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与应用
激励理论与应用
激励理论与应用激励理论是指通过对个体的内在或外在因素施加一定影响,以达到促使个体发挥出更高水平能力和积极行为的目的。
在工作和学习等领域,激励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派别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激励理论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提高个体的工作和学习动力。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诸如奖励、反馈等方式,激发个体内在的动机,以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激励理论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大类。
内在激励是指个体内部产生的动力,如个体对工作本身的兴趣、成就感等;外在激励则是指外界给予的奖励和惩罚,如工资、晋升等。
激励理论主要由行为主义学派、人类需求学派和认知理论学派组成。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决定的,通过给予奖励可以增加积极行为的频率,而给予惩罚则可以减少负面行为的发生。
人类需求学派则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是驱使其行为的主要动因,通过满足个体的需求可以激发其更多的动力。
认知理论学派强调个体对行为的主观解释,个体的期望和目标导向决定了其行为的动力。
激励理论的不同派别对于激励的实施和效果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激励理论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体提高工作和学习动力,实现目标的更好完成。
首先,激励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设立奖金制度、晋升机制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此外,激励理论也对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需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其次,激励理论还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个体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性的子目标,以激发自己完成任务的动力。
同时,个体也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寻求反馈和奖励,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激励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激励理论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它强调人们的行为是受到内在或外在动机的激励而产生的。
在教育管理中,激励理论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透彻地阐述激励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激励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激励和惩罚的影响所产生的。
在激励理论中,激励的来源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种。
内在激励是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外在激励则是指外部的奖励、惩罚等外在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激励理论认为,为了激励一个人的行为,需要满足其基本需求,让其感到满足和愉快。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根据激励理论的原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理论的原理,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2.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激励后,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通过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4.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理论认为,有效的激励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理论与应用.pptx
• 4、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 有内在的自尊心。
• 5、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 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 义。
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二) 过程型激励理论
• 员工是满意度9与4(高40敬.4)业1度39(59.6)233(100)
否
107(64.1) 60(35.9) 167(100)
总计
201(50.2)199(49.8)400(100)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9.2520.9.25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反馈,产生新的需要
二 激励的理论和类型
•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 • 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 ERG理论 •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 麦克里兰-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马洛斯-需求层次论
• 1、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吃、喝、 住。
• 2、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 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 罗伯特豪斯-激励力量理论 • 布朗-VIE理论 • 波特,劳勤-期望几率理论
经济学对激励的研究是以“经纪人”为出发点,以利润最大化或效 用最大化为目的
第二节 现代经济学对激励问题的 研究
一 西方激励理论研究
• (一)隐性激励理论
• (二)新的激励机制——进入权
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
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激励理论是指激励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总和。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生活、提高学习成绩、发展个人潜能。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并提出一些激励学生的方法。
一、理论理解激励理论源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激励。
激励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对其行为结果的期望、对其行为成果的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激励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学校贡献。
二、应用方法1. 目标设定:根据激励理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目标的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激励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成绩和更好的表现。
目标设定需要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情况。
目标可以是个人学习成绩,也可以是班级、学院的整体成绩。
2. 奖励机制:根据激励理论,奖励是激励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奖励。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等形式。
奖励的方式需要公平公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功利化,避免学生只为了奖励而学习。
3. 自我激励引导:根据激励理论,个体的行为也受到自我激励的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辅导、个人成长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分析以某大学为例,该校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将激励理论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和课外活动管理中。
学校通过设定全校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争做学习标兵,通过竞赛、评选等方式肯定和奖励学习优秀者。
