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互动行为
幼儿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与反思
幼儿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与反思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进行研究和反思。
【1.师幼互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师幼互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
师幼互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性。
【2.师幼互动的表现形式】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言语交流、情感交流、行为互动等方面。
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老师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而在美术区域,老师可能更注重情感交流和指导性的互动。
【3.师幼互动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优质的师幼互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技能。
【4.从师幼互动行为中发现问题】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可能过于强调指导性,缺乏耐心和关怀;也有些教师可能缺乏一对一的互动,只是简单地给予指令而缺乏交流。
【5.改进策略与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师幼互动行为。
或许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师徒互动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情感沟通能力;也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师幼互动行为标准,督促教师改进互动方式。
【6.个人观点与反思】在我看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教师能够真正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每一个互动行为都应该是有意识地去实施,注重情感交流和引导,而非简单的行为指导。
总结来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与分析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其对幼儿的影响和提出改进措施。
2. 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分析2.1 观察目的观察师幼互动行为的目的是了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互动形式等方面的情况。
2.2 观察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录像观察的方法,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
2.3 观察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对师幼互动行为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2.3.1 教师角色定位观察结果显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设置活动规则与目标,教导幼儿正确使用区域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2 幼儿参与程度观察结果显示,幼儿的参与程度较高。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发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温馨、富有挑战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2.3.3 互动形式观察结果显示,师幼互动主要通过口头表达和身体语言进行。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和问答环节,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师幼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师幼的情感互动。
2.4 观察结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无疑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幼互动不够密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还可以更加充分等。
3.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3.1 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可以尝试与幼儿进行更多的情感互动,如亲切地称呼幼儿的名字,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表达对幼儿的赞扬和鼓励等。
通过建立亲密而稳固的师幼关系,加强师幼之间的互信和情感联系。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实践与反思知识文章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游戏化教学注重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而在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质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与反思的角度探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桥梁。
优质的师幼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促进其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师幼互动也是幼儿学习游戏化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游戏化教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二、提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质量1. 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在游戏化教学中,老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让幼儿乐于参与。
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故事等方式营造氛围,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参与,提高互动的积极性。
2. 注重情感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老师要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注意倾听幼儿的话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增强互动的亲和力。
3. 合理安排互动时间在游戏化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安排互动时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互动。
可以采取小组互动、个别指导等方式,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个人观点与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还可以促进他们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师幼互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情感交流方面需要加强,互动时间的合理安排上还有待提高。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师幼互动的质量,不断提升自己的互动能力,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研究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课堂以其多媒体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互动性强等特点,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革命性变革。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成为这种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教师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呈现课程内容,同时需要与学生密切互动,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智慧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方式,例如通过电子白板、在线讨论和学生答题系统等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首先,智慧课堂中的教师互动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的角色,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更多地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进行实时的课堂调整,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其次,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互动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限。
而在智慧课堂中,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环节中,通过与教师及同学的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这种学生参与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智慧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还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师需要掌握和应用各种新技术和工具,以支持和促进互动。
这对于部分传统教师来说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时间来适应和掌握这些技术。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适应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改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于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互动关系的规定
关于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互动关系的规定
