,以替代传统的血液输注,这将减少输血风险并提高输血的效果;2. 休克疗法: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大量输血方案来治疗休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个体化输血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个体化输血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4. 输血替代物:为了减少供血者的需求和输血的风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和开发可代替输血的替代物,如人工血液、血红蛋白等。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大量输血是抢救大失血、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输血方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键在于探讨输注的血液成分比例如何搭配。
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大量输血方案的研究作一综述。
Abstract: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scue the great loss of blood,severe trauma patients,the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years,the key lies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to match.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concerning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 review.Key words: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Whole blood;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一直以来,大量输血(Mass transfusion,MT)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医学院本科教材《临床输血学检验》(第3版)认为MT主要包括以下情况:①患者24h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②3h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③1h内输入多于4单位红细胞制剂;④失血速度>150ml/min;⑤失血1.5ml/(kg·min)达20min以上[1]。
近年来,以杨江存为主的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对MT进行了重新定义,该协作组认为大量输血指的是成人患者在90%[3]。
因此,现代MT方法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血浆、血小板以遏制止血障碍引起的微血管出血[4]。
早期产后出血高危病人的大量输血方案

早期产后出血高危病人的大量输血方案产后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产后出血的定义是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
子宫胎盘每分钟循环血液量大约有700ml,所以分娩后在正常止血机制失调的情况下,较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弛缓、病理性胎盘植入、流产后宫内残留物、子宫破裂、产伤及先天或获得性凝血障碍等。
产后出血病人的复苏与重度创伤的复苏类似,其目标是迅速控制出血和恢复氧供。
目前的创伤血液复苏方案一般主张采用序贯疗法,首先输胶体液来补充血容量。
然后,输注红细胞恢复携氧能力。
再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恢复生理性止血机制。
快速恢复血液各组分是确保组织充分灌流及防止酸中毒、凝血障碍、低体温等的必要条件。
补充足够量的血浆对于大失血病人避免稀释性凝血障碍尤为重要。
我们对于创伤急救所使用的大量输血方案是采用血液打包输注:包括6U红细胞、4U血浆(液态或新鲜冰冻)和1U单采血小板。
所有血液成分通过电子编码系统组合成一个血液包,在15分钟之内送至手术室、产房或急诊科。
大量输血方案见图 1。
图 1 大量输血方案急性血液复苏一般采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RBCs: plasma: and PLTs)6:4:1打包输注方案,临床医生要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障碍。
针对胎母我们启用了这一新的大量输血方案,在此阐述3个成功案例。
病例1:患者:女,49岁,亚洲人,怀孕9次,分娩4次,无早产,4次流产, 4个孩子存活。
孕妇怀有双羊膜腔和或双绒毛膜的双胞胎,在妊娠期33周因阴道持续性出血疑似慢性胎盘早期剥离而入院。
在妊娠期35周第六天开时出现胎儿心率异常和阴道间歇性出血,状况不缓解,而后进行低位横切剖腹产。
产妇送到术后麻醉恢复室5分钟后,阴道出血增加,使用子宫收缩剂无效。
患者出现低血压,迅速将其推入手术室进行刮宫术。
因为患者血型为B型,但没有立即可用的B型FFP,FFP从解冻到运送需要45分钟。
随采用本大量输血方案初步复苏后,产科医生进行了子宫切除。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引言:产科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和健康,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在处理产科大出血的过程中,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能够快速补充失血量、缓解失血性休克、维持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但是,大量输血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科学合理地应用输血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输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和临床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22例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婚育史、病史、孕次、分娩方式、失血量、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指标,记录输血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情况,统计应用大量输血方案的治疗效果,分析应用大量输血方案在处理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结果:22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中,21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1例为顺产,平均失血量为2300ml,平均输血量为6100ml,平均输血次数为6次。
输血指标依次为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分别为19例、19例和15例。
大量输血方案中给予红细胞悬液11例(平均输血量为4700ml),血浆9例(平均输血量为3100ml),血小板6例(平均输血量为1300ml),全血6例(平均输血量为1400ml)。
患者输血后生命体征和血液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5例输血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过敏反应、感染等。
总体病死率为4.5%。
讨论:大量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快速补充失血量、改善微循环和肝肾功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输血相关反应、感染、出血等。
因此,应用大量输血需要严格的输血指征和临床判断,而且应尽可能地减少输血量和输血次数。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尽可能降低输血量,可采用以下措施:1、减少失血:在防止出血方面,孕前和孕期定期检查,及时处理产程并发症和产后并发症,尽早诊断和处理,积极维持微循环通畅,降低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指标。
创伤大量输血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创伤大量输血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输血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措施,许多学者建议制定大量输血治疗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来指导输血及相关的治疗。