学校还通过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激励理论旨在探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动因。
而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激励理论,更是各个企业和组织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为激励理论的理论基础、应用场景、实际案例和激励理论的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探讨激励理论的奥秘和应用。
一、理论基础激励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层次。
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人类不断学习和成长。
而当一个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影响他的行为和表现。
基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激励理论认为,通过给予正向激励,可以促进员工的行为表现。
激励机制可以是直接的奖励,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提供更多的工作发展机会。
激励理论的核心是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被认可和回报,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二、应用场景激励理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无论是企业管理、团队建设、项目实施,还是个人目标达成,都可以采用激励理论来提升效果。
以下是几个激励理论的应用场景:1.员工激励企业管理中最常用的激励场景就是员工激励。
通过设定目标、制定奖励规则、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例如,设定员工完成特定任务后可获得一定的奖金或晋升机会,通过正确的时间点和方式,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完成效率。
2.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项需要协调和合作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激励可以有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协作。
例如,在团队中,为成员的贡献设定奖励或表彰规则,可以让成员更加努力地为团队的成功贡献一份力量。
3. 项目实施激励理论在项目实施中也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
这时候,可以针对团队和个人的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方式来提升项目成果。
例如,可以为项目成果的高质量和高效性设定阶段性奖励,鼓励团队成员在不同的阶段中给出最佳贡献。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励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在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励理论旨在了解人们的动机和行为,并提供有效的方式来激发个体或团队的动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激励方法。
第一部分:激励理论的概述激励理论是研究人们动机和行为的学科,它的核心是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做出特定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手段来影响这些行为。
激励理论包括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期望理论。
第二部分:激励理论的应用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来激励他们。
例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薪水可以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而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机会可以满足他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
满足因素(如工资、公司政策等)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意度,而激励因素(如成就感、成长机会等)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该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成长机会的工作任务来激励员工,并同时关注满足因素,以降低员工的不满意度。
3.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行动结果的期望值。
根据这一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
例如,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提供与目标相关的奖励,可以增强员工的动机并促使他们付出努力。
第三部分:常见的激励方法1. 管理层认可和表扬管理层的认可和表扬对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
当员工感到他们的工作得到认可和赞赏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提高工作动力和表现。
2. 绩效奖金和晋升机会为员工设立绩效奖金和晋升机会是另一种常用的激励方法。
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该理论由麦克利兰提出,认为人有三 种基本需求:成就、权力、归属。满 足这些需求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 表现。
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该理论由弗鲁姆提出,认为人们采取行动的激励程度取决于 他们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以及预计达到该结果的概率。
公平理论
该理论由亚当斯提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 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的比较。如果感觉到公平,人 们会受到激励。
06
结论
对激励理论的总结
激励理论在组织行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注如何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
效率。
输标02入题
激励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以物质激 励为主的激励方式,到现代的多元化激励方式,激励 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01
03
激励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员 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了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了解员工需求
识别员工的需求和动机
通过与员工沟通、观察和调查,了解员工在 物质、精神、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分析员工需求的层次和类 型
将员工需求进行分类,明确不同员工的需求 层次和类型,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制定激励政策
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包括薪酬、奖金、福利、晋升等方面的政策。
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04
激励理论的实践效果和挑战
实践效果
01
提高员工绩效
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从而提高整体绩效。
02
增强团队协作
03
提升员工满意度
激励理论有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 间的合作和互助,增强团队协作 能力。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工作场所中受到不同形式激励后产生的反应,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虽然每个人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同的动力因素都是不同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激励的影响,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在动机都会对工作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企业到个人都可以受益于这一理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激励理论的几个实践应用和实现的一些关键要素。
1. 激励理论在组织中的应用组织内的激励是管理者将员工的动机和目标与组织目标和策略相一致的过程。
通过奖励、奖金、升职、福利等等激励手段来激励员工达成组织目标。
基于成果的奖励制度、引进灵活的福利措施和学习机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激励手段。
但是,组织发现很多员工不是在物质方面不足,而是他们没有获得认可或感觉受到鼓励,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约20%至30%的员工存在这样的情况。