背景
为了确保学校内师生之间的健康互动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
互动原则
1. 尊重与平等原则: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不得以性别歧视为由限制对方的权利和自由。
2. 专业与适度原则:女教师在与男学生的互动中应保持专业素养,不得逾越师生关系边界,确保互动行为适度。
3. 文明与恰当原则: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的互动应注重文明礼貌,避免言语、行为上的粗鲁、不当行为。
互动准则
1. 课堂互动:女教师在课堂上与男学生的互动应围绕教育教学
目标展开,不得进行个人私聊或单独约谈。
2. 辅导关系:女教师可以为男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业和生活辅导,但不得搭建个人、私人的沟通平台。
3. 亲密接触: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不得有非必要的亲密接触行为,包括握手、拥抱等。
4. 社交互动:女教师对于男学生的社交请求应审慎处理,避免
给人不当的联想或误导。
5. 信息保密:女教师不得向男学生泄露个人隐私,保护学生的
信息安全。
6. 举报与处理:如果存在女教师与男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违反
本规定,学生有权利向学校提出投诉举报,学校将按照有关程序进
行调查和处理。
执行和监督
本规定将由学校教育处制定实施细则,并定期进行宣传、培训和检查,以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
生效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成为学校内师生之间互动行为的准则。
《2024年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范文
《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基于FIAS分析模型,对中学物理课堂中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翻转课堂,即通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学习,课堂上则进行互动、讨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FIAS分析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课堂互动行为的方法,它包括师生互动、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几个方面。
研究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和特点,为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FIAS分析模型,结合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实际课堂录像、教师教学日志和学生反馈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翻转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
四、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1. 师生互动分析在翻转课堂中,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点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
2. 生师互动分析生师互动主要表现在学生向教师提问、反馈学习情况等方面。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有助于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生生互动分析生生互动是翻转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互动研究:区域活动中师幼亲密互动行为
幼儿园互动研究:区域活动中师幼亲密互动行为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区域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区域活动中探讨师幼亲密互动行为,以期对幼儿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和沟通。
这种亲密的互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语言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师幼互动行为尤为重要,而区域活动则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场景之一。
2. 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亲密互动行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如角色扮演区、阅读区、建构区等。
在这些区域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会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例如:•小组合作:教师会引导幼儿在特定区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情绪表达,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个别指导:教师会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个别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在阅读区指导某个幼儿认读字词,或在建构区指导幼儿进行搭建积木等活动。
这种个别指导有助于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其发展。
•互动游戏:在角色扮演区,教师和幼儿可以展开互动游戏,例如扮演家庭成员、模拟购物等,通过游戏的形式促进语言沟通、情感交流,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
3. 师幼亲密互动行为的益处在区域活动中展现的师幼亲密互动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益处。
•促进幼儿发展:在亲密互动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增进师生情感联系:亲密的师幼互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并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报告 幼儿园师幼互动
行为研究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二、幼儿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1. 亲子关系的延伸幼儿园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作为知识传授者,更是幼儿面临情感需求时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有助于延伸亲子关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成长环境。
2. 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幼儿园师的互动行为对幼儿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3. 塑造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期是社交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师的互动行为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幼互动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幼儿社交能力形成的重要渠道。
三、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特点1. 并非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师幼互动方式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幼儿园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幼儿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2. 互动的双向性幼儿园师幼互动并非单向的教育传授,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师幼之间的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包括情感交流和认知互动。
师幼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需要综合考量幼儿的需求幼儿园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阶段,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
只有深度理解幼儿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提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策略1. 培养师幼互动的专业能力幼儿园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对幼儿成长发展的理解,提高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的质量。
2. 增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幼儿园应该为师幼互动提供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例如组织专业的师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认知互动,增强师幼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课堂互动实施方案
教师课堂互动实施方案引言:教师课堂互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然而,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态度,很多课堂互动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教师课堂互动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
一种方法是引入真实案例或故事,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好奇心。
另一种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使课堂更具生动性。
2. 提问技巧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开放性问题、激励性问题和扩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提供恰当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促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4.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和探索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根据特定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提高他们的情景理解和应变能力。