MTP 是以标准流程的形式指导大出血和创伤性凝血病的治疗,涉及浓缩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以及重组Ⅶ因子(rFⅦa)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目标等等,需要创伤外科、急诊科、血库、检验科和麻醉科等部门的通力协作。
已有的大量实践证实,实施MTP可以减少血制品使用总量,提高输注效率;减轻创伤性凝血病的严重程度;降低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可能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MTP的实施中也存在诊疗标准不一致、血液成份的最佳输注比例不明确、对早期死亡的大出血患者的作用不确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实施MTP 的目的创伤患者中有9%需要输注血液制品,严重创伤者输血的概率更高、总量更多,虽然接受大量输血的创伤患者生存率较前有所改善,但总体生存率仍仅为60%,早期纠正凝血病在创伤复苏中至关重要。
对于严重创伤的活动性出血,在积极手术止血的同时,应尽早使用血液制品以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但以往大部分的复苏策略始于单纯使用浓缩RBC和晶体液,只是在输注一定数量RBC后才开始补充FFP、血小板和冷沉淀等凝血底物,不能有效地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另外,输血相关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包括低体温、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枸橼酸盐中毒以及传播HIV、肝炎病毒等血源性疾病。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此外,大量输血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MTP的提出正是基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提高输注效率、早期纠正创伤性凝血病和减少输血并发症。
2.MTP 的启动标准3%~4%的创伤患者需要接受大量输血,MTP正是适用于这些伴有活动性出血的严重创伤患者。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技术的需求增加,大量输血方案成为了医院和患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大量输血的定义、适用场景、实施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大量输血的定义大量输血是指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的血液制品,以弥补人体失血过多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病情严重、大出血、手术创伤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患者,能够快速有效地补充失血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二、大量输血方案的适用场景1. 大出血情况:在一些外伤或内部器官破坏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失血。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操作、血管破裂等等。
2. 严重贫血:某些特殊病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溶血性贫血等,导致患者贫血严重,无法通过正常输注达到补充治疗目的。
3.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的特殊性质,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大量输血方案,以确保术后身体正常运转。
三、大量输血方案的实施步骤1. 评估患者情况:在确定采用大量输血方案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输血需求。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患者的输血需求是不一样的。
2. 准备血液制品: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将根据患者需求准备相应的血液产品,包括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浓缩物、新鲜冰冻血浆等。
3. 监测输血过程: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指标和凝血功能等。
如有需要,适时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品种。
4. 做好输血室管理:输血室要保持洁净、安静,避免与其他治疗器械混用,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尽管大量输血方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1. 输血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对血液制品过敏或产生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输血前需做好充分的过敏筛查和安全防范。
2. 免疫相关问题:大量输血方案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措施。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作者:王鑫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究大量输血方案(MTP)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从而提高血液制品的利用率以及患者的救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情况、生命体征监测、启动MTP的时间、MTP的剂量、使用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等。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2例患者均输入≥4 U红细胞悬液,其中后9例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输血后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血红蛋白浓度79 g/L,中位红细胞压积22.4%,中位血小板133×109/L,中位纤维蛋白原含量2.7 g/L,中位凝血酶原时间11.7 s,中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1.6 s。
通过MTP治疗,最终本组12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抢救成功率100%,患者预后佳。
结论实施MTP对产科大出血危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救治效果以及血液制品利用率,患者预后佳。
【关键词】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方案;大量失血;血液制品DOI:10.14163/ki.11-5547/r.2019.09.030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或剖宫产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1000 ml。
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11%[1]。
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
大量输血方案(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MTP)源于外科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救治方案, 2006年Skupski等[2]首次报道使用MTP成功救治产科大出血患者,提出MTP有利于优化产科救治的结局。
本文结合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应用MTP救治的12例大量失血的患者,分析MTP的具体内容及其应用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产后出血量1200~5500 ml,年龄25~39岁,中位年龄33岁;孕周36~41周,中位孕周 38+6周;分娩方式:4例自然分娩, 8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均为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产科处理:物理按摩,促宫缩药物,水囊压迫,子宫血管结扎,子宫背带缝合,切除子宫。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是用于治疗大出血等严重病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量输血的方案和相关考虑因素。