这也说明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员工需要更多的情感、智力和对他们努力的认可,而不仅仅是工资和福利。
因此,组织在制定激励策略时,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各种需求,充分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和信仰来创造出活力和积极性,并根据员工的需求适当调整激励手段来让员工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 激励理论在团队中的应用团队激励是一种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团队中的工作,认同团队目标、加强团队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价值的行为。
在团队中,激励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团队中不同成员创造的效果是不同的,他们对工作贡献和投入是不同的。
个人的动机和目标被融合到了团队中,个人收到的激励也随之影响着团队的表现。
在团队中,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赞扬与批评、.delegate(委派)任务等方式实现激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将员工分为不同的团队比赛来获得积极激励,以便更好地激发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形式,并提高工作效率。
3. 激励理论在个人中的应用激励理论通过别人的反馈来对个人进行激励。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激励理论(Motivation Theory)是指通过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愿望来解释个体行为的一种理论。
激励理论在心理学和组织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旨在研究什么因素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并通过激励措施来推动个体实现目标。
激励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激励驱动的。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需求、欲望和动机,外部因素则包括奖励、惩罚和社会环境等。
激励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理论(Need Theory):由著名心理学家亨利·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满足需求的动机驱动的。
马斯洛将需求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个体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动机理论(Motivation Theory):动机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内部的驱动力是什么。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
内因动机包括成就、晋升、认可等来自个体内部的驱动力,而外因动机则包括薪酬、奖励等来自环境的驱动力。
3.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自己付出和努力结果之间的期望。
这个理论主张,人们会根据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期望获得的回报以及目标的吸引力进行评估。
4.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会认知理论着重分析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调整。
在组织管理中,这个理论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可以通过赞赏、表彰和角色塑造来激励员工。
激励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组织和个体实现目标。
在组织管理中,激励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设计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来满足个体的成就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给予薪酬、奖金等物质奖励来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
激励理论的原理及应用
激励理论的原理及应用概述激励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研究人们如何被外部因素所激励,以及这种激励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动机。
激励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到激励的驱动,而适当的激励可以增强人们的动机和绩效。
激励理论在教育、管理、销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原理激励理论的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理论需要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它认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激励。
这些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分类,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需求分为满足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维度。
2. 动机激励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
人们受到激励时,会产生动机,驱使他们采取行动以满足需求。
激励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来源于个体内心的驱动力,比如个人的兴趣、热情和满足感;外在动机是指来源于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力,比如金钱、奖励和惩罚。
3. 激励效果激励理论认为,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人们的动机和绩效。
激励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提高动机:适当的激励可以增强人们的动机和投入程度,使其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完成任务。
•增强绩效: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人们的绩效和表现,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出色和高效。
•形成习惯:适当的激励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并促使其持续改进和进步。
应用激励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教育在教育中,激励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比如奖励、赞扬和认可,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管理在管理中,激励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管理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激励理论在企业实际的应用案例
激励理论在企业实际的应用案例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激励理论在企业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激励理论中的成就动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目标设定与员工激励上。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员工对于挑战性的任务和取得成果有较高的动机。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例如,谷歌公司就以推行“谷歌20%”制度而闻名,即员工可以拿出20%的工作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其次,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上。
期望理论认为,员工对于付出努力能获得合理回报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度。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满足员工的期望。
以亚马逊公司为例,该公司推行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员工能够通过良好的工作表现获得相应的晋升、加薪和股票期权等奖励,这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公司的业绩。
此外,激励理论中的公平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通过比较自己的工作投入与回报与他人进行公平对比,从而产生公平感。
