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李世奎等主编)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生长习性类解答技巧、农业生产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生长习性类解答技巧、农业生产思维导图(1)季风水田农业(2)商品谷物农业(3)大牧场放牧业(4)乳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7)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黄麻-印度;橡胶-泰国;咖啡-巴西;可可-科特迪瓦;油棕-马来西亚(8)旱作农业分布世界:中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超过250mm (较差)特点:1.传统耕作方式,手工劳动为主;2.产量低,商品率低;3.机械化水平低。
4.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自然依赖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麦、谷子、大豆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甜菜(9)游牧畜牧业分布世界:北非、西亚、中亚及非洲南部干旱地区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气候:半干旱、干旱气候地区特点:1.放牧性高、逐水草而流动2.商品率低3.技术水平低主要牲畜及分布:北非、西亚-骆驼、绵羊、山羊;中亚-马;东非-牛;中国-牛、绵羊、马、山羊、骆驼(10)地中海农业分布:南欧、西亚、北非、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特点:1.农业生产规模小;2.机械化程度低粮食作物:小麦、大麦(冬季作物)经济作物:油橄榄、葡萄、柑橘、无花果(抗旱耐热)常考问题:1.美国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及其与中国的不同A.季风水田农业与水稻种植业的区别季风水田农业是水稻种植业的主要集中经济区域;而只要符合水稻好暖喜湿习性的地区,理论上都是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从空间分布上可以看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而水稻种植业还可以在雨林区B.美国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控制,雨热同期;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河流下游,土壤深厚肥沃;美国工农业基础好,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便利的交通。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1、农业知识体系2、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开辟,日火线积1.24万平方千米,生齿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裕且水质优良,泥土肥沃。
比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取现代技能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泥土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畴。
(1)剖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剖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历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4、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阅读图文质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龙果树原生于中美洲热带戈壁地区,火龙果肉多、味美,兼具食用和药用代价,在我国属于稀有水果。
火龙果树喜光热、怕霜冻,4~11月为产果期,整个生长发育历程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温度低于5℃时易产生冻害现象。
耐旱、怕涝,喜肥耐瘠,在泥土浮浅的山坡地石山地均可种植。
四川米易县城位于安定河谷地,有铁路与高速公路从谷地中穿过。
河谷地区植被极为稀疏,大多为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岩石裸露。
比年,米易县安定河河谷引进火龙果新品种,大力成长火龙果生产,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火龙果生产基地,并大量销往北方市场。
下图示意四川米易局部地区。
(1)剖析米易县能够种植优质火龙果的气候条件。
(2)阐述米易县火龙果能够大量销往北方市场的原因。
5、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地形(以河谷为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019·新课标天下Ⅰ,36(1)(2)(4),18分]阅读图文质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华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绽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泥土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着花季候,于入夜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绽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2. 城市化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明显。
3.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2. 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
3. 北方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南方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
用“ 3 s ” 技 术 进行 细 网格 的推 算 , 应 用 GI S技 术发 展 适合 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资 源特 点 的特 色农 业和 精 细农 业 。并 对 目前 农 业 气候 资 源 区划工作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作 了分 析 。
关 键词 : 农 业 气候 ; 区划 ; 指标 ; “ 3 S ” 技 术
农 业气 候 区划 是根 据对 主要农 业 生物 的地 理 分
上 个 世 纪 ,我 国 的 区划 研 究 大致 以 1 9 5 0年 为
布 、生 长 发育 和产 量形 成 有决 定 意义 的农 业气 候 区 界 , 其前 为 区划 工作 的 近代起 步 阶段 , 其 后则 为 区划 划 指标 ,遵循 气候 分 布 的地带 性 和非 地带 性规 律 以 工 作 的全 面发 展 时期 。2 0世 纪末 至 今 , 区划 工作 正 及 农业 气 候相 似 和差 异性 原 则 ,采 用 一定 的区划 方 步 人综 合 区划 研 究 阶段 。 1 9 2 9年 竺 可 桢发 表 的《 中 法 ,将 某 一 区域划 分 为农 业气 候条 件 具有 明显 差 异 国气候 区域 论 》标 志着 我 国现代 自然地 域划 分研 究 的不 同等 级 的区域 单 元 。农 业 气候 区划 的主要 目的 的开始 。 2 0世 纪 2 0 _ _ 3 0年代 这期 间 国 内外 一些 学者 是 为制 定农 业 生产 计 划和农 业 长远 规 划服 务 。它 着 从 区划 的地 域 分异 规律 等方 面对 我 国的 自然 区划作
安排农 业 生 产 、 优 化农 业 产业 结 构 、 避 免 作物 布局 的 次 全 国农业 气 候 区划 , 取得 了许 多 成果 , 对 当 时合理
第4章 第1课时 农业、工业(核心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
第四章第1节、第2节中国的农业与工业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农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和等部门。
二、农业的分布1.地区分布(1)农业的东、西部差异:(2)农业的南、北部差异:2.畜牧业3.渔业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形成了黄渤海渔场、 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和渔场等四大渔场,淡水渔业生产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这里。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4.林业(1)分布(2)双重效益林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提高了林区人们的收入,又美化了城乡环境。
三、农业基地建设1.布局原则——。
