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思维
【学习目标】 (2)
【学习建议】 (2)
【学习重点】 (2)
【关键词】 (2)
第一节思维概述 (4)
一、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4)
二、思维的种类 (5)
三、思维过程 (7)
第二节概念形成 (9)
一、概念概述 (9)
二、概念形成过程 (11)
三、概念掌握 (13)
第三节推理和决策 (17)
一、推理 (17)
二、决策 (18)
第四节问题解决 (20)
一、问题解决内涵 (20)
二、问题解决策略 (23)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5)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28)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28)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28)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9)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理论,了解思维的含义、思维种类、思维形式、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够运用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思维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思维问题。
【学习建议】
理解和掌握思维的基本含义、思维过程、思维的种类、概念的含义、推理过程、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基本内容,以及思维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1.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与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
2.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等多种思维活动。
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4.概念形成是指个体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从许多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和获得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过程。概念形成经历抽象化、类化和辨别三个阶段。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以及检验假设四个过程。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直接检验(实验和实践活动)、间接检验,即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利用思维活动对假设进行论证。
6.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算子时运用的策略总称。有两类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其中启发式策略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策略、选择型搜索、爬山法和类比迁移策略。
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刺激模式、功能固着、问题解决定势、原型启发、动机和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
8.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认知活动。创造性思维主要特征有新颖性、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有机结合、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关键词】
思维(thinking)
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形象思维(imagery thinking )
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 )推理(inference)
概念(concept)
概念形成(concept acquisition)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
算法(algorism)
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
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 analysis)启发法(heuristics)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
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
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但是,与感觉和知觉相比,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这重要的区别。
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总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觉和知觉的进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思维,人才可能对感觉和知觉中获得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对客观事物深刻的、准确的和全面的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
1.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例如,通过感知,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通过思维,舍弃了不同三角形的具体特征,概括为平面三角形,这就找出了不同角度三角形的共同性特征。二是通过思维,能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在思维水平上对客观事物共同性的概括,实质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概括。
2.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不是反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即通过一定的媒介反映客观事物。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能够超脱时空的限制和人类感觉器官的局限,认识那些没有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活动规律。