5. 视觉辅助材料的运用视觉辅助材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视觉辅助材料,如PPT、教学演示软件等,来展示知识点。
这样可以通过图像、图表和动画等形式,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6. 角色转换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来提问和解答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也可以扮演专家的角色,引导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7. 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案例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案例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师幼互动行为是指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调整、相互适应等情况发生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分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表现、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等问题,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行为的表现幼儿园中的每个活动区域都有其独特性质和特点,师幼互动行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三个典型区域中的互动行为分析:2.1研究区域1:绘画区域在小班的绘画区域,一位身材瘦小的女教师小吴正在给孩子们的画作打上公章。
她对一个女孩张玲的画表扬道:“玲玲,这个星星画得真好!”张玲满脸堆笑,连连向老师问好。
小吴看见一个男孩在板凳上睡觉,便走上前,轻声地叫“小杨,亲爱的,起床了,好不好?”男孩睁开眼,难得地笑了一下,又甩甩脑袋,开始专心致志地画画。
在这个区域中,小吴表现出较好的情感互动能力和沟通能力。
她主动关心每位孩子,给予积极回馈和鼓励;面对孩子的意外行为,能够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调和表情引导孩子回归正常活动。
2.2研究区域2:游戏区域在中班男童玩沙箱,用小木棍插着沙子做城堡,旁边的女教师小张从旁边望着,笑嘻嘻说:“哎哟,这个真漂亮呀,看起来好像真的城堡一样!”男童得意地朝小张炫耀,小张则紧紧盯着他的动作,伴随着男孩做出有创意的动作和表情不断鼓励他。
在这个区域,小张主要表现出了情感调节和认知互动的能力。
她通过表情和语言,给予男孩积极的反馈,提高他的游戏信心,同时观察男孩的动作和表情,为日后游戏指导提供重要线索。
2.3研究区域3:阅读区域在大班阅读区,一位眼睛明亮的女孩举着一本拟声故事书,从里面读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旁边的老师小李静静地坐在她身旁,时不时指着书中动物的图片并发出感叹:“好神奇啊,你看这只小狗居然会骑自行车!”女孩以一种充满自信的语气给大家讲述故事,小李不停地追问故事情节,一眼看尽女孩故事中的细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实例分析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实例分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常常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与孩子们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玩耍,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方式和学习机会。
我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行为,从而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实例一:角色扮演游戏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经常模仿不同的角色,比如家长、老师、医生等。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和参与他们的游戏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扮演家长,我们可以扮演孩子,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实例二:集体游戏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协作和互动才能完成任务。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制定规则和参与游戏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
在椅子游戏中,我们可以指导孩子们如何排队、如何等待和如何尊重他人,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和共享。
实例三:绘本故事时间在绘本故事时间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提出问题来和孩子们进行互动。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询问孩子们关于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问题,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几个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在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对孩子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孩子们的伙伴和引路人。
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角色扮演游戏、集体游戏和绘本故事时间中,老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和引路人,通过互动和参与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幼儿园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作为幼儿园教师,互动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互动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互动行为的定义互动行为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
这种互动行为不仅包括老师主动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包括幼儿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表达感受的过程。
二、互动行为的特点1.语言多样性幼儿园教师需要适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因此需要具有语言多样性,让幼儿能够理解自己的话语和表达。
2.非言语交流除了语言交流外,幼儿园教师还需要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非言语交流方式来和幼儿建立联系,体现自己的角色和情感。
3.主动引导幼儿园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幼儿去参与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互动中更好地发展。
三、互动行为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心理成长互动行为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和教师进行互动,幼儿可以获得许多认知、情感和社交经验。
2.提高幼儿自信心幼儿和教师的良好互动关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加自信地探索自己的能力。
3.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社交能力是幼儿的重要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在和幼儿的互动中,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社交技巧,从而顺利地与他人交往。
四、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1.幼儿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格、智力等多个因素,会影响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
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互动方式。
2.教师个体因素教师的专业程度、教学经验、性格特点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确保自己的所为不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
3.互动环境因素互动环境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教育制度等方面。
幼儿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便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加顺畅、有效。
关于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互动的规定
关于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互动的规定为了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特制定了以下规定,以规范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一、严禁任何形式的性骚扰行为。
女教师和男学生在校园内的互动应该始终保持专业和尊重,并且不能涉及到任何与性有关的言语、动作或行为。
任何以性骚扰为目的或导向的行为,包括言语、肢体接触或不适当的举动,都是严重违反校规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保持师生之间的适度距离。
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的接触应该以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为主,不得有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或其它不适当的行为。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得进行任何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
三、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女教师应该对男学生展示良好的师德和行为榜样,不得利用职权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压迫、威胁或歧视。