这些方案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救治效果。
1. 输血指征大量输血的指征包括严重创伤、产科出血、器官移植手术以及某些疾病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失血。
判断是否需要大量输血的因素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等。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量输血。
2. 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在进行大量输血前,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
血液配型可以确认患者的血型,而交叉配血可以检查受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抗供者的抗体。
这些检查很重要,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3. 输血安全大量输血涉及到输血安全的问题。
医生和护士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
在输血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血袋的标签以及血型信息。
同时,需要仔细监测输血速度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 输血替代物在大量输血中,不仅可以使用血浆和红细胞来补充患者失血的血液成分,还可以使用输血替代物。
输血替代物包括血浆代用品、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替代物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容量,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5. 减少输血量的方案尽管大量输血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过度输血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和副作用。
为了减少输血量,医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尽量减少失血、使用凝血因子等减少出血、合理使用输血替代物、采用自体输血等。
6. 输血后的监测与护理输血后需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在输血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应进行定期检查。
此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如保持通畅的气道、保持正常体温、监测尿量等。
结论大量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生命。
然而,它也涉及到一系列的考虑因素和风险。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合适的输血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 引言1.1 背景产科大出血是产科急重症之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大量输血方案在处理产科大出血患者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大量输血方案是指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大量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治疗方案,旨在快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血容量、维持体循环稳定,防止因失血过多而导致的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
随着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增加,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目前对于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研究仍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
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以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对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该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影响大量输血方案应用的因素,评估其安全性,并探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为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1.3 研究对象产科大出血患者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产科大出血是指分娩后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出血情况。
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多在20-35岁之间,多数为初产妇或多产妇;常见原因包括产程过长、胎盘异常等;部分患者可能已有患有产前高血压、胎盘早期剥离等高危因素。
产科大出血对患者的危害性较高,严重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特别重视,大量输血方案的应用在这类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产科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方案的应用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是一种医疗措施,用于治疗血液失衡或者缺乏的病患。
这种方案通过向病患体内输入大量的新鲜血液,旨在恢复其正常的血液组成和功能。
然而,大量输血方案需要谨慎使用,并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一、大量输血方案的适应症大量输血方案通常应用于以下情况:1. 外伤:严重创伤、手术后的出血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所导致的大出血情况需要通过输血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手术:某些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输血来控制术中和术后的出血,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3. 重度贫血:某些患者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贫血状况,需要进行大量输血来纠正其血液缺乏。
二、大量输血方案的风险大量输血方案并非没有风险的。
在使用大量输血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1. 输血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输血过程中输入的血液产生过敏反应。
这可能导致发热、寒战、皮疹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2. 感染:输血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
输入的血液可能携带有病原体,从而导致患者感染。
因此,输血前需仔细筛查血液供应者的健康状况,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血液失衡:大量输血可能导致血液内的平衡破坏,如电解质、凝血因子等的异常。
这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大量输血方案的实施1. 病情评估:在决定是否进行大量输血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指标以及目前的病情,以确定大量输血是否适用于该患者。
2. 输血计划:在决定进行大量输血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病情等因素来确定输血计划,包括输血的剂量和速度。
3. 安全措施: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适当的途径插管、使用无菌器材和严格的输血操作规范等。