因此,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要注重公平性,避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以微软公司为例,该公司推行了一套公平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工资与其工作贡献和市场价值相匹配,这既满足了员工的公平感,也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激励理论在企业实际中还可以应用于提高团队合作和员工凝聚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手段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支持,提高团队的绩效。
比如,像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都推行了一套以团队为单位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之间合作团队。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留存率。
总结起来,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激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激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本概念激励是指通过提供一定的激励手段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从而推动个体或团队实现目标。
激励可以是物质或非物质的,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可以是内在或外在的。
激励的基本原理1.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是基于个体的需求驱动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激励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层次来设计合适的激励方式。
2.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对激励结果的期望,通常包括期望价值和期望成功的概率。
激励应该关注个体对激励结果的期望,并提供合理的期望价值和成功的可能性。
3.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比较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与他人的比较来评判是否获得公平的待遇。
激励应该注重平等和公正,避免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以免影响激励效果。
常见的激励方式和应用1.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奖金、股权等物质性激励方式。
物质激励可以直接满足个体的物质需求,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绩效来确定激励的形式和数量。
2.非物质激励:包括表扬、认可、晋升、学习机会等非物质性激励方式。
非物质激励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对于提升个体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的价值观和成就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3.团队激励:团队激励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推动团队协作和合作,促进团队的目标达成。
常见的团队激励方式包括团队建设活动、团队竞赛、团队奖励等。
团队激励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4.个性化激励: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所以个性化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个性化激励可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激励措施。
常见的个性化激励方式包括个人目标设定、个性化奖励、个人培训等。
激励的应用案例1.Google的20%时间制度: Google鼓励员工利用工作时间的20%来开展自己的创新项目,给予自由度,激励员工的创新和想象力,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许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激励理论与应用
延伸阅读:塞利格曼《真实的快乐》 快乐是由三项要素构成: ①享乐:兴高采烈的笑脸 ②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投入程 度 ③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 的目标 什么是真快乐?三项要素之中,享乐带来的快 乐最为短暂。塞利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大家 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 但是 以人为本的观念
• 吃的第一个 层次是吃饱; 第二个层次 就要吃好; 再发展到吃 出健康和文 化来;然后 就上升到精 神层面上去。
上甘岭战役中后勤人 员正在分发面粉
职业安全中建筑工地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球建筑界关注的问题.在香港,建筑工地 意外约占全部工业意外的20%;英国的工地意外占四项主要工业意外的超过40%; 在澳洲,平均每100,000个工人就有5.6个工人因为工地意外而死。
失业:一般的发达国家都将失业率保持在4%~8%,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变相的推动就业。
与学生比有审美观不同
上级可能有不足或缺陷
同事之间价值观有不同
与家长比有地位的不同
马 丁 · 塞 利 格 曼
感悟1:只要你不停的蹦跶总有机会碰到开关脱离困境,逃离痛苦的囚笼
感悟2:乐观是延长生命的最好良方,每一天的日子一定要过得有 “阳光”的味道!
人最可怕的是没有需要, 人最最可怕的是没有底 线的需要。
(3)行为: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 行为,是激励的目的。
(4)外部刺激:是指在激励的过程中,人们所处 的外部环境中诸种影响需要的条件与因素。主要 指各种管理手段及相应形成的管理环境。
二 、经典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激励理论前提假设
一 激励概述 1、激励 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
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课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以上两种解释合二为一。那就是:员 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 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 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工的某一行为给予肯定,从而使职工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二)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
果, 使职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以避免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从而 使职工按要求的方式行事。
(三)自然消退: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些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
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当此行为长期得不到正强化时就会逐渐消失。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 1.JK活动的基本概念: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为解
决这些问题发挥创造性,积极向存在的问题挑战所 开展的小组活动。
• 2.JK活动的基本思想 • 3.JK活动的目的
(1)使每个员工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提高; (2)尊重人性,创造明快工作场所; (3)在工作中得到欢乐和喜悦; (4)使企业蓬勃发展。
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 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 激励措施的总和。
• (二)激励机制的建立(P350)“7S”模型
• (三)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应该 遵循的原则(P351)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1.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昂的 士气在工厂人人能畅所欲言; (2)丰富全员的创造经验并能灵活应用; (3)向能力的极限挑战; (4)成为工厂的开拓者; (5)使每人都成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0篇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0篇第一篇一、激励理论的简介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而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的方式,从而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的平衡。