2.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例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业;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业等;(2)社会经济条件:如、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在城市周边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乳肉、禽蛋的产量增加。
()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很多地区林业、牧业比例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水稻耐寒品种培育成功,使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向北扩展至黑龙江流域。
()四、科技兴农依靠,发展、、农业。
【要点提示】一、基础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二、1.(1)(2)2.3.舟山北部湾河湖众多4.(1)A东北天然 B西南横断天然 C东南人工(2)生态恢复三、1.因地制宜2.(1)淡水渔畜牧(2)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技术进步四、科技进步优质高产高效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一、工业的分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
1.条件自然条件:如丰富的、平坦的、充足的等;社会经济条件:如便捷的、一定的等。
2.分布我国工业分布,从整体上看,部地区工业分布密集,部地区工业分布稀疏,呈现出、、分布的特点。
3.沿海四大工业基地认识四大工业基地:濒临的海域、主要城市及铁路线。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世界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受洪涝威胁大中国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洪水侵袭3.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1)(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二、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我国旱灾的分布及自然原因4.危害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易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我国多发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大致有三条路径的台风影响我国,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图说-----中国地理地图(气候)
图说-----中国地理地图(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5.1 中国的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A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地膜阻断土 壤空隙,经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从而影响植 物根系的呼吸,危害农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 肥的运移,①③正确。地膜有保温、保土作用,从 而②④错误。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第(1)题,考查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具体 原因。四个选项中的粮食主产区分别位于我国东部 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 达程度存在差异,耕地面积和粮食需求存在差异, 经济越发达,商品粮地位下降越显著。这是因为工 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乡建设占地和人们 对肉、乳、蛋等禽畜产品需求增多,使耕地减少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益的农业压缩粮食生 产,使其商品粮地位下降。太湖平原经济最发达, 故选A。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CD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解析】第(2)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 因是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 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 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 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A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 施,而非提高单产; B 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高玉 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考点2】
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2—1】(2012· 新课标卷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 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 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中国的气候
2、下图反映的是夏 季节的情况,图中的 等温线密集,说明当地气温受 地形影响 较大,且山地南北两侧的气温比中部地 区偏 高,从地形上看,这里分布着 东西 走向的 天山 山脉。
3、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 地方,主要原因是10 :①深居内陆,夏季 升温 快,加上云量少,光照强;②地 势低洼,四周高山环绕,热 气流难以散 发。
(2)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和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东南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深距 内陆,加上山地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运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解释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并分析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
8、当西南季风控制我国西南地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华北遇春旱
B.江南有梅雨
C.东南遭台风
D.华南有寒潮
9、我国的草原多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B.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C.东北、西南的边缘山区 D.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 答10~11题: 1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 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 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 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 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8
环节四:当堂检测——检查基础知识把握情况。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中图版
【审题突破】 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1957 年 开 始 垦 荒 ” 说 明 开 发 晚 、 原 始 环 境 破 坏 轻 ; “土壤肥沃、精准施肥”是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 产量大,商品率高。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中
三江 黑土
商品粮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 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 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 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 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卉的需求量大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 壤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 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 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主要农 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粮基地
