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主题:爬山虎的脚(Botanical name: Ampelopsis)学习目标:1. 了解爬山虎植物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2. 掌握爬山虎植物的应用领域和重要价值。
导学步骤:导入(5分钟):引入爬山虎植物话题,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爬山虎植物的外貌特征: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性灌木植物,通常攀附于建筑物和树木上生长。
它具有长而弯曲的茎,叶子为三、五或七裂,并带有锯齿状边缘。
爬山虎的茎和叶子通常呈现深绿色。
2. 让学生探究爬山虎的生长习性:询问学生爬山虎通常生长在哪些地方?它如何攀附于建筑物和树木上?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爬山虎通过其茎上的附着根向上攀爬。
3. 讨论爬山虎的适应能力:询问学生爬山虎具有哪些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引导学生注意它的耐寒性、耐旱性以及能够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生长的能力。
拓展(15分钟):1. 认识爬山虎植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探究爬山虎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他们思考爬山虎植物在建筑装饰、环境修复和药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2.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收集关于爬山虎植物应用领域的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3.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5分钟):回顾学生通过这堂课了解到的关于爬山虎植物的知识,强调其在建筑装饰、环境修复和药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提醒学生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周边环境寻找并拍摄爬山虎植物的照片,学生需要在拍摄照片时保持安全,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描述,包括植物的外貌特征和所在环境等信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看单元导语页,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第一条是阅读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习作要求。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作者从颜色、气味、不同角度等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叶圣陶笔下《爬山虎的脚》,继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巴山虎”。
它的茎如果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支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如果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墙壁。
另外爬山虎具有美化环境、遮挡强光、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
图片三、出示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自主读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事情?检测学习成果。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你会读吗?均匀叶柄蜗牛枯萎弯曲你会写吗?虎占茎柄萎隙操嫩顺固瞧叠大家读得真认真,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完整版通用
6.爬山虎的脚爬的,最后描写了爬山虎的_______和_______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
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
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抓重点词语,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教学重点)师:爬山虎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本领呢?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找答案。
生:我找到了,爬山虎的本领是爬。
(生读相关句子)师:请你用“△”标出关于“爬”的动词。
你能把这些动词突出地读出来吗?生:能!(生读,教师适当指导)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爬的样子。
(放录音)师: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演示爬的过程?生:我来试一试。
把我的身体看做是爬山虎的茎,胳膊看做是细丝,手指看作小圆片,请大家读书中的句子,我来演示给大家看。
(其他学生读,该生演示)师:你演示得真棒!大家给他点掌声吧。
师: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的,那你们知道它的爬和壁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吗?生:壁虎的脚爬行是不能留在那里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说得真好。
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
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生齐读)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蛟龙的爪子?生:因为脚很多,样子相似。
师:你是说样子相似。
除了样子相似,还有其他原因吗?生:蛟龙的爪子很硬,样子很相似,又能抓住墙。
师: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它“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连续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自然段(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3、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直奔重点,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读文画“脚“(一)读一读?1、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注意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作者注意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这是写是脚的形状。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师:这是写是脚的颜色。
师:男生读脚的位置,女生读脚的形状,全班一起读脚的颜色。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二)画一画?1.教师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片嫩叶。
师: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柄,那谁来画一画脚。
2.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三)议一议学生评议,纠错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呢?来说一说师:那请你来画一画。
过渡: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1.读文画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篇爬山虎的学习,一方面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对身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玩猜一猜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教师模拟第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那个同学平时最善于观察了。
(这时学生思考,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就这样通过小猫脚图片、小鸭子脚图片、小狗图片和爬山虎脚的图片,引出脚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动物有脚,我们的植物也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脚,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拉朗读,勾画出不会、不懂得字词,同座之间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学习。
2、再度课文,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勾画出爬山虎脚的描写句子,然后四人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如何爬的这四个方面去寻找)。
3、深入研读课文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描写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在这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来介绍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辞手法。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 13 个字。
会写“爬山虎、操场”等 16 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细致且连续的观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知识链接爬山虎,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资料,了解爬山虎的相关知识。