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女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与教师保持正常的互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加强教育宣传。
学校要加强对女教师和男学生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规范师生互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更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五、处理投诉和纠纷。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女教师和男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上规定将在学校范围内全面执行,凡涉及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纪律处分。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我们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更加健康、和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此文档中规定内容经过校方讨论和整理,依据学校的管理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师幼互动策略有哪几种
师幼互动策略有哪几种一、激励式互动策略教师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的持续性活动而与幼儿进行的互动行为。
1.情境感染: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感染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
如在数学活动中,创设“小猴子举办聚会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操作,从而体会数的分解与组合;又如在美工活动中,教师设置“小鸟飞来了”的情境,在油画棒的顶端贴上小鸟的图案,以画纸为天空,用画笔在画纸上自由画直线或曲线去表现小鸟飞,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2.语言催化: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区角活动中,小班幼儿在益智区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构图时,教师说:“橡皮筋小朋友想在这块体操板上跳舞呢,你们来试试看,它会跳出什么舞呢?”当教师看到幼儿的操作之后,及时肯定:“看,红色橡皮筋正在跳着三角舞呢!”3.情感分享:在互动中,教师给予幼儿情感态度上的支持和肯定。
如在手工活动中,明明小朋友给自己的手工作品上画了两只蓝色的眼睛,教师及时鼓励:“哇,你的小猫有着圆圆的蓝色大眼睛,可真好看啊!”二、追随式互动策略教师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减少和避免直接的要求或指令,以平等宽容的心态追随幼儿,在观察分析幼儿的基础上与之展开有效的互动,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主动学习。
1.环境创设:教师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创设能引发幼儿和他人进行积极互动的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充分互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变换调整: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需要与幼儿全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如在幼儿的自主表演活动中,小组人数与活动规则要求不符,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将表演内容细化,灵活改变了分组的人数规定。
3.耐心等待: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
但是,等待的互动策略并不意味着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可以暗暗地辅助支持,通过材料的中介,暗示幼儿并耐心等待幼儿的发现和迁移性学习。
师生互动行为
师生互动行为师生互动行为是指在学校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
它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交谈,还包括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方式,如口头指导、讲解、回答学生问题等。
师生互动行为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改善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有很多方面: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情,更有动力去学习。
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答和指导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建立师生良好的关系。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明白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老师-学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更有效的学习。
5.提高学生的成绩。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师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于现代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经常利用各种交流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行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师生互动行为的口头部分,包括教师的讲解、讨论、提问、回答学生问题,以及学生的参与讨论等;二是师生互动行为的书面部分,包括学生提出的书面问题,教师给出的书面答案,以及学生书面反馈等;三是师生互动行为的实践部分,包括教师和学生实践性活动,如实验、模拟、演示等。
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实施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1.老师应善于“调动气氛”,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心;2.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3.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及时给予回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老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5.老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行为
在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行为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采取适当的互动方式,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
一、言语互动
教师应多采用赞美、鼓励的言语,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评价。
避免使用责备和否定的话语,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教师的言语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眼神互动
教师要多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通过眼神表达关心、鼓励和期许,使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避免使用冷漠、责难的眼神,以免给孩子心理压力。
三、身体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身体接触如拍肩、抱抱等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
但要注意互动要适度,避免过度的身体接触使孩子感到不适。
四、行为互动
教师要给每个孩子创设机会参与活动和展示自己,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
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示范影响孩子。
通过言语、眼神、身体等多种方式的互动,教师可以营造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集体教学效果的发挥。
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报告及其影响分析
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报告及其影响分析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报告及其影响分析1. 研究背景幼儿园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师幼互动行为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师幼互动行为的影响,本文将从行为特征、情感交流和学习成就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对幼儿园儿童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 师幼互动行为的行为特征师幼互动行为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言语交流、情感表达、身体接触等。
研究发现,积极、温暖的言语和情感表达能够增强师幼之间的互动,促进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
适度的身体接触也能够增进师幼之间的亲近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师幼互动行为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师幼互动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积极情感交流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使得他们更加愉快、自信、积极。
而消极的情感交流则可能会导致儿童情感的退缩、消极。
4. 师幼互动行为的学习成就师幼互动行为对儿童学习成就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教师的称赞和肯定可以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则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学习动力的降低。
5. 影响分析师幼互动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情感发展,也包括学习成就。