主要影响因素粮食作 物
东西平面、华北平原、
利:地广人稀,土壤
小麦
西北灌溉农业区
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松嫩平原、三江
交通便利
玉米 东北平原、华北平面 平原
粮
不利:热量不足,复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复习纲要——Hu Shuo中国地理知识纲要(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一中国地理概况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
省区之最。
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一、农业区划的指标50年代和60年代均受到资料的限制,尚未具体提出区划的指标,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不少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提出一些具体指标。
现就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区划指标概述如下:郑度、张荣祖、杨勤业著《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一文认为:“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人为措施不易大规模或长时间地改变它。
以最暖月平均气温为主要指标,日均温稳定大于5℃的天数和影响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为辅助指标,划出寒冻、寒冷、温凉、温暖等地域类别。
”并认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分成为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限制性因子。
以干燥度(年蒸发力与年降水量之比)作为主要指标,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把西藏划分为湿润、亚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五个地域类别。
”安新固《西藏农业区划初步探讨》一文虽无具体指标,但他认为:“从水热条件分布状况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暖热湿润类型、温暖半湿润类型、温暖半干旱类型,温凉半湿润类型、温凉半干旱类型、温凉干旱类型、寒冷半湿润类型,寒冷半干旱类型、寒凉干旱类型。
” 王保民《西藏气候区划》一文认为:“目前,人们一般采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作为划分气候带的主要指标,这在气温较低的西藏是不适用的。
我们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积温作为主导指标,大于10℃日数作辅助指标划分为亚热带山地、高原温带、高原寒温带、高原寒带。
”在湿润情况方面,他认为:可采用年湿润系数作为主导指标,年降水量和6~9月降水量分别作为辅助和参考指标,将西藏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干燥五个类型。
林振耀、吴祥定著《青藏高原气候区划》一文认为:在西藏高原大于10℃的天数若少于50天,麦类作物难以成熟。
他们采用大于10℃的天数等于50天,作为高原上栽培作物能否成熟的重要指标,选用干燥度作为二级区划的主要指标,年降水量作为辅助指标,把全自治区划分为五个热量带(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亚热带山地、热带北缘山地)和五个干湿不一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干旱)。
第38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 稳定性决定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 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 绿洲农业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技法点拨]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
影响农产品品质
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 气候 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 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
程投入
不稳定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条件 地形 水源
具体影响
典例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 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 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 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农业布局的变化 西部草原
水稻生产
副食品基地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疑点辨析】 (1)评价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农业也十分发达,但农业机械化程度远不如东北区,你认为主 要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 (1)利:①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的生长;②作物生长期长,农作物品质 好;③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弊:①热量不足,制约农作物品种、熟制和生产季节等;②易受低温冻害的 影响。 (2)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而长江三角洲湖泊广布,耕地缺少成 片分布。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5
第五页,共38页。
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与澳 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比较特点。
优势比较: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生态系统, 农民可以有效合理地进行农事安排,还可以根据市场 (shìchǎng)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即农业生 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shìchǎng)的适应性。我 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具有多样化(如生物资源品 种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的特点,但生产结构具有单 一性,未将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dìèr)部分 人文地理
第2课 主要(zhǔyào)农业地域类型
1
第一页,共38页。
2
第二页,共38页。
【锦囊】中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 1.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 比较特点。 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 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 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gōngyè)、先进的科技、农工商 社会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 的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 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19
第十九页,共38页。
【解析】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 图能力。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北侧地形平坦 (píngtǎn),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东南地区 以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果业。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图示 中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区域特征来分析。
C.水热充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