4. 监测和干预: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同时,及时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输液反应和感染等。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意外事故的频发,严重创伤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类型。
严重创伤是指机体组织器官受到暴力作用下出现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若无法对患者的出血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机体出现微循环灌注量不足的情况,引发机体代偿失调,从而引发创伤性休克,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严重创伤且伴有大量失血的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液体支持和输血,通过液体支持和及时输血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虽然大量输血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了治疗的风险性。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凝血功能;影响分析引言:严重创伤多由外部暴力因素所致,如击打、车祸、高空坠落或机械损伤等,部分创伤患者伤势严重,病情危重,且身体多处受伤,失血多,病情严重,失血量多的患者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对患者生命威胁巨大。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采用输血方式治疗,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保障生命安全。
但近几年,临床发现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使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对治疗极其不利。
因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输血量十分重要。
本研究探讨了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1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2)岁。
5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如下:交通事故伤27例,高空坠落伤10例,钝器伤8例,爆炸伤5例。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检查,均为严重创伤;②所有研究对象均具备临床输血指征,即红细胞比容不足30%、血红蛋白不足100g/L,且入院前后的总出血量超过1000mL;③家属治疗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④经伦理部门批准。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产科大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或术中出血量较大,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健康。
在大出血的情况下,输血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迅速补充失血并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
对于产科大出血患者,传统的输血方案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传统的输血方案主要是依赖血浆、红细胞等血液制品,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制品并不能满足患者的迅速补充大量失血的需求。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研究,对产科大出血患者进行了大量输血方案的应用,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并对其结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因大出血而接受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
2.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大量输血方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失血量、失血速度、血液凝固功能等,选用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治疗。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以及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和观察。
二、研究结果1. 输血方案的应用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95%)首先接受了红细胞输注治疗,以迅速补充失血导致的贫血。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部分患者(30%)还接受了新鲜冰冻血浆输注,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少数严重失血患者(10%)还接受了血小板输注,以促进血液凝固功能的恢复。
2. 治疗效果观察在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迅速得到了恢复,平均治疗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纠正,部分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输血治疗后明显改善。
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输血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摘要】产科大出血是产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大量输血方案是处理产科大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研究发现,大量输血方案能有效控制大出血,提高患者存活率,但同时也存在输血反应、感染等风险。
在应用大量输血方案时需谨慎选择,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潜在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量输血方案、产科、大出血患者、应用观察、定义、特点、影响、风险、注意事项、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科大出血是产科手术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大量输血方案成为一种常见的处理手段。
大量输血方案是指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大量的血液制品,旨在及时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和减少出血危险。
大量输血方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其应用也需要慎重考虑。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目前对于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尚不明确。
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以评估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风险。
通过对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局限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决策依据。
通过对大量输血方案的定义与特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其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输血方案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引言产科大出血是产科急救的常见情况之一,特别是在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等情况下,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究竟采用何种输血方案才能在治疗产科大出血时效果更佳,一直是临床医生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观察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一、大量输血的意义产科大出血是指分娩或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较大,达到或超过500ml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失血过多会导致患者低血压、休克,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输血治疗。