积极、温暖的师幼互动行为能够促进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增强自信心和亲社会行为;也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消极、严厉的师幼互动行为则可能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师幼互动行为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家长也可以关注师幼互动行为,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
7. 总结与回顾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儿童情感的发展、自信心的形成,对学习成就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
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改革内容。
二、培养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任的建立。
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互动和尊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等。
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互动来促进学习。
六、举例和实践举例和实践是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中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七、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中,及时反馈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对学习的投入是有意义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评价和自我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八、鼓励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方案还要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方案
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方案一、引言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是教育领域中关键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及时的反馈信息。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方案至关重要。
二、背景1. 教师教学互动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
反之,教师教学互动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效果不佳。
2. 目前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的问题目前存在的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主要依靠直观感受或定性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方案呼声高涨。
三、目标1. 确定教师教学互动的关键要素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确定教师教学互动的关键要素,如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和反馈等。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目前教师教学互动行为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2. 实地观察进入实际教学场景中,通过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获取详实的数据,为评价方案的建立提供依据。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 定量评价指标制定针对教师教学互动行为的定量评价指标,如师生对话的数量、学生提问的频率等,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量化教师的互动行为。
2. 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录像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互动行为的感受和评价,如教师的耐心、表达能力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师的互动行为。
六、评价方案的实施将评价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互动行为的反思和提高。
七、教师培训与支持为了确保评价方案的有效运行,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评价标准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八、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评价方案不仅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还应该纳入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教师教学互动方案
教师教学互动方案一、引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变革不断加速,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传统的单向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互动式教学成为引领未来的趋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师教学互动,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互动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引入课外案例、教学游戏和实践活动等,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的参与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学生报告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题、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对于掌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特别辅导和指导。
五、积极反馈学生的表现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可以采用肯定性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六、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互动式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学习中,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互动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运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教学互动提供更多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互动行为研究述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孙启武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都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式和质量就成为教育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有人对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做了评述,认为与教育实践的要求相比,这个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不如人意①,但是近几年,国内对课堂师生关系的实证研究与微观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介绍的教师互动行为(Teachet Interpersonal Behavior)的研究主题现在备受瞩目,从研究者用教师互动行为一词的所指来看,教师互动行为就是师生关系。
一、教师互动行为的定义研究者把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为三种,即学习的互动(contact),纪律行为的互动和除学习和纪律之外的常规的互动②。
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学行为,还有师生互动的诸多方面。
Wubbels等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发现,教师互动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
Wubbels等并没有给教师互动行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在用词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常用到的词汇还有师生互动(Teachet-Student Interaction),教师互动风格(Teacher Interpersonal Style),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等。
江光荣认为Wubbels等使用这些词汇时一般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接触的时候,无论是有关教学的还是无关教学的,教师表现出的一般的人际行为特点和人际行为态度。
与教育学的定义相比,教师互动行为的定义的重要不同是突出了师生关系的行为层面以及由这些行为层面所表现出的态度层面③。
以下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也会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把它们作为同义词来使用。
二、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思路教师互动行为有两种研究思路,传统的研究思路是把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业表现联系起来,这方面已经有较多的研究。
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的互动行为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肯定的关系,教师友善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教师友善合作的态度是指使用QTI问卷学生对教师评定的分数,而不是教师主观上认为的态度。
随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新的研究思路是把教师互动行为和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联系起来研究。