只有掌握正确的激励手段才能够更好地改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为企业以及员工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及发展空间。
在众多的管理理论中,激励理论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理论。
激励理论中的核心在于人,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首先必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而激励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员工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大大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好处。
而激励理论主要分为需要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种。
其中,需要型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和了解员工的动机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的基础上,对人进行激励和满足,员工在获得激励后表现为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显著提高。
三种不同的激励理论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了解员工的利益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满足,最后获得企业预想的结果。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性1.实现员工的价值需求。
员工在为企业进行劳动和付出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因此,企业在激励员工的时候应该重视实现员工的价值需求。
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的需求包括较多方面,但是有重要和次要之分,企业在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应该尽量满足企业员工的重要需求,而不是仅满足次要需求。
例如,员工需要安全需求,但是这个需求相比于经济需求、尊重需求、社会需求等需求而言显得比较不重要,仅满足这个需求并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反,若企业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理论与应用激励(Motivation)一词来自于古拉丁语“movere”,其原意是指“移动”。
现在,人们已经将其引申至有关员工的激励方面,并且将其定义为鼓舞、导向人的行为,使人们朝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
激励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而,一个组织要能够卓有成效,就必须重视能够使人加入某一组织并在其中努力工作、成绩突出的激励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外界推动力转化为自身动力,使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
当前,激励问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所重视,并且也是管理人员和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激励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据此为管理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lana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是研究人的需要和动机及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为广泛也最为人知的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人类便受到想要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这些需要被假定是按其优先次序而排成阶梯式层次,人们以一定的顺序依次来满足这些需要,从最低级需要直到最高级需要。
3.1.1五大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可以将人类一系列复杂的需要归纳为五类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类需要排列的层次结构如图3.1所示,它们是有序地纵向排列,依次被满足。
图3.1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要。
虽然这些需要的级别最低,但这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
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这类需要之后,才可能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即所谓“衣食足然后知荣辱”。
很难想象,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还会对诸如安全与爱情、信任与友爱或渴望名誉与声望等其他事物感兴趣,对于此人而言,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据最大优势,他的首要动力便是得到食物。
此时,只要能够使他满足饥饿的任何措施都会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因此,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只能退居幕后。
当然,尽管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但当前仍然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需要。
因而,在一个组织中,如果员工还处于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忙碌的状态,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够获得报酬以满足生理需要,而不在乎所做的工作如何。
只要能够满足需要,任何工作都是可以接受的。
2)安全需要这是第二层需要,这些需要以对安全的物质和情感环境的渴望为中心,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职业安全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要。
假如人们的生理需要已经基本上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这种对安全的需要,而在它未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也就是满足这种需要。
只有有助于人们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才能发挥激励的功效。
在一个组织中,出于对安全的需要,员工们往往都追求一种安全而稳定以及有着良好的福利待遇的工作。
在他们看来,工作是一种不至于失去基本需要的保障,因而在工作中也表现得较为循规蹈矩。
3)社交需要这是第三层需要,也被称为归属需要,主要包括人们希望被某一团体接纳,以及对友谊、爱情和隶属关系的需要。
当前面两项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出出来,并且产生激励作用。
这种需要是一种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的需要;是一种渴望被团体接纳并成为其中一员,有所归属的需要。
一旦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健康,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对工作的不满程度增加及高缺勤率。
作为组织中的管理者,一旦认识到员工的社交需要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就应该提供一种能够使员工之间增加社交往来的工作,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4)尊重需要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属于一种低级的、生存的需要,而第四、五层次的需要是属于随着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即是一种高级的、发展的需要。
社会中的人都渴望有一个有价值的自我形象,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也对别人表示尊重。
尊重需要的存在,使人们更加关心成就、名誉、声望和晋升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别人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的最佳表现。
当他们获得以上这一切时,也就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果这类需要受到阻挠,将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对一个组织来说,在激励有这种尊重需要的员工时,就应该充分强调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作出公开地表扬和奖励,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一层,是指人们对于与自己能力相称并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工作的一种需要。