大量输血方案就是指在短时间内给患者输注大量的血液制品,以迅速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二、大量输血方案的选择对于产科大出血患者,常用的大量输血方案有常规输血方案和狂输血方案两种。
常规输血方案是指按照正常输血流程进行输血,即1单位输血后观察患者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输血。
而狂输血方案则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输注大量的血液制品,以迅速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
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其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还有待观察。
三、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我们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产科大出血患者采用大量输血方案进行了回顾性观察。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150例,其中采用常规输血方案的患者80例,狂输血方案的患者70例。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分别为2000ml和2500ml,狂输血组患者的输血量略高于常规输血组。
在输血后24小时内,常规输血组患者平均血压较为稳定,在输血后休克的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输血速度慢、输血过程中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而狂输血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休克发生率较高,但输血速度快,血容量恢复迅速。
而且,狂输血组患者在输血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都明显好于常规输血组。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背景:产科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大量输血是产科大出血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选择输血方案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因产科大出血行大量输血的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n=50)采用传统输血方案,大剂量红细胞悬浮液、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按比例输注,治疗组(n=50)采用监测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悬浮液(MTX)输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输注。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 1 例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均为荨麻疹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但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术后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输全血、红细胞悬浮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MTX 和其他输液总量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输血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个体化输血方案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输血时间和输液总量,降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30期71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曲亚飞(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严重创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人体发生严重创伤后病情危急,一般会出现骨折、出血等症状,患者失血过多会导致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携氧量迅速下降,直接引发缺氧,严重出血者会进入休克状态,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临床上对于出血严重的创伤患者会及时进行输血,通过保证患者体内的血容量,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虽然大量输血可以及时挽回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大量输注晶体胶体液和不含凝血因子的血液成分会引发凝血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围术期病死率、感染率上升,所以需要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需要输血的严重创伤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30例;年龄18-48岁,平均(34.28±1.58)岁;损伤部位:四肢损伤19例、髋部损伤8例、骨盆损伤7例、腰部损伤21例、多发伤8例;损伤原因:跌倒伤11例、爆炸伤8例、钝器伤18例、交通事故伤21例、坠落伤5例。
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31例;年龄19-49岁,平均(35.18±1.23)岁;损伤部位:四肢损伤18例、髋部损伤7例、骨盆损伤8例、腰部损伤20例、多发伤10例;损伤原因:跌倒伤10例、爆炸伤9例、钝器伤17例、交通事故伤20例、坠落伤7例。
纳入标准:年龄18-50岁;确诊为严重创伤者。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两组患者资料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早期大量输血和预防凝血病中的效果

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早期大量输血和预防凝血病中的效果徐洪慧【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7【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方案在早期大量输血和预防凝血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10例大量出血患者,采取大量输血针对性方法,研究大量输血方案实施后效果.结果实施前Fib(0.80±0.40)g/L、PLT(95.60±20.02)×109/L、Hb(60.00±13.02)g/L、TT(25.02±20.20)s、PT(16.56±5.02)s.实施后分别为(3.00±1.00)g/L、(130.02±3.02)×109/L、(90.90±20.02)g/L、(17.02±3.02)s、(11.02±2.02)s,实行大量输血方案后的血液状况较实施前优;实施前,输入5 U RBC及冷沉淀后Fib值为(1.00±0.50)g/L、15 U RBC后及冷沉淀Fib值为(0.70±0.10)g/L、20 U RBC及冷沉淀后Fib值为(0.30±1.02)g/L.实施后,Fib值分别为(3.60±1.02)g/L、(4.50±0.90)g/L、(1.20±0.20)g/L,实施后输注RBC的Fib值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对大量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以及严格性的大量输血方案,具有显著效果.【总页数】3页(P131-133)【作者】徐洪慧【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苏盐城 22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相关文献】1.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J], 王康;王长奇;欧阳福桂;巫文勋;刘芳2.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J], 汪艳;沈翠芬;夏森林;许岚;胡鸿宇3.