Benninga(1981)研究了教师态度和学生对课堂环境看法之间的联系,发现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和睦,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④。
Teven(1996)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关注的积极感知与学生的情感学习和认知学习显著相关⑤。
江光荣(2000)的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同时班级环境又受到班主任师生互动风格的极大制约。
他所指的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学校适应,主观生活满意感和特质性焦虑为指标⑥。
韩立敏(2002)的研究发现,班主任的互动风格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有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如果倾向于以严格、领导以及帮助、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就会有积极的作用⑦。
同样,这里的严格、领导以及帮助、理解都是QTI问卷的维度上的得分,分数从0到1。
三、教师互动行为研究的特点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鲜明的特点:(一)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的整体性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整体性思路影响了对教师的研究。
生态学和系统论认为,某一环境或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环境或系统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的成分。
从生态学或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课堂环境的组成成分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受到影响的学生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的行为。
(二)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的“分子性”(molecular behavior)。
所谓分子性,也就是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Wubbels等人分析典型的不良的师生互动的细节行为概括如下⑧:(1)言语和非言语的层面。
任何一种交流都有言语和非言语两个层面,言语指互动的内容,伴随着互动的内容总有传达内容的方式和手段,这是互动的非言语层面。
教师指出一个学生错误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个学生把它理解为“我想帮助你”,另一个学生把它理解为“你太笨了,学不会”。
在语言之外,师生关系通过举止、手势、面部表情、语调、声音大小、清晰度和上下文显现出来。
(2)“对称”与“互补”(Symmetrical and Complementary Interaction)。
对称是说教师的行为会被学生紧接着模仿,表现同样的行为,互补意味着双方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行为。
对称的互动模式如教师说在课堂上不准做学习无关的行为,学生则认为教师这样说的时候,已经做了与教学无关的行为。
一般认为现在的课堂是互补的交流模式,教师讲的十分有劲,学生却无精打采。
(3)自相矛盾。
当教师批评学生说,你们一点都不自觉,教师的意思实际是学生应该自觉,可是教师大声告诉学生要自觉后,学生即使“自觉”了也是不“自觉”的,因为这是教师命令之后才这样的。
(三)整体性和分子性的巧妙结合整体性和分子性的结合是通过收集数据的方法实现的。
具体的办法是,使用问卷得到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这些看法在每一个项目上有一个得分,这些得分的平均就是教师的互动行为一般描述。
关于这一点,下面还会有详细的叙述。
Wubbels等认为,通过问卷法,教师一般的互动模式可以通过学生不断的长久的观察得到,教师互动行为的整体性和分子性就这样被结合起来了。
(四)实证研究与QTI问卷提到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人们很容易想到哲学上的交往理论或者是教育学中关于师生关系诸多宏观的理论与辨析,我们这里所涉及的并不是这种意义上的研究,而是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教师互动行为并提出改进教师互动行为的有效建议。
实证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表(checklist)或者结构化问卷的方法,试图找到教师互动行为中若干维度,并把这些维度作为评价师生关系的指标。
问卷的所有维度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描述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
我们以Wubbels等人的QTI(Questionare On Teacher Interaction)问卷来说明。
QTI来源于Leary(1957)发展的一种可以图示人际间行为的模型。
Leary 的模型使用了影响维度(支配-顺从,Dominance,D-Submission,S)和接近维度(合作-敌对,Cooperation,C-Opposition,O)。
Wubbels等采用了这个模型并用它来描述教师的人际间行为。
在一个坐标平面上,横轴表示合作-敌对维度,纵轴表示支配-顺从维度。
合作-支配(CD)与支配-合作(DC)又成为两个不同维度,前者表示助人友好行为,后者表示领导行为。
这样,一共有八个维度。
让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维度上得到一个分数,分数从0到1,这样在坐标图上就可以得到教师互动行为的模型图。
为了方便不同的人使用QTI,QTI有多个版本,QTI的教师版有48个项目,如“老师很热情地讲课”,“老师信任我们”,“我们不懂时老师会意识到”等。
许多研究表明,QTI是一种有效且可以信赖的工具。
四、对教师互动行为研究的评价(一)有益的启示(1)提高教师素质从改变教师课堂互动行为做起。
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改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关于教师素质通常的议论是教师缺少什么素质,理想的教师应该如何,如有学者撰文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⑨……确实,教师需要这些素质,但是这些素质不容易把握,这些素质如何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微观的行为联系起来呢?教师互动风格的研究为我们找到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是告诉自己应该如何,而是着眼于改变自己教学行为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所有这些细小环节的改变最终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深刻变化并且会促成教师的人格成长,而且也肯定地会带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
(2)教师互动行为是教育改革的另外一种思路。
当前正值国家课程改革,研究者对教育改革的建议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前者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观点,后者如程序性教学,指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并不直接来自对教师的研究,而是来自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实质的研究,但是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仍然受到了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而每一种对教师的研究的发现都会深化人们对教师教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需要配套地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教师互动行为是一种教学方法之外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能力,使用QTI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明显的不足(1)研究结果应用的问题。
Wubbels等人一开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目标在于改进教师教育,所以我们关心的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影响新教师的互动行为的其他因素,如学校组织管理问题或教师负担过重等。
”⑩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这样的考虑是必要的,可是,课堂中教师的互动行为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东西,它和其他的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消极的课堂互动是因为教师负担太重而不喜爱教师工作的话,那么研究者的建议必然会失效。
看来,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教师才能使现有研究结果更加广泛地应用。
(2)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对教师互动行为少量的纵向研究表明了教师互动风格的稳定性。
Brekelmans等(1993)发现教师的支配行为在他们教育生涯的头十年中逐渐加强此后就十分稳定,而合作行为在整个的教育生涯中都没有什么变化⑾。
这个研究可能十分有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干预教师的互动风格。
江光荣则认为QTI测量的是类似于人格的一种稳定的特征而且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说明,即QTI来自于人格测量模型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是很难被改变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对教师互动风格的干预或者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效呢?另外,从道理上讲,改变一个具体的行为并不算太难,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互动风格似乎是一种稳定的特征,那我们改变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最初来自对新教师的关注,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问题大多数是新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有经验的教师的问题。
看来Wubbels等人的研究解决了他们研究的最初目的,即运用于新教师的培训,但是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讲,教师互动行为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释:①田园秀:《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7期。
②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③⑥⑿江光荣:《班级环境及其与教师风格和学生发展之关系》,2000年博士论文,未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