在这里,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尽可能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也就是马斯洛所说的所谓“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
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有这类需要的人,往往都有着较高的自觉性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自己也能够接受他人。
但是,他们往往都要求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而独处,以便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相对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难满足的。
它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会在人们慢慢满足它的过程中不断升级。
对于组织中存在的有着自我实现需要的员工来说,若工作中能充分让其发挥积极性,能有所作为的话,于他们而言则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
因而,管理者应当针对富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员工,在设计工作时考虑运用一些适用于复杂情况的策略,让他们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3.1.2需要层次理论小结马斯洛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而这种激励又来源于阶梯层次的需要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
当某一特定的需要未被满足时,这种需要就会在人的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一旦它相对得到满足,就不再是激励因素,而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取而代之。
因而,人们是按照“失望—满足”的不断循环从五层次需要的低部顺势而上的。
同时,马斯洛也指出,得到满足的需要不会因为高一层次的需要出现而消失,它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要影响行为。
因而,在同一时期内对于同一人来说,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只有一种需要占据支配地位。
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是按其优先次序排列成阶梯式层次,但这种层次关系对所有的人并不是都完全相同的,尤其是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往往会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排列顺序。
但是无论如何,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要。
3.1.3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现后,使许多研究转向了这一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当需要被作为一种激励力量来加以运用时,管理者无疑应该创造一种能够让员工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设计,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也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往往会导致员工的挫败感,甚至出现离职现象。
此外,在组织中做制度变革的时候,应考虑到是否会对员工的需要产生影响,而一旦促使需要发生改变时又会产生什么情况等等。
举例来说,当一家企业将其销售员的佣金比率下调或实行单纯工资制,往往会导致一些顶尖销售员的业绩下降或离职,但却给业绩平平的销售员以安全感。
由于这种在设计计酬方式时较多地考虑安全因素而忽视了发展需要,往往会导致企业中充满安全导向而非业绩导向的销售员。
但是,存在这两种需要的员工在企业中经常是同时并存的,如何作出权衡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因此,需要层次上的变化向管理层提出了挑战。
一般说来,应针对员工的需要做出工作设计,对有着不同需要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要注意生理需要一经满足就会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注重安全感的员工来说,应该给他们提供一种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而不适宜做一些富于挑战和冒险的工作;当社交需要成为主导需要时,应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注意给员工创造一些社交的机会;当荣誉感是主要激励力量时,应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对他们予以表彰和鼓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而言,由于任何工作都存在创新余地,管理者就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以激励其创新心理和能力。
3.2成就需要理论哈佛大学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David C.McCelland)强调人的基本需要有3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他曾经广泛研究过成就需要,尤其是企业家们的成就需要,从而发展出一套成就需要的理论。
3.2.13种基本的激励需要与马斯洛不同,麦克利兰不讨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他主要研究人的生存需要满足后,人们所产生的其余那些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成就需要是指人们按照最优秀者应该达到的标准进行工作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或驱动力。
麦克利兰认为,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作出成就的愿望,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受到成就需要的强烈驱动。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成就本身远比成功后所获报酬重要得多。
因而,他们总是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但是,他们同时也比较实际,愿意冒一定的风险,但这并不是盲目地赌博。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权力需要是一种想要控制或影响其他人的愿望或驱动力。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往往都喜欢承担责任,并能对其他人施加影响,因此也就乐意追求一种能够处于被他人重视和具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
由于他们格外关心怎样才能获得权威和对他人产生影响和控制,相比较而言,对有效的业绩表现也就不那么过分重视了。
3)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归属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合群需要,是一种希望被其他人喜欢和接受的愿望或驱动力。
相对而言,麦克利兰对归属需要的关注最少。
他认为,具有高归属需要的人,总是积极寻求一种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喜爱,也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关爱,渴望相互间的高度理解和充分沟通。
因此,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工作环境。
以上3种需要的排列顺序不是固定的,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排列顺序。
倾向于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着强烈的要求;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往往有一定才干,希望担任领导,能够影响和控制其他人;倾向于归属需要的人,则重视从组织、团体和他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情谊。
对于组织而言,拥有成就需要的人越多,越有利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3.2.2高成就者的特点麦克利兰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有“作出成就的动机”,但是只有大约10%的人受到成就欲的强烈激励。
因而,高成就者就与一般人存在着差异,他们都有着使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或更有效率的愿望,往往追求的是:①强烈要求承担为解决问题而寻求办法的个人责任;②倾向于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并且愿意承担经过预测后的风险;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得到具体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