(二)字词学习1、读一读,认一认均(jūn)柄(bǐng)蜗(wō)曲(qū)萎(wěi)2、写一写,练一练虎(老虎)操(操场)占(占领)嫩(嫩绿)顺(顺利)均(均匀)叠(重叠)隙(空隙)茎(根茎)柄(叶柄)萎(枯萎)瞧(瞧见)固(坚固)(三)课文内容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内容?2、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在哪?3、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什么?(1)刚长出来的叶子:(2)长大的叶子:4、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形状是怎样的?5、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爬”的过程的?(四)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准确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2、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五)拓展延伸1、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记录下你的观察所得。
2、阅读与植物观察相关的书籍,如《植物的秘密生活》等。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感受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描写。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 13 个字。
能正确读写“爬山虎、均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想象体会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3、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植物,它们各具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特别的植物——爬山虎。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爬山虎的奇妙之处吧!2、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学习第 2 自然段,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特点的句子。
交流: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嫩红、嫩绿、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儿空隙)观看图片或视频,直观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读出叶子的美。
(3)学习第 3—5 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自由读第 3—5 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样子怎样?颜色如何?交流: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出示图片或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加深印象。
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交流: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导入1、谜语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2、实物展示同学们,老师今天把它的伙伴请来了,认识吗?(爬山虎)3、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凉等。
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它形态与野葡萄相似,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荫、耐贫瘠……4、过渡语爬山虎不仅长得美,而且作者叶圣陶先生把它写得更美。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复习生字、生词4、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6、上下文理解词意。
7、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为什么用爬山虎而不用绿萝呢?4、再读这一段,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美!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那么,你们知道这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划出关键的词语。
五、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关键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长出叶柄生出吸盘紧贴墙上。
3、师生合作演示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4、请同学们用朗读来告诉老师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5、质疑: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师引导:小小的脚竟能这样牢牢地趴在墙上,靠的是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以防止学生有轻视小小的脚的力量。
(没有这双小小的脚,爬山虎怎能牢牢地趴在墙上呢?)6、再读这一段,感受“爬山虎”强大的生命力。
想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美之情。
以“我”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板书:爬)7、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了,很好!叶圣陶先生还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写得很具体、很细致。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说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说课导学案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小米在拍摄校园微视频时,发现了墙角一株爬山虎,并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和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动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难点1.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2.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想。
2. 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每组描述一下爬山虎的形态特点。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到校园或家中附近找一些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它们的外形、颜色等特点,并和爬山虎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通过口头描述或画出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进行复习。
2. 学习内容1.引导学生讲解爬山虎根部的“脚”,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分角色表演《爬山虎的脚》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分组进行“我的微视频”拍摄,每组选择一个小主题,观察并记录下周围的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自带植物或植物种子到教室,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
2.鼓励学生课外探索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形成小组汇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实地观察练习。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自然科普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探索自然之美。
以上便是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的优质说课导学案的分析与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一、情境导入,预习交流(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均匀)。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综合答案)三、互动研究,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爬山虎的脚》,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表达不同的时间顺序。
通常表达时间的成分有“地点、时间、事件”的顺序。
可以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火车站,我看到了一只小狗,它抬起了头,看了看我。
”问题可以是:“在哪里?”“干了什么?”“干嘛的?”可以先用简单短语表达,然后再将句子再组合起来。
句子中的时间顺序要求要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增加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如何表达不同的时间顺序;掌握描述事情发展的变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时间顺序表达形式;理解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描述事物发展过程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1.1 师生共同观察一个照片(如树上的果子)或物品(如蜘蛛)。