早期干预凝血策略在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李秀丹;黄明礼;钱骏;廖群芬;杨天星;曾娅莉4.大量输血方案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J], 社容; 施蔚5.大量输血方案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J], 姚超峰;李会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3T14:46:48.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作者:付蓉[导读] 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凝血病,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岳阳市二人民院输血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20例,对其进行大量输血方案治疗,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INR、APTT 及Fib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更优,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凝血病,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大量输血方案;大出血;凝血病早期;应用方法;临床效果输血主要用以抢救大量失血后的病情急危的患者,补充血液虽然可以有效抢救患者,但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并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等不良症状,导致其在抢救成功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做好大量输血指导方案的优化,可在保证抢救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节约血源,降低输血风险[1]。
为了研究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20例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其中有男性12例,8例女性,最小年龄22岁,年龄最大62岁,平均(41.13±3.1)岁.全部患者中有创伤例输血10例,产科输血2例,普外科输血8例。
大量输血方案判定标准:在输注6U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后仍需行输血治疗时则启动大量输血方案。
所输注血液的类别有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RBC)、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等。
1.2治疗方法患者收治入院后在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商讨后制定治疗方案及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方案具体为:①方案1:RBC4-6U,FFP4-6U,;②RBC4-6U,FFP4-6U,PLT6U,如Fib<1g,加以10U冷沉淀;③RBC 6U,FFP 6U,PLT 9U,冷沉淀10U,然后补充重组人凝血因子Ⅶ0.1mg/kg;④RBC:FFP:PLT=1:1:1输注。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比较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情况。
(2)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PT变化情况。
(3)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APTT变化情况。
(4)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INR变化情况。
(5)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Fib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经过观察发现各项血液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输注不同量的RBC时PT、APTT、Fib的变化情况
经过观察发现,在治疗后,RBC输注量超过15U时,PT值明显升高。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输注不同量的RBC时PLT的变化情况
经过观察发现,在治疗后,RBC的输注量和PLT的变化成反比,输注量越高,PT值下降越大。
3.讨论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大量血液输注对于提升紧急复苏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效果,故早期检验患者的各项客观试验指标,早期判断其是否需要大量出血,对于规范紧急复苏和大量输血程序有显著的效果。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早期判断患者需要行大量输血治疗的难度较大。
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可有效判断出患者需行大量输血治疗,及时做好大量输血准备,进行个体化输血治疗,对于控制大出血、预防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意义重大[2]。
为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主要是因为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能力,输注标准为患者输血量达自身血容量30%-40%,必须立即行输血治疗的标准为失血量超过40%。
在血红蛋白指标上,输注标准为患者Hb含量不足70g/L,Hb指标在70-100g/L时,结合患者贫血程度、心肺功能,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行输血治疗[3]。
治疗时,不论启动哪一个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其RBC均不超过6U,因为输注RBC越高,患者越易发生凝血机制改变,死亡率升高。
在完成一个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后立即检测患者血常规变化情况,但检查所得结果中RBC和血红蛋白指标难以反映患者具体的失血情况,为保证患者生命,应在检查结果出来前,行比例大量输血,以降低患者死亡率[4]。
FFP中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主要用以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急性或活动性出血,严重创伤,纠正已知凝血因子缺乏。
在24-72h 内,FFP的输注量不宜超过RBC的输入量。
每进行一轮大量输血治疗后测量一次血常规指标,预防因为凝血因子减少发生的凝血障碍[5]。
在RBC输注量达15U时,即可考虑输注PLT治疗,如行血常规检查发现PLT下降明显,应适当升高PLT的输注量,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冷沉淀的输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出血,治疗原则为补足Fib含量。
当RBC输注量达10U时应考虑输注冷沉淀,以有效纠正因子缺乏。
冷沉淀输注后可有效减低RBC的输注量,并快速提升Fib浓度[6]。
综上所述: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凝血病,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康,王长奇,欧阳福桂等.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0):1352-1354.
[2]王吉文,王连,张茂等.创伤大量输血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79-82.
[3]周跃,顾怀金.早期止凝血管理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疗效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5):455-458.
[4]王丽萍,童宝琴.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快速输血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5):278-278.
[5]邵丹,张玉芬.大失血患者的输血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84-86.DOI:10.3969/j.issn.1001-7585.2013.01.058.
[6]曹琴艳,张力,陈剑等.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2):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