1.2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在做什么?”“你们认为这个物品的状态或行为是如何发生改变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发生的?”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 学习与探究2.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确定时间描述的顺序。
2.2 学习新词汇:爬山虎、连忙2.3 教师以示范的方式,通过时间描述的顺序,引导学生一起编写一段短文。
例如:“我看到了一只小鸟,它在树上唱歌;突然,它停止了唱歌,飞走了。
”学生可以帮助老师选择合适的词语描写出物品或图片的发展变化。
2.4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图片进行描述,然后进行展示让其他的同学观察,根据展示内容猜测图片的变化过程。
3. 巩固与拓展3.1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图片,以描述的顺序写一篇小短文。
3.2 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可以选择在班级上进行交流。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1. 能够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 能够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并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过程。
3.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4.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5. 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进而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6. 学习作者如何利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具体描写周围的事物,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7. 激发学生们细心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掌握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如何用脚在爬的过程,通过作者对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致描写,理解其生长状态和爬升机制。
这要求学生能够仔细阅读课文,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对爬山虎生长特性的清晰认识。
学习难点则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描述得如此生动具体。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 拼写并注音:爬山虎()嫩叶()触角()痕迹()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均匀:_________________重叠:_________________空隙:_________________痕迹: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二、课文内容理解1.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爬山虎是如何利用它的脚往上爬的?请简要描述。
3. 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并体会其特点。
三、写作技巧分析1. 作者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关键词汇:“爬山虎”、“嫩绿色”、“紫红色”等。
2.了解课文中描述自然风光的部分。
3.理解课文的寓意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比喻和意象。
2.能够通过课文理解自然界的美好与神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熟悉课文内容,做好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准备。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准备笔记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的脚”可能指的是什么?学习理解•逐段解读课文,注重语段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比喻的含义。
思考拓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爬山虎’的现象?”•引导学生想象“爬山虎的脚”其实代表了什么。
总结评价•综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脚”寓意的作文。
2.熟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3.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爬山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神奇。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一课时【本文导学案以《爬山虎的脚》为文本,旨在援助同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修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同砚更好地熟识自己,增强对生活的热忱,培育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全面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
】一、文本摘要在这篇《爬山虎的脚》中,作者叙述了一只爬山虎的脚,在大自然中寻找食物和生存的故事。
通过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活状态,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热忱之情。
文章富有感情颜色,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异和秀丽。
二、导学问题1. 文章中描述的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2. 通过爬山虎的脚,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3. 你对大自然有怎样的熟识和感受?如何在平时生活中保卫环境,珍爱自然?三、教室引导活动1. 文本理解:请同砚们在课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
2. 小组谈论:同砚分成小组,谈论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画画等形式,让同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忱和敬畏之情。
四、延伸进修1. 继续阅读:进修其他描写自然的美丽文章,增加自然文学和鉴赏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走进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秀丽和奇异。
3. 环保宣扬:举办环保宣扬活动,呼吁大家保卫环境,珍爱自然,共同构建美妙故里。
通过本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的进修,期望能够引导同砚更好地熟识自然、热忱自然,培育同砚的感受力和综合素养。
让同砚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懂得珍惜生命,热忱生活,为构建美妙故里贡献自己的力气。
第二课时一、导言本次导学案将以孩子文学作品《爬山虎的脚》为进修对象,通过阅读、分析和谈论,援助同砚深度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培育同砚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将会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文本背景《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关于环保和自然保卫的孩子文学作品,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爷爷在山上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引发了一系列的沉思和行动。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精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精品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故事内容,理解主要情节。
2.掌握生词“认真”,“盯着”等的意义。
3.能够描写山峰气势恢宏的景象。
4.发表对山的感觉和想法。
二、课前准备1.讲台前摆放准备好的教材课本。
2.复习备选生词“认真”,“盯着”等的意义。
3.准备展示山峰图片,带动学生参与讨论。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引导学生展示对山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思考。
2.介绍《爬山虎的脚》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1.学习生词“认真”,让学生讲解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2.听读课文,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发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分组讨论山峰气势恢宏的描写,展示学生对景象的描绘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1.展示真实山峰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山的景象。
2.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故事中的内容想传达什么样的思想。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感想的发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内容,尽量准确地复述故事情节。
2.完成练习册上与《爬山虎的脚》相关的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会表达对山的感觉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或者其他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风景,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希望这份导学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学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学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和对生命的尊重。
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语文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读《爬山虎的脚》,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
3.探讨课文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教学如何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道理,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课文《爬山虎的脚》课本及教师辅导书。
2.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具。
3.针对本课内容进行的设计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插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爬山虎及其生长环境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句子。
3.分析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3. 启发思考1.提问学生:为什么爬山虎在爬山时要用它那肉垫很大的脚呢?2.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活动设计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爬山虎的踪迹。
2.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栽植一些爬山虎,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奇迹。
5. 课堂小结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或简短总结,让学生初步理解爬山虎最大的奥秘——其脚。
六、作业布置1.接着课上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爬山虎的脚》的理解。
2.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拍照或绘画展示爬山虎的真实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为《爬山虎的脚》教学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相关授课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⑴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⑵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⑴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
(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
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2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完成导读单、落实结构化预习。
重点难 点
结构化预习的落实与检测
知识 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花小,
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
爬山虎生性温
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
占地少、生长快,绿化
覆盖面积大。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时间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
你还注意到它有哪些特点? 一、预习提示:按“六字诀”预习课文。
(一)读:用朗读法把课文读2—3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并注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后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二)读:用默读法,认真仔细的读课文,画出能表明各自然段内容的词语和句子。
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 (四)读:仔细研读课文,划一划你喜欢的或感悟最深的词或句子,想一想,并把你的理解或感悟写在旁边。
(五)读:带着课后习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六)读:速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二、预习检测。
1读书反馈: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
2字词反馈: (1)、我会写下列生字,会组词: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20 ︱ 40 分 钟 自主
结构
化预
习
小组
交流
5 分 钟
自由展示10
分
钟
虎()()铺()()
均()()叠()()
茎()()柄()()
痕()()逐()()
(2)、我会写下列字的笔顺
虎的笔顺是
逐的笔顺是
茎的笔顺是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铺
()()()()
二、说说你的收获。
(自由展示,全班交流)
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2、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并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说说你的问题。
预习检测4 分钟
锁定疑难1 分钟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1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时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汇报。
问题一: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 问题二:爬山虎的脚长在哪?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问题三: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明确
目标
分配
任务
2 分 钟
自主
学习 8 分 钟
小组
合作
交流 5 分 钟
展示提升18
分
钟
问题四: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你对爬
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问题四: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结合文中的句子谈一谈。
三、小练笔: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
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
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穿插巩固5 分钟
总结评价2 分钟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反馈课 课时 1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培优补差,分层巩固训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思考感悟能力。
重点
难点
培优补差;培养思考感悟能力。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五 巩固拓展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 ū f ú k òng x ì ch óng di é h én j ì ( ) ( ) ( ) ( ) w ō ni ú j ūn y ún y è b ǐng zh úji àn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拂( ) 操( ) 渐( ) 茎( ) 佛( ) 燥( ) 惭( ) 苔( ) 三、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叶子 ( )的细丝 ( )的天空 ( )地请求 ( )地观察 ( )地欢呼 四、修改病句 1、学校操场北边到处满是爬山虎。
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即使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
的,也不留一点儿( )。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 ),好看得很。
2、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明确
目标
分层
分配
任务
2 分 钟
自主
学习 8 分 钟 同质 互学 5 分 钟
异质帮学
5
分
钟
()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
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
2、“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运用的是的修辞手
法。
爬山虎的细丝还像。
3、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
“ⅹ”。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
(2)爬山虎的脚有六七根细丝,颜色是绿的。
()
(3)作者以前就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
展示提升18 分钟
